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4481B -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4481B
CN105744481B CN201610201295.8A CN201610201295A CN105744481B CN 105744481 B CN105744481 B CN 105744481B CN 201610201295 A CN201610201295 A CN 201610201295A CN 105744481 B CN105744481 B CN 105744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information
gsm
frequency point
difference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12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4481A (zh
Inventor
徐瑨
张轶
许晓东
陶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6102012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44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44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4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6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e.g. comp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在UE端该方法包括:移动状态信息上报步骤,在向MME发送扩展服务请求信令后,向eNodeB上报自身的移动状态信息,其中,移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置信息、移动速度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驻留小区确定步骤,根据eNodeB所反馈的频点配置信息进行异系统测量,并选定由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出的目标小区进行驻留。该方法实现了频点的精确配置,减少了测量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LTE网络的引入和国际上标准的成熟,LTE的技术发展成为业界的关注点。LTE的主要驱动力是数据业务,其本身不能提供语音业务。在LTE技术发展的初期,数据业务是LTE主要关注的业务,而CS域的语音通话和短信等业务,可能并不在重点考虑范围内。但是随着LTE网络的发展,语音业务如何平滑演进成为运营商要考虑的关键问题,CircuitSwitch Fallback(CSFB)营运而生。
在现有CSFB技术中,UE进行LTE及LTA-Advanced系统和GSM系统联合附着之后,开启异系统小区测量过程,此过程包括网络向UE下发GSM测量频点,之后UE根据接收到的频点进行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则重定向到GSM小区进行驻留。
然而现今标准中,并未规定网络向UE下发哪些测量频点,UE如何进行测量,进行小区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就导致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实现方法,比如,不同公司频点配置的数量有多有少,有的公司只是对频点进行简单的功率扫描,而不进行规范的测量过程等等。
CSFB过程标准化欠缺的结果就是有些终端在依托CSFB过程进行通话时,等待时间过长或者无法回落到最佳的GSM小区,最终导致用户无法忍受或者掉话,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系统间UE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状态信息上报步骤,在向MME发送扩展服务请求信令后,向eNodeB上报自身的移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置信息、移动速度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
驻留小区确定步骤,根据eNodeB所反馈的频点配置信息进行异系统测量,并选定由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出的目标小区进行驻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生成所述移动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周期性地对自身进行定位追踪,并在预设时间窗内存储自身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速度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生成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
将所述移动轨迹距离与预设速度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生成所述移动速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当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小值时,将所述UE的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运动模式;
当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处于所述预设速度区间中时,将所述UE的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二运动模式;
当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大于所述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大值时,将所述UE的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三运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如下表达式生成所述移动方向信息:
θn=(1-α)×θn-1+α×θ′n
其中,θn表示第n个周期UE的移动方向,θ′n表示第n个周期UE的瞬时速度方向,α表示影响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驻留小区确定步骤中,
将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上报给所述eNodeB,以由所述eNodeB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信息;
根据所述eNodeB下发的目标小区信息进行小区驻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驻留小区确定步骤中,
接收eNodeB下发的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
根据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和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根据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对最后一次计算得到的对应于各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值进行排序,选取前N个GSM小区作为备选小区,设定参数k的初值为2;
步骤二、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1个GSM小区与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之差,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接收功率之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三、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k个GSM小区的的接收功率变化量与第1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的差值,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k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否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参数k的取值加1后重新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参数k的取值大于N,则将所述备选小区中的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移动状态信息上报步骤中,还接收eNodeB下发的异系统测量指令,当接收到所述异系统测量指令时,开启第一定时器,其中,
如果UE未完成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过程并且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值超过预设计时阈值,则生成并向基站上报定时器超时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定时器清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小区快速重选步骤,根据异系统测量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快速小区重选条件,如满足,则进行小区的重选以重新确定目标小区并进行驻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快速小区重选步骤中,
根据异系统测量结果计算并存储在相邻两次测量时服务小区的接收功率的变化量;
根据所述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判断是否满足预设进入条件,如果满足,则同时启动第二定时器和第三定时器,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时长;
根据所述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离开条件,如果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预设离开条件均未被满足,则缩短预设快速小区重选条件中的时间阈值;
如果在所述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预设离开条件均未被满足,则直接进行小区重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预设进入条件包括:
ΔC1>ΔC1_T+HYS
所述预设离开条件包括:
ΔC1<ΔC1_T-HYS
其中,ΔC1表示服务小区的接收功率的变化量,ΔC1_T和HYS分别表示预设功率变化量参数和预设迟滞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UE完成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过程,或者在UE在进行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时出现错误,则将所述第一定时器清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异系统间基站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频点配置区域确定步骤,根据所获取的UE的移动状态信息和GSM基站坐标信息确定频点配置区域,其中,所述移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置信息、移动速度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
频点配置信息生成步骤,根据所述频点配置区域中GSM基站的频点生成频点配置信息;
频点配置信息下发步骤,将所述频点配置信息下发给UE。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频点配置区域确定步骤中,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频点配置区域的半径,并结合所述移动方向信息确定出所述频点配置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如下表达式确定GSM基站是否处于所述频点配置区域内:
d·θ>0
d=(xNodeB-xUE,yNodeB-yUE)
其中,(xNodeB,yNodeB)表示GSM基站的坐标,(xUE,yUE)表示UE的坐标,R表示频点配置区域的半径,θ表示UE的移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UE下发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以由所述UE根据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确定出目标小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UE上报的异系统测量结果;
根据预设功率差值阈值、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和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信息;
将所述目标小区信息下发给UE。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预设功率差值阈值、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和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信息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根据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对最后一次计算得到的对应于各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值进行排序,选取前N个GSM小区作为备选小区,设定参数k的初值为2;
步骤二、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1个GSM小区与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之差,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接收功率之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三、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k个GSM小区的的接收功率变化量与第1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的差值,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k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否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参数k的取值加1后重新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果参数k的取值大于N,则将所述备选小区中的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接收到UE上报的定时器超时信息后,根据UE最近一次上报的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出临时小区信息,并将所述临时小区信息下发给UE。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移动方向信息和移动轨迹距离信息实现了频点的精确配置,减少了测量压力。
本发明所提供的小区选择方法综合考虑了UE的接收功率以及UE接收功率的变化趋势,与UE的移动状态信息相辅相成,都对回落过程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作用,降低了高速移动用户的掉话率,减少了切换次数,降低了信令开销。
第一定时器与快速小区选择及重选过程,不仅避免了由于时延过大导致用户难以忍受的情况,而且减少了由于选择不到最合适的服务小区而导致的无线链路失败的状况,其能够进一步保障CSFB过程的用户体验与网络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示出了实现CSFB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异系统间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UE生成自身的移动状态信息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UE移动轨迹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eNodeB根据UE上报的移动状态信息生成频点配置信息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频点配置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异系统间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UE确定目标小区的具体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不同GSM基站的接收功率变化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异系统间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异系统间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出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典型的CSFB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联合附着、位置更新、主叫(MO)CSFB流程、被叫(MT)CSFB流程以及去附着等。启用CSFB功能的用户的附着流程是基于联合GPRS/IMSI附着流程来实现的。
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手持终端UE在给MME发送的附着请求消息中携带支持CSFB能力的指示。MME在收到用户的联合附着请求后,在进行EPS附着的同时,会推导出其相关CS域的VLR信息,并向这个VLR发起位置更新请求。VLR收到位置更新请求以后,会将该用户标记为已经进行EPS附着了,并保存用户的MME的IP地址。这样,VLR中就创建了用户的VLR与MME间的SGs关联。随后,MSC Server/VLR会进行CS域位置更新并把用户的TMSI和LAI(位置区标识)传给MME,从而在MME中建立SGs关联。最后,MME把VLR给用户分配的TMSI以及LAI等信息包含在附着请求接受消息中发送给UE,此时就表明用户的联合附着已经成功了。联合附着成功之后,启用CSFB能力的用户在TD-LTE网络中就可以处理电路域业务了。
图1示出了实现CSFB的网络架构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CSFB是利用MME和MSC服务器之间的SGs接口来实现的。其中,SGs接口可以完成UE的EPS和IMSI的联合附着、位置更新和寻呼操作。
CSFB提供语音的实现流程主要依赖于LTE和2G/3G网络的互操作,终端在LTE覆盖区使用CSFB处理语音呼叫的时候,可以回退到2G或3G网络进行处理,具体取决于运营商的策略。
R8重定向(RRC release with redirection)的实现过程是网络发起RRC Release消息,并携带异系统邻区频点(这些频点既可以要求终端测量并且由网络根据测量结果决策,也可以由网络直接配置而不需要终端进行测量)以指示终端在该频点的异系统邻区重新接入。
R9重定向(RRC release with redirection with SIB)的实现过程与R8重定向的不同在于,在R9重定向过程中,eNodeB利用RIM过程获取UTRAN的系统消息。MME、SGSN对交换的消息只进行双向转发,不进行解析。RRC Release消息可携带多个邻区的频率及邻区系统广播,以加速终端在目标网络的驻留。
PS Handover是指源网络下发切换命令前,目标网络已完成资源预留,该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终端切换失败概率同时缩短切换时延。
对于CCO(Cell Change Order)without NACC(network assisted cell change)技术来说,该技术是进行网络控制的切换,终端根据测量控制上报测量报告,由网络下发切换命令。RRC连接释放中专门针对GSM存在一个CCO字段,可将目标邻区信息填充至该字段下发给终端,从而引导终端接入GSM小区执行语音业务。
对于CCO(Cell Change Order)with NACC(network assisted cell change)技术来说,针对CCO without NACC,3GPP提出了可携带目标GSM小区广播消息的优化方案CCOwith NACC。源网络增加RIM过程,获取GSM/GPRS邻区的系统信息SI/PSI,并在cell changeorder fromUTRAN/E-UTRAN消息中携带这些SI/PSI信息,以加速终端完成切换过程。
LTE最高支持速度为350km/h的高速列车场景,为了保障不同移动状态用户的服务质量,LTE不仅仅在网络结构上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同时也设计了相应的机制使得用户终端可以根据自己当前不同的移动状态,自适应的优化参数配置,用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上述机制就是所谓的移动状态估计(Mobility State Estimation,简称MSE)。LTE中的移动状态估计通常基于对小区重选次数的计数,在传统的同构网络下其可以较为准确地对用户终端当前的状态进行估计。
LTE中规定了用户终端具有三种移动状态,即常规移动、中速移动和高速移动。其中,常规移动通常是指用户终端的速度处于0~15km/h,中速移动通常是指用户终端的速度处于15~120km/h,告诉移动通常是指用户终端的速度处于120~350km/h。
LTE中的移动状态估计(MSE)基于用户终端对小区重选次数的计数,其中,MSE可以描述如下:
用户终端默认处于normal mobility状态(即常规移动状态),但在给定的t-Evaluation时间内,如果用户终端的小区重选次数超过n-CellChangeMedium,那么用户终端将进入medium mobility状态(即中速移动状态)。
类似地,如果用户终端的小区重选次数超过n-CellChangeHigh,那么用户终端将进入high mobility状态(即高速移动状态)。
如果在t-HystNormal时间内,用户终端既没检测到medium mobility事件(即中速移动事件)也没检测到high mobility事件(即高速移动事件),那么用户终端将回到normalmobility状态。
当用户终端UE开机或从盲区进入覆盖区时,UE将寻找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允许的所有频点,并选择合适的小区驻留,这个过程被称为“小区选择”。其中,在UE无存储BCCH信息情况下和UE有存储BCCH信息情况下将采用不同的选取选择方式。
如果UE并无存储的BCCH消息,它将首选搜索完GSM900的124个RF信道(如果为双频MS还应搜索374个DCS1800的RF信道),并在每个RF信道上读取接收的信号强度,进而计算出平均电平。上述整个测量过程将持续3~5s,在这段时间内UE将至少分别从不同的RF信道上抽取5个测量样点。
UE调谐到接收电平最大的载波上后,将首先来判断该载波是否为BCCH载波(通常UE通过搜寻FCCH突发脉冲来进行判断)。如果是,UE将尝试解码SCH来与该载波同步并读取BCCH的系统广播消息,若UE可正确解码BCCH数据,并通过数据证实该小区属于所选的PLMN、参数C1值大于0、该小区并未被禁止接入,此时UE方可驻留在该小区中。否则,UE将调谐到次高的载波上直到找到可用的小区。
而如UE在上次关机时,存储了BCCH载波的消息,那么它将首先搜索已存储的BCCH载波。若UE可以译码为该小区的BCCH数据但不能驻留该小区,则会检查该小区的BA(BCCH)表,若表中所有的BCCH载波都被搜索后仍未找到合适的小区,则执行无存储BCCH信息的小区选择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C1为供小区选择和重选的路径损耗准则,服务小区的C1必须大于0,其可以通过如下表达式进行计算:
C1=RXLEV RXLEV_Access_MIN MAX((UE_TXPWR_MAX_CCH P),0) (1)
当UE选择某小区为当前服务小区后,在各种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UE将驻留在所选的小区中,并继续监测由服务小区的BCCH系统消息所指示的相邻小区频点配置表中的所有BCCH载波。
在对这些BCCH载波进行监测时,对它们接收电平的测量至少需要5个测量样点来进行平均,并应对所有的BCCH载波取同样的测量样点数目,而且分配给每个载波的样点在每个测量周期内应尽量平均,至少在每分钟内更新最强的6个BCCH载波。
在现有CSFB技术中,UE进行LTE及LTA-Advanced系统和GSM系统联合附着之后,开启异系统小区测量过程,此过程包括网络向UE下发GSM测量频点,之后UE根据接收到的频点进行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则重定向到GSM小区进行驻留。然而现今标准中,并未规定网络向UE下发哪些测量频点,UE如何进行测量,进行小区选择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就导致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实现方法,比如,不同公司频点配置的数量有多有少,有的公司只是对频点进行简单的功率扫描,而不进行规范的测量过程等等。CSFB过程标准化欠缺的结果就是有些终端在依托CSFB过程进行通话时,等待时间过长或者无法回落到最佳的GSM小区,最终导致用户无法忍受或者掉话,降低了用户体验。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了基于UE的移动状态自适应地进行GSM频点的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减少了测量压力,又能够使UE回落到最佳GSM小区的概率增大。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异系统间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当UE存在CSFB话音需求时,UE会在步骤S1中向MME发送扩展服务请求信令(即Extended Service Request信令),并在步骤S2中向基站eNodeB上报自身的移动状态信息。
其中,UE在步骤S2中所上报的移动状态信息优选地包括:位置信息、移动速度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本实施例中,UE的移动状态信息是由自身生成的,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UE生成自身的移动状态信息的具体流程图。
如图3所示,UE在步骤S301中周期性地对自身进行定位追踪,并在预设时间窗内存储自身的位置信息。其中,本实施例中,UE优选地采用GPS技术来周期性的对自身进行定位追踪。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应用条件,UE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式来对自身进行定位追踪,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UE还可以采用诸如ECID、A-GNSS以及OTDOA等技术来对自身进行定位追踪。
本实施例中,对UE移动状态的估计还包括确定UE的移动速度的大小和移动方向两方面的内容。传统的基于小区切换/重选次数的移动状态估计只能估计出UE速度的大小,而无法估计出UE的移动方向。然而,通过分析以及实际试验发现,UE的移动方向对GSM频点配置区域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高速移动的用户,如果回落到一个迅速远离的小区,将很容易造成掉话。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UE移动状态估计的方法,该方法不仅会确定出UE的位置以及移动速度,还会确定出UE的移动方向。
因此,本实施例中,UE在步骤S302中根据自身的位置信息生成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随后在步骤S303中将移动轨迹距离与预设距离区间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生成自身的移动速度信息。
本实施例中,对UE移动速度的估计并不需要具体到某一数值,而是只估计其速度区间即可。为此,本实施例中UE通过统计一定的时间窗内自身的移动轨迹距离Dis,并将该距离Dis与预设距离区间[Dismedium,Dishigh]进行比较来确定UE的移动速度信息。
例如图4所示,UE在特定的特定的时间窗内记录了4个位置信息,那么移动轨迹距离Dis也就可以通过如下表达式计算得到:
其中,(xk,yk)表示第k+1点的坐标。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根据UE自身移动速度来将其移动速度信息分为:第一运动模式(即mormal mobility,常规模式)、第二运动模式(即medium mobility,中速模式)和第三运动模式(即high mobility,高速模式)。
UE默认处于常规模式状态,在规定的时间窗内,如果移动轨迹距离Dis小于Dismedium,那么UE则将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运动模式;如果移动轨迹距离Dis在预设距离区间[Dismedium,Dishigh]中,那么UE则将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二运动模式;如果移动轨迹距离大于Dishigh中,那么UE则将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三运动模式。
再次如图3所示,UE可以在步骤S304中可以根据位置信息来生成移动方向信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根据如下表达式计算UE的当移动方向信息:
θn=(1-α)×θn-1+α×θ′n (3)
其中,θn表示第n个周期UE的移动方向,θ′n表示第n个周期UE的瞬时速度方向,α表示影响参数。其中,影响参数α用于均衡旧的测量结果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其优选地由基站进行配置并在系统中进行广播。
根据表达式(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参考参考LETE层3滤波器的方法来设计得到了一角度滤波器,并利用该角度滤波器来计算UE的移动方向信息。其中,表达式(3)本质上是一个一阶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
对于图4所示的UE移动轨迹来说,利用表达式(3)可得: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其他合理的方式来根据UE的位置信息生成其移动方向信息,本发明不限于此。
再次如图2所示,当UE有CSFB话音需求,在向MME发送Extended Service Request信令之后,将自身的移动状态信息(包括位置信息、移动速度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生成发送至eNodeB。若eNodeB在步骤S3中收到MME发送的终端上下文更新信息(即S1-AP UE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CS Fallback Indicator,LAI)message),那么eNodeB则在步骤S4中根据收到的UE的移动状态信息生成频点配置信息并向UE下发。
UE在收到eNodeB发送来的频点配置信息后,会根据该频点配置信息进行异系统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满足条件的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进行驻留。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eNodeB根据UE上报的移动状态信息生成频点配置信息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eNodeB首先在步骤S501中根据所获取的UE的移动状态信息和GSM基站坐标信息确定频点配置区域。
本实施例中,根据UE移动状态的不同,eNodeB对频点配置区域的选择也应不同。具体地,如图6所示,以UE的位置为中心,可以画出三个同心半圆,同心半圆的半径可以由UE移动速度的大小决定,同心半圆的方向可以由UE的移动方向决定(定义同心半圆的方向为由圆心指向半圆弧中心的向量)。
其中,当UE的移动状态信息为第一运动模式(即常规模式)时,eNodeB会将频点配置区域的半径R确定为R1;当UE的移动状态信息为第二运动模式(即中速模式)时,eNodeB会将频点配置区域的半径R确定为R2;当UE的移动状态信息为第三运动模式(即高速模式)时,eNodeB会将频点配置区域的半径R确定为R3。其中,R1<R2<R3
再次如图6所示,UE的移动方向为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了精确配置频点,减少测量压力,本发明根据UE的移动方向信息来进一步缩小频点配置的范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且仅当用户和基站连线指向基站的方向和用户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β小于90°时,该基站的频点才有可能出现在BA列表中。
具体地,eNodeB根据UE上报的移动状态信息生成UE到GSM基站的向量d,即存在:
d=(xNodeB-xUE,yNodeB-yUE) (7)
其中,(xNodeB,yNodeB)表示GSM基站的坐标,(xUE,yUE)表示UE的坐标。
GSM基站的坐标和UE的坐标以及向量d,eNodeB也就可以根据如下表达式来判断GSM基站是否处于频点配置区域内:
d·θ>0 (9)
如果对于某一GSM基站来说,表达式(8)和表达式(9)所示的条件均被满足,那么该GSM基站也就处于频点配置区域内。其中,表达式(8)限制了GSM基站与UE的距离不得大于R,表达式(9)限制了GSM基站的位置位于UE移动方向的“前方区域”,即UE在移动过程中会以较大概率靠近该基站而非远离该基站。
只有同时表达式(8)和表达式(9)所示的条件,该GSM基站的频点才会被配置到BA列表中。在确定出频点配置区域后,该方法在步骤S502中根据频点配置区域中GSM基站的频点生成频点配置信息,并在步骤S503中将该频点配置信息下发给UE。本实施例中,eNodeB优选地根据GSM基站和UE之间距离的大小配置其频点的优先级。在UE进行异系统测量之前按照本发明专利进行精确的频点配置,不仅频点的指向性更强,而且测量压力也会被缓解。
本实施例中,频点配置信息优选地采用频点列表的形式实现,其可如表1所示。
表1
Frequency Priority
Freq 1 1
Freq 2 2
....... ......
当UE接收到eNodeB下发的频点配置信息后,会根据该频点配置信息进行异系统测量。具体地,当UE需要从LTE系统回落到GSM系统时,其会首先打通MME和MSC之间的接口SGs,进行LTE和GSM系统的联合附着以及联合位置更新过程,之后UE进行异系统测量过程并通过一定的准则选择合适的GSM小区进行驻留。
由于CSFB技术标准化程度较低,异系统测量过程以及小区选择过程都是厂家自行实现,有的厂商只进行简单的功率扫描,没有规范的测量流程,也有的厂商不对BA表中的所有频点进行扫描,只是扫描到一个相对合适的小区则进行驻留,厂家多样化的实现使得CSFB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重定向无法选择到最佳小区等等。
如果只进行简单的功率扫描,那么也就无法克服快衰落以及阴影衰落的影响,而单纯根据C1准则进行小区选择也会造成一系列用户的掉话。首先,较大的接收功率并不能代表较好的信道质量;其次,由于GSM小区选择之后在15s之内不能进行小区重选,很容易造成高速移动用户的信号质量快速下降而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UE接收功率(RXLEV)以及接收功率变化趋势的小区选择标准,旨在对小区选择提供一定的预测性,其能够与基于UE移动状态的频点配置相辅相成,共同降低用户的掉话率,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UE在进行异系统测量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功率扫描,而是遵从GSM的测量规则,每隔一定时长(此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例如可以配置为480ms)进行一次测量上报。UE对接收功率最强的前N个小区(此N个小区在动态变化中),维护至少10次最新的测量结果(如果某个小区的测量结果一共少于10次,则维护可以获得的所有测量结果),并计算前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最后三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的差,记做ΔC1。
本实施例中,UE在进行异系统测量后,其可以选择两种类型的GSM基站作为备选,其中一类是下行接收功率比其他基站高很多的基站,另一类是下行接收功率较高且以较大的速率在升高的基站。
本实施例中,deviation_th表示UE接收到不同基站的功率差值的阈值。如果接收到某个基站的功率比接收到其他基站的功率高很多,即超过阈值deviation_th,则可以直接选择接收信号最强的基站;如果不同基站的接收功率差值不大,则需要对接收功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以进行更合理的小区选择。
ΔC1_th表示单个小区接收功率变化趋势的阈值。本实施例中,在两个小区接收功率相差小于deviation_th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小区的接收功率一直在增加,另一个小区的接收功率一直在减少,且其相对变化量达到了ΔC1_th,则可以选择接收功率一直在增加的小区进行驻留。
本实施例中,小区的选择实在UE侧执行的,即由UE最终确定出目标小区,并进行驻留,这样便形成了如图7所示的流程图,其中图7所示的步骤S1至步骤S4与图2所示的对应步骤的实现原理以及实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当eNodeB在步骤S4中向UE下发频点配置信息时,eNodeB还在步骤S5中将预设功率差值阈值deviation_th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ΔC1_th下发给UE。这样,UE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异系统测量结果和预设功率差值阈值deviation_th以及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ΔC1_th来确定出做种所需要的目标小区。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UE确定目标小区的具体流程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UE首先在步骤S801中根据异系统测量结果对最后一次计算得到的对应于各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值进行排序。随后在步骤S802中选取前N个GSM小区作为备选小区,并设定参数k的初始值为2。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各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值按照降序进行排列,这样便得到的序列{C11,C12,...,C1N*。
在步骤S803中,计算备选小区中第1个GSM小区与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之差D_C1k,即存在:
D_C1k=C11-C1k (10)
其中,C1k表示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
当得到备选小区中第1个GSM小区与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之差D_C1k后,UE在步骤S804中判断该差值D_C1k是否大于预设功率差值阈值deviation_th。如果D_C1k大于预设功率差值阈值deviation_th,那么表示备选小区中第1个GSM小区的下行接收功率比其他小区高很多,因此此时UE便可以在步骤US810中将备选小区中的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来进行驻留。
而如果D_C1k不大于预设功率差值阈值deviation_th,那么UE将在步骤S805中进一步计算备选小区中第k个GSM小区与第1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的差值D_ΔC1k,即存在:
D_ΔC1k=ΔC1k-ΔC11 (11)
其中,ΔC1k和ΔC11分别表示备选小区中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和第1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
当得到差值D_ΔC1k后,UE会在步骤S807中进一步判断该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ΔC1_th。如果D_ΔC1k大于ΔC1_th,UE则在步骤S808中将备选小区中的第k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而如果D_ΔC1k小于或等于ΔC1_th,那么此时UE则会进一步判断当前k值是否大于N。
如果当前k值大于N,那么则表示遍历完备选小区中的所有GSM小区后仍没有知道符合要求的GSM小区,此时UE将执行步骤S810来将接收功率最大的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而如果当前k值不大于N,那么此时UE则将k值加1后返回步骤S803以进入下一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N的取值可以根据UE自身速度的不同而现则不同的值。例如,对于高速用户终端维护的潜在目标小区数量比较大,因此N的取值可以取较大的值;而对于低速用户终端来说,由于其移动区域有限,因此维护的潜在目标小区数量比较小,因此N的取值可以取较小的值。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N的取值还可以根据其他合理策略进行配置,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图9所示的场景,假设UE在一条道路上移动的过程中,有CSFB话音需求,并且道路周围部署有GSM基站。在图9中,UE处于圆点的位置上,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运动,GSM基站1、GSM基站2和GSM基站3的位置如图9所示。图10示出了UE从执行异系统测量开始接收到三个基站功率的变化曲线。
如图10所示,按照实施例所提供的小区选择方法,在进行小区选择时,UE接收到三个基站的功率存在C11>C12>C13。然而由于C11-C12<deviation_th,即基站1的接收功率并没有比基站2的接收功率大很多,所以UE并不马上接入基站1对应的小区(即小区1),而是通过比较ΔC12-ΔC11与预先设定的阈值ΔC1_th的大小,发现ΔC12-ΔC11<ΔC1_th,即基站2的接收功率变化趋势也不尽如人意,因此UE也不接入基站2,而是考虑基站3。
经过比较发现C11-C13<deviation_th且ΔC13-ΔC11>ΔC1_th,即基站1的接收功率并没有比基站3的接收功率大很多,但是基站3的接收功率相对基站1的接收功率的增长速率大的多,推测UE可能正在以较大速率靠近基站3,因而UE将小区3作为目标小区从而执行小区3的随机接入过程。
如图9所示,UE在移动过程中有CSFB话音需求,其与三个基站的距离关系为L1<L2<L3,其中,L1、L2和L3分别表示基站eNodeB1、eNodeB2和eNodeB3与UE之间的距离。从图9中可以看出,UE虽然与基站1的距离最近,但是其处于远离基站1的过程中;UE与基站2的距离次之,但是只有短时间的靠近过程之后便开始远离;UE与基站3的距离稍远,但是在移动过程中迅速靠近基站3。考虑到UE回落到GSM小区之后再15s之内不得进行小区重选,并综合以上分析,UE在CSFB过程中回落到小区3是最合理的选择,其结果与上述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小区选择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一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小区选择方法综合考虑了UE的接收功率以及UE接收功率的变化趋势,与UE的移动状态信息相辅相成,都对回落过程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作用,降低了高速移动用户的掉话率,减少了切换次数,降低了信令开销。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目标小区信息也可以由eNodeB来生成,这样也就形成了如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比图8和图11可以看出,当由eNodeB来生成目标小区信息时,eNodeB也就不需要将预设功率差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下发给UE,而是通过在步骤S6中接收UE上传的异系统测量信息,将该信息与预设功率差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结合来生成目标小区信息,随后再在步骤S7中将目标小区信息下发给UE。本实施例中,eNodeB生成目标小区的原理以及过程与图8所示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GSM呼叫建立需要一系列信令流程,以UE主叫过程为例,包括被叫号码分析过程、话音信道指派过程以及呼叫连接过程,这就使得在GSM系统中从开始拨号到通话被接通存在一定的时延,这个时延如果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降低用户体验。
因此为了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在GSM系统中配置了不同的定时器来保证快速可靠地建立通话过程,这些定时器包括:呼叫发起监视定时器T303以及监视呼叫连接过程的定时器T313等。这些定时器在相应的过程开始时设定一个计数初值,当定时器的减少或者增加到一定的阈值而过程未结束时则发起事件上报,网络对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应的处理,这一系列的机制都是为了保证较好的用户体验。
LTE系统覆盖下的UE在处理语音业务时,终端先回退到CS(电路域)网络,以在CS网络处理语音业务。CSFB技术的出现,使得重用现有的CS域设备来为TD-LTE网络中的用户提供传统语音业务的目的得以实现,但同时也给移动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CSFB过程需要进行GSM和LTE(LTE-Advanced)系统的联合附着,打通MME和MSC之间的SGs接口,进行两个系统的联合位置更新过程之后经过重定向回落到合适的GSM小区。这一系列的附加过程给通话建立带来了额外的时延,这些时延除了传统的GSM通话建立时延外还包括UE在LTE侧起呼/接收寻呼到收到重定向命令、UE收到重定向命令后搜索接入GSM小区并读取GSM系统广播这些过程的时延。
这些时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体验,虽然现如今已经有RIM(RAN InformationManagement)技术通过在LTE系统中提前下发GSM小区系统消息减少时延,但是仍然存在因为时延过大用户无法忍受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通过设定第一定时器(即定时器T_CSFB),来防止CSFB过程产生过大时延的问题。具体地,如图12所示,定时器T_CSFB由用户终端UE来进行维护,当CSFB过程启动、UE收到eNodeB转发的由MME所发送的SA-AP Request messagewith CS Fallback indicator信令时,UE将开启定时器T_CSFB。其中,定时器T_CSFB的初始值优选地配置为0,其按照UE的时钟频率来进行计时,即UE每增加一个时钟单位,定时器T_CSFB也增长一个相同的时钟单位。
本实施例中,如果UE完成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过程,或者在UE在进行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时出现无线链路失败等错误时,定时器T_CSFB将清零。
同时,如果UE未完成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过程别切定时器T_CSFB的计时值超过预设计时阈值时,UE将生成定时器超时信息,并将自身计数清零。UE会将该定时器超时信息上报给基站,以由基站辅助UE进行快速小区选择。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基站接收到UE上报的定时器超时信息后,基站会根据UE最近一次上报的测量结果,为UE选择一个链路质量最好(例如接收功率C1值最大)的小区作为临时小区来进行驻留。
本实施例中,如果定时器T_CSFB超时,基站将辅助UE进行快速小区选择,此时UE可能回落不到最佳的GSM小区,从而影响用户的通话质量。同时,如果UE处于高速运动状态,那么极大可能出现掉话的为题。为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通过一个Cell Reselection CR事件,来触发快速小区重选过程,以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
传统的GSM小区重选条件如下:
1)UE计算某小区(与当前小区属同一个位置区)的C2值超过UE当前服务小区的C2值连续5s;
2)UE计算某小区(与当前小区不属同一个位置区)的C1值超过UE当前服务小区的C2值与小区重选滞后值(Cell Selection Hysteresis)之和连续5s;
3)当前服务小区被禁止;
4)UE监测出下行链路故障,其中,下行信令故障准则基于下行信令故障计数(DSC),当UE选择了某小区时,DSC置为〔90/BS PA MFRMS〕取整,BSPA MFRMS为基站传输寻呼消息给同一个寻呼级UE之间的51TDMA帧复帧数。因此当UE要在其寻呼子信道上译码时,若成功则DSC加1,若失败,则DSC减4,当DSC为0时,则断定出现了下行信令故障;
5)服务小区的C1值连续5s小于0;
6)UE随机接入时,在最大重传后接入尝试仍不成功的情况下。
本实施例中,当定时器T_CSFB超时时,UE会按照GSM的测量规则进行异系统测量,并计算并存储服务小区的C1值在相邻两次测量时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ΔC1′i,此时存在:
ΔC1′i=C1i,k-C1i,k+1 (12)
其中,C1i,k和C1i,k+1分别表示第k次和第k+1次测量得到的第i个服务小区的接收功率。本实施例中,ΔC1′i既可以为正,又可以为负。
本实施例中,CR时间分为进入条件和离开条件,其中,进入条件和离开条件分别可以通过如下表达式进行表示:
ΔC1′>ΔC1_T+HYS (13)
ΔC1′<ΔC1_T-HYS (14)
其中,ΔC1_T和HYS分别表示预设功率变化量参数和预设迟滞参数。本实施例中,ΔC1_T和HYS优选地由基站进行配置,并在系统信息中广播。
本实施例中,定义有两个定时器,即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其中,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T1小于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T2。当进入条件被满足时,UE同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此时UE将根据接收功率的变化量ΔC1′i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离开条件,如果在第一定时器的运行期间离开条件均未被满足,UE则会缩短预设快速小区重选条件中的时间阈值。例如将上述条件1、2和5中的时间阈值5s缩小。而如果在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期间预设离开条件均未被满足,则无论是否满足GSM小区重选条件,UE将直接进行小区重选。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定时器T_CSFB与快速小区选择及重选过程,不仅避免了由于时延过大导致用户难以忍受的情况,而且减少了由于选择不到最合适的服务小区而导致的无线链路失败的状况,其能够进一步保障CSFB过程的用户体验与网络的可靠性。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或处理步骤,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虽然上述示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在一个或多个应用中的原理,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思想的情况下,明显可以在形式上、用法及实施的细节上作各种修改而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24)

1.一种异系统间UE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状态信息上报步骤,在向MME发送扩展服务请求信令后,向eNodeB上报自身的移动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移动状态信息包括:移动速度信息、移动方向信息和真实的位置信息;
驻留小区确定步骤,根据eNodeB基于所述移动状态信息所反馈的频点配置信息进行异系统测量,并选定由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出的目标小区进行驻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移动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周期性地对自身进行定位追踪,并在预设时间窗内存储自身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移动速度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生成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
将所述移动轨迹距离与预设速度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生成所述移动速度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小值时,将所述UE的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运动模式;
当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处于所述预设速度区间中时,将所述UE的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二运动模式;
当所述预设时间窗内的移动轨迹距离大于所述预设速度区间的最大值时,将所述UE的运动速度信息确定为第三运动模式。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生成所述移动方向信息:
θn=(1-α)×θn-1+α×θ′n
其中,θn表示第n个周期UE的移动方向,θ′n表示第n个周期UE的瞬时速度方向,α表示影响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驻留小区确定步骤中,
将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上报给所述eNodeB,以由所述eNodeB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信息;
根据所述eNodeB下发的目标小区的信息进行小区驻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驻留小区确定步骤中,
接收eNodeB下发的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
根据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和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根据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对最后一次计算得到的对应于各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值进行排序,选取前N个GSM小区作为备选小区,设定参数k的初值为2;
步骤二、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1个GSM小区与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之差,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功率之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三、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与第1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的差值,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k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否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参数k的取值加1后重新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参数k的取值大于N,则将所述备选小区中的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状态信息上报步骤中,还接收eNodeB下发的异系统测量指令,当接收到所述异系统测量指令时,开启第一定时器,其中,
如果UE未完成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过程并且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值超过预设的计时阈值,则生成并向基站上报定时器超时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定时器清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小区快速重选步骤,根据异系统测量结果判断是否满足预设小区快速重选条件,如满足,则进行小区的重选以重新确定目标小区并进行驻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区快速重选步骤中,
根据异系统测量结果计算并存储在相邻两次测量时服务小区的接收功率的变化量;
根据所述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判断是否满足预设进入条件,如果满足,则同时启动第二定时器和第三定时器,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时长;
根据所述接收功率的变化量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离开条件,如果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预设离开条件均未被满足,则缩短预设小区快速重选条件中的时间阈值;
如果在所述第三定时器的运行期间所述预设离开条件均未被满足,则直接进行小区重选。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进入条件包括:
ΔC1′>ΔC1_T+HYS
所述预设离开条件包括:
ΔC1′<ΔC1_T-HYS
其中,ΔC1′表示服务小区的接收功率的变化量,ΔC1_T和HYS分别表示预设功率变化量参数和预设迟滞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UE完成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过程,或者UE在进行LTE到GSM系统的重新定向时出现错误,则将所述第一定时器清零。
16.一种异系统间基站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频点配置区域确定步骤,根据所获取的UE的移动状态信息和GSM基站坐标信息确定频点配置区域,其中,所述移动状态信息包括:移动速度信息、移动方向信息和真实的位置信息;
频点配置信息生成步骤,根据所述频点配置区域中GSM基站的频点生成频点配置信息;
频点配置信息下发步骤,将所述频点配置信息下发给UE。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频点配置区域确定步骤中,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频点配置区域的半径,并结合所述移动方向信息确定出所述频点配置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表达式确定GSM基站是否处于所述频点配置区域内:
d·θ>0
d=(xNodeB-xUE,yNodeB-yUE)
其中,(xNodeB,yNodeB)表示GSM基站的坐标,(xUE,yUE)表示UE的坐标,R表示频点配置区域的半径,θ表示UE的移动方向。
19.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UE下发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以由所述UE根据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和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确定出目标小区。
20.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UE上报的异系统测量结果;
根据预设功率差值阈值、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和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目标小区的信息;
将所述目标小区的信息下发给UE。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功率差值阈值、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和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信息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根据所述异系统测量结果对最后一次计算得到的对应于各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值进行排序,选取前N个GSM小区作为备选小区,设定参数k的初值为2;
步骤二、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1个GSM小区与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之差,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接收功率之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率差值阈值,则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三、计算所述备选小区中第k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与第1个GSM小区的接收功率变化量的差值,如果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变化量差值阈值,则将所述第k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否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将参数k的取值加1后重新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三。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参数k的取值大于N,则将所述备选小区中的第1个GSM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UE上报的定时器超时信息后,根据UE最近一次上报的异系统测量结果确定出临时小区的信息,并将所述临时小区的信息下发给UE。
CN201610201295.8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Active CN105744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1295.8A CN10574448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1295.8A CN10574448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481A CN105744481A (zh) 2016-07-06
CN105744481B true CN105744481B (zh) 2019-10-11

Family

ID=5625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1295.8A Active CN10574448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44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0174B (zh) * 2016-12-29 2020-11-27 辰芯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移动环境下在蜂窝电信网络内进行小区重选的方法
CN106851754B (zh) * 2017-01-05 2019-08-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7105461A (zh) * 2017-05-09 2017-08-2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异系统网络重选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WO2019136630A1 (zh) * 2018-01-10 2019-07-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数确定和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0082368A1 (zh) * 2018-10-26 2020-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的测量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36362A (zh) * 2020-07-13 2020-10-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03285B (zh) * 2020-09-07 2023-10-17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多小区联合协同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3730A (zh) * 2014-02-25 2014-04-30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最佳重建目标小区选择的无线链路失败恢复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03874149A (zh) * 2012-12-10 2014-06-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移动切换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74292A (zh) * 2013-01-25 2014-08-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63459A4 (en) * 2011-09-29 2015-12-09 Fujitsu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MOTION STATUS OF A FINISH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149A (zh) * 2012-12-10 2014-06-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移动切换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74292A (zh) * 2013-01-25 2014-08-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3763730A (zh) * 2014-02-25 2014-04-30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最佳重建目标小区选择的无线链路失败恢复增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481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4481B (zh) 一种异系统间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JP7279766B2 (ja) 無線端末、基地局、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Tayyab et al. A survey on handover management: From LTE to NR
CN110267301B (zh) 一种双连接系统中终端能力获取方法
EP1391070B1 (en) A method of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 mobile terminal moving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451285B (zh) 基于电路域回落csfb的小区重定向方法
US9191851B2 (en) Cell size and shape estim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503942B2 (en) Network controlled E-UTRAN neighbor cell measurements
EP295058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obility for a cell having a small cell service are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73676B (zh) 用于无线接入网中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72514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SM hard handoff
CN103763730A (zh) 基于最佳重建目标小区选择的无线链路失败恢复增强方法及装置
US20050043046A1 (en) Cell search method for inter-system handover in a mobile station
CN102239723A (zh) 用于切换问题识别的方法
JP2015509685A (ja) セルラー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JP2008511200A (ja) 移動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マルチターゲットセルを用いたマルチモード−マルチバンド端末機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14000478A1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小区切换方法以及装置和系统
US201502499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easurement between Network Systems
CN103906159A (zh) 异系统间网络重选方法、多模终端和系统
KR101655450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네트워크 운영 방법 및 장치
CN106255163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11919473A (zh) 用于在5g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84426B (zh) 一种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td测量方法
KR101639944B1 (ko) 무선통신망 기반 타겟노드에 의한 개선된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기지국
US9992714B1 (en) Dynamic management of handoff based on detected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