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7911A -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7911A
CN105757911A CN201610273965.7A CN201610273965A CN105757911A CN 105757911 A CN105757911 A CN 105757911A CN 201610273965 A CN201610273965 A CN 201610273965A CN 105757911 A CN105757911 A CN 105757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struction
air quality
knx
instruction
che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39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军生
朱湘军
彭永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VIDEO-STA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VIDEO-STA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VIDEO-STA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VIDEO-STA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739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7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7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7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包括:第一KNX设备、第二KNX设备、第三KNX设备、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新风过滤系统和至少一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空气质量检测设备通过KNX总线分别与第一KNX设备、第二KNX设备和第三KNX设备相连;第一KNX设备与温度控制系统相连,第二KNX设备与湿度控制系统相连,第三KNX设备与新风过滤系统相连。在本申请中,提供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能够扩大室内空气净化的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质量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的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时下国内空气质量每况愈下,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工作和生活。人民开始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问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室内空气净化器应用而生。其中,室内空气净化器在检测PM2.5的同时,通过内置过滤网净化室内空气。但是目前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由于不能对整个室内的空气进行系统性的净化,因此净化空气的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以达到扩大室内空气净化的范围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包括:第一KNX设备、第二KNX设备、第三KNX设备、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新风过滤系统和至少一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通过KNX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一KNX设备、所述第二KNX设备和所述第三KNX设备相连;
所述第一KNX设备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第二KNX设备与所述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第三KNX设备与所述新风过滤系统相连;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用于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所述第一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二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三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所述湿度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室内湿度;
所述新风过滤系统,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新风换气。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包括:主控器、KNX通信芯片、细颗粒物PM2.5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感器;
所述PM2.5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VOC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大于预设VOC浓度时,生成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以及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湿度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还包括: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和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还包括:报警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主控器相连,用于发出AQI等级超标警报、VOC浓度超标警报、过温警报或过湿警报。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还包括:逻辑运算模块;
所述逻辑运算模块与所述主控器相连,用于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得到逻辑结果,并根据所述逻辑结果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主控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相应的,所述第一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二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三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
优选的,还包括:终端显示模块和第四KNX设备;
所述第四KNX设备分别与所述KNX总线和所述终端显示模块相连;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用于输出所述空气质量值至所述KNX总线;
所述第四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空气质量值,并将所述空气质量值发送至所述终端显示模块;
所述终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空气质量值。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方法,包括:
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第一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温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
第二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湿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湿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湿度;
第三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新风过滤系统,以使所述新风过滤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新风换气。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包括:
PM2.5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和湿度;
VOC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主控器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在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大于预设VOC浓度时,生成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在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湿度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包括:
显示模块显示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和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包括:
报警模块发出AQI等级超标警报、VOC浓度超标警报、过温警报或过湿警报。
优选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包括:
逻辑运算模块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得到逻辑结果,并根据所述逻辑结果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主控器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输出至所述KNX总线,以使第一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所述第二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以及所述第三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输出所述空气质量值至所述KNX总线;
所述第四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空气质量值,并将所述空气质量值发送至所述终端显示模块;
所述终端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空气质量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大面积的室内安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新风过滤系统、第一KNX设备、第二KNX设备和第三KNX设备,由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并根据空气质量值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KNX总线,由总线上的第一KNX设备、第二KNX设备和第三KNX设备按照相应的控制指令,对大面积的室内中的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由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和新风过滤系统对整个室内的空气进行系统性的调节,扩大了室内空气净化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的另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的再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的再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的另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优化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优化方法的一种子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优化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请参见图1,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包括:第一KNX(Konne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第三KNX设备13、温度控制系统14、湿度控制系统15、新风过滤系统16和至少一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
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通过KNX总线分别与第一KN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和第三KNX设备13相连。
第一KNX设备11与温度控制系统14相连,第二KNX设备12与湿度控制系统15相连,第三KNX设备13与新风过滤系统16相连。
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用于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根据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KNX总线。
在本实施例中,若根据空气质量值确定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则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若根据空气质量值确定待检测点的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则不对待检测点的温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温度范围为使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其中,预设温度范围可调节。
若根据空气质量值确定待检测点的湿度所属的湿度等级,则生成待检测点的湿度所属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指令。
若根据空气质量值确定待检测点的AQI(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等级,则生成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若根据空气质量值确定待检测点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浓度大于预设VOC浓度,则生成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若根据空气质量值确定待检测点的VOC浓度不大于预设VOC浓度,则不对待检测点的VOC浓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VOC浓度为不危害人体健康的VOC浓度。其中,预设VOC浓度可调节。
其中,上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和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
第一KNX设备11,用于从KNX总线上接收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温度控制系统14。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对第一KNX设备11进行配置,使第一KNX设备11仅能识别并接收第一温度控制指令,从而使第一KNX设备11从KNX总线上仅接收第一温度控制指令。
第二KNX设备12,用于从KNX总线上接收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第一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湿度控制系统15。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对第二KNX设备12进行配置,使第一KNX设备12仅能识别并接收第一湿度控制指令,从而使第二KNX设备12从KNX总线上仅接收第一湿度控制指令。
第三KNX设备13,用于从KNX总线上接收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第一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新风过滤系统16。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对第三KNX设备13进行配置,使第三KNX设备13仅能识别并接收第一新风控制指令,从而使第三KNX设备13从KNX总线上仅接收第一新风控制指令。
温度控制系统14,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湿度控制系统15,用于调节室内湿度。
新风过滤系统16,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新风换气。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大面积的室内安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温度控制系统14、湿度控制系统15、新风过滤系统16、第一KN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和第三KNX设备13,由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并根据空气质量值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发送至KNX总线,由总线上的第一KN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和第三KNX设备13按照相应的控制指令,对大面积的室内中的温度控制系统14、湿度控制系统15的控制,由温度控制系统14、湿度控制系统15和新风过滤系统16对整个室内的空气进行系统性的调节,扩大了室内空气净化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质量优化系统中可以包括一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当然可以包括多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在包括多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时,将多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安装在不同的待检测点,其中,每个待检测点安装一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实现对室内的空气质量的多点采集,进一步扩大空气质量净化的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KN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第三KNX设备13可以为不同厂家研发的设备,使空气质量优化系统的组成及安装更加灵活。需要说明的是,每个KNX设备必须遵守KNX协议,并且必须通过KNX协会的严格检测认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第一KN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和第三KNX设备13之间直接通过KNX总线进行通信,且相互之间可以相互控制,不需要额外的控制器来控制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第一KN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和第三KNX设备13之间的通信,因此简化了系统组成。
在空气质量优化系统中,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第一KNX设备11、第二KNX设备12和第三KNX设备13之间直接通过KNX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通信方式,在安装时,不需要在每个KNX设备的开关处接强电线,只需要接一根KNX总线到KNX设备的开关处,而将强电线统一接到KNX设备安装的位置,节省了强电线材,并且由于将强电线统一接到KNX设备安装的位置,因此可以在KNX设备安装的位置统一检查每个回路的情况,提高了安装透明度。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包括:主控器171、KNX通信芯片172、PM2.5(细颗粒物)传感器173、温湿度传感器174和VOC传感器175。
PM2.5传感器173,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4,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VOC传感器175,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所述主控器171,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大于预设VOC浓度时,生成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以及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湿度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172。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将AQI等级划分为6个预设AQI等级,主控器171在获取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后,判断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在上述6个预设AQI等级中的哪一个预设AQI等级中,确定出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并生成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至少包括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控制值。相应的,第三KNX设备13根据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控制值对新风过滤系统16进行控制。
其中,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控制值的数据类型为1bit、4bit或1byte。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至少包括VOC浓度控制值,相应的,第三KNX设备13可以按照VOC浓度控制值对新风过滤系统16进行控制,以通过新风过滤系统16调剂室内的VOC浓度。
其中,VOC浓度控制值的数据类型为1bit、4bit或1byte。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将室内湿度划分为三个预设湿度等级。主控器171在获取到待检测点的湿度后,判断待检测点的湿度在上述三个预设湿度等级中的哪一个预设湿度等级中,确定出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并生成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命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至少包括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控制值。相应的,第二KNX设备12按照待检查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控制值对湿度控制系统15进行控制,以通过湿度控制系统15调节室内的湿度。
其中,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控制值的数据类型为1bit、4bit或1byte。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控制指令至少包括开启加热指令和加热的温度值;或,开启制冷指令和制冷的温度值;或,停止加热指令;或,停止制冷指令。
其中,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的数据类型可以为1bit、4bit或1byte。
所述KNX通信芯片172,用于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2示出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的基础上扩展出另外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请参见图3,在图2示出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的基础上还包括:显示模块176。
显示模块176与主控器171相连,用于显示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和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3示出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的基础上扩展出另外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请参见图4,在图3示出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的基础上还包括:报警模块177。
报警模块177与所述主控器171相连,用于发出AQI等级超标警报、VOC浓度超标警报、过温警报或过湿警报。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器171在确定待检测点的AQI等级超过预设AQI等级时,触发报警模块177发出AQI等级超标警报;或,主控器171在确定待检测点的VOC浓度超过上述预设VOC浓度时,触发报警模块177发出VOC浓度超标警报;或,主控器171在确定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上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时,触发报警模块177发出过温警报;或,主控器171在确定待检测点的湿度不在预设湿度范围内时,触发报警模块177发出过湿警报。
其中,预设AQI等级为不危害人体健康的AQI等级;预设湿度范围为使人体感到舒适的湿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4示出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的基础上扩展出另外一种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请参见图5,在图4示出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的基础上还包括:逻辑运算模块178。
所述逻辑运算模块178与所述主控器171相连,用于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得到逻辑结果,并根据所述逻辑结果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器171。
其中,预设逻辑输入值为待检测点的AQI等级、报警模块177发出的AQI超标警报、待检测点的温度、待检测点的湿度、报警模块177发出的VOC超标警报、逻辑输出值和外部输入值中的任意5个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逻辑输入值的数据类型为1bit。
其中,所述逻辑运算模块178具体用于同时对三个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得到三个不同的逻辑结果,并分别根据三个不同的逻辑结果生成相应的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将相应的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器171。则,逻辑输出值为逻辑运算模块178对某一个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后输出的值。
外部输入值为本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之外的其他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输入的逻辑输入值。在外部输入值作为预设逻辑输入值中的其中一个数据时,实现了将不同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值综合,然后通过进行逻辑运算,再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在净化空气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具体为: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与运算和/或或运算和/或异或运算和/或先与再取反运算和/或先或再取反运算和/或先异或再取反运算,得到逻辑运算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逻辑运算模块178在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后,在满足预设输出条件时,才会发送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至主控器171。例如,预设输出条件为室内有人,则逻辑运算模块178在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后,在检测到室内有人时,才会发送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至主控器171。
发送的1bit数值,或逻辑输出的1bit数值,以及外部输入。
所述主控器171,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172。
所述KNX通信芯片172,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相应的,所述第一KNX设备11,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14。
所述第二KNX设备12,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15。
所述第三KNX设备13,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16。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示出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出另外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请参见图6,在图1示出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的基础上还包括:终端显示模块18和第四KNX设备19。
第四KNX设备19分别与所述KNX总线和所述终端显示模块18相连。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17,用于输出所述空气质量值至所述KNX总线。
所述第四KNX设备19,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空气质量值,并将所述空气质量值发送至所述终端显示模块18。
所述终端显示模块18,用于显示所述空气质量值。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系统实施例相对应,提供了一种空气质量优化方法,请参见图7,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步骤S72:第一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温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
步骤S73:第二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湿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湿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湿度。
步骤S74:第三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新风过滤系统,以使所述新风过滤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新风换气。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8,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PM2.5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
步骤S82: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和湿度。
步骤S83:VOC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步骤S84:主控器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
步骤S85:主控器在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大于预设VOC浓度时,生成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
步骤S86:主控器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指令。
步骤S87:主控器在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
步骤S88:主控器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湿度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步骤S89:KNX通信芯片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和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可以包括:报警模块发出AQI等级超标警报、VOC浓度超标警报、过温警报或过湿警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可以包括:逻辑运算模块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得到逻辑结果,并根据所述逻辑结果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主控器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输出至所述KNX总线,以使第一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所述第二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以及所述第三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
请参见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空气质量优化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其中,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与上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2:第一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温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
步骤S93:第二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湿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湿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湿度。
步骤S94:第三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新风过滤系统,以使所述新风过滤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新风换气。
步骤S91至步骤S94与图7示出的步骤S71至步骤S74相同。
步骤S95: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输出所述空气质量值至所述KNX总线。
步骤S96:第四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空气质量值,并将所述空气质量值发送至所述终端显示模块。
步骤S97:终端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空气质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KNX设备、第二KNX设备、第三KNX设备、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新风过滤系统和至少一个空气质量检测设备;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通过KNX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一KNX设备、所述第二KNX设备和所述第三KNX设备相连;
所述第一KNX设备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第二KNX设备与所述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第三KNX设备与所述新风过滤系统相连;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用于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所述第一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二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三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所述湿度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室内湿度;
所述新风过滤系统,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新风换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包括:主控器、KNX通信芯片、细颗粒物PM2.5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感器;
所述PM2.5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和湿度;
所述VOC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大于预设VOC浓度时,生成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以及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指令,以及在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湿度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还包括: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和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还包括:报警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主控器相连,用于发出AQI等级超标警报、VOC浓度超标警报、过温警报或过湿警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还包括:逻辑运算模块;
所述逻辑运算模块与所述主控器相连,用于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得到逻辑结果,并根据所述逻辑结果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主控器,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用于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相应的,所述第一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二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
所述第三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端显示模块和第四KNX设备;
所述第四KNX设备分别与所述KNX总线和所述终端显示模块相连;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用于输出所述空气质量值至所述KNX总线;
所述第四KNX设备,用于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空气质量值,并将所述空气质量值发送至所述终端显示模块;
所述终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空气质量值。
7.一种空气质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第一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温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温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
第二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湿度控制系统,以使所述湿度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湿度;
第三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新风过滤系统,以使所述新风过滤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新风换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包括:
PM2.5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和湿度;
VOC传感器采集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主控器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对应的第一新风子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在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大于预设VOC浓度时,生成第二新风子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根据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确定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并生成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等级对应的第一湿度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在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
所述主控器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湿度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将所述第一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子控制命令和/或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包括:
显示模块显示所述待检测点的PM2.5浓度和PM10浓度、所述待检测点的AQI等级、所述待检测点的温度、所述待检测点的湿度和所述待检测点的VOC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包括:
报警模块发出AQI等级超标警报、VOC浓度超标警报、过温警报或过湿警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对待检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采集,得到空气质量值,并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值生成第一温度控制指令、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一新风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温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一新风控制指令输出至所述KNX总线的过程,还包括:
逻辑运算模块对预设逻辑输入值进行逻辑运算,得到逻辑结果,并根据所述逻辑结果生成第二温度控制指令、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将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器;
所述主控器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KNX通信芯片;
所述KNX通信芯片将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和/或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输出至所述KNX总线,以使第一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所述第二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湿度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湿度控制系统,以及所述第三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并按照所述第二新风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新风过滤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质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输出所述空气质量值至所述KNX总线;
所述第四KNX设备从所述KNX总线上接收所述空气质量值,并将所述空气质量值发送至所述终端显示模块;
所述终端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空气质量值。
CN201610273965.7A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5757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3965.7A CN105757911A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3965.7A CN105757911A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7911A true CN105757911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25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3965.7A Pending CN105757911A (zh) 2016-04-27 2016-04-27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579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2006A (zh) * 2019-01-18 2019-04-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改善高密度人群室内空气质量的新风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9188B2 (ja) * 1991-06-14 1999-10-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質制御システム
CN104697122A (zh) * 2013-12-04 2015-06-10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气智能调节方法及装置
CN204667239U (zh) * 2015-06-17 2015-09-23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教室环境控制系统
CN204856265U (zh) * 2015-08-25 2015-12-0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温湿度监测功能的knx传输控制装置
CN105157162A (zh) * 2015-07-10 2015-12-1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室内环境监控方法与系统
CN105222273A (zh) * 2015-09-18 2016-01-06 广州金田瑞麟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监测器的智能监测方法
CN205158184U (zh) * 2015-11-21 2016-04-13 徐为中 一种室内环境检测系统
CN205957391U (zh) * 2016-04-27 2017-02-15 广州视声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9188B2 (ja) * 1991-06-14 1999-10-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質制御システム
CN104697122A (zh) * 2013-12-04 2015-06-10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气智能调节方法及装置
CN204667239U (zh) * 2015-06-17 2015-09-23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教室环境控制系统
CN105157162A (zh) * 2015-07-10 2015-12-1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室内环境监控方法与系统
CN204856265U (zh) * 2015-08-25 2015-12-09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温湿度监测功能的knx传输控制装置
CN105222273A (zh) * 2015-09-18 2016-01-06 广州金田瑞麟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监测器的智能监测方法
CN205158184U (zh) * 2015-11-21 2016-04-13 徐为中 一种室内环境检测系统
CN205957391U (zh) * 2016-04-27 2017-02-15 广州视声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爱平: "《家用制冷设备常见故障排除一点通》", 30 September 20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2006A (zh) * 2019-01-18 2019-04-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改善高密度人群室内空气质量的新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1743B (zh) 空调器恒温除湿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10151766A1 (en) Residential integrated ventilation energy controller
CN102022802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2792383U (zh)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03335387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风量调节装置、方法
CN108105961A (zh) 湿度的联合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02798196A (zh)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03322629A (zh) 家用空气净化处理及热能回收装置和方法
CN10940753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5957391U (zh)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
CN108828963A (zh) 一种智能家电控制方法、服务器及智能家电控制系统
CN105757911A (zh) 一种空气质量优化系统及方法
CN214406431U (zh) 一种室内健康新风自动送风装置
CN103543772A (zh) 主动介入型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644078U (zh) 一种智能客房控制器
CN105091248A (zh) 机房空调控制系统
CN206150833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茶几
CN201425357Y (zh) 单制冷空调温控式节能器
CN205641374U (zh) 一种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节能空调系统
CN209569843U (zh) 被动房超低能耗住宅新风冷暖一体系统
CN107247430A (zh) 建筑设备智能化管控系统
CN204373154U (zh) 基于ZigBee的大型商业建筑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CN106843097A (zh) 一种根据光照调节出风的公交车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7674597U (zh) 一种小型的具有辅热功能的圆形新风净化装置
CN208351267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00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Panyu District Xiaoguwei street in two cross road 22 A901-A902 room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video-star intelligent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Panyu District Xiaoguwei street in two cross road 22 A901-A902 room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Video-star Electronics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