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8353B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8353B
CN105698353B CN201610086301.XA CN201610086301A CN105698353B CN 105698353 B CN105698353 B CN 105698353B CN 201610086301 A CN201610086301 A CN 201610086301A CN 105698353 B CN105698353 B CN 105698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ffle
air conditioner
air out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63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98353A (zh
Inventor
孟智
梁涛
谢承琪
李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100863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8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8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8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98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8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蜗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壳体内形成有风道,蜗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活动设置在壳体内以作为风道的风道壁的一部分,空调器具有至少两种出风模式:第一种出风模式,风道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第二种出风模式,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分离以使风道仅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三种出风模式,蜗舌与第一挡板分离、蜗舌与第二挡板分离以使风道仅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采用导风板改变出风方向,使空调器存在的出风量损失、出风不顺畅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内的蜗舌都是固定在风道内的,这样的空调器,由风机吹出的风的方向也是固定的。
为了满足用户对出风方向的多样化要求,目前一般是通过改变出风口处的导风板的倾斜角度来调整出风方向的。
导风板对出风有导向作用,同时也会对出风有一定的遮挡效果,影响出风量,容易导致出风不顺畅,影响导风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导风板改变出风方向,使空调器存在的出风量损失、出风不顺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蜗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壳体内形成有风道,蜗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活动设置在壳体内以作为风道的风道壁的一部分,空调器具有至少两种出风模式:第一种出风模式,蜗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分离时,风道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第二种出风模式,蜗舌与第一挡板搭接以将风道与第一出风口的连通状态断开,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分离以使风道仅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三种出风模式,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搭接以将风道与第二出风口的连通状态断开,蜗舌与第一挡板分离、蜗舌与第二挡板分离以使风道仅与第一出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的第一端铰接在风道壁上,第一挡板的第二端为第一搭接端,第一挡板的第一端与第一挡板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搭接端能够与蜗舌或第二挡板搭接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挡板的第一端铰接在风道壁上,第二挡板的第二端为第二搭接端,第二挡板的第一端与第二挡板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二搭接端能够与第一挡板搭接配合。
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蜗舌滑槽,蜗舌滑动设置在蜗舌滑槽内。
进一步地,蜗舌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蜗舌由第一工作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移动时,蜗舌向风道的中心线处移动;当蜗舌由第二工作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时,蜗舌向远离风道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安装座的两侧,第一挡板铰接在安装座上,安装座的朝向风道的表面成为风道壁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壳体的朝向风道一侧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第二挡板的收纳凹部。
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风道内;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均设置在壳体内,且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构成呈V形的蒸发器组,呈V形的蒸发器组的开口结构朝向风机一侧设置。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壳体的进风口处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上方,第一出风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出风口朝下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上,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下。
进一步地,空调器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二种出风模式下,热风由第二出风口倾斜朝下吹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三种出风模式下,冷风由第一出风口倾斜朝上吹出。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壳体的进风口处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下方,第一出风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出风口朝上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下,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上。
进一步地,空调器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三种出风模式下,热风由第一出风口倾斜朝下吹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二种出风模式下,冷风由第二出风口倾斜朝上吹出。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增设活动设置的蜗舌、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三者之间的搭配使用关系,以改变空调器的出风模式,使空调器能够实现不同出风口出风的模式切换,满足了用户对于出风模式多样化的要求。也就是说,通过蜗舌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搭配使用,使导风板不再需要兼职挡风的功能,从而消除了出风量损失、使出风更加的顺畅、也有效延长了导风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第二种出风模式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处于第三种出风模式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器处于第一种出风模式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空调器处于第二种出风模式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风道;14、蜗舌滑槽;15、收纳凹部;16、底壳;20、蜗舌;21、第一工作位置;22、第二工作位置;30、第一挡板;40、第二挡板;50、安装座;60、风机;70、第一蒸发器;80、第二蒸发器;90、进风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导风板改变出风方向,使空调器存在的出风量损失、出风不顺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器包括壳体10、蜗舌20、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壳体10具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第一出风口11与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不同,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13,蜗舌20、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分别活动设置在壳体10内以作为风道13的风道壁的一部分,空调器具有至少两种出风模式:第一种出风模式,蜗舌20、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均分离时,风道13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均连通;第二种出风模式,蜗舌20与第一挡板30搭接以将风道13与第一出风口11的连通状态断开,第二挡板40与第一挡板30分离以使风道13仅与第二出风口12连通;第三种出风模式,第一挡板30与第二挡板40搭接以将风道13与第二出风口12的连通状态断开,蜗舌20与第一挡板30分离、蜗舌20与第二挡板40分离以使风道13仅与第一出风口11连通。
通过在壳体10内增设活动设置的蜗舌20、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通过三者之间的搭配使用关系,以改变空调器的出风模式,使空调器能够实现不同出风口出风的模式切换,满足了用户对于出风模式多样化的要求。也就是说,通过蜗舌20与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的搭配使用,使导风板不再需要兼职挡风的功能,从而消除了出风量损失、使出风更加的顺畅、也有效延长了导风板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器包括风机60、第一蒸发器70和第二蒸发器80,风机60设置在风道13内,第一蒸发器70和第二蒸发器80均设置在壳体10内,且第一蒸发器70与第二蒸发器80构成呈V形的蒸发器组,呈V形的蒸发器组的开口结构朝向风机60一侧设置。如上述结构的蒸发器组能够尽可能地包裹住风机60,并合理利用了壳体10内的空间,使换热面积最大化,提高了空调器的换热效果。
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器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格栅90。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挡板30的第一端铰接在风道壁上,第一挡板30的第二端为第一搭接端,第一挡板30的第一端与第一挡板3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一搭接端能够与蜗舌20或第二挡板40搭接配合。由于第一挡板30与风道壁铰接,不仅使第一挡板30的动作灵活,还在其不使用时,便于避让风道13,以避免影响出风顺畅性。
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座50,安装座50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分别位于安装座50的两侧,第一挡板30铰接在安装座50上,安装座50的朝向风道13的表面成为风道壁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在图1至图4中,安装座50的截面呈三角形,并将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隔开。安装座50为第一挡板30提供了支撑,并规划了风道13的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挡板40的第一端铰接在风道壁上,第二挡板40的第二端为第二搭接端,第二挡板40的第一端与第二挡板4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第二搭接端能够与第一挡板30搭接配合。由于第二挡板40与风道壁铰接,不仅使第二挡板40的动作灵活,还在其不使用时,便于避让风道13,以避免影响出风顺畅性。
为了提高风道13的通风顺畅性,壳体10的朝向风道13一侧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第二挡板40的收纳凹部15。在图1中,当第二挡板40不使用时,其可以收纳在收纳凹部15内,以作为风道壁的一部分,且避免干扰出风,从而减小了风量损失,保证了空调器的出风量。
为了保证蜗舌20的运动可靠性,壳体10上设置有蜗舌滑槽14,蜗舌20滑动设置在蜗舌滑槽14内。通过设置可移动的蜗舌20,使蜗舌20能够根据出风方向调整蜗舌20位置,可保证最顺位置出风,在不影响出风量的前提下,又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壳体10包括底壳16,蜗舌滑槽14设置在底壳16上。并由底壳16上的步进电机带动蜗舌20沿着蜗舌滑槽14滑动。
如图1至图4所示,蜗舌2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当蜗舌20由第一工作位置21向第二工作位置22移动时,蜗舌20向风道13的中心线处移动;当蜗舌20由第二工作位置22向第一工作位置21时,蜗舌20向远离风道13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这样,当蜗舌20需要与第一挡板30配合时,蜗舌20由第一工作位置21向第二工作位置22移动,便于与第一挡板30搭接。当蜗舌20不需要与第一挡板30配合时,蜗舌20可以由第二工作位置22向第一工作位置21移动,以向风道13的外侧退出,避免影响出风量。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可选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壳体10的进风口处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的上方,第一出风口11朝向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出风口12倾斜朝下设置,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上,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风机60的作用,风在脱离风机60时是沿着风叶的切线方向流动的,因而在图1至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出风脱离第一出风口11时,有倾斜向上的流动趋势的。当该空调器挂在墙壁上时,可认为是上出风。
具体而言,空调器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二种出风模式下,热风由第二出风口12倾斜朝下吹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三种出风模式下,冷风由第一出风口11倾斜朝上吹出。
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第二出风口12与风道13连通,蜗舌20逆时针旋转到第二工作位置22,第一挡板30逆时针旋转,最终蜗舌20与第一挡板30搭接配合,第二挡板40不动,第一出风口11与风道13的连通状态断开。
如图2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第一挡板30顺时针旋转,第二挡板40顺时针旋转,最终两个挡板搭接配合,蜗舌20逆时针旋转到第一工作位置21,第一出风口11与风道13连通,第二出风口12与风道13的连通状态断开。
如图3所示,此时,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均与风道13连通,蜗舌20向下旋转到第二工作位置22,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回到原位置。
图1至图3中的空调器主要适用于挂壁机型。
当然,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壳体的进风口处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上方,第一出风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出风口朝下设置。这里第二出风口可以竖直朝下设置,也可以倾斜朝下设置。当第一出风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是倾斜朝上/下的,也可以是水平直吹的;当第二出风口朝下设置时,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是竖直朝下的,也可以是倾斜朝下的,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口具有多种出风角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图4所示的可选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壳体10的进风口处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的下方,第一出风口11朝向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出风口12倾斜朝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下,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上。当进风口处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的下方时,移动的蜗舌20可以更好地控制空调器的上下出风状态。控制原理与上述图1至图3的工作原理类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具体而言,空调器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三种出风模式下,热风由第一出风口11倾斜朝下吹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第二种出风模式下,冷风由第二出风口12倾斜朝上吹出。由于上面已经简述了风如何通过出风口倾斜朝上吹出,这里就不赘述了。
当然,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壳体的进风口处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下方,第一出风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出风口朝上设置。这里第二出风口可以竖直朝上设置,也可以倾斜朝上设置。当第一出风口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时,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是倾斜朝上/下的,也可以是水平直吹的;当第二出风口朝上设置时,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是竖直朝上的,也可以是倾斜朝上的,从而使空调器的出风口具有多种出风角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图4中的空调器能够适应移动空调,小柜机或挂在较低位置的空调器的使用要求。
本申请中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制冷上出风,制热下出风,又不影响出风量,增加了空调器的出风舒适性。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中的空调器能够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组合变换,下面一一例举出来。
第一种组合。空调器同时具有第一种出风模式、第二种出风模式和第三种出风模式。此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调节,既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单独出风、第二出风口的单独出风,也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
第二种组合。空调器同时具有第一种出风模式和第二种出风模式。此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调节,既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也可使第二出风口单独出风。
第三种组合。空调器同时具有第二种出风模式和第三种出风模式。此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调节,既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单独出风,也可以实现第二出风口的单独出风。
第四种组合。空调器同时具有第一种出风模式和第三种出风模式。此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调节,既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也可使第一出风口单独出风。
在出风模式确定的前提下,还可以使出风模式与空调器的制冷、热状态进一步组合,从而进一步使空调器的出风模式多样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蜗舌(20)、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所述第一出风口(1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不同,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13),所述蜗舌(20)、所述第一挡板(30)和所述第二挡板(40)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以作为所述风道(13)的风道壁的一部分,所述空调器具有至少两种出风模式:
第一种出风模式,所述蜗舌(20)、所述第一挡板(30)和所述第二挡板(40)均分离时,所述风道(1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均连通;
第二种出风模式,所述蜗舌(20)与所述第一挡板(30)搭接以将所述风道(1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连通状态断开,所述第二挡板(40)与所述第一挡板(30)分离以使所述风道(13)仅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连通;
第三种出风模式,所述第一挡板(30)与所述第二挡板(40)搭接以将所述风道(1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连通状态断开,所述蜗舌(20)与所述第一挡板(30)分离、所述蜗舌(20)与所述第二挡板(40)分离以使所述风道(13)仅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0)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风道壁上,所述第一挡板(30)的第二端为第一搭接端,所述第一挡板(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3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搭接端能够与所述蜗舌(20)或所述第二挡板(40)搭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40)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风道壁上,所述第二挡板(40)的第二端为第二搭接端,所述第二挡板(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4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搭接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挡板(30)搭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蜗舌滑槽(14),所述蜗舌(20)滑动设置在所述蜗舌滑槽(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2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21)和第二工作位置(22),当所述蜗舌(20)由所述第一工作位置(21)向所述第二工作位置(22)移动时,所述蜗舌(20)向所述风道(13)的中心线处移动;当所述蜗舌(20)由所述第二工作位置(22)向所述第一工作位置(21)时,所述蜗舌(20)向远离所述风道(13)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座(50),所述安装座(5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座(50)的两侧,所述第一挡板(30)铰接在所述安装座(50)上,所述安装座(50)的朝向所述风道(13)的表面成为所述风道壁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朝向所述风道(13)一侧的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挡板(40)的收纳凹部(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风机(60),所述风机(60)设置在所述风道(13)内;
第一蒸发器(70);
第二蒸发器(80),所述第一蒸发器(70)和所述第二蒸发器(80)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所述第一蒸发器(70)与所述第二蒸发器(80)构成呈V形的蒸发器组,呈V形的所述蒸发器组的开口结构朝向所述风机(60)一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所述壳体(10)的进风口处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11)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12)朝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上,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热工作状态时,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二种出风模式下,热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倾斜朝下吹出;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冷工作状态时,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三种出风模式下,冷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1)倾斜朝上吹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安装位置时,所述壳体(10)的进风口处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下方,所述第一出风口(11)朝向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12)朝上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下,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倾斜朝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热工作状态时,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三种出风模式下,热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1)倾斜朝下吹出;
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冷工作状态时,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二种出风模式下,冷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2)倾斜朝上吹出。
CN201610086301.XA 2016-02-15 2016-02-15 空调器 Active CN105698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6301.XA CN105698353B (zh) 2016-02-15 2016-02-15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6301.XA CN105698353B (zh) 2016-02-15 2016-02-15 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8353A CN105698353A (zh) 2016-06-22
CN105698353B true CN105698353B (zh) 2018-09-18

Family

ID=5622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6301.XA Active CN105698353B (zh) 2016-02-15 2016-02-15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8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8074B (zh) * 2016-05-23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225194A (zh) * 2016-07-19 2016-1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6440268A (zh) * 2016-12-12 2017-02-2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中央空调风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949615B (zh) * 2017-03-17 2019-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结构、空调器的出风方法和空调器
CN107965845B (zh) * 2017-11-21 2023-08-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110410866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6417Y (zh) * 1999-10-08 2001-01-24 顾建军 一种导风机
CN204301265U (zh) * 2014-10-29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通风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04613620A (zh) * 2015-02-02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104864576A (zh) * 2015-03-30 2015-08-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CN105318428A (zh) * 2015-10-21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02975U (zh) * 2016-02-15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6417Y (zh) * 1999-10-08 2001-01-24 顾建军 一种导风机
CN204301265U (zh) * 2014-10-29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通风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04613620A (zh) * 2015-02-02 2015-05-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104864576A (zh) * 2015-03-30 2015-08-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CN105318428A (zh) * 2015-10-21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02975U (zh) * 2016-02-15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8353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8353B (zh) 空调器
CN105841239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288278B (zh) 空调器
CN205402975U (zh) 空调器
CN106016454B (zh) 空调器
CN104791914B (zh) 空调器
CN105864894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换热单元
CN10589004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82230A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7965844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07327931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489122A (zh) 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7131564B (zh) 导流装置和空调器
CN106196304A (zh) 圆形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JP200401206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8278763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287937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793625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285490A (zh) 空调器
EP3450870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5241045A (zh) 一种挡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10657495A (zh) 空调内机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279279U (zh) 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818655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