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8387A - 简易型全站仪 - Google Patents

简易型全站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8387A
CN105758387A CN201510523314.4A CN201510523314A CN105758387A CN 105758387 A CN105758387 A CN 105758387A CN 201510523314 A CN201510523314 A CN 201510523314A CN 105758387 A CN105758387 A CN 105758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axis
main
line
axial line
vertical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33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浏
范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5233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8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8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8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上设有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一号主观测装置,在副横轴上固定有一号副观测装置,一号主观测线和一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测量精确、操作方便,本发明的测距过程和光速无关,测量时,就无需再测量温度、气压、湿度等大气情况,不再需要在测量前对仪器进行气象修正,使本全站仪的电子系统得到简化。

Description

简易型全站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站仪。
背景技术
测距是最基本的测量项目之一。全站仪是应用极广的测绘仪器。全站仪可以在测站点对某目标点同时进行测距和测角,获得距离、水平角、垂直角三个基本数据。全站仪整体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基座和照准部。照准部的望远镜,可以在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进行3600旋转,便于照准目标。基座用于仪器的整平和三脚架的连接。全站仪的合作目标以棱镜最为常见。其中,三棱镜一般由基座与三脚架连接安装,单棱镜常用对中杆及支架安装。详见李泽球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之《全站仪测量技术》,2.1节,p14-p15。
测量时,在测站点,全站仪对中整平,在目标点,棱镜对中整平。当望远镜照准目标时,全站仪的水平度盘度和垂直度盘分别给出目标点相对测站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李泽球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之《全站仪测量技术》,1.2节,p7-p9,介绍了编码度盘、光栅度盘、动态度盘等三种度盘。
全站仪在望远镜内内置红外发生器和接收器,可以发射和望远镜光轴同轴的红外光。如果有免棱镜测量功能的全站仪,望远镜内还内置激光器,可以发射和望远镜光轴同轴的可见红色激光。通过测量光波在待测距离上的往返时间,即可获得被测距离。见何保喜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之《全站仪测量技术》p23、p27。
何保喜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之《全站仪测量技术》第二章第二节,介绍了目前全站仪的测距原理,主要是脉冲法、相位法测距,都需要对应的复杂的电子系统。脉冲法测距,直接测定全站仪发出的脉冲往返被测距离的时间。根据叶晓明、凌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之《全站仪原理误差》p8,用于计时的时钟频率即便有极微小的误差,也会导致很大的测量误差。比如时钟频率为100MHz,即便有±1Hz的频率误差,测距误差也将达到±1.5m。所以脉冲法测量精度低,主要用于远程低精度测量。相位法测距,其原理是通过测量连续的调制信号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产生的相位变化来间接测定传播时间,从而求得传播距离。相位法测距,涉及复杂的控制和运算,比如测尺转换和控制、光路转换控制,减光自动控制,测相节奏(时序控制)、相位距离换算、粗精尺距离衔接运算等等(见叶晓明、凌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之《全站仪原理误差》p15)。测量的电子系统远比脉冲法复杂。由此会导致很多问题。叶晓明、凌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之《全站仪原理误差》p42第3章进行了分析,比如电路中的同频光电窜扰信号导致的周期误差,内部石英晶体振荡器受温度影响导致的误差。李广云、李宗春主编,测绘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之《工业测量系统原理与应用》p134,也提及实际测距频率和设计频率不一致导致的测距误差问题。
有一个问题对测距精度至关重要,无论脉冲测距或者相位测距,其测距精度都取决于对大气中的光速的精确测量。而实际测量过程中,光速受到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情况影响,需要事先测量这些气象参数,并进行相关的气象改正。根据李泽球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之《全站仪测量技术》p22,全站仪的气象改正还与该全站仪所用测距光波的波长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量精确、操作方便的简易型全站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一如下:本发明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一号主观测装置,一号主观测装置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一号主观测线,一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一号副观测装置,一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一号副观测线,一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一号主观测线和一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手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二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二号主观测装置,二号主观测装置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二号主观测线,二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二号副观测装置,二号副观测装置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二号副观测线,二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二号主观测线和二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和主横轴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的旋转为电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三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三号主观测装置,三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三号主观测线,三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三号副观测装置,三号副观测装置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三号副观测线,三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三号主观测线和三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电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四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四号主观测装置,四号主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四号主观测线,四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四号副观测装置,四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四号副观测线,四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四号主观测线和四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手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五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五号主观测装置,五号主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五号主观测线,五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五号副观测装置,五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五号副观测线,五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五号主观测线和五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和主横轴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的旋转为电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六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六号主观测装置,六号主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六号主观测线,六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六号副观测装置,六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六号副观测线,六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六号主观测线和六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电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七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七号主观测装置,七号主观测装置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七号主观测线,七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七号副观测装置,七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七号副观测线,七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七号主观测线和七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手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八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八号主观测装置,八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八号主观测线,八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八号副观测装置,八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八号副观测线,八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八号主观测线和八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手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九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九号主观测装置,九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九号主观测线,九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九号副观测装置,九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九号副观测线,九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九号主观测线和九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和主横轴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的旋转为电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十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十号主观测装置,十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光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号主观测线,十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十号副观测装置,十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号副观测线,十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十号主观测线和十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手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十一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十一号主观测装置,十一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一号主观测线,十一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十一号副观测装置,十一号副观测装置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一号副观测线,十一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十一号主观测线和十一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手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十二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十二号主观测装置,十二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二号主观测线,十二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十二号副观测装置,十二号副观测装置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二号副观测线,十二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十二号主观测线和十二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上述水平回转平台和主横轴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的旋转为电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十三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十三号主观测装置,十三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三号主观测线,十三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十三号副观测装置,十三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十三号副观测线,十三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十三号主观测线和十三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支架上连接一个CCD数字相机;上述水平回转平台、主横轴和副横轴的旋转均为手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技术方案之十四如下:本发明具有基座、水平回转平台、支架和竖轴,支架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上,竖轴与基座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处于基座上且围绕竖轴的轴心线旋转,竖轴与水平回转平台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和副横轴,主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的轴心线与竖轴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上固定有十四号主观测装置,十四号主观测装置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四号主观测线,十四号主观测线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的轴心线,在副横轴上固定有十四号副观测装置,十四号副观测装置为一激光器,其视准轴称为十四号副观测线,十四号副观测线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的轴心线,十四号主观测线和十四号副观测线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在副横轴和支架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支架上连接一个CCD数字相机;上述水平回转平台和主横轴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的旋转为电动。
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采用望远镜、内置CCD数字相机望远镜、共轴激光器望远镜或激光器作为测量元件,测量精确、操作方便,外界环境对于电子系统的不利影响大大减少。现有的脉冲法、相位法,是根据光的速度和往返时间来测距,而大气中光速会受温度、气压、湿度的影响,本发明的测距过程和光速无关,测量时,就无需再测量温度、气压、湿度等大气情况,不再需要在测量前对仪器进行气象修正,使本全站仪的电子系统得到简化。本发明应用时,合作目标能用简单的平面镜取代制作要求很高的棱镜。作为检测仪器,本全站仪的光电测距系统检定,得到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正面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的侧面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4的正面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4的侧面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4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5的正面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5的侧面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5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6的正面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6的侧面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6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7的正面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7的侧面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7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8的正面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8的侧面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8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9的正面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9的侧面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9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10的正面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10的侧面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10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11的正面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11的侧面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11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34是实施例12的正面示意图。
图35是实施例12的侧面示意图。
图36是实施例12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37是实施例13的正面示意图。
图38是实施例13的侧面示意图。
图39是实施例13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图40是实施例14的正面示意图。
图41是实施例14的侧面示意图。
图42是实施例14的角度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实施例1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一号主观测装置6-1,一号主观测装置6-1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一号主观测线6-1a。一号主观测线6-1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一号副观测装置7-1,一号副观测装置7-1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一号副观测线7-1a。一号副观测线7-1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一号主观测线6-1a和一号副观测线7-1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一号主观测线6-1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一号副观测线7-1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一号主观测装置6-1和一号副观测装置7-1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一号主观测装置6-1和一号副观测装置7-1俯仰时,一号主观测线6-1a和一号副观测线7-1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一号主观测线6-1a和一号副观测线7-1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整平对中。在目标点设置合作目标A。合作目标A为平面镜,平面镜上有一个标识点。测量员操作一号主观测装置6-1,人工瞄准合作目标上平面镜标识点,使得标识点位于一号主观测线6-1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测量员再调整一号副观测装置7-1,人工瞄准合作目标上平面镜标识点,使得标识点位于一号副观测线7-1a上。此时,一号主观测线6-1a和一号副观测线7-1a交会于该标识点。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标识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标识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2
见图4至图6,实施例2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二号主观测装置6-2,二号主观测装置6-2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二号主观测线6-2a。二号主观测线6-2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二号副观测装置7-2,二号副观测装置7-2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二号副观测线7-2a。二号副观测线7-2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二号主观测线6-2a和二号副观测线7-2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的旋转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由电机驱动,电机或是伺服电机或是超声电机。副横轴8的旋转带动二号主观测装置7-2旋转。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二号主观测线6-2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二号副观测线7-2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二号主观测装置6-2和二号副观测装置7-2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二号主观测装置6-2和二号副观测装置7-2俯仰时,二号主观测线6-2a和二号副观测线7-2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二号主观测线6-2a和二号副观测线7-2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在目标点设置合作目标A,合作目标A为平面镜,平面镜上有一个标识点。测量员操作二号主观测装置6-2,人工瞄准合作目标上平面镜标识点,使得标识点位于二号主观测线6-2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二号副观测装置7-2由电机驱动,在二号副观测装置7-2内置的CCD数字相机反馈信号控制下,自动瞄准合作目标上平面镜标识点,使得标识点位于一号副观测线7-2a上。此时,二号主观测线6-2a和二号副观测线7-2a交会于该标识点。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标识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标识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3
见图7至图9,实施例3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三号主观测装置6-3,三号主观测装置6-3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三号主观测线6-3a。三号主观测线6-3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三号副观测装置7-3,三号副观测装置7-3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三号副观测线7-3a。三号副观测线7-3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三号主观测线6-3a和三号副观测线7-3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的旋转为电动,和副横轴8的旋转各由电机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或超声电机。主横轴5的旋转带动三号主观测装置6-3旋转,副横轴8的旋转带动三号副观测装置7-3旋转。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三号主观测线6-3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三号副观测线7-3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三号主观测装置6-3和三号副观测装置7-3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三号主观测装置6-3和三号副观测装置7-3俯仰时,三号主观测线6-3a和三号副观测线7-3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三号主观测线6-3a和三号副观测线7-3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在目标点设置合作目标A。合作目标A为平面镜,平面镜上有一个标识点。水平回转平台2由其电机驱动,主横轴5由其电机驱动,在三号主观测装置6-3内置的CCD数字相机反馈信号控制下,三号主观测装置6-3自动瞄准合作目标上平面镜标识点,使得标识点位于三号主观测线6-3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副横轴8由其电机驱动,在三号副观测装置7-3内置的CCD数字相机反馈信号控制下,三号副观测装置7-3自动瞄准合作目标上平面镜标识点,使得标识点位于三号副观测线7-3a上。此时,三号主观测线6-3a和三号副观测线7-3a交会于该标识点。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标识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标识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4
见图10至图12,实施例4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四号主观测装置6-4,四号主观测装置6-4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四号主观测线6-4a。四号主观测线6-4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四号副观测装置7-4,四号副观测装置7-4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四号副观测线7-4a。四号副观测线7-4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四号主观测线6-4a和四号副观测线7-4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四号主观测线6-4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四号副观测线7-4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四号主观测装置6-4和四号副观测装置7-4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四号主观测装置6-4和四号副观测装置7-4俯仰时,四号主观测线6-4a和四号副观测线7-4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四号主观测线6-4a和四号副观测线7-4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在目标点设置合作目标A。合作目标A为PSD传感器。测量时,打开四号主观测装置6-4,关闭四号副观测装置7-4。测量员操作四号主观测装置6-4,根据PSD传感器反馈信号,人工瞄准PSD传感器指定点,使得该指定点位于四号主观测线6-4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关闭四号主观测装置6-4,打开四号副观测装置7-4。测量员再调整四号副观测装置7-4,根据PSD传感器反馈信号,人工瞄准PSD传感器指定点,使得该指定点位于四号副观测线7-4a上。此时,四号主观测线6-4a和四号副观测线7-4a交会于该指定点。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指定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指定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5
见图13至图15,实施例5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五号主观测装置6-5,五号主观测装置6-5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五号主观测线6-5a。五号主观测线6-5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五号副观测装置7-5,五号副观测装置7-5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五号副观测线7-5a。五号副观测线7-5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五号主观测线6-5a和五号副观测线7-5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电动。
副横轴8的旋转由电机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或超声电机。副横轴8的旋转带动五号副观测装置7-5的旋转。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五号主观测线6-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五号副观测线7-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五号主观测装置6-5和五号副观测装置7-5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五号主观测装置6-5和五号副观测装置7-5俯仰时,五号主观测线6-5a和五号副观测线7-5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五号主观测线6-5a和五号副观测线7-5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在目标点设置合作目标A。合作目标A为PSD传感器。测量时,打开五号主观测装置6-5,关闭五号副观测装置7-5。测量员操作五号主观测装置6-5,根据PSD传感器反馈信号,人工瞄准PSD传感器指定点,使得该指定点位于五号主观测线6-5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关闭五号主观测装置6-5,打开五号副观测装置7-5。五号副观测装置7-5由电机驱动,在PSD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下,自动瞄准PSD传感器指定点,使得该指定点位于五号副观测线7-5a上。此时,五号主观测线6-5a和五号副观测线7-5a交会于该指定点。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指定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指定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6
见图16至图18,实施例6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六号主观测装置6-6,六号主观测装置6-6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六号主观测线6-6a。六号主观测线6-6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六号副观测装置7-6,六号副观测装置7-6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六号副观测线7-6a。六号副观测线7-6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六号主观测线6-6a和六号副观测线7-6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各由电机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或超声电机。主横轴5的旋转带动六号主观测装置6-6旋转,副横轴8的旋转带动六号副观测装置7-6旋转。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六号主观测线6-6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六号副观测线7-6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六号主观测装置6-6和六号副观测装置7-6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六号主观测装置6-6和六号副观测装置7-6俯仰时,六号主观测线6-6a和六号副观测线7-6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六号主观测线6-6a和六号副观测线7-6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在目标点设置合作目标A。合作目标A为PSD传感器。测量时,打开六号主观测装置6-6,关闭六号副观测装置7-6。水平回转平台由其电机驱动,主横轴5由其电机驱动,在PSD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下,六号主观测装置6-6自动瞄准PSD传感器指定点,使得该指定点位于主观测线6-6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关闭六号主观测装置6-6,打开六号副观测装置7-6。六号副观测装置7-6由电机驱动,在PSD传感器反馈信号控制下,自动瞄准PSD传感器指定点,使得该指定点位于副观测线7-6a上。此时,六号主观测线6-6a和六号副观测线7-6a交会于该指定点。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指定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指定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7
见图19至图21,实施例7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七号主观测装置6-7,七号主观测装置6-7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七号主观测线6-7a。七号主观测线6-7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七号副观测装置7-7,七号副观测装置7-7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七号副观测线7-7a。七号副观测线7-7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七号主观测线6-7a和七号副观测线7-7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七号主观测线6-7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七号副观测线7-7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七号主观测装置6-7和七号副观测装置7-7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七号主观测装置6-7和七号副观测装置7-7俯仰时,七号主观测线6-7a和七号副观测线7-7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七号主观测线6-7a和七号副观测线7-7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七号主观测装置6-7人工瞄准目标点B,使得该目标点B位于主观测线6-7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测量员人工操作七号副观测装置7-7,直至肉眼观察到激光照射点出现在七号主观测线6-7a上。此时,主观测线6-7a和副观测线7-7a交会于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8
见图22至图24,实施例8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八号主观测装置6-8,八号主观测装置6-8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八号主观测线6-8a。八号主观测线6-8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八号副观测装置7-8,八号副观测装置7-8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八号副观测线7-8a。八号副观测线7-8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八号主观测线6-8a和八号副观测线7-8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八号主观测线6-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八号副观测线7-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八号主观测装置6-8和八号副观测装置7-8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八号主观测装置6-8和八号副观测装置7-8俯仰时,八号主观测线6-8a和八号副观测线7-8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八号主观测线6-8a和八号副观测线7-8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八号主观测装置6-8瞄准目标点B,使得目标点B位于主观测线6-8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测量员操作八号副观测装置7-8,直至肉眼观察八号主观测装置6-8内置的CCD数字相机的观测信号,确定激光照射点出现在八号主观测线6-8a上,主观测线6-8a和副观测线7-8a交会于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9
见图25至图27,实施例9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九号主观测装置6-9,九号主观测装置6-9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九号主观测线6-9a。九号主观测线6-9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九号副观测装置7-9,九号副观测装置7-9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九号副观测线7-9a。九号副观测线7-9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九号主观测线6-9a和八号副观测线7-9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由电机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或超声电机。副横轴8的旋转带动九号副观测装置7-9旋转。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九号主观测线6-9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九号副观测线7-9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九号主观测装置6-9和九号副观测装置7-9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九号主观测装置6-9和九号副观测装置7-9俯仰时,九号主观测线6-9a和九号副观测线7-9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九号主观测线6-9a和九号副观测线7-9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九号主观测装置6-9瞄准目标点B,使得该目标点B位于主观测线6-9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九号副观测装置7-9由电机驱动,直至九号主观测装置6-9内置的CCD数字相机,在九号主观测线6-9a上观测到激光照射点。主观测线6-9a和副观测线7-9a交会在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10
见图28至图30,实施例10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号主观测装置6-10,十号主观测装置6-10为一内置光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号主观测线6-10a。十号主观测线6-10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号副观测装置7-10,十号副观测装置7-10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号副观测线7-10a。十号副观测线7-10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号主观测线6-10a和十号副观测线7-10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十号主观测线6-10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十号副观测线7-10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十号主观测装置6-10和十号副观测装置7-10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十号主观测装置6-10和十号副观测装置7-10俯仰时,十号主观测线6-10a和十号副观测线7-10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十号主观测线6-10a和十号副观测线7-10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十号主观测装置6-10瞄准目标点B,激光照射在目标点B上,使得目标点B位于十号主观测线6-10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测量员操作十号副观测装置7-10,直至肉眼观察到激光照射点出现在十号副观测线7-10a上。主观测线6-10a和副观测线7-10a交会在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11
见图31至图33,实施例11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一号主观测装置6-11,十一号主观测装置6-11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一号主观测线6-11a。十一号主观测线6-11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1,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1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一号副观测线7-11a。十一号副观测线7-11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一号主观测线6-11a和十一号副观测线7-11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十一号主观测线6-10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十一号副观测线7-10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十一号主观测装置6-10和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0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十一号主观测装置6-10和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0俯仰时,十一号主观测线6-10a和十一号副观测线7-10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十一号主观测线6-10a和十一号副观测线7-10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十一号主观测装置6-11瞄准目标点B,激光照射在目标点B,目标点B位于十一号主观测线6-11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角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测量员操作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1,根据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1内置的CCD数字相机输出信号,人工瞄准激光照射点,使得目标点B位于十一号副观测线7-11a上。此时,主观测线6-11a和副观测线7-11a交会于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12
见图34至图36,实施例12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二号主观测装置6-12,十二号主观测装置6-12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和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由电机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或超声电机。副横轴8的旋转带动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旋转。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十二号主观测装置6-12和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十二号主观测装置6-12和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俯仰时,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和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和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十二号主观测装置6-12瞄准目标点B,激光照射在目标点B,目标点B位于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由电机驱动,在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内置的CCD数字相机反馈信号控制下,自动瞄准激光照射点,使得目标点B位于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上。此时,主观测线6-12a和副观测线7-12a交会于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13
见图37至图39,实施例13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三号主观测装置6-13,十三号主观测装置6-13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三号副观测装置7-13,十三号副观测装置7-13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和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支架4上连接一个CCD数字相机13。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十三号主观测装置6-13和十三号副观测装置7-13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十三号主观测装置6-13和十三号副观测装置7-13俯仰时,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和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和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十三号主观测装置6-13瞄准目标点B,激光照射在目标点B,使得目标点B位于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测量员操作十三号副观测装置7-13,直至在CCD数字相机13的输出信号中,肉眼只观察到一个激光照射点,使得目标点B位于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上。此时,主观测线6-13a和副观测线7-13a交会在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实施例14
见图40至图42,实施例14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四号主观测装置6-14,十四号主观测装置6-14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为一激光器,其视准轴称为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和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支架4上连接一个CCD数字相机13。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由电机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或超声电机。副横轴8的旋转带动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旋转。
水平度盘3用于测量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用于测量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主俯仰角α的大小。副度盘12用于测量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之间的夹角即副俯仰角β的大小。
在水平回转平台2的作用下,十四号主观测装置6-14和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能同步水平回转。主横轴5和副横轴8各能单独旋转。十四号主观测装置6-14和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俯仰时,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和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在同一铅垂面内转动。由此,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和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可以在被测点交会。
本实施例还具有电源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简易型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测站点设置三脚架,将简易型全站仪置于三脚架上,进行对中整平。测量员操作十四号主观测装置6-14,人工瞄准目标点B,激光照射在目标点B,目标点B位于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上。水平度盘3给出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主度盘11给出主俯仰角α的值。之后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由电机驱动自动旋转,直至在CCD数字相机13中只观测到一个激光照射点,目标点B位于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上。此时,主观测线6-14a和副观测线7-14a交会在目标点B。副度盘12给出副俯仰角β的值,完成该点测量。
根据主俯仰角α、副俯仰角β的值、已知的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之间的距离h的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部分获得目标点与主交点距离S的值。再结合水平回转平台2的转动角度以及主俯仰角α,即可确定目标点相对主交点的坐标。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内置CCD数字相机望远镜,可见何保喜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之《全站仪测量技术》第二章。另见梅文胜、杨红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之《测量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第2章。

Claims (14)

1.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一号主观测装置(6-1),一号主观测装置(6-1)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一号主观测线(6-1a),一号主观测线(6-1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一号副观测装置(7-1),一号副观测装置(7-1)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一号副观测线(7-1a),一号副观测线(7-1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一号主观测线(6-1a)和一号副观测线(7-1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为手动。
2.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二号主观测装置(6-2),二号主观测装置(6-2)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二号主观测线(6-2a),二号主观测线(6-2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二号副观测装置(7-2),二号副观测装置(7-2)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二号副观测线(7-2a),二号副观测线(7-2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二号主观测线(6-2a)和二号副观测线(7-2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为电动。
3.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三号主观测装置(6-3),三号主观测装置(6-3)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三号主观测线(6-3a),三号主观测线(6-3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三号副观测装置(7-3),三号副观测装置(7-3)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三号副观测线(7-3a),三号副观测线(7-3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三号主观测线(6-3a)和三号副观测线(7-3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电动。
4.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四号主观测装置(6-4),四号主观测装置(6-4)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四号主观测线(6-4a),四号主观测线(6-4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四号副观测装置(7-4),四号副观测装置(7-4)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四号副观测线(7-4a),四号副观测线(7-4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四号主观测线(6-4a)和四号副观测线(7-4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5.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五号主观测装置(6-5),五号主观测装置(6-5)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五号主观测线(6-5a),五号主观测线(6-5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五号副观测装置(7-5),五号副观测装置(7-5)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五号副观测线(7-5a),五号副观测线(7-5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五号主观测线(6-5a)和五号副观测线(7-5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为电动。
6.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六号主观测装置(6-6),六号主观测装置(6-6)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六号主观测线(6-6a),六号主观测线(6-6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六号副观测装置(7-6),六号副观测装置(7-6)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六号副观测线(7-6a),六号副观测线(7-6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六号主观测线(6-6a)和六号副观测线(7-6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电动。
7.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七号主观测装置(6-7),七号主观测装置(6-7)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七号主观测线(6-7a),七号主观测线(6-7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七号副观测装置(7-7),七号副观测装置(7-7)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七号副观测线(7-7a),七号副观测线(7-7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七号主观测线(6-7a)和七号副观测线(7-7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8.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八号主观测装置(6-8),八号主观测装置(6-8)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八号主观测线(6-8a),八号主观测线(6-8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八号副观测装置(7-8),八号副观测装置(7-8)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八号副观测线(7-8a),八号副观测线(7-8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八号主观测线(6-8a)和八号副观测线(7-8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9.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九号主观测装置(6-9),九号主观测装置(6-9)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九号主观测线(6-9a),九号主观测线(6-9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九号副观测装置(7-9),九号副观测装置(7-9)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九号副观测线(7-9a),九号副观测线(7-9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九号主观测线(6-9a)和九号副观测线(7-9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为电动。
10.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号主观测装置(6-10),十号主观测装置(6-10)为一内置光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号主观测线(6-10a),十号主观测线(6-10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号副观测装置(7-10),十号副观测装置(7-10)为一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号副观测线(7-10a),十号副观测线(7-10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号主观测线(6-10a)和十号副观测线(7-10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11.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一号主观测装置(6-11),十一号主观测装置(6-11)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一号主观测线(6-11a),十一号主观测线(6-11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1),十一号副观测装置(7-11)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一号副观测线(7-11a),十一号副观测线(7-11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一号主观测线(6-11a)和十一号副观测线(7-11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12.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二号主观测装置(6-12),十二号主观测装置(6-12)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十二号副观测装置(7-12)为一内置CCD数字相机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二号主观测线(6-12a)和十二号副观测线(7-12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为电动。
13.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三号主观测装置(6-13),十三号主观测装置(6-13)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三号副观测装置(7-13),十三号副观测装置(7-13)为一激光器,其光轴称为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三号主观测线(6-13a)和十三号副观测线(7-13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支架(4)上连接一个CCD数字相机(14);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主横轴(5)的和副横轴(8)的旋转均为手动。
14.一种简易型全站仪,具有基座(1)、水平回转平台(2)、支架(4)和竖轴(9),支架(4)固定在水平回转平台(2)上,竖轴(9)与基座(1)固定连接,水平回转平台(2)处于基座(1)上且围绕竖轴(9)的轴心线(9a)旋转,竖轴(9)与水平回转平台(2)之间安装有水平度盘(3),其特征在于:支架(4)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的且各能围绕自身轴心线进行旋转的主横轴(5)和副横轴(8),主横轴(5)的轴心线(5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主交点,副横轴(8)的轴心线(8a)与竖轴(9)的轴心线(9a)相交,形成副交点,在主横轴(5)上固定有十四号主观测装置(6-14),十四号主观测装置(6-14)为一内置共轴激光器的望远镜,其视准轴称为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通过主交点且垂直于主横轴(5)的轴心线(5a),在副横轴(8)上固定有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十四号副观测装置(7-14)为一激光器,其视准轴称为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通过副交点且垂直于副横轴(8)的轴心线(8a),十四号主观测线(6-14a)和十四号副观测线(7-14a)处于同一铅垂面;在主横轴(5)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主度盘(11),在副横轴(8)和支架(4)相应部位之间安装副度盘(12);支架(4)上连接一个CCD数字相机(14);上述水平回转平台(2)和主横轴(5)的旋转为手动,副横轴(8)的旋转为电动。
CN201510523314.4A 2015-08-24 2015-08-24 简易型全站仪 Pending CN105758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3314.4A CN105758387A (zh) 2015-08-24 2015-08-24 简易型全站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3314.4A CN105758387A (zh) 2015-08-24 2015-08-24 简易型全站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8387A true CN105758387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41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3314.4A Pending CN105758387A (zh) 2015-08-24 2015-08-24 简易型全站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838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9684Y2 (zh) * 1976-05-08 1981-05-11
CN101038165A (zh) * 2007-02-16 2007-09-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双目视觉的车载环境及距离测量系统
WO2008153127A1 (ja) * 2007-06-15 2008-12-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被測定物の検査測定装置
CZ22855U1 (cs) * 2011-05-25 2011-10-31 Ceská zemedelská univerzita v Praze Soustava kamer s detekcí vzdálenosti
CN202057325U (zh) * 2011-04-28 2011-11-30 长春工业大学 双测试镜测距仪
CN103245322A (zh) * 2013-04-10 2013-08-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测距方法及系统
CN103292710A (zh) * 2013-05-27 2013-09-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双目视觉视差测距原理的距离测量方法
CN10407568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中原工学院 一种双目立体凝视监控系统的测距方法
CN204142253U (zh) * 2014-07-11 2015-02-04 刘雁春 复合测量仪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9684Y2 (zh) * 1976-05-08 1981-05-11
CN101038165A (zh) * 2007-02-16 2007-09-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双目视觉的车载环境及距离测量系统
WO2008153127A1 (ja) * 2007-06-15 2008-12-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被測定物の検査測定装置
CN202057325U (zh) * 2011-04-28 2011-11-30 长春工业大学 双测试镜测距仪
CZ22855U1 (cs) * 2011-05-25 2011-10-31 Ceská zemedelská univerzita v Praze Soustava kamer s detekcí vzdálenosti
CN10407568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中原工学院 一种双目立体凝视监控系统的测距方法
CN103245322A (zh) * 2013-04-10 2013-08-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测距方法及系统
CN103292710A (zh) * 2013-05-27 2013-09-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双目视觉视差测距原理的距离测量方法
CN204142253U (zh) * 2014-07-11 2015-02-04 刘雁春 复合测量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8255A (zh) 火炮身管内膛直线度检测设备
CN105758342B (zh) 简易型火炮身管内膛直线度检测设备
CN105758297B (zh) 并联机构式坐标测量装置
CN105758388A (zh) 一种全站仪
CN105758373A (zh) 新型测距仪
CN105758340B (zh) 新型火炮身管内膛直线度检测设备
CN105758299B (zh) 新型二维激光扫描设备
CN105758387A (zh) 简易型全站仪
CN105758390A (zh) 新型全站仪
CN105758389A (zh) 全站仪
CN105737795A (zh) 简易型测距仪
CN105758374A (zh) 一种测距仪
CN105758372A (zh) 测距仪
CN105758366A (zh) 新型三维激光扫描设备
CN105758341A (zh) 一种火炮身管内膛直线度检测设备
CN105758296A (zh) 简易型大齿轮检测设备
CN105758303A (zh) 一种大齿轮检测设备
CN105758304A (zh) 大齿轮检测设备
CN105758632A (zh) 新型大齿轮检测设备
CN105783767B (zh) 简易型三维激光扫描设备
CN105758370B (zh) 一种激光跟踪测量系统
CN105758369B (zh)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
CN105758371B (zh) 一种高温锻件测量设备
CN105758368A (zh) 新型激光跟踪测量系统
CN105758332B (zh) 一种三维激光扫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1801 Zhong Wu Avenue,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13001 1801 Zhong Wu Avenue, Zhong Lou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