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1665A -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1665A
CN105771665A CN201610168685.XA CN201610168685A CN105771665A CN 105771665 A CN105771665 A CN 105771665A CN 201610168685 A CN201610168685 A CN 201610168685A CN 105771665 A CN105771665 A CN 105771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plate
battery lead
hole
columnar protrusions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86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冰
郑贵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686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16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1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16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6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42Electrodialysis; Electro-osmosis ; Electro-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 B01D61/427Electro-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9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 C02F1/469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electro-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电源端盖、多个导流盘及进水端盖依次叠放,耐压外壳密封固装于电源端盖及进水端盖外,导流盘外周与耐压外壳之间形成原水通道,导流盘中部形成过滤通道,导流盘中心与中心拉杆之间形成产水通道,在相邻两导流盘之间叠装碟片式膜袋,在叠片式膜袋内部安装柱状电极组件,柱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非突起面上形成向外发射非均电场的作用面。本发明采用介电电泳技术实现减少浓差极化、防止膜的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形成电渗效应、增强膜的过滤效果、提高膜的产水量、降低能耗的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碟管式膜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背景技术
碟管式膜组件是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开发的,1988年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由RECHEM公司研发成功。和其他膜组件相比,碟管式膜组件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通道宽:膜片之间的通道为6mm,而卷式封装的膜组件只有0.2mm。
流程短:液体在膜表面的流程仅7cm,而卷式封装的膜组件为100cm。
湍流行:由于高压的作用,渗滤液打到导流盘上的凸点后形成高速湍流,这种湍流的冲刷下,膜表面不易沉降污染物。在卷式封装的膜组件中,网状支架会截留污染物,造成静水区从而带来膜片的污染。
理论上,碟管式膜组件可以容忍较高的悬浮物和SDI,避免了结垢和其他膜污染,从而延长了膜片寿命。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进水污染物浓度高,为避免膜污染,需要降低原水的硬度,同时添加化学药剂避免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造成的膜表面结垢。而为克服高浓度废水的渗透压力,获得较高的产水量,需要较高的运行压力。高的运行压力及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增加了碟管式膜元件的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该组件采用介电电泳技术可减少甚至消除在膜过滤工艺中发生的膜污染和结垢现象,达到减少浓差极化、防止膜的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形成电渗效应、增强膜的过滤效果、提高膜的产水量、降低能耗的目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耐压外壳、电源端盖、进水端盖、导流盘,碟片式膜袋、柱状电极组件及中心拉杆构成,电源端盖、多个导流盘及进水端盖依次叠放,并在其中部采用中心拉杆穿装固定,耐压外壳密封固装于电源端盖及进水端盖外,导流盘外周与耐压外壳之间形成原水通道,导流盘中部形成过滤通道,导流盘中心与中心拉杆之间形成产水通道,在相邻两导流盘之间叠装碟片式膜袋,在叠片式膜袋内部安装柱状电极组件,柱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在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上均分布设置有柱状突起和孔位,第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及孔位与第二电极板的孔位及柱状突起位置互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带有柱状突起的突起面相对扣合后,其中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嵌入至另一电极板的孔位之内;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非突起面上形成向外发射非均电场的作用面;进水端盖制有与原水通道连通的原水进口,进水端盖还制有与产水通道连通的产水出口及与过滤通道连通的浓水出口。
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所制的中心孔外侧制有接线柱安装孔,与接线柱安装孔相对一侧制有接线柱避让孔,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接线柱安装孔位置对称,在各孔板电极组的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的接线柱安装孔内安装接线柱,由此形成一侧接线柱相互连接后形成正极接线柱与高频交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侧接线柱相互连接后形成负极接线柱与高频交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的接线柱为Y形接线柱,同侧的接线柱可相互插装,电源端盖内部留有绝缘电源线槽,并安装有电源接头安装孔。
所述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表面具有绝缘层。
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突起面相对扣合后,其中一电极板所制的柱状突起的顶端与另一电极板的非突起面齐平。
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采用金属薄板或薄片冲压成型,其上成型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形成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所述的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方式为:第一电极板的第n行的第奇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偶数位置为柱状突起,第n行的第偶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奇数位置为孔位;第二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则与第一电极板的孔位和柱状突起位置对应。
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采用金属薄板或薄片冲压成型,其上成型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形成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所述的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方式为:第一电极板的第n行均为柱状突起或孔位,第n+1行均为孔位或柱状突起;第二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则与第一电极板的孔位和柱状突起位置对应。
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板厚相同;所述柱状突起的横截面直径≤2.5mm;所述柱状突起与孔位为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不大于单边0.2mm。
所述的碟片式膜袋由两碟片式膜片外缘焊接密封形成,碟片式膜袋中心制有产水出口;碟片式膜片为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或微滤膜中的一种。
所述的导流盘表面均匀分布圆柱形突起,导流盘整体厚度为5~8mm;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及外边缘均制有定位结构;电源端盖与导流盘之间设置有绝缘衬层。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根据固体微粒与其所悬浮的液体的介电极化能力的不同,介电电泳力将固体微粒推离电极,由此减缓甚至避免平板膜分离工艺中因水从原料液侧流向产水液侧引发的浓差极化现象,以达到强化膜过滤的目的。
2、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在保持膜过滤工艺的正常工作的同时,无须添加额外物质例如化学药剂,减少甚至消除在膜过滤工艺中发生的膜污染和结垢现象,能够减缓甚至避免在膜过滤工艺中发生的浓差极化,同时,提高膜寿命和膜通量,降低和消除膜污染问题所消耗的能量和成本。
3、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施加介电电泳力于临近膜表面的固体颗粒而将其移离渗透膜表面从而达到防止膜污染和结垢,提高膜透过量,减缓甚至避免浓差极化,以延长膜使用寿命和提高膜的工作效率及产水量。
4、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使用介电电泳技术,在电场作用下,固、液接触时,固体微粒表面会产生电荷,这些表面电荷反过来影响溶液中的离子分布,形成双电层,形成电渗效应,水分子从原料液侧向产水侧迁移,增加膜透过量,以达到强化膜过滤工艺。
5、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采用柱状电极组件,柱状电极组件的不同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和孔位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发射非均电场的工作单元体,在高频交变电流作用下,工作单元体处的表面大曲率使得工作单元体所在区域的面电荷密度增高,其所在区域的不均场强随之增强;柱状突起作为发射端点与贯通电极板的孔位共同构成的工作单元体为开放式对外结构,发射的非均电场均穿过电极板到达表面之外,而不是将电场封闭在两电极板之间,不能有效发挥非均电场的介电电泳效应,造成浪费。同时,相对于传统介电电泳电极的面发射而言,柱状突起能形成尖端发射点,在作用面之外形成的电场中的介电电泳力更强。
6、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柱状电极组件的各电极板的中心孔外侧制有接线柱安装孔,与接线柱安装孔相对一侧制有接线柱避让孔,在各电极板的接线柱安装孔内安装所述接线柱,由此电极板形成一侧接线柱相互连接后形成正极接线柱;另一侧接线柱相互连接后形成负极接线柱;而且,接线柱为Y形接线柱,同侧的接线柱可相互插装,各电极板接线柱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易于安装且安全稳定。
7、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使用介电电泳技术,在电场作用下,介电电泳力对水中固体颗粒产生推力作用,可以增强膜对水中固体颗粒的过滤效果,提高膜的过滤等级,获得更好的产水水质。
8、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间断施加介电电泳,可消除膜污染的问题,且能耗低,操作成本低。
9、本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采用介电电泳技术可减少甚至消除在膜过滤工艺中发生的膜污染和结垢现象,达到减少浓差极化、防止膜的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形成电渗效应、增强膜的过滤效果、提高膜的产水量、降低能耗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不含耐压外壳);
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C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导流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的两块电极板的组合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的两块电极板的组合前相对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孔板发明电极组件的单块电极板的结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的单块电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的两块电极板的组合后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的两块电极板的组合后相对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在通电前的粒子分布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在通电后的粒子分布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在通电后产生的不均电场的电场强度等值线。
附图标记说明
1-中心拉杆、2-上锁母、3-上护套3、4-电源接头安装孔、5-电源端盖、6-导流盘、7-进水端盖、8-浓水出口、9-下护套、10-下锁母、11-原水进口、12-耐压外壳、13-电源线槽、14-接线柱、15-产水出口、16-碟片式膜袋、17-柱状电极组件、18-柱状突起、19-接线柱安装孔、20-外侧定位凸起、21-圆柱形突起、22-避让孔、23-过滤通道、24-槽口、25-产水通道、26-碟片式膜袋产水出口、27-原水通道、28-接线柱避让孔、29-定位孔、30-网格状导流布;31-第一电极板、32-第二电极板、33-孔位、34-作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如图1、2所示,其主要由耐压外壳12、电源端盖5、进水端盖7、导流盘6,碟片式膜袋16、柱状电极组件17及中心拉杆1构成。电源端盖5、多个导流盘6及进水端盖7依次叠放,并在其中部采用中心拉杆1穿装固定,电源端盖5上部的中心拉杆1上套装上护套3,上护套3上部安装上锁母2。进水端盖7下部的中心拉杆1上套装下护套9,并安装下锁母10。电源端盖5与导流盘6之间设置有绝缘衬层,保证柱状电极组件17与电源端盖5之间的绝缘。
耐压外壳12密封固装于电源端盖5及进水端盖7外,导流盘6外周与耐压外壳12之间形成原水通道27,导流盘6中部制有槽口24,以形成过滤通道23,导流盘6中心与中心拉杆1之间形成产水通道25。如图3、4所示,在相邻两导流盘6之间叠装碟片式膜袋,碟片式膜袋与上下的导流盘6之间不接触,形成过滤通道。在叠片式膜袋内部安装柱状电极组件17。
本实施例中的柱状电极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17包括第一电极板31、第二电极板32,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均为片状结构,其上均设置柱状突起18和孔位33。第一电极板31、第二电极板32的外轮廓为圆形或正八边形。第一电极板31、第二电极板32的表面制有定位孔29。
第一电极板31、第二电极板32所制的中心孔外侧制有接线柱安装孔19,与接线柱安装孔相对一侧制有接线柱避让孔28,第一电极板31与第二电极板32的接线柱安装孔位33置对称,在各孔板电极组的第一电极板31及第二电极板32的接线柱安装孔内安装接线柱14,由此形成一侧接线柱14相互连接后形成正极接线柱与高频交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侧接线柱14相互连接后形成负极接线柱与高频交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接线柱14为Y形接线柱,同侧的接线柱14可相互插装,方便安装。电源端盖5内部留有绝缘电源线槽13,并安装有电源接头安装孔4。进水端盖7制有与原水通道27连通的原水进口11,进水端盖7还制有与过滤通道连通的浓水出口8,及与产水通道连通的产水出口15。产水出口15制于下护套9侧壁。
碟片式膜袋由两碟片式膜片外缘焊接密封形成,碟片式膜袋中心制有产水出口26。碟片式膜片为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或微滤膜中的一种
如图6所示,导流盘6表面均匀分布圆柱形突起21,导流盘6整体厚度为5~8mm,较佳为7mm;导流盘6中心外周制有避让孔22。导流盘6中心制有定位结构,导流盘6外边缘均制有外侧定位凸起20。导流盘6中心外周安装网格状导流布30。
耐压外壳12为圆柱状承压壳,材质可以为不锈钢,玻璃钢或工程塑料;所述电源端盖5、进水端盖7、中心拉杆1材质为工程塑料、铝合金或不锈钢,较佳为不锈钢;导流盘6使用工程塑料制作,材质包括ABS,聚丙烯或UPVC。
本发明所采用的柱状电极组件的原理为:
如图8、图9所示,本发明的柱状电极组件17包括第一电极板31、第二电极板32,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均为片状结构,其上均设置柱状突起18和孔位33,位于一电极板上的柱状突起18的形状尺寸与位于另一电极板上的孔位33的形状尺寸相配合,柱状突起18的高度与电极板的厚度一致。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外表面具有绝缘层,第一电极板31的柱状突起18和第二电极板32的孔位33的位置互补,反之亦然。
如图12、图13所示,安装时,第一电极板31、第二电极板32的突起面相对扣合,使第一电极板31的柱状突起18插入第二电极板32的孔位33之内,第二电极板32的柱状突起18插入第一电极板31的孔位33之内,两板的柱状突起18与孔位33配合为同心配合。第一电极板31的柱状突起18顶端与第二电极2的非突起面外表面平齐,第二电极板32的柱状突起18顶端与第一电极板31的非突起面外表面平齐。
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通电时,在柱状突起18的周围形成一个发射非均电场的工作单元体。则介电电泳电极结构具有两个分布工作单元体的作用面34。根据所需处理的液体内颗粒自身特性,可变更柱状突起18和孔位33所组成的工作单元的横截面直径,和工作单元之间的间距距离,在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的两个作用面34上分布不均电场,实现对目标颗粒的在整个净化、分离、浓缩工作面上的高效工作处理。
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板厚相同;柱状突起的横截面直径≤2.5mm;柱状突起与孔位为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不大于单边0.2mm。
如图10、图11所示,以第一电极板31为例,第一电极板31通过一金属薄板或薄片冲压成型,其上的柱状突起18和孔位33呈相互交错的分布阵列。其分布方式包括:
1)第n行的第奇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偶数位置为柱状突起18,第n行的第偶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奇数位置为孔位33。使柱状突起18相邻的4个位置上均为与之相异的孔位33,反之孔位33相邻的4个位置上均为与之相异的柱状突起18。当通电时,在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的面上形成无方向性的均匀分布的非均电场,即整体均匀分布,但在柱状突起18的周围为非均电场。
2)第n行均为柱状突起18/孔位33,第n+1行均为孔位33/柱状突起18。当通电时,在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的面上形成沿柱状突起18与孔位33配合形成的工作单元体分布的非均电场。
其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为连续的波纹板,并相互扣合。
如图14-图16所示,介电电泳电极结构,第一电极板31、第二电极板32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交流电相位相差180°。当接通交流电源时,由分别位于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的柱状突起18和孔位33共同构成的工作单元体向外发射非均电场,当交流电源输入的频率不同时,在作用面34上产生正介电电泳效应或负介电电泳效应。如图10所示,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通电时,在柱状突起18与孔位33形成的发射非均电场的工作单元体顶部外平面的周围形成一个外放的强电场。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
如图7所示,料液通过进水端盖7的原水入口进入耐压外壳12中,从导流盘6与耐压外壳12之间的原水通道27流到组件的另一端,在另一端通过通道进入导流盘6的过滤通道中,被处理的液体以最短的距离快速流过碟片式膜袋的一侧膜面,然后180°逆转到碟片式膜袋的另一膜面,再从导流盘6中心的槽口流入到下一个导流盘6,从而在膜表面形成由导流盘6圆周-圆心-圆周-圆心的双“S”形路线,浓缩液最后从的浓水出口8流出。产水在膜片中间沿网格状导流布30流到中心拉杆1外围的产水通道,由进料端盖的产水出口排出。由于相对于水而更低的介电极化能力,固体颗粒在原水(原料液)中通常表现为阴性介电电泳性质;即在不匀称电场中,固体颗粒被向弱电场方向移动。原水(原料液)经过膜的表面,在膜下安装的电极提供介电电泳力所需的不匀称电场。当原水(原料液)中固体颗粒靠近膜时,即靠近电极时,将被移离而无法靠近膜,如此减少甚至消除膜污染和结构的发生,减缓甚至避免膜分离工艺中的浓差极化现象。由于压力作用和形成双电层,水分子从废水(原料液)侧向产水液侧迁移,提高膜透过量。
本发明所涉及的介电电泳概念及工作原理是:
介电电泳(Dielectrophoresis)技术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生物医学工业来分离、富积、捕获微粒和细胞。该技术描述的是位于非匀称电场的中性微粒由于介电极化的作用而产生的平移运动,产生在微粒上的偶极矩可以由两个相同带电量但极性相反的电荷来表示。当它们在微粒界面上不对称分布时,产生一个宏观的偶极矩。当这个偶极矩位于不匀称电场中,在微粒两边的局部电场强度的不同产生一个净力,称为介电电泳力。由于悬浮于媒介中的微粒与媒介有着不同的介电能力(介电常数),微粒会被向或者更强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移动,称为阳性介电电泳,或者更弱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移动,称之为阴性介电电泳。
在膜过滤分离液液中发生的分离渗透膜污染,都是固体微粒(微粒,胶体微粒,溶质结晶体,细菌,和不溶有机物液滴及大分子有机物相对于液体存在。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由于固体微粒与其所悬浮的液体的介电极化能力的不同,介电电泳力将固体微粒推离电极或者将固体微粒吸附在电极上,表现出或者阴性介电电泳性质或者阳性介电电泳性质。
由于相对于水而更低的介电极化能力,固体颗粒在废水中通常表现为阴性介电电泳性质;即在不匀称电场中,固体颗粒被向弱电场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废水(原料液)经过膜的表面,在膜下安装的电极提供介电电泳力所需的不匀称电场。当固体颗粒靠近膜时,即靠近叉指电极时,将被移离而无法靠近膜。如此减少甚至消除膜污染和堵膜的发生。
原理如上,由于相对于水而更低的介电极化能力,固体颗粒在废水(原料液)中通常表现为阴性介电电泳性质;即在不匀称电场中,固体颗粒被向弱电场方向移动。水从原料液侧透过膜流向驱动液侧的同时,介电泳力将原料液中溶质移离而无法靠近膜,溶质不能在膜表面富集,如此减缓甚至避免平板膜分离工艺中因水从原料液侧流向驱动液侧引发的浓差极化现象,提高水透过量。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耐压外壳、电源端盖、进水端盖、导流盘,碟片式膜袋、柱状电极组件及中心拉杆构成,电源端盖、多个导流盘及进水端盖依次叠放,并在其中部采用中心拉杆穿装固定,耐压外壳密封固装于电源端盖及进水端盖外,导流盘外周与耐压外壳之间形成原水通道,导流盘中部形成过滤通道,导流盘中心与中心拉杆之间形成产水通道,在相邻两导流盘之间叠装碟片式膜袋,在叠片式膜袋内部安装柱状电极组件,柱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在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上均分布设置有柱状突起和孔位,第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及孔位与第二电极板的孔位及柱状突起位置互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带有柱状突起的突起面相对扣合后,其中一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嵌入至另一电极板的孔位之内;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连接高频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在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非突起面上形成向外发射非均电场的作用面;进水端盖制有与原水通道连通的原水进口,进水端盖还制有与产水通道连通的产水出口及与过滤通道连通的浓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所制的中心孔外侧制有接线柱安装孔,与接线柱安装孔相对一侧制有接线柱避让孔,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接线柱安装孔位置对称,在各孔板电极组的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的接线柱安装孔内安装接线柱,由此形成一侧接线柱相互连接后形成正极接线柱与高频交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侧接线柱相互连接后形成负极接线柱与高频交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柱为Y形接线柱,同侧的接线柱可相互插装,电源端盖内部留有绝缘电源线槽,并安装有电源接头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表面具有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突起面相对扣合后,其中一电极板所制的柱状突起的顶端与另一电极板的非突起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采用金属薄板或薄片冲压成型,其上成型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形成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所述的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方式为:第一电极板的第n行的第奇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偶数位置为柱状突起,第n行的第偶数位置和第n+1行的第奇数位置为孔位;第二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则与第一电极板的孔位和柱状突起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采用金属薄板或薄片冲压成型,其上成型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形成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所述的相互交错的阵列分布方式为:第一电极板的第n行均为柱状突起或孔位,第n+1行均为孔位或柱状突起;第二电极板的柱状突起和孔位则与第一电极板的孔位和柱状突起位置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或7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板厚相同;所述柱状突起的横截面直径≤2.5mm;所述柱状突起与孔位为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不大于单边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碟片式膜袋由两碟片式膜片外缘焊接密封形成,碟片式膜袋中心制有产水出口;碟片式膜片为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或微滤膜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盘表面均匀分布圆柱形突起,导流盘整体厚度为5~8mm;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及外边缘均制有定位结构;电源端盖与导流盘之间设置有绝缘衬层。
CN201610168685.XA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Pending CN1057716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8685.XA CN105771665A (zh)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8685.XA CN105771665A (zh)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1665A true CN105771665A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9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8685.XA Pending CN105771665A (zh)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16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3144A (zh) * 2017-01-24 2017-05-17 天津碧水源膜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脱盐率和高有机物截留率的电纳滤装置
CN111229044A (zh) * 2018-11-29 2020-06-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碟管式分离膜组件
CN114762799A (zh) * 2021-01-14 2022-07-19 美富特有限公司 用于膜过滤模块的膜元件和膜过滤模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0533A (ko) * 2005-12-29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속 기둥 전극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유전 영동을 이용하여입자를 조작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하여 빠른유속으로 유전 영동에 의하여 입자를 조작할 수 있는 방법
CN104689718A (zh) * 2015-02-10 2015-06-10 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介电电泳碟管式膜组件
CN205886614U (zh) * 2016-03-23 2017-01-18 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70533A (ko) * 2005-12-29 200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속 기둥 전극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유전 영동을 이용하여입자를 조작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하여 빠른유속으로 유전 영동에 의하여 입자를 조작할 수 있는 방법
CN104689718A (zh) * 2015-02-10 2015-06-10 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介电电泳碟管式膜组件
CN205886614U (zh) * 2016-03-23 2017-01-18 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3144A (zh) * 2017-01-24 2017-05-17 天津碧水源膜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脱盐率和高有机物截留率的电纳滤装置
CN106673144B (zh) * 2017-01-24 2019-09-03 天津碧水源膜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脱盐率和高有机物截留率的电纳滤装置
CN111229044A (zh) * 2018-11-29 2020-06-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碟管式分离膜组件
CN111229044B (zh) * 2018-11-29 2021-07-2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碟管式分离膜组件
CN114762799A (zh) * 2021-01-14 2022-07-19 美富特有限公司 用于膜过滤模块的膜元件和膜过滤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9718B (zh) 一种介电电泳碟管式膜组件
CN205886614U (zh)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US8999132B2 (en) Desalination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CN105771665A (zh)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碟管式膜组件
SG177690A1 (en) Desal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463986B (zh) 一种介电电泳平板渗透膜元件
EP3090988A2 (en)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apparatus
CN104667754B (zh) 一种介电电泳直列式膜组件
CN205288112U (zh) 一种向外部发射非均电场的介电电泳电极结构
CN104768877A (zh) 使用两阶段过程来采收且脱水藻类
CN204429109U (zh) 一种介电电泳碟管式膜分离装置
CN200992578Y (zh) 10kA碳钢中温制氟电解槽
ITPD20130280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il trattamento di un fluido
CN202808446U (zh) 环流式电吸附液体净化装置
CN204602004U (zh) 一种介电电泳直列式膜过滤分离装置
CN203507829U (zh) 一种介电电泳正渗透平板渗透膜组件
US10457576B2 (en) Apparatus for removal of ions from wat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6865701B (zh) 一种用于海水脱盐混合电容的电解池
CN104096481A (zh) 一种智能电渗析控制系统
CN103463985B (zh) 一种介电电泳正渗透平板渗透膜组件
CN205627656U (zh) 一种提高电渗析效率的聚电场膜电渗析装置
CN102110826B (zh)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的导流插件、双极板及电池
CN209442708U (zh) 一种介电电泳电极结构
CN105664720A (zh)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CN205627653U (zh)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