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1655A -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1655A
CN105721655A CN201610260040.9A CN201610260040A CN105721655A CN 105721655 A CN105721655 A CN 105721655A CN 201610260040 A CN201610260040 A CN 201610260040A CN 105721655 A CN105721655 A CN 105721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worn device
intelligent worn
identification numb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00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1655B (zh
Inventor
管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00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1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1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1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1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453Directories allowing storage of additional subscriber data, e.g. metadata
    • H04M1/27457Management thereof, e.g. manual editing of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本发明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分别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输入匹配的标识号,使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交互用户信息,达到将对方添加为联系人的目的,双方用户在添加联系人时不需要输入对方精确的信息,只需要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匹配的简易的标识号即可,如此用户的输入量少,便于在屏幕较小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具有信息处理能力,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不论是否能够独立通信,为方便使用,智能手表上都会储存联系人,用户之间还能相互添加为好友。
现有的在智能手表上添加联系人或好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传统的屏幕输入的方式,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上精确的输入其他用户的信息(账号、姓名、手机号等)并将其添加为联系人或好友;另一种是手机预先与智能手表绑定,在手机上添加联系人或好友后再同步到智能手表上。
上述添加联系人或好友方式的缺陷在于:受到智能手表屏幕尺寸的限制,屏幕输入方式十分不便;具备独立通信功能的智能手表(儿童智能手表等)通常不会同绑定的手机一起携带,需要添加好友时不能立即操作,也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能使用户在添加联系人时不需要输入精确的信息,且减少用户的输入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
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其中,所述用户的信息为用户名片,预先创建并保存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和/或服务器中。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或,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以获取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的标识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号匹配,则确定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进一步的,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包括:
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或者,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
进一步的,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确认指令,将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相互添加为好友。
其中,所述标识号为汉字、字母、数字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图形轨迹;所述标识号匹配为标识号相同。
另一方面,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装置,包括:
标识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标识号匹配模块,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
信息交互模块,用于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其中,所述标识号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或,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以获取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的标识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号匹配,则确定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其中,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具体用于:
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或者,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好友添加模块,用于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之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确认指令,将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相互添加为好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分别在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上输入匹配的标识号,使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交互用户信息,达到将对方添加为联系人的目的,双方用户在添加联系人时不需要输入对方精确的信息,只需要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匹配的简易的标识号即可,如此用户的输入量少,便于在屏幕较小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适用于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之间交换联系方式的场景,由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内部,例如智能手表等。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所述标识号为汉字、字母、数字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图形轨迹。一般情况下,为减少用户的输入,所述标识符为需要交换联系方式的双方用户临时约定的,优选为4-6位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也可以是九宫格图形轨迹。
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智能手表能接收用户的输入,包括触摸屏输入和语音输入。需要交换联系方式的双方用户在各自的智能手表上输入所述标识符。
S11,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智能手表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蓝牙、NFC等方式),或通过智能手表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数据网络、WiFi网络等),以获取通过另一智能手表输入的标识号。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的标识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号匹配,则确定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所述预设时间范围优选为1-2分钟。
所述标识号匹配可以为标识号相同。
需要交换联系方式的双方用户分别为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分别在各自的智能手表上输入标识号,第一用户的智能手表搜索附近或服务器上是否有匹配的标识号,在1-2分钟内搜索到匹配的第二用户。
S12,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所述用户的信息为用户名片,预先创建并保存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和/或服务器中。用户名片包括用户的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地址、工作/学习单位、社交软件账户名等信息。
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手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或者,通过智能手表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
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收到对方的用户名片后,保存在智能手表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具备输入及对外通信功能的其他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分别在各自的智能手表上输入匹配的标识号,使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交互用户信息,达到将对方添加为联系人的目的。双方用户在添加联系人时不需要输入对方精确的信息,只需要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匹配的简易的标识号即可,如此用户的输入量少,便于在屏幕较小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操作。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之间相互添加好友的操作步骤,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S20,将用户信息预先创建为用户名片,并保存于智能穿戴设备和/或服务器中。
S21,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所述标识号为汉字、字母、数字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图形轨迹。
S22,获取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或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以获取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S23,判断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与第一用户输入的标识号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S24,否则,返回操作失败的结果。
所述标识号匹配为标识号相同。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没有获取到匹配的标识号,则返回步骤S28操作失败的结果。
S24,将所述另一智能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确定为第二用户。
若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与第一用户输入的标识号匹配,则将所述另一智能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确定为第二用户。
S25,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用户名片,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或者,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
S26,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确认指令。
若第一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收到将第二用户添加为好友的确认指令,且第二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收到将第一用户添加为好友的确认指令,则执行步骤S27;若其中一方没有发送确认指令,则操作失败。
S27,将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相互添加为好友。
S28,操作失败。
所述方法可以在两个以上的用户之间实现,当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标识号的用户为两个以上时,用户之间两两交互所述用户名片,确定添加好友的双方互为好友关系。
本实施例中,为交换了联系方式的用户提供添加好友的方案,用户仅需输入一次简易标识号,可以与多人交换联系方式,且能将对方加为好友,操作简便,省去了输入对方用户具体信息的麻烦。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装置包括:标识输入模块1,标识号匹配模块2和信息交互模块3。
标识输入模块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标识号匹配模块2,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
所述标识号匹配模块2通过所述第一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或,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以获取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信息交互模块3,用于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的标识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号匹配,则确定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所述信息交互模块3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或者,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
用户的信息为用户名片,预先创建并保存在智能手表或服务器上。
所述装置还包括:好友添加模块4,用于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之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确认指令,将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相互添加为好友。
本实施例所述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为需要交换联系方式的用户搜索并添加标识号匹配的联系人,进一步的,还可以将该联系人加为好友,用户输入量少,充分考虑到智能穿戴设备不方便输入的缺点,操作方便快捷。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
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的信息为用户名片,预先创建并保存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和/或服务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或,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以获取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的标识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号匹配,则确定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包括:
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或者,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确认指令,将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相互添加为好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号为汉字、字母、数字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或图形轨迹;
所述标识号匹配为标识号相同。
7.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识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标识号匹配模块,用于确定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匹配标识号的第二用户;
信息交互模块,用于将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的信息,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号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与其他用户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或,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以获取通过另一智能穿戴设备输入的标识号;
若在预设时间范围内输入的标识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号匹配,则确定对应的用户为第二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模块,具体用于:
将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信息,通过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或者,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来实现交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好友添加模块,用于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各自的智能穿戴设备之间进行交互之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确认指令,将所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相互添加为好友。
CN201610260040.9A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721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0040.9A CN105721655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0040.9A CN105721655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1655A true CN105721655A (zh) 2016-06-29
CN105721655B CN105721655B (zh) 2018-11-20

Family

ID=5616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0040.9A Active CN105721655B (zh) 2016-04-22 2016-04-22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16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076A (zh) * 2020-02-13 2020-06-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5737A (zh) * 2021-05-08 2021-08-06 广东智能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授权码的交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8806A (zh) * 2013-12-19 2014-03-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通过握手动作交换电子名片和资料的方法
CN104159187A (zh) * 2014-08-11 2014-11-19 孙珂洁 一种提供可视范围内名片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84798A (zh) * 2014-07-29 2014-12-03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电子名片管理系统及交换方法
CN105050049A (zh) * 2015-08-17 2015-11-11 深圳奇沃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电子表手势之讯息交换系统
CN105246026A (zh) * 2015-09-22 2016-01-13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
CN105451205A (zh) * 2015-11-10 2016-03-3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8806A (zh) * 2013-12-19 2014-03-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通过握手动作交换电子名片和资料的方法
CN104184798A (zh) * 2014-07-29 2014-12-03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电子名片管理系统及交换方法
CN104159187A (zh) * 2014-08-11 2014-11-19 孙珂洁 一种提供可视范围内名片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5050049A (zh) * 2015-08-17 2015-11-11 深圳奇沃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电子表手势之讯息交换系统
CN105246026A (zh) * 2015-09-22 2016-01-13 东南大学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安全配对方法
CN105451205A (zh) * 2015-11-10 2016-03-3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076A (zh) * 2020-02-13 2020-06-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5737A (zh) * 2021-05-08 2021-08-06 广东智能精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授权码的交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1655B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408B (zh) 用于促进移动设备支付和个人使用的可穿戴个人数字设备
CN106471860B (zh) 移动终端和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US20150120551A1 (en) Mobile device-facilitated guaranty provisioning
EP3063723A1 (en) Mobile device-facilitated guaranty provisioning
CN105830475A (zh) 附近的设备之间的基于手势的信息交换
EP3094068B1 (en) Grouping of received messages at a mobile terminal and joined management of groups of messages.
CN106030455A (zh) 电子设备及其节电方法
KR101406528B1 (ko) 소비패턴 제공 및 공유 장치 및 방법
JP2016024758A (ja) ポイント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CN113643020A (zh) 一种电子交易的方法及终端
WO2015172519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基于该设备的用户信息交换方法
CN100531088C (zh) 无线短距离交友中介系统
CN105721655A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上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33023A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信息互动系统及头部智能穿戴设备
KR20160046038A (ko) 위치 기반 소셜 검색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951756A (zh) 手表、耳机和扫描指环以及收派系统、方法和介质
CN109257731A (zh) 紧急呼叫实现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18426A (zh) 移动终端和定制眼镜的试妆方法、装置
CN103188628A (zh) 用于共享个人电子信息的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CN104811481A (zh) 一种基于动作匹配的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601717A (zh) 通信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70046686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4966192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055189A (zh) 电子设备及其用于提供用户界面的方法
JP2011154615A (ja) Id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