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1131B -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 Google Patents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1131B
CN105811131B CN201410833917.XA CN201410833917A CN105811131B CN 105811131 B CN105811131 B CN 105811131B CN 201410833917 A CN201410833917 A CN 201410833917A CN 105811131 B CN105811131 B CN 105811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fting body
conduct piece
grafting
accommodating space
string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39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1131A (zh
Inventor
洪当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yang Jin Y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yang Jin 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yang Jin Y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yang Jin 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39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1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11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1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1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1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包含有:一第一插接体,设有至少二第一穿线孔及至少二第一退线孔;一第二插接体,设有至少二第二穿线孔及至少二第二退线孔;至少二第一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一插接体内,其外端对应该第一穿线孔及该第一退线孔;至少二第二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二插接体内,其外端对应该第二穿线孔及该第二退线孔。本发明的电路连接器可利用所设的退线孔将电线退出各该插接体,令各该插接体可另作其他电器及电路连接的用,增进实用及环保的功效。

Description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电路连接组件,详而言之,指一种可退出电线的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背景技术
电器与电路之间需以电路连接器连接,以产生电的传导,藉此,发明人曾研发申请号第200810084635.9号「电路连接器」发明专利,其组装方便、可快速插接电线,提升电路连接器的便利性。将电路连接器的公、母插接体相互插接或分离,即可通电或断电。
经使用显示,该电路连接器60仍有不尽完善之处,请参阅图13,该电路连接器60使用时,将四条电线68插入公、母插接体61a、61b,并分别被夹固于四夹掣件62的夹掣端63及四导电片65之间,使电线与导电片接触。然而,夹掣件62的夹掣端63的设计允许电线68得以插入,当电线插入并触及夹掣件的夹掣端63时,夹掣端63可弹性地往内偏摆,使电线得以穿入;当电线68插设完成后便被夹掣端63夹持。惟,一旦电线68被夹掣端63顶持后,便无法被接出,盖电线68被往外拉动时,将带动夹掣端63往外偏摆,但夹掣端63并无可向外偏摆的裕度,愈用力向外拉电线68时,将促使夹掣端63将电线夹的更紧,使各电线68无法自该电路连接器60取出,因此,若电线、电路或电器损坏时,与其连接的电路连接器60只能随地丢弃,无法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诚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连接器以及使用于该电路连接器的插接体,其具有退出电线的功能,可容易地将电线与电路连接器分离。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路连接器,包含有:
一第一插接体,其内端为一插接端,而外端为一接线端;一第一容置空间,设于该第一插接体中;至少二第一穿线孔,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
一第二插接体,其内端为一插接端,而外端为一接线端;一第二容置空间,设于该第二插接体中;至少二第二穿线孔,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且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
至少二第一导电件,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的内端为一第一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卡掣部;该第一卡掣部的自由端朝该第一接触端延伸;该二第一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各该第一导电件的第一卡掣部对应各该第一穿线孔;
至少二第二导电件,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的内端为一第二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二卡掣部,该第二卡掣部的自由端往该第二接触端延伸;该二第二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该第二容置空间中,各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卡掣部对应各该第二穿线孔;
该第一插接体与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可相互插接或分离,其相互插接时,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及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相互接触;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至少二第一退线孔,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卡掣部分别对应该二第一退线孔;以及
至少二第二退线孔,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卡掣部分别对应该二第二退线孔。
其中: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设有二第一插孔,分别对应该二第一导电件;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设有二第二插孔,分别对应该二第二导电件;
一第一定位部,设于该第一插接体内,位于该第一插孔内端,并与该第一容置空间连通;一第二定位部,设于该第二插接体内,位于该第二插孔内端,并与该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一抵掣部,该第一抵掣部卡止于各该第一定位部;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二抵掣部,该第二抵掣部卡止于各该第二定位部。
其中:该第一插接体的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二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的一端贯通至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形成一第一插孔,其另一端为一封闭端,形成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二插接体的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二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的一端贯通至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形成一第二插孔,其另一端为一封闭端,形成一第二定位部;
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一抵掣部,各该第一抵掣部伸入该第一插接体的各该第一凹槽中,并卡止于各该第一定位部;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二抵掣部,各该第二抵掣部伸入该第二插接体的各该第二凹槽中,并卡止于各该第二定位部。
其中:该第一插接体的插接端设有一第一插接构件;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设有一第二插接空间;该第一插接构件与该第二插接空间相插接。
其中:该第一插接体及该第二插接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该第一插接体的插接端另具有一第一插接空间,紧临该第一插接构件;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位于该第一插接构件与该第一插接空间之间;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另具有一第二插接构件,紧临该第二插接空间;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位于该第二插接构件及该第二插接空间之间;该二插接体相互插接时,各自的插接构件插入对方的插接空间内,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及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分别移入该第二插接空间及该第一插接空间,并相互接触。
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二第一容室;所述第一导电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室中;所述第一穿线孔及所述第一退线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容室;该第二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二第二容室;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二容室中;所述第二穿线孔及所述第二退线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容室。
其中:相对应的各该第一穿线孔与各该第一退线孔的一侧相连通;相对应的各该第二穿线孔与各该第二退线孔的一侧相连通。
其中:各该第一穿线孔的孔径大于各该第一退线孔的孔径;各该第二穿线孔的孔径大于各该第二退线孔的孔径。
一种电路连接器的插接体,包含有:一插接体,该插接体的内端为一插接端,其外端为一接线端;一容置空间,设于该插接体中;至少二穿线孔,设于该插接体的插接端,并连通该容置空间;
至少二导电件,各该导电件的本体具有一内端及一外端,其内端为一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卡掣部;该卡掣部的自由端往该接触端斜向延伸;该二导电件装设于该插接体内,各该导电件的卡掣部对应各该穿线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至少二退线孔,设于该插接体的接线端,与该容置空间连通,并分别对应该二导电件的卡掣部。
其中:相对应的各该第一穿线孔与各该第一退线孔的一侧相连通;相对应的各该第二穿线孔与各该第二退线孔的一侧相连通。
藉此,当电器及电路损坏或不需使用时,本发明的电路连接器可利用各该退线孔将电线退出插接体,使电线与插接体分离,而可将该电路连接器另作他用,以达到实用、环保的效益。
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器的立体图,并显示该电路连接器的二插接体相插接时的状态。
图2:本发明的二插接体未插接时的立体图。
图3: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4:图3的4-4剖线的剖视图。
图5:图2的5-5剖线的剖面图。
图6:图2的6-6剖线的剖面图。
图7:图1的7-7剖线的剖面图,显示该二插接体的导电件呈接触状态。
图8:图7的8-8剖线的剖面图。
图9:图7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10:显示欲退出电线时的操作状态的剖面图。
图11:电线脱离第一插接体的示意图。
图12:显示取下导电件的示意图。
图13:习知的一种电路连接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路连接器10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第一插接体20A、一第二插接体20B、至少二第一导电件30A及至少二第二导电件30B,其中,该第一插接体20A及该第二插接体20B具有相同结构,惟不以此为限;将图3的第一插接体20A旋转180度后,即成为第二插接体20B。该第一导电件30A及该第二导电件30B亦具有相同结构,同样不以此为限。该第一导电件30A及该第二导电件30B的数量可为二个或三个,于本实施例,该第一导电件30A及该第二导电件30B的数量为二个。
请参阅图2至图5,该第一插接体20A的内端为一插接端,而外端为一接线端。该插接端具有呈上下并列的第一插接构件21A及一第一壳部22A,该第一插接构件21A及该第一壳部22A之间形成一第一插接空间23A。该第一插接构件21A系由至少一插接件(例如一至三个插接件)所构成;该第一插接空间23A亦由至少一插接室(例如一至三个插接室)所构成,于本实施例,该插接构件21A具有至少二个插接件210A,而该插接空间23A具有至少二个插接室230A,如图4所示。
一第一容置空间24A,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插接端与接线端之间,该容置空间24A可由至少一第一容室240A所形成,例如一至三个容室,(若为三个容室时,以相隔120度的方式设于第一插接体内),本实施例以二第一容室240A为例,该二第一容室240A相并列,分别位于第一插接体20A的二侧,其一端与该插接空间23A的该二插接室230A连通。
各该第一容室240A的上壁面具有一第一凹槽25A,如图5,该第一凹槽25A沿该第一插接体20A的纵向设置,其一端贯通至该第一插接体20A的外端,形成一第一插孔250A,其另一端为一封闭端,形成一第一定位部26A;该第一定位部26A位于该第一插孔250A的内端,并与第一容置空间24A连通。
至少二第一穿线孔27A及至少二第一退线孔28A,设于该第一插接体20A的外端(接线端),本实施例以二个为例,各该第一穿线孔27A及各该第一退线孔28A均连通各该第一容室240A的另一端。于本实施例,各该第一穿线孔27A的孔径大于各该第一退线孔28A的孔径。该穿线孔27A与该退线孔28A可为二个独立的孔,于本实施例,位于同一侧的穿线孔27A与退线孔28A的一侧边相连通。
该第一插接体20A的各第一容室240A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挡止部241A,其位于该第一凹槽25A及该第一退线孔28A之间。
该第一插接体20A的第一插接构件21A的外周面顶壁更具有一第一轨槽211A,该第一轨槽211A沿该第一插接体20A的纵向设于该第一插接构件21A的外周面,并位于该二插接件210A之间。一第一凸条221A,设于该第一壳部22A的内壁面,沿该第一插接体20A的纵向设置,并位于该二第一容室240A的间。
各该第一导电件30A呈片状,该第一导电件30A的本体的内端为一第一接触端31A,该第一接触端31A为翘曲状的弹片。各该第一导电件30A的本体的外端设有呈片状的一第一卡掣部32A,该第一卡掣部32A由该导电件的本体弯折呈钩状,并具有摆动的弹性,其自由端往该第一接触端31A斜向延伸,该卡掣部32A与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间的夹角小于90度。各该第一导电件30A的本体另设有一第一抵掣部36A,该第一抵掣部36A为一弹性片,可弹性偏摆,其自由端并自该第一导电件30A的本体向外凸伸。
该二第一导电件30A装设于该第一插接体20A的该二第一容室240A中,各该第一卡掣部32A正对一第一穿线孔27A及一第一退线孔28A,如图5所示。该第一导电件30A的第一抵掣部36A凸伸于该第一凹槽25A中,其自由端并卡止于该第一定位部26A,导电件30A的外端抵止于该第一挡止部241A,如此,该第一导电件30A便定位于该第一插接体20A的第一容置空间24A中,无法脱出。
请参阅图2、3及图6,该第二插接体20B及该第二导电件30B的结构相同于该第一插接体20A及该第一导电件30A,该第二插接体20B亦包含有一第二插接构件21B(具有一或多个插接件210B)、一第二壳部22B及由该第二插接构件21B及该第二壳部22B的间所形成的一第二插接空间23B(具有一或多个插接室230B),该第二插接空间23B紧临该第二插接构件21B;一第二容置空间24B(具有一或多个容室240B),设于该第二插接体20B内。
该第二插接体20B的接线端亦设有二第二穿线孔27B及二第二退线孔28B,各该第二穿线孔27B及各该第二退线孔28B均与各该第二容室240B连通。
各该第二容室240B亦设有一第二凹槽25B、一第二定位部26B及一第二挡止部241B,该第二凹槽25B贯穿至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形成一第二插孔250B;该第二定位部26B位于该第二插孔250B的内端,并与该第二容置空间24B连通。当各该第二导电件30B装设于该第二插接体20B的一容室240B时,该第二导电件30B的第二抵掣部36B伸入该第二凹槽25B并卡止于该第二定位部26B,该第二导电件的外端抵止于该第二挡止部241B,使该第二导电件30B可安稳地定位于该第二插接体20B内。该第二导电件30B定位完成后,其第二卡掣部32B正对该第二插接体20B的第二穿线孔27B与第二退线孔28B,如图6所示。
该第二插接体20B的第二插接构件21B设有一第二轨槽211B,该第二壳部22B亦设有一第二凸条221B。
当该第一插接体20A与该第二插接体20B相互插接时,请参阅图7及图8,各自的插接构件21A或21B插入对方的插接空间23B或23A,各壳部的凸条221A、221B亦与对方的轨槽211B、211A相接。该二第一导电件30A及该二第二导电件30B的接触端31A、31B相互弹性接触,而得以导电。
以下以第一插接体20A为例,说明本发明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1、7及图9,本发明的第一插接体20A连接二电线40的使用状态,该二电线40从该二第一穿线孔27A穿入,各电线40接触各该第一导电件30A的卡掣部32A时,将推动该卡掣部32A往导电件30A的本体偏移,使电线40得滑过卡掣部32A的自由端。待插设完成后,电线40便被该第一卡掣部32A夹固,由于该第一卡掣部32A呈钩状,当该电线40受到该第一卡掣部32A夹止后,便不易脱离,牢牢地固定于该第一插接体20A内。
当欲拔出电线40时,请参阅图10,可利用一长形杆体50插入该第一退线孔28A内,并推压该第一导电件30A的第一卡掣部32A,令该第一卡掣部32A往导电件30A的本体偏移,使其远离且不再夹住该电线40,该电线40得以于该第一穿线孔27A中自由移动,并可自该第一插接体20A取出该电线40。待该电线40取出后,该长形杆体50不再压迫该第一导电件30A的第一卡掣部32A,该第一卡掣部32A回复至原始位置,如图11所示。
该第二插接体20B的结构与该第一插接体20A相同,其与电线40的分离方法亦与该第一插接体20A相同。
此外,本发明亦具有可取出导电件的设计,以第一导电件30A为例,请参阅图12,以一工具55自第一插接体20A的一插孔250A穿入该凹槽25A,并推动该第一抵掣部36A,使其离开该第一定位部26A,如此,导电件30A不再受该定位部26A所阻挡,可自该插接体20A取出。
本发明的电路连接器可显著地提升实用性及重复利用性,当有损坏或不欲使用的电器或电路时,只需利用随手可得的物插入退线孔,即可顺畅又方便地取下电线,并可令该电路连接器连接其它的电器及电路,提升实用及环保的效益。
上揭诸实施例仅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路连接器,为同类物品所首创的结构,并改进现有电路连接器的诸多缺失,具进步性,爰依法提出申请。

Claims (9)

1.一种电路连接器,包含有:
一第一插接体,其内端为一插接端,而外端为一接线端;一第一容置空间,设于该第一插接体中;至少二第一穿线孔,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
一第二插接体,其内端为一插接端,而外端为一接线端;一第二容置空间,设于该第二插接体中;至少二第二穿线孔,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且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
至少二第一导电件,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的内端为一第一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卡掣部;该第一卡掣部的自由端朝该第一接触端延伸;该二第一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各该第一导电件的第一卡掣部对应各该第一穿线孔;
至少二第二导电件,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的内端为一第二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二卡掣部,该第二卡掣部的自由端往该第二接触端延伸;该二第二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该第二容置空间中,各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卡掣部对应各该第二穿线孔;
该第一插接体与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可相互插接或分离,其相互插接时,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及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相互接触;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至少二第一退线孔,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卡掣部分别对应该二第一退线孔;以及
至少二第二退线孔,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卡掣部分别对应该二第二退线孔;
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设有至少二第一插孔,分别对应所述的第一导电件;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设有至少二第二插孔,分别对应所述的第二导电件;
至少二第一定位部,设于该第一插接体内,分别位于各该第一插孔内端,并与该第一容置空间连通;至少二第二定位部,设于该第二插接体内,分别位于各该第二插孔内端,并与该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一抵掣部,该第一抵掣部卡止于各该第一定位部;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二抵掣部,该第二抵掣部卡止于各该第二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接体的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二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的一端贯通至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形成一第一插孔,其另一端为一封闭端,形成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二插接体的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二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的一端贯通至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形成一第二插孔,其另一端为一封闭端,形成一第二定位部;
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一抵掣部,各该第一抵掣部伸入该第一插接体的各该第一凹槽中,并卡止于各该第一定位部;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二抵掣部,各该第二抵掣部伸入该第二插接体的各该第二凹槽中,并卡止于各该第二定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接体的插接端设有一第一插接构件;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设有一第二插接空间;该第一插接构件与该第二插接空间相插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插接体及该第二插接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该第一插接体的插接端另具有一第一插接空间,紧临该第一插接构件;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位于该第一插接构件与该第一插接空间之间;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另具有一第二插接构件,紧临该第二插接空间;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位于该第二插接构件及该第二插接空间之间;该二插接体相互插接时,各自的插接构件插入对方的插接空间内,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及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分别移入该第二插接空间及该第一插接空间,并相互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二第一容室;所述第一导电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室中;所述第一穿线孔及所述第一退线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容室;该第二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二第二容室;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二容室中;所述第二穿线孔及所述第二退线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容室。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各该第一穿线孔与各该第一退线孔的一侧相连通;相对应的各该第二穿线孔与各该第二退线孔的一侧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穿线孔的孔径大于各该第一退线孔的孔径;各该第二穿线孔的孔径大于各该第二退线孔的孔径。
8.一种电路连接器的插接体,包含有:一插接体,该插接体的内端为一插接端,其外端为一接线端;一容置空间,设于该插接体中;至少二穿线孔,设于该插接体的插接端,并连通该容置空间;
至少二导电件,各该导电件的本体具有一内端及一外端,其内端为一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卡掣部;该卡掣部的自由端往该接触端斜向延伸;该二导电件装设于该插接体内,各该导电件的卡掣部对应各该穿线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至少二退线孔,设于该插接体的接线端,与该容置空间连通,并分别对应该二导电件的卡掣部;
该插接体的接线端设有至少二插孔,分别对应所述的导电件;
至少二定位部,设于该插接体内,分别位于各该插孔内端,并与该容置空间连通;
各该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抵掣部,该抵掣部卡止于各该定位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连接器的插接体,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各该穿线孔与各该退线孔的一侧相连通。
CN201410833917.XA 2014-12-29 2014-12-29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Active CN105811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3917.XA CN105811131B (zh) 2014-12-29 2014-12-29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3917.XA CN105811131B (zh) 2014-12-29 2014-12-29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1131A CN105811131A (zh) 2016-07-27
CN105811131B true CN105811131B (zh) 2019-03-22

Family

ID=5698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3917.XA Active CN105811131B (zh) 2014-12-29 2014-12-29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1113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19169U (de) * 1964-05-13 1965-07-08 Vlm Spa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und zum festklemmen von elektrischen leitern.
EP0694998A2 (en) * 1994-07-29 1996-01-3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nnector adapted for hermaphroditic construction
JP2530913Y2 (ja) * 1991-10-08 1997-04-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CN1444785A (zh) * 2000-08-04 2003-09-24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线连接器具
CN10145928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快速接/卸导线的端子结构
CN101533976A (zh) * 2008-03-14 2009-09-16 晋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3722A (en) * 1966-12-29 1969-01-21 Gen Electric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interfitting housing memb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19169U (de) * 1964-05-13 1965-07-08 Vlm Spa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und zum festklemmen von elektrischen leitern.
JP2530913Y2 (ja) * 1991-10-08 1997-04-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EP0694998A2 (en) * 1994-07-29 1996-01-3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nnector adapted for hermaphroditic construction
CN1444785A (zh) * 2000-08-04 2003-09-24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线连接器具
CN10145928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快速接/卸导线的端子结构
CN101533976A (zh) * 2008-03-14 2009-09-16 晋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1131A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3207B (zh) 设模块化插头分离机构的弹出插头
CN103247881A (zh) 一种导线快速连接器
CN105449384B (zh) 插拔式接线端子结构
CN102570182B (zh) 一种连接器的锁紧及解锁结构
CN104037540A (zh) 一种径向拉脱快速分离电连接器
CN106953208A (zh) 弹出插头
CN105811131B (zh)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CN103390821A (zh) 一种免收口的接触件
CN104377488A (zh) 一种led用接线端子
CN204516961U (zh) 电连接器
CN204289893U (zh)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CN102832467B (zh) 一种导线连接器
CN203218602U (zh) 一种导线快速连接器
CN204011841U (zh) 一种用于led照明灯具的电连接器
MX339378B (es) Conector electrico de clavija de fuerza cero.
CN204760664U (zh) 建筑用插头插座防拉脱装置
CN202749556U (zh) 端子结构改良
TWM523983U (zh) 夾線連接器
CN204349005U (zh) 安全插座
CN202749555U (zh) 连接器
CN102694307A (zh) 一种连接器的锁紧结构
CN109698437A (zh) 易插拔的按压式组合开关
CN203760723U (zh) 接线器
CN202839999U (zh) 一种导线连接器
CN204858192U (zh) 建筑用防拉脱配套使用的插头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8

Address after: Zhongkai six road 258, Zhongkai hi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Huiyang Jin Yu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 Zhongshi

Applicant before: Hong Dangyu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