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7795B -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7795B
CN105827795B CN201510402192.3A CN201510402192A CN105827795B CN 105827795 B CN105827795 B CN 105827795B CN 201510402192 A CN201510402192 A CN 201510402192A CN 105827795 B CN105827795 B CN 105827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erson
informa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equipment
activ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2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7795A (zh
Inventor
杨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xun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i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i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i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21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7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7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其中的方法具体包括:通过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依据反馈信息以验证电子设备的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在验证当前用户是电子设备的机主时,则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本发明能够在提高电子设备中内容的完整性的同时,实现电子设备的解锁。

Description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解锁方法和一种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为手机设置锁屏密码,以保证手机的安全性,从而避免手机里的重要内容或个人隐私被他人偷窥。
然而,在用户设置手机的锁屏密码之后,可能会存在不小心忘记锁屏密码或者手机被他人更改了锁屏密码的问题,这样就导致了手机无法解锁。
传统方案通常采用刷机方式清除锁屏密码。但是,上述刷机方式容易导致手机中的短信、照片、通讯录等内容丢失,这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并且,上述刷机方式还存在复杂和繁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锁方法和一种解锁装置,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中内容的完整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包括:
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解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机主验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及
密码清除模块,用于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并依据通信得到的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验证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进而在验证通过时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相对于传统方案采用刷机方式清除锁屏密码,本发明实施例在验证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时通过非刷机方式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由于非刷机方式无需更改电子设备的系统文件,因此,可以确保电子设备中的短信、照片、通讯录等内容不会丢失,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中内容的完整性,而且,相对刷机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具有便捷、解锁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步骤102、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步骤103、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用于在用户无法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解锁的情况下,通过非刷机的方式清除上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的电子设备不加以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各种检测方法确定当前用户无法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解锁,例如,在连续多次输入的锁屏密码均为错误密码时,可以确定当前用户无法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解锁;又如,还可以在锁屏界面上设置一控件,当接收到用户针对于该控件的操作时,也可以确定当前用户无法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解锁,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确定当前用户无法对上述电子设备进行解锁的具体过程不加以限制,也即,对本发明的步骤101的触发条件不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执行步骤101的各种触发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1-步骤1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锁机程序中的功能模块,从而,该功能模块可以通过该锁机程序得到不解锁情况下对外通信、获取解锁密码、清除解锁密码等操作权限。或者,步骤101-步骤1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与锁机程序相互独立的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从而,该APP可以通过与该锁机程序的通信,得到上述操作权限。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步骤101-步骤103的执行主体不加以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通话方式、短消息方式和即时通信方式等等。在具体实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上述通信方式中的任一或者组合,也可以采用其它通信方式,如电子邮件通信方式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通信方式不加以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置联系人。其中,当预置联系人是一个时,仅需针对一个预置联系人执行通信和验证操作,因此,对于电子设备的解锁过程比较简单省时;当预置联系人是多个时,需要针对多个预置联系人执行通信和验证操作,因此能够避免出现电子设备的当前用户被一个联系人错误验证而导致的电子设备丢失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在具体实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对电子设备解锁验证所需的预置联系人数,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的电子设备解锁验证所需人数不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中,可以选取电子设备中存储的常用联系人进行通信,其中,所述常用联系人可以为与电子设备的机主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联系次数较多的联系人,或者,所述常用联系人还可以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与电子设备的机主通话时间较长的联系人等等。在具体实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最近一段时间(如最近一周、最近一个月等等)及对应的常用联系人,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常用联系人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对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验证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例如,可以将上述反馈信息与预置内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验证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否则验证当前用户不是电子设备的机主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各种分析处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分析处理方式不加以限制。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并依据通信得到的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验证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进而在验证通过时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相对于传统方案采用刷机方式清除锁屏密码,本发明实施例在验证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时通过非刷机方式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由于非刷机方式无需更改电子设备的系统文件,因此,可以确保电子设备中的短信、照片、通讯录等内容不会丢失,能够提高手机内容的完整性,而且,相对刷机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具有便捷、解锁速度快的优点。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可用于表示联系人通过联系人对应设备向电子设备的当前用户提出的一些用于提问的问题信息,例如,联系人可以向当前用户提问涉及当前用户的私人问题,如姓名、年龄、家庭情况、教育背景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第一信息不加以限制。
步骤202、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所述当前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信息产生的回复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当前用户对于联系人提出的问题的答复信息,以使联系人依据当前用户的答复信息判断当前用户是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从而可以进一步返回相应的反馈信息。
步骤203、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反馈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可以携带有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
通常,当联系人对应设备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当前用户对于第一信息做出的答复信息之后,联系人已经可以判断出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此种情况下,当前用户侧向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需要联系人反馈的请求信息,可以使联系人按照当前用户侧的规定进行反馈信息的返回,这样,步骤205具体判断所述反馈信息是否符合规定,即可实现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的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携带的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具体可以包括:内容信息的数据形式(如字符串形式、语音形式、字符串与语音形式等等)、内容信息的数据通道(如短消息、通话、网络数据流等)等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如下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A1、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短信息方式反馈的第一预置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中,可以通过所述内容信息规定联系人对应设备返回“是”或者“否”的短信息反馈信息,如果接收到的反馈短信信息为“是”,则对当前用户的验证通过,即当前用户即为电子设备的机主;如果接收到的反馈短信信息为“否”,则对当前用户的验证不通过,即当前用户不是电子设备的机主。
可以理解,上述“是”或者“否”只是作为第一预置信息的一种应用示例,而不理解为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一预置信息的应用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第一预置信息,如“YES”或者“NO”等等,所有用于表示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第一预置信息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方案A2、所述联系人需要呼叫所述当前用户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应用示例中,可以通过所述内容信息规定联系人对应设备拨通电子设备并且等待时长大于等于10秒,如果接收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呼叫信息,并且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等待时长大于或者等于10秒,则可以认为联系人对应设备返回的反馈信息具备“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含义;反之,虽然接收到的联系人对应设备的呼叫信息,但是呼叫等待时长小于10秒,则可以认为联系人对应设备返回的反馈信息不具备“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含义。
可以理解,上述“大于等于10秒”只是作为联系人需要呼叫当前用户的信息的一种应用示例,而不理解为本发明实施例对于联系人需要呼叫当前用户的信息的应用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联系人需要呼叫当前用户的信息,如“大于等于30秒”等等,所有用于表示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联系人需要呼叫当前用户的信息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方案A3、所述联系人在呼叫并接通所述当前用户后需要反馈的预置按键信息;
在本发明的再一种应用示例中,可以通过所述内容信息规定所述联系人在呼叫并接通所述当前用户后、需要反馈预置按键信息为“1”的反馈信息,这样,如果接收到的按键信息为“1”,则对当前用户的验证通过,即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反之,如果接收到的按键信息的按键信息不为“1”,则对当前用户的验证不通过,即当前用户不是电子设备的机主。
可以理解,上述“1”只是作为上述预置按键信息的一种应用示例,而不理解为本发明实施例对于上述预置按键信息的应用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的预置按键信息,如“2”或“9”等等,所有用于表示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预置按键信息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方案A4、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网络数据流反馈的第二预置信息;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应用示例中,可以通过所述内容信息规定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通过微信反馈“1234567”,这样,如果接收到的反馈微信信息为文字或者声音形式的“1234567”,则对当前用户的验证通过,即当前用户即为电子设备的机主;反之,如果接收到的反馈微信信息不是“1234567”,则对当前用户的验证不通过,即当前用户不是电子设备的机主。
可以理解,上述“1234567”只是作为第二预置信息的一种应用示例,而不理解为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二预置信息的应用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第二预置信息,如“33665”或者“YES”等等,所有用于表示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第二预置信息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对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的几种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上述几种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或者组合,或者,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的技术方案不加以限制。
步骤204、接收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针对所述反馈请求信息返回的所述反馈信息;
步骤205、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步骤206、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联系人对应设备提问和当前用户侧回复的形式,使得联系人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进一步,当前用户侧向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需要联系人反馈的请求信息,使联系人按照当前用户侧的规定进行反馈信息的返回,进而通过判断所述反馈信息是否符合规定,实现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的验证;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准确、客观、简便的验证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步骤202只是作为使得联系人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使得联系人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例如,向联系人发送当前(当前时间)录制的声音,使得联系人通过当前用户的声音即可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又如,向联系人发送当前拍摄的照片,使得联系人通过当前用户的照片即可判断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等等。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向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用于提示验证的第二信息;
步骤302、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
步骤303、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所述当前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信息产生的回复信息;
步骤304、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反馈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
步骤305、接收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针对所述反馈请求信息返回的所述反馈信息;
步骤306、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步骤307、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之前,还可以向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提示联系人当前处于验证阶段的第二信息,以使联系人做好验证当前用户的准备,或拒绝对当前用户的验证。
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中,在接收来自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前,可以首先呼叫联系人,并在接通该联系人后向该联系人播放预置提示语音,如“当前处于机主验证阶段,请验证用户O是否是手机机主”等等,以通知联系人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机主的验证阶段,该联系人可以通过按键等接受该验证请求,例如,通过按下“1”键或“#”键接受验证,或者,还可以通过按下“2”键或者挂机拒绝验证等等,其中,在接受验证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步骤301-步骤307。
可以理解,上述在接通该联系人后向该联系人播放预置提示语音的方式只是作为应用示例,实际上,还可以通过短消息向该联系人发送对应第二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的第二信息及其传输方式不加以限制。
另外,上述接受验证或者拒绝验证的方式只是作为应用示例,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接受或拒绝验证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的接受或拒绝验证的方式不加以限制。
实施例四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
步骤402、当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时,与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步骤403、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步骤404、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在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之前,还可以对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进行验证,并在验证当前电子设备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为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时,才执行与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操作,由于在电子设备被盗并被更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情况下,与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是徒劳的,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降低上述情况下的通信成本。
实施例五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解锁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在当前用户无法解锁时,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
在此提供一种检测用户O无法解锁的示例,假设锁屏密码的输入次数的上限为5次,则在用户O连续5次输入的锁屏密码均错误的情况下,可以认定用户O因为忘记锁屏密码而无法解锁。
步骤502、当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时,确定验证机主对应的联系人;
假设验证机主对应的联系人的数目为5,则可以随机读取电子设备中的5个联系人,也可以读取最常用的5个联系人,假设读取的联系人分别是A,B,C,D,E;
步骤503、呼叫上述验证机主对应的联系人;
步骤504、向所接通联系人播放预置提示语音;
步骤505、在当前用户与所接通联系人的通话过程中,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并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所述当前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信息产生的回复信息;
例如,联系人A可以通过对应设备向电子设备的当前用户O提出一些私人问题,如:姓名、年龄、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等,使用户O进行回答,并接收用户O的回答信息,以使联系人A作出当前用户O是否为电子设备机主的判断。在具体实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具体的联系人向当前用户提问的问题不加以限制。
步骤506、在当前用户与所接通联系人的通话结束后,通过短消息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反馈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可以携带有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
步骤507、接收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针对所述反馈请求信息返回的所述反馈信息;
步骤508、依据预置数目的联系人返回的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中,假设预置数目为5,且3个联系人返回了反馈信息,且2个联系人未返回反馈信息,则在该3个联系人返回的反馈信息能够证明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的情况下,可以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或者,该3个联系人中的1或2个联系人返回的反馈信息能够证明当前用户不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的情况下,可以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不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的其他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验证方式不加以限制。
步骤509、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实施例六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
通信模块601,用于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机主验证模块602,用于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及
密码清除模块603,用于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通话方式、短消息方式和即时通信方式等等。在具体实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上述通信方式中的任一或者组合,也可以采用其它通信方式,如电子邮件通信方式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通信方式不加以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至少一个预置联系人。其中,当预置联系人是一个时,仅需针对一个预置联系人执行通信和验证操作,因此,对于电子设备的解锁过程比较简单省时;当预置联系人是多个时,需要针对多个预置联系人执行通信和验证操作,因此能够避免出现电子设备的当前用户被一个联系人错误验证而导致的电子设备丢失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在具体实现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对电子设备解锁验证所需的预置联系人数,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的电子设备解锁验证所需人数不加以限制。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并依据通信得到的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验证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进而在验证通过时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相对于传统方案采用刷机方式清除锁屏密码,本发明实施例在验证当前用户为电子设备的机主时通过非刷机方式清除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由于非刷机方式无需更改电子设备的系统文件,因此,可以确保电子设备中的短信、照片、通讯录等内容不会丢失,能够保证手机内容的完整性,而且,相对刷机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还具有便捷、解锁速度快的优点。
实施例七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信息接收子模块70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可用于表示联系人通过联系人对应设备向电子设备的当前用户提出的一些用于提问的问题信息。
回复信息发送子模块702,用于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所述当前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信息产生的回复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当前用户对于联系人提出的问题的答复信息,以使联系人依据当前用户的答复信息判断当前用户是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从而可以进一步返回相应的反馈信息。
反馈请求信息发送子模块703,用于向所述对应设备发送反馈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
当联系人对应设备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当前用户对于第一信息做出的答复信息之后,联系人已经可以判断出当前用户是否为电子设备的机主。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如下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A1、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短信息方式反馈的第一预置信息;
技术方案A2、所述联系人需要呼叫所述当前用户的信息;
技术方案A3、所述联系人在呼叫并接通所述当前用户后需要反馈的预置按键信息;
技术方案A4、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网络数据流反馈的第二预置信息。
反馈信息接收子模块704,用于接收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针对所述反馈请求信息返回的所述反馈信息;
机主验证模块705,用于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密码清除模块706,用于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对于解锁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解锁方法实施例二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实施例八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信息发送子模块801,用于用于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用于提示验证的第二信息;
第一信息接收子模块80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
回复信息发送子模块803,用于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所述当前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信息产生的回复信息;
反馈请求信息发送子模块804,用于向所述对应设备发送反馈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
反馈信息接收子模块805,用于接收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针对所述反馈请求信息返回的所述反馈信息;
机主验证模块806,用于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密码清除模块807,用于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相对于实施例六,本实施例在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之前,还可以向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提示联系人当前处于验证阶段的第二信息,以使联系人做好验证当前用户的准备,或拒绝对当前用户的验证。
对于解锁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解锁方法实施例三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实施例九
参照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
身份识别卡验证模块901,用于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
通信模块902,用于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机主验证模块903,用于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及
密码清除模块904,用于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相对于实施例六,本实施例在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之前,还可以对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进行验证,并在验证当前电子设备中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为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时,才执行与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操作,由于在电子设备被盗并被更换用户身份识别卡的情况下,与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是徒劳的,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降低上述情况下的通信成本。
对于解锁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解锁方法实施例四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和一种解锁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
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其中,所述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步骤,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
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所述当前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信息产生的回复信息;
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反馈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
接收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针对所述反馈请求信息返回的所述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包括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通话方式、短消息方式和即时通信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短消息方式反馈的第一预置信息、所述联系人需要呼叫所述当前用户的信息、所述联系人在呼叫并接通所述当前用户后需要反馈的预置按键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网络数据流反馈的第二预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用于提示验证的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
所述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步骤具体为,当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时,与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
6.一种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得到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的、用于验证当前用户的反馈信息;
机主验证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反馈信息验证所述当前用户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及
密码清除模块,用于在验证所述当前用户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机主时,清除所述电子设备的锁屏密码;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
第一信息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
回复信息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所述当前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信息产生的回复信息;
反馈请求信息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对应设备发送反馈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请求信息携带有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
反馈信息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针对所述反馈请求信息返回的所述反馈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包括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通话方式、短消息方式和即时通信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系人需要反馈的内容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短消息方式反馈的第一预置信息、所述联系人需要呼叫所述当前用户的信息、所述联系人在呼叫并接通所述当前用户后需要反馈的预置按键信息、以及所述联系人需要通过网络数据流反馈的第二预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
第二信息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接收子模块接收来自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的、用于提问的第一信息之前,向所述联系人对应设备发送用于提示验证的第二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身份识别卡验证模块,用于在所述通信模块与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之前,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当验证所述电子设备中当前用户身份识别卡为所述电子设备锁屏前的用户身份识别卡时,与所述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联系人进行通信。
CN201510402192.3A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827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2192.3A CN105827795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2192.3A CN105827795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7795A CN105827795A (zh) 2016-08-03
CN105827795B true CN105827795B (zh) 2019-05-17

Family

ID=5651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2192.3A Active CN105827795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解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779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638A (zh) * 2008-08-12 2009-01-0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设备的告警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设备
CN102687492A (zh) * 2009-12-28 2012-09-19 诺基亚公司 当设备被锁定时用于用户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AU2012254959A1 (en) * 2011-12-28 2013-07-18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obile terminal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182666A (zh) * 2014-08-25 2014-12-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密码重置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638A (zh) * 2008-08-12 2009-01-0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设备的告警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设备
CN102687492A (zh) * 2009-12-28 2012-09-19 诺基亚公司 当设备被锁定时用于用户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AU2012254959A1 (en) * 2011-12-28 2013-07-18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obile terminal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182666A (zh) * 2014-08-25 2014-12-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密码重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7795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7575B (zh) 呼叫方法及系统
CN104091376B (zh) 智能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246533B (zh) 一种在通讯录中添加插件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1867475B (zh) 远程控制终端业务的接入认证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KR20130044292A (ko) 운영체제를 잠금해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579915B2 (ja) 把持特徴学習認証システム及び把持特徴学習認証方法
CN107864144A (zh) 获取动态密码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GB2444182A (en) Resource authorization based on call-establishment delay
CN109040099A (zh) 一种针对应用的验证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6210238B (zh) 短信息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3840944A (zh) 一种短信认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4182666A (zh) 一种密码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639533B (zh) 基于终端的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916408A (zh) 终端的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049062A (zh) 验证码校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05191A (zh) 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的验证方法、移动终端和系统
CN103327467B (zh) 移动终端呼叫转移方法和系统
CN106446653A (zh) 应用权限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230060A (zh) 一种账号挂失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74249A (zh) 基于验证信息通信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6411811A (zh) 一种接入客服的认证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471513B (zh) 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167449A (zh) 为通信终端本机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70760A (zh) 多终端安全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92403A (zh) 一种多用户终端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43 first floor, building F, No. 255, Wusha Bubugao Avenue,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exun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43 first floor, building F, No. 255, Wusha Bubugao Avenue,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Weiwo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07

Address after: 523863 No. 1, Weiwo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43 first floor, building F, No. 255, Wusha Bubugao Avenue,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exun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