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5670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85670B
CN105785670B CN201410778244.2A CN201410778244A CN105785670B CN 105785670 B CN105785670 B CN 105785670B CN 201410778244 A CN201410778244 A CN 201410778244A CN 105785670 B CN105785670 B CN 105785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interconnecting piece
electrode
grid line
exten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82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85670A (zh
Inventor
杨舜臣
林映彤
徐毓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0750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0493B/zh
Priority to CN201410778244.2A priority patent/CN105785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85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85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85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阵列基板,此阵列基板包括:基材;第一电极,设于基材上,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开孔,开孔于平行栅极线延伸方向上具有边缘;以及第二电极,设于第一电极上,其中第二电极包括:第一指部,具有第一侧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其中第一指部的第一外缘于第一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锐角,而第一指部的第二外缘于第二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钝角;及连接部,于边缘连接第一指部;其中连接部于第一侧具有第一凹缘(concave),连接部于第二侧具有第二凹缘,第一凹缘的边长大于第二凹缘的边长。此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对向基板及一显示介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具有凹缘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近年来已经被大量应用在各式各样产品的显示元件上。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液晶分子在不同排列状态下,对于光线具有不同的偏振或折射效果的特性来控制光线的穿透量,进而使液晶显示装置得以产生影像。传统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非常好的穿透特性,但受到液晶分子结构与光学特性的影响,相对其视角非常狭窄。
为了解决此问题,近来业者已开发出其它种形态的广视角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平面电场切换(In-Plane Switching,简称IPS)液晶显示装置以及边缘电场切换(Fringe-Field Switching,简称FFS)液晶显示装置等具有广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然而,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少部分液晶分子的倒向会与大部分液晶分子的倒向不同,降低液晶效率且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减少。此外,少部分具有不同倒向的液晶分子会在显示荧幕上造成暗纹区,或是于外界力量(例如手指触控)接触显示荧幕时,使少部分具有不同倒向的液晶分子紊乱在显示荧幕上造成不必要的亮纹区,恶化显示的品质。
因此,业界亟需一种可更进一步减少倒向不同的液晶分子数量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包括:基材;第一电极,设于基材上,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开孔,开孔于平行栅极线延伸方向上具有边缘;以及第二电极,设于第一电极上,其中第二电极包括:第一指部,具有第一侧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其中第一指部的第一外缘于第一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锐角,而第一指部的第二外缘于第二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钝角;及连接部,于边缘连接第一指部,其中连接部邻近边缘于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宽度,连接部远离边缘于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其中连接部于第一侧具有第一凹缘(concave),连接部于第二侧具有第二凹缘,第一凹缘的边长大于第二凹缘的边长;对向基板;及显示介质,设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包括:基材;第一电极,设于基材上,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开孔,开孔于平行栅极线延伸方向上具有边缘;以及第二电极,设于第一电极上,其中第二电极包括:第一指部,具有第一侧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其中第一指部的第一外缘于第一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锐角,而第一指部的第二外缘于第二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钝角;及连接部,于边缘连接第一指部,其中连接部邻近边缘于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宽度,连接部远离边缘于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其中连接部于第一侧具有第一反曲点,连接部于第二侧具有第二反曲点,其中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反曲点至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二反曲点至边缘的距离;对向基板;及显示介质,设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包括:基材;第一电极,设于基材上,其中第一电极具有开孔,开孔于平行栅极线延伸方向上具有边缘;以及第二电极,设于第一电极上,其中第二电极包括:第一指部,具有第一侧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其中第一指部的第一外缘于第一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锐角,而第一指部的第二外缘于第二侧与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钝角;及连接部,于边缘连接第一指部,其中连接部邻近边缘于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第一宽度,连接部远离边缘于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其中连接部于第一侧具有第一凹缘(concave),连接部于第二侧具有第二凹缘,其中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凹缘的最凹点至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二凹缘的最凹点至边缘的距离;对向基板;及显示介质,设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
为让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上视图;
图1B为沿着图1A的线段1B-1B所绘的阵列基板的剖视图;
图2为图1A的阵列基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3A为图2的阵列基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3B为图2的阵列基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3C为图2的阵列基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3D为图2的阵列基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上视图及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 阵列基板;
102 次像素;
104 基材;
106 第一电极;
108 第二电极;
110 数据线;
112 栅极线;
114 绝缘层;
116 第一指部;
116E1 第一外缘;
116E2 第二外缘;
118 连接部;
120 开孔;
120S 边缘;
120E 延伸线;
122A 第一凹缘;
122B 第二凹缘;
124A 第一端点;
124AE 延伸线;
124B 第二端点;
124BE 延伸线;
126T 上部;
126B 下部;
128A 第一线段;
128B 第二线段;
128 线段;
130 曲率中心;
132 曲率中心;
134A 第一反曲点;
134AE 延伸线;
134B 第二反曲点;
134BE 延伸线;
136A 最凹点;
136AE 延伸线;
136B 最凹点;
136BE 延伸线;
138A 线段;
138B 线段;
139A 上端点;
139B 上端点;
140A 第一侧缘;
140AE 延伸线;
140B 第二侧缘;
140BE 延伸线;
142A 交点;
142B 交点;
144A 点;
144AE 线段;
144B 点;
144BE 线段;
146A 交点;
146B 交点;
148A 第一侧边;
148B 第二侧边;
150A 第一区域;
150B 第二区域;
152 第二指部;
154 倾斜狭缝;
200 显示装置;
202 对向基板;
204 显示介质;
300 区域;
A1E 延伸线;
θ1 角度;
θ2 角度;
θ3 角度;
θ4 角度;
X1 距离;
X2 距离;
Y1 距离;
Y2 距离;
D1 距离;
D2 距离;
D3 距离;
D4 距离;
D5 距离;
D6 距离;
L1 边长;
L2 边长;
L3 长度;
L4 长度;
W1 第一宽度;
W2 第二宽度;
S1 第一侧;
S2 第二侧;
S3 外侧;
S4 内侧;
V 通孔;
1B-1B 线段;
A1 栅极线延伸方向;
A2 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阵列基板及具有此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作详细说明。应了解的是,以下的叙述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样态。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及排列方式尽为简单描述本发明。当然,这些仅用以举例而非本发明的限定。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发明,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联性。再者,当述及一第一材料层位于一第二材料层上或之上时,包括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直接接触的情形。或者,也可能间隔有一或更多其它材料层的情形,在此情形中,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之间可能不直接接触。
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图示的元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
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示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示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
在此,「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优选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的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是利用加大像素电极于特定侧边的凹缘,以减少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并减少亮纹区或暗纹区。
首先,参见图1A及图1B,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阵列基板100的上视图,而图1B为沿着图1A的线段1B-1B所绘的阵列基板100的剖视图。阵列基板100可为一具有晶体管阵列的晶体管基板,例如薄膜晶体管基板。此外,如图1A所示,阵列基板100具有多个次像素(sub-pixel)102,而如图1B所示,此阵列基板100包括基材104、设于此基材104上的第一电极106、以及设于第一电极106上的第二电极108。需注意的是,由图1B可知,第一电极106与第二电极108设于不同的平面上,故图1A所示的第一电极106与第二电极108为将上述两电极投影至同一平面的附图。
详细而言,基材104可为透明基材,例如可为玻璃基材、陶瓷基材、塑胶基材或其它任何适合的透明基板。此外,基材104中还包括数据线110、栅极线112(绘示于图1A,但未绘示于图1B)以及上述晶体管(未绘示)。此数据线110用以提供源极信号至次像素102,而此栅极线112用以提供扫描脉冲信号至次像素102,并配合上述源极信号一同控制次像素102。此外,此栅极线112沿着方向A1延伸,而大抵垂直(perpendicular)或正交(orthogonal)此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为方向A2。
此外,第一电极106与第二电极108可各自独立地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锡(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镓锌(IGZO)、氧化铟锡锌(ITZO)、氧化锑锡(ATO)、氧化锑锌(AZO)、上述的组合或其它任何适合的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6为一共同电极(common electrode),而第二电极108为一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此外,作为共同电极的第一电极106设于整个次像素102的区域中,且具有开孔120。而第一电极106与第二电极108之间设有一绝缘层114,且此绝缘层114填入上述第一电极106的开孔120中。此绝缘层114的材料可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上述的组合、或其它任何适合的材料。
此外,如图1B所示,此绝缘层114中对应开孔120的区域中设有一通孔V,使作为像素电极的第二电极108通过通孔V电连接至基材104中的数据线110(未绘示)。易言之,如图1A的上视图所示,通孔V设于开孔120中。此外,上述绝缘层114可将第一电极106与第二电极108电性绝缘,使第一电极106与第二电极108之间可形成一电容。
接着,参见图2,该图为图1A的阵列基板100的其中一个作为像素电极的第二电极108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作为像素电极的第二电极108包括第一指部116与连接部118。此外,开孔120于平行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上具有边缘120S。详细而言,边缘120S是指开孔120中平行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较靠近第一指部116的边缘(亦即标号120S所指的粗线)。此外,上述第一指部116与连接部118可大抵于此边缘120S连接。此外,延伸线120E是指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大抵与边缘120S重叠的线段。
如图2所示,第一指部116具有第一侧S1及与此第一侧S1相对的第二侧S2,且此第一指部116的第一外缘116E1于第一侧S1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例如延伸线120E的方向)夹有一锐角θ1,而第一指部116的第二外缘116E2于第二侧S2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例如延伸线120E的方向)夹有一钝角θ2。易言之,第一侧S1是指在第一指部116与连接部118的连接处,第一指部116的第一外缘116E1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例如延伸线120E的方向)夹有一锐角θ1的侧边,而第二侧S2是指在第一指部116与连接部118的连接处,第一指部116的第二外缘116E2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例如延伸线120E的方向)夹有一钝角θ2的侧边。
接着,参见图3A,图3A为图2的连接部118与部分第一指部116的放大图,亦即图2中区域300的放大图。如图3A所示,连接部118邻近边缘120S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具有第一宽度W1,而连接部118远离边缘120S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具有第二宽度W2,且此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
详细而言,连接部118包括较靠近边缘120S的上部126T及较远离边缘120S的下部126B,且此上部126T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具有上述第一宽度W1,下部126B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具有上述第二宽度W2。
上述连接部118的上部126T及下部126B定义如下。连接部118于第一侧S1具有第一凹缘(concave)122A,于第二侧S2具有第二凹缘122B。此第一凹缘122A具有一远离边缘120S的第一端点124A,而此第二凹缘122B也具有一远离边缘120S的第二端点124B。以第一端点124A与第二端点124B中较远离边缘120S的端点作基准沿栅极线延伸方向A1作一延伸线,例如以图3A中较远离边缘120S的第一端点124A作延伸线124AE,且此延伸线124AE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通过第一端点124A。此延伸线(例如延伸线124AE)将连接部118分为两部分,较靠近边缘120S的部分为上部126T,而较远离边缘120S的部分为下部126B。
此外,上述第一宽度W1是指上部126T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上第一凹缘122A与第二凹缘122B的间的宽度,而上述第二宽度W2是指下部126B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上两相对边缘之间的宽度。
再者,连接部118的第一凹缘122A与第二凹缘122B仅设于连接部118的上部126T,而未设于连接部118的下部126B。
继续参见图3A,在本发明的连接部118中,第一凹缘122A的边长L1(亦即图3A中标号L1所指的粗线的长度)大于第二凹缘122B的边长L2(也即图3A中标号L2所指的粗线的长度),此特征可减少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并减少影响显示品质的亮暗不均。
详细而言,本发明将第一指部116的第一外缘116E1于第一指部116与连接部118的连接处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夹有一锐角θ1的侧边作为第一侧S1,而发明人发现连接部118中位于此第一侧S1的部分会造成部分位于此第一侧S1的液晶分子具有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倒向,造成显示品质的亮暗不均并降低液晶效率。而由于本发明的第一凹缘122A的边长L1大于第二凹缘122B的边长L2,故可实质上减少连接部118中位于此第一侧S1的部分的面积,因此可减少位于此第一侧S1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而位于第一侧S1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数量的减少可增加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增加,并可减少显示品质的亮暗不均以提升显示的品质。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对应位于第一侧S1的第一凹缘122A的区域的液晶分子的液晶效率可由20%提升至23%。
此外,在本发明的连接部118中,第一凹缘122A的第一端点124A至边缘120S的距离D1可大于第二凹缘122B的第二端点124B至边缘120S的距离D2。
详细而言,在图3A中,延伸线124AE是指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通过第一端点124A的线段。上述第一端点124A至边缘120S的距离D1是指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延伸线124AE至延伸线120E的距离。同理,延伸线124BE是指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通过第二端点124B的线段,而上述第二端点124B至边缘120S的距离D2是指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延伸线124BE至延伸线120E的距离。
如图3A所示,此距离D1大于距离D2表示此连接部118位于第一侧S1的部分的面积较连接部118位于第二侧S2的部分的面积少,故可减少位于此第一侧S1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增加,并可减少亮暗不均以提升显示的品质。
接着,参见图3B,该图绘示与图3A相同的连接部118与部分第一指部116。此处以另一重制的图3B绘示此连接部118与部分第一指部116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如图3B所示,连接部118于第一侧S1具有第一反曲点134A,而于第二侧S2具有第二反曲点134B,且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第一反曲点134A至边缘120S的距离D3大于第二反曲点134B至边缘120S的距离D4。此特征可更进一步减少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并减少显示品质的亮暗不均。
详细而言,上述反曲点是指侧边上位于曲线凹侧的曲率中心由曲线的一侧换至另一侧的点。以连接部118位于第一侧S1的侧边为例,此侧边较靠近边缘120S的部分具有凹口朝向连接部118的外侧S3的第一线段128A(亦即图3B中标号128A所指的粗线),而此侧边较远离边缘120S的部分具有凹口朝向连接部118的内侧S4的第二线段128B(亦即图3B中标号128B所指的粗线)。第一线段128A与第二线段128B组成线段128。而内侧S4相对于外侧S3,亦即外侧S3与内侧S4分别指线段128的相对的两侧。此外,曲率中心(center of curvature)是指与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切且与此点具有相同曲率半径的圆的圆心。换句话说,曲率中心是指自曲线上的某一点沿垂直于该点的切线方向向凹缘内延伸该点的曲率半径的距离所得的点。
如图3B所示,第一线段128A与第二线段128B都为曲线,且第一线段128A上任一点的曲率中心(例如曲率中心130)都位于第一线段128A(或线段128)的外侧S3,而第二线段128B任一点的曲率中心(例如曲率中心132)都位于第二线段128B(或线段128)的内侧S4。而连接部118包括线段128的侧边的曲率中心由侧边的外侧S3换至内侧S4的点,即为此侧边的第一反曲点134A。此外,第一反曲点134A也为上述第一线段128A与第二线段128B的连接点。同理,连接部118于第二侧S2的第二反曲点134B也由相同的方式定义。
此外,延伸线134AE是指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通过第一反曲点134A的线段。上述第一反曲点134A至边缘120S的距离D3是指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延伸线134AE至延伸线120E的距离。同理,延伸线134BE是指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通过第二反曲点134B的线段,而上述第二反曲点134B至边缘120S的距离D4是指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延伸线134BE至延伸线120E的距离。
如图3B所示,连接部118的第一反曲点134A至边缘120S的距离D3大于第二反曲点134B至边缘120S的距离D4即表示此连接部118位于第一侧S1的部分的面积较连接部118位于第二侧S2的部分的面积少,故可减少位于此第一侧S1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增加,并可减少亮暗不均以提升显示的品质。
接着,参见图3C,该图绘示与图3A、图3B相同的连接部118与部分第一指部116。此处以另一重制的图3C绘示此连接部118与部分第一指部116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如图3C所示,在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连接部118的第一凹缘122A的最凹点136A至边缘120S的距离D5大于第二凹缘122B的最凹点136B至边缘120S的距离D6。此特征可更进一步减少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并减少显示品质的亮暗不均。
详细而言,线段138A是指第一凹缘122A中远离边缘120S的第一端点124A与邻近边缘120S的上端点139A的连线,而第一凹缘122A的最凹点136A是指在于垂直此线段138A的方向上,第一凹缘122A上至此线段138A具有最大垂直距离的点。同理,线段138B是指第二凹缘122B中远离边缘120S的第二端点124B与邻近边缘120S的上端点139B的连线,而第二凹缘122B的最凹点136B是指于垂直线段138B的方向上,第二凹缘122B上至此线段138B具有最大垂直距离的点。
此外,延伸线136AE是指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通过第一凹缘122A的最凹点136A的线段。上述第一凹缘122A的最凹点136A至边缘120S的距离D5是指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延伸线136AE至延伸线120E的距离。同理,延伸线136BE是指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且通过第二凹缘122B的线段,而上述第二凹缘122B的最凹点136B至边缘120S的距离D6是指于垂直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方向A2上,延伸线136BE至延伸线120E的距离。
如图3C所示,连接部118的第一凹缘122A的最凹点136A至边缘120S的距离D5大于第二凹缘122B的最凹点136B至边缘120S的距离D6即表示此连接部118位于第一侧S1的部分的面积较连接部118位于第二侧S2的部分的面积少,故可减少位于此第一侧S1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系增加,并可减少亮暗不均以提升显示的品质。
接着,参见图3D,该图绘示与图3A、图3B及图3C相同的连接部118与部分第一指部116。此处以另一重制的图3D绘示此连接部118与部分第一指部116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如图3D所示,连接部118于第一侧S1具有与第一凹缘122A相连的第一侧缘140A,连接部118于第二侧S2具有与第二凹缘122B相连的第二侧缘140B。且以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为基准,第一侧缘140A的斜率绝对值与第二侧缘140B的斜率绝对值不同。此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缘140A的斜率绝对值小于第二侧缘140B的斜率绝对值。此特征可更进一步减少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并减少显示品质的亮暗不均。
在图3D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18的第一侧缘140A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交角θ3不为90度,且第二侧缘140B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的交角θ4也不为90度。上述第一侧缘140A的斜率绝对值、第二侧缘140B的斜率绝对值、交角θ3与交角θ4可由第一侧缘140A、第二侧缘140B以及任一平行于栅极线延伸方向A1(例如延伸线A1E)的线段定义。
详细而言,第一侧缘140A的延伸线140AE与延伸线A1E交于交点142A。而线段144AE是指平行于方向A2且通过第一侧缘140A上的点144A的线段,且线段144AE与延伸线A1E相交于交点146A。交点146A至交点142A的距离为距离X1,而交点146A至点144A的距离为距离Y1。上述以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为基准的第一侧缘140A的斜率绝对值即为距离Y1除以距离X1的数值(Y1/X1)。
同理,第二侧缘140B的延伸线140BE与延伸线A1E交于交点142B。而线段144BE是指平行于方向A2且通过第二侧缘140B上的点144B的线段,且线段144BE与延伸线A1E相交于交点146B。交点146B至交点142B的距离为距离X2,而交点146B至点144B的距离为距离Y2。上述以栅极线延伸方向A1为基准的第二侧缘140B的斜率绝对值即为距离Y2除以距离X2的数值(Y2/X2)。
此外,交角θ3是指第一侧缘140A(或其延伸线140AE)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所夹的锐角,而交角θ4是指第二侧缘140B(或其延伸线140BE)与栅极线延伸方向A1所夹的锐角。由于连接部118的第一侧缘140A的斜率绝对值小于第二侧缘140B的斜率绝值,故此交角θ4大于交角θ3。
如图3D所示,连接部118的第一侧缘140A的斜率绝对值小于第二侧缘140B的斜率绝对值(或交角θ4大于交角θ3)即表示此连接部118位于第一侧S1的部分的面积较连接部118位于第二侧S2的部分的面积少,故可减少位于此第一侧S1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增加,并可减少亮暗不均以提升显示的品质。
此外,继续参见图3D,第一侧缘140A的长度L3(亦即图3D中标号L3所指的粗线的长度)可小于第二侧缘140B的长度L4(亦即图3D中标号L4所指的粗线的长度),此表示连接部118位于第一侧S1的部分的面积较连接部118位于第二侧S2的部分的面积少,故可更进一步减少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并减少显示品质的亮暗不均。
接着,继续参见图3D,第一电极106(此实施例中为共同电极)的开孔120于第一侧S1具有第一侧边148A,而于第二侧S2具有第二侧边148B。而第二电极108(此实施例中为像素电极)的连接部118于第一侧边148A外(亦即图3D中标号148A所指的粗线之外)具有第一区域150A,连接部118于第二侧边148B外(亦即图3D中标号148B所指的粗线之外)具有第二区域150B,此第一区域150A的面积小于第二区域150B的面积。
详细而言,连接部118未与开孔120重叠的部分可分为两部分。靠近第一侧S1的部分位于开孔120的第一侧边148A外且称为第一区域150A(较靠近附图的左侧),而靠近第二侧S2的部分位于开孔120的第二侧边148B外且称为第二区域150B(较靠近附图的右侧)。
如图3D所示,由于连接部118较靠近第一侧S1的第一区域150A的面积小于较靠近第二侧S2的第二区域150B的面积,故可减少位于此第一侧S1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以增加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系增加,并可减少亮暗不均以提升显示的品质。
此外,虽然以上仅发明像素电极具有一个指部的实施例,然而像素电极也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部,如图4的实施例所示。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以图1A-图3D所示的实施例为限。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像素电极的上视图,如该图所示,作为像素电极的第二电极108还包括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指部116的第二指部152以及设于此第一指部116与第二指部152之间的倾斜狭缝154。具有两个指部的第二电极108可更进一步提升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增加。
此外,虽然以上仅发明第一电极作为共同电极且第二电极作为像素电极的实施例,然而此技术人士可知此第一电极也可作为像素电极,而此时第二电极则作为共同电极。易言之,在阵列基板中,像素电极可设基材上,而此时共同电极设于此像素电极上。
此外,本发明也提供具有上述阵列基板100的显示装置200,如图5所示。图5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的阵列基板100、与此阵列基板100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202、以及设于阵列基板100与对向基板202之间的显示介质204。
此对向基板202可为一彩色滤光基板、一透明基板、或其它任何适合的基板。上述彩色滤光基板可包括一透明基板以及设于此透明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层。此透明基板可包括玻璃基板、陶瓷基板、塑胶基板或其它任何适合的透明基板。
显示介质204例如可为液晶材料,而此液晶材料可为向列型液晶(nematic)、层列型液晶(smectic)、胆固醇液晶(cholesteric)、蓝相液晶(Blue phase)或其它任何适合的液晶材料。
显示装置200可为液晶显示器,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或者,此液晶显示器可为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显示器、超扭转向列(Super TwistedNematic,STN)型液晶显示器、双层超扭转向列(Double layer Super Twisted Nematic,DSTN)型液晶显示器、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液晶显示器、水平电场效应(In-Plane Switching,IPS)型液晶显示器、胆固醇(Cholesteric)型液晶显示器、蓝相(Blue Phase)型液晶显示器或其它任何适合的液晶显示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加大像素电极于特定侧边的凹缘,可实质上减少连接部位于此特定侧边的部分的面积,故减少位于此特定侧边的倒向与大部分液晶分子不同的液晶分子的数量。因此,可增加液晶效率以使液晶面板在显示时的亮度增加,并可减少亮纹区或暗纹区以提升显示的品质。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发明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发明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都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阵列基板,包括:
基材;
第一电极,设于该基材上,其中该第一电极具有一开孔,该开孔于平行一栅极线延伸方向上具有一边缘;
第二电极,设于该第一电极上,其中该第二电极包括:
第一指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与该第一侧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指部的一第一外缘于该第一侧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锐角,而该第一指部的一第二外缘于该第二侧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钝角;及
连接部,于该边缘连接该第一指部,其中该连接部邻近该边缘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该连接部远离该边缘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且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
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凹缘(concave),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凹缘,该第一凹缘的边长大于该第二凹缘的边长;以及
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
对向基板;及
显示介质,设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凹缘具有远离该边缘的一第一端点,而该第二凹缘具有远离该边缘的一第二端点,且于垂直该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该第一端点至该边缘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端点至该边缘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与该第一凹缘相连的一第一侧缘,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与该第二凹缘相连的一第二侧缘,其中以该栅极线延伸方向为基准,该第一侧缘的斜率绝对值与该第二侧缘的斜率绝对值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开孔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侧边,该开孔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侧边,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边外具有一第一区域,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边外具有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该第二区域的面积。
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阵列基板,包括:
基材;
第一电极,设于该基材上,其中该第一电极具有一开孔,该开孔于平行一栅极线延伸方向上具有一边缘;
第二电极,设于该第一电极上,其中该第二电极包括:
第一指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与该第一侧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指部的一第一外缘于该第一侧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锐角,而该第一指部的一第二外缘于该第二侧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钝角;及
连接部,于该边缘连接该第一指部,其中该连接部邻近该边缘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该连接部远离该边缘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且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
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反曲点,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反曲点,其中于垂直该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该第一反曲点至该边缘的距离大于该第二反曲点至该边缘的距离;以及
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
对向基板;及
显示介质,设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具有第一凹缘,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具有第二凹缘,该第一凹缘具有远离该边缘的一第一端点,而该第二凹缘具有远离该边缘的一第二端点,且于垂直该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该第一端点至该边缘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端点至该边缘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与该第一凹缘相连的一第一侧缘,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与该第二凹缘相连的一第二侧缘,其中以该栅极线延伸方向为基准,该第一侧缘的斜率绝对值与该第二侧缘的斜率绝对值不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开孔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侧边,该开孔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侧边,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边外具有一第一区域,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边外具有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该第二区域的面积。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阵列基板,包括:
基材;
第一电极,设于该基材上,其中该第一电极具有一开孔,该开孔于平行一栅极线延伸方向上具有一边缘;
第二电极,设于该第一电极上,其中该第二电极包括:
第一指部,具有一第一侧及与该第一侧相对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一指部的一第一外缘于该第一侧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锐角,而该第一指部的一第二外缘于该第二侧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夹一钝角;及
连接部,于该边缘连接该第一指部,其中该连接部邻近该边缘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一第一宽度,该连接部远离该边缘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一第二宽度,且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
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凹缘(concave),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凹缘,其中于垂直该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该第一凹缘的最凹点至该边缘的距离大于该第二凹缘的最凹点至该边缘的距离;以及
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
对向基板;及
显示介质,设于该阵列基板与该对向基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凹缘具有远离该边缘的一第一端点,而该第二凹缘具有远离该边缘的一第二端点,且于垂直该栅极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该第一端点至该边缘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端点至该边缘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具有与该第一凹缘相连的一第一侧缘,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具有与该第二凹缘相连的一第二侧缘,其中以该栅极线延伸方向为基准,该第一侧缘的斜率绝对值与该第二侧缘的斜率绝对值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侧缘的斜率绝对值小于该第二侧缘的斜率绝对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侧缘的长度小于该第二侧缘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侧缘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的交角不为90度,且该第二侧缘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的交角不为90度。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电极还包括:
第二指部,实质上平行于该第一指部;及
倾斜狭缝,设于该第一指部与该第二指部之间。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开孔于该第一侧具有一第一侧边,该开孔于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侧边,其中该连接部于该第一侧边外具有一第一区域,该连接部于该第二侧边外具有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该第二区域的面积。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部还包括邻近该边缘的一上部以及远离该边缘的一下部,且该上部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该第一宽度,该下部于该栅极线延伸方向具有该第二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部的该第一凹缘与该第二凹缘都设于该连接部的上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连接部的该第一凹缘与该第二凹缘并未设于该连接部的下部。
CN201410778244.2A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785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5002.6A CN1107804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CN201410778244.2A CN105785670B (zh)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8244.2A CN105785670B (zh)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5002.6A Division CN1107804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85670A CN105785670A (zh) 2016-07-20
CN105785670B true CN105785670B (zh) 2019-11-29

Family

ID=5637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8244.2A Active CN105785670B (zh)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CN201911075002.6A Active CN1107804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5002.6A Active CN1107804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78567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162A (zh) * 2011-11-23 2012-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4035248A (zh) * 2014-06-30 2014-09-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36696U (zh) * 2014-12-15 2015-08-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2683B2 (ja) * 2003-09-29 2008-04-3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65979B1 (ko) * 2006-01-31 2010-06-24 가시오게산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판면에 평행한 전계를 사용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844015B1 (ko) * 2011-02-24 2018-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30112628A (ko) * 2012-04-04 2013-10-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3941485B (zh) * 2013-02-26 2017-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边缘场开关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单元和阵列基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162A (zh) * 2011-11-23 2012-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4035248A (zh) * 2014-06-30 2014-09-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36696U (zh) * 2014-12-15 2015-08-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0493A (zh) 2020-02-11
CN110780493B (zh) 2022-06-07
CN105785670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9753B (zh) 显示装置
US796536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common and floating electrodes on one of substrates thereof
US10593283B2 (en) Display panel
US892273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particular structure for the pixel electrode and the common electrode
CN105652531B (zh) 阵列基板以及平面转换液晶显示面板
KR10224561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6932969B (zh) 显示器
CN103135294A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N105093715B (zh) 显示面板
KR102260874B1 (ko) 곡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0203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501903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storage capacitor therefor
US20150261053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1484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60187737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9176347B2 (en) Lateral electric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non-uniform spacings between two electrodes
US102817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91031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conductive wire and light-shielding pattern having different curvatures
US9966027B2 (en) Array substrate combining plane electric field and fringe electric fiel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487304B (zh) 液晶显示器
US10371993B2 (en)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0036922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90100912A (ko) 액정표시패널
CN105785670B (zh) 显示装置
CN104614912A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