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3176B -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3176B
CN105743176B CN201610216075.2A CN201610216075A CN105743176B CN 105743176 B CN105743176 B CN 105743176B CN 201610216075 A CN201610216075 A CN 201610216075A CN 105743176 B CN105743176 B CN 105743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ecovery
inductance
load capacitan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160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3176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2160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43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43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3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3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3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9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charge maintenance, battery initiation or rejuve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回收利用负载电容放电完成后出现的反向电压的问题。该一种电容充电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直流供电模块、预充电模块、回收电感、充电电感、回收开关、充电开关、触发和采集电路,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可以很好地为电容进行重频充电,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频电容充电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单周期谐振充电方式常用到重复频率工作的电容储能型装置上,其原理图如附图1所示,在零时刻开关S闭合,直流供电模块DC通过电感L向负载电容C充电,在一个谐振周期内完成充电,因此被称之为单周期谐振充电方式。在负载电容上可以获得近两倍的直流供电电压,单周期谐振充电方式不需要变压器即可完成升压,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等优势,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电容储能型装置的储能电容在放电后一般都会产生反向电压,该反向电压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高的时候能接近充电电压值,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充电电压会随之变化、无法获得稳定的电压输出。提高充电精度的一种方法是采用低Q(de-Qing)电路,参考(《线型脉冲调制器理论基础与专用电路》第十二章,国防工业出版社,东冲编,1978年12月第一版),低Q(de-Qing)电路带来了复杂性,而且负载电容的反向电压没有进行回收利用,降低了整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单周期谐振充电方式的简单结构基础上,既充分回收、利用负载电容反向电压,又保持较高的充电精度。特提供了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电容充电装置包括: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由充电开关S2及其触发驱动、充电电感L2和直流供电模块串联组成的充电电路;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由回收开关S1及其触发驱动、回收电感L1串联组成的回收电路;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预充电模块;
输入端与负载电容C1连接的负载电压采集电路;
输入端与直流供电模块连接的供电电压采集电路;
输入端连接供电电压采集电路和负载电压采集电路,输出端连接预充电模块、充电触发驱动、回收触发驱动的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的充电开关S2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感L2的一端连接、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容C1的正极,充电电感L2的另外一端连接直流供电模块的正极;所述回收开关S1的输入端与回收电感L1连接、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容C1的正极;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负载电容C1充电电压要求,控制模块控制预充电模块给负载电容C1充电至设置电压US,然后停止充电;
(b)负载电容C1放电,放电完成后负载电容电压为UR,正常情况下其值为负,如果UR为正值就说明负载电容工作异常,也就无法达到控制方法的前提条件,需要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c)控制模块通过负载电压采集、供电电压采集分别对负载电容电压UR和直流供电模块输出电压U0进行采集,如果U0大小在合理范围内,即:,控制模块根据UR、U0和US自动计算得到时间延迟值TD,其中,L1为回收电感(L1)的电感值,C1为负载电容(C1)的电容值,如果U0大小不在合理范围内,则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结合附图3可以看到,步骤(b)中,负载电容C1放电,电压由US降至UR,接下来的步骤(c)中,在回收开关S1导通后,负载电容C1上的反向电压开始回收,经过TD长度时间后,充电开关S2导通,此时,
负载电容C1的电压为:
回收电感L1上的电流为:
由于回收电感L1远大于充电电感L2,所以充电时间相对于回收时间可以忽略,负载电容C1的电压在短时间内达到了:
充电完成时可以认为回收电感L1上的电流不变,回收电感L1上的电流储能会完全转移到负载电容C1上,负载电容C1上的最终电压为:
由上式可推导得到TD公式;
(d)控制模块给回收触发驱动发送信号使回收开关S1导通,经过TD长度的时间后,控制模块给充电触发驱动发出信号使充电开关S2导通,充电结束时负载电压达到设定值US,如果没有达到设定值US,则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e)完成步骤(d)后,待下一个工作周期返回步骤(b),循环往复直至工作结束,每个工作周期的时间由步骤(b)(c)(d)三个部分的时间相加得到,即:负载电容放电时间、控制模块采集与计算时间、充电回收时间,该工作周期决定了电容充电装置的最高重复频率。
2、为了防止充电回路、回收回路中出现反向电流,所述的充电开关S2、回收开关S1均为单向导通开关,可以为晶闸管或者串联二极管的IGBT、MOSFET。
3、因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依靠改变充电与回收之间的时间延迟来调节输出电压幅值,要简化控制方法的前提是回收时间要远大于充电时间,经试验证明,当回收时间大于充电时间的5倍时,充电过程对回收过程影响即可忽略,因此所述的回收电感L1的电感值要大于充电电感L2电感值的25倍以上,本发明输出电压的精度与回收时间的长短有关,充电与回收之间时间延迟的调节步长与回收时间相比越小,输出电压的精度越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负载电容C1放电产生的反向电压,减小了直流供电模块的输出功率,提升了整体效率;
(2)通过使用本发明,在负载电容上可获得大于两倍直流供电模块电压的输出,输出电压范围为:
(3)通过使用本发明,采用了实时控制方法,当直流供电模块的电压和负载电容C1的反向电压有较大变化时也能获得稳定的电压输出,当实时控制的时间步长远小于回收时间时,可以获得满意的电压精度;
(4)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创造了一种功能齐全的控制方法,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单周期谐振充电方式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容充电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在一个工作周期内负载电容的电压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针对目前单周期谐振电容充电方式无法完全利用负载电容反向电压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该充电装置包括: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由充电开关S2及其触发驱动、充电电感L2和直流供电模块串联组成的充电电路;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由回收开关S1及其触发驱动、回收电感L1串联组成的回收电路;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预充电模块;
输入端与负载电容C1连接的负载电压采集电路;
输入端与直流供电模块连接的供电电压采集电路;
输入端连接供电电压采集和负载电压采集电路、输出端连接预充电模块、充电触发驱动、回收触发驱动的控制模块;
其中,充电开关S2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感L2连接、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容C1的正极,充电电感L2的另外一端连接直流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回收开关S1的输入端与电感连接、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容C1的正极;所述的预充电模块、直流供电模块、回收电感L1、负载电压采集、供电电压采集与负载电容C1共地;回收电感L1的电感值为充电电感L2的电感值的30倍。
本发明中,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预充电模块:为负载电容C1提供初始电压;
直流供电模块:为负载电容C1充电;
充电触发驱动:为充电开关S2提供触发脉冲;
回收触发驱动:为回收开关S1提供触发脉冲;
供电电压采集:实时采集直流供电模块的输出电压并传递给控制模块;
负载电压采集:实时采集负载电容C1的电压并传递给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控制预充电模块完成负载电容C1的预充电,采集负载电压和供电电压,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时间延迟值TD,并按照时间延迟分别触发回收开关S1和充电开关S2,在出现异常时送出故障状态并控制系统停止工作。
在此,我们根据该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步骤一,根据负载电容C1充电电压要求,控制模块控制预充电模块给负载电容C1充电至设置电压US,然后停止充电;
步骤二,负载电容C1放电,放电完成后负载电容电压为UR,其值为负则可正常工作,如果其值非负,则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步骤三,控制模块通过供电电压采集对直流供电模块输出电压U0进行采集,如果U0满足以下工作条件:,控制模块根据UR、U0和US自动计算得到时间延迟值TD,所述时间延迟值TD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1为回收电感的电感值,C1为负载电容的电容值,如果U0不满足工作条件,则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步骤四,控制模块控制回收触发驱动使回收开关S1导通,经过TD长度的时间后,控制模块控制充电触发驱动使充电开关S2导通,充电结束时负载电压达到设定值US,如果没有达到设定值,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步骤五,完成步骤四后,待下一个工作周期返回步骤二,直至工作结束,一个工作周期内负载电容C1上的电压变化如附图3所示。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

Claims (3)

1.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的电容充电装置包括: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由充电开关(S2)及其触发驱动、充电电感(L2)和直流供电模块串联组成的充电电路;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由回收开关(S1)及其触发驱动、回收电感(L1)串联组成的回收电路;
与负载电容(C1)并联的预充电模块;
输入端与负载电容(C1)连接的负载电压采集电路;
输入端与直流供电模块连接的供电电压采集电路;
输入端连接供电电压采集和负载电压采集电路,输出端连接预充电模块、充电触发驱动、回收触发驱动的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充电开关(S2)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感(L2)的一端连接、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容(C1)的正极,充电电感(L2)的另外一端连接直流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回收开关(S1)的输入端与回收电感(L1)的一端连接、输出端连接负载电容(C1)的正极;
所述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负载电容(C1)充电电压要求,控制模块控制预充电模块给负载电容(C1)充电至设置电压US,然后停止充电;
(b)负载电容(C1)放电,放电完成后控制模块通过负载电压采集对负载电容(C1)电压UR进行采集,其值为负则进行步骤(c),如果其值为非负值,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c)控制模块通过供电电压采集对直流供电模块输出电压U0进行采集,若U0满足工作条件:,控制模块根据UR、U0和US自动计算得到时间延迟值TD,其中,L1为回收电感(L1)的电感值,C1为负载电容(C1)的电容值,若U0不满足工作条件,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d)控制模块控制回收触发驱动使回收开关(S1)导通,经过TD长度的时间后,控制模块控制充电触发驱动使充电开关(S2)导通,充电结束时负载电压达到设定值US,如果没有达到设定值US,则送出故障状态并停止工作;
(e)完成步骤(d)后,待下一个工作周期返回步骤(b),直至工作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开关(S2)、回收开关(S1)均为可控单向导通开关,可以为晶闸管或者串联二极管的IGBT、MOSFE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电感(L1)的电感值大于充电电感(L2)电感值的25倍以上。
CN201610216075.2A 2016-04-10 2016-04-10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743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6075.2A CN105743176B (zh) 2016-04-10 2016-04-10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16075.2A CN105743176B (zh) 2016-04-10 2016-04-10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3176A CN105743176A (zh) 2016-07-06
CN105743176B true CN105743176B (zh) 2018-03-09

Family

ID=5625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6075.2A Active CN105743176B (zh) 2016-04-10 2016-04-10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43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7808B (zh) * 2018-05-29 2020-05-05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eps控制器电源诊断与保护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499A (zh) * 1995-07-11 1998-08-12 先进充电技术公司 电池充电过程的控制与终止
CN101938156A (zh) * 2010-09-07 2011-01-0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校准测试的充电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WO2011078473A2 (ko) * 2009-12-23 2011-06-30 코칩 주식회사 미세전력용 전원장치
CN102412753A (zh) * 2011-11-23 2012-04-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高压大功率重复脉冲功率电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499A (zh) * 1995-07-11 1998-08-12 先进充电技术公司 电池充电过程的控制与终止
WO2011078473A2 (ko) * 2009-12-23 2011-06-30 코칩 주식회사 미세전력용 전원장치
CN101938156A (zh) * 2010-09-07 2011-01-0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校准测试的充电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02412753A (zh) * 2011-11-23 2012-04-1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高压大功率重复脉冲功率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3176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5063B (zh) 一种蓄电池正负脉冲充电变换器
CN110829812B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580000A (zh) 开关电源输出过压保护方法及电路及带该电路的开关电源
CN201466775U (zh) 蓄电池充放电装置
CN102624239A (zh) 双向dc-dc变换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2946131A (zh) 自适应输入电源的充电器及控制充电器的输入电流的方法
CN103546057B (zh) 一种基于强迫关断桥式换流的重复脉冲功率电源
CN203661377U (zh) 双绕组单级原边反馈的led灯驱动电路
CN103490619B (zh)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103633839A (zh)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CN102684462B (zh) 低端mosfet负压箝位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05847093U (zh) 一种电流连续型高增益开关升压准z源变换器电路
CN204216600U (zh) 同步升降压电池充电装置
CN103401406A (zh) 用于dc-dc转换器轻负载跳脉冲模式的纹波减小电路
CN105099184B (zh) 一种轻载开关电源芯片
CN204442176U (zh)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z源dc-dc变换器电路
CN104779790A (zh)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z源dc-dc变换器电路
CN104009633A (zh) 一种电流连续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电路
CN105939107A (zh)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203883673U (zh)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CN102412753B (zh) 一种高压大功率重复脉冲功率电源
CN206272481U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应用其的开关电源
CN105137200A (zh) Ccm升降压变换器输出电容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5743176B (zh) 一种电容充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900926B (zh) 一种高频共振式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