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3560A -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3560A
CN105823560A CN201610128597.7A CN201610128597A CN105823560A CN 105823560 A CN105823560 A CN 105823560A CN 201610128597 A CN201610128597 A CN 201610128597A CN 105823560 A CN105823560 A CN 105823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relationship
user
temperature
server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85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能焕
何伟炳
邹劲
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n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n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n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ni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285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35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35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所述智能测温系统包括:测温仪器用于获取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本发明可以在服务器端对用户的体温数据进行监控,无需用户采用其他设备下载应用程序进行温度数据的上传和下载,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数据管理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温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以及,一种智能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体温是人体的重要特征,使用温度计测试体温已成为人们必备的生活常识。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人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的测定人体表面温度,红外测温枪应用的正是这种原理。
目前市场上应用红外线原理,实现人体测温功能的测温仪器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1、传统的测温枪,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与单片机,测量的温度数据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给用户,温度数据还可以保存在本地,供用户查询。
2、蓝牙无线测温(表/枪),除了拥有传统测温枪的功能,还可以将测量的温度数据通过蓝牙传送至手机,在手机中保存温度数据,可以在手机上实现温度数据的监控和分析。
发明人在使用上述两种测温仪器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下列不足:
针对传统的测温枪,虽然其测量温度实时显示,并有本地数据记忆功能,但其功能过于简单的,本地内存容量有限导致记忆温度的数目有限,并且不具备监控体温功能;
对于智能蓝牙测温枪,需要通过与手机蓝牙连接,并需要在手机上下载相应app才能接收温度数据,操作比较繁琐,效率较低,特别在使用者人数比较多的场景中,其不能很好的区分每个使用者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使得测温仪器能够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将体温数据及用户身份数据上传服务器中进行管理,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测温系统,用以保证上述方法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测温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测温仪器,用于获取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
优选地,所述测温仪器包括:
体温获取模块,用于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并将所述体温数据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以及,调用身份标识获取模块;
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并将所述身份标识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
绑定关系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测温仪器与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并生成连接结果,以及,将所述连接结果发送至绑定关系发送模块,其中,所述连接结果包括已连接结果或者未连接结果;
绑定关系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连接结果,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测温仪器还包括:
本地保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绑定关系保存在测温仪器本地。
优选地,所述绑定关系发送模块包括:
实时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实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或者,
离线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未连接结果时,在本地将所述绑定关系添加标签信息,并在测温仪器下一次接收到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将添加了标签信息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优选地,所述身份标识获取模块还用于:
读取用户的ID卡,获得所述用户对应的ID卡号,将所述ID卡号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体温获取模块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接收用户发送的即时通信添加请求;
根据所述即时通信添加请求,将所述用户添加为会员用户;
获取无线测温仪对所述会员用户实时测量的体温数据;
将所述体温数据发送至对应的会员用户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温仪器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
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
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测温仪器发送的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根据所述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测温仪器不仅可以在单用户家庭的使用,而且可以用在人流量多的公众场合上,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测温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测温仪器能够自带刷卡功能,无须借助外设读卡设备,降低了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测温系统采用先在本地存储在上传服务器的方式,当当前的网络可用时,实时将数据上传,当当前的网络不可用时,可以先不将数据上传,等到有网络了才将数据上传,保证了测温仪器的正常使用,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上。
进一步的,本发明可以智能配置wifi网络利用网站设置wifi账号密码,通过设备联网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在网络情况良好的情况下,配置wifi的成功率为10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服务器能够生成用户的体温监测表,以实现用户体温数据的动态管理,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测温系统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测温仪器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智能测温系统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智能测温系统采用开源固件(NodeMcu),程序为LUA脚本语言所编,其软件的架构为nodemcu+lua,即底层驱动层+业务逻辑层。
本发明的智能测温系统可以包括测温仪器10,以及,服务器20,其中,所述测温仪器10与所述服务器2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具体来说,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连接、蓝牙连接等。本发明采用的无线连接是基于802.11x协议的wifi通信连接,其中:
测温仪器10,用于获取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服务器20,用于存储所述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测温仪器具有相连接的服务器,测温仪器可以获取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以及用户的身份标识,在生成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以后,将该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由服务器存储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并根据该绑定关系生成对应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以在服务器中同步体温数据,并对用户的体温数据进行动态监控,无需用户采用其他设备下载应用程序进行温度数据的上传和下载,简化了用户操作,提高了数据管理能力。
参考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测温仪器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所述测温仪器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体温获取模块101,用于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并将所述体温数据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以及,调用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例如,可以在出入境口岸、港口、机场、码头、车站、机关、学校、影剧院、医院、工厂等场合使用。则用户可以为被测体温的对象,例如学校的师生、医院的患者、工厂的工作人员等。
测温仪器10可以通过体温获取模块101来测量用户的实时体温。在一种实施例中,体温获取模块101可以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红外测温传感器采用红外线测温原理。
以下对红外线测温原理加以说明:
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
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器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疗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对象的温度值。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目标对象和测温仪所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气氛、污染和干扰等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及修正方法。
采用红外线测温原理的测温仪器具有非接触式测温、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超温报警等优点。
体温获取模块101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以后,可以将该体温数据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测温仪器10还具有报警功能,当体温获取模块101获得的体温数据超出预设阈值时,则触发报警,以提示用户对应的被测对象的体温异常。
为了保证用户的体温数据与其身份标识能够正确对应,当体温获取模块101测量当前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后,在测量下一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前,可以首先调用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来获取当前用户的身份标识。
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并将所述身份标识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具体用于:读取用户的ID卡,获得所述用户对应的ID卡号,将所述ID卡号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
在具体实现中,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可以采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来读取用户的ID卡。其中,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RFID可以包括三部分:
1、标签(Tag,即射频卡,本发明实施例所指的ID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2、阅读器:向标签读取或写入信息的设备。
3、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模块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数据量比条码大的多(64位或96位),抗干扰能力强,读写双向通信,可以修改标签内的信息,内附有处理器,可以进行复杂的运算,甚至可以直接组成网络。
RFID的读写过程如下:
读取:标签进入磁场后,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从而读取标签中存储的信息。
解码: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写入:中央处理器经过分析后,通过阅读器对标签发出命令或写入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测温仪器10可以自带刷卡功能,通过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来读取用户ID卡,获得用户对应的ID卡号。在一种示例中,用户的ID卡可以为包含卡号的电子卡,例如,用户的身份证、用户的学生卡、患者的医疗卡、用户的工作证等。
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获得ID卡号以后,可以将该ID卡号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并将该ID卡号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
在具体实现中,当前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ID卡号可以分开发送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即在获得体温数据后,立刻将体温数据发送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而后获取用户的ID卡号,并将ID卡号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
或者,当前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ID卡号可以同时发送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即在获得体温数据后,暂时不将体温数据发送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而是继续获取用户的ID卡号,并在获得ID卡号后,将体温数据以及ID卡号同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测温仪器10可以自带刷卡功能,无须借助外设设备读取卡号信息,降低了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用户数据的管理,ID卡号与用户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用于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接收到当前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以后,可以生成当前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以身份标识为索引对用户的体温数据进行管理。
在实际中,在生成绑定关系时,还可以添加该实时的体温数据的测量时间,以便于用户对体温数据以时间维度进行管理。
在具体实现中,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可以根据体温数据和身份标识的数据格式不同,接收的数据是体温数据还是身份标识。
为了正确对应体温数据与身份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预先设定体温数据和身份标识的获取顺序,顺序一旦设定,若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的顺序变化,则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将该不符合获取顺序的数据作为无效数据。例如,预先设定是先测量体温后才能刷卡,此时,若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没有收到体温数据,但收到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就会被忽略,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只有接收到有效的体温数据后才会接收身份标识,并生成体温数据和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本地保存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所述绑定关系保存在测温仪器本地。
绑定关系生成模块103生成当前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以后,可以通过本地保存模块在本地保存该绑定关系,便于用户在测温仪器上查看某一用户的体温数据。
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在测温仪器本地,可以设定保存体温数据的时间限定,超过时间限定的体温数据及其绑定关系将被删除。其中,时间限定可以为设备自带的默认时间,也可以是使用者按需自定义的时间。
或者,也可以设定在本地存储的体温数据的条数阈值,当本地存储的体温数据达到条数阈值时,即删除本地的数据。其中,条数阈值可以为设备自带的默认阈值,也可以是使用者按需自定义的阈值。
所述删除可以为自动删除,删除后通知使用者(使用测温仪器测量的被测目标的人)或不通知使用者;或先通知使用者,使用者同意后再删除。
连接建立模块104,用于建立所述测温仪器与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并生成连接结果,以及,将所述连接结果发送至绑定关系发送模块,其中,所述连接结果包括已连接结果或者未连接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有线与无线的接入方式的不同,连接建立模块104进一步可以包括:
有线连接建立子模块,用于采用数据线建立所述测温仪器与所述服务器的有线网络连接;
或者,
无线连接建立子模块,用于将测温仪器接入无线网络中,建立所述测温仪器与所述服务器的无线网络连接。
具体而言,无线连接建立子模块也可以称为Uart-Wifi模块,其中,Uart-Wifi是基于Uart接口的符合wifi无线网络标准的嵌入式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采用uart-wifi能够降低功耗。
无线网络包括两种类型的拓扑形式:基础网(Infra)和自组网(Adhoc),两种拓扑形式的无线网络中均可以包括如下两个对象:
1:AP,也就是无线接入点,是一个无线网络的创建者,是网络的中心节点,一般家庭或办公室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就一个AP。
2:STA站点,每一个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终端(如笔记本电脑、PDA及其它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都可称为一个站点。
本发明的测温仪器可以作为STA站点,连接AP,以实现设备联网功能。
在具体实现中,Uart-Wifi模块可以从wifi配置文件中获取将要连接的AP的SSID和密码,然后接入wifi无线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通过WEB配置来对wifi配置文件中的SSID和密码可以进行设置和修改,具体的,测温仪器出厂时可以设置一个默认连接的wifi,当用户不对默认连接的wifi修改时,可以获得该默认连接的wifi来接入无线网络。当需要修改该默认的wifi时,可以利用一个特殊的wifi(这个wifi由测温仪器里程序指定,用于配置新的wifi,一旦开启了特殊wifi,且测温仪器连上此特殊wifi便会触发更新wifi配置文件,wifi配置文件更新是否成功,都会通过屏幕显性提示用户),一旦测温仪器检测到这个特殊wifi就会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发送GET请求,从服务器里获取用户输入的新的wifi的账号和密码,并将该新的wifi的账号和密码写入wifi配置文件。用户修改默认wifi的过程,只需要通过测温仪器绑定的WEB平台来输入新的账号和密码,开启有网络接入的wifi热点(即程序指定的特殊wifi),就可以轻松设置wifi,让测温仪器应用在各种有无线网络的场合上。
测温仪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服务器以后,则可以采用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模拟http协议的方式,建立测温仪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其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服务器先用socket函数建立一个套接字,用这个套接字完成通信的监听。
(2)服务器用bind函数来绑定一个端口号和IP地址,因为本地计算机可能有多个网址和IP,每一个IP和端口有多个端口,需要指定一个IP和端口进行监听。
(3)服务器调用listen函数,使服务器的这个端口和IP处于监听状态,等待测温仪器的连接。
(4)测温仪器用socket函数建立一个套接字,设定远程IP和端口。
(5)测温仪器调用connect函数连接远程计算机指定的端口。
(6)服务器用accept函数来接受远程计算机的连接,建立起与测温仪器之间的通信。
(7)建立连接以后,测温仪器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来发送数据,并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数据。
(8)完成通信以后,用close函数关闭socket连接。
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GET,POST,PUT,DELETE。根据HTTP规范,GET用于信息获取,而且应该是安全的和幂等的,其将数据放在请求头中;POST表示可能修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其将数据放在正文体里。
需要注意的是,http数据中,每一行的请求都需要换行(\r\n),例如如,(”GET/sample.jspHTTP/1.1\r\n”),一个http的数据格式的示例如下:
GET/sample.jspHTTP/1.1
Accept:image/gif.image/jpeg,*/*
Accept-Language:zh-cn
Connection:Keep-Alive
Host:localhost
User-Agent:Mozila/4.0(compatible;MSIE5.01;WindowNT5.0)
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
username=jinqiao&password=1234
在实际中,连接建立模块104还可以生成连接结果,该连接结果可以包括已连接结果或者未连接结果。若测温仪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建立成功,则生成已连接结果,否则,若测温仪器与服务器之间没能成功建立连接,则生成未连接结果。
连接建立模块104生成连接结果后,可以将该连接结果发送至绑定关系发送模块105,以触发绑定关系发送模块105发送上述生成的绑定关系至服务器。
绑定关系发送模块105,用于基于所述连接结果,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
根据接收连接结果的类型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绑定关系发送模块105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实时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实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绑定关系发送模块105通过实时发送子模块来接收已连接结果,实时发送子模块接收到该已连接结果后,可以实时将生成的体温数据与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随后,继续调用体温获取模块101测量下一用户的体温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绑定关系发送模块105还可以包括如下子模块:
离线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未连接结果时,在本地将所述绑定关系添加标签信息,并在测温仪器下一次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将添加了标签信息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具体的,绑定关系发送模块105通过离线发送子模块来接收未连接结果,离线发送子模块接收到未连接结果后,则不将生成的体温数据与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而是通过本地保存模块将绑定关系保存在本地。
为了在本地区分已上传服务器的绑定关系以及未上传服务器的绑定关系,可以为未上传服务器的绑定关系添加标签信息。
在下一次接收到已连接结果时,可以将本地保存的添加标签信息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本发明的测温仪器能够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突破了网络环境的限制。
另外,为了节省测温仪器的电量,本发明的测温仪器可以具备自动休眠功能,当检测到用户无操作时,自动休眠,节省电量,当休眠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自动关闭测温仪器。
在硬件方面,测温仪器可以采用esp8266soc作为主控制器MCU,体温获取模块101以及身份标识获取模块102为副MCU,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交互。测温仪器还内置铁电存储器,可无限次写入。另外,测温仪器使用电池供电,使得设备便于携带和数据传输更加稳定。并且,测温仪器上具有LCD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读取的体温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绑定关系发送模块将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以在服务器中进行数据的云处理和备份,提高了数据的存储数据量,并且,提高了对数据的管理能力。
在本发明中,服务器接收到测温仪器发送的体温数据与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后,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该体温数据监测表可以监控同一测量对象在不同时间的体温数据,以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动态监控,时刻监控测量对象的健康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获得服务器中管理的体温数据,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接收用户的即时通信添加请求;根据所述即时通信添加请求,将所述用户添加为会员用户;获取所述会员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测量的体温数据;将所述体温数据发送至对应的会员用户中。
具体而言,若用户想要读取服务器中保存的体温数据,可以触发测温仪器中的触发提示,以触发测温仪器生成即时通信添加请求,并将该即时通信添加请求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该即时通信添加请求,可以将该用户添加为会员用户,例如,该触发提示为公众号的二维码,用户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添加服务器对应的公众号,在服务器侧可以获得该用户的即时通信号码,并在绑定关系中添加该即时通信号码,当服务器接收到测温仪器上传的体温数据时,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即时通信号码,并将该接收到的体温数据实时准确推送至该即时通信号码中,或将预设时间段内的体温数据发送至即时通信号码中。
用户无需下载app,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能实时监控被测者的温度情况。并且,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等即时通信方式,使得多用户能够同时查看体温数据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的测温仪器不仅可以在单用户家庭的使用,而且可以用在人流量多的公众场合上,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测温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测温仪器能够自带刷卡功能,无须借助外设读卡设备,降低了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测温系统采用先在本地存储在上传服务器的方式,当当前的网络可用时,实时将数据上传,当当前的网络不可用时,可以先不将数据上传,等到有网络了才将数据上传,保证了测温仪器的正常使用,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上。
进一步的,本发明可以智能配置wifi网络利用网站设置wifi账号密码,通过设备联网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在网络情况良好的情况下,配置wifi的成功率为10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服务器能够生成用户的体温监测表,以实现用户体温数据的动态管理,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
参考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测温仪器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
步骤302,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
步骤303,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步骤304,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所述测温仪器与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并生成连接结果,其中,所述连接结果包括已连接结果或者未连接结果。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模块:
子步骤S11,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实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或者,
子步骤S12,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未连接结果时,在本地将所述绑定关系添加标签信息,并在测温仪器下一次接收到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将添加了标签信息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绑定关系保存在测温仪器本地。
优选地,所述步骤302进一步为:
读取用户的ID卡,获得所述用户对应的ID卡号,将所述ID卡号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步骤301进一步为:
采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
参考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服务器接收测温仪器发送的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步骤402,根据所述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用户发送的即时通信添加请求;
根据所述即时通信添加请求,将所述用户添加为会员用户;
获取所述会员用户的体温数据;
将所述体温数据发送至对应的会员用户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智能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测温仪器,用于获取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绑定关系,并根据所述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仪器包括:
体温获取模块,用于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并将所述体温数据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以及,调用身份标识获取模块;
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并将所述身份标识实时传递至绑定关系生成模块;
绑定关系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测温仪器与所述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并生成连接结果,以及,将所述连接结果发送至绑定关系发送模块,其中,所述连接结果包括已连接结果或者未连接结果;
绑定关系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连接结果,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仪器还包括:
本地保存模块,用于将所述绑定关系保存在测温仪器本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发送模
块包括:
实时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实时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或者,
离线发送子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的连接结果为未连接结果时,在本地将所述绑定关系添加标签信息,并在测温仪器下一次接收到连接结果为已连接结果时,将添加了标签信息的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标识获取模块还用于:
读取用户的ID卡,获得所述用户对应的ID卡号,将所述ID卡号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获取模块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接收用户发送的即时通信添加请求;
根据所述即时通信添加请求,将所述用户添加为会员用户;
获取所述会员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测量的体温数据;
将所述体温数据发送至对应的会员用户中。
8.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测温仪器测量用户实时的体温数据;
获取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
生成所述体温数据以及所述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将所述绑定关系发送至服务器中。
9.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器接收测温仪器发送的用户的体温数据以及身份标识的绑定关系;
根据所述绑定关系生成所述用户的体温数据监测表。
CN201610128597.7A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Pending CN1058235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8597.7A CN105823560A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8597.7A CN105823560A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3560A true CN105823560A (zh) 2016-08-03

Family

ID=5698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8597.7A Pending CN105823560A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3560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1518A (zh) * 2017-02-23 2017-07-1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医疗系统
WO2018072329A1 (zh) * 2016-10-20 2018-04-2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电子体温计自动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10006551A (zh) * 2019-04-02 2019-07-12 中祥创观(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10192847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湖南省顺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1238654A (zh) * 2020-03-23 2020-06-05 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枪和一种测温系统
CN111297334A (zh) * 2020-02-17 2020-06-19 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的多区域出入口人体温度分布式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1402107A (zh) * 2020-05-07 2020-07-10 山东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型智能测温方法及其系统
CN111486957A (zh) * 2020-03-27 2020-08-04 安徽西玛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测温系统
CN11150861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核邦激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多人体温管理系统
CN112220609A (zh) * 2020-10-16 2021-01-15 江西智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暖宫宝
CN112842282A (zh) * 2021-01-07 2021-05-28 林喜国 测温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62117A (zh) * 2023-09-05 2023-10-10 深圳市银通商智能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感应式的id卡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38458U (zh) * 2012-06-07 2013-08-21 荆弘明 Rfid射频识别和无线传输方式的电子体温计
CN104665795A (zh) * 2014-12-03 2015-06-03 张宏 一种健康测试仪、用户终端及健康云中心
CN105615851A (zh) * 2016-03-04 2016-06-01 全感(苏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38458U (zh) * 2012-06-07 2013-08-21 荆弘明 Rfid射频识别和无线传输方式的电子体温计
CN104665795A (zh) * 2014-12-03 2015-06-03 张宏 一种健康测试仪、用户终端及健康云中心
CN105615851A (zh) * 2016-03-04 2016-06-01 全感(苏州)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系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2329A1 (zh) * 2016-10-20 2018-04-2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电子体温计自动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06941518A (zh) * 2017-02-23 2017-07-1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医疗系统
CN110006551A (zh) * 2019-04-02 2019-07-12 中祥创观(武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10192847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湖南省顺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1297334A (zh) * 2020-02-17 2020-06-19 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端的多区域出入口人体温度分布式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1238654A (zh) * 2020-03-23 2020-06-05 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枪和一种测温系统
CN111486957A (zh) * 2020-03-27 2020-08-04 安徽西玛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测温系统
CN11150861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核邦激光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多人体温管理系统
CN111402107A (zh) * 2020-05-07 2020-07-10 山东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型智能测温方法及其系统
CN112220609A (zh) * 2020-10-16 2021-01-15 江西智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ortal接入的智能暖宫宝
CN112842282A (zh) * 2021-01-07 2021-05-28 林喜国 测温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62117A (zh) * 2023-09-05 2023-10-10 深圳市银通商智能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感应式的id卡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6862117B (zh) * 2023-09-05 2023-12-19 深圳市银通商智能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感应式的id卡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3560A (zh) 一种智能测温的方法及智能测温系统
CN10181422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实现设备远程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6576244B (zh) 使设备接入到安全本地网络
CN105246096B (zh) 一种低功耗物联网设备的快速接入方法
US9400943B2 (en) Identifying IoT devices/objects/people using out-of-band signaling/meta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optical images
EP2667519B1 (en)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Opperman et al. Using NFC-enabled phones for remote data acquisition and digital control
KR102441750B1 (ko)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4159294B (zh) 一种基于蓝牙4.0技术的云定位平台
CN104185141B (zh) 基于蓝牙信标设备的用户区域停留时间的检测系统和方法
KR102300098B1 (ko) 통신 연결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통신 연결 방법
KR20160063110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정보 전송 방법
CN105531980A (zh) 服务层设备位置管理和隐私控制
CN105496428A (zh) 可佩戴设备控制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6193417A1 (en) Home applian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TWI539858B (zh) 電子裝置與外部網路之連線設定方法及電子裝置
CN105556492B (zh) 近场通信(nfc)数据传送
KR20160062602A (ko) 근접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444897B1 (ko) 통신 연결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52250B1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의료기기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09413759B (zh) 一种用于进行无线连接的方法与设备
KR20180115998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인증 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CN106059630A (zh) 利用射频识别标签来控制外围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操作状态
US20200146081A1 (en)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CN106488531B (zh) 一种快速连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