CN105828439B -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8439B
CN105828439B CN201610040789.2A CN201610040789A CN105828439B CN 105828439 B CN105828439 B CN 105828439B CN 201610040789 A CN201610040789 A CN 201610040789A CN 105828439 B CN105828439 B CN 105828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ng cell
user equipment
uplink transmission
downlink signal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07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8439A (zh
Inventor
郭宇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28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8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8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8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方法中,用户设备连接到至少两个基站,所述基站包含控制第一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控制第二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用户设备接收第二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信令。所述方法还包含响应于下行链路信令的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服务小区中的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尤其涉及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uplink)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将大量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装置以及从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大量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变成以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类互联网协议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互联网协议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multicast)和即时(on-demand)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是目前正在进行标准化的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以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互联网协议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E-UTRAN系统的标准化工作目前由3GPP标准组织执行。因此,目前正在提交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并考虑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示了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方法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连接到至少两个基站,所述基站包含控制第一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控制第二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用户设备在第二服务小区中接收下行链路信令。所述方法还包含响应于接收到下行链路信令,用户设备在第一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发送器系统(也被称作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被称作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信令流程的图式;
图10是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信令流程的图式;
图11是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信令流程的图式。
附图标记:
100:接入网络
104、106、108、110、112、114:天线
116、122:接入终端
118、124:反向链路
120、126:前向链路
200:多重输入多重输出系统
210:发送器系统
250:接收器系统
212:数据源
214:发送数据处理器
220: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
222a-222t:发送器
224a-224t:天线
252a-252r:天线
254a-254r:接收器
260:接收数据处理器
230:处理器
232:存储器
270:处理器
272:存储器
238:发送数据处理器
240:解调器
242:接收数据处理器
280:调制器
236:数据源
300:通信装置
302:输入装置
304:输出装置
306:控制电路
308:中央处理单元
310:存储器
312:程序代码
314:收发器
400:应用层
402:层三部分
404:层二部分
406:层一部分
902:用户设备
904:基站一
906:基站二
1002:用户设备
1004:基站一
1006:基站二
1102:用户设备
1104:基站一
1106:基站二
500-1100:图5-图11
502、504、506、508、602、604、606、608、702、704、706、708、802、804、806、80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业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是基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长期演进高级(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WiMax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具体而言,下文所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可以设计给NTT DoCoMo(2014年7月)所提出DOCOMO 5G白皮书的多种文档中讨论的无线技术。此外,下文所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可以设计给支持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由名称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本文中被称作3GPP)”的联盟提供的标准,其包含:3GPP R2-145410,“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的介绍”;3GPP TS 36.321 V12.3.0,“E-UTRA MAC协议规范”;3GPP TS 36.331 V12.3.0,“E-UTRA RRC协议规范”;3GPP TS36.300 V12.3.0,“E-UTRA和E-UTRAN总体说明书”。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档在此明确地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accessnetwork,AN)100包含多个天线群组,一个包含天线104和天线106,另一个包含天线108和天线110,并且还有一个包含天线112和天线114。在图1中,每一天线群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16与天线112和天线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天线114在前向链路120上发送信息到接入终端116,且在反向链路118上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T)122与天线106和天线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天线108在前向链路126上发送信息到接入终端(AT)122,且在反向链路124上从接入终端(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反向链路118、前向链路120、反向链路124和前向链路126可以将不同的频率用于通信。举例来说,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天线群组和/或其经设计以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被称作接入网络的区段(sector)。在实施例中,天线群组各自经设计以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区域的区段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前向链路120和前向链路126上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发送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善用于不同接入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此外,使用波束成形的接入网络对随机分散在其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进行发送所造成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的干扰相较于通过单个天线对所有其接入终端进行发送的接入网络还少。
接入网络(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并且也可被称作接入点、节点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T)还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200中的发送器系统210(也被称为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被称为接入终端(AT))的实施例的简化的框图。在发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发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经由相应发送天线发送每个数据流。发送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格式化、编码及交错每一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编码数据。
可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技术将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pilot)数据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四相移相键控(quad-phase shift key,QPSK)、M元移相键控(M-ary phase-shift keying,M-PSK)或M元正交幅度调制(M-ary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M-QAM))调制(即,符号映射)用于每个数据流的多路复用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可确定用于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所述处理器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发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及从其发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一发送器222接收和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及上变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经由MIMO信道发送的经调制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发送来自发送器222a至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来接收所发送经调制信号,且将来自每一天线252的所接收信号提供给相应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及降频转换)相应的所接收信号,数字化所述经调节信号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所接收”符号流。
接收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及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接收数据处理器260接着解调、解交错及解码每一所检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用于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接收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发送器系统210处的发送多重输入多重输出处理器220及发送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rank)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有关的多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发送数据处理器2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发送器254a至254r调节,并且被发送回到发送器系统210。
在发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且由接收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便提取接收器系统2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230接着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接着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向图3,此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中所示,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以用于实现图1中的接入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或图1中的接入网络(AN)100,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是长期演进(LTE)系统。通信装置300可以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中央处理单元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以接收由用户通过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以通过输出装置304(例如监视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将所接收的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306、且无线地输出由控制电路306产生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以用于实现图1中的接入网络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3中所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的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三部分402以及层二部分404,且耦合到层一部分406。层三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层二部分404通常执行链路控制。层一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对于长期演进(LTE)或长期演进高级(LTE-A)系统,层二部分404可以包含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层三部分402可以包含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
在DOCOMO 5G白皮书中提到了用于5G的无线电接入的概念。也在此书中提到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有效地集成较低频带和较高频带。较高频带提供机会来用于较宽频谱,但是由于较高路径损耗,它们具有覆盖限制。如此,在DOCOMO 5G白皮书中,提出具有双层结构的5G系统,其由覆盖层(例如,由宏小区组成)和容量层(例如,由小小区或体模(phantom)小区组成)组成。覆盖层使用现有较低频带以提供基本覆盖和移动性。并且容量层使用新的较高频带以提供高数据速率传输。覆盖层可以由增强型长期演进无线电接入技术(Long TermEvolution Radio Access Technology,LTE RAT)支持,而容量层可以由专用于较高频带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支持。覆盖层和容量层的高效集成通过增强型LTE无线电接入技术与新无线电接入技术之间的严密互通(双连接)实现。
如3GPP R2-145410中所揭示的双连接是RRC_CONNECTED中的用户设备(UE)的操作模式,其配置有主要小区群组(即,一组与主要基站(Master eNB,MeNB)相关联的服务小区,包含主要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任选地一个或多个次要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以及次要小区群组(即,一组与次要基站(Secondary eNB,SeNB)相关联的服务小区,包含主要次要小区(Primary SCell,PSCell)和任选地一个或多个次要小区)。配置有双连接的用户设备意味着用户设备经配置以利用由两个不同调度器提供的无线电资源,所述调度器位于在X2接口上经由非理想回程连接的两个演进节点B(eNB)(例如,主要基站和次要基站)中。双连接的其它细节揭示于中3GPP R2-145410中。
为了维持服务小区或服务小区群组中的上行链路时间对准(alignment),在LTE使用时间提前量命令(Timing Advance Command)(在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element)或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和时间对准计时器(timeAlignmentTimer)如在3GPP TS 36.321V12.3.0中所揭示(如下):
5.2上行链路时间对准的维持
用户设备具有每一个时间提前群组(Timing Advance Group,TAG)的可配置计时器-时间对准计时器。时间对准计时器用于控制多长时间用户设备考虑属于相关联时间提前群组的服务小区将是上行链路时间对准。
用户设备应:
-当接收时间提前量命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时:
-针对所指示的时间提前群组应用时间提前量命令;
-开始或重新开始与所指示的时间提前群组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
-当针对属于时间提前群组的服务小区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接收时间提前量命令时:
-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未被用户设备媒体接入控制选中,那么:
-针对此时间提前群组应用时间提前量命令;
-开始或重新开始与此时间提前群组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
-否则,如果与此时间提前群组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并不运行,那么:
-针对此时间提前群组应用时间提前量命令;
-开始与此时间提前群组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
-当如子条款5.1.5中所描述竞争解决被视为不成功时,停止与此时间提前群组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
-否则:
-忽略接收到的时间提前量命令。
-当时间对准计时器到期时:
-如果时间对准计时器与主要时间提前群组(Primary Timing Advance Group,pTAG)相关联,那么:
-针对所有服务小区清空所有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缓冲器;
-通知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以释放针对所有服务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
-清除任何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配和上行链路授予;
-将所有运行的时间对准计时器视作到期;
-否则如果时间对准计时器与次要时间提前群组(Secondary Timing AdvanceGroup,sTAG)相关联,那么所有服务小区都属于此时间提前群组:
-清空所有HARQ缓冲器;
-通知无线电资源控制释放探测参考信号(SRS)。
当与服务小区所属于的时间提前群组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不运行时,除了随机接入前导传输之外,用户设备将不执行服务小区上的上行链路传输。此外,当与主要时间提前群组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不运行时,除了主要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前导传输之外,用户设备将不执行任何服务小区上的上行链路传输。
注意:在相关联时间对准计时器到期之后用户设备存储或维持NTA,其中NTA在中定义。用户设备应用接收到的时间提前量命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并且另外当时间对准计时器不运行时开始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
并且,容量层上的小区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波束成形是在用于定向信号发送或接收中使用的天线阵列中的信号处理技术。这是通过组合相控阵列中的元件实现的,其方式为使得位于特定角度处的信号感受相长干涉而其它的感受相消干涉。波束成形可以在发送端部和接收端部这两者处使用以便实现空间选择性。与全向接收/发送相比的改进已知为接收/发送增益。
波束成形已经应用于雷达系统中。由相控阵列雷达形成的波束与移动碟形相比是相对较窄且高度敏捷的。此特性给予雷达检测较小、快速目标的能力,类似于除飞机之外的弹道导弹。
同频干扰减小的益处还使得波束成形成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吸引力的选项。举例来说,基于波束成形技术的波束分区多址(beam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BDMA)的概念已经受到利用。在波束分区多址中,基站可以经由窄波束与移动装置通信以获得接收/发送增益。此外,不同波束中的两个移动装置可以同时共享相同无线电资源,并且因此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庞大地增加。为了实现这一点,基站将需要知晓移动装置位于哪个波束中。
如先前所揭示,假定使用较高频带的小区将具有覆盖限制并且应该是小小区。因此,由于小小区的较少覆盖,假定小小区中的用户设备总是上行链路时间对准的,维持上行链路时间对准的机制(例如,时间提前量命令和时间对准计时器)可以不是必需。换句话说,用户设备并不需要维持与小小区相关联的计时器以决定上行链路时间是否是对准的或不对准的。或者,计时器的值可以设置成无限大。
然而,如果不使用时间对准计时器,那么用户设备将不会由于计时器到期而停止小区上的任何上行链路传输(例如,通过清空用于相关联的服务小区的所有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缓冲器并且通知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释放相关联的服务小区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和/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如果不存在与用户设备相关联的上行链路(Uplink,UL)或下行链路(Downlink,DL)业务,那么上行链路传输的持续发送(例如,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SRS)和周期性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将引起不必要的用户设备电力消耗。因此,应该考虑停止任何不必要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在必要时恢复发送。
目前在LTE中,存在若干替代方案:
如所揭示,当前现有替代方案中没有一个是时间对准计时器的良好替代。因此,在双频频带系统中需要停止不必要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当必要时恢复发送。
为了停止和恢复服务小区中的一些特定上行链路(UL)传输可以明确地通过来自基站的信令(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或由用户设备暗中地完成。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包含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周期性参考信号(例如,探测参考信号(在3GPP TS36.321 V12.3.0中定义));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在3GPP TS 36.321V12.3.0中定义));和/或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例如,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予(在3GPP TS36.321 V12.3.0中定义))。
更确切地说,当用户设备停止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时,并不释放与特定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配置。并且当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已经停止时用户设备并不停止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在3GPP TS 36.321V12.3.0中定义);和/或随机接入前导(在3GPP TS 36.321 V12.3.0中定义)。
对于暗示的停止,由用户设备所维持与小区相关联的计时器可用于决定是否应该在小区中执行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计时器到期时,用户设备停止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或者,如果至少计时器并不运行,那么用户设备并不执行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在以下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之后计时器可以开始(或重新开始):与小区相关联的非连续接收-非激活计时器(drx-InactivityTimer)(定义在3GPP TS 36.321V12.3.0中)开始;与小区相关联的非连续接收-非激活计时器(定义在3GPP TS 36.321V12.3.0中)到期;与小区相关联的非连续接收短周期计时器(drxShortCycleTimer)(定义在3GPP TS 36.321V12.3.0中)开始;与小区相关联的非连续接收短周期计时器(定义在3GPP 36.321 V12.3.0中)到期;用户设备接收非连续接收命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定义在3GPP TS 36.321 V12.3.0中);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用户设备接收与小区相关联的下行链路传输;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授予;和/或用户设备接收与小区相关联的上行链路授予。
或者,此计时器可能是非连续接收非激活计时器或非连续接收短周期计时器。
对于暗示的恢复,用户设备可以在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发生之后恢复特定上行链路传输: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发送;用户设备接收与小区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发送;用户设备接收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授予;用户设备接收与小区相关联的上行链路授予;用户设备触发调度请求(定义在3GPP 36.321 V12.3.0中);和/或用户设备检测到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小区的波束群组的改变。
关于明确恢复,如果容量层中的服务小区使用波束成形,那么控制服务小区(例如,次要小区或主要次要小区)的第一基站(例如,次要基站)在一段时间之后在未有来自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识别到达用户设备的方向。因此,第一基站并不知晓在哪一波束发送信令以要求用户设备恢复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因此,明确恢复需要来自第二基站的协助,例如,控制覆盖层中的另一服务小区的主要基站。第二基站可以发送下行链路信令,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以要求用户设备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个:恢复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起始服务小区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发送服务小区中的调度请求;和/或发送服务小区中的非周期性的参考信号,例如,非周期性的探测参考信号。更确切地说,服务小区可以调度服务小区中的传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可以在服务小区中发送。
更确切地说,下行链路信令可以指示将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专用前导。下行链路信令可以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命令(order)(定义在3GPP TS 36.321V12.3.0中)。更确切地说,由于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请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
图5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流程图500。在步骤502中,用户设备连接到多于一个的基站,这些基站包含主要基站(MeNB)和次要基站(SeNB)。在步骤504中,无论计时器的状态如何,在次要基站的服务小区中发送调度请求。在步骤506中,无论计时器的状态如何,在服务小区中监测下行链路信令。在步骤508中,当计时器运行时在服务小区中发送特定上行链路(UL)传输,并且当计时器未运行时不在服务小区中发送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图6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流程图600。在步骤602中,用户设备连接到多于一个的基站,这些基站包含主要基站(MeNB)和次要基站(SeNB)。在步骤604中,无论用户设备状态如何,在次要基站的服务小区中发送调度请求,其中用户设备状态包含至少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步骤606中,无论用户设备状态如何,在服务小区中监测下行链路信令。在步骤608中,当用户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服务小区中发送特定上行链路(UL)传输,并且当用户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不在服务小区中发送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其中当用户设备具有将在服务小区中发送的数据时用户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
图7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流程图700。在步骤702中,用户设备连接到多于一个的基站,这些基站包含主要基站(MeNB)和次要基站(SeNB)。在步骤704中,无论用户设备状态如何,在次要基站的服务小区中发送调度请求,其中用户设备状态包含至少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步骤706中,无论用户设备状态如何,在服务小区中监测下行链路信令。在步骤708中,当用户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特定在服务小区中发送上行链路(UL)传输,并且当用户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不在服务小区中发送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其中当由用户设备检测到的服务小区的一或多个波束发生改变时用户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
图8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从用户设备(UE)的角度的流程图800。在步骤802中,用户设备连接到多于一个的基站,这些基站包含主要基站(MeNB)和次要基站(SeNB)。在步骤804中,在次要基站的第一服务小区中暂停特定上行链路(UL)传输。在步骤806中,在主要基站的第二服务小区中接收下行链路信令。在步骤808中,响应于下行链路信令的接收,恢复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根据用户设备由服务小区服务的一个示例性方法,如果计时器并未运行,那么暂停在服务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特定上行链路传输。不管计时器是否运行,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调度请求,其中计时器并不影响服务小区中的监测下行链路信令的时机。
根据用户设备由服务小区服务的另一示例性方法,由于计时器的到期,暂停在服务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特定上行链路传输。不管计时器是否到期,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调度请求,其中计时器并不影响服务小区中的监测下行链路信令的时机。
在这些示例性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计时器运行时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发送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在这些示例性方法中,计时器与服务小区相关联,但计时器不需要与用户设备所连接到的所有服务小区相关联。
在这些示例性方法中,当与服务小区相关联的非连续接收计时器(DRX timer)开始时计时器开始。在其它示例性方法中,所述计时器是在与服务小区相关联的非连续接收计时器到期时重新开始的。非连续接收计时器可以是非连续接收非激活计时器或非连续接收短周期计时器。
在另一方法中,当在服务小区中接收下行链路信令时计时器开始。在又一方法中,当接收到与服务小区相关联的下行链路信令时计时器重新开始。
在另一方法中,当在服务小区中接收非连续接收命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时计时器开始。在又一方法中,当在服务小区中接收非连续接收命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时计时器重新开始。
在用户设备由服务小区服务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中,用户设备进入到第一状态中。在此第一状态中,用户设备被允许在服务小区中至少执行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和调度请求。当用户设备变为第二状态时,用户设备被允许至少执行调度请求,并且用户设备暂停在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当事件发生时用户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不管用户设备是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用户设备监测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信令。
在一个方法中,当计时器到期时用户设备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或者,当接收到来自网络的命令时用户设备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用户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的事件包含:在服务小区中接收下行链路信令;接收与服务小区相关联的下行链路信令;触发调度请求;检测用于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中的波束群组发生改变;和/或由用户设备检测的服务小区的一或多个波束发生改变。
在其它方法中,波束的检测是由用户设备接收到的与波束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功率大于阈值。在其它方法中,与波束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传输时機可以由用户设备使用以识别或检测波束,即,衍生波束的识别。或者,与波束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可以由用户设备使用以识别或检测波束,即,衍生波束的识别。
在其它方法中,确定用户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是基于计时器是否是运行的。
在其它方法中,用户设备需要在第一状态中周期性执行特定上行链路传输。用户设备并不需要在第二状态中周期性执行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在用于用户设备的另一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连接到至少两个基站,这些基站包含控制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控制另一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暂停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接收另一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信令;以及响应于接收到下行链路信令恢复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在用于第一基站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服务用户设备;以及发送请求到第二基站,其中所述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恢复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在用于第二基站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服务用户设备;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及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恢复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在用于用户设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其它方法中,下行链路信令指示用户设备以恢复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另外,在其它方法中,当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暂停时用户设备被允许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调度请求。
在另一示例性方法中,用户设备连接到至少两个基站,这些基站包含控制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控制另一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接收另一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信令;以及响应于接收到下行链路信令在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
在另一示例性方法中,第一基站服务于用户设备;以及发送请求到第二基站,其中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
在另一示例性方法中,第二基站服务于用户设备;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及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
在用于用户设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其它方法中,下行链路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另外,在其它方法中,参考信号是非周期性的参考信号。在一些方法中,当接收下行链路信令时用户设备暂停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在其它方法中,响应于接收到下行链路信令用户设备恢复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在多种方法中,第一基站是次要基站,并且第二基站是主要基站。在一些方法中,服务小区是主要次要小区。或者,服务小区是次要小区。在本文中所揭示的多种方法中,基站是演进节点B(eNB)。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当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暂停时用户设备保持特定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配置。在其它方法中,服务小区中的传输可以通过服务小区调度,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可以在服务小区中发送。
在本文中所揭示的多种方法中,用户设备连接到多个服务小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服务小区受多于一个基站控制。或者,多个服务小区受不同基站控制。在一些方法中,服务小区受基站控制,例如,次要基站,其并不控制主要小区。
在本文中所揭示的多种方法中,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是周期性地发送的,例如,基于从网络接收的配置。在本文中所揭示的多种方法中,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可以包含: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Index,PMI)报告(如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阶层指示符(Rank Indicator,RI)报告(如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recoding TypeIndicator,PTI)报告(如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和/或半持持久上行链路传输(例如,上行链路半持久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在本文中所揭示的多种方法中,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并不包含随机接入前导。
在本文中所揭示的多种方法中,调度请求是由于缓冲区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Report,BSR)触发(如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而发送的。在其它方法中,调度请求用于请求上行链路资源。
在本文中所揭示的多种方法中,下行链路信令指示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分配或服务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授予。或者,下行链路信令用于新传输。在其它方法中,上行链路授予用于新传输。
在多种方法中,下行链路信令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或经由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发送。在其它方法中,下行链路信令是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
如上文所论述,使用较高频带的小区将具有覆盖限制。由于较少覆盖,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可以总是上行链路时间对准的或当前机制仍然维持,针对一些情境用于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时间可以被视为不对准的(如在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论述的),例如,时间对准计时器到期。换句话说,针对用户设备可能仍然需要上行链路时间提前量,并且与小区相关联的时间对准计时器(如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可以或可以不是用户设备所必需的。
然而,为了用户设备功率节省可能需要停止容量层的服务小区中的一些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并且稍后恢复,例如,对于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到达和发送。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包含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周期性参考信号(例如,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如在3GPPTS 36.321V12.3.0中所定义));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如在3GPP TS 36.321V12.3.0中所定义));和/或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例如,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予(如在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
停止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可以通过来自基站的信令(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明确地完成或通过用户设备暗中地完成(例如由计时器控制)。更确切地说,当用户设备停止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时,并不释放与特定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无线电资源控制配置。
为了恢复,控制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例如,次要基站)可以要求控制覆盖层中的另一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例如,主要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以要求用户设备执行以下动作中的至少一个:恢复服务小区中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起始服务小区中的随机接入前导发送(如3GPP TS 36.321V12.3.0中所定义)(例如,起始随机接入过程);发送服务小区中的调度请求(如3GPP TS36.321 V12.3.0中所定义);和/或发送服务小区中的非周期性的参考信号(例如,非周期性的探测参考信号(如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
更确切地说,下行链路信令可指示将用于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专用前导。下行链路信令可以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命令(如3GPP TS 36.331 V12.3.0中所定义)。更确切地说,由于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请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实例在图9和图10中示出。
在图9中,基站二906具有可用于传输的下行链路(DL)数据。基站二906发送请求到基站一904。基站一904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命令到用户设备902。用户设备902随后启动前导传输并且将一或多个前导传输发送到基站二906。
在图10中,基站二1006具有可用于传输的下行链路(DL)数据。基站二1006发送请求到基站一1004。基站一1004将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参考信号请求发送到用户设备1002。用户设备1002随后启动参考信号传输并且将一或多个参考信号发送到基站二1006。
或者,第一基站可以发送多于一个的请求以要求第二基站发送多于一个的下行链路信令并且每一个下行链路信令中用于要求用户设备执行以上动作中的至少一个。在图11中示出了一个实例。基站二1106可以首先经由基站一1104要求用户设备1102在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因此,基站二1106可以识别用户设备1102所在的波束。随后,基站二1106可以经由基站一1104要求用户设备1102执行随机接入前导传输以针对用户设备1102识别上行链路时间提前量(如3GPP TS 36.321 V12.3.0中所定义)。
在针对用户设备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将用户设备连接到至少两个基站,這些基站包含控制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控制另一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在停止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之后接收另一服务小区中的第二下行链路信令;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
在另一示例性方法中,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
在用于用户设备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连接到至少两个基站,这些基站包含控制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控制另一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在停止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之后接收另一服务小区中的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响应于第一下行链路信令的接收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在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之后接收另一服务小区中的第二下行链路信令;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
在其它示例性方法中,由于计时器,例如时间对准计时器,的到期,用户设备停止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在另一方法中,由于来自接收到第一基站的指示,用户设备停止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在又一方法中,由于来自接收到第二基站的指示,用户设备停止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
在其它示例性方法中,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用户设备启动服务小区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在其它方法中,在响应于接收到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在服务小区中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时计时器,例如时间对准计时器,并未运行。
在用于服务用户设备的第一基站的另一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发送第二请求到第二基站,其中第二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在另一方法中,第二下行链路信令还指示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
在用于服务用户设备的第一基站的另一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发送第一请求到第二基站,其中第一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发送第二请求到第二基站,其中第二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
在其它方法中,第一基站至少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的接收确定用户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的波束。在其它方法中,第一基站至少基于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确定用户设备所在的服务小区的波束。
在其它方法中,第一基站至少基于存在将在服务小区中发送到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第一请求到第二基站。在另一方法中,第一基站至少基于存在将在服务小区中发送到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第二请求到第二基站。
在用于服务用户设备的第二基站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请求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
在另一方法中,第二下行链路信令还指示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
在用于服务用户设备的第二基站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中,所述方法包含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第一请求发送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在将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发送到用户设备之后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请求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发送至少一个随机接入前导。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在服务小区中起始随机接入过程。在其它示例性方法中,当停止第一特定上行链路的传输时用户设备保持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配置。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例如基于从网络接收的配置,周期性地发送。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信号是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预编码矩阵索引(PMI)报告、阶层指示符(RI)报告、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报告或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二特定上行链路信号是第一特定上行链路传输、非周期性的参考信号或调度请求。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一下行链路信令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或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信令、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命令、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或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
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一基站是演进节点B或次要基站。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第二基站是主要基站。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服务小区是主要次要小区或次要小区。在多种示例性方法中,另一服务小区是主要小区。
返回参考图3和图4,在从装置的角度一个实施例中,装置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CPU)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i)以将用户设备连接到至少两个基站,這些基站包含控制第一服务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控制第二服务小区的第二基站,(ii)以在第二服务小区中接收下行链路信令,以及(iii)以响应于下行链路信令的接收在第一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另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的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返回参考图3和图4,在从第一基站的角度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i)以服务用户设备(UE);以及(ii)以发送请求到第二基站,其中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另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的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返回参考图3和图4,在从第二基站的角度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站300包含存储在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中央处理单元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i)以服务用户设备;(ii)以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要求第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及(iii)以发送下行链路信令到用户设备以指示用户设备在由第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中发送参考信号。另外,中央处理单元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的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启示可以广泛多种形式实施,且本文中所揭示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启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揭示的方面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而实施,且可以不同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大于两者。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通过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个之外或不同于在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结构和功能性可以实施此设备或可以实践此方法。作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实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时间跳频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时间跳频序列建立并行信道。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一者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可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贯穿以上描述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以及算法步骤可以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可以使用信源编码或某一其它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这两者的组合)、并入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为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可以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以上已大体就其功能性来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是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及施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引起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施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集成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留在集成电路内、在集成电路外或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核心,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应理解,在所揭示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具体次序或层次都是样本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可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主张各种步骤的当前要素呈样本次序,且其并不意味着限于所呈现的特定次序或层次。
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实施。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以驻留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光盘(CD)-只读存储器或所属领域中已知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的任何其它形式。示例存储媒体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例如,代码)且将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或者,示例存储媒体可以与处理器形成一体。处理器及存储媒体可以驻留在专用集成电路中。专用集成电路可以驻留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以作为离散组件驻留于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与本发明的方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种方面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案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从本发明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及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用户设备连接到至少两个接入点,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接入点包含控制第一服务小区的第一接入点和控制第二服务小区的第二接入点;
通过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下行链路信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令,暂停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通过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中接收第二下行链路信令;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通过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发送非周期性参考信号和恢复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的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暂停时,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包含周期性参考信号、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和/或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所述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包括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分配或上行链路授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是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于计时器的到期,所述用户设备暂停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8.一种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在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第二服务小区的第二接入点服务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到所述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暂停第一接入点控制的第一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所述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接入点控制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发送非周期性参考信号和恢复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暂停的周期性的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包含周期性参考信号、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和/或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所述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包括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分配或上行链路授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发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
13.一种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并且以操作方式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用于通过以下项来处理上行链路传输:
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至少两个接入点,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接入点包含控制第一服务小区的第一接入点和控制第二服务小区的第二接入点;
通过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第一下行链路信令;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链路信令,暂停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中接收第二下行链路信令;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发送非周期性参考信号和恢复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的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执行所述程序代码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暂停时,所述通信装置保持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的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包含周期性参考信号、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和/或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所述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包括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予。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分配或上行链路授予。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是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接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于计时器的到期,所述通信装置暂停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20.一种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控制第二服务小区以及服务于用户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其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并且以操作方式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用于通过以下项来处理所述上行链路传输:
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下行链路信令到所述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暂停第一接入点控制的第一服务小区中的周期性的特定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发送第二下行链路信令到所述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由所述第一接入点控制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发送非周期性参考信号和恢复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暂停的周期性的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上行链路传输包含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和/或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参考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所述半持久上行链路传输包括使用配置的上行链路授予。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指示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分配或上行链路授予。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发送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令。
CN201610040789.2A 2015-01-26 2016-01-21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8284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07834P 2015-01-26 2015-01-26
US62/107,834 2015-01-26
US201562183439P 2015-06-23 2015-06-23
US62/183,439 2015-06-23
US14/990,365 2016-01-07
US14/990,365 US9913290B2 (en) 2015-01-26 2016-01-0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8439A CN105828439A (zh) 2016-08-03
CN105828439B true CN105828439B (zh) 2019-12-24

Family

ID=55446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0789.2A Active CN105828439B (zh) 2015-01-26 2016-01-21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13290B2 (zh)
EP (1) EP3051740B1 (zh)
CN (1) CN105828439B (zh)
ES (1) ES2762723T3 (zh)
TW (1) TWI6014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31451B2 (en) * 2015-05-18 2020-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ime advance for dual connectivity
PL3488552T3 (pl) 2016-07-20 2021-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zełączanie SRS oparte na nośnej na nielicencjonowanych pasmach
US10616787B2 (en) 2016-08-11 2020-04-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ame
US10779306B2 (en) * 2016-08-12 2020-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645750B2 (en) 2016-08-15 2020-05-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dvance scheduling for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ing uplink beacons
US10123243B2 (en) * 2016-10-21 2018-11-06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ight interworking of two cellular systems
CN108430112B (zh) * 2017-02-13 2020-12-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337143B2 (en) 2017-07-07 2022-05-1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target cell from candidate cells based on access restriction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respective regulated repetition level for each candidate cell
WO2019056389A1 (zh) * 2017-09-25 2019-03-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终端设备产生上行信令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714794B (zh) * 2017-10-26 2022-06-0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业务模型选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7039258B2 (ja) * 2017-11-15 2022-03-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0461039B (zh) * 2018-05-08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791680A4 (en) 2018-05-10 2022-06-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condary cell beam recovery
KR20200017780A (ko) * 2018-08-09 2020-0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보고 및 제어 채널의 동기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210344469A1 (en) * 2020-05-04 2021-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imating features of a radio frequency band based on an inter-band reference signal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527A (zh) * 2011-01-04 2012-07-25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非连续接收回报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88515A1 (en) 2010-10-01 2013-04-30 Research In Motion Ltd Frequency-hopping method for lte aperiodi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WO2012060757A1 (en) 2010-11-03 2012-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 network node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over an interfa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479991B2 (en) * 2011-02-16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TD-SCDMA idle intervals in TDD-LTE measurement operations
KR101867314B1 (ko) 2011-11-15 2018-06-15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전력의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WO2013073916A1 (ko) * 2011-11-17 2013-05-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기 단말이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US11356216B2 (en) 2013-01-10 2022-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109685A1 (en) 2013-01-10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mode
KR101930114B1 (ko) 2013-04-11 2018-12-1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801232B2 (en) 2013-04-15 2017-10-24 Idac Holdings, In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schemes for millimeter wavelength (MMW) dual connectivity
KR20140133463A (ko) 2013-05-10 2014-11-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중 연결성 설정 방법
US20140335882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US9763151B2 (en) 2013-07-04 2017-09-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ol method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527A (zh) * 2011-01-04 2012-07-25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非连续接收回报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62723T3 (es) 2020-05-25
EP3051740B1 (en) 2019-10-30
TW201628453A (zh) 2016-08-01
EP3051740A1 (en) 2016-08-03
TWI601441B (zh) 2017-10-01
US9913290B2 (en) 2018-03-06
CN105828439A (zh) 2016-08-03
US20160219619A1 (en) 2016-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8439B (zh) 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13145B (zh) 用于harq、复用和争用的技术
US10440756B2 (en)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and uplink scheduling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EP30488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243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re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2235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Radio Link on a Small Cel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046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trigger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82233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73825A (zh) 针对ue功率节省的唤醒信号操作
CN114158062A (zh) 用于mac重置相关移动性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EP301030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esource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740584A (zh) 使用新的上行链路授权提早终止pusch
EP277066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ter-node connectiv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040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buffer st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76579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721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4009142A (zh) Rrc状态之间ue辅助的快速转换
CN113597789A (zh) 促进载波聚合中的pdcch监视以降低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0340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不连续接收通知
CN114342458A (zh) 用于促进在连接模式不连续接收模式期间的多任务化和智能位置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JP622090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397334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移动性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