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4743A -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4743A
CN105824743A CN201610147443.2A CN201610147443A CN105824743A CN 105824743 A CN105824743 A CN 105824743A CN 201610147443 A CN201610147443 A CN 201610147443A CN 105824743 A CN105824743 A CN 105824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ment
user
record
unlocked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74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4743B (zh
Inventor
张海平
周意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474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4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4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4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采用本发明,可在移动终端解锁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准确地测试解锁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在用户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可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各个移动终端厂商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对于产品细节之处的优化往往能成为厂商的竞争点和宣传点。如解锁速度的快慢已经成为各大厂商产品竞争的亮点之一。
以指纹解锁为例,指纹识别的过程分为:特征提取、数据保存和比对。在一开始,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移动终端通过指纹模组读取到人体指纹的图象,然后和已注册的指纹模板进行特征点匹配。匹配成功之后,系统解锁,从读取指纹到系统解锁这个时间便可以称为解锁时间。由于在医学上,人的反应时间最快就是0.1s,而解锁时间现在不断突破极限可以达到0.3s甚至更低,因为用秒表测试是不准确的,人的反应时间有误差,而且此误差相对于解锁时间太大。这使得终端厂商在测试开发的时候,无法精确测试得到解锁时间,竞品之间没有好的方法对比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在移动终端解锁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测试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其中,所述解锁密码包括: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其中,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其中,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其中,若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执行第一线程: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采集指纹图像,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在执行所述第一线程的过程中执行第二线程: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其中,所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之后,还包括:
在移动终端显示界面显示文本通知消息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或
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其中,所述解锁密码包括: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其中,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其中,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其中,若所述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第一线程: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采集指纹图像,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所述移动终端在执行所述第一线程的过程中执行第二线程: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显示界面显示文本通知消息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或
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显示屏及总线;
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和显示屏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口电路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其中,所述解锁密码包括: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其中,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处理器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其中,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处理器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其中,若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线程: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采集指纹图像,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执行所述第一线程的过程中执行第二线程: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然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这样通过计算便可以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简单方便的方式获取解锁时间,利于厂商开发计算和测试,利于终端出厂时的时间标准和控制,同时也利于用户感知解锁时间,扩展了终端的功能和实用性,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Internet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等上述终端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终端。
本发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并非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所述解锁密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指令时,根据解锁密码类型不同,输入的操作也不同。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通过点击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或者物理数字按键上相应的数字实现;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进行滑动输入;输入指纹密码时,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实现;输入虹膜密码时,可以通过将眼睛睁开靠近虹膜模组实现。
S102,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可选地,当用户执行了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后,移动终端需要获取用户的解锁密码,对于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需要获取对应的图像,如获取指纹图像或虹膜图像。且在获取之后,为了与预设密码的匹配更加顺利,可以对获取到的原始图像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加清晰。
S103,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此处的第一时刻,可以指用户输入解锁密码完成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的时刻,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根据数字密码的个数,设定输完预定个数的数字时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此时可作为第一时刻;而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设定图形滑动完之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作为第一时刻。当然,也可以将开始输入第一个数字或开始滑动输入图形密码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而对于指纹解锁,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时,可以将手指触摸指纹模组,指纹膜组内用于产生中断请求(InterruptRequest,简称IRQ)的电容容值发生变化,移动终端便可以以当前时刻作为解锁的起始时刻即第一时刻。而虹膜解锁,可以将虹膜模组检测到虹膜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S104,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S105,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亮屏解锁和黑屏解锁,对于用户而言,在亮屏状态下可以直观的看到解锁完成,而黑屏状态下,用户无法看到解锁完成,需要亮屏才能判断解锁完成,因此二者略有区别。以指纹解锁为例: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S106,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上述时间差即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
通过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然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这样通过计算便可以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简单方便的方式获取解锁时间,利于厂商开发计算和测试,利于终端出厂时的时间标准和控制,同时也利于用户感知解锁时间,扩展了终端的功能和实用性,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所述解锁密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指令时,根据解锁密码类型不同,输入的操作也不同。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通过点击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或者物理数字按键上相应的数字实现;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进行滑动输入;输入指纹密码时,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实现;输入虹膜密码时,可以通过将眼睛睁开靠近虹膜模组实现。
S202,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可选地,当用户执行了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后,移动终端需要获取用户的解锁密码,对于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需要获取对应的图像,如获取指纹图像或虹膜图像。且在获取之后,为了与预设密码的匹配更加顺利,可以对获取到的原始图像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加清晰。
S203,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此处的第一时刻,可以指用户输入解锁密码完成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的时刻,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根据数字密码的个数,设定输完预定个数的数字时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此时可作为第一时刻;而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设定图形滑动完之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作为第一时刻。当然,也可以将开始输入第一个数字或开始滑动输入图形密码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而对于指纹解锁,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时,可以将手指触摸指纹模组,指纹膜组内用于产生中断请求(InterruptRequest,简称IRQ)的电容容值发生变化,移动终端便可以以当前时刻作为解锁的起始时刻即第一时刻。而虹膜解锁,可以将虹膜模组检测到虹膜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S204,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S205,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亮屏解锁和黑屏解锁,对于用户而言,在亮屏状态下可以直观的看到解锁完成,而黑屏状态下,用户无法看到解锁完成,需要亮屏才能判断解锁完成,因此二者略有区别。以指纹解锁为例: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S206,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上述时间差即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
S207,将所述时间差通知用户。
可选地,通知的方式可以在移动终端显示界面显示文本通知消息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或
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通知用户时间差的步骤,利于用户及时的获取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感和趣味性,当然,除了直接通知用户之外,也可以生成文本测试报告供测试人员查看和记录。
请参照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
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时,可以将手指触摸指纹模组,指纹膜组内用于产生IRQ的电容容值发生变化,移动终端便可以以当前时刻作为解锁的起始时刻。
S302,采集指纹图像。
S303,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
若所述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在执行步骤S301-S303的过程中,可以并行的执行步骤S304。
S304,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
薄膜按键(metaldome)上的金属弹片位于PCB板上的导电部位,当受到按压时,弹片的中心点下凹,接触到PCB上的线路,从而形成回路,电流通过,整个产品就得以正常工作。通常采用不锈钢制成,是开关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金属弹片的的导通性,在操作者和产品之间起到一个优质的开关的作用。同时,利用锅仔片的稳定的回弹力(按下后自动回位),和超长的寿命,给操作者提供优质的触觉反馈。弹片主要用于印刷线路板等硬性板的薄膜开关中。
本实施例中,将常规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的单线流程:按压触发—手指触摸—指纹采集—指纹匹配—解锁亮屏,分为两条并行的线程,线程1:手指触摸—指纹采集—指纹匹配—解锁;线程2:按压触发—等待解锁完成—亮屏。由于两个线程可以同时进行,线程2中的按压触发可以在线程1中进行,最理想的情况是解锁完成才按压触发,由于解锁时间可视为用户按压之后到屏幕亮起的时间。如果解锁已经完成才按压触发,则解锁时间最短,只有薄膜按键按压触发中断到屏幕被点亮的时间,通常只需要60ms-100ms,而常规解锁通常需要3s左右。采用并行的方式,即便是最长的解锁时间,即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同时马上按压薄膜按键,这样指纹采集和指纹匹配的时间也将计算在解锁时间之内。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比单线流程中必须先按压触发之后,才开始进行手指触摸等检测的时间短。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并行流程可以大大减少黑屏状态下按压触发指纹解锁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S305,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S306,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上述时间差即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
S307,将所述时间差通知用户。
可选地,通知的方式可以在移动终端显示界面显示文本通知消息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或
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
本实施例中,采用并行的线程进行解锁,可以大大减少解锁时间;且在得到解锁时间之后通知用户,利于用户实时了解解锁时间,可以从效率上和趣味性上同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10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所述解锁密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指令时,根据解锁密码类型不同,输入的操作也不同。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通过点击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或者物理数字按键上相应的数字实现;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进行滑动输入;输入指纹密码时,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实现;输入虹膜密码时,可以通过将眼睛睁开靠近虹膜模组实现。
获取单元200,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可选地,当用户执行了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后,移动终端需要获取用户的解锁密码,对于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需要获取对应的图像,如获取指纹图像或虹膜图像。且在获取之后,为了与预设密码的匹配更加顺利,可以对获取到的原始图像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加清晰。
记录单元300,用于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此处的第一时刻,可以指用户输入解锁密码完成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的时刻,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根据数字密码的个数,设定输完预定个数的数字时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此时可作为第一时刻;而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设定图形滑动完之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作为第一时刻。当然,也可以将开始输入第一个数字或开始滑动输入图形密码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而对于指纹解锁,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时,可以将手指触摸指纹模组,指纹膜组内用于产生中断请求(InterruptRequest,简称IRQ)的电容容值发生变化,移动终端便可以以当前时刻作为解锁的起始时刻即第一时刻。而虹膜解锁,可以将虹膜模组检测到虹膜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匹配单元400,用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所述记录单元300还用于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亮屏解锁和黑屏解锁,对于用户而言,在亮屏状态下可以直观的看到解锁完成,而黑屏状态下,用户无法看到解锁完成,需要亮屏才能判断解锁完成,因此二者略有区别。以指纹解锁为例: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计算单元500,用于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上述时间差即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
通过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然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这样通过计算便可以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简单方便的方式获取解锁时间,利于厂商开发计算和测试,利于终端出厂时的时间标准和控制,同时也利于用户感知解锁时间,扩展了终端的功能和实用性,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10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所述解锁密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指令时,根据解锁密码类型不同,输入的操作也不同。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通过点击移动终端显示屏上或者物理数字按键上相应的数字实现;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上进行滑动输入;输入指纹密码时,可以通过用手指触摸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实现;输入虹膜密码时,可以通过将眼睛睁开靠近虹膜模组实现。
获取单元200,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可选地,当用户执行了输入解锁密码的操作后,移动终端需要获取用户的解锁密码,对于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需要获取对应的图像,如获取指纹图像或虹膜图像。且在获取之后,为了与预设密码的匹配更加顺利,可以对获取到的原始图像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加清晰。
记录单元300,用于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此处的第一时刻,可以指用户输入解锁密码完成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的时刻,例如,输入数字密码时,可以根据数字密码的个数,设定输完预定个数的数字时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此时可作为第一时刻;而输入图形密码时,可以设定图形滑动完之后生成解锁的操作指令作为第一时刻。当然,也可以将开始输入第一个数字或开始滑动输入图形密码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而对于指纹解锁,用户在输入解锁密码时,可以将手指触摸指纹模组,指纹膜组内用于产生中断请求(InterruptRequest,简称IRQ)的电容容值发生变化,移动终端便可以以当前时刻作为解锁的起始时刻即第一时刻。而虹膜解锁,可以将虹膜模组检测到虹膜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匹配单元400,用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所述记录单元300还用于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亮屏解锁和黑屏解锁,对于用户而言,在亮屏状态下可以直观的看到解锁完成,而黑屏状态下,用户无法看到解锁完成,需要亮屏才能判断解锁完成,因此二者略有区别。以指纹解锁为例: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计算单元500,用于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上述时间差即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通知单元600,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显示界面显示文本通知消息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或
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
通过增加通知用户时间差的步骤,利于用户及时的获取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感和趣味性,当然,除了直接通知用户之外,也可以生成文本测试报告供测试人员查看和记录。
若所述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第一线程:所述接收单元100具体用于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所述获取单元200具体用于采集指纹图像,所述匹配单元400具体用于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所述移动终端在执行所述第一线程的过程中执行第二线程:所述接收单元100具体用于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所述记录单元300具体用于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本实施例中,将常规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的单线流程:按压触发—手指触摸—指纹采集—指纹匹配—解锁亮屏,分为两条并行的线程,线程1:手指触摸—指纹采集—指纹匹配—解锁;线程2:按压触发—等待解锁完成—亮屏。由于两个线程可以同时进行,线程2中的按压触发可以在线程1中进行,最理想的情况是解锁完成才按压触发,由于解锁时间可视为用户按压之后到屏幕亮起的时间。如果解锁已经完成才按压触发,则解锁时间最短,只有薄膜按键按压触发中断到屏幕被点亮的时间,通常只需要60ms-100ms,而常规解锁通常需要3s左右。采用并行的方式,即便是最长的解锁时间,即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同时马上按压薄膜按键,这样指纹采集和指纹匹配的时间也将计算在解锁时间之内。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比单线流程中必须先按压触发之后,才开始进行手指触摸等检测的时间短。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并行流程可以大大减少黑屏状态下按压触发指纹解锁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接收单元100、获取单元200、记录单元300、匹配单元400、计算单元500及通知单元600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设置,接收单元100、获取单元200、记录单元300、匹配单元400、计算单元500或通知单元600可以以硬件的形式独立于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单独设置,且设置形式可以是微处理器的形式;也可以以硬件形式内嵌于该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中,还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该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以便于该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接收单元100、获取单元200、记录单元300、匹配单元400、计算单元500及通知单元600对应的操作。
例如,在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计算单元500可以为该终端的处理器,而接收单元100、获取单元200、记录单元300、匹配单元400及通知单元600的功能可以内嵌于该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于处理器单独设置,也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处理器调用实现其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单片机等。
请参照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接口电路130、显示屏140及总线150;
所述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接口电路130和显示屏140通过所述总线15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所述存储器120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110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口电路130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地,所述解锁密码包括: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可选地,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处理器110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可选地,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处理器110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可选地,若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所述处理器110用于执行第一线程: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采集指纹图像,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所述处理器110还用于在执行所述第一线程的过程中执行第二线程: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然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这样通过计算便可以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从而可以实现通过简单方便的方式获取解锁时间,利于厂商开发计算和测试,利于终端出厂时的时间标准和控制,同时也利于用户感知解锁时间,扩展了终端的功能和实用性,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通过增加通知用户时间差的步骤,利于用户及时的获取移动终端的解锁时间,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感和趣味性。采用并行的线程进行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可以大大减少解锁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密码包括: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执行第一线程: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采集指纹图像,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在执行所述第一线程的过程中执行第二线程: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之后,还包括:
在移动终端显示界面显示文本通知消息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或
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解锁密码时的操作指令;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解锁密码;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的第一时刻;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解锁密码与预设密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解锁;
所述记录单元还用于记录解锁成功时的第二时刻;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密码包括:数字密码、图形密码、指纹密码或虹膜密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若当前解锁类型为亮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所述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若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指纹解锁,则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记录用户触摸指纹模组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所述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具备薄膜按键,且当前解锁类型为黑屏状态下的按压触发指纹解锁,则所述移动终端执行第一线程: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用户触摸指纹模组时的操作指令,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采集指纹图像,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图像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后进行解锁;所述移动终端在执行所述第一线程的过程中执行第二线程: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操作指令,等待解锁成功并亮屏;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记录用户按压所述薄膜按键的时刻作为第一时刻,记录解锁成功并亮屏的时刻作为第二时刻。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显示界面显示文本通知消息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或
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用户所述时间差。
CN201610147443.2A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824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7443.2A CN105824743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7443.2A CN105824743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743A true CN105824743A (zh) 2016-08-03
CN105824743B CN105824743B (zh) 2018-06-29

Family

ID=5698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7443.2A Active CN105824743B (zh) 2016-03-14 2016-03-14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47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3170A (zh) * 2017-03-17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时间测试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625175A (zh) * 2020-05-06 2020-09-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事件处理方法、触控事件处理装置、介质与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439A (zh) * 2011-06-10 2012-02-15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精度测量遥控响应时间的装置
CN103093335A (zh) * 2013-01-04 2013-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18174A (zh) * 2012-12-31 2013-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488557A (zh) * 2013-08-28 2014-01-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开机时间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5100094A (zh) * 2015-07-15 2015-1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终端以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439A (zh) * 2011-06-10 2012-02-15 福建亿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精度测量遥控响应时间的装置
CN103118174A (zh) * 2012-12-31 2013-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093335A (zh) * 2013-01-04 2013-05-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88557A (zh) * 2013-08-28 2014-01-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开机时间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5100094A (zh) * 2015-07-15 2015-1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终端以及服务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3170A (zh) * 2017-03-17 2017-1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时间测试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23170B (zh) * 2017-03-17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时间测试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625175A (zh) * 2020-05-06 2020-09-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事件处理方法、触控事件处理装置、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1625175B (zh) * 2020-05-06 2021-06-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事件处理方法、触控事件处理装置、介质与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743B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5084B (zh)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87328B (zh) 一种提高解锁速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27818B (zh) 一种移动终端上触摸操作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583356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463792A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EP2752748B1 (en) Screen unlock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549868A (zh) 一种移动终端操作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809003A (zh) 一种指纹识别的终端屏幕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9543378B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566650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87666B (zh) 指纹解锁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127003A (zh) 一种指纹识别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520009B2 (en) Screen unlock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6062701A (zh) 电子设备
CN109376702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402668B2 (en) Interactive method, interactive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CN105824743A (zh) 一种测试解锁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41899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292858A (zh) 掀盖式电子装置
CN103902861A (zh) 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US1042324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226164A (zh) 一种验证方法、移动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09739349A (zh) 一种手掌虚拟键盘输入方法、系统及输入传感识别器
CN107820598A (zh) 指纹事件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989878A (zh) 瞳孔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