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0387B -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0387B
CN105790387B CN201610320926.8A CN201610320926A CN105790387B CN 105790387 B CN105790387 B CN 105790387B CN 201610320926 A CN201610320926 A CN 201610320926A CN 105790387 B CN105790387 B CN 105790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tube chamber
gas tank
lx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09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0387A (zh
Inventor
聂新明
赵新生
田亚平
乔学斌
刘桂雄
文元美
袁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Bochua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3209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0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0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111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using a compressor turbin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混合装置(LXQ)、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充水口、充水阀(F3)、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第一管道(GD1)、第二管道(GD2)、第一气泵(B1)、第二气泵(B2)、第一单向阀(DF1)、第二单向阀(DF2)、第一气罐(Q1)、第二气罐(Q2)、第一入口气阀(F1)、第二入口气阀(F2)、第一稳压阀(W1)、第二稳压阀(W2)、氢燃料电池(BAT1)、第三管道(GD3)、第四管道(GD4)、循环阀(F4)、除气容器(YLG)。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具有前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

Description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学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电解制氢防混合的装置、电解制氢系统。
背景技术
电能储存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现有的电池生产污染大、消耗大、寿命短、可循环性不好。
发明内容
为解决技术背景中叙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内容。
1、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混合装置、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充水口、充水阀(F3)、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第一管道(GD1)、第二管道(GD2)、第一气泵(B1)、第二气泵(B2)、第一单向阀(DF1)、第二单向阀(DF2)、第一气罐(Q1)、第二气罐(Q2)、第一入口气阀(F1)、第二入口气阀(F2)、第一稳压阀(W1)、第二稳压阀(W2)、氢燃料电池(BAT1)、第三管道(GD3)、第四管道(GD4)、循环阀(F4)、除气容器(YLG);
制氢发电模块的防混合装置包括壳体(LXQ)、螺旋管腔(LXG)、第一管腔(ZG1)、第二管腔(ZG2);螺旋管腔(LXG)为螺旋状,螺旋管腔(LXG)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管腔(ZG1)的轴线方向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轴线方向相同,第一管腔(ZG1)位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线以内,第一管腔(ZG1)的长度大于螺旋管腔(LXG)的两个端点所在的与螺旋管腔(LXG)轴线垂直的面的距离;第一管腔(ZG1)具有连接端和开口端(JK1);第一管腔(ZG1)的连接端与螺旋管腔(LXG)的第一端相通;第一管腔(ZG1)穿在整个螺旋管腔(LXG)段,且第一管腔(ZG1)的开口端(JK1)超出螺旋管腔(LXG)的第二端;第二管腔(ZG2)的轴线方向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轴线方向相同,第二管腔(ZG2)位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线以内,第二管腔(ZG2)的长度大于螺旋管腔(LXG)的两个端点所在的与螺旋管腔(LXG)轴线垂直的面的距离;第二管腔(ZG2)具有连接端和开口端(JK1);第二管腔(ZG2)的连接端与螺旋管腔(LXG)的第二端相通;第二管腔(ZG2)穿在整个螺旋管腔(LXG)段,且第二管腔(ZG2)的开口端(JK1)超出螺旋管腔(LXG)的第一端;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容器(L1)的底部与防混合装置的一端相通,第二容器(L2)的的底部与防混合装置的另一端相通;也就是说第一容器(L1)的的底部、第二容器(L2)的的底部通过防混合装置相通;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电极(DJ1)装置在第一容器(L1)的容腔内,第一电极(DJ1)的最下端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容器(L1)与防混合装置相通接口的水平位置;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电极(DJ2)装置在第二容器(L2)的容腔内,第二电极(DJ2)的最下端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容器(L2)与防混合装置相通接口的水平位置;当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电解时气压差太大时会由于液体脱离电极而终止电解反应;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容器(L1)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GD1)经由第一气泵(B1)、第一单向阀(DF1)与第一气罐(Q1)相通,第一气泵(B1)将第一容器(L1)内的气体驱动到第一气罐(Q1)内,第一单向阀(DF1)允许第一容器(L1)内的气体流动到第一气罐(Q1),第一单向阀(DF1)不允许第一气罐(Q1)流动到第一容器(L1)内;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容器(L2)的顶部通过第二管道(GD2)经由第二气泵(B2)、第二单向阀(DF2)与第二气罐(Q2)相通,第二气泵(B2)将第二容器(L2)内的气体驱动到第二气罐(Q2)内,第二单向阀(DF2)允许第二容器(L2)内的气体流动到第二气罐(Q2),第二单向阀(DF2)不允许第二气罐(Q2)流动到第二容器(L2)内;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气罐(Q1)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相连, 第一气罐(Q1)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联通路径上具有第一稳压阀(W1),第一稳压阀(W1)允许流体从第一气罐(Q1)流向氢燃料电池(BAT1),第一稳压阀(W1)不允许流体从氢燃料电池(BAT1)流向第一气罐(Q1),第一稳压阀(W1)能够控制第一气罐(Q1)所连接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的气压;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气罐(Q2)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相连, 第二气罐(Q2)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联通路径上具有第二稳压阀(W2),第二稳压阀(W2)允许流体从第二气罐(Q2)流向氢燃料电池(BAT1),第二稳压阀(W2)不允许流体从氢燃料电池(BAT1)流向第二气罐(Q2),第二稳压阀(W2)能够控制第二气罐(Q2)所连接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的气压;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三管道(GD3)的上端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排水口相通,第三管道(GD3)的下端与除气容器(YLG)的容腔相通;第四管道(GD4)的上端与除气容器(YLG)的容腔相通,第四管道(GD4)的下端经由循环阀(F4)与第一容器(L1)相通,使得氢燃料电池(BAT1)的产物水可以重新流入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构成的电解容腔中,循环使用;第三管道(GD3)的下端开口的水平位置低于第四管道(GD4)的上端开口的水平位置,可以防止气体进入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构成的电解容腔中;
制氢发电模块中:还具有超声波发生器(C1),超声波发生器(C1)位于除气容器(YLG)内部;还具有排气口,除气容器(YLG)通过第五管道(GD5)与排气孔相通,第五管道(GD5)的流体路径中还具有第五泵(B5)、排气阀(F5);通过控制除气容器(YLG)除气操作时在超声波发生器(C1)的同时开放排气阀(F5)并打开第五泵(B5)降低除气容器(YLG)的气压,使得氢燃料电池(BAT1)的产物水中溶解的气体脱出,超声波发生器(C1)脱气的同时降低除气容器(YLG)的气压的设计使得脱气硬件成本很低且效果很好;
制氢发电模块中:氢燃料电池(BAT1)具有电源输出点(VCC1)、电源地点(GND1)。
2、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容器(L1)具有多层结构,最内层为玻璃制成。
3、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二容器(L2)具有多层结构,最内层为玻璃制成。。
4、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充水口具有可拆卸流体联通对接装置。
5、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发生器(C1)为有源型。
6、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发生器(C1)为无源型。
7、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氢燃料电池(BAT1)具有电源输出点(VCC1)、电源地点(GND1)之间具有滤波电容。
8、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混合装置的螺旋管腔(LXG)具有致密的氧化层。
9、循环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内容1-8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
10、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内容1-8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
技术内容说明及其有益效果。
本发明成本低廉、应用灵活、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稳定可靠、方便规模化扩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实例1的制氢发电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实例1的储电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实例1的发电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实例1的充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实例1的用于电解制氢防混合的装置的示意图,其中a为纵切图,b为a中剖面N1-N1的剖切图。
具体实施实例
下面将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实例1、如图1-5所示一种能量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氢发电模块、储电模块、发电控制模块、充能模块;
如图1所示,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混合装置、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充水口、充水阀(F3)、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第一管道(GD1)、第二管道(GD2)、第一气泵(B1)、第二气泵(B2)、第一单向阀(DF1)、第二单向阀(DF2)、第一气罐(Q1)、第二气罐(Q2)、第一入口气阀(F1)、第二入口气阀(F2)、第一稳压阀(W1)、第二稳压阀(W2)、氢燃料电池(BAT1)、第三管道(GD3)、第四管道(GD4)、循环阀(F4)、除气容器(YLG);
制氢发电模块的防混合装置包括壳体(LXQ)、螺旋管腔(LXG)、第一管腔(ZG1)、第二管腔(ZG2);螺旋管腔(LXG)为螺旋状,螺旋管腔(LXG)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管腔(ZG1)的轴线方向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轴线方向相同,第一管腔(ZG1)位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线以内,第一管腔(ZG1)的长度大于螺旋管腔(LXG)的两个端点所在的与螺旋管腔(LXG)轴线垂直的面的距离;第一管腔(ZG1)具有连接端和开口端(JK1);第一管腔(ZG1)的连接端与螺旋管腔(LXG)的第一端相通;第一管腔(ZG1)穿在整个螺旋管腔(LXG)段,且第一管腔(ZG1)的开口端(JK1)超出螺旋管腔(LXG)的第二端;第二管腔(ZG2)的轴线方向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轴线方向相同,第二管腔(ZG2)位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线以内,第二管腔(ZG2)的长度大于螺旋管腔(LXG)的两个端点所在的与螺旋管腔(LXG)轴线垂直的面的距离;第二管腔(ZG2)具有连接端和开口端(JK1);第二管腔(ZG2)的连接端与螺旋管腔(LXG)的第二端相通;第二管腔(ZG2)穿在整个螺旋管腔(LXG)段,且第二管腔(ZG2)的开口端(JK1)超出螺旋管腔(LXG)的第一端。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容器(L1)的底部与防混合装置的一端相通,第二容器(L2)的的底部与防混合装置的另一端相通;也就是说第一容器(L1)的的底部、第二容器(L2)的的底部通过防混合装置相通;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电极(DJ1)装置在第一容器(L1)的容腔内,第一电极(DJ1)的最下端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容器(L1)与防混合装置相通接口的水平位置;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电极(DJ2)装置在第二容器(L2)的容腔内,第二电极(DJ2)的最下端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容器(L2)与防混合装置相通接口的水平位置;当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电解时气压差太大时会由于液体脱离电极而终止电解反应;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容器(L1)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GD1)经由第一气泵(B1)、第一单向阀(DF1)与第一气罐(Q1)相通,第一气泵(B1)将第一容器(L1)内的气体驱动到第一气罐(Q1)内,第一单向阀(DF1)允许第一容器(L1)内的气体流动到第一气罐(Q1),第一单向阀(DF1)不允许第一气罐(Q1)流动到第一容器(L1)内;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容器(L2)的顶部通过第二管道(GD2)经由第二气泵(B2)、第二单向阀(DF2)与第二气罐(Q2)相通,第二气泵(B2)将第二容器(L2)内的气体驱动到第二气罐(Q2)内,第二单向阀(DF2)允许第二容器(L2)内的气体流动到第二气罐(Q2),第二单向阀(DF2)不允许第二气罐(Q2)流动到第二容器(L2)内;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气罐(Q1)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相连, 第一气罐(Q1)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联通路径上具有第一稳压阀(W1),第一稳压阀(W1)允许流体从第一气罐(Q1)流向氢燃料电池(BAT1),第一稳压阀(W1)不允许流体从氢燃料电池(BAT1)流向第一气罐(Q1),第一稳压阀(W1)能够控制第一气罐(Q1)所连接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的气压;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气罐(Q2)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相连, 第二气罐(Q2)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联通路径上具有第二稳压阀(W2),第二稳压阀(W2)允许流体从第二气罐(Q2)流向氢燃料电池(BAT1),第二稳压阀(W2)不允许流体从氢燃料电池(BAT1)流向第二气罐(Q2),第二稳压阀(W2)能够控制第二气罐(Q2)所连接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的气压;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三管道(GD3)的上端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排水口相通,第三管道(GD3)的下端与除气容器(YLG)的容腔相通;第四管道(GD4)的上端与除气容器(YLG)的容腔相通,第四管道(GD4)的下端经由循环阀(F4)与第一容器(L1)相通,使得氢燃料电池(BAT1)的产物水可以重新流入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构成的电解容腔中,循环使用;第三管道(GD3)的下端开口的水平位置低于第四管道(GD4)的上端开口的水平位置,可以防止气体进入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构成的电解容腔中;
制氢发电模块中:还具有超声波发生器(C1),超声波发生器(C1)位于除气容器(YLG)内部;还具有排气口,除气容器(YLG)通过第五管道(GD5)与排气孔相通,第五管道(GD5)的流体路径中还具有第五泵(B5)、排气阀(F5);通过控制除气容器(YLG)除气操作时在超声波发生器(C1)的同时开放排气阀(F5)并打开第五泵(B5)降低除气容器(YLG)的气压,使得氢燃料电池(BAT1)的产物水中溶解的气体脱出,超声波发生器(C1)脱气的同时降低除气容器(YLG)的气压的设计使得脱气硬件成本很低且效果很好;
制氢发电模块中:氢燃料电池(BAT1)具有电源输出点(VCC1)、电源地点(GND1)。
如图2所示,储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蓄电模块、控制模块、隔离二极管(D99)、第二电源点(VCC2)、电源输入点(VCC1)、电源输出点(OUT)、公共地点;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包含输入节点(IN1)、输出节点(IN2)、保险丝(LF)、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可充电池(BAT)、电源地点(GND1)、单片机(PIC12F510)、第一节点(S1)、第二节点(S2)、第三节点(S3)、光耦(OC1);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节点(IN1)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经由保险丝连接到可充电池(BAT)的正极;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输出节点(IN2)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三节点(S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S1)相连;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第三节点(S3)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光耦(OC1)的发射端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光耦(OC1)的发射端的负极经由第二电阻(R2)连接到第二节点(S2),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与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相连,光耦(OC1)的接收端的负极与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相连;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第二节点(S2)与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相连;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单片机(PIC12F510)的电源脚与可充电池(BAT)的正极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与电源地点(GND1)相连;
储电模块的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二节点(S2)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的IO脚与第一节点(S1)相连;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第一电阻(1)、第二电阻(2)、第三电阻(3)三者的阻值相近;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中:电源地点(GND1)与可充电池(BAT)的负极相连;
储电模块的电源输入点(VCC1)与隔离二极管(D99)的正极相连,电源输出点(OUT)与隔离二极管(D99)的负极相连;
储电模块的第二电源点(VCC2)与隔离二极管(D99)的负极相连;
储电模块的控制模块与各个蓄电模块之间能够进行通讯,控制模块能够指挥各个蓄电模块进行自检操作检测光耦和保险丝的状态,控制模块的电源接入点与第二电源点(VCC2)相连,控制模块依靠第二电源点(VCC2)与公共地点之间的电势差驱动运行;
储电模块的电源输入点(VCC1)与制氢发电模块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电源输出点(VCC1)相连,储电模块的电源地点(GND1)与制氢发电模块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电源地点(GND1)相连。
储电模块的蓄电模块的单片机(PIC12F510)中具有检测程序,其步骤包含:
(1)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一节点(S1)相连的IO脚设置为高阻态;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二节点(S2)相连的IO脚设置为高阻态;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负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2)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位;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设置为输出高电位;
(2)读取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的电位;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高电位,说明光耦正常进入下一步骤;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低电位,则说明光耦异常或者保险丝断裂,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
(3)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二节点(S2)相连的IO脚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位;
(4)读取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的电位;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低电位,则说明光耦正常,程序进入下一步骤;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高电位,则说明光耦异常,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
(5)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一节点(S1)相连的IO脚设置为采样模式,并对第一节点(S1)的电压进行采样;如果第一节点(S1)的电压值接近单片机(PIC12F510)的低电位值则说明第三电阻(R3)开路或第一电阻(R1)短路,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消息’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如果第一节点(S1)的电压值接近单片机(PIC12F510)的高电位值则说明第三电阻(R3)短路,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消息’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如果第一节点(S1)的电压值接近单片机(PIC12F510)的高电位值的一半则说明第三电阻(R3)正常,程序进入下一步骤;
(6)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一节点(S1)相连的IO脚设置为输出模式并输出低电位,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二节点(S2)相连的IO脚设置为高阻态;
(7)读取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的电位;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低电位,则说明光耦(OC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正常,程序进入下一步骤;如果读取的电位的值为高电位,则说明光耦(OC1)或第二电阻(R2)或第一电阻(R1)异常,程序返回代表‘测试失败’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
(8)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正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5)设置为高阻态,减少功率损失;将与光耦(OC1)的接收端的负极相连的单片机(PIC12F510)的IO脚(GP2)设置为高阻态,减少功率损失;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二节点(S2)相连的IO脚(GP1)设置为高阻态,减少功率损失;将单片机(PIC12F510)与第一节点(S1)相连的IO脚(GP0)设置为高阻态,减少功率损失;
(9)程序返回代表‘测试正常,保险丝未断路’的值并结束检测程序。
如图3所示,发电控制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PIC12F510)、第一采样电阻(RT1)、第二采样电阻(RT2);第一采样电阻(RT1)、第二采样电阻(RT2)串联在储电模块的电源输入点(VCC1)与储电模块的电源地点(GND1)之间;第一采样电阻(RT1)、第二采样电阻(RT2)串联其公共点与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能够进行AD转换的IO脚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电源脚与储电模块的电源输入点(VCC1)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接地脚与储电模块的电源地点(GND1)相连;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控制第一入口气阀(F1),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控制第二入口气阀(F2),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控制第一稳压阀(W1),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控制第二稳压阀(W2)。单片机(PIC12F510)通过第一采样电阻(RT1)、第二采样电阻(RT2)监控氢燃料电池(BAT1)发电状况、通过控制第一稳压阀(W1)、第二稳压阀(W2)控制氢燃料电池(BAT1)的发电量构成控制环链,使得氢燃料电池(BAT1)的发电稳定可控。
如图4所示,充能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PIC12F510)、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三继电器(K3);充能模块的单片机(PIC12F510)通过控制充能模块的第一继电器(K1)控制制氢发电模块的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充能模块的单片机(PIC12F510)通过控制充能模块的第二继电器(K2)控制制氢发电模块的第一气泵(B1)、第二气泵(B2);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控制制氢发电模块的的循环阀(F4);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控制制氢发电模块的充水阀(F3);充能模块的单片机(PIC12F510)通过控制充能模块的第一继电器(K1)控制制氢发电模块的排气泵(B5); 单片机(PIC12F510)的一个IO脚控制制氢发电模块的 超声波发生器(C1)。
充能时通过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将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电解产物氢气、氧气通过第一气泵(B1)、第二气泵(B2)压缩储存到第一气罐(Q1)、第二气罐(Q2)内,完成充能。
释放能量时时第一气罐(Q1)、第二气罐(Q2)内的氢气、氧气两种气体氢燃料电池(BAT1)发生化合反应释放电能,并产生稳定产物水。
利用电解反应2H2O=2H2+O2储能,利用化合反应2H2+O2=2H2O释放能量,二者的物质关系相互逆反,可多次循环。
由于具有排出溶解气体的过程,本实施实例的水物质总量在循环过程中微量减少,使用一定次数后需要补充用于作为充放能量介质的水。
实施实例2、将实施实例1的制氢发电模块用于可循环充电的电池,作为大型储能装置。
实施实例3、将实施实例1的制氢发电模块用于双向逆变器作为电源。
实施实例3、将实施实例1的制氢发电模块用于双向逆变器作为储能设备。
本说明不详处为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故不赘述。

Claims (10)

1.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混合装置、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充水口、充水阀(F3)、第一电极(DJ1)、第二电极(DJ2)、第一管道(GD1)、第二管道(GD2)、第一气泵(B1)、第二气泵(B2)、第一单向阀(DF1)、第二单向阀(DF2)、第一气罐(Q1)、第二气罐(Q2)、第一入口气阀(F1)、第二入口气阀(F2)、第一稳压阀(W1)、第二稳压阀(W2)、氢燃料电池(BAT1)、第三管道(GD3)、第四管道(GD4)、循环阀(F4)、除气容器(YLG);
制氢发电模块的防混合装置包括壳体(LXQ)、螺旋管腔(LXG)、第一管腔(ZG1)、第二管腔(ZG2);螺旋管腔(LXG)为螺旋状,螺旋管腔(LXG)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管腔(ZG1)的轴线方向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轴线方向相同,第一管腔(ZG1)位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线以内,第一管腔(ZG1)的长度大于螺旋管腔(LXG)的两个端点所在的与螺旋管腔(LXG)轴线垂直的面的距离;第一管腔(ZG1)具有连接端和开口端(JK1);第一管腔(ZG1)的连接端与螺旋管腔(LXG)的第一端相通;第一管腔(ZG1)穿在整个螺旋管腔(LXG)段,且第一管腔(ZG1)的开口端(JK1)超出螺旋管腔(LXG)的第二端;第二管腔(ZG2)的轴线方向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轴线方向相同,第二管腔(ZG2)位于螺旋管腔(LXG)的螺旋线以内,第二管腔(ZG2)的长度大于螺旋管腔(LXG)的两个端点所在的与螺旋管腔(LXG)轴线垂直的面的距离;第二管腔(ZG2)具有连接端和开口端(JK2);第二管腔(ZG2)的连接端与螺旋管腔(LXG)的第二端相通;第二管腔(ZG2)穿在整个螺旋管腔(LXG)段,且第二管腔(ZG2)的开口端(JK2)超出螺旋管腔(LXG)的第一端;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容器(L1)的底部与防混合装置的一端相通,第二容器(L2)的的底部与防混合装置的另一端相通;也就是说第一容器(L1)的的底部、第二容器(L2)的的底部通过防混合装置相通;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电极(DJ1)装置在第一容器(L1)的容腔内,第一电极(DJ1)的最下端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一容器(L1)与防混合装置相通接口的水平位置;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电极(DJ2)装置在第二容器(L2)的容腔内,第二电极(DJ2)的最下端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容器(L2)与防混合装置相通接口的水平位置;当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电解时气压差太大时会由于液体脱离电极而终止电解反应;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容器(L1)的顶部通过第一管道(GD1)经由第一气泵(B1)、第一单向阀(DF1)与第一气罐(Q1)相通,第一气泵(B1)将第一容器(L1)内的气体驱动到第一气罐(Q1)内,第一单向阀(DF1)允许第一容器(L1)内的气体流动到第一气罐(Q1),第一单向阀(DF1)不允许第一气罐(Q1)流动到第一容器(L1)内;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容器(L2)的顶部通过第二管道(GD2)经由第二气泵(B2)、第二单向阀(DF2)与第二气罐(Q2)相通,第二气泵(B2)将第二容器(L2)内的气体驱动到第二气罐(Q2)内,第二单向阀(DF2)允许第二容器(L2)内的气体流动到第二气罐(Q2),第二单向阀(DF2)不允许第二气罐(Q2)流动到第二容器(L2)内;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一气罐(Q1)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相连,第一气罐(Q1)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联通路径上具有第一稳压阀(W1),第一稳压阀(W1)允许流体从第一气罐(Q1)流向氢燃料电池(BAT1),第一稳压阀(W1)不允许流体从氢燃料电池(BAT1)流向第一气罐(Q1),第一稳压阀(W1)能够控制第一气罐(Q1)所连接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的气压;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二气罐(Q2)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相连,第二气罐(Q2)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联通路径上具有第二稳压阀(W2),第二稳压阀(W2)允许流体从第二气罐(Q2)流向氢燃料电池(BAT1),第二稳压阀(W2)不允许流体从氢燃料电池(BAT1)流向第二气罐(Q2),第二稳压阀(W2)能够控制第二气罐(Q2)所连接的氢燃料电池(BAT1)的一个进气通道的气压;
制氢发电模块中:第三管道(GD3)的上端与氢燃料电池(BAT1)的排水口相通,第三管道(GD3)的下端与除气容器(YLG)的容腔相通;第四管道(GD4)的上端与除气容器(YLG)的容腔相通,第四管道(GD4)的下端经由循环阀(F4)与第一容器(L1)相通,使得氢燃料电池(BAT1)的产物水可以重新流入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构成的电解容腔中,循环使用;第三管道(GD3)的下端开口的水平位置低于第四管道(GD4)的上端开口的水平位置,可以防止气体进入第一容器(L1)、第二容器(L2)构成的电解容腔中;
制氢发电模块中:还具有超声波发生器(C1),超声波发生器(C1)位于除气容器(YLG)内部;还具有排气口,除气容器(YLG)通过第五管道(GD5)与排气孔相通,第五管道(GD5)的流体路径中还具有第五泵(B5)、排气阀(F5);通过控制除气容器(YLG)除气操作时在超声波发生器(C1)的同时开放排气阀(F5)并打开第五泵(B5)降低除气容器(YLG)的气压,使得氢燃料电池(BAT1)的产物水中溶解的气体脱出,超声波发生器(C1)脱气的同时降低除气容器(YLG)的气压的设计使得脱气硬件成本很低且效果很好;
制氢发电模块中:氢燃料电池(BAT1)具有电源输出点(VCC1)、电源地点(GND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容器(L1)具有多层结构,最内层为玻璃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二容器(L2)具有多层结构,最内层为玻璃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充水口具有可拆卸流体联通对接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发生器(C1)为有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发生器(C1)为无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氢燃料电池(BAT1)具有电源输出点(VCC1)、电源地点(GND1)之间具有滤波电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混合装置的螺旋管腔(LXG)具有致密的氧化层。
9.循环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
10.双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
CN201610320926.8A 2016-05-16 2016-05-16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Active CN105790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0926.8A CN105790387B (zh) 2016-05-16 2016-05-16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0926.8A CN105790387B (zh) 2016-05-16 2016-05-16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387A CN105790387A (zh) 2016-07-20
CN105790387B true CN105790387B (zh) 2018-02-27

Family

ID=56378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0926.8A Active CN105790387B (zh) 2016-05-16 2016-05-16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0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8530A (zh) * 2016-07-26 2016-12-21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特定图形处理方法的固液界面电极过程分析系统
CN106048643B (zh) * 2016-07-26 2018-06-29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标尺和进液阀的电解装置、新型电池电极的电解过程分析系统
CN106248529A (zh) * 2016-07-26 2016-12-21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进液阀的电解装置、基于x光成像的电极分析系统
CN106198685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江苏师范大学 基于cuda技术的具有标尺的固液界面电极过程分析系统
CN106283107B (zh) * 2016-07-26 2018-03-27 江苏师范大学 用于分析固液界面电极过程的全自动系统
CN106191904B (zh) * 2016-07-26 2018-03-09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标尺和排液阀及进液阀的电解装置、电池电极性能智能分析系统
CN106226380A (zh) * 2016-07-26 2016-12-14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标尺的电解装置、基于x光成像的电解过程自动分析系统
CN106222695B (zh) * 2016-07-26 2018-03-09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排液阀和进液阀的电解装置、电解过程自动分析系统
CN106200470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江苏师范大学 基于x光成像和cuda技术的固液界面电极过程分析系统
CN106011913B (zh) * 2016-07-26 2018-04-13 江苏师范大学 包含排液阀的电解装置、固液界面电极过程分析系统
CN106198684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江苏师范大学 包含cuda处理单元的电极过程分析系统
CN106248531A (zh) * 2016-07-26 2016-12-21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三通容器的电解装置、基于激光成像的电极分析系统
CN106283106B (zh) * 2016-07-26 2018-05-25 江苏师范大学 基于图像处理的固液界面电极过程自动分析系统
CN106198687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激光成像和cuda技术的固液界面电极过程分析系统
CN106198686A (zh) * 2016-07-26 2016-12-07 江苏师范大学 基于cuda技术的固液界面电极过程自动分析系统
CN106226242A (zh) * 2016-07-26 2016-12-14 江苏师范大学 具有特定图形处理方法的电极过程分析系统
CN106020065B (zh) * 2016-07-26 2018-08-21 江苏师范大学 固液界面电极过程分析系统及其图形处理方法
CN106698335B (zh) * 2016-08-29 2019-02-22 江苏师范大学 含有气压传感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的光催化应用系统、具有光触媒催化剂的环保装置
CN106698336B (zh) * 2016-08-29 2019-02-22 江苏师范大学 光催化应用系统、光触媒催化剂应用模块
CN106647508B (zh) * 2016-08-29 2018-10-30 江苏师范大学 囊括气压传感模块的光催化应用装置、光触媒催化剂应用机械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84590U (zh) * 2015-08-20 2016-01-20 叶锦评 水转燃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1169B1 (ko) * 2011-05-18 2013-07-31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의 흡수식 냉동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84590U (zh) * 2015-08-20 2016-01-20 叶锦评 水转燃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387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0387B (zh) 用于电能储存的制氢发电模块、循环电池、双向逆变器
CN109411783B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回收装置
CN207320236U (zh) 一种液流电池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CN109935776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注液方法及装置
CN107437636A (zh) 一种高温熔盐电池
CN112670661A (zh) 析气补液管理式大容量钛酸锂电池
CN208674272U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尾排氢装置
CN210489787U (zh)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组
CN107634175B (zh) 一种agm蓄电池免充电抽酸装置及抽酸方法
CN105887120B (zh) 用于电解制氢防混合的装置、电解制氢设备、新能源汽车
CN105958619B (zh) 以h原子和o原子为储能介质的储能系统、新能源电网储能系统、双向逆变器
CN103979488B (zh) 采用金属镁连续生产氢气和氢氧化镁的工艺
CN105908213B (zh) 电能存储系统、智能微电网、双向逆变器
CN213048783U (zh) 一种便携式氢氧呼吸机
CN109455283A (zh) 一种应用于深海潜水器的电源系统
CN103979489B (zh) 采用金属镁或铝连续制氢的热电联供工艺
CN202817103U (zh) 一种矿用应急电源
CN216213566U (zh) 防结冰引射器及燃料电池
CN209126947U (zh) 一种应用于深海潜水器的电源系统
CN204283791U (zh) 制浆罐的抽真空装置
CN209016762U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低压电源
CN207819476U (zh) 一种串充并放电池应用电路
CN207753094U (zh) 一种电瓶保护装置及车辆
CN103311576B (zh) 可更换电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6689083B (zh) 具有电机控制模块的光催化应用装置、杀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15

Address after: 221000 No. 88 Liaohe West Road, P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 Normal University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i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1116 Shanghai Road, Copper Mt. District, Jiangsu, No. 101, No.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6

Address after: 221300 506, block B, electronic industrial park, P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uzhou Bochua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000 No.88, Liaohe West Road, P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 Normal University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i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