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7427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7427B
CN105827427B CN201510010240.4A CN201510010240A CN105827427B CN 105827427 B CN105827427 B CN 105827427B CN 201510010240 A CN201510010240 A CN 201510010240A CN 105827427 B CN105827427 B CN 105827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information
electronic device
port
prese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02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7427A (zh
Inventor
刘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02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7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7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7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7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7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路由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具备路由功能的电子设备,通常为家中的其他电子设备提供的路由为从家中的电子设备接入到互联网中的web服务器的功能;如果要由具备路由功能的电子设备外家中的电子设备接入外网的访问,那么就需要针对具备路由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设置,比如,需要用户手动的开启具备路由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操作界面,并且选中相应的菜单项,进行准确的设置。如此,就给不了解具备路由功能的电子设备的用户带来不便,并降低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备路由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
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
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网络中接收到数据包;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二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不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不在所述第二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数据包;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发送加密后的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中接收到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通过发送单元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二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不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不在所述第二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
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加密后的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当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的时候,获取相应的地址信息,将所述地址信息和端口标识进行关联,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如此,就能够减少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的设置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备路由功能,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步骤102: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
步骤103: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
步骤104: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个人电脑。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路由器。
所述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周期性的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并且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设置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菜单选取网上邻居,然后选择网上邻居的属性选项;开启本地连接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属性信息的常规里面找到internet协议选项,开启所述internet选项之后,进入高级菜单,在所述高级菜单中的选项中针对属性进行端口设置;设置完端口之后就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其中,所述80端口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posrt Protocol)开放的端口,用于万维网(WWW)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所述21端口为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服务的端口;所述25端口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个端口标识仅为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实时场景的几个端口标识,实际上如果具备其他的网络传输协议对应的端口标识,均可以包含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方法可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获取地址信息的请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将自身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地址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内网IP地址。
所述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
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可以为互联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的时候,获取相应的地址信息,将所述地址信息和端口标识进行关联,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如此,就能够减少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的设置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备路由功能,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步骤202: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
步骤203: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
步骤204: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步骤205:从所述第一网络中接收到数据包;
步骤206: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
步骤207: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208: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个人电脑。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路由器。
所述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周期性的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并且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设置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菜单选取网上邻居,然后选择网上邻居的属性选项;开启本地连接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属性信息的常规里面找到internet协议选项,开启所述internet选项之后,进入高级菜单,在所述高级菜单中的选项中针对属性进行端口设置;设置完端口之后就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其中,所述80端口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posrt Protocol)开放的端口,用于万维网(WWW)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所述21端口为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服务的端口;所述25端口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个端口标识仅为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实时场景的几个端口标识,实际上如果具备其他的网络传输协议对应的端口标识,均可以包含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方法可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获取地址信息的请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将自身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地址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内网IP地址。
所述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
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可以为互联网。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比如,所述第一预设列表为一个白名单列表;
或者,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二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不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不在所述第二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比如,所述第二预设列表为一个黑名单列表。
如此,通过第一预设列表或第二预设列表来控制由第一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能够访问到第二电子设备,来保证了第二电子设备的安全性,不至于造成所有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都能够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提供如图3所示的一个实施方案,假设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图中所述的笔记本电脑32,第一电子设备为图中所示的路由器31;
当路由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的端口标识为80时,判断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进而获取到笔记本电脑32的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与端口80进行绑定,如此就建立了路由器从80端口接收到的信息通过80端口对应的内网地址信息之间的通路;
当通过第一链路311从服务器33接收到数据包时,从数据包中获取到源地址信息,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符合,则发送所述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312发送至笔记本电脑32;否则,就拦截所述数据包。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的时候,获取相应的地址信息,将所述地址信息和端口标识进行关联,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如此,就能够减少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的设置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备路由功能,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401: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步骤402: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
步骤403: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
步骤404: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步骤405: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数据包;
步骤406: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
步骤407:发送加密后的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个人电脑。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路由器。
所述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周期性的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并且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设置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菜单选取网上邻居,然后选择网上邻居的属性选项;开启本地连接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属性信息的常规里面找到internet协议选项,开启所述internet选项之后,进入高级菜单,在所述高级菜单中的选项中针对属性进行端口设置;设置完端口之后就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其中,所述80端口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posrt Protocol)开放的端口,用于万维网(WWW)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所述21端口为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服务的端口;所述25端口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个端口标识仅为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实时场景的几个端口标识,实际上如果具备其他的网络传输协议对应的端口标识,均可以包含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方法可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获取地址信息的请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将自身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地址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内网IP地址。
所述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
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可以为互联网。
优选地所述加密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比如可以在所述数据包的指定位置添加冗余代码。
如此,通过加密数据包来保证第二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即便第二电子设备能够被其他设备监听时,也不会出现数据包被解析的情况。
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提供如图3所示的一个实施方案,假设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图中所述的笔记本电脑32,第一电子设备为图中所示的路由器31;
当路由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的端口标识为80时,判断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进而获取到笔记本电脑32的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与端口80进行绑定,如此就建立了路由器从80端口接收到的信息通过80端口对应的内网地址信息之间的通路;
当通过第一链路311从服务器33接收到数据包时,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发送加密后的所述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312发送至笔记本电脑32。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的时候,获取相应的地址信息,将所述地址信息和端口标识进行关联,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如此,就能够减少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的设置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51,用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处理单元52,用于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个人电脑。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路由器。
所述检测单元51,具体用于周期性的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并且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设置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菜单选取网上邻居,然后选择网上邻居的属性选项;开启本地连接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属性信息的常规里面找到internet协议选项,开启所述internet选项之后,进入高级菜单,在所述高级菜单中的选项中针对属性进行端口设置;设置完端口之后就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其中,所述80端口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posrt Protocol)开放的端口,用于万维网(WWW)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所述21端口为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服务的端口;所述25端口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个端口标识仅为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实时场景的几个端口标识,实际上如果具备其他的网络传输协议对应的端口标识,均可以包含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方法可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获取地址信息的请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将自身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地址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内网IP地址。
所述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
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可以为互联网。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的时候,获取相应的地址信息,将所述地址信息和端口标识进行关联,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如此,就能够减少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的设置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61,用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处理单元62,用于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63,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中接收到数据包;
发送单元64,用于发送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62,还用于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通过发送单元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个人电脑。
所述检测单元61,具体用于周期性的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并且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设置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菜单选取网上邻居,然后选择网上邻居的属性选项;开启本地连接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属性信息的常规里面找到internet协议选项,开启所述internet选项之后,进入高级菜单,在所述高级菜单中的选项中针对属性进行端口设置;设置完端口之后就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其中,所述80端口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posrt Protocol)开放的端口,用于万维网(WWW)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所述21端口为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服务的端口;所述25端口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个端口标识仅为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实时场景的几个端口标识,实际上如果具备其他的网络传输协议对应的端口标识,均可以包含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方法可以为: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获取地址信息的请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将自身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地址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内网IP地址。
所述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
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可以为互联网。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或者,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二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不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不在所述第二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如此,通过第一预设列表或第二预设列表来控制由第一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能够访问到第二电子设备,来保证了第二电子设备的安全性,不至于造成所有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都能够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提供如图3所示的一个实施方案,假设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图中所述的笔记本电脑32,第一电子设备为图中所示的路由器31;
当路由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的端口标识为80时,判断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进而获取到笔记本电脑32的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与端口80进行绑定,如此就建立了路由器从80端口接收到的信息通过80端口对应的内网地址信息之间的通路;
当通过第一链路311从服务器33接收到数据包时,从数据包中获取到源地址信息,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符合,则发送所述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312发送至笔记本电脑32;否则,就拦截所述数据包。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的时候,获取相应的地址信息,将所述地址信息和端口标识进行关联,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如此,就能够减少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的设置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
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加密后的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个人电脑。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周期性的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并且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可以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设置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菜单选取网上邻居,然后选择网上邻居的属性选项;开启本地连接的属性信息,在所述属性信息的常规里面找到internet协议选项,开启所述internet选项之后,进入高级菜单,在所述高级菜单中的选项中针对属性进行端口设置;设置完端口之后就生成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其中,所述80端口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posrt Protocol)开放的端口,用于万维网(WWW)服务上传输信息的协议;所述21端口为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服务的端口;所述25端口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Transfer Protocol)服务器所开放的端口。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几个端口标识仅为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实时场景的几个端口标识,实际上如果具备其他的网络传输协议对应的端口标识,均可以包含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的方法可以为:发送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获取地址信息的请求,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请求将自身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地址信息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内网IP地址。
所述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
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可以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可以为互联网。
优选地所述加密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设,比如可以在所述数据包的指定位置添加冗余代码。
如此,通过加密数据包来保证第二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即便第二电子设备能够被其他设备监听时,也不会出现数据包被解析的情况。
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提供如图3所示的一个实施方案,假设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图中所述的笔记本电脑32,电子设备为图中所示的路由器31;
当路由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的端口标识为80时,判断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进而获取到笔记本电脑32的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与端口80进行绑定,如此就建立了路由器从80端口接收到的信息通过80端口对应的内网地址信息之间的通路;
当通过第一链路311从服务器33接收到数据包时,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发送加密后的所述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312发送至笔记本电脑32。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当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的时候,获取相应的地址信息,将所述地址信息和端口标识进行关联,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如此,就能够减少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的设置操作,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具备路由功能,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
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
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其中,所述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
其中,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络中接收到数据包;
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
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二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不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不在所述第二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数据包;
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
发送加密后的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6.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端口标识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端口标识为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当所述端口标识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建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建立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道;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端口标识进行绑定并且保存;所述第一预设端口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80端口、21端口、25端口;
其中,所述建立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网络之间的通道为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端口与第一电子设备的端口进行关联,进而当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包之后,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网络对应的端口标识对应的地址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中接收到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相应的,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提取所述数据包的源地址信息;判断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通过发送单元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在第一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源地址信息是否在第二预设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列表包含至少一个不允许访问第二电子设备的地址信息;当所述源地址信息不在所述第二预设列表中时,所述源地址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按照预设的加密规则,加密所述数据包;
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加密后的数据包至第二电子设备。
CN201510010240.4A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827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0240.4A CN105827427B (zh)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0240.4A CN105827427B (zh)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7427A CN105827427A (zh) 2016-08-03
CN105827427B true CN105827427B (zh) 2020-06-23

Family

ID=5651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0240.4A Active CN105827427B (zh) 2015-01-08 2015-01-0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74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5032B (zh) * 2019-01-24 2021-09-2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6208A (zh) * 2002-08-13 2004-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地址转换应用网关的方法
CN1996945A (zh) * 2006-11-30 2007-07-1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CN101127717A (zh) * 2007-09-30 2008-02-20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和交换机
CN101141420A (zh) * 2007-09-05 2008-03-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私网与公网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52803A (zh) * 2008-04-03 2009-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地址转换地址映射表维护方法、媒体网关及其控制器
CN101753637A (zh) * 2009-12-17 2010-06-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网络攻击的方法及网络地址转换设备
CN103516794A (zh) * 2013-09-24 2014-01-15 武汉誉德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服务器的网络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6208A (zh) * 2002-08-13 2004-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地址转换应用网关的方法
CN1996945A (zh) * 2006-11-30 2007-07-1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CN101141420A (zh) * 2007-09-05 2008-03-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私网与公网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27717A (zh) * 2007-09-30 2008-02-20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和交换机
CN101552803A (zh) * 2008-04-03 2009-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地址转换地址映射表维护方法、媒体网关及其控制器
CN101753637A (zh) * 2009-12-17 2010-06-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网络攻击的方法及网络地址转换设备
CN103516794A (zh) * 2013-09-24 2014-01-15 武汉誉德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服务器的网络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7427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05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appl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ed processors
EP390567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request
US202102113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identifiers from traffic of an unknown protocol
CN105939239B (zh) 虚拟网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5960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network access information of smart household appliances
US9219709B2 (en) Multi-wrapp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20130332724A1 (en) User-Space Enabl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N104270250B (zh) 基于非对称全程加密的WiFi互联网上网连接认证方法
KR101236822B1 (ko) Arp록킹 기능을 이용한 arp스푸핑 공격 탐지 방법과 그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US20160173452A1 (en) Multi-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ce using internet protocol
CN106332070B (zh) 一种安全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16521B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695168A (zh) 终端设备、加密网关、无线网络安全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5262773B (zh) 一种物联网系统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US1008476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stablishing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via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device
CN104202307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EP3210120B1 (en) Tunneled monitoring service and methods
GB2578999A (en) Mobile number verification for mobile network-based authentication
CN108390819A (zh) Im信息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1826991A (zh) 非法数据包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6537962B (zh) 无线网络配置、接入和访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82742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23020A (zh) 网络服务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391720A (zh) 用户终端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06060051A (zh) 数据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