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2149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2149B
CN105682149B CN201610013297.4A CN201610013297A CN105682149B CN 105682149 B CN105682149 B CN 105682149B CN 201610013297 A CN201610013297 A CN 201610013297A CN 105682149 B CN105682149 B CN 1056821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bearer
bearer
relay
service flow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32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82149A (zh
Inventor
雷艺学
张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132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82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82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1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7731 priority patent/WO201711792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82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2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第一无线承载由第一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承载,以及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承载组成,第二无线承载由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和/或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设备。采用本发明,能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简称D2D)通信是用户设备间直接通信的技术,允许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相互通信而不经过基站与设备之间的上行和下行链路。D2D中继通信是建立在D2D通信技术基础上的一种通信方式,D2D中继通信系统包括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既可能位于宏小区的网络覆盖之外,也可能位于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而中继用户设备一般位于宏小区的覆盖范围之内。中继用户设备可以与宏小区内的基站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简称RRC)连接,基站可以为中继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资源,而远端用户设备如果不在宏小区内,则采用预配置资源与中继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基于现有的D2D中继通信方式,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前只有一条通信链路,PDN连接终结在中继UE。当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时,会存在吞吐量不足的瓶颈,同时该通信链路发生故障时,远端用户设备无法正常与基站进行通信,可靠性不高。
另外,如果远端UE位于覆盖内,需要同时通过中继方式和直接与基站通信的方式来提高吞吐量和连接的鲁棒性,则需要与网络侧再建立一条PDN连接。两条PDN连接的存在,使得两个链路无法灵活地分担业务流传输需求。因为,如果一个流的带宽需求变了,核心网一侧必须修改PDN连接的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D2D通信方式吞吐量不足和可靠性不高,以及D2D中继场景下同时使用中继方式和Uu方式传输时存在的两条PDN连接,导致无法灵活分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第一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D2D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或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或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通过中继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直通的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聚合的方式通过两个无线承载来传输同一个PDN连接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线侧动态地改变两个承载的数据量而不需要触发核心网一侧的PDN连接参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中的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中的发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0、中继用户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12之间预先建立有PDN连接,PDN连接关联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成长。第一设备10和中继用户设备11之间建立有第一中继承载,中继用户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之间建立有第二中继承载,第一中继承载和第二中继承载组成第一无线承载,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2之间建立有Uu承载,Uu承载即为第二无线承载,第一设备10、中继用户设备11和第二设备10位于同一小区,且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0为不同类型的接入网设备。第一设备10为用户设备,第二设备12为基站,或者,第一设备10为基站,第二设备12为用户设备。
当第一设备10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第一设备10获取预先建立的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第一设备10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流,传输过程分为发送流程和接收流程:第一设备10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向第二设备12发送第一目标业务流,第一设备10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接收第二设备12发送的第二目标业务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上均承担一定的业务流,承担的比例或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通过中继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直通的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传输速率。同时,通过聚合的方式通过两个无线承载来传输同一个PDN连接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线侧动态地改变两个承载的数据量而不需要触发核心网一侧的PDN连接参数。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201、第一设备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第一无线承载由第一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承载,以及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承载组成,第二无线承载由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
具体的,第一设备预先与设备PDN(Packet Data Network,公共数据网络,简称PDN)网关建立PDN连接,PDN连接关联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即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同属于该PDN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具有两个传输通道: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第一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为第一中继承载,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为第二中继承载,第一中继承载和第二中继承载组成第一无线承载;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为Uu承载,第二无线承载即为该Uu承载。当业务流程被触发,需要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业务数据时,业务数据的传输需要通过预先建立的PDN连接,第一设备确定预先建立的PDN连接,并确定该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不同类型的接入网设备,即第一设备为远端用户设备,第二设备为基站;或第一设备为基站,第二设备为远端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均位于基站的小区内。
S202、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或
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
具体的,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与第二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第一设备作为接收端时,第二设备作为发送端;或第一设备作为发送端时,第二设备作为接收端。其中,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上各自承担的业务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配置的方式可以是RRC信令或其他方式进行配置,本发明不作限制。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通过中继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直通的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传输速率。同时,通过聚合的方式通过两个无线承载来传输同一个PDN连接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线侧动态地改变两个承载的数据量而不需要触发核心网一侧的PDN连接参数。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远端用户设备,第二设备为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S301、远端用户设备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
具体的,远端用户设备预先与基站建立有PDN连接,PDN连接关联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即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同属于该PDN连接。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具有两个传输通道: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为第一中继承载,第一中继承载的类型为D2D承载,中继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传输通道为第二中继承载,第二中继承载的类型为Uu承载,第一中继承载和第二中继承载组成第一无线承载,即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传输数据,需要经过中继用户设备进行中转。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传输通道为Uu承载,Uu承载即为第二无线承载。当业务流程被触发时,需要在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传输业务数据,远端用户设备确定预先建立的PDN连接,并确定该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确定的方法可以是:PDN连接、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建立后,关联PDN连接的连接标识以及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的承载标识,建立映射关系,远端用户设备查询映射关系得到PDN连接关系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
需要说明的是,远端用户设备在逻辑上具有两个无线收发实体,分别进行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的收发操作,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是否进行同时收发取决于远端用户设备所配置的RF chain,本发明实施例不对RF chain的配置进行限定,即是适用于单个、两个或多个RF chain的终端,多套RF chain可以用于在不同的chain上进行数据收发。
S302、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业务流,以及通过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业务流。
具体的,第一业务流和第二业务流由同一业务产生的数据包,第一业务流和第二业务流中的数据包携带相同的业务流标识,基站在发送同一业务的数据包时对每个数据包按照顺序进行编号。远端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无线承载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业务流,以及通过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业务流,通过业务流中的数据包携带的业务标识确定所属的业务,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序号确定发送顺序。
S303、远端用户设备在PDCP层或RLC层将第一业务流和第二业务流聚合成第一目标业务流。
具体的,远端用户设备在PDCP层或RLC层将第一业务流和第二业务流中的数据包进行重排序,指定业务的数据包全部接收完毕时,将第一业务流和第二业务流聚合成第一目标业务流。
S304、远端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
具体的,链路质量参数值用于表示链路质量优劣的程度,例如,链路质量参数值包括带宽或时延。其中,链路质量参数值可以是实时测量得到的或为历史数据,本发明不作限制。
S305、远端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计算得到比例值或绝对值。
具体的,比例值表示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种承载的数据量的比值,绝对值表示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各种承载的数据量。在触发指定业务时,如果该业务的总数据量是已知的,可以为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分配绝对值。其中,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上承载的数据量的原则为:链路质量和承担的数据量呈正相关性,即链路质量越好,承担的数据量越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承载的带宽为100M,第二无线承载的带宽为50M,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承担的数据量的比例值为第一无线承载的带宽除以第二无线承载的带宽,即100:50=2:1。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无线承载的时延为2ms,第二无线承载的时延为1ms,触发的业务的总数据量为3M,则第一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为1M,第二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数据量为2M。
S306、远端用户设备根据计算得到的比例值或绝对值将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
具体的,第二目标业务流为触发指定业务产生的多个数据包,远端用户设备对第二目标业务流中的每个数据包进行编号,并添加业务标识,远端用户设备根据S305计算得到的比例值或绝对值将第二目标业务流进行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
在本发明可能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远端用户设备对第二目标业务流中的每个数据包的序号进行求余处理,根据余数的不同将数据包分配到对应的第一无线承载或第二无线承载。例如,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上承担的比例值为2:1,远端用户设备对每个数据包的序号除3后进行求余,如果余数为0和1,该数据包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发送出去,如果余数为2,该数据包通过第二无线承载发送出去,第一无线承载中的多个数据包形成第三业务流,第二无线承载中的多个数据包形成第四业务流。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流切分的方法不限于求余,也可以是其他方法,本发明不作限制。
S307、远端用户设备将第三业务流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发送给基站,以及通过第二无线承载将第四业务流发送给基站。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远端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通过中继用户设备所在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直通的第二无线承载传输业务数据,和现有的单一无线承载的传输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传输的吞吐量和传输速率。同时,通过聚合的方式通过两个无线承载来传输同一个PDN连接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线侧动态地改变两个承载的数据量而不需要触发核心网一侧的PDN连接参数。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基站,第二设备为远端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S401、基站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
具体的,基站预先与远端用户设备建立有PDN连接,PDN连接关联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即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同属于该PDN连接。基站和远端用户设备之间具有两个传输通道: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基站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为第一中继承载,第一中继承载的类型为Uu承载,中继用户设备和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为第二中继承载,第二中继承载的类型为D2D承载,第一中继承载和第二中继承载组成第一无线承载。基站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为Uu承载,Uu承载即为第二无线承载。
S402、基站通过第一无线承载接收来自远端用户设备的第一业务流,以及通过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远端用户设备的第二业务流。
S403、基站在PDCP层或RLC层将第一业务流和第二业务流聚合成第一目标业务流。
S404、基站获取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
S405、基站根据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计算得到比例值或绝对值。
S406、基站根据计算得到的比例值或绝对值将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
S407、基站通过第一无线承载将第三业务流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及通过第三无线承载将第四业务流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3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类型不同,具体过程可参照图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用于执行图2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涉及的术语和过程可参照图2实施例的描述。设备50包括:确定模块501、接收模块502和/或发送模块503。
确定模块501,用于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
接收模块5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和/或
发送模块50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2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5b和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用于执行图3和图4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涉及的术语和过程可参照图3和图4实施例的描述,设备50除包括确定模块501、接收模块502和/或发送模块503之外,
进一步的,接收模块502包括:接收单元5021和聚合单元5022。
接收单元502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业务流,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业务流。
聚合单元5022,用于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或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将所述第一业务流和所述第二业务流聚合成所述第一目标业务流。
进一步,发送模块503包括:切分单元5031和发送单元5032。
切分单元5031,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
发送单元5032,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三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将所述第四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进一步,可选的,切分单元503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
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计算得到比例值或绝对值;
根据所述比例值或绝对值将所述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
进一步可选的,设备为基站,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或
设备为用户设备,第二设备为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3和图4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6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收发器603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数据。设备6中的处理器6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他方式连接。设备6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的含义以及举例,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602中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601用于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和/或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执行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业务流,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业务流;
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或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将所述第一业务流和所述第二业务流聚合成所述第一目标业务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执行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包括:
将所述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
将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三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将所述第四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包括:
所获取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
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计算得到比例值或绝对值;
根据所述比例值或绝对值将所述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或
所述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终端设备,诸如移动电话。也可以是其它终端设备,诸如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控板)的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电脑或台式计算机。
在下面的讨论中,介绍了一种包括显示器和触敏表面的终端设备。然而应当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物理用户接口设备,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操作杆。
终端设备通常支持多种应用程序,诸如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画图应用程序、呈现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页创建应用程序、盘编辑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相片管理应用程序、数字相机应用程序、数字视频摄像机应用程序、网络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在终端设备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使用至少一个共用的物理用户接口设备,诸如触敏表面。触敏表面的一种或多种功能以及显示在终端设备上的相应信息可从一种应用程序调整和/或变化至下一种应用程序和/或在相应应用程序内被调整和/或变化。这样,终端设备的共用物理架构(诸如触敏表面)可利用对于用户而言直观清楚的用户界面来支持各种应用程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第一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其中,所述第一中继承载的类型为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承载,所述第二中继承载的类型为Uu承载;所述第一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或所述第一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基站;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和/或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计算得到比例值或绝对值;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比例值或绝对值将所述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所述第一设备将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三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将所述第四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业务流,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业务流;
所述第一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或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将所述第一业务流和所述第二业务流聚合成所述第一目标业务流。
3.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需要传输业务数据时,确定预先建立的公共数据网络PDN连接关联的第一无线承载和第二无线承载;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中继承载,以及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二中继承载组成,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由所述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Uu承载组成,其中,所述第一中继承载的类型为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承载,所述第二中继承载的类型为Uu承载;所述设备为基站,所述第二设备为用户设备;或所述设备为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基站;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目标业务流;和/或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目标业务流,具体为:获取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无线承载的链路质量参数值计算得到比例值或绝对值;根据所述比例值或绝对值将所述第二目标业务流切分为第三业务流和第四业务流;将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将所述第三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将所述第四业务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业务流,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业务流;
聚合单元,用于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或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将所述第一业务流和所述第二业务流聚合成所述第一目标业务流。
CN201610013297.4A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682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3297.4A CN105682149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PCT/CN2016/087731 WO2017117929A1 (zh) 2016-01-08 2016-06-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3297.4A CN105682149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149A CN105682149A (zh) 2016-06-15
CN105682149B true CN105682149B (zh) 2019-12-10

Family

ID=5629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3297.4A Active CN105682149B (zh) 2016-01-08 2016-01-0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82149B (zh)
WO (1) WO20171179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1642A (zh) * 2016-01-08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682149B (zh) * 2016-01-08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0856203B2 (en) * 2017-01-19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link aggregation setup and reconfiguration
US11337263B2 (en) 2017-01-19 2022-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based link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s
CN110505160B (zh) * 2018-05-17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501339B (zh) * 2020-10-23 2022-11-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30300A (zh) * 2020-12-11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320190A (zh) * 2022-06-24 2023-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36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汇聚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7423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安全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303B (zh) * 2009-08-18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施主基站、中继设备和演进分组核心网节点
CN102026398B (zh) * 2009-09-15 2013-02-13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Lte中继系统中分组汇聚协议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1051921A2 (en) * 2009-10-30 2011-05-05 Nokia Corporation Optimized backhaul communications for a relay-enhanced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42397B (zh) * 2013-08-01 2016-04-27 西安交通大学 Lte-a中继系统的基于辅助载波的协作切换方法
CN103415059B (zh) * 2013-08-26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移动通信方法
GB201402308D0 (en) * 2014-02-11 2014-03-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611642A (zh) * 2016-01-08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682149B (zh) * 2016-01-08 2019-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36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汇聚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97423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安全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2149A (zh) 2016-06-15
WO2017117929A1 (zh)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214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267327B (zh) 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82540B (zh) 数据传送的保障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711793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4244426B (zh)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drb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869526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及其资源分配方法、设备
WO2017133231A1 (zh) 一种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7071916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1902341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3606159B1 (en) Task processing method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779268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D2D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WO202215675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446274A (zh) 一种隧道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50332B (zh) 通信方法、辅网络节点和终端
CN109688631B (zh) 一种连接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4342468B (zh) 信息更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106909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087225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94085B (zh) 一种通道资源的控制方法、终端和通信网元
CN112469029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904308B (zh) 一种隧道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047443A1 (zh) 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14764B (zh) 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588431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00008114A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