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4788B -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4788B
CN105674788B CN201410657968.1A CN201410657968A CN105674788B CN 105674788 B CN105674788 B CN 105674788B CN 201410657968 A CN201410657968 A CN 201410657968A CN 105674788 B CN105674788 B CN 105674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ulkhead
wall part
heade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79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4788A (zh
Inventor
陆向迅
吴广生
刘玉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579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4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4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4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4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4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流管和换热器。集流管包括:轴向延伸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开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其中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用于与换热管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和换热器,集流管可以起到中间混合,收集再分配的功能;集流管可同时连接多个方向的换热管,组成不同的换热器模块,适用不同的应用环境;相对于常规换热器,减少了集流管的个数,降低了成本;使用不同的换热管翅片组合,在不同的冷媒相态变化段使用不同的流道参数,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进出口管,集流管,扁管,以及翅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集流管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由此例如集流管可以起到中间混合,收集再分配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集流管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由此例如集流管可以同时连接多个方向的换热管,组成不同的换热器模块,适用不同的应用环境。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集流管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由此例如相对于常规换热器,减少了集流管的个数,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集流管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由此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换热管翅片组合,在不同的冷媒相态变化段使用不同的流道参数,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流管,该集流管包括:轴向延伸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开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其中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用于与换热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第一腔体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二腔体经过第一腔体流到第三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第一腔体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上游或下游,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一腔体分别流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或从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分别流到第一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至少一个第四腔体,其中第四腔体用于与换热管连接,第一腔体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的上游或下游,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一腔体分别流到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或从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分别流到第一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第一腔体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流体连通,第四腔体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三腔体流体连通,并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流体隔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U形的第一壁部分;由两个短分壁和两个长分壁组成的四边形的第二壁部分;以及倒U形的第三壁部分,第一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壁部分的一个长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二壁部分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四边形的第二壁部分的另一个长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三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横截面上观看时,四边形的第二壁部分具有设置在第二壁部分的内腔中的与两个长分壁的中部连接的第二壁部分隔壁,第二壁部分隔壁将第二壁部分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第一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包括大致U形的第一分壁、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的开口的第二分壁以及从第二分壁的中部向远离第一分壁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分壁;第二壁部分;以及第三壁部分,第二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的一端以及第三分壁的远离第二分壁的端部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一分壁和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的开口的第二分壁形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的另一端以及第三分壁的远离第二分壁的端部连接,形成第三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由三个分壁构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第一壁部分;第二壁部分;以及第三壁部分,第一壁部分的三个分壁构成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第二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以及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另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三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由三个分壁构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第一壁部分;第二壁部分;第三壁部分;以及第四壁部分,第一壁部分的三个分壁构成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第二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另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三腔体;以及第四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剩余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四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包括:第一分壁、与第一分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分壁、在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之间连接于第一分壁的中部和第二分壁的中部的第三分壁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的同一侧的端部的第四分壁;第二壁部分;第三壁部分;以及第四壁部分,第一分壁、第二分壁、连接于第一分壁的中部和第二分壁的中部的第三分壁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的同一侧的端部的第四分壁形成第一腔体;第二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第一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的同一侧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形成第三腔体;以及第四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四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包括:四边形的第一分壁以及从四边形的第一分壁的四个顶点向外延伸的四个第二分壁;第二壁部分;第三壁部分;第四壁部分;以及第五壁部分,四边形的第一分壁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壁部分、第三壁部分、第四壁部分以及第五壁部分分别连接在四个第二分壁的远离四边形的第一分壁的端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
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包括大致U形的第一分壁、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的开口的第二分壁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的中部和第二分壁的中部的第三分壁;从第一壁部分的第二分壁的中部向远离第一壁部分的第一分壁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部分;以及倒U形的第三壁部分,第一壁部分的第一分壁和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的开口的第二分壁形成第一内腔,第一壁部分的第三分壁将该第一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内腔,并且第二壁部分将该第二内腔分隔成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以及上述的集流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端部与集流管的第三腔体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以及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的集流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第三腔体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与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和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中的每一个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中的每一个与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和换热器,集流管可以起到中间混合,收集再分配的功能;集流管可同时连接多个方向的换热管,组成不同的换热器模块,适用不同的应用环境;相对于常规换热器,减少了集流管的个数,降低了成本;使用不同的换热管翅片组合,在不同的冷媒相态变化段使用不同的流道参数,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组装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集流管的分解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集流管的第二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集流管的第二壁部分的仰视图;
图6至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形式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图22所示的换热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示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另一种示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图26所示的换热器的俯视图;以及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集流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以及集流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换热器100还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换热管可以是扁管等。
图2至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集流管。如图2至5所示,集流管3包括:轴向延伸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开的第一腔体31、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用于与换热管2连接。第一腔体31可以起到收集并再分配制冷剂的功能。
如图2至5所示,第一腔体31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A上设置在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之间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36与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二腔体32经过第一腔体31流到第三腔体33或使制冷剂从第三腔体33经过第一腔体31流到第二腔体32。开口可以是开槽或孔。
如图2至5所示,所述集流管3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U形的第一壁部分301;由两个短分壁3021和两个长分壁3022组成的矩形或四边形的第二壁部分302;以及倒U形的第三壁部分303。第一壁部分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壁部分302的一个长分壁3022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32;第二壁部分302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31;以及第三壁部分303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或四边形的第二壁部分302的另一个长分壁3022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三腔体33。
如图3所示,在横截面上观看时,矩形或四边形的第二壁部分302可以具有设置在第二壁部分302的内腔中的与两个长分壁3022的中部连接的第二壁部分隔壁3023,第二壁部分隔壁3023将第二壁部分302的内腔分隔成两个第一腔体31。两个第一腔体31可以起到收集并再分配制冷剂的功能。
图4是图3所示的集流管的第二壁部分302的俯视图,而图5是图3所示的集流管的第二壁部分302的仰视图。如图3、4和5所示,第二壁部分302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A的上游侧的长分壁3022具有沿轴向大致均匀布置的两排开口36,第二壁部分302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A的下游侧的长分壁3022具有沿轴向布置的两排开口36。通过设置下游侧的长分壁3022(或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之间的隔壁)的开口36的大小以及在集流管的轴向和换热器的厚度方向或扁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分布,可对制冷剂进行分配,由此第一腔体31具有混合腔和分配腔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流管,第一腔体31可以起到收集并再分配制冷剂的功能,由此可解决双排或者较长芯体,分配问题带来的部分扁管后半流程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流管可以适用于较长的芯体或者对于双排结构的换热器,参见图1。
实施例2
图6至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如图6至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以及集流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
如图6和9所示,第一腔体31与进口管或出口管连接或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第一腔体31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的上游或下游,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一腔体31分别流到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或从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分别流到第一腔体31。
如图7、8和10所示,第一腔体31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之间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二腔体32经过第一腔体31流到第三腔体33或使制冷剂从第三腔体33经过第一腔体31流到第二腔体32。
图14和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集流管。如图14和15所示,所述集流管3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301,第一壁部分301包括大致U形的第一分壁3011、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3011的开口的第二分壁3012以及从第二分壁3012的中部向远离第一分壁30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分壁3013;第二壁部分302;以及第三壁部分303。第二壁部分30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3012的一端以及第三分壁3013的远离第二分壁3012的端部连接,形成第二腔体32;第一分壁3011和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3011的开口的第二分壁3012形成第一腔体31;以及第三壁部分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301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分壁3013的远离第二分壁3012的端部连接,形成第三腔体3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流管,如图7至10所示,集流管可以放在折弯处,以实现L型,A型或V型芯体的在中间处的制冷剂混合。第一腔体31可与进口管或出口管连接或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可以获得不同的流路设置。
如图11、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流管适用于V型组合芯体的设计。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使用不同的集流管进行组合。
实施例3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以及集流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
如图16所示,第一腔体31与进口管或出口管连接或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第一腔体31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的上游或下游,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一腔体31分别流到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或从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分别流到第一腔体31。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集流管,如图17所示,所述集流管3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由三个分壁构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第一壁部分301;第二壁部分302;以及第三壁部分303,第一壁部分301的三个分壁构成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31;第二壁部分3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301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32;以及第三壁部分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301的另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三腔体33。
实施例4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而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集流管。如图18、1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第三换热管2;以及集流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四腔体34流体连通。即,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至少一个第四腔体34。第四腔体34用于与换热管2连接。如图18和19所示,第一腔体31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的上游或下游,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一腔体31分别流到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或从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分别流到第一腔体31。第一腔体31可以与进口管或出口管连接或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第一腔体31可以起到收集并再分配制冷剂的功能。
如图19所示,所述集流管3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由三个分壁构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第一壁部分301;第二壁部分302;第三壁部分303;以及第四壁部分304,第一壁部分301的三个分壁构成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31;第二壁部分3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301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32;第三壁部分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301的另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三腔体33;以及第四壁部分3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301的剩余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四腔体34。
实施例5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而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集流管。如图20、2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第三换热管2;以及集流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三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四腔体34流体连通。即,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比,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至少一个第四腔体34,第四腔体34用于与换热管2连接。如图20和21所示,第一腔体31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在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的上游或下游,并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流体连通,使制冷剂从第一腔体31分别流到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或从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分别流到第一腔体31。第一腔体31可以与进口管或出口管连接或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第一腔体31可以起到收集并再分配制冷剂的功能。
如图21所示,所述集流管3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301,第一壁部分301包括:第一分壁3011、与第一分壁3011相对设置的第二分壁3012、在第一分壁3011和第二分壁3012之间连接于第一分壁3011的中部和第二分壁3012的中部的第三分壁3013以及在第一分壁3011和第二分壁3012之间连接于第一分壁3011和第二分壁3012的同一侧的端部的第四分壁3014;第二壁部分302;第三壁部分303;以及第四壁部分304。第一分壁3011、第二分壁3012、连接于第一分壁3011的中部和第二分壁3012的中部的第三分壁3013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3011和第二分壁3012的同一侧的端部的第四分壁3014形成第一腔体31;第二壁部分3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301的第一分壁3011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32;第三壁部分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壁3011和第二分壁3012的同一侧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形成第三腔体33;以及第四壁部分30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3012的两端连接,形成第四腔体34。
实施例6
图22和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而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集流管。如图22、23、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第三换热管2;第四换热管2;以及集流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所述第三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四腔体34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四换热管2的端部与集流管3的第五腔体35流体连通。即,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比,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34和第五腔体35。第一腔体31可以与进口管或出口管连接或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
如图24所示,所述集流管3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301,第一壁部分301包括:矩形或四边形的第一分壁3011以及从矩形或四边形的第一分壁3011的四个顶点向外延伸的四个第二分壁3012;第二壁部分302;第三壁部分303;第四壁部分304;以及第五壁部分305,矩形或四边形的第一分壁3011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31;以及第二壁部分302、第三壁部分303、第四壁部分304以及第五壁部分305分别连接在四个第二分壁3012的远离矩形或四边形的第一分壁3011的端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第四腔体34和第五腔体35。
实施例7
图25至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焊接成一体后的集流管。集流管3包括:轴向延伸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开的第一腔体31、第二腔体32、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用于与换热管2连接。第一腔体31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第四腔体34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并且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与第三腔体33和第四腔体34流体隔离。
如图28所示,所述集流管3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第一壁部分301,第一壁部分301包括大致U形的第一分壁3011、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3011的开口的第二分壁3012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3011的中部和第二分壁3012的中部的第三分壁3013;从第一壁部分301的第二分壁3012的中部向远离第一壁部分301的第一分壁301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部分302;以及倒U形的第三壁部分303,第一壁部分301的第一分壁3011和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3011的开口的第二分壁3012形成第一内腔,第一壁部分301的第三分壁3013将该第一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31和第四腔体34;第三壁部分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3012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内腔,并且第二壁部分302将该第二内腔分隔成第二腔体32和第三腔体33。
如图25和2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流管可以形成两个独立流路的换热器,图中的箭头A1表示一个流路的制冷剂流动方向,而图中的箭头A2表示另一个流路的制冷剂流动方向。
如图26、27所示,该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2;以及第一集流管3和第二集流管3,所述第一换热管2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3和第二集流管3的第二腔体32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管2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3和第二集流管3的第三腔体33流体连通。所述换热器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或进口管或出口管,所述第一集流管3和第二集流管3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腔体31和第四腔体34与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或与进口管或出口管连接。例如,所述换热器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或进口管和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或出口管,所述第一集流管3的第一腔体31和第四腔体34中的每一个与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或与进口管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第一腔体31和第四腔体34中的每一个与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或与出口管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集流管适用于2个独立流路的换热器设计,例如可在蒸发器出风口,用另外一个流路做除湿设计的芯体,两个芯体组合起来为一个组合换热器。通过该结构,可以将空气中的湿度降低,根据该实施例的换热器非常适于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流管能够起到混合制冷剂的作用外,能够构建成多种换热器,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流管和换热器,集流管可以起到中间混合,收集再分配的功能;集流管可同时连接多个方向的换热管,组成不同的换热器模块,适用不同的应用环境;相对于常规换热器,减少了集流管的个数,降低了成本;使用不同的换热管翅片组合,在不同的冷媒相态变化段使用不同的流道参数,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性。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以圆形集流管进行了描述,但是上述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其他截面形状的集流管,例如椭圆形集流管、矩形集流管等。此外,上述集流管的部分部件可以是一体的,例如第一壁部分、第二壁部分、第三壁部分、第四壁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一体的。
此外,图中用箭头标出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流路。

Claims (7)

1.一种集流管,包括:
轴向延伸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开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其中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用于与换热管连接,
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
第一腔体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二腔体流体连通,第四腔体通过设置在隔壁中的开口与第三腔体流体连通,并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流体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中:
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
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
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
由三个分壁构成的大致三角形的第一壁部分;
第二壁部分;
第三壁部分;以及
第四壁部分,
第一壁部分的三个分壁构成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第二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另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三腔体;以及第四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剩余的一个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四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中:
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
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
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
第一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包括:第一分壁、与第一分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分壁、在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之间连接于第一分壁的中部和第二分壁的中部的第三分壁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的同一侧的端部的第四分壁;
第二壁部分;
第三壁部分;以及
第四壁部分,
第一分壁、第二分壁、连接于第一分壁的中部和第二分壁的中部的第三分壁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的同一侧的端部的第四分壁形成第一腔体;第二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部分的第一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腔体;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壁和第二分壁的同一侧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形成第三腔体;以及第四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四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中:
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
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
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
第一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包括:四边形的第一分壁以及从四边形的第一分壁的四个顶点向外延伸的四个第二分壁;
第二壁部分;
第三壁部分;
第四壁部分;以及
第五壁部分,
四边形的第一分壁的内腔形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壁部分、第三壁部分、第四壁部分以及第五壁部分分别连接在四个第二分壁的远离四边形的第一分壁的端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其中:
所述腔体还包括通过隔壁分隔出的第四腔体,
所述集流管由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构成,
在横截面上观看时,所述多个轴向延伸的单独的部件包括:
第一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包括大致U形的第一分壁、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的开口的第二分壁以及连接于第一分壁的中部和第二分壁的中部的第三分壁;
从第一壁部分的第二分壁的中部向远离第一壁部分的第一分壁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部分;以及
倒U形的第三壁部分,
第一壁部分的第一分壁和覆盖U形的第一分壁的开口的第二分壁形成第一内腔,第一壁部分的第三分壁将该第一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第三壁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分壁的两端连接,形成第二内腔,并且第二壁部分将该第二内腔分隔成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
6.一种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管;
第二换热管;以及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第三腔体流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用于将制冷剂引入换热器或用于将制冷剂导出换热器的制冷剂端口,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与制冷剂端口流体连通。
CN201410657968.1A 2014-11-18 2014-11-18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Active CN105674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968.1A CN105674788B (zh) 2014-11-18 2014-11-18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968.1A CN105674788B (zh) 2014-11-18 2014-11-18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4788A CN105674788A (zh) 2016-06-15
CN105674788B true CN105674788B (zh) 2018-10-02

Family

ID=5694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7968.1A Active CN105674788B (zh) 2014-11-18 2014-11-18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4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8833B (zh) * 2018-12-06 2022-03-15 丹佛斯有限公司 集流管组件以及换热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20483A1 (de) * 1986-06-23 1988-01-28 Showa Aluminium Co Ltd Waermetauscher
JPH10132473A (ja) * 1996-10-30 1998-05-22 Toyo Radiator Co Ltd 自動車用複合型熱交換器
WO2002035170A1 (en) * 2000-10-25 2002-05-02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JP2002139293A (ja) * 2000-10-31 2002-05-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EP1273865A3 (de) * 2001-07-05 2003-06-04 Behr GmbH & Co. Wärmetausch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543560A (zh) * 2001-08-06 2004-11-03 Ų�������޹������޹�˾ 高压力汇集管
JP2005337669A (ja) * 2004-05-31 2005-12-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CN101655295A (zh) * 2008-08-18 2010-02-24 海尔集团公司 冷媒换热器
CN102878834A (zh) * 2012-10-11 2013-01-16 张伟 联箱双通道冷水管敞口式连通吸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0979A (ja) * 2000-10-25 2002-05-09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CN102230692B (zh) * 2010-06-29 2012-11-14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的换热性能的换热器
CN201876184U (zh) * 2010-09-01 2011-06-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3837023B (zh) * 2012-11-20 2019-05-17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双压缩机微通道换热器
CN203132410U (zh) * 2013-03-19 2013-08-14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集流管和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3743158B (zh) * 2014-01-06 2017-03-01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3776282B (zh) * 2014-02-20 2015-08-05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20483A1 (de) * 1986-06-23 1988-01-28 Showa Aluminium Co Ltd Waermetauscher
JPH10132473A (ja) * 1996-10-30 1998-05-22 Toyo Radiator Co Ltd 自動車用複合型熱交換器
WO2002035170A1 (en) * 2000-10-25 2002-05-02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JP2002139293A (ja) * 2000-10-31 2002-05-1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EP1273865A3 (de) * 2001-07-05 2003-06-04 Behr GmbH & Co. Wärmetausch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543560A (zh) * 2001-08-06 2004-11-03 Ų�������޹������޹�˾ 高压力汇集管
JP2005337669A (ja) * 2004-05-31 2005-12-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CN101655295A (zh) * 2008-08-18 2010-02-24 海尔集团公司 冷媒换热器
CN102878834A (zh) * 2012-10-11 2013-01-16 张伟 联箱双通道冷水管敞口式连通吸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4788A (zh) 2016-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3126B (zh) 换热器
US10612866B2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03274362U (zh)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装置
JP5679084B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2287970B (zh) 蒸发器
EP356141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2015078833A5 (zh)
CN204085299U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JP4881276B2 (ja)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
JP2002521644A (ja) 熱交換器のチューブ・ブロック及びこの目的に使用出来る複室フラット・チューブ
CN203464829U (zh) 热交换器用联管箱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用联管箱的热交换器
CN104154801A (zh) 集流管和换热器
EP3425321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5209846A (zh) 热交换器
CN106104193A (zh) 微通道热交换器蒸发器
US20160195336A1 (en) Honeycomb heat exchanger
CN105674788B (zh)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CN105737453B (zh) 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18404A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
US10295275B2 (en) Flat tube for a heat exchanger
CN106871701A (zh) 换热器
CN106323041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3776282B (zh) 换热器
CN106322842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CN105698564B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