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2061B -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2061B
CN105722061B CN201610197577.5A CN201610197577A CN105722061B CN 105722061 B CN105722061 B CN 105722061B CN 201610197577 A CN201610197577 A CN 201610197577A CN 105722061 B CN105722061 B CN 105722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ystem
service
business
identification module
user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75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2061A (zh
Inventor
陈历伟
李如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975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2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2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2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2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其中,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切换至对应的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基于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e-SIM卡是指嵌入式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也称用户身份识别卡),由于e-SIM卡(即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直接将SIM卡信息集成到移动终端设备的芯片上,不需要更换SIM卡,也不需要锁定某个运营商网络,并且省去实体SIM卡模块使移动终端设计的更加轻薄,因此使用e-SIM卡代替实体SIM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是目前一部移动终端设备只写入一个e-SIM卡信息,且在单操作系统上运行。
目前运营商根据用户的使用针对每个号码设有不同的服务套餐,比如网络套餐提供较多的网络流量但较短的通话时长,由于移动终端只有一个e-SIM卡信息,用户只能选择一种服务套餐,随着移动终端在用户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单号码与单操作系统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案,以满足用户对于多操作系统的使用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案,通过确定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写入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以根据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包括: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切换至对应的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基于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写入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以根据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一部移动终端上可以运行多个Android操作系统,将每个操作系统按照功能进行定义,比如第一操作系统为娱乐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办公系统,第三操作系统为社交系统等,为每个系统写入e-SIM卡信息即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信息,e-SIM卡信息上包括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识别号码)、PUK(PIN UnlockingKey,个人解锁密钥)以及授权密钥等信息,当使用e-SIM卡注册到运营商网络后,用户还可以根据系统功能选择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套餐(即服务协议),比如娱乐系统需要选择较多网络流量的套餐,办公系统需要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通信套餐,由于很多套餐中的主业务服务通常费用较低,因此根据不同的功能匹配不同的网络服务套餐,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用户的通信费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被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物理分区,物理分区用于运行所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分区,并在每个分区内写入至少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升了不同操作系统的独立性,降低了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提升了多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地,根据操作系统的功能划分物理分区的大小,比如娱乐功能的操作系统由于需要存储一些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因此需要较大的分区空间,在每个物理分区运行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也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对应关系写入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即e-SIM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实现了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对应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且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代替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
具体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可以写入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Embed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e-UICC是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硬件模块,采用双向鉴权,并可以同时支持4个并发的逻辑应用,e-UICC的封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贴片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直接焊接在终端模组上,另外一种是采用SIP(Simple in Package)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和终端模块芯片封装在一起,另外,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还可以直接写入存储器,使硬件架构更简单,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整机更加轻薄。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服务业务与待选择的服务协议的匹配度;根据匹配度最高的服务协议确定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或按照匹配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待选择的服务协议提示给用户,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服务协议中包括各向服务业务的收费标准,如流量资费30元/G,省内通话资费0.10元/分钟,短信资费0.10元/条等,例如待选择的服务协议1(对应于e-SIM卡1)的月套餐包括5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2(对应于e-SIM卡2)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8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3(对应于e-SIM卡3)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1000条短信,而操作系统1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1及对应的e-SIM卡1,而操作系统2主要以语音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2及对应的e-SIM卡2,另外,对于通话安全而言,可以加入电信语音二次加密的方案进行保护,而操作系统3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3及对应的e-SIM卡3。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根据用户行为记录提示用户更新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以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使操作系统的功能调节更加灵活。
其中,用户行为记录包括服务业务的执行时间、执行地点和执行频率等。
具体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对于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来说可以进行多次擦拭,即可以承载多个IMSI码,例如一个操作系统不再以娱乐功能为主,即不再需要较大网络流量时,此时可以提示用户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保留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更改服务协议,也可以将已有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删除进行重新写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新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在获取协议服务器的更新反馈指令后,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实现对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的更新,并根据更新反馈指令执行请求指令以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提升了服务业务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例如一个操作系统更改功能时,比如用户由于工作调整不再需要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此时可以将号码信息和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改为普通通话套餐,相对的通话费用也会降低,使用普通通话套餐完成通话请求,提升了服务业务的进行,同时提升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写入单元,用于根据对应关系切换至对应的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单元,用于基于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写入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以根据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一部移动终端上可以运行多个Android操作系统,将每个操作系统按照功能进行定义,比如第一操作系统为娱乐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办公系统,第三操作系统为社交系统等,为每个系统写入e-SIM卡信息即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信息,e-SIM卡信息上包括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识别号码)、PUK(PIN UnlockingKey,个人解锁密钥)以及授权密钥等信息,当使用e-SIM卡注册到运营商网络后,用户还可以根据系统功能选择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套餐(即服务协议),比如娱乐系统需要选择较多网络流量的套餐,办公系统需要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通信套餐,由于很多套餐中的主业务服务通常费用较低,因此根据不同的功能匹配不同的网络服务套餐,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用户的通信费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被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物理分区,每个物理分区用于运行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分区,并在每个分区内写入至少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升了不同操作系统的独立性,降低了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提升了多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地,根据操作系统的功能划分物理分区的大小,比如娱乐功能的操作系统由于需要存储一些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因此需要较大的分区空间,在每个物理分区运行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也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写入单元还用于: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即e-SIM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实现了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对应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且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代替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
具体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可以写入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Embed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e-UICC是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硬件模块,采用双向鉴权,并可以同时支持4个并发的逻辑应用,e-UICC的封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贴片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直接焊接在终端模组上,另外一种是采用SIP(Simple in Package)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和终端模块芯片封装在一起,另外,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还可以直接写入存储器,使硬件架构更简单,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整机更加轻薄。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服务业务与待选择的服务协议的匹配度;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匹配度最高的服务协议确定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或按照匹配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待选择的服务协议提示给用户,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所述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服务协议中包括各向服务业务的收费标准,如流量资费30元/G,省内通话资费0.10元/分钟,短信资费0.10元/条等,例如待选择的服务协议1(对应于e-SIM卡1)的月套餐包括5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2(对应于e-SIM卡2)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8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3(对应于e-SIM卡3)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1000条短信,而操作系统1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1及对应的e-SIM卡1,而操作系统2主要以语音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2及对应的e-SIM卡2,另外,对于通话安全而言,可以加入电信语音二次加密的方案进行保护,而操作系统3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3及对应的e-SIM卡3。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提示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行为记录提示用户更新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以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使操作系统的功能调节更加灵活。
其中,用户行为记录包括服务业务的执行时间、执行地点和执行频率等。
具体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对于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来说可以进行多次擦拭,即可以承载多个IMSI码,例如一个操作系统不再以娱乐功能为主,即不再需要较大网络流量时,此时可以提示用户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保留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更改服务协议,也可以将已有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删除进行重新写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新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执行单元还用于:在获取协议服务器的更新反馈指令后,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实现对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的更新,并根据更新反馈指令执行请求指令以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提升了服务业务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例如一个操作系统更改功能时,比如用户由于工作调整不再需要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此时可以将号码信息和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改为普通通话套餐,相对的通话费用也会降低,使用普通通话套餐完成通话请求,提升了服务业务的进行,同时提升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因此,该终端具有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确定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写入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以根据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包括:步骤102,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步骤104,根据对应关系切换至对应的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步骤106,基于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写入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以根据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一部移动终端上可以运行多个Android操作系统,将每个操作系统按照功能进行定义,比如第一操作系统为娱乐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办公系统,第三操作系统为社交系统等,为每个系统写入e-SIM卡信息即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信息,e-SIM卡信息上包括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识别号码)、PUK(PIN UnlockingKey,个人解锁密钥)以及授权密钥等信息,当使用e-SIM卡注册到运营商网络后,用户还可以根据系统功能选择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套餐,即服务协议,比如娱乐系统需要选择较多网络流量的套餐,办公系统需要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通信套餐,由于很多套餐中的主业务服务通常费用较低,因此根据不同的功能匹配不同的网络服务套餐,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用户的通信费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被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物理分区,物理分区用于运行所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分区,并在每个分区内写入至少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升了不同操作系统的独立性,降低了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提升了多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地,根据操作系统的功能划分物理分区的大小,比如娱乐功能的操作系统由于需要存储一些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因此需要较大的分区空间,在每个物理分区运行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也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对应关系写入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即e-SIM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实现了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对应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且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代替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
具体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可以写入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Embed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e-UICC是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硬件模块,采用双向鉴权,并可以同时支持4个并发的逻辑应用,e-UICC的封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贴片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直接焊接在终端模组上,另外一种是采用SIP(Simple in Package)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和终端模块芯片封装在一起,另外,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还可以直接写入存储器,使硬件架构更简单,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整机更加轻薄。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服务业务与待选择的服务协议的匹配度;根据匹配度最高的服务协议确定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或按照匹配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待选择的服务协议提示给用户,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服务协议中包括各向服务业务的收费标准,如流量资费30元/G,省内通话资费0.10元/分钟,短信资费0.10元/条等,例如待选择的服务协议1(对应于e-SIM卡1)的月套餐包括5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2(对应于e-SIM卡2)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8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3(对应于e-SIM卡3)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1000条短信,而操作系统1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1及对应的e-SIM卡1,而操作系统2主要以语音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2及对应的e-SIM卡2,另外,对于通话安全而言,可以加入电信语音二次加密的方案进行保护,而操作系统3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3及对应的e-SIM卡3。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根据用户行为记录提示用户更新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以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使操作系统的功能调节更加灵活。
其中,用户行为记录包括服务业务的执行时间、执行地点和执行频率等。
具体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对于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来说可以进行多次擦拭,即可以承载多个IMSI码,例如一个操作系统不再以娱乐功能为主,即不再需要较大网络流量时,此时可以提示用户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保留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更改服务协议,也可以将已有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删除进行重新写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基于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新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在获取协议服务器的更新反馈指令后,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实现对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的更新,并根据更新反馈指令执行请求指令以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提升了服务业务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例如一个操作系统更改功能时,比如用户由于工作调整不再需要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此时可以将号码信息和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改为普通通话套餐,相对的通话费用也会降低,使用普通通话套餐完成通话请求,提升了服务业务的进行,同时提升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200,包括:确定单元202,用于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写入单元204,用于根据对应关系切换至对应的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单元206,用于基于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写入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以根据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一部移动终端上可以运行多个Android操作系统,将每个操作系统按照功能进行定义,比如第一操作系统为娱乐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办公系统,第三操作系统为社交系统等,为每个系统写入e-SIM卡信息即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信息,e-SIM卡信息上包括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个人识别号码)、PUK(PIN UnlockingKey,个人解锁密钥)以及授权密钥等信息,当使用e-SIM卡注册到运营商网络后,用户还可以根据系统功能选择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套餐,即服务协议,比如娱乐系统需要选择较多网络流量的套餐,办公系统需要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通信套餐,由于很多套餐中的主业务服务通常费用较低,因此根据不同的功能匹配不同的网络服务套餐,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用户的通信费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被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物理分区,每个物理分区用于运行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分区,并在每个分区内写入至少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升了不同操作系统的独立性,降低了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提升了多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地,根据操作系统的功能划分物理分区的大小,比如娱乐功能的操作系统由于需要存储一些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因此需要较大的分区空间,在每个物理分区运行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也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写入单元204还用于: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对应关系将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即e-SIM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实现了不同的操作系统使用对应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执行请求指令,并且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代替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
具体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可以写入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Embed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e-UICC是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硬件模块,采用双向鉴权,并可以同时支持4个并发的逻辑应用,e-UICC的封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贴片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直接焊接在终端模组上,另外一种是采用SIP(Simple in Package)封装工艺,即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芯片和终端模块芯片封装在一起,另外,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还可以直接写入存储器,使硬件架构更简单,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整机更加轻薄。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单元202还用于:在接收到调用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服务业务与待选择的服务协议的匹配度;确定单元202还用于:根据匹配度最高的服务协议确定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或按照匹配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待选择的服务协议提示给用户,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所述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服务协议中包括各向服务业务的收费标准,如流量资费30元/G,省内通话资费0.10元/分钟,短信资费0.10元/条等,例如待选择的服务协议1(对应于e-SIM卡1)的月套餐包括5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2(对应于e-SIM卡2)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8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200条短信,待选择的服务协议3(对应于e-SIM卡3)的月套餐包括1G流量、200分钟省内通话时间、1000条短信,而操作系统1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1及对应的e-SIM卡1,而操作系统2主要以语音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2及对应的e-SIM卡2,另外,对于通话安全而言,可以加入电信语音二次加密的方案进行保护,而操作系统3主要以上网为主,则自动匹配服务协议3及对应的e-SIM卡3。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生成单元208,用于根据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提示单元210,用于根据用户行为记录提示用户更新对应关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服务业务的执行信息生成用户行为记录,以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使操作系统的功能调节更加灵活。
其中,用户行为记录包括服务业务的执行时间、执行地点和执行频率等。
具体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相对于实体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来说可以进行多次擦拭,即可以承载多个IMSI码,例如一个操作系统不再以娱乐功能为主,即不再需要较大网络流量时,此时可以提示用户更新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保留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更改服务协议,也可以将已有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删除进行重新写入。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发送单元212,用于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新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执行单元206还用于:在获取协议服务器的更新反馈指令后,执行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实现对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的更新,并根据更新反馈指令执行请求指令以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提升了服务业务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例如一个操作系统更改功能时,比如用户由于工作调整不再需要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此时可以将号码信息和安全性很高的通信套餐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改为普通通话套餐,相对的通话费用也会降低,使用普通通话套餐完成通话请求,提升了服务业务的进行,同时提升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300,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200,因此,该终端300具有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20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402,在移动终端上划分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物理分区;步骤404,在每个物理分区上安装操作系统;步骤406,根据每个操作系统的使用功能匹配一个e-SIM卡;步骤408,在e-UICC或存储器中写入e-SIM卡的号码信息和服务业务,以绑定操作系统与对应e-SIM卡;步骤410,针对用户对任一操作系统的业务请求,通过绑定操作系统的e-SIM卡执行服务业务。
根据操作系统的功能划分物理分区的大小,通过确定不同功能的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写入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提升了每个操作系统独立访问对应的号码信息,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提出的如何满足用户对于多操作系统的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写入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以根据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实现了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内使用对应的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完成服务业务,提升了使用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的便捷性,并且通过匹配服务协议的套餐特点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适用于运行有多操作系统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调用所述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所述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切换至对应的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
基于所述号码信息和所述服务协议,执行所述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被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物理分区,每个所述物理分区用于运行所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写入所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所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调用所述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所述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调用所述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所述服务业务与待选择的服务协议的匹配度;
根据匹配度最高的服务协议确定所述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或按照匹配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待选择的服务协议提示给用户,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所述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号码信息和所述服务协议,执行所述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号码信息和所述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新所述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
在获取所述协议服务器的更新反馈指令后,执行所述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6.一种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适用于运行有多操作系统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调用所述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所述任一操作系统与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对应关系;
写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切换至对应的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
执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号码信息和所述服务协议,执行所述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被划分为至少两个隔离的物理分区,每个所述物理分区用于运行所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入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号码信息和服务协议写入所述终端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或存储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调用所述多操作系统中的任一操作系统的服务业务的请求指令时,确定所述服务业务与待选择的服务协议的匹配度;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匹配度最高的服务协议确定所述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或按照匹配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待选择的服务协议提示给用户,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所述一个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号码信息和所述服务协议发送至协议服务器,以更新所述号码信息对应的业务服务;
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在获取所述协议服务器的更新反馈指令后,执行所述请求指令,并完成用户请求的服务业务。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系统。
CN201610197577.5A 2016-03-31 2016-03-31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Active CN105722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7577.5A CN105722061B (zh) 2016-03-31 2016-03-31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97577.5A CN105722061B (zh) 2016-03-31 2016-03-31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2061A CN105722061A (zh) 2016-06-29
CN105722061B true CN105722061B (zh) 2019-04-12

Family

ID=5615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7577.5A Active CN105722061B (zh) 2016-03-31 2016-03-31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2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083A (zh) * 2016-08-08 2018-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服务套餐管理方法和系统,终端及服务器
CN106484796B (zh) * 2016-09-22 2022-12-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管理方法、文件管理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135313A (zh) * 2017-06-19 2017-09-05 深圳市筑泰防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硬件物理隔离双系统手机
CN114124930B (zh) * 2018-04-25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文件传输方法、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343944B (zh) * 2018-09-11 2021-06-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SIM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314A (zh) * 2002-11-08 2003-04-16 得实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用户“一卡多号”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2595404A (zh) * 2010-10-28 2012-07-18 苹果公司 用于存储和执行访问控制客户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09754A (zh) * 2012-03-15 2013-09-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分区管理方法
CN104507072A (zh) * 2014-12-17 2015-04-08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切换的方法
CN104507130A (zh) * 2014-12-17 2015-04-08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移动通信网络切换的sim卡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6470A1 (de) * 2013-04-15 2014-10-16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Mobilstation umfassend Sicherheitsressourc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314A (zh) * 2002-11-08 2003-04-16 得实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用户“一卡多号”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2595404A (zh) * 2010-10-28 2012-07-18 苹果公司 用于存储和执行访问控制客户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09754A (zh) * 2012-03-15 2013-09-1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数据分区管理方法
CN104507072A (zh) * 2014-12-17 2015-04-08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网络切换的方法
CN104507130A (zh) * 2014-12-17 2015-04-08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移动通信网络切换的sim卡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2061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2061B (zh) 多操作系统的业务管理方法、业务管理系统和终端
CN104115173B (zh) 用于在仿真非接触式支付卡的移动终端内进行路由的方法
US11049092B2 (en) Global secure service provider directory
CN103460186B (zh) 用于更新数据载体的方法
CN105701427B (zh) 一种智能卡写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071438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 provisioning of a sim card
CN105009617A (zh) 用于有嵌入的sim功能的多sim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87521A (zh) 终端应用权限获取方法、终端设备和usim
CN103987030B (zh) 一种实现携号升级入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13425A (zh) 一种控制终端发起呼叫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88573A (zh) 安全验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服务器
CN106022773A (zh) 一种ic卡与银行卡的绑定方法
CN104507130A (zh) 一种支持移动通信网络切换的sim卡及系统
CN109660979A (zh) 物联网空中开卡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581721A (zh) 基于双卡结构的移动业务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US9867045B2 (en) Method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secure element and a host device
CN101711023A (zh) 一种实现机卡互锁的方法及系统
CN107889101A (zh) 可以隐藏手机号码和位置的安全usim卡、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754544B (zh) 一种国外网络注册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10835A (zh)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2595376B (zh) 一种用户身份标识卡的开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44226B (zh) 确定空中下载技术承载方式的方法、usim卡及终端
CN103546873B (zh) 一键通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94498B (zh) 一种终端应用与手机卡应用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CN105224541A (zh) 数据的唯一性控制方法、信息存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