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5701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5701B
CN105785701B CN201410818062.3A CN201410818062A CN105785701B CN 105785701 B CN105785701 B CN 105785701B CN 201410818062 A CN201410818062 A CN 201410818062A CN 105785701 B CN105785701 B CN 105785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on
reflection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ojection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80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5701A (zh
Inventor
邱晓华
谢琳
李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180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85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5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5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壳体上包括第一投影窗口和第二投影窗口,所述第一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第二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投影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反光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反光装置外露,进而造成反光装置易碎或易磨损等技术问题,实现了在使用投影单元进行投影时给反光装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投影技术的不断完善,投影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投影仪的投影方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为直投方式,一种为斜投方式。其中,直投方式是指投影光线直接通过投影透镜进行成像,投射光通路中没有任何可以使投影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反光装置,也就是说,以直投方式进行投影的投射光线不需要通过反光装置而对投影光线反射。斜投方式是指在投影过程中,往往要通过一反光装置对投影光线进行反射后再经过投影透镜进行成像,基于上述两种投影方式,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投影仪,即直投式投影仪和斜投式投影仪(也称为反射式投影仪)。特别地,斜投式投影仪的投影镜头外常常设置一可旋转的反光装置,在斜投式投影仪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将反光装置旋转一适当角度,以使斜投式投影仪以一特定的角度将需要投影的内容投影到指定的投影区域内,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对多角度投影的需要。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斜投式投影仪的投影镜头外设置一可旋转的反光装置,通过将反光装置相对投影镜头旋转至一适当角度,以此来实现斜投式投影仪的多角度投影,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反光装置外露,进而造成反光装置易碎或易磨损等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反光装置要外露在斜投式投影仪投影镜头的外部,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反光装置外露,进而影响电子设备整体外观设计的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投影仪只能以一种投影模式进行投影,即直投式投影仪只能以直投方式投影,斜投式投影仪只能以斜投方式投影,同一台投影仪不能实现既能用直投方式投影又能用斜投方式投影,所以,现有技术中的同一电子设备存在无法实现采用多种投影方式进行投影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反光装置外露,进而造成反光装置易碎或易磨损等技术问题,实现了在使用投影单元进行投影时给反光装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壳体上包括第一投影窗口和第二投影窗口,所述第一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第二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投影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反光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其中,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所述第二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一光路,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避开所述光束;
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所述反光器件后通过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遮挡所述光束。
可选地,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反光器遮挡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反光器遮挡所述第二投影窗口。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运动装置,所述反光器件与所述运动装置连接,所述运动装置用于支持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提供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动力。
可选地,所述运动装置为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线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处为所述反光器件通过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一旋转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处为所述反光器件通过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二旋转位置;当所述反光器件旋转到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处时所述反光器件与所述第一表面近似平行;当所述反光器件旋转到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时所述反光器件与所述第二表面呈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用于保证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维持在所述预定夹角的所述反光器件反射后通过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所述第二光路。
可选地,所述转轴包括芯轴和连接件,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芯轴与所述反光器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交线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与所述芯轴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或/和,
所述动力装置为磁力装置,所述磁力装置的第一磁性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光器件上的非反光面上,所述磁力装置的第二磁性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所述磁力装置的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之间的磁极驱动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转轴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或/和,
所述动力装置为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与所述芯轴连接,通过所述微型马达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所述第二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一光路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所述反光器件后通过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感应装置用于获得感应信息;
其中,根据所述感应参数按照预定策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产生控制信息,响应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在所述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内投影仪的多种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是将如反射镜等反光器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在采用斜投式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往往要在投影镜头外设置以可旋转的反光装置,通过将反光器件相对投影镜头旋转至以适当角度,才能实现多角度的斜投式投影,所以,实现了在使用投影单元的两种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给反光装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的技术效果。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是将反光器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的,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将可旋转的反光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外部进而影响到电子设备整体美观的问题,所以,更加美化了电子设备的外关设计。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是将反光器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通过控制反光器件的位置,进而实现投影仪在直投方式投影和斜投方式投影这两种方式间的切换,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电子设备的投影仪要么只能以直投方式投影,要么只能用斜投方式投影,而不能实现两种投影方式间的互相切换,所以,实现了在同一台电子设备上实现采用多种投影方式来进行投影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投影单元60的投影光线沿与第一表面20平行的方向进行投射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采用拨动装置80且反光器件7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采用拨动装置80且反光器件7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采用磁力装置90且反光器件70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采用磁力装置90且反光器件7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投影单元60以第一投影模式进行投影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投影单元60以第二投影模式进行投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反光装置外露,进而造成反光装置易碎或易磨损等技术问题,实现了在使用投影单元进行投影时给反光装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壳体上包括第一投影窗口和第二投影窗口,所述第一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第二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投影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反光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其中,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所述第二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一光路,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避开所述光束;
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所述反光器件后通过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遮挡所述光束。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内投影仪的多种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是将如反射镜等反光器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在采用斜投式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往往要在投影镜头外设置以可旋转的反光装置,通过将反光器件相对投影镜头旋转至以适当角度,才能实现多角度的斜投式投影,所以,实现了在使用投影单元的两种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给反光装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的一种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20和第二表面30,第一表面20和第二表面30相交,壳体10上包括第一投影窗口40和第二投影窗口50,第一投影窗口40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表面20上靠近第二表面30一侧,第二投影窗口50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表面上;投影单元6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图1中虚线区域为所述容置空间。图2为所述容置空间内所包含部件放大图,为了保证反光器件70不暴露在电子设备外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反光器件70设置在壳体10内,反光器件7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反光器件7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投影单元60可以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第二投影窗口50投射到电子设备外的光路为第一光路,当投影单元60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第二投影窗口50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一光路,反光器件7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避开所述光束;为了保证反光器件7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投影单元60可以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反光器件70后通过第一投影窗口40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当投影单元60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反光器件70后通过第一投影窗口40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反光器件7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反光器件7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遮挡所述光束。由此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影内容所经过电子设备的光通路不同,电子设备的投影单元60的投影模式也不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投影单元和反光器件且具有两个投影窗口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电子设备,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此外,电子设备的投影单元具有两种投影模式,分别为第一投影模式和第二投影模式。下面在具体的描述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电子设备同时具有第一投影窗口40和第二投影窗口50,所以,在使用其投影单元60进行投影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投影模式进行投影,为了避免光线从其它的与投影模式不对应的投影窗口中侧漏出来,进而保证较好的投影效果。因此,在反光器件7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反光器件70所处的位置能够遮挡住第一投影窗口40。而在反光器件7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反光器件70遮挡第二投影窗口50。可以是反光器件70的形状大小大于投影窗口的大小,也可以是其它的因素,总之只要满足在反光器件7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反光器件70能够分别将第一投影窗口40和第二投影窗口50遮挡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反光器件70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运动装置,反光器件70与所述运动装置连接,所述运动装置用于支持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在反光器件70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时,还要有一动力装置来为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的运动提供运动所需的动力。所以,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提供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动力。
其中,运动装置可以为转轴,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旋转连接结构,只要保证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即可。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10壳体内第一表面20和第二表面30相交所形成的交线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处为反光器件70通过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一旋转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处为反光器件70通过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二旋转位置;当反光器件70旋转到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处时反光器件70与第一表面20近似平行;当反光器件70旋转到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时反光器件70与第二表面30呈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用于保证投影单元60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维持在所述预定夹角的反光器件70反射后通过第一投影窗口40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所述第二光路。当反光器件70旋转到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且与第二表面30呈一不为零的预定夹角α时,预定夹角α可以为小于90°,也可以是大于90°,当不为零,90°,180°。第一投影窗口40位于第一表面20上且处于投影单元60平行于第一表面投影的光线经反光器件70后垂直出射时所处的位置。当投影单元60以反光器件70与第二表面30呈预定夹角α为45°,此时反光器件70与第一表面20的夹角也为45°,此时入射光线沿与第一表面20平行的方向进行投射时的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入射光线为x,反射光线为y,入射光线x与第一表面20平行,反射光线与第一表面20垂直,此时预定夹角45°恰好能够保证反射光线y从第一投影窗口40中出射。当然,依照各电子设备自身的尺寸大小,要综合考虑第一投影窗口,第二投影窗口,反光器件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不同的位置关系,反光器件70旋转的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不同,反光器件70与第二表面30之间的预定夹角α将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此外,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运动装置具体为转轴时,所述转轴包括芯轴和连接件,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芯轴与反光器件7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交线位置处。也就是说将所述芯轴与反光器件70一体化设计,所述芯轴和反光器件整体可绕着所述转轴内部的轴心旋转,从而保证了反光器件70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运动装置具体为转轴时,所述动力装置可以为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与所述芯轴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或/和,所述动力装置为磁力装置,所述磁力装置的第一磁性部件固定设置在反光器件70上的非反光面上,所述磁力装置的第二磁性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所述磁力装置的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之间的磁极驱动反光器件70在所述转轴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或/和,
所述动力装置为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与所述芯轴连接,通过所述微型马达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至少有拨动装置,磁力装置,微型马达这三种装置形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动力装置,也可以将其中几种装置任意组合来获得所需的动力装置。下面将对拨动装置,磁力装置,微型马达这三种装置进行简单的描述。
第一种方式
拨动装置80,如图4a所示,拨动装置80使反光器件70处于第一旋转位置,图4b所示,拨动装置80使反光器件70处于第二旋转位置。其中,拨动装置80与所述芯轴连接,在弹簧扭力作用下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
第二种方式
磁力装置90,磁力装置90的第一磁性部件901固定设置在反光器件70上的非反光面上,磁力装置90的第二磁性部件9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磁力装置90的控制器控制第一磁性部件901和第二磁性部件902之间的磁极驱动反光器件70在所述转轴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其中,磁力装置90中的第一磁性部件901和第二磁性部件902,根据装置和材料的不同,至少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
第一磁性部件901和第二磁性部件902可以是磁铁构成的部件,每一个部件有两个磁极,根据物理学中“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来改变反光器件70所在的位置。其中,第一磁性部件901设置在反光器件70的非反光面上,且第一磁性部件901的磁极沿与垂直与第一表面20的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第二磁性部件902的磁极沿与第一表面20平行的方向进行设置。当然,还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来设置其它形式的磁极摆放,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如图5a所示,磁力装置90使反光器件70处于第一旋转位置,图5b所示,磁力装置90使反光器件70处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为了更好地通过改变磁铁位置,进而通过极性来控制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间的变化,为此可以将第二磁性部件902设置在一开关单元内部,通过拨动开关单元进而改变第二磁性部件902所处的位置。当开关单元的当前开关位置为第一开关位置时,反光器件70在同名磁极的作用下处于第一旋转位置。当开关单元的当前开关位置为第二开关位置时,反光器件70在异名磁极的作用下处于第二旋转位置。当然该开关单元还可以是以智能开关单元,通过用户触发可以实现反光器件70在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的切换。
第二种形式
第一磁性部件901和第二磁性部件902还可以是电磁铁所形成的部件,通过控制通电螺线管的电流,进而改变通电螺线管中铁芯的磁极,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进而改变第一磁性部件901和第二磁性部件902的磁性,从而使反光器件70在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之间变化。较佳地,为了保证磁力装置具有较强的磁性,能够较好地将反光器件70吸起来或者排斥开,通常将铁芯蹄形结构。
第三种形式
第一磁性部件901和第二磁性部件902还可以是铁、钴、镍及其合金等组成的磁性部件。其实现对反光器件70在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之间切换原理和第一种磁铁形式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装置还可以是除了第一种方式拨动装置80,第二种方式磁力装置90之外的,第三种方式。
第三种方式
所述动力装置为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与所述芯轴连接,通过所述微型马达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反光器件70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投影单元60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第二投影窗口50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一光路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当投影单元60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所述反光器件后通过第一投影窗口40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投影模式。如图6a所示为电子设备以第一投影方式进行投影的示意图,图6b所示为电子设备以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的示意图。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投影单元60在第一投影方式和第二投影方式之间切换,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感应装置用于获得感应信息;其中,根据所述感应参数按照预定策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产生控制信息,响应所述控制信息控制反光器件70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在所述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所述感应装置可以为重力传感器、握持方式检测感应器、接触传感器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其中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与一参考面间的夹角、手机移动的速度等感应参数;握持方式检测感应器可检测到手机是否处于用户右手持有的状态;接触感应器可检测到是否有用户接触手机。因此,手机内的各类传感器可检测手机在不同姿态下的感应参数。
由于电子设备中各类传感器检测的参数不同,且预定策略也不同,因此,根据所述感应参数按照预定策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产生控制信息,响应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至少有三种具体实现方式,但不仅限于这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传感器为重力感应器,所述预定策略为第一策略时,确定当所述感应参数满足位于第一预定范围时,确定所述投影方式为所述第一投影方式;以及当所述感应参数满足位于第二预定范围时,确定所述投影方式为所述第二投影方式。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时,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其中,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与水平面近似平行;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时,产生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其中,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时,表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水平面近似垂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呈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一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90°的夹角。手机以第一策略来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手机中的第一策略是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时,以第一投影方式进行投影,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以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第一预设范围以及第二预设范围是手机中预先设置的参数。比如:第一预设范围可设置为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0°,10°]、[0°,15°]、[0°,20°]等范围。同理,第二预设范围可设置为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80°,90°]、[85°,90°]、[70°,90°]等范围。
在确定获得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呈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一策略中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后,手机判断第一夹角是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还是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比如: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第一夹角为2°,并且第一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0°,5°],由于第一夹角2°位于第一预设范围[0°,5°]内,表明此刻手机与水平面近似平行。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指令信息,投影内容将沿第一光路投射到诸如手机投影头前方的墙面上。
进一步,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二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比如: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第一夹角为87°,并且第二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60°,90°],由于第一夹角87°位于第一预设范围[60°,90°]内,表明此刻手机与水平面近似垂直。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指令信息。
当第一夹角并不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也不位于第二预定范围内时,手机的投影单元可默认以第一投影方式或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或者,手机生成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对投影方式进行选择,并以用户选择的投影方式生成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的指令信息。
第二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传感器为重力感应器,所述预定策略为第二策略时,基于所述重力传感器获得的所述感应参数与所述第二策略,确定当所述感应参数满足位于第一预定范围时,确定所述投影方式为所述第一投影方式;以及当所述感应参数满足位于第二预定范围时,确定所述投影方式为所述第二投影方式;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时,产生第一控制信息,其中,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一预定范围时,表征所述显示单元朝上位于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平台上;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时,产生第二控制信息,其中,当所述感应参数位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时,表征所述显示单元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平台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180°。
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与支撑手机的支撑平台间呈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一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80°的夹角。手机以第二策略来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手机中的第二策略是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时,以第一投影方式进行投影,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以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第一预设范围以及第二预设范围是手机中预先设置的参数。比如:第一预设范围可设置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与支撑手机的支撑平台间的夹角范围为[150°,180°]、[170°,180°]等范围。同理,第二预设范围可设置为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与支撑手机的支撑平台间的夹角范围为[90°,150°)的范围,也可设置为其他参数范围,比如[90°,120°]、[100°,150°)等范围。
在确定获得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与支撑手机的支撑平台间呈第一夹角以及第二策略中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后,手机判断第一夹角是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还是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比如:手机放在一桌面上,且手机的显示屏朝向天花板,此时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桌面间的第一夹角为180°,并且第一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支撑手机的桌面间的夹角范围为[170°,180°],由于第一夹角180°位于第一预设范围[170°,180°]内,表明此刻手机的显示屏朝上放于桌面上。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指令信息。通过第一控制信息,手机可将投影内容投射到第二投影窗口前方的墙上或其他投影区域上。
进一步,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二预定范围内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比如:用户将手机的支撑架打开,使手机立在桌面上。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获得手机显示屏与桌面间的第一夹角为100°,并且第二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支撑手机的桌面间的夹角范围为[90°,150°),由于第一夹角100°位于第一预设范围[90°,150°)内,表明此刻手机处于站立模式。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指令信息,通过第二控制信息,手机可将投影内容投射到桌面上。
当第一夹角并不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也不位于第二预定范围内时,手机的投影单元可默认以第一投影方式或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或者,手机生成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对投影方式进行选择,并以用户选择的投影方式生成控制信息。
第三种实现方式
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预定策略为第三策略时,通过所述第一感应器获得第一感应参数与所述第二感应器获得第二感应参数以及所述第三策略,确定所述投影方式,产生所述控制信息。
由于感应参数不同,第三策略不同,进而确定出的投影方式不同,以下列举几种实施方式,但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手机中的重力传感器检测获得手机屏幕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一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80°的夹角。并且,手机中的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是否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手机以第三策略来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手机中的第三策略是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没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第一预设范围是手机中预先设置的参数。比如:第一预设范围可设置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90°,180°]的范围,也可设置为其他参数范围,比如[90°,140°]、[130°,160°]等范围。
在确定获得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与水平面间呈第一夹角、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以及第三策略中第一预设范围后,手机判断第一夹角是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时,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比如:用户握持手机躺在床上时,将手机立着拿在手上,此时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第一夹角为90°,并且第一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90°,180°],由于第一夹角90°位于第一预设范围[90°,180°]内,其手机的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到此时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指令信息。手机可将投影内容通过第二投影窗口投射到天花板上。
进一步,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时,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没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比如:用户将手机的支撑架打开,使手机立在桌面上。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获得手机显示屏与桌面间的第一夹角为100°,并且第二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支撑手机的桌面间的夹角范围为[90°,180°],由于第一夹角100°位于第一预设范围[90°,180°]内,并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没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表明此刻手机处于站立模式。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指令信息。此时,手机可将待投影内容投影到桌面上。
当第一夹角并不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时,手机的投影单元可默认以第一投影方式或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或者,手机生成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对投影方式进行选择,并以用户选择的投影方式生成控制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手机中的握持方式感应器判断是否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在确定有用户握持手机时,手机中的重力传感器检测获得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呈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一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90°的夹角。并获得手机屏幕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一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80°的夹角。手机以第三策略来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手机中的第三策略是握持方式感应器请检测有用户握持手机,且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时,以第一投影方式进行投影,当手机中的第三策略是握持方式感应器请检测有用户握持手机,且第二夹角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以第二投影方式。第一预设范围以及第二预设范围是手机中预先设置的参数。比如:第一预设范围可设置为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0°,4°]、[0°,8°]、[0°,10°]等范围。同理,第二预设范围可设置为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60°,90°)、[85°,90°)等范围。
在确定获得手机与水平面相对的表面与水平面呈的第一夹角、手机屏幕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第二夹角以及第三策略中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后,手机判断第一夹角是否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以及是否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时,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
比如:用户握持手机并用手机投影单元投出的光线进行照亮时,将手机平着拿在手上,此时机的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到此时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第一夹角为9°,并且第一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范围为[0°,10°],由于第一夹角9°位于第一预设范围[0°,10°]内。因此,手机处于看路场景,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指令信息。手机可将投影内容通过第一窗口投射出去以照亮用户前方的路。
进一步,当第一夹角位于第二预定范围内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比如:在用户处于灯光较暗的场景时,用户用手机对着自己自拍,此时手机的投影单元也对着用户,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检测获得手机显示屏与水平面间的第二夹角为75°,并且第二预设范围设置为手机显示屏所在的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70°,90°],由于第一夹角75°位于第二预设范围[70°,90°]内,并且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没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表明此刻手机处于自拍模式。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二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二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二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指令信息。此时,手机可将待投影内容投影到用户的脸上或用户四周,进而可以在拍照时补光。
当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没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或当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但第一夹角并不位于第一预定范围内或第二夹角也不位于第二预定范围内,手机的投影单元可默认以第一投影方式或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或者,手机生成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对投影方式进行选择,并以用户选择的投影方式生成控制信息。
第三实施方式,手机中的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是否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并且,手机中的接触感应器检测是否有用户的脸与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接触。手机以第三策略来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手机中的第三策略是当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且接触感应器检测有用户的脸与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接触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在确定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且接触感应器检测有用户的脸与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接触时,确定手机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产生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比如:用户握持手机打电话,手机的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手机的接触感应器检测有用户的脸与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接触。此时手机处于打电话模式,因此,手机确定投影单元的投影方式为第一投影方式,并生成与第一投影方式对应的第一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为控制反光器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指令信息。手机可将投影内容通过第一窗口投射到地上。
当握持方式感应器检测握持信息表明没有用户的手对手机进行握持时或当接触感应器检测没有用户的脸与手机的显示单元所在的第一面接触时,手机的投影单元可默认以第一投影方式或第二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或者,手机生成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对投影方式进行选择,并以用户选择的投影方式生成控制信息。
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传感器的类型和预定策略,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此外,为了保证反光器件能够维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还可以在反光器件附近设置一挡板。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内投影仪的多种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是将如反射镜等反光器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在采用斜投式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往往要在投影镜头外设置以可旋转的反光装置,通过将反光器件相对投影镜头旋转至以适当角度,才能实现多角度的斜投式投影,所以,实现了在使用投影单元的两种投影方式进行投影时给反光装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的技术效果。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是将反光器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的,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将可旋转的反光装置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外部进而影响到电子设备整体美观的问题,所以,更加美化了电子设备的外关设计。
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是将反光器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通过控制反光器件的位置,进而实现投影仪在直投方式投影和斜投方式投影这两种方式间的切换,而不像现有技术那样,电子设备的投影仪要么只能以直投方式投影,要么只能用斜投方式投影,而不能实现两种投影方式间的互相切换,所以,实现了在同一台电子设备上实现采用多种投影方式来进行投影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述壳体上包括第一投影窗口和第二投影窗口,所述第一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所述第二投影窗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投影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反光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不同;
其中,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所述第二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一光路,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避开所述光束,所述反光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反光器遮挡所述第一投影窗口;
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所述反光器件后通过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遮挡所述光束,所述反光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反光器遮挡所述第二投影窗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运动装置,所述反光器件与所述运动装置连接,所述运动装置用于支持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提供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动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为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线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处为所述反光器件通过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一旋转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处为所述反光器件通过所述转轴旋转的第二旋转位置;当所述反光器件旋转到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处时所述反光器件与所述第一表面近似平行;当所述反光器件旋转到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时所述反光器件与所述第二表面呈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用于保证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维持在所述预定夹角的所述反光器件反射后通过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所述第二光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芯轴和连接件,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芯轴与所述反光器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交线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与所述芯轴连接,在外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或/和,
所述动力装置为磁力装置,所述磁力装置的第一磁性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光器件上的非反光面上,所述磁力装置的第二磁性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位置处,所述磁力装置的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之间的磁极驱动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转轴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或/和,
所述动力装置为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与所述芯轴连接,通过所述微型马达驱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得所述反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和所述第二旋转位置之间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直接经过所述第二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一光路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投影模式,所述当所述投影单元处于使能状态将投影内容的光束经所述反光器件后通过所述第一投影窗口投射出所述电子设备外形成第二光路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投影模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感应装置用于获得感应信息;
其中,根据所述感应参数按照预定策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产生控制信息,响应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模式,在所述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时,响应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控制所述反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CN201410818062.3A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785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8062.3A CN105785701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8062.3A CN105785701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701A CN105785701A (zh) 2016-07-20
CN105785701B true CN105785701B (zh) 2018-08-10

Family

ID=5637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8062.3A Active CN105785701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857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8844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方法和设备
CN106918976B (zh) * 2017-04-19 2019-01-1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以及投影仪
CN113644492A (zh) * 2021-04-19 2021-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504696A (zh) * 2021-06-30 2021-10-15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光机
CN113835282B (zh) * 2021-08-27 2023-06-1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811A (zh) * 2010-06-30 2010-11-24 北京理工大学 随身投影显示增强现实系统
CN102224455A (zh) * 2008-12-10 2011-10-19 株式会社尼康 投影装置
CN103543823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重投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3809354A (zh) * 2012-11-13 2014-05-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865778A (zh) * 2014-02-24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9953A (ja) * 2007-03-30 2008-10-16 Nik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023861B2 (ja) * 2007-07-24 2012-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US20100231868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Alvis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4455A (zh) * 2008-12-10 2011-10-19 株式会社尼康 投影装置
CN101893811A (zh) * 2010-06-30 2010-11-24 北京理工大学 随身投影显示增强现实系统
CN103543823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重投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3809354A (zh) * 2012-11-13 2014-05-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865778A (zh) * 2014-02-24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701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570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262968B (zh) 自动调整投影画面位置的投影系统及其投影方法
US1049572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system using multiple active markers
KR20220123268A (ko) 파노라마 3차원 이미지를 캡처 및 생성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1170014A (ja) ストロボ装置
WO2018194047A1 (ja) カメラ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626117B1 (en) Dryer stand
US11559177B2 (en) Dryer stand
CN10486601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829277B (zh) 电子装置、速度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406447B (zh) 一种用户智能陪伴终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JP2017183827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06091982A (zh) 三维扫描系统及牙模三维扫描成像方法
CN10575994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177489A (zh) 使用层状网材料的儿童支撑装置
CN106292008A (zh) 焊接治具和利用焊接治具进行焊接的方法
CN2043745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7197509U (zh) 外观检测系统
WO2017119002A1 (en) Magnetic levitation mounted and controlled payload on a curved surface
CN107703703A (zh) 一种智能投影互动装置
CN207022131U (zh) 投影设备和系统
CN208819256U (zh) 一种旋转台及机器人相机标定系统
CN203632730U (zh) 一种前后两用手机摄像装置
CN10578569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210226B (zh) 移动终端快速对焦演示设备及演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