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2482A -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2482A
CN105712482A CN201610111464.9A CN201610111464A CN105712482A CN 105712482 A CN105712482 A CN 105712482A CN 201610111464 A CN201610111464 A CN 201610111464A CN 105712482 A CN105712482 A CN 105712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al algae
miscella
lattice
algae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114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114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124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712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24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4Biological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11B1/025Pretreatment by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living or dea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11B1/04Pretreatment of vegetable raw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1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by extrac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3/00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 C11B3/12Refining fats or fatty oils by distil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CFATTY ACIDS FROM FATS, OILS OR WAXES; CANDLES;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3/00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3/04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by esterifica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 C11C3/10Ester inter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通过珊藻的培养、珊藻的浓缩、浓缩液预处理、油脂的分离、湿粕的利用、混合油的提纯、酸催化预酯化处理、碱催化转酯处理以及磷脂的去除等步骤,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使用具有脱氮除磷效果且油脂含量高的珊藻作为培养微藻,耦合微藻培养系统,以燃煤电厂的烟道气、生活污水的二级出水为基质培养藻细胞,不需消耗大量的碳源、淡水资源和无机营养盐,可极大节省成本;同时,通过膜分离和浓藻液回流的方式可实现反应器内部微藻的高密度连续培养,也在工艺流程上考虑了收获后藻细胞的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道气与生活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在产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含大量二氧化碳的烟道气,现有技术中的烟道气大部分都是直接排放的,这样不仅经污染了环境,加快了温室效应的步伐,同时也浪费了一定的资源。
现有的二氧化碳的利用主要分为物理利用和化学利用。物理利用是指在应用过程中,不改变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仅作为一种工作介质或助剂。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用途包括:饮料和啤酒的添加剂、制冷剂、灭火剂、气体保护焊、炼钢吹炼气、香料和药物的提取剂、清洗剂、用于烟丝膨胀丝、代替氟氯烃用作发泡剂、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化学利用难度较大。虽然目前对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研究成果很多,但这些研究都是未考虑碳平衡的问题。另外化学利用的量很小,即使每年将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用来制造化学品,对于改善全球的温室效应也如杯水车薪。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利用途径包括:
(1)直接作为商品销售:用于干冰、超临界萃取溶剂、气体保护焊接剂、冷冻剂、食品添加剂、食品保鲜剂等。
(2)合成甲醇:每生产1吨甲醇至少消耗1.37吨二氧化碳,随着甲醇下游产品链的不断延伸,通过合成甲醇或甲酸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规模利用。
(3)合成可降解塑料:目前只有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生产二氧化碳降解塑料。随着其生产成本的降低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市场前景广阔。
(4)二氧化碳经微藻生产生物燃料:微藻生物燃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生物燃料,很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加入二氧化碳可加快微藻生长、微藻制备生物燃料将成为一条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及利用途径。美国能源部已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日本、德国、印度等国也投入了研发。众多科研机构、生物燃料公司、投资公司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Shell、Chevron、ExxonMobil等大型石油公司也正在与有关机构或公司进行合作项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完善、物料利用充分的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珊藻的培养:在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之后构建珊藻光生物反应器,选择高含油的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珊藻藻种接种于珊藻光生物反应器,以二级处理生活污水为培养基培养珊藻,同时向珊藻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燃煤电厂烟道气及空气的混合气体,烟道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为2:1;所述光生物反应器为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白天的工作时间利用自然光源,夜晚的工作时间利用人工光源,混合气体以分段通气方式通入光生物反应器内;烟道气由每个塔段下部的气体入口进入光生物反应器壳体,通过塔段的每层塔板立体传质,供给珊藻生长原料,解析珊藻产生的氧气,最后经塔段上部的尾气出口排出;含有珊藻种的水从光生物反应器最顶部的液体入口加入,错流流过每层塔板,贫含珊藻种的液体从升气管底部通过升气管和帽罩的夹缝流到升气管顶部与升气管内流入的烟道气混合、提升、搅拌,然后从帽罩孔喷出,实现气液立体传质,在光照下,珊藻得到生活污水中的氮源、磷源以及烟道气中的碳源,发生光合作用得到生长,具体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
aCO2+bH2O+cNO3 _+dHPO4 2-→(CH2O)a(NH2)c(HPO4 2-)d+eO2
含珊藻的液体通过降液管从光生物反应器最顶部的液体入口流到光生物反应器最底部的液体出口,得到生长后的珊藻液通过大部分通过分离分出作为生物原料,少部分珊藻液加入养料和水后再次循环回光生物反应器最顶部的液体入口;
S2、珊藻的浓缩:在反应器之后通过膜分离截留藻细胞以获得低氮磷含量的清水,同时通过浓藻液的回流实现反应器内藻细胞的高密度培养;
S3、浓缩液预处理:达标后的浓藻液首先打入搅拌釜中进行细胞粉碎处理,粉碎后的浓缩液进入烘箱内烘烤成待提取油料,以去除无用湿质量,提高后期处理效率;
S4、油脂的分离:待提取油料由输送机送入浸出器,选用正己烷作为溶剂,运用湿法萃取方式进行油脂的浸出,得到浓混合油和湿粕,所述浸出器为料层高、混合油浓度高、混合油含粕末少的平转浸出器;
S5、湿粕的利用:将反应后的湿粕导入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旋干的到的固体粕干用水解酶水解后用于珊藻的培养或者用于化肥原料进行加工;分离后得到的溶剂以有机溶剂的形式进行回收;
S6、混合油的提纯:在S4中产生的混合油过滤除渣后,进行第一次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初级珊藻油,初级珊藻油再经过第二次蒸发除去少量水份,最终得到质量较好,品质较高的珊藻油;
S7、酸催化预酯化处理:将品质较高的珊藻油以及无水甲醇打入温度为65摄氏度的恒温反应釜中,所述恒温反应釜为带四个搅拌桨叶的搅拌釜,搅拌釜连续式搅拌作业,搅拌桨叶的搅拌转速为150~180r/min,珊藻油与无水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1~4:1,采用浓硫酸作为酸催化剂;
S8、碱催化转酯处理:预酯化后的油脂预热后进入缓冲罐,再加热至反应温度,进入反应精馏反应器,同时向反应精馏反应器中加入带催化剂的无水甲醇,所述催化剂为甲醇钾固体颗粒与氧化钙固体颗粒,油脂与无水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值为1:8~1:12;所述催化剂质量占油脂质量的3%~5%;经充分反应后,轻组分回流,循环利用,重组分降温后,进入倾析器,脂肪酸甲酯与甘油分离,得到主产品脂肪酸甲酯;
S9、磷脂的去除:将酯化反应后的脂肪酸甲酯导入真空搅拌器中,并向真空搅拌器中加入硅胶和活性白土,在75摄氏度,搅拌转速为200~250r/min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h,再通过离心机离心除去吸附剂,回收生物柴油成品。
其中,S4中平转浸出器的具体运转方式如下:
平转式浸出器工作时,料胚通过封闭绞龙送入混合绞龙在此接受混合油的预浸,之后湿料落入浸出器转格。由于料胚为湿料可避免为干料时的粉末在器内飞扬,随着转格的慢慢运转,格内料胚转至喷淋管位置时,即受到喷出的混合油的喷淋浸出。由于新鲜溶剂和混合油的喷淋与料胚走向是采用的逆向路线,所以刚投入料胚的料格浸出后渗漏于混合油格里的混合油浓度最高,该混合油溢流至第Ⅱ混合油格,与第Ⅱ混合油格对应料格渗漏下来的混合油经帐篷过滤器,过滤后的浓混合油即从该料格被抽出,接着,该料格接受从下一个混合油格泵出的混合油的喷淋,料格继续旋转,格内的料胚再经受一次次泵入混合油的喷淋浸出,这些混合油的浓度一次比一次稀薄,最后经受新鲜溶剂喷淋浸出,对应的混合油格里收集到最稀的混合油,料格经过一段时间沥干后,已转到落粕处,转格下部为假底,铜滚轮沿下行轨道下滑,假底自动打开,落放湿粕;落放于出粕斗内的湿粕接着被承接于下目的刮板输送机送往蒸烘机处理,抽出的浓混合油经过滤后,放入混合油罐处理;放空湿粕后的料格,其假底上的铜滚轮随着转格旋转,沿上行轨道逐渐拉平,便假底关严,进入下一阶段的连续运行,形成连续生产。
其中,在S18的转酯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填装方式采用悬浮式填装法将粉末状态的催化剂颗粒在汽液逆流接触的强烈搅拌作用下高度分散于反应体系中,在反应段中催化剂受上升蒸汽的搅动作用而在液相中保持悬浮分散状态,提高了液固传质和反应速率,使得多相催化反应在没有内外扩散阻力的条件下进行,从而通过提高传质效率强化了化学反应,同时塔板上悬浮催化剂颗粒的存在又有利于塔板效率的提高以及有利于转酯化反应的进行。
其中,在S18的转酯化反应过程中,增设有分段式发射的超声波设备;存在于反应原料中的微气核在超声波声场的作用下,产生高频振动、生长和崩溃闭合的动力学过程,空化泡溃败时,能在短时间内,在空化泡周围的空间产生局部的高温和高压,高温使反应物的活性增加,促使自由基的形成和裂解反应的发生;高压致使冲击波和微射流的发生,从而导致分子之间产生强烈的碰撞,进而加速酯化反应的彻底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使用具有脱氮除磷效果且油脂含量高的珊藻作为培养微藻,耦合微藻培养系统,以燃煤电厂的烟道气、生活污水的二级出水为基质培养藻细胞,不需消耗大量的碳源、淡水资源和无机营养盐,可极大节省成本;同时,通过膜分离和浓藻液回流的方式可实现反应器内部微藻的高密度连续培养,也在工艺流程上考虑了收获后藻细胞的充分利用。因此,该耦合系统可以克服微藻制备生物柴油或微藻深度脱氮除磷任一单一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一条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路线。将烟道气、生活污水资源化,实现废物从“处理”向“生产”的转化,并以珊藻细胞作为CO2“封存”的载体,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保证捕集、封存过程的碳平衡,同时,工艺流程简捷,低能耗,过程碳平衡。本方法符合绿色化工理念、对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低耗能的新型烟道气处理工艺,改善和避免了传统燃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高耗能,产生新二氧化碳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的方框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光生物反应器11、搅拌釜
12、浸出器13、恒温反应釜
14、反应精馏反应器15、真空搅拌器
16、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2,本发明
S1、珊藻的培养:在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之后构建珊藻光生物反应器10,选择高含油的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珊藻藻种接种于珊藻光生物反应器10,以二级处理生活污水为培养基培养珊藻,同时向珊藻光生物反应器10中以3000吨/天的速度通入燃煤电厂烟道气及空气的混合气体,烟道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为2:1;所述光生物反应器10为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10,白天的工作时间利用自然光源,夜晚的工作时间利用人工光源,混合气体以分段通气方式通入光生物反应器10内;烟道气由每个塔段下部的气体入口进入光生物反应器10壳体,通过塔段的每层塔板立体传质,供给珊藻生长原料,解析珊藻产生的氧气,最后经塔段上部的尾气出口排出;含有珊藻种的水从光生物反应器10最顶部的液体入口加入,错流流过每层塔板,贫含珊藻种的液体从升气管底部通过升气管和帽罩的夹缝流到升气管顶部与升气管内流入的烟道气混合、提升、搅拌,然后间断式从帽罩孔喷出,实现气液立体传质,在光照下,珊藻得到生活污水中的氮源、磷源以及烟道气中的碳源,发生光合作用得到生长,具体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
aCO2+bH2O+cNO3 _+dHPO4 2-→(CH2O)a(NH2)c(HPO4 2-)d+eO2
含珊藻的液体通过降液管从光生物反应器10最顶部的液体入口流到光生物反应器10最底部的液体出口,得到生长后的珊藻液通过大部分通过分离分出作为生物原料,少部分珊藻液加入养料和水后再次循环回光生物反应器10最顶部的液体入口;
该类型的反应器具有光利用率高,易放大培养,易清洗,其内部的贴壁生长和外部的盐沉淀容易处理。结构相对简洁,可以随意调节放置角度以便使其获得最佳的取光效果。阳光有一部分直射到反应器板面,大部分是通过反射或散射进入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具有光能利用率高,容易加工制造,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光径以及操作条件容易控制等优点,使其成为具有良好使用价值的光生物反应器10。其短的光通路及气流强烈湍动,是实现高密度高产培养的有利条件。
S2、珊藻的浓缩:在反应器之后通过膜分离截留藻细胞以获得低氮磷含量的清水,同时通过浓藻液的回流实现反应器内藻细胞的高密度培养。
在S1-S2的步骤中,年处理含CO2的烟道气100万吨,即CO2处理量为3050吨/天,微藻培养量为15000吨/天,结合该光生物反应器10的专利说明,工艺共需30个光生物反应器10。
S3、浓缩液预处理:达标后的浓藻液首先打入搅拌釜11中进行细胞粉碎处理,每批浓藻液的搅拌时间为2-3小时,粉碎后的浓缩液进入烘箱内烘烤5-8小时,形成待提取油料,以去除无用湿质量,提高后期处理效率。
满足工业利用要求的藻细胞原料,其最佳生物量应达到300~400g·L-1(干质量),因此培养后的藻液需要浓缩100~1000倍之后才能在工业上得以利用。
S4、油脂的分离:待提取油料由输送机送入浸出器,选用正己烷作为溶剂,运用湿法萃取方式进行油脂的浸出,得到浓混合油和湿粕,所述浸出器为料层高、混合油浓度高、混合油含粕末少的平转浸出器;
S5、湿粕的利用:将反应后的湿粕导入分离器16中进行固液分离,旋干的到的固体粕干用水解酶水解后用于珊藻的培养或者用于化肥原料进行加工;分离后得到的溶剂以有机溶剂的形式进行回收;
S6、混合油的提纯:在S4中产生的混合油过滤除渣后,进行第一次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初级珊藻油,初级珊藻油再经过第二次蒸发除去少量水份,最终得到质量较好,品质较高的珊藻油;
S7、酸催化预酯化处理:将品质较高的珊藻油以及无水甲醇打入温度为65摄氏度的恒温反应釜13中,所述恒温反应釜13为带四个搅拌桨叶的搅拌釜11,搅拌釜11连续式搅拌作业,搅拌桨叶的搅拌转速为150r/min,珊藻油与无水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1,采用浓硫酸作为酸催化剂;
S8、碱催化转酯处理:预酯化后的油脂预热后进入缓冲罐,再加热至反应温度,进入反应精馏反应器14,同时向反应精馏反应器14中加入带催化剂的无水甲醇,所述催化剂为甲醇钾固体颗粒与氧化钙固体颗粒,油脂与无水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值为1:8~1:12;所述催化剂质量占油脂质量的3%~5%;经充分反应后,轻组分回流,循环利用,重组分降温后,进入倾析器,脂肪酸甲酯与甘油分离,得到主产品脂肪酸甲酯;
S9、磷脂的去除:将酯化反应后的脂肪酸甲酯导入真空搅拌器15中,并向真空搅拌器15中加入硅胶和活性白土,在75摄氏度,搅拌转速为200~250r/min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h,再通过离心机离心除去吸附剂,回收生物柴油成品。
反应精馏反应器14将反应过程和蒸馏分离过程结合在一起,在蒸馏分离反应产物和原料的过程中,破坏化学反应的平衡,使反应继续进行;同时也破环了反应器中的气-液平衡,加快了传质分离。在反应蒸馏反应器中,反应物料从顶部进入,与塔底再沸器产生的甲醇蒸汽充分接触,局部达到很高的醇/油比;每个塔板可看作一个微型反应器,提高反应进行的程度。甲醇蒸气在塔顶冷凝器冷凝,回流进入反应系统;再沸器将产物中的甲醇蒸出,亦进入反应系统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甲醇用量,同时达到产物分离的目的,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单位反应体积的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在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4:1的条件下,反应3min后,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4.4%,生产能力可达到6.6m3/h,比目前其它反应器高6~10倍,而反应时间则缩短到其它反应器的1/30~1/20。下表1是不同反应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对比数据。
表1不同反应器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及相关反应结果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微藻作为目前唯一可能替代石化柴油的生物柴油原料,通过培养微藻制备生物柴油具有以下方面的独特优势:
(1)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全球已经鉴定的微藻大约有40000种,而且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2)相对于传统的油料作物,微藻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微藻的生长速率远远高于陆生作物,一般微藻在24h内其生物量就可以加倍,在指数生长期的生物量倍增时间一般为3.5h。
(3)光和效率高,藻细胞的生长速率远远高于陆生植物,是农作物产油量的7~30倍。
(4)微藻油的成分与植物油相似,是植物油的替代品,可直接运用现有技术生产生物柴油。
(5)一般微藻的含油量都可达20~50%,部分微藻的含油量可以超过其干质量的80%。
(6)微藻能用海水培养,能耐受沙漠、干旱地、半干旱地等极端环境,不占用耕地,因此不会对粮食作物的生产构成威胁。
(7)微藻能吸收并利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出的大量CO2和氮化物或从废水中取得氮、磷等,有利于改善环境。
(8)微藻尽管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但与传统的油料作物相比较,只需要较少的灌溉用水。
(9)微藻的生物化学成分可以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加以调节,从而提高含油量。
(10)能生产出有高附加值的副产品,如生物高聚物、蛋白质、色素、动物饲料、酒精、氢气等。
(11)环境效益显著,微藻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可降低水体的富氧化程度。也可利用污水进行藻类培养,不仅可以使微藻资源化,也能有效地减少污水中氮磷营养元素。
通过微藻的光和作用,将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的形式,并以微藻细胞作为二氧化碳封存的载体,实现捕集与封存的一体化。与传统的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相比,过程几乎不耗能,不产生新的二氧化碳,保持碳平衡,是一条纯绿色环保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路线。同时,二氧化碳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方便储存与利用,具有相当的潜在经济价值。
2、耦合系统实现了两方面的全新理念:
(1)以燃煤电厂烟道气作为培养微藻的碳源,直接通入光生物反应器10进行微藻培养。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捕获过程绿色,对环境友好,避免常规物化方法引入的二次污染。
(2)由于微藻生长需要利用氮磷元素,因此在污水厂的二级处理中不必考虑脱氮除磷(不需采用A2O工艺),只需通过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即可,氮磷元素可在三级处理中通过微藻光生物反应器10单元加以去除和利用。
(3)通过微藻捕集CO2,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的形式,以生物体作为载体进行“封存”,实现捕集与“封存”一体化,改变传统的技术结构,过程几乎无耗能,避免新CO2的生成,且流程简捷,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4)在未来的新型废气、废水处理系统中,关注点不应仅局限于废物的去除,而应将废物处理和以废物为“资源”的生产过程相耦合,在处理废物的同时,以废物为原料获取“新”资源和“新”能源,从而可实现废气、废水处理系统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的转化。这种新理念为缓解当前资源匮乏和能源紧缺的形势提供了新途径。
3、珊藻产生的油脂与甲醇分别预热至40℃后,进入缓冲罐,再加热至反应温度60℃,进入反应精馏反应器14,经充分反应后,轻馏分回流,循环利用,重馏分降温后,进入倾析器,脂肪酸甲酯与甘油分离,得到主产品脂肪酸甲酯,既生物柴油。油酯的转化率达到99.936%,接近100%,,符合生产要求。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珊藻的培养:在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之后构建珊藻光生物反应器,选择高含油的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珊藻藻种接种于珊藻光生物反应器,以二级处理生活污水为培养基培养珊藻,同时向珊藻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燃煤电厂烟道气及空气的混合气体,烟道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为2:1;所述光生物反应器为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白天的工作时间利用自然光源,夜晚的工作时间利用人工光源,混合气体以分段通气方式通入光生物反应器内;烟道气由每个塔段下部的气体入口进入光生物反应器壳体,通过塔段的每层塔板立体传质,供给珊藻生长原料,解析珊藻产生的氧气,最后经塔段上部的尾气出口排出;含有珊藻种的水从光生物反应器最顶部的液体入口加入,错流流过每层塔板,含珊藻种的液体从升气管底部通过升气管和帽罩的夹缝流到升气管顶部与升气管内流入的烟道气混合、提升、搅拌,然后从帽罩孔喷出,实现气液立体传质,在光照下,珊藻得到生活污水中的氮源、磷源以及烟道气中的碳源,发生光合作用得到生长,具体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
得到生长后的珊藻液大部分通过分离分出作为生物原料,少部分珊藻液加入养料和水后再次循环回光生物反应器最顶部的液体入口;
S2、珊藻的浓缩:在反应器之后通过膜分离截留藻细胞以获得低氮磷含量的清水,同时通过浓藻液的回流实现反应器内藻细胞的高密度培养;
S3、浓缩液预处理:达标后的浓藻液首先打入搅拌釜中进行细胞粉碎处理,粉碎后的浓缩液进入烘箱内烘烤成待提取油料,以去除无用湿质量,提高后期处理效率;
S4、油脂的分离:待提取油料由输送机送入浸出器,选用正己烷作为溶剂,运用湿法萃取方式进行油脂的浸出,得到浓混合油和湿粕,所述浸出器为料层高、混合油浓度高、混合油含粕末少的平转浸出器;
S5、湿粕的利用:将反应后的湿粕导入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旋干的到的固体粕干用水解酶水解后用于珊藻的培养或者用于化肥原料进行加工;分离后得到的溶剂以有机溶剂的形式进行回收;
S6、混合油的提纯:在S4中产生的混合油过滤除渣后,进行第一次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初级珊藻油,初级珊藻油再经过第二次蒸发除去少量水份,最终得到质量较好,品质较高的珊藻油;
S7、酸催化预酯化处理:将品质较高的珊藻油以及无水甲醇打入温度为65摄氏度的恒温反应釜中,所述恒温反应釜为带四个搅拌桨叶的搅拌釜,搅拌釜连续式搅拌作业,搅拌桨叶的搅拌转速为150~180r/min,珊藻油与无水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1~4:1,采用浓硫酸作为酸催化剂;
S8、碱催化转酯处理:预酯化后的油脂预热后进入缓冲罐,再加热至反应温度,进入反应精馏反应器,同时向反应精馏反应器中加入带催化剂的无水甲醇,所述催化剂为甲醇钾固体颗粒与氧化钙固体颗粒,油脂与无水甲醇的物质的量比值为1:8~1:12;所述催化剂质量占油脂质量的3%~5%;经充分反应后,轻组分回流,循环利用,重组分降温后,进入倾析器,脂肪酸甲酯与甘油分离,得到主产品脂肪酸甲酯;
S9、磷脂的去除:将酯化反应后的脂肪酸甲酯导入真空搅拌器中,并向真空搅拌器中加入硅胶和活性白土,在75摄氏度,搅拌转速为200~250r/min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h,再通过离心机离心除去吸附剂,回收生物柴油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平转浸出器的具体运转方式如下:
平转式浸出器工作时,料胚通过封闭绞龙送入混合绞龙在此接受混合油的预浸,之后湿料落入浸出器转格,由于料胚为湿料可避免为干料时的粉末在器内飞扬,随着转格的慢慢运转,格内料胚转至喷淋管位置时,即受到喷出的混合油的喷淋浸出,由于新鲜溶剂和混合油的喷淋与料胚走向是采用的逆向路线,所以刚投入料胚的料格浸出后渗漏于混合油格里的混合油浓度最高,该混合油溢流至第Ⅱ混合油格,与第Ⅱ混合油格对应料格渗漏下来的混合油经帐篷过滤器,过滤后的浓混合油即从该料格被抽出,接着,该料格接受从下一个混合油格泵出的混合油的喷淋,料格继续旋转,格内的料胚再经受一次次泵入混合油的喷淋浸出,这些混合油的浓度一次比一次稀薄,最后经受新鲜溶剂喷淋浸出,对应的混合油格里收集到最稀的混合油,料格经过一段时间沥干后,已转到落粕处,转格下部为假底,铜滚轮沿下行轨道下滑,假底自动打开,落放湿粕;落放于出粕斗内的湿粕接着被承接于下目的刮板输送机送往蒸烘机处理,抽出的浓混合油经过滤后,放入混合油罐处理;放空湿粕后的料格,其假底上的铜滚轮随着转格旋转,沿上行轨道逐渐拉平,便假底关严,进入下一阶段的连续运行,形成连续生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8的转酯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填装方式采用悬浮式填装法将粉末状态的催化剂颗粒在汽液逆流接触的强烈搅拌作用下高度分散于反应体系中,在反应段中催化剂受上升蒸汽的搅动作用而在液相中保持悬浮分散状态,提高了液固传质和反应速率,使得多相催化反应在没有内外扩散阻力的条件下进行,从而通过提高传质效率强化了化学反应,同时塔板上悬浮催化剂颗粒的存在又有利于塔板效率的提高以及有利于转酯化反应的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8的转酯化反应过程中,增设有分段式发射的超声波设备;存在于反应原料中的微气核在超声波声场的作用下,产生高频振动、生长和崩溃闭合的动力学过程,空化泡溃败时,能在短时间内,在空化泡周围的空间产生局部的高温和高压,高温使反应物的活性增加,促使自由基的形成和裂解反应的发生;高压致使冲击波和微射流的发生,从而导致分子之间产生强烈的碰撞,进而加速酯化反应的彻底进行。
CN201610111464.9A 2016-02-29 2016-02-29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Pending CN1057124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1464.9A CN105712482A (zh) 2016-02-29 2016-02-29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1464.9A CN105712482A (zh) 2016-02-29 2016-02-29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2482A true CN105712482A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5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11464.9A Pending CN105712482A (zh) 2016-02-29 2016-02-29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124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9218A (zh) * 2020-04-01 2020-07-10 长沙工研院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和垃圾焚烧烟道气联合处理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9218A (zh) * 2020-04-01 2020-07-10 长沙工研院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和垃圾焚烧烟道气联合处理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ibi et al. Algal bioethanol production technology: a trend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N101368193B (zh) 微藻培养耦合生物柴油炼制的生产方法
CN101918530B (zh) 用于中温和/或高温发酵的生物反应器
CN105733930A (zh) 一种用于微藻规模化培养的转盘式光生物反应器
JP5815931B2 (ja) 藻類の培養による有用物質生産システム
CN103045352A (zh) 一种微藻油脂的提纯方法
CN102827761B (zh) 一种干湿耦合沼气发酵装置
CN103789195A (zh) 一种实现原位固液分离的膜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培养方法
CN105002086B (zh) 一种利用微气泡持续气浮采收藻细胞的跑道池微藻养殖系统
CN104745639B (zh) 一种湿法—干法联合的两级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
CN101886036B (zh) 全生态智能、多功能环保沼气发生器
Bajpai Third Generation Biofuels
CN101891510B (zh) 用薯类酒糟生产商品有机肥的方法
CN102010113B (zh) 一种厌氧固体反应器
Nguyen et al. A review on microalgae and cyanobacteria in biofuel production
CN101306879A (zh) 三相流态化藻类光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系统
Majid et al. Production of algal biomass
CN102643693B (zh) 一种利用沼气和秸秆气双气联产装置生产生物燃气的工艺
CN105624026A (zh) 一种低碳零排放循环制取氢气的装置
CN105712482A (zh) 以珊藻为媒介处理并应用烟道气和生活废水的方法
WO2014072294A1 (en) Growing microalgae or cyanobacteria in liquid-based foam
CN106701587A (zh) 一种回收利用微藻藻渣用于生产富含多糖螺旋藻的方法
CN104312899B (zh) 一种制备纳米硒的好氧‑厌氧间歇曝气反应器及其制备纳米硒的方法
Richardson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reactor design to maximise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 of algal oil for biodiesel
CN102701444A (zh) 生物发酵固定床反应器及其固定床载体的清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