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3504A - 带有注塑包封的辐条式转子 - Google Patents

带有注塑包封的辐条式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3504A
CN105703504A CN201510928886.0A CN201510928886A CN105703504A CN 105703504 A CN105703504 A CN 105703504A CN 201510928886 A CN201510928886 A CN 201510928886A CN 105703504 A CN105703504 A CN 105703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rotor
spoke type
spoke
securing member
pola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88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西蒙
K.古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703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3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02K1/2773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consisting of tangentially magnetized radial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辐条式转子,其带有极环并且带有布置在极环中的轴,该轴同心地围绕轴线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其中极环具有多个区段,永磁体布置在该区段之间,并且其中紧固件设置在轴和极环之间,该紧固件由硬化的质量形成,其中,紧固件至少部分地辐条状地构造,带有辐条,该辐条在相对于轴线的径向上延伸,并且/或者极环完全地由紧固件包围。本发明还涉及电机、尤其是电动马达,其带有这样的辐条式转子;以及调节驱动装置和带有这样的电机的手持工具机。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这样的辐条式转子的方法。

Description

带有注塑包封的辐条式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带有极环和轴的电机的辐条式转子,在所述极环和轴之间布置有由硬化的质量形成的紧固件;带有辐条式转子的电机;以及调节驱动装置;和带有这样的电机的手持工具机。
背景技术
常用的永励的电机通常具有带有用于产生磁场的永磁体的辐条式转子。永磁体在大多情况下方形地构造,在转子的纵向上延伸并且在切向上磁化。
这样的辐条式转子的已知的问题是永磁体的定位和紧固。由于制造公差以及为了将永磁体接合到其容纳部中,容纳部的尺寸必须大于永磁体的外部尺寸。差值典型地计为几个十分之一毫米、通常大概0.2mm。为了使永磁体在电机的寿命期间经受例如在在机器的运行期间的方向更换或类似的情况下出现的震动或其它的机械的负载,必须将所述永磁体持久地固定在其位置中。
为了固定永磁体已知多个办法。例如,将永磁体粘入其容纳部中,或者使用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将永磁体要么径向地向外要么径向地向内挤压。
也已知的是,永磁体通过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或其它的塑料的喷入或者铸入而紧固在其容纳部中。该办法有利的是,永磁体能够几乎不用力地接合到其空隙中。
公开文件DE102010061778A1公开了用于电机的辐条式转子,其中在转子的转子轴和本体(在该本体中布置有永磁体)之间设置了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由带有小于20的磁导率值的顺磁的材料和/或抗磁的材料形成,尤其由铝或塑料制成。连接套筒能够作为预制的套筒在本体和转子轴之间接合,或者由能够硬化的质量形成,并且在转子轴和本体之间喷入或铸入。连接套筒仅适量地传导在辐条式转子中的磁场或者甚至排斥磁场,从而在本体的朝向轴的侧面上(几乎)不产生杂散磁通(Streuflüsse)。
但是,在硬化的情况下,能够硬化的质量会收缩。在辐条式转子(其中连接套筒由能够硬化的质量形成并且在本体和转子轴之间喷入或铸入)中,示出的是,辐条式转子的同心度和稳定性随着本体与转子轴的间距的提高而变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此地改进这样的辐条式转子,使得该辐条式转子即便在在本体和转子轴之间的较大的间距的情况下也具有很好的同心度和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个任务在于,进一步改善辐条式转子的功率密度和其效率,其中辐条式转子却能够在花费上有利地制造。
利用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的辐条式转子、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4的电机、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5的调节驱动装置以及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6的手持工具机解决该任务。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能够看出有利的实施方式。
为此提供了用于电机的辐条式转子,该辐条式转子具有同心地围绕轴线延伸并且彼此间隔的极环和布置在极环中的轴。极环具有多个区段,在所述区段之间布置了永磁体。在轴和极环之间设置了紧固件,该紧固件由硬化的第一质量形成。
辐条式转子的特征在于,紧固件至少部分地辐条状地构造,其中辐条在相对于轴线的径向上或基本上在径向上延伸,和/或特征在于,极环完全地由紧固件包围。
示出的是,紧固件的辐条状的结构和/或极环的完全的注塑包封不仅保证了辐条式转子的很好的同心度,而且还保证了即便在较高转速情况下的辐条式转子的足够的稳定性。由于区段的简单的结构,在辐条式转子的制造中的公差链很小。由此在转子的运行中的噪音产生很小。此外,这样的辐条式转子实现了在辐条式转子和电机的定子之间的很小的气隙。对全表面地包覆的极环而言,紧固件还保证了用于永磁体或者说极环的腐蚀防护。
所述区段设置用于传导磁通并且优选地由铁磁的材料制成,尤其由转子片形成。优选地,所述区段作为叠片组由多个在轴向上尤其通过冲压叠装彼此相连的叠片制成。由于所述区段的很简单的形状,所述区段能够利用很小的边角料作为冲压件在花费上有利地制造。当然优选地是所述区段由实体制成。同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其制造由于很简单的形状可以在花费上有利。
优选地,使用传统的、尤其方形的永磁体。除了这样的方形的永磁体之外,当然其它横截面的永磁体的使用也是优选的。
用于紧固件的硬化的第一质量优选地不磁性传导地或几乎不磁性传导地设置,以便避免在极环的朝向轴的侧面上的杂散损失。该质量优选地由塑料,由塑料连结的、尤其抗磁的金属,或尤其由抗磁的金属形成。对塑料而言优选的是热固性塑料。作为金属或塑料连结的金属,优选的是铝或铝合金。当然也优选的是其它的塑料、例如形状稳定的热塑性塑料。
紧固件设置用于在极环中的永磁体的紧固和定位,用于极环同心地围绕轴的定位,并且用于将极环与轴连接。它保证了从轴到极环的力矩传递。
为了保证在极环中的永磁体的紧固和定位,优选的是,紧固件全表面地通过极环的朝向轴的内侧而延伸。因此优选地紧固件环状地构造在极环的内侧上。下文,将布置在极环的内侧上的、紧固件的环状的区域描述为紧固件的外环。
此外优选地,弹性或弹塑形地构造硬化的第一质量,由此永磁体即便在在马达的运行中的震动负载的情况下也足够地固定。由于紧固件的弹性和/或塑性,紧固件能够克服回复力而变形,从而它具有弹簧特性和/或机械的夹紧特性。由此,永磁体在电机的运行中张紧在其容纳部中。此外,永磁体的构件公差和温度特性通过产生的温度的带宽由此平衡。
下文,将以下材料描述为弹性或弹塑性,该材料要么弹性地表现出特性且因此能够逆向地变型,要么弹性和塑形地表现出特性且因此在塑形的变形之后始终还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便保证用于在电机的运行中张紧所述永磁体的必要的弹簧特性和/或机械的夹紧特性。
紧固件的辐条优选地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辐条在径向上延伸。但是尤其优选地,所述辐条相对于径向稍微倾斜地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辐条具有与径向的锐角,例如大约1-20°的角度。该角度是使用特定的并且例如与马达参量有关。由此,所述区段以与轴的大约这种角度进行拉伸。在此,相应在区段和相邻于区段的永磁体之间的气隙减小,这导致减小的通量损失。
为了将极环紧固在轴上优选的是,在区段上设置了形状配合件。形状配合件设置用于容纳能够硬化的第一质量。优选地,它能够构造为凹槽或槽。优选地,它具有燕尾槽形。与使用情况有关地,尤其优选的是,它非对称地构造。同样,这一点导致相应在区段和相邻于区段的永磁体之间的气隙的减小,并且由此导致减小的通量损失。
为了紧固轴优选的是,所述轴具有第二形状配合件,尤其是滚花。优选地,所述轴也全表面地由紧固件包围。由此此外优选的是,紧固件环状地构造在轴的朝向极环的外侧上。下文,将布置在轴的外侧上的、紧固件的环状的区域描述为紧固件的内环。
辐条优选地在紧固件的内环和紧固件的外环之间延伸。优选地,容纳部布置在辐条之间。
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容纳部是空的。在该实施方式中,辐条式转子很轻。因此它具有很高的动态特性并且消耗较少的能量。一方面,电机的热损失因此很小。另一方面,较小的能量消耗实现了转子或者说电机在轴向上的长度的减小。带有较小的轴向的长度的电机能够在花费上更为有利地制造。
在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硬化的第二质量布置在容纳部中。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硬化的第二质量具有比硬化的第一质量更小的重量,并且/或者该硬化的第二质量在硬化时延展。由于在硬化时的延展,永磁体挤压到其布置在区段之间的凹部中。此外,依据所选择的硬化的质量的缓冲能力能够减小震动和振动。
当然,作为硬化的第二质量,硬化的第一质量的使用是优选的,其中硬化的第二质量在硬化的第一质量硬化之后导入、尤其填入容纳部中。
此外优选的是,辐条式转子在在轴向上对置的端部上具有端面,其中紧固件基本上全表面地沿着所述端面延伸。所述端面限定了在轴向上的永磁体的移动。
为了简化辐条式转子从喷铸工具中的取出,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轴具有轴肩。所述轴在轴肩的区域中具有较大的直径。紧固件优选地要么与轴肩齐平地布置,要么它在轴向上延伸通过轴肩。
为了将永磁体始终布置在相邻于永磁体的区段的同样的侧面上,优选的是,把在永磁体和与该侧面相邻的区段之间的缝隙填充物布置在每个永磁体的第一侧上。由此减小了辐条式转子的力矩波动。此外,缝隙填充物补偿在注塑包封工具中的区段和永磁体的制造公差,并且利用该缝隙填充物的弹性或弹塑性的特性实现了所述区段和永磁体的准确的定位和注塑包封。
在对置于每个永磁体的第一侧的第二侧上,优选地设置了弹性的或弹塑性的填充剂,尤其是较薄的塑料层或橡胶层。填充剂优选地粘合或以喷射方式连接。尤其优选地,它在较高的温度中硬化。
在注塑包封的或非注塑包封的极环的背离于轴的外侧上优选地布置了套筒。在很高的转速的情况下克服离心力,套筒将辐条式转子、尤其极环稳定。该套筒优选地由塑料、纤维强化的塑料或金属、尤其铝形成。尤其优选地,该套筒构造为尤其能够收缩的塑料膜。当然,该套筒也能够以喷射方式连接至极环。
对完全注塑包封的极环而言,紧固件环状地构造在极环的背离于轴的外侧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布置在极环的外侧上的、紧固件的环状的区域在下文描述为紧固件的外罩。优选的是,完全注塑包封的极环的背离于轴的外侧、也就是说极环的外罩要么圆形地要么波纹地构造。圆形的外罩保证了较大的机械的强度。与之比较,波纹状的外罩保证了相对于基于热的磁性损失的更好的保护。
此外,利用带有这样的辐条式转子的电机解决所述任务。电机例如是电动马达、发电机或起动器。
同样,利用带有这样的辐条式转子的电动马达、尤其EC马达或DC马达解决所述任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电动马达是同步电机、磁阻马达、永励磁的直流马达、外转子马达或带有其它拓扑结构的电动马达。在一个非常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是EC内转子马达。
此外,利用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包括带有这样的辐条式转子的电动马达的调节驱动装置解决所述任务。
这样的调节驱动装置例如是后盖驱动装置、摇窗机驱动装置、伺服驱动装置、刮水器、风扇或座椅调节驱动装置。此外,利用带有包括这样的辐条式转子的电动马达的手持工具机解决所述任务。这样的手持工具机例如是钻机、线锯或电剪。
附图说明
在下文借助于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定一般的发明想法。
图1在(a)-(c)中相应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极环;
图2在(a)和(b)中示出了一种结构布置,其包括永磁体、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区段和极环的缝隙填充物,并且在(c)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极环的区段的形状配合件;
图3在(a)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在(b)中示出了横向于轴线的(a)中的辐条式转子的剖面,并且在(c)中示出了在轴向上的(a)中的辐条式转子的剖面;
图4在(a)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在(b)中示出了横向于轴线的(a)中的辐条式转子的剖面,并且在(c)中示出了在轴向上的(a)中的辐条式转子的剖面;
图5在(a)和(b)中相应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截取部分;
图6示出了在轴向上的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
图7在(a)-(c)中相应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并且
图8示出了全表面地包覆的极环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10的极环1。极环1具有多个区段11.i,该区段由铁磁的材料制成,并且设置用于传导磁通(未示出)。在相邻的区段11.i之间相应地布置了永磁体2.i,该永磁体设置用于产生磁通。永磁体2.i方形地构造并且沿着相对于轴线30的轴向31而延伸。区段11.i逆着相对于轴线30的径向32如此地变细,使得由区段11.i和永磁体2.i形成的极环1同心地围绕轴线30延伸。永磁体2.i在径向32上通过保持接片12保持,该保持接片在区段11.i的背离于轴线的外侧161上的区段11.i的两侧上布置。保持接片12在轴向31上延伸。因为相邻的区段11.i通过永磁体2.i在周向33上彼此间隔,则在保持接片12之间形成了槽状的自由空间14。
在极环1的背离于轴线的内侧162上,区段11.i相应地具有形状配合件13。形状配合件13在这里相应地构造为燕尾槽形的槽。它设置用于形状配合地连接紧固件4(见图3、4)与极环1。
图1(a)在透视图中示出了这样的极环1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为了减小在各个永磁体2.i的第一侧201上的、包括极环1的辐条式转子11的力矩波动,缝隙填充物2.i布置在永磁体2.i和与该侧面201相邻的区段11.i之间。在对置于第一侧201的第二侧202上,优选地设置了弹性的或弹塑性的填充剂(未示出)。
同样,图1(b)的极环(1)具有在永磁体2.i的第二侧202上的这样的缝隙填充物6。此外,该极环1由套筒5包围,该套筒将极环1相对于离心力保险。套筒5例如构造为塑料膜。
图1(c)的极环1虽然具有这样的套筒5,但是不具有缝隙填充物6。此外,该极环1的套筒5不是在极环1的整个轴向长度L1上延伸。
在图1的所有三个实施方式中,区段11.i由实体,或由结构相同的、例如通过冲压叠装彼此相连的叠片(未被描述)形成。
图2示出了在区段11的对置的侧面151、152上的永磁体2和缝隙填充物6的结构布置。在图2(a)中爆炸状地展示了所述结构布置,并且在图2(b)中在彼此靠置的、已装配的状态中展示了所述结构布置。
在区段11的第一侧151上相应布置了永磁体2。在区段11的对置于第一侧151的第二侧152上相应布置了缝隙填充物6。因此,在极环1的已装配状态中始终交替地靠置地布置了永磁体2、区段11和缝隙填充物6。
图2(c)示出了形状配合件13的一个实施方式。所展示的是通过轴向和径向撑开的对称平面。
能够看到的是,形状配合件13燕尾槽形地构造。但是,它与对称平面S不对称。并且具体而言,形状配合件13的轮廓131相对于形状配合件13的对称的轮廓131'向内移动。所述移动通过箭头7示意示出。通过这样的非对称性,区段11稍微以与径向32的一种角度(未示出)布置。示出的是,在区段11和相邻的永磁体2i(见图1)之间的气隙(未示出)由此能够减小,并且减小了通量损失。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10的第一实施形式。在图3(a)中在透视图中展示了辐条式转子10。图3(b)在横向于轴线30的剖视图中示出了辐条式转子10,图3(c)在沿着轴线30的剖视图中示出了辐条式转子。
转子10同样具有极环1,该极环由多个区段11.i以及布置在区段11.i之间的永磁体2.i形成。但是在这里,与图1的极环1不同,在叠片19之间、伴随布置在区段11.i的两侧的保持件12还设置了中间叠片9。中间叠片9具有在背离于轴线或者说背离于轴的区段11.i的外侧161上的横向接片91。由此,所述中间叠片给与辐条式转子10更多的稳定性,并且额外地保险了永磁体2.i。
在极环1中中心地布置了轴3,该轴在轴向31上并且与轴线30同心地延伸。轴3具有轴肩34。在轴肩34的区域中,轴3的直径DW比在轴的在轴肩34之外的直径D1、D2更大。极环1在轴肩34的区域中与轴3防止扭转地相连。
为此,在极环1和轴3之间布置了由硬化的(能够硬化的)第一质量形成的紧固件4。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紧固件4至少部分地辐条状地构造。辐条41在径向32上延伸。所述辐条彼此间隔。此外,所述辐条在周向33上均匀分布地布置。
在辐条41之间布置了容纳部8,该容纳部在这里未被填充或者说用空气填充。因为在极环1和轴3之间的中间空间(未被描述)仅部分地用紧固件4填充,则该实施方式的辐条式转子10相对比较轻。此外示出的是,辐条41的结构布置保证了辐条式转子10的很好的稳定性和同心度。
为了将极环1紧固在轴3上,在这里也布置了设置在极环1的朝向轴3(或者说轴线30)的内侧162上的形状配合件13。该形状配合件与辐条41对中心地布置并且基本上用紧固件4的硬化的质量填充。此外,紧固件4全表面地延伸经过极环1的朝向轴的内侧162。由此,相对于径向32将永磁体2.i相对于移动进行保险。硬化的第一质量为此弹性或弹塑性地构造,以便具有足够的弹簧特性和/或机械的夹紧特性。紧固件4因此环状地构造在极环1的朝向轴的内侧162上。下文,将布置在极环1的内侧162上的、紧固件4的环状的区域描述为紧固件4的外环43。
此外,轴3具有第二形状配合件35。第二形状配合件在这里构造为滚花。第二形状配合件35布置在轴3的朝向极环1的外侧36上。此外,轴3全表面地由紧固件4包围,从而紧固件4作用到滚花35中并且在轴3的转动中与该滚花配合作用。紧固件4因此环状地构造在轴3的朝向极环1的外侧36上。下文,将布置在轴3的外侧36上的、紧固件4的环状的区域描述为紧固件4的内环42。辐条41在径向32上在紧固件4的内环42和紧固件4的外环43之间延伸。
在辐条式转子的在轴向31上对置的端部101、102上,辐条式转子10具有端面111、112。端面111、112横向于轴线30延伸。紧固件4在这里几乎全表面地延伸经过端面111、112。因此,紧固件在极环1的区域中环状地沿着端面111、112延伸。紧固件的这个区域在下文描述为端环44。此外,在辐条式转子10的这里所展示的实施方式中,该端环至少在第一端部101上在轴向31上向外延伸超过轴肩34。但是,在第二端部102上,该端环与轴肩34齐平地设置。在第一端部101上,因此紧固件4至少部分地环状地在轴肩34的区域中沿着端面111、112延伸。这个区域在下文描述为端缘46。
通过布置在辐条式转子10的两个端部101、102上的端环44,将永磁体2.i相对于在轴向31上或逆着轴向的方向上的推移进行保险。
在这里,此外紧固件4具有大约在辐条式转子10的中部的中间接片45,该中间接片横向于轴线30延伸并且在轴向31上分隔容纳部8。同样,中间接片45提高了辐条式转子10的稳定性。
图4的辐条式转子与图3的辐条式转子的区别在于,在容纳部8中布置了(能够硬化的)硬化的第二质量40。硬化的第二质量40布置在在容纳部8中的紧固件4的硬化的第一质量之后。该硬化的第二质量能够由与硬化的第一质量相同的材料制成。但是优选的是,该硬化的第二质量相对于该硬化的第一质量具有更小的重量和/或在硬化时更强地延展。由此,将永磁体2.i额外地相对于保持接片12和/或横向接片91挤压。
此外在这里能够看到的是,紧固件在这里不具有中间接片45,该中间接片在轴向31上分隔容纳部8。该实施方式的辐条式转子10因此具有容纳部8,该容纳部延伸通过辐条式转子10的整个轴向长度L1。
图5在(a)中示出了辐条式转子10中的截取部分,其中布置在极环1和轴肩34之间的紧固件4与轴肩34齐平地布置。因此,这种紧固件4不具有端缘46。能够看到的是内环42、辐条41和紧固件4的端环44。
在图5(b)的辐条式转子10中,辐条41相对于径向32稍微倾斜地布置。为清楚起见,这一点在这里被夸张地展示。由此,辐条41具有与径向32的优选例如1°-20°、尤其优选地例如2°-8°的锐角48。由此,区段11.i以与轴3的角度48进行拉伸。示出的是,由此在永磁体2.i和与该永磁体相邻的区段11.i之间的气隙(未示出)减小,并且因此通量损失很小。
在到目前为止描述的辐条式转子10中,极环1不是全表面地包覆。与此不同,图6示出了带有全表面地包覆的极环1的辐条式转子10。
对这种辐条式转子10而言,紧固件4环状地构造在极环1的背离于轴的外侧161上。该紧固件延伸经过辐条式转子10的整个轴向的长度L1。在下文,将布置在极环1的外侧161上的、紧固件4的环状的区域描述为紧固件4的外罩47。外罩47在这里圆形地构造。由此,该外罩保证了较大的机械的强度。
此外,能看到的是在外罩47上的以生产为条件的凹槽163。
图7在(a)-(c)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10的各一个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7(a)的辐条式转子10与图6的辐条式转子的区别在于,该辐条式转子具有套筒5,该套筒布置在紧固件4的背离于轴的外侧48上、即在外罩47上。此外,硬化的第二质量40布置在该辐条式转子10的容纳部8中。
图7(b)的辐条式转子10虽然具有套筒5。但是在容纳部8中没有设置硬化的第二质量40。此外,这个辐条式转子10的紧固件4具有在在轴向31上对中心地彼此布置的容纳部8之间的中间接片45。
并且,图7(c)的辐条式转子10与图7(b)的辐条式转子10的区别之处仅在于,该辐条式转子不具有套筒5。
图8示出了辐条式转子10的全表面地包覆的极环1的剖面,其中轴3和极环1通过优选地与极环1无关地制造的连接套筒(未示出)彼此相连。对这样独立制造的极环而言能够使用传统的轴、尤其是空心轴。所述轴例如能够借助于收缩连接进行装配。
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10的永磁体2.i能够在制造期间很准确地定位。因此,辐条式转子10具有很小的卡锁力矩。此外,用于制造这样的根据本发明的辐条式转子10的喷铸工具相对简单地构建并且因此能够在花费上有利地制造。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电机的辐条式转子(10),其带有极环(1)并且带有布置在极环(1)中的轴(3),所述极环和所述轴同心地围绕轴线(30)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其中极环(1)具有多个区段(11.i),永磁体(2.i)布置在该区段之间,并且其中紧固件(4)设置在轴(3)和极环(1)之间,该紧固件由硬化的第一质量形成,其特征在于,紧固件(4)至少部分地辐条状地构造,其中辐条(41)在相对于轴线(30)的径向(32)上或基本上在径向(32)上延伸;并且/或者极环(1)完全地由紧固件(4)包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辐条(41)在周向(33)上均匀分布地布置。
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容纳部(8)布置在辐条(41)之间。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硬化的第二质量(40)布置在容纳部(8)之间。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硬化的第二质量(40)具有比硬化的第一质量(4)更小的重量,并且/或者自身在硬化时延展。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该辐条式转子在在轴向(31)上对置的端部(101、102)上具有端面(111、112),其中紧固件基本上全表面地沿着端面(111、112)延伸。
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轴(3)具有轴肩(34)。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紧固件(4)与轴肩(34)齐平地布置,或者在轴向(31)上延伸超过轴肩(34)。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永磁体(2.i)的第一侧(201)上,将缝隙填充物(6)布置在永磁体(2.i)和与该侧面(201)相邻的区段(11.i)之间。
10.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将弹性的或弹塑性的填充剂接合、尤其是粘合或以喷射方式连接在对置于每个永磁体(2.i)的第一侧(201)的第二侧(202)上。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套筒(5)布置在注塑包封的或非注塑包封的极环(1)的背离于轴的外侧(161)上。
12.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紧固件(4)圆形或波状地构造在完全注塑包封的极环(1)的背离于轴的外侧(161)上。
1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其特征在于,形状配合件(13)、尤其是凹槽或槽设置在区段(11.i)上,所述形状配合件设置用于容纳硬化的第一质量(4)并且非对称地构造。
14.一种电机、尤其是电动马达,其带有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辐条式转子(10)。
15.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的调节驱动装置,其带有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
CN201510928886.0A 2014-12-16 2015-12-15 带有注塑包封的辐条式转子 Pending CN105703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26047.7 2014-12-16
DE102014226047.7A DE102014226047A1 (de) 2014-12-16 2014-12-16 Speichenrotor mit Umspritz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3504A true CN105703504A (zh) 2016-06-22

Family

ID=56081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8886.0A Pending CN105703504A (zh) 2014-12-16 2015-12-15 带有注塑包封的辐条式转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03504A (zh)
DE (1) DE102014226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22099A1 (de) * 2017-12-06 2019-06-06 Baumüller Nürnberg GmbH Ro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CN109921530A (zh) * 2019-03-19 2019-06-21 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转子、电机、水泵及车辆
DE102021117625A1 (de) * 2021-07-08 2023-01-1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Permanenterregte Elektromaschine
DE102021118832A1 (de) 2021-07-21 2023-01-26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WO2023214328A1 (en) * 2022-05-06 2023-11-09 Genesis Motion Solutions, Lp Electric machine subassembly
DE102022212724A1 (de) 2022-11-28 2024-05-29 M. L. DriveSolutions GmbH Antrieb für ein leichtes Elektrofahrzeug und ein leichtes Elektro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370A (zh) * 1999-11-08 2001-05-1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机的转子及其制作方法
JP2004112951A (ja) * 2002-09-20 2004-04-08 Nidec Shibaura Corp ブラシレス直流モータ用回転子
CN2786861Y (zh) * 2005-02-02 2006-06-07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华核新技术开发公司 一种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DE102010061778A1 (de) * 2010-11-23 2012-05-24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optimiertem Wirkungsgrad
US20140103771A1 (en) * 2012-10-15 2014-04-17 Rbc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Radially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rotor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3858327A (zh) * 2011-10-14 2014-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型电动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5370A (zh) * 1999-11-08 2001-05-16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机的转子及其制作方法
JP2004112951A (ja) * 2002-09-20 2004-04-08 Nidec Shibaura Corp ブラシレス直流モータ用回転子
CN2786861Y (zh) * 2005-02-02 2006-06-07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华核新技术开发公司 一种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DE102010061778A1 (de) * 2010-11-23 2012-05-24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optimiertem Wirkungsgrad
CN103858327A (zh) * 2011-10-14 2014-06-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永磁体型电动机
US20140103771A1 (en) * 2012-10-15 2014-04-17 Rbc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Radially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rotor and method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26047A1 (de) 2016-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3504A (zh) 带有注塑包封的辐条式转子
CN103683595B (zh) 旋转电机及磁极片制造方法
US8729767B2 (en) Electric machine
EP2404367B1 (de) Doppelrotormotor
US20130214620A1 (en) Rotor of electric motor having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magnet securely to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rotor co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7533690A (ja) Smcコアを有する電気機械
CN103392287B (zh) 带有用于磁体的固定装置的电机
CN105680596A (zh) 绕线转子驱动电动机的转子
US9024495B2 (en) Rotor
EP2259408A3 (en) Stator of an axial air-gap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ch a stator
CN104704714A (zh) 永磁体埋入型电动机
WO2019166333A1 (de) Elektromotor
CN105122594B (zh) 制造磁阻电动机的转子的方法
US20140239749A1 (en) Rotor
CN113812064B (zh) 电动机
CN105391205A (zh) 永磁激励的机电机器
FR2870999A1 (fr) Rotor dynamoelectrique
US20190312496A1 (en) Automatic torque-adjustable speed-changing motor for electric pedicab
US967367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otor and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rotor
CN103166352A (zh) 用于电机转子上的永磁体的保持元件
KR102487166B1 (ko) 모터의 레졸버 장착 구조
US20190131839A1 (en) Spoke type rotor
JP2012023805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69299B1 (ko) 분할된 요우크를 포함하는 회전자
JP6045267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