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0973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0973B
CN105790973B CN201410802658.4A CN201410802658A CN105790973B CN 105790973 B CN105790973 B CN 105790973B CN 201410802658 A CN201410802658 A CN 201410802658A CN 105790973 B CN105790973 B CN 105790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multipath
business
encapsulating sheet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26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0973A (zh
Inventor
谢密
张启申
孟庆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8026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09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0175 priority patent/WO20160954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0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0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获取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本发明解决了表项资源和网络处理器指令资源浪费大,并且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等价多路径(Equal Cost Multi-Path,简称ECMP)是改进IP网络中基于最短路径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不足的一种技术。在传统最短路径算法中,如果两条或多条最短路径同时存在,算法会选择最优的一条。而ECMP作了改进,流量在多条等价路径中分配。
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是为了保证网络可靠性,事先建立本地备份路径,当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时,在路由收敛之前,快速地将业务从故障路径切换到备份路径上去。
负荷分担场景举例:1000条路由,每条路由从8条分担链路分别学习到,这条路由形成负荷分担,出口有8个,每个出口对应的出向MPLS标签(封装到出去的报文中)不同,即每条路由对应8个出向MPLS标签,1000条路由就对应1000个出口封装表,每个出口封装表中包含8个条目,每个条目中保存一个出向MPLS标签。
快速重路由场景举例:1000条路由,每条路由从两条主备链路分别学习到,这条路由形成主用和备用保护,出口有两个,每个出口对应的出向MPLS标签(封装到出去的报文中)不同,即每条路由对应两个出向MPLS标签,一个对应主用的出向MPLS标签,一个对应备用的出向MPLS标签,1000条路由就对应1000个出口封装表,每个出口封装表中包含两个条目,每个条目中保存一个出向MPLS标签。
对以上两种业务,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分别对应两套流程和两套表项。
针对现有技术中表项资源和网络处理器指令资源浪费大,并且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表项资源和网络处理器指令资源浪费大,并且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获取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一编码用于指示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二编码用于指示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
优选的,第一编码由策略表中的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组成,业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
优选的,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包括: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
优选的,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依据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为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M为分担链路数。
优选的,负荷分担业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等价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在负荷分担业务为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时,在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之前,还包括:将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依据预设值分为多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预设值为多条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之间的公约数。
优选的,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包括:依据策略表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当前状态信息,当前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使用主用链路、使用备用链路;依据预设编码对当前状态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
优选的,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包括: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包括:指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和备用出口封装表项。
优选的,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依据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主用出口封装信息和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第一编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第一编码用于指示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第一读取模块,用于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二编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第二编码用于指示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第二读取模块,用于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一信息读取模块,用于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第二信息读取模块,用于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
优选的,第一读取模块,包括:第一读取单元,用于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
优选的,第一信息读取模块,包括:第一信息读取单元,用于依据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为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M为分担链路数。
优选的,第二编码获取模块,包括:第二参数获取单元,用于依据策略表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当前状态信息,当前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使用主用链路、使用备用链路;第二编码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编码对当前状态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
优选的,第二读取模块,包括:第二读取单元,用于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包括:指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和备用出口封装表项。
优选的,第二信息读取模块,包括:第二信息读取单元,用于依据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主用出口封装信息和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通过本发明,采用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获取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一编码用于指示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二编码用于指示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解决了表项资源和网络处理器指令资源浪费大,并且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节约指令资源减轻维护工作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分别对应两套流程和两套表项;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路径业务处理流程;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担策略表具体结构;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出口封装表具体结构;以及,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权重负荷分担业务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路由设备,并可以运用于覆盖有2G网络、3G网络或4G网络的小区,路由设备依据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提供统一的策略表基址。
步骤S204,获取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一编码用于指示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具体的,路由设备结合步骤S204中的第一编码和步骤S202中负荷分担业务获取的策略表基址能够索引至负荷分担业务在策略表中对应的位置,通过读取策略表,得到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其中,该偏移用于将负荷分担业务索引至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
这里步骤S202中的策略表基址用于将负荷分担业务索引至策略表,步骤S204中的第一编码能够将负荷分担业务索引至策略表对应的位置。
步骤S206,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二编码用于指示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具体的,步骤S206与步骤S204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06是对快速重路由业务通过使用与步骤S204中负荷分担业务相同的策略表基址,并结合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读取策略表,得到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
步骤S208,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
具体的,结合步骤S204中得到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通过读取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出口封装信息可以为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标签。
步骤S210,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
具体的,与步骤S208中相同,区别在于,在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时,结合步骤S206中得到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通过读取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采用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获取与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一编码用于指示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获取与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第二编码用于指示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解决了表项资源和网络处理器指令资源浪费大,并且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节约指令资源减轻维护工作量的效果。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共同使用同一策略表以及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区别仅在于对应上述不同的业务类型策略表以及多路径出口封装表提供对应的信息,由此看出,区别于相关技术中。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在进行业务处理时,需要使用两套表项,在指令交互中增加了网络资源的消耗,降低了指令交互效率,并在维护上由于对应上述不同业务相关技术中存在不同的表项,使得维护成本提升,维护效率降低。
优选的,步骤S204中,获取与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包括:
Step1,依据策略表获取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业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仅以获取到的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为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为例进行说明,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为准,不作具体限定。
Step2,依据预设编码对业务参数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编码。
具体的,结合Step1获取到的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通过哈希编码,得到对应的第一编码,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编码可以为通过哈希运算得到的哈希值,并且在对业务参数进行编码时可以依据Step1中业务参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进行编码计算,本发明实施例仅以实现数据传输方法为准,具体不做限定。
优选的,步骤S204中,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包括:
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
具体的,结合上述Step1和Step2中得到的第一编码和步骤S202中的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
优选的,步骤S208中,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包括:
依据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为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M为分担链路数。
具体的,结合步骤S204中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其中,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策略表表项内容为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内M条连续表项的偏移,M为分担链路数;通过上述M条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将得到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M为分担链路数。
优选的,负荷分担业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等价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在负荷分担业务为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时,在步骤S202,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1,将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依据预设值分为多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预设值为多条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之间的公约数。
具体的,在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之前,当负荷分担业务为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时,由于存在由于不同的权重比例排布时会出现余数条目,不论如何将该余数条目安排入其他权重路径,将会出现分担精度超标,即,实际分担带宽与按权重计算的理论单款值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在实施步骤S202之前,首先对全部的权重负荷分担路径求最小公约数,然后,将上述全部的权重负荷分担路径依据该最小公约数分解成多条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即,使得多条负荷分担路径的权重均相同,以避免实际分担带宽与按权重计算的理论单款值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的出现,最后,将分解后得到的多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依据步骤S202至步骤S210进行处理。
优选的,步骤S206中,获取与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包括:
Step1,依据策略表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当前状态信息,当前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使用主用链路、使用备用链路;
Step2,依据预设编码对当前状态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
具体的,与步骤S204中的Step1和Step2方法相同,区别在于,在步骤S206中是对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对应的第二编码。其中,对快速重路由业务通过当前状态信息进行编码,该编码方式以哈希编码为例,在对应的策略表偏移中快速重路由业务的哈希值设置为0,即,不做偏移。
优选的,步骤S206中,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包括:
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包括:指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和备用出口封装表项。
具体的,对应于步骤S204中负荷分担业务,步骤S206中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方法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06是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得到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其中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可以为: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内两条连续表项的偏移,第一条连续表项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第二条连续表项为备用出口封装表项,当业务处于主用时,该偏移值为0;当业务在收敛前快速切换到备用时,该偏移值为1。
优选的,步骤S210,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
依据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主用出口封装信息和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具体的,结合步骤S206,步骤S210与步骤S208实现方法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0是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得到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其中,对于快速重路由业务,第二出口封装表表项内容为两条呈主备用关系的出口封装信息,第一条出口封装信息为主用出口封装信息,第二条出口封装信息为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与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在实际运用中为同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仅对应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提供对应的业务配置。达到了节约指令资源的目的,避免了指令资源浪费,并且由于使用同一策略表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降低了维护成本以及维护工作的人工工作量,提升了维护效率。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获取模块31、第一编码获取模块32、第一读取模块33、第二编码获取模块34、第二读取模块35、第一信息读取模块36和第二信息读取模块37,其中,
获取模块31,用于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
第一编码获取模块32,用于获取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第一编码用于指示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第一读取模块33,与获取模块31和第一编码获取模块32建立电连接,用于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
第二编码获取模块34,用于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第二编码用于指示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第二读取模块35,与获取模块31和第二编码获取模块34建立电连接,用于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
第一信息读取模块36,与第一读取模块33建立电连接,用于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
第二信息读取模块37,与第二读取模块35建立电连接,用于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
优选的,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第一读取模块33,包括:
第一读取单元331,用于依据第一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
优选的,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第一信息读取模块36,包括:
第一信息读取单元361,用于依据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为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M为分担链路数。
优选的,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第二编码获取模块34,包括:第二参数获取单元341和第二编码单元342,其中,
第二参数获取单元341,用于依据策略表获取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当前状态信息,当前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使用主用链路、使用备用链路;
第二编码单元342,与第二参数获取单元341建立电连接,用于依据预设编码对当前状态进行编码,得到第二编码。
优选的,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第二读取模块35,包括:
第二读取单元351,用于依据第二编码和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包括:指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和备用出口封装表项。
优选的,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第二信息读取模块37,包括:
第二信息读取单元371,用于依据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主用出口封装信息和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达到的效果是通过抽象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流程,以达到缩减表项资源和网络处理器指令、降低维护工作量的目的;另外将带权重路径负荷分担业务虚拟成等价路径负荷分担业务,达到提高带权重的负荷分担业务的分担精度的目的。
具体如下,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路径业务处理流程。
业务处理流程如下:
901,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统一根据业务表获取策略表基址,对负荷分担业务,策略表偏移为对报文目的MAC、源MAC、目的IP、源IP等字段进行哈希后获得的哈希值;对快速重路由业务,该哈希值固定为0,即不做偏移;
902,根据901获取的策略表基址加上哈希值读取分担策略表,对负荷分担业务,策略表结果为一个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内两条以上连续表项的偏移;对快速重路由业务,策略表结果为一个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内两条连续表项的偏移,第一条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第二条为备用出口封装表项;
903,根据902获取的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偏移读取多路径出口封装表,获取出口封装信息。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担策略表具体结构。
1001,对负荷分担业务,分担策略表表项内容为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内M条连续表项的偏移,M为分担链路数;
1002,对快速重路由业务,微略表表项内容为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内两条连续表项的偏移,第一条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第二条为备用出口封装表项,当业务处于主用时,该偏移值为0,当业务在收敛前快速切换到备用时,该偏移值为1;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出口封装表具体结构。
1101,对负荷分担业务,出口封装表表项内容为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M为分担链路数;
1102,对快速重路由业务,出口封装表表项内容为两条呈主备用关系的出口封装信息,第一条为主用出口封装信息,第二条为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权重负荷分担业务流程。
对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现有技术中一个分担策略表项按固定数目申请连续空间,不同的权重比例排布时会出现余数条目,不管如何选择一些权重路径来排布余数条目,都可能出现分担精度超标,即实际分担带宽与按权重计算的理论带宽值存在较大偏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权重负荷分担业务具体实施例:
1201,对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取权重最小公约数;
1202,将非最小权重路径分解成M条最小权重路径;
1203,进行1202的分解后,带权重的负荷分担路径虚拟成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统一按等价负荷负担路径处理。
比如:一个ECMP组包含两条分担链路,一个为1G带宽链路(以下简称1G),一个为10G带宽链路(以下简称10G),如果分担微略表大小定义为32:
现有技术中,需要将1G和10G排布到32个分担策略表表项中,1G的排布次数为:32*1G/(1G+10G)=2(取整),10G的排布次数为:32*10G/(1G+10G)=29(取整),剩下1个条目如果排布1G,会造成1G分担精度超标,超标率=1/2,即超标50%,但运营商要求不超过10%。注意:这里只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可以通过将剩下的1个条目排布10G来规避,但对一些分担场景,剩下的条目不管排哪个,都会造成该条目分担精度超标。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10G虚拟成10个1G的带宽链路,这样带权重的负荷分担被虚拟成11个等价的负荷分担条目,即分担微略表保存11个等价的负荷分担条目,这样对任意权重比例,都不存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担精度超标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
获取所述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依据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所述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所述第一编码用于指示所述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所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获取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依据所述第二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所述策略表,得到对应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所述第二编码用于指示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所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依据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
依据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
其中,依据所述业务表为所述负荷分担业务和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提供统一的策略表基址,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与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为同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由所述策略表中的所述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业务参数通过编码组成,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所述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包括:
依据所述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出口封装信息,所述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为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所述M为分担链路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分担业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等价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在所述负荷分担业务为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对应的业务时,在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依据预设值分为多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所述预设值为多条带权重负荷分担路径之间的公约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包括:
依据所述策略表获取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使用主用链路、使用备用链路;
依据预设编码对所述当前状态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二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二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所述策略表,得到对应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包括:
依据所述第二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所述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包括:指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和备用出口封装表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
依据所述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出口封装信息,所述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主用出口封装信息和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依据预先获取的业务表为负荷分担业务和快速重路由业务获取策略表基址;
第一编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负荷分担业务对应的第一编码,所述第一编码用于指示所述负荷分担业务查询得到所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第一读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对应所述负荷分担业务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
第二编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第二编码,所述第二编码用于指示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查询得到所述策略表对应的偏移;
第二读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所述策略表,得到对应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
第一信息读取模块,用于依据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一出口封装信息;
第二信息读取模块,用于依据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的偏移读取对应的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第二出口封装信息;
其中,依据所述业务表为所述负荷分担业务和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提供统一的策略表基址,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与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为同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读取模块,包括:
第一读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读取模块,包括:
第一信息读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多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所述第一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出口封装信息,所述第一出口封装信息为M条等价负荷分担路径的出口封装信息,所述M为分担链路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码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参数获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策略表获取所述快速重路由业务对应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使用主用链路、使用备用链路;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编码对所述当前状态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二编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读取模块,包括:
第二读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二编码和所述策略表基址读取策略表,得到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中存在的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所述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包括:指示主用出口封装表项和备用出口封装表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读取模块,包括:
第二信息读取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两个连续表项的偏移,读取对应的所述第二多路径出口封装表,得到对应的所述第二出口封装信息,所述第二出口封装信息包括:主用出口封装信息和备用出口封装信息。
CN201410802658.4A 2014-12-18 2014-12-18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790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2658.4A CN105790973B (zh) 2014-12-18 2014-12-18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80175 WO2016095442A1 (zh) 2014-12-18 2015-05-29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2658.4A CN105790973B (zh) 2014-12-18 2014-12-18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973A CN105790973A (zh) 2016-07-20
CN105790973B true CN105790973B (zh) 2019-01-25

Family

ID=5612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2658.4A Active CN105790973B (zh) 2014-12-18 2014-12-18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0973B (zh)
WO (1) WO20160954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859A (zh) * 2016-10-17 2017-05-1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获取网络芯片wrr最优权值的方法及系统
CN113660160B (zh) * 2021-08-20 2023-04-2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ucmp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4563A (zh) * 2004-08-31 2006-03-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在以太网交换机上实现策略路由的方法
CN101098335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聚合装置及其方法
CN101860482A (zh) * 2010-05-25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二层虚拟专用网络快速重路由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9488B2 (en) * 2009-12-30 2014-04-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odification of peer-to-peer based feature network based on changing conditions / session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4563A (zh) * 2004-08-31 2006-03-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在以太网交换机上实现策略路由的方法
CN101098335A (zh) * 2006-06-29 2008-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表聚合装置及其方法
CN101860482A (zh) * 2010-05-25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二层虚拟专用网络快速重路由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95442A1 (zh) 2016-06-23
CN105790973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6242B (zh) 分片网络中委托转发和地址解析
CN105359470B (zh) 流表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2136989B (zh) 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158398A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2098740B (zh) 链路聚合选路方法及装置
CN104106240A (zh) 覆盖网络中转发和地址解析的平衡
CN103023804B (zh) 一种聚合链路自适应流量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5791108B (zh) 一种基于捆绑接口的隧道带宽预留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79297B (zh) 一种实现流量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00122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组表的处理方法、系统和控制器
CN104956630B (zh) 用于通信网络中的等价路径的增强型路径选择方案
CN104488234A (zh) 用于在大型数据中心处的三层网络架构上缩放IPv6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95600A (zh) 一种基于Trill网络的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5450529B (zh) 跨二层虚拟网络传输组播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791145A (zh) 基于等价多路径ecmp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904825B (zh) 一种基于Hash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79097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33991B (zh) 堆叠系统中可变长堆叠头的实现方法及其设备
CN103441930B (zh) 一种mpls te分组转发与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91249A (zh) 一种is-is网络中的邻居关系建立方法和设备
CN102970224B (zh) 一种兼容atm体制并基于ip交换网络实现mpls报文转发方法
CN104796346B (zh) 一种实现l3vpn业务负载分担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218217A (zh)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143076B (zh) 一种多重保护叠加的保护组实现方法和装置
Yuan et al. Disaggregated optical data center in a box network using parallel OCS topolog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