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1165A -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1165A
CN105761165A CN201610153257.XA CN201610153257A CN105761165A CN 105761165 A CN105761165 A CN 105761165A CN 201610153257 A CN201610153257 A CN 201610153257A CN 105761165 A CN105761165 A CN 105761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distribution line
data
direct
capacit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32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忠君
李光军
郑坤力
袁丹
戚为
于建立
戴国栋
俞戍
宋敬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101532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611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6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11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具体防雷方案,可以根据直击雷计算模型计算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然后根据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从而降低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承担着由变电站向用户供电的职能,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用户的生产。目前,自然灾害尤其是雷击造成的配网故障停电现象很难控制,做好配电线路防雷工作,减少甚至避免雷击停电依然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因此,对配电网的直击雷过电压和雷电感应过电压的计算和研究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配电网防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没有6-10kV配电网防雷设计规范和相关具体技术要求。《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1987)没有涉及线路防雷方面内容规定。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颁发的《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给出了35-330kV架空线路防雷设计规范。现行《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P)规定1-10kV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防雷措施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实际运行经验确定。
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为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提供具体的防雷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以提供一种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具体防雷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包括:
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优选地,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
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
根据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
优选地,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感应雷能力数据。
优选地,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
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第一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优选地,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
优选地,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感应雷能力数据。
优选地,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
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由上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具体防雷方案,可以根据直击雷计算模型计算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然后根据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从而降低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相交法判别绝缘子串闪络与否的示意图;
图6为配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分量原理;
图7为配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的电磁分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包括:
S101: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S102: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软件ATP-EMTP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计算雷电直击时线路过电压及耐雷水平等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根据计算可以获得线路遭到直击雷击后的过电压波形以及线路所用绝缘子串的伏秒特性曲线,判断绝缘子串的闪络情况。图5所示为采用相交法判别绝缘子串闪络与否的示意图。工程常把绝缘子50%放电电压作为绝缘子闪络依据,它能有效地描述了绝缘的冲击强度。若同杆双回线路中雷击可能造成两回路同时闪络,这时候仅根据绝缘子50%放电电压显然不符实际情况。此类情况则需要确定闪络时刻的先后来精确判别。如图5所示,由于绝缘子串两端所承受的电压过高,绝缘子串的伏秒特性曲线与过电压波形在波前时间内就相交,相交时刻即为绝缘子串闪络时刻。
S103: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分析线路的接地电阻塔型结构,线路避雷器数量、保护间隙和布置方式,架设避雷线和限流避雷针对试验线路直击雷跳闸率的影响,确定减少雷害事故的措施。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具体防雷方案,可以根据直击雷计算模型计算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然后根据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从而降低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包括:
S201: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S202: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软件ATP-EMTP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计算雷电直击时线路过电压及耐雷水平等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根据计算可以获得线路遭到直击雷击后的过电压波形以及线路所用绝缘子串的伏秒特性曲线,判断绝缘子串的闪络情况。图5所示为采用相交法判别绝缘子串闪络与否的示意图。工程常把绝缘子50%放电电压作为绝缘子闪络依据,它能有效地描述了绝缘的冲击强度。若同杆双回线路中雷击可能造成两回路同时闪络,这时候仅根据绝缘子50%放电电压显然不符实际情况。此类情况则需要确定闪络时刻的先后来精确判别。如图5所示,由于绝缘子串两端所承受的电压过高,绝缘子串的伏秒特性曲线与过电压波形在波前时间内就相交,相交时刻即为绝缘子串闪络时刻。
S203: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分析线路的接地电阻塔型结构,线路避雷器数量、保护间隙和布置方式,架设避雷线和限流避雷针对试验线路直击雷跳闸率的影响,确定减少雷害事故的措施。
S204: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感应雷能力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雷击配电线路附近,配电线路的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并采用电气几何模型编程分析绕击跳闸率(带避雷线线路以及线路避雷器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雷电回击电磁场,在此基础上采用Agrawal耦合模型计算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分析感应过电压能量,分析感应雷过电压幅值,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感应雷能力数据。
感应雷过电压的两种分量:静电分量和电磁分量均是由回击过程导致的电磁脉冲突变而激励出的。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密度大,由于形成的电压波与主放电过程速度有关,主放电速度极快因此电压很高,导致产生的电场强度就越高,因此静电分量的影响作用也越大。影响感应雷过电压的电磁分量因素中,雷电流的幅值越大以及雷击点与线路的距离越小时,在雷电放电过程中,使穿过导线到大地的磁通变化率增大,因此会影响感应过电压的电磁分量,使感应过电压的数值变大。图6和图7分别表示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分量原理和电磁分量原理图。
雷云放电之前,线路处于雷云和先导通道形成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效应,在最靠近先导通道的一段导线上聚集了大量电荷,成为束缚电荷。雷击地面主放电开始后,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被迅速中和,导线上的束缚电荷转变成自由电荷沿导线向两侧运动产生过电压。这种由于先导通道中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突然消失而引起的线路感应电压称为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分量。
S205:根据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分析线路的接地电阻塔型结构,线路避雷器数量、保护间隙和布置方式(主要依据避雷器通流能力),并进行避雷器选型的试验研究,架设避雷线和限流避雷针对避雷器泄放雷电流幅值及试验线路感应雷跳闸率的影响,避免配电线路在感应过电压下的雷击跳闸,确定减少雷害事故的措施。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不仅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还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和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可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和感应雷跳闸率。
在具体应用中,本申请方案选择可以鄞州大嵩地区为试点,主要对雷害较严重的10kV配网线路进行分析改造。
首先选择常遭雷击线路杆塔,选定雷击跳闸率较高的10kV试验线路,收集线路塔型和绝缘子配置等基础数据,实际测量试验线路沿线土壤电阻率分布;
然后根据线路路径将试验线路分段,确定每段线路防雷保护研究思路,即防感应雷为主或防直击雷和感应雷并重(例如:试验线路附近有较高的110kV线路,则试验线路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较小,应以防感应雷为主;而位于空旷地区的试验线路则防直击雷和感应雷并重);
再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现状的雷击跳闸率(包括直击雷跳闸率和感应雷跳闸率),然后对线路杆塔进行模型改造,计算分析,编制相应计算雷击跳闸率软件,提出具体改造措施,改造接地网,加装避雷器或避雷线等。有了理论支持,再对线路杆塔做实际改造,对改造后的线路进行雷击跳闸进行统计。根据研究成果形成配电网防雷改造方案,逐步加以实施,总结运行经验并不断完善和推广。
本申请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大港油田6~35kV配电线路和蒙东电网的雷电防护工作中,雷击跳闸率可以较应用前降低约45%~55%,取得显著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再现”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造成配电线路跳闸过程,根据电网线路布置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的配电网防雷改造措施。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计算出现有配电网直击雷和雷电感应两种情况下的过电压状态,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线路改造方案,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配网线路防雷以及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能够最大程度优化防雷设备的配置,从而降低防雷成本。本申请方案可应用于雷击跳闸率较高的10kV配电线路上,减少配电线路停电次数,可以有效降低雷电发生时的电网跳闸率,将雷电发生时的电网跳闸率降低50%以上。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包括:
收集模块1,用于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优选地,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
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第一模型建立模块2,用于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优选地,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第一调整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具体防雷方案,可以根据直击雷计算模型计算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然后根据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从而降低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其各个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包括:
收集模块1,用于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优选地,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
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第一模型建立模块2,用于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优选地,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第一调整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第二模型建立模块4,用于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
优选地,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感应雷能力数据。
第二调整模块5,用于根据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
由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不仅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还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和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可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和感应雷跳闸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其各个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
根据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雷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感应雷能力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雷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
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6.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配电线路的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接地电阻的塔型结构数据、避雷装置的配置数据和所述配电线路的沿线土壤的电阻率;
第一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直击雷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直击雷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直击雷能力数据;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跳闸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雷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直击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直击雷能力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雷电感应计算模型,根据所述雷电感应计算模型和所述基础数据分析所述配电线路的防感应雷能力数据;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调整所述基础数据,以降低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跳闸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雷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感应雷能力数据包括所述配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能力数据及耐感应雷能力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雷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装置的所述配置数据包括:
避雷器的数量、保护间隙及布置方式数据和避雷线的数量、保护间隙及架设方式数据。
CN201610153257.XA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57611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3257.XA CN105761165A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3257.XA CN105761165A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1165A true CN105761165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3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3257.XA Pending CN105761165A (zh) 2016-03-17 2016-03-17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11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6639A (zh) * 2017-08-18 2018-01-05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一种配网输电线路改造方法及装置
CN108846229A (zh) * 2018-06-27 2018-11-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避雷器差异化配置的配电线路火箭引雷试验方法
CN111431129A (zh) * 2020-05-08 2020-07-17 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 无避雷线输电线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836A (zh) * 2015-11-16 2016-01-13 国网山东寿光市供电公司 一种城区10kv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4836A (zh) * 2015-11-16 2016-01-13 国网山东寿光市供电公司 一种城区10kv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6639A (zh) * 2017-08-18 2018-01-05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一种配网输电线路改造方法及装置
CN108846229A (zh) * 2018-06-27 2018-11-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避雷器差异化配置的配电线路火箭引雷试验方法
CN111431129A (zh) * 2020-05-08 2020-07-17 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 无避雷线输电线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kar et al. Lightning back flashover double circuit tripping pattern of 132 kV lines in Malaysia
CN103324788A (zh) 一种雷击特性评估方法
CN103293451B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防雷特性的评估方法
CN105761165A (zh) 一种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1597697A (zh) 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避雷器布置优化方法
Yadee et al. Analysis of tower footing resistance effected back flashover across insulator in a transmission system
Li et al. Light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quadruple-circuit 500 kV transmission lines on the same tower with composite cross arm
Mikropoulos et al. Effects of simulation model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basic components on backflashover surges impinging on GIS substations
CN103675504A (zh) 评测单线路堤区段电气化铁路雷击跳闸率的方法
CN107037289B (zh) 电站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4682305A (zh) 一种城区10kV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方法
Kadir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 for estimating line backflashover performance
Lehtonen et al. Ground potential rise and lightning overvoltages in control systems of large power-plants under high soil resistivity
CN104682304A (zh) 一种郊区10kV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方法
CN104882871A (zh) 一种风电场电缆合闸过电压的防护方法
CN103675505A (zh) 评测复线路堤区段电气化铁路雷击跳闸率的方法
Singh et al. Improving Overhead HV AC Line Performance using Line Surge Arrestors under Lightning Conditions with economic analysis
Wenhua et al. Application of coupling ground wire in distribution line lightning protection
Naidoo Improving lightning performance on high voltage overhead shielded networks by reducing tower footing earthing resistance.
Singh et al. Utilization of Line Surge Arrestors to Improve Overhead HV AC Line Performance under Lightning Conditions
Stanchev Assessment the energy capability of surge arresters in substation 220 kV
Busrah et al. The studies of the line-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unshielded distribution lines
Norhidayah Energy discharge capability of surge arrester for 132 kV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in Malaysia/Nor Hidayah Haji Nor Hassan
Gouda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lightning back-flashover for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Zheren et al. Lightning back-flash performance of 220kV AC quadrup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on the same t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