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0004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0004A
CN105760004A CN201410798705.2A CN201410798705A CN105760004A CN 105760004 A CN105760004 A CN 105760004A CN 201410798705 A CN201410798705 A CN 201410798705A CN 105760004 A CN105760004 A CN 105760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connecting line
electrode
contact pan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987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0004B (zh
Inventor
江耀诚
冯风辉
赖彬
张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7987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60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6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0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0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0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具有遮蔽区及可视区;一遮蔽结构,设置于基板的一表面,并位于遮蔽区,其邻近可视区的位置形成一斜侧面;复数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且至少一位于所述斜侧面上。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藉由将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特别是将至少一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的斜侧面,进而提高遮蔽区的空间利用率,以达到窄边框的功效。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窄边框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各种电子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及卫星导航等。而由于触控面板具有人性化及直觉化的操作方式,越来越多电子设备采用触控面板以作为其输入接口。
触控面板具有一可视区及一遮蔽区。一般来说,遮蔽区位于可视区的周围且形成一边框,避免使用者在进行触控操作时直接看到遮蔽区下对应设置的线路等组件。遮蔽区通常会使用深色(如黑色)物质以形成之,而可视区则为使用者所触控的部分。
随着大可视区的需求日渐增加,若能进一步缩小遮蔽区的宽度(即,边框宽度变窄),实可提升使用者体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达到窄边框的功效,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达到窄边框的功效。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遮蔽结构以及复数引线,基板包含一遮蔽区及相邻于遮蔽区的一可视区,遮蔽结构设置于基板的一表面,并位于遮蔽区,遮蔽结构于邻近可视区的位置形成一斜侧面,复数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该些引线之至少一位于斜侧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斜侧面与基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实施例中,斜侧面上的引线数量为一。
在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电极结构,电极结构包含复数第一轴向电极、复数第二轴向电极以及一介电层,复数第一轴向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复数第二轴向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介电层设置于该些第一轴向电极与该些第二轴向电极之间,其中该些引线分别电性连接至该些第一轴向电极或该些第二轴向电极。
在一实施例中,该些第一轴向电极更包含复数第一电极块及连接该些第一电极块的复数第一连接线,该些第二轴向电极更包含复数第二电极块及连接该些第二电极块的复数第二连接线,介电层位于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设置于基板上,第一连接线位于第二连接在线,而介电层位于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设置于基板上,第二连接线位于第一连接在线,而介电层位于第二连接线与第一连接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斜侧面上的引线为一接地线,接地线位于不同于接地线的其他引线与电极结构之间,且接地线不与电极结构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接地线与其他引线之间设置有一绝缘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绝缘组件设置于接地线与其他引线的相交处。
在一实施例中,引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斜侧面上的引线的材料为铟锡氧化物。
在一实施例中,遮蔽结构更包含复数油墨材料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藉由将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特别是将至少一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的斜侧面,可避免触控面板在设置引线时需避开斜侧面,进而提高遮蔽区的空间利用率,以达到窄边框的功效。
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遮蔽结构的斜侧面上的引线为接地线,其可用以避免周边线路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发生串扰,且由于接地线是设置于遮蔽结构的斜侧面,同样可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图1B为图1A沿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1C为图1A沿虚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D为对应图1A沿虚线BB处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图。
图2B为图2A沿虚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2C为图2A沿虚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3A至图3B为遮蔽结构不同态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
图1A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1的上视图,而图1B为图1A沿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触控面板1包含一基板2、一遮蔽结构3以及复数引线4。基板2包含一遮蔽区21及一相邻于遮蔽区21的可视区22,遮蔽区21环设于可视区22。当然,遮蔽区21亦可位于可视区22的至少一侧,本发明并不限制。基板2可采用玻璃、聚酰亚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是以基板2为强化玻璃作举例。在实际应用上,基板2一般是设置于电子产品的最外端,其面向使用者的表面可供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因此基板2供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表面通常涂布有各种涂层,例如防指纹、防眩光、防刮伤等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涂层,而相对应的另一表面上则设置有其他触控感测组件(如后述之电极结构),以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遮蔽结构3设置于基板2的表面211,并位于遮蔽区21。遮蔽结构3又可称作黑色遮蔽层(Blackmasklayer;BMlayer),其主要是用以遮光。然而,须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遮蔽结构3并不限制为黑色或深色,其亦可包括白色、浅色或其它颜色。另外,遮蔽结构3可由单层油墨材料层或复数油墨材料层堆栈组成,本发明同样不作限制,具体结构将会在后段进行详述。事实上,由于油墨材料的自身特性,遮蔽结构3易于边缘的位置形成斜侧面30的结构,特别是形成在遮蔽结构3在遮蔽区21且邻近于可视区22的边缘,如图1B所示。遮蔽结构3的斜侧面30所在位置又可称作爬坡区。进一步言之,遮蔽结构3在遮蔽区21且邻近于可视区22的边缘会产生包含斜侧面30的结构,而斜侧面30与基板2的表面211之间会形成一夹角a,此夹角a为锐角。
请继续同时参考图1A及图1B,在本实施例中,复数引线4设置于遮蔽结构3上,且其中至少一引线4是设置在遮蔽结构3的斜侧面30上。图1B虽以斜侧面30上只具有一条引线4作举例,然,本发明不以此数量为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斜侧面30上亦可设置有两条引线4,而其它引线4则是设置在遮蔽结构3非斜侧面的位置。藉由将引线4设置于遮蔽结构3,特别是将至少一引线4设置于遮蔽结构3的斜侧面30,而提高遮蔽区21的空间利用率,以达到窄边框的功效。
在实际应用上,引线4的材料可包括金属材料,且不以单一金属材料为限制,举例来说,各引线4可依序由钼材料层、铝材料层、钼材料层堆栈而成,同样的,本发明不以上述为限。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斜侧面30上的引线4的材料较佳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材料,这是由于斜侧面30的结构容易使后续制程的光阻在这个位置发生流动,而造成这个位置的光阻厚度不足,如此,斜侧面30上的引线4如果是金属引线将会非常容易因为光阻的厚度不足而发生过度蚀刻(又称为过蚀),甚至形成断路的情况。而,相较于金属材料,氧化铟锡材料的致密度较大,加上氧化铟锡材料不易被其他黄光溶液侵蚀的特性,因此,若是斜侧面30上的引线4采用氧化铟锡材料,可有效避免过度蚀刻的发生。
请再次参考图1A,触控面板1更包括一电极结构5,其包括复数第一轴向电极51、复数第二轴向电极52以及一介电层53。第一轴向电极5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2间隔排列,第一轴向电极51与部分引线4电性连接。第二轴向电极52则是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沿第一方向D1间隔排列,第二轴向电极52则与其他部分引线4电性连接。而介电层53则设置于第一轴向电极51与第二轴向电极52之间,用以使第一轴向电极51与第二轴向电极52之间为电性绝缘。换言之,第一轴向电极51与第二轴向电极52是交错排列且相互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介电层53包含复数绝缘隔点,复数绝缘隔点是设置于第一轴向电极51与第二轴向电极52的重迭交叉处,以隔绝第一轴向电极51与第二轴向电极52于交叉重迭处相互接触。
第一轴向电极51与第二轴向电极52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或金属网格(metalmesh)等。其中,透明导电材料可例如为氧化铟锡、氧化铝锌、氧化锌、氧化锡锑、二氧化锡、氧化铟、石墨烯或前述之组合。纳米金属材料可例如为纳米银线、纳米铜线、纳米碳管等。而介电层53由透明绝缘材料组成,可选用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之至少其中之一,具体来说,还可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二氧化硅、光阻等适合之透明绝缘材料。
图1C为图1A沿虚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1D则为对应图1A沿虚线BB处的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两者绘示了电极结构5不同态样的迭层结构,请先参考图1A,其中,第一轴向电极51包括复数第一电极块511及复数第一连接线512,相邻的第一电极块511透过第一连接线512相互连接。而第二轴向电极52包括复数第二电极块521及复数第二连接线522,相邻的第二电极块521透过第二连接线522相互连接。接着,请再同时参考图1C,于此态样,第一电极块511、第二电极块521及第二连接线522是设置于基板2上,而第一连接线512则位于第二连接线522上。其中,相邻的第二电极块521在基板2上通过第二连接线522来相互电性连接,而第一连接线512又可称作跨接线(Jumperlayer),用以跨越第二连接线522来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块511。而第一连接线512与第二连接线522交错的位置则设有前述之介电层53(绝缘隔点)。
接着,请再同时参考图1D,与图1C不同的地方在于,于此态样,第一电极块511、第二电极块521及第一连接线512是设置于基板2上,而第二连接线522则位于第一连接线512上。于此,相邻的第一电极块511在基板2上通过第一连接线512来相互电性连接,而第二连接线522可称作跨接线,用以跨越第一连接线512来电性连接相邻的第二电极块521。
另外,承上所述,若设置于斜侧面30上的引线4为氧化铟锡材料,且跨接线(第一连接线512或第二连接线522)亦为氧化铟锡材料时,引线4与跨接线可设计于同一个光罩的图案当中。如此,可在不增加额外制程及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光罩的设计,达到解决斜侧面30上发生引线4过蚀的问题。
如图1A、图1C及图1D,由于电极结构5的绝缘层53为绝缘隔点结构,且第一轴向电极51、第二轴向电极52及绝缘层53是依制程而形成于基板2的同一侧之表面上,整体构成单片玻璃触控结构,其具有整体厚度较小的优势,可实现触控面板的薄型化。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其亦可包含双层玻璃(glasstoglass)结构、玻璃薄膜(glasstofilm)结构或双层薄膜(glasstofilmtofilm)结构。
请再次参照图1A,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还包含一软性电路板6及一控制器7,控制器7独立于基板2,软性电路板6一端电性连接控制器7,另一端电性连接引线4。如前所述,引线4电性连接电极结构5,故整体来看,电极结构5、引线4、软性电路板6及控制器7按照前后顺序逐个电性连接,形成一讯号传输路径。具体而言,使用者在基板2上进行的触控动作,透过电极结构5产生触控讯号,触控讯号通过相对应的引线4传输至软性电路板6,再经由软性电路板6传输至控制器7,以供控制器7对其进行分析回馈;另一方面,由控制器7发出的驱动信号,先后经由软性电路板6及引线4传输至相对应的电极结构5中的第一轴向电极51或第二轴向电极52,使得用于驱动的轴向电极获得驱动讯号。
图2A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1a的上视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a与图1A所示的触控面板1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容,相关内容请参考前述之内容,于此不再赘述。惟,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面板1a的引线4包含一接地线41以及不同于接地线41的其他引线42,接地线41设置于电极结构5与其他引线42之间。不同于其他引线42,接地线41不与电极结构5电性连接。而其他引线42则如同前述分别与第一轴向电极51或第二轴向电极52电性连接。
为使方便了解,以下将与第一轴向电极51电性连接的其他引线42以第一其他引线421称之,并将与第二轴向电极52电性连接的其他引线42以第二其他引线422称之。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线41是设置于遮蔽结构3(遮蔽区21)且邻近可视区22的位置,并以环设电极结构5的方式设置。更详细来说,接地线41设置于电极结构5与其他引线42之间,特别是在电极结构5及第二其他引线422之间,如此,接地线41可有效屏蔽第一轴向电极51与第二其他引线422之间的讯号串扰。另外,在靠近软性电路板6的位置,接地线41则是设置于第一其他引线421与第二其他引线422之间,如此,接地线41可有效屏蔽第一其他引线421与第二其他引线422之间的讯号串扰。
图2B及图2C为图2A沿虚线CC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2A及图2B,其中,接地线41是设置于遮蔽结构3邻近于可视区22的斜侧面30上。如图2A的虚线CC位置所示,接地线41与第二其他引线422于基板2的正投影为相交错,因此,如图2B所示,接地线41与第二其他引线422之间较佳为设有一绝缘组件8,以隔绝接地线41与第二其他引线422之间的讯号干扰。
接着,请参考图2C,与图2B不同的地方在于,于此态样,绝缘组件8特别是设置于接地线41与第二其他引线422相交的位置,并将接地线41包覆起来,以达到更佳的防串扰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触控面板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针对遮蔽结构3亦有不同的设计,以下将进行具体说明。图3A至图3B为遮蔽结构不同态样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3A,同于图1B,遮蔽结构3包含一第一油墨材料层31,其设置于基板2上,于实施上可适用于深色油墨,例如是黑色油墨。接着,请参考图3B,与图3A所示之态样的差异在于,遮蔽结构3除了具有第一油墨材料层31,更包含一第二油墨材料层32,亦即遮蔽结构3是由复数油墨材料层堆栈组成,于实施上可适用于浅色油墨,例如是白色油墨。由于浅色油墨的遮旋光性较差,因此,堆栈多层油墨材料可达到较佳的遮光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复数油墨材料层不以两层为限,可为两层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藉由将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特别是将至少一引线设置于遮蔽结构的斜侧面,可避免触控面板在设置引线时需避开斜侧面,进而提高遮蔽区的空间利用率,以达到窄边框的功效。
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遮蔽结构的斜侧面上的引线为接地线,其可用以避免周边线路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发生串扰,且由于接地线是设置于遮蔽结构的斜侧面,同样可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之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13)

1.一种触控面板,包含:
一基板,包含一遮蔽区及相邻于所述遮蔽区的一可视区;
一遮蔽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表面,并位于所述遮蔽区,所述遮蔽结构于邻近所述可视区的位置形成一斜侧面;以及
复数引线,设置于所述遮蔽结构,所述引线之至少一位于所述斜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斜侧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斜侧面上的引线数量为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更包含一电极结构,所述电极结构包含:
复数第一轴向电极,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一第二方向间隔排列;
复数第二轴向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以及
一介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向电极与所述第二轴向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引线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轴向电极或所述第二轴向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轴向电极更包含复数第一电极块及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块的复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轴向电极更包含复数第二电极块及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复数第二连接线,所述介电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在线,而所述介电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在线,而所述介电层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设置于所述斜侧面上的所述引线为一接地线,所述接地线位于不同于所述接地线的其他引线与所述电极结构之间,且所述接地线不与所述电极结构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接地线与其他引线之间设置有一绝缘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接地线与其他引线的相交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设置于所述斜侧面上的所述引线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遮蔽结构更包含复数油墨材料层。
CN201410798705.2A 2014-12-19 2014-12-19 触控面板 Active CN105760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98705.2A CN105760004B (zh) 2014-12-19 2014-12-19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98705.2A CN105760004B (zh) 2014-12-19 2014-12-19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0004A true CN105760004A (zh) 2016-07-13
CN105760004B CN105760004B (zh) 2019-10-18

Family

ID=56339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98705.2A Active CN105760004B (zh) 2014-12-19 2014-12-19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6000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3479A (zh) * 2017-02-22 2017-09-1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gs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32690A (zh) * 2017-12-19 2018-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845694A (zh) * 2018-06-06 2018-11-2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控模组
CN109426374A (zh) * 2017-08-22 2019-03-0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边框布线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2402A (ko) * 2011-12-22 2013-07-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의 전극형성방법
CN103383605A (zh) * 2012-05-04 2013-11-06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3941901A (zh) * 2013-01-18 2014-07-2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4360347U (zh) * 2014-12-19 2015-05-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2402A (ko) * 2011-12-22 2013-07-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의 전극형성방법
CN103383605A (zh) * 2012-05-04 2013-11-06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3941901A (zh) * 2013-01-18 2014-07-2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4360347U (zh) * 2014-12-19 2015-05-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3479A (zh) * 2017-02-22 2017-09-1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gs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26374A (zh) * 2017-08-22 2019-03-0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边框布线方法
CN108132690A (zh) * 2017-12-19 2018-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132690B (zh) * 2017-12-19 2020-07-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845694A (zh) * 2018-06-06 2018-11-2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控模组
TWI664566B (zh) * 2018-06-06 2019-07-0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金屬網格觸控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0004B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5659B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降低電容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體可見度之觸控面板的製造方法
CN105094401B (zh) 触控面板
EP2333649A2 (en)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structure
US20150160758A1 (en) Touch panel with mesh alloy electrodes
US20140028928A1 (en) Touch pan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007864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08824A (zh) 触控板
CN10612600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12697A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40225869A1 (en) Touch panel
JP2011253516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CN105760004A (zh) 触控面板
TW201430638A (zh) 觸控面板
US9874960B2 (en)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489001B2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281294A (zh) 触控面板及其盖板结构、图案区感测结构
TWM380533U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202084018U (zh) 触控面板
TWM405012U (en) Resistance-type touch panel
CN205507728U (zh) 触控面板
JP3181933U (ja) タッチ電極装置
CN204360347U (zh) 触控面板
CN203909747U (zh) 触控面板
CN104834422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N202351840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