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9978B - 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9978B
CN105659978B CN201610049290.8A CN201610049290A CN105659978B CN 105659978 B CN105659978 B CN 105659978B CN 201610049290 A CN201610049290 A CN 201610049290A CN 105659978 B CN105659978 B CN 105659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plant
azoles bacterium
fluorine azoles
bacterium ani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92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9978A (zh
Inventor
白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 CropScienc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CropScienc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CropScienc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yer CropScience Chin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59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9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由Sphacelotheca reiliana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将氟唑菌苯胺以每100kg种子约15g‑72g的施用率、优选为每100kg种子约24g‑48g施用于玉米种子。本发明还涉及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用途,其中氟唑菌苯胺的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约15g‑72g,优选为每100kg种子约24g‑48g。

Description

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氟唑菌苯胺适用于玉米种子上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以及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用途。另外,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以种子处理为主。
玉米丝黑穗病由Sphacelotheca reiliana引起。该病害发生在长期连作玉米的大部分地区。在玉米穗出现黑穗病感染症状之前,可观察到叶子上的变色斑点与茎秆上积聚的花色素苷。玉米感染此病害而导致的作物减产是由于玉米穗处形成的孢子堆。据报道在一块感染玉米丝黑穗病的田地里高达百分之八十的玉米作物都会受染此病。存在于感染黑穗病的玉米土壤中的冬孢子是通过风传播的。当温度和土壤湿度达到最佳条件时,这些冬孢子如Sphacelotheca的其他种类一样,以四细胞担子(5原菌丝)形式在土壤中生长,所述四细胞担子在冬孢子细胞壁上具有最少区隔。每个担子萌发为更多的单倍体担子孢子,出芽生殖如酵母菌一样形成小孢子(sporidia)。共存的单倍体小孢子可融合释放出传染性双核菌丝。Sphacelotheca reiliana仅通过根部感染玉米。
戊唑醇与种菌唑是获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化合物的实施例。希望提供用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备用杀真菌剂,尤其当现有获准的杀真菌剂遇到抗药性问题时。
式(I)的氟唑菌苯胺自WO2003/010149中获知,并以一种杀真菌剂被首次公开。WO2003/010149公开了包含氟唑菌苯胺在内的几种化合物可以防治的多种病害;但并未提及黑穗病。
WO2005/122770A2涉及包含氟唑菌苯胺在内的活性羧酰胺处理种子用作杀真菌剂的用途,用于包含氟唑菌苯胺的相应种衣剂的用途,用氟唑菌苯胺处理种子来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非法,以及被氟唑菌苯胺处理过的种子。具体来说,其首先公开了氟唑菌苯胺作为种衣剂以保护其免受核腔菌属种(Pyrenophora)、假小尾孢属种(Rhizoctonia)、腥黑粉菌属种(Tilletia)和黑粉菌属种(Ustilago)菌种侵害的用途。但也未公开提及黑穗病,尤其是由Sphacelotheca reiliana引起的黑穗病。
WO2005/041653A2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包括内含氟唑菌苯胺的羧酰胺类化合物和另一具有高效杀真菌活性的活性化合物的组合物。WO2005/041653A2中的活性化合物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杀真菌活性并适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例如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纲(Oomycetes)、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半知菌(Deuteromycetes)等。
WO2008/148482A1还公开了包含氟唑菌苯胺、甲霜灵和三唑的三重组合物,该组合物极为适于防治不利的植物病原真菌。
已知氟唑菌苯胺的施用率可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变化。在处理种子时,施用率通常为每千克种子用量为0.001g至50g,优选为每千克0.01g至10g。然而,WO2008/148482A1中提及,氟唑菌苯胺的活性通常很好,但在施用率较低时其活性有时也不够理想。
另一方面,现代杀真菌剂的生态和环境要求不断地在提高,例如毒性、选择性、施用率、环境友好等,而且可能会有例如抗药性的问题。应开发一种简单安全,能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有利于环境,并且在抗药性问题上适宜替换的杀真菌剂。
令人吃惊的是,本发明的发明者发现了氟唑菌苯胺在施用率低的情况下就能够在防治由Sphacelotheca reiliana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一个方法,包括将氟唑菌苯胺应用于玉米种子,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15g-72g,优选为每100kg种子约24g-48g,例如每100kg种子20g、25g、30g、35g、40g、45g、50g、55g、60g、65g或70g或这些数字之间的任何数值。
在上述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24g-36g。或者,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36g-48g。例如,施用率可约为每100kg种子24g、36g或48g。
利用上述方法将氟唑菌苯胺作为单一的活性成分以低施用率予以实施,毒性更低且对环境更友好。
本发明另一方面供了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用途,其中氟唑菌苯胺的施用率为每100kg种子约15g-72g,优选为每100kg种子约24g-48g。
在上述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24g-36g。或者,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36g-48g。例如,施用率可约为每100kg种子24g、36g或48g。
本发明不仅能够将氟唑菌苯胺作为单一活性成分以低施用率施于玉米种子上,获得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良好效果,还能够提高玉米产量。
限定
结合本发明,“防治”是指与未处理组相比,Sphacelotheca reiliana感染的明显减弱,更优选地,其感染率实质上下降(50-79%),最优选地感染被完全抑制(80-100%)。
这里所用的“约”代表大致的,在某个范围内,粗略的,或左右。当“约”与一个数值范围结合使用时,通过扩宽所给数值的上下限修改其范围。通常地,此处所用的“约”是以20%的差异度来修改所提数值的上下限数值,优选为15%,或更加优选为10%。
制剂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包含氟唑苯菌胺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优选为包含农业上适用的辅料、载体、表面活性剂或增容剂的杀真菌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为了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活性成分与载体相混合或组合,该载体可以是天然的或者合成的,有机的或者无机的物质,尤其是应用于植物或植物的各部位或种子上。载体可为固态或液态,通常为惰性,应适于农业上的使用。
有用的固态载体包括:例如铵盐和天然的岩石粉末,如高岭石、粘土、滑石、白垩、石英、绿坡缕石、蒙脱石或硅藻土;还有合成的岩石粉末,例如微细二氧化硅、矾土和硅酸盐;颗粒剂的有用固态载体,包括:例如,粉碎分裂的天然岩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和白云石;还包括合成的有机和无机粉末的颗粒,有机原料例如纸、木屑、椰子壳、玉米棒和烟草茎的颗粒;适合的乳化剂和/或发泡剂,包括:例如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例如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芳基磺酸盐和蛋白质水解物;适用的分散剂为非离子和/或离子型物质,例如从醇-POE和/或-POP醚、酸和/或POP POE酯、烷基芳基和/或POP POE醚、脂肪和/或POP POE加合物、POE-和/或POP-多元醇衍生物、POE-和/或POP-山梨聚糖或-糖加合物、烷基或芳基硫酸盐、烷基-或芳基磺酸盐以及烷基或芳基磷酸盐,或相应的PO-醚加合物。此外适用的有低聚和多聚体,例如衍生于乙烯单体、丙烯酸、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单独或结合的衍生物,例如(多聚)醇类、(多聚)胺类,也可以使用木质素和它的磺酸衍生物,未变性和变性的纤维素、芳香族和/或脂肪族磺酸,还有它们与甲醛的加合物。
活性成分可转化为常用的制剂,例如溶液、乳液、可湿性粉剂、水性和油性的悬浮液、粉剂、粉尘剂、糊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颗粒剂、散播性颗粒剂、悬乳剂浓缩物、被活性成分浸渍的天然产品、被活性成分浸渍的合成物质、肥料以及聚合物中的微胶囊剂。
活性成分可原样应用,以剂型的形式或者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例如即用型溶液、乳液、水基-或油基的悬浮液、粉剂、可湿性粉剂、糊剂、可溶性粉剂、粉尘、可溶性颗粒剂、撒播用颗粒、悬乳剂浓缩物、被活性成分浸渍的天然产品、浸有活性成分的合成物质、肥料以及聚合物中的微胶囊剂。该应用通过常用的方式完成,例如浇洒、喷洒、喷雾、撒播、粉化、起泡、涂抹等等。也可通过超微量法来利用活性成分或者将有效成分制剂/有效成分自身注入到土壤之中。还可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
上述制剂可用本身已知的方式来制备,例如将活性成分与至少一种常用的增容剂、溶剂或稀释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或粘合剂或固定剂润湿剂防水剂混合。如果合适的话,还包括干燥剂与UV稳定剂。如果合适的话,还包括染色剂与颜料、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粘合剂、赤霉素以及其他加工助剂。
本发明不仅包括即用的通过合适的装置便可作用于植物或种子的制剂,还包括市售的浓缩剂,其必须在使用前用水稀释。
所用的辅料可为适于将特殊性质赋予组合物本身和/或衍生于其的制剂(例如喷雾液,种子包衣剂)。例如某些技术特征和/或特定的生物性质。典型的辅料包括:增容剂和溶剂。
适宜的增容剂为,例如水、极性与非极性有机化学液体,例如从芳香烃和非芳香烃类化合物中获得(例如石蜡、烷基苯、烷基萘、氯苯)、醇和多元醇(其可任选地被取代、醚化和/或酯化)、酮(例如丙酮、环己酮)、酯(包括脂肪与油)以及(聚)醚、未取代和取代的胺、酰胺、内酰胺(例如N-烷基吡咯烷酮)和内酯、砜以及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
液化的气态增容剂或载体是指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的液体,例如气雾喷射剂,如卤代烃,或者丁烷、丙烷、氮气和二氧化碳。
在制剂中,可以使用增稠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以粉末、颗粒或胶乳状存在的天然的和合成的聚合物,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和聚乙酸乙烯酯;或者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的磷脂。其他的添加剂可为矿物油和植物油。
如果所用的增容剂是水,也可使用,例如,有机溶剂作为辅助溶剂。适用的液体溶剂基本为:芳香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代芳香族化合物;或者氯代脂肪烃,例如氯代苯、氯乙烯、二氯甲烷;脂肪烃,例如环己烷或链烷烃,例如石油馏分;醇类化合物,如丁醇或乙二醇以及它们的醚、酯和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或者水。
包含氟唑菌苯胺的剂型还可包含其他的组分,例如表面活性剂。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为具有离子或非离子特征的乳化剂和/或发泡剂,分散剂或润湿剂,或者为这些表面活化剂的混合物。其实例为聚丙烯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苯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环氧乙烷与脂肪醇或脂肪酸或脂肪胺形成的缩聚物;被取代的苯酚(优选为烷基酚或芳基酚);磺基丁二酸酯盐;牛磺酸衍生物(优选为烷基牛磺酸盐);聚氧乙基化的醇或聚氧乙基化的苯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含有硫酸盐、磺酸盐和磷酸盐的化合物的衍生物,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芳基磺酸盐;蛋白质水解物;木质素磺酸盐的废液和甲基纤维素。如果其中一种活性成分和/或其中一种惰性载体是不溶于水的,而施用需在水中起效,则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是必需的。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占该发明组合物重量的5%至40%。
可使用染色剂如:无机颜料,例如氧化铁、二氧化钛和普鲁士蓝;有机颜料,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金属酞菁染料,和微量元素,如铁、锰、硼、铜、钴、钼、锌的盐。
其他的添加剂可为香料、矿物质或蔬菜,任选改性的油、石蜡和营养素(包括微量元素),如铁、锰、硼、铜、钴、钼、锌的盐。
附加的组分可为稳定剂,例如冷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或其他改善化学和/或物理稳定性的试剂。
如果合适的话,也可添加其他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胶黏剂、增稠剂、触变物质、渗透剂、稳定剂、隔离剂、复合剂。通常情况下,活性成分可结合任意固态或液态的常用于制剂目的的附加剂。
上述剂型中活性成分的含量通常为总重量的0.01%至99%,0.05%至98%之间,优选为0.1%至95%,更加优选为0.5%至90%,最优选为10%至70%。
上述制剂可被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其中含氟唑菌苯胺的制剂施用于微生物和/或它们的寄生地。
种子处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玉米种子的方法,此方法包括将氟唑菌苯胺施用到玉米种子上,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15g-72g,优选为每100kg种子约24g-48g,例如每100kg种子20g、25g、30g、35g、40g、45g、50g、55g、60g、65g或70g或介于这些数值之间的任一数值。
在上述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24g-36g。或者,施用率约为每100kg种子36g-48g。例如,施用率可为每100kg种子约24g、36g或48g。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具体涉及用氟唑菌苯胺处理的种子(休眠的,生长的,发芽的或者甚至已长出根和叶的)。这些有创造性的种子用于保护种子和那些从感染了Sphacelotheca reiliana的种子长成的植株的方法中。在这些方法中,使用一种活性成分进行种子处理。
此外还需优化所用活性成分的量,以便对那些感染Sphacelotheca reiliana的种子、发芽的植株和幼苗提供可能的最好保护,且不会对植物本身造成伤害。具体而言,种子的处理方法应该也可考虑转基因植物的内在表型从而用最少量的组合物得到种子和发芽植株的最佳保护。
本发明因此还涉及保护那些感染了Sphacelotheca reiliana的种子、发芽的植株和幼苗的方法,包括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种子。本发明还涉及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来保护种子、发芽的植株与幼苗免受Sphacelotheca reiliana感染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用本发明的剂型处理从而免受Sphacelotheca reiliana感染的种子。
本发明的优势之一为用本发明的制剂处理种子不仅保护了种子本身,同时也保护了出苗后长成的植物免受Sphacelotheca reiliana感染。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氟唑菌苯胺可以施用于种子。优选地,以此方式处理种子以确保处理过程中无损害。通常,可以在采收和播种之间的任意时间处理种子。通常使用的种子已从植物中分离出并已除去穗轴。例如,可用采收、清洗、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3%重量的种子。或者,也可使用经过干燥的种子,例如,可使用已采收、清洗并干燥直至水分含量小于重量13%的种子。
当处理种子时,通常需要确保施用到种子上的氟唑菌苯胺和/或其他添加剂的用量不会使影响种子的发芽,或不会损害长成的植株。
氟唑菌苯胺可以直接施用,即不包含任何其他成分也不进行稀释而直接施用。通常,优选将氟唑菌苯胺以适宜的剂型施用到种子上。适宜种子处理的剂型和方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氟唑菌苯胺可以被转换为与种子上施用相关的常用剂型,例如溶液、乳液、悬浮液、粉末、泡沫剂、浆液,或者与种子的其他包衣成分结合,例如成膜物质、粒化物质、超细铁粉或其他金属粉末、颗粒,用于非活化种子的包衣材料以及ULV制剂。
这些剂型通过已知的方式制备,将氟唑菌苯胺与常用的添加剂混合,例如常用的增容剂和溶剂或稀释剂,染色剂,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消泡剂,防腐剂,辅助增稠剂,粘合剂,赤霉素以及水。
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种衣剂中的适宜的染色剂为所有用于此种目的的常用染色剂。既可使用难溶于水的颜料,也可使用可溶于水的染色剂。相关实例包括已知的名为Rhodamine B,C.I.Pigment Red 112和C.I.Solvent Red 1的染色剂。
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种衣剂中适宜的润湿剂为所有可提高润湿性并常用于活性农药成分的物质。优选润湿剂为烷基萘磺酸盐,例如二异丙基萘磺酸盐或二异丁基萘磺酸盐。
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种衣剂中适宜的分散剂为所有常用于农用化学品活性成分的制剂的非离子与阴离子型,以及阳离子型的分散剂。优选分散剂为非离子与阴离子型分散剂或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分散剂的混合物。适宜的非离子型分散剂特别包括环氧乙烯/氧化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苯酚聚乙二醇醚,三苯乙烯基苯酚聚乙二醇醚,及其磷酸化或硫化的衍生物。特别适宜的阴离子型分散剂为木素磺酸盐、聚丙烯酸盐、芳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种衣剂中的消泡剂为所有常用于农药活性成分的制剂的泡沫抑制物质。二甲硅油消泡剂与硬脂酸镁可优选使用。
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种衣剂中的防腐剂为所有农药组合物中可用于防腐的物质。实例包括双氯酚和苄醇半缩甲醛。
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种衣剂中的增稠剂为所有农药组合物中可用于增稠的物质。优选实例包括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黄原胶、改性粘土和微粉硅胶。
可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种衣剂中的胶粘剂为所有可用于种衣产品的常用粘结剂。优选实例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已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和羟乙基纤维素。
根据本发明施用于种子上的制剂可直接或在用水稀释后用于处理玉米种子。例如,浓缩物或经水稀释后得到的制剂可用来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根据本发明制剂本身或经稀释后的制剂也可施用于转基因植物的种子。此种情况下,也可在所组成物质间相互作用产生额外的协同效应。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剂或者通过加水准备而得到的制剂对种子的处理,所有常用于在种子上施用的混合单元都是适宜的。具体而言,在种子上施用的过程为将种子放入混合器中,加入所需的特定量的制剂,或不做处理或加水稀释,然后将所有成分混合,一直到所有施用的制剂被均匀地分布于种子上。如果合适的话,之后可进行干燥处理。
转基因生物
如上文所述,可根据本发明处理所有玉米植物和玉米植物的各部位。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野生植物品种和栽培植物品种或者通过常见的生物育种方法例如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植物及其各部位也可按照此发明予以处理。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转基因植物与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栽培获得的植物,如果合适的话可结合常用的方法(转基因生物),它们的各部位也可照此予以处理。术语“部位”或“植物的部位”上文已做出解释说明。更优选地,市售或已投入使用的栽培植物依据本发明进行处理。栽培植物代表着具有新性质(特征)且通过常规育种方式、基因突变或重组DNA技术获得。他们可为栽培品种、变种、生物型或基因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用于转基因生物(例如GMO)例如植物或者种子的治疗中。转基因植物是异源基因被稳定地整合到其基因组中的植物。“异源基因”的表述基本上是指从植物体外提供或聚集的基因,当被植入细胞核、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时通过选择性表达蛋白质或多肽缩多氨酸或者通过下调或沉默植物中的其他基因(使用例如反义技术、共抑制技术、RNA干扰-RNAi技术或微型核糖核酸-miRNA-技术),赋予转变植物新的或改善的农学上或其他方面的属性。位于基因组的异源基因也称为转基因。由其在植物基因组中特定的位置而定义的转基因也被称为转化或转基因事件。
根据本发明优选处理的植物和栽培植物包括所有包含能将特别有利的、有用的特征传递给植物的基因材料(无论是通过育种和/或生物技术手段获得)的植物。
根据本发明同样优选处理的植物和植物品种抵抗一种或多种生物胁迫,即所述的植物显示出对动物或微生物害虫例如线虫、昆虫、螨类、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和/或类病毒更好的防御力。
根据本发明也可被处理的植物和栽培植物可抵御一种或多种非生物胁迫。非生物威胁情况可包括,例如,干旱、低温暴露、热暴露、渗透胁迫、洪水、土壤含盐量增加、矿物增加、臭氧暴露、高光照射、氮营养供给不足、磷营养供给不足、趋避。
根据本发明也可处理的植物和栽培植物为那些具有增产特征的作物。所述作物产量的提高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例如,改良的植物生理状况,生长与发育,例如水分利用效率,保水效率,氮素利用率的改善,碳同化率的提高,光合作用的改善,发芽效率的提高和成熟过程的加快。产量可进一步受到改进的植物结构(在胁迫和无胁迫情况下),包括但不限于初花期、杂交育种的开花控制、幼苗活力、植物大小、节间数量和距离、根系的生长、种子大小、果实大小、荚的大小、荚或穗的数量、每个圆荚体或穗中种子的数量、种子的总数、米粒灌浆的增强、种子散播的减弱、裂荚性与抗倒伏性的降低。另外产量特征还包括种子的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组成如淀粉,蛋白质含量,含油量与组成,营养价值,抗营养物质的减少,改善的可加工性与更好的贮存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可被处理的植物为已经表达了杂交优势特征的杂交植物,该特征一般情况下会带来更高的产量、活力与健康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御能力。
根据本发明可被处理的植株或栽培植物(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基因工程获得)为抗除草剂作物,即对一种或多种既有的除草剂耐受。这种作物可通过基因转化或选择对含有传递这种除草剂耐受的突变的植株来获得。
也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株或栽培植物(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基因工程获得)为抗虫的转基因植物,即植物可抵御某些靶标害虫的侵害。这种植物可通过基因转化或选择含有传递这种抗虫性突变的植株来获得。
同样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株或栽培植物(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基因工程获得)可耐受非生物胁迫。这些植株可通过基因化或选择含有传递这种抗胁迫突变的植株来获得。
根据本发明也可被处理的植株或栽培植物(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基因工程获得)显示了采收的产品改变后的数量、质量和/或贮存稳定性和/或采收产品中某些特殊成分改变后的特征。
也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株或栽培植物(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基因工程获得)已改变种子延续特征。这些植株可通过基因转变或选择含有传递这种已变种子脱粒特征的植株,包括种子脱粒延迟或减弱的植株来获得。
也可根据本发明处理的植株或栽培植物(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方法如基因工程获得)为具有已改变的翻译后蛋白修饰模式的植物。
应用
氟唑菌苯胺可直接使用,也就是说不含其他成分也不被稀释。通常优选将化合物或其组合物以一种适宜的“制剂”形式施用于种子或土壤中。适宜的制剂与处理种子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并已有说明,例如,在以下文件中就有所提及:US 4,272,417 A、US 4,245,432 A、US 4,808,430 A、US5,876,739 A、US 2003/0176428 A1、WO 2002/080675A1、WO 2002/028186。
当处理种子时,通常要注意控制按照本发明施用到种子上的组合物和/或其他添加剂的用量,以保证它们不会给种子的发芽或长成的植株带来副作用。尤其要谨记对于在某些施用率时可能具有植物毒性作用的活性化合物。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以非限定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几种实例。
实施例1: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材料
本实验中试验对象为240g/L FS的氟唑菌苯胺(该药品市面上有售,注册商品名为)。阳性对照药品为戊唑醇060FS(该药品市面上有售,注册商品名为拜耳的),与种菌唑+甲霜灵045EW(该药品市面上有售,注册商品名为Rancona)。水用作空白对照。
实验中所用的玉米种子对Sphacelotheca reiliana敏感。这类种子市面上有售,注册商品名为山西瑞普种业有限公司的荣鑫
试验设计与处理
实验处理组如表1所示。对于四个处理组而言,每个处理组都重复4次,所有的实验一共进行16块地(每块地20m2)。
表1.试验设计与处理
施用方法
将玉米种子在播种前一天用适当的过滤产品进行处理。播种前种子需已经干燥。
孢子接种法
将Sphacelotheca reiliana的孢子与过筛后的土壤以1:1000的比例充分混合。播种后,将100g的孢子混合物涂抹于玉米种子上。
防治效果计算
用邓肯多重比较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下列等式进行计算:
结果
玉米苗的出苗
由表2和表3中的数据可知,氟唑菌苯胺对玉米种子的处理与戊唑醇和种菌唑+甲霜灵的处理组一样,均可以加快玉米种子的出苗并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苗率。
表2.各处理组对玉米苗出苗时间的影响
表3.各处理组对玉米苗出苗率的影响
各处理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由表4所示的数据可知,与戊唑醇和种菌唑+甲霜灵的方案组相比,用氟唑菌苯胺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显示出更好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表4.氟唑菌苯胺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方差分析
产量提高
如表5中的数据所示,与戊唑醇和种菌唑+甲霜灵的处理组一样,氟唑菌苯胺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
表5.各处理组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包括将氟唑菌苯胺作为单一活性成分以每100kg种子36g-72g的施用率施用于玉米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施用率为每100kg种子36g-48g。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施用率为每100kg种子36g。
4.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用途,其中氟唑菌苯胺作为单一活性成分的施用率为每100kg种子36g-72g。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用途,施用率为每100kg种子36g-48g。
6.根据权利要求4的用途,施用率为每100kg种子36g。
7.根据权利要求4的用途,其中氟唑菌苯胺作为单一活性成分的施用率为每100kg种子36g-72g,提高玉米的产量。
CN201610049290.8A 2015-07-31 2016-01-25 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5659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5/085754 2015-07-31
PCT/CN2015/085754 WO2017020180A1 (en) 2015-07-31 2015-07-31 Method and use of penflufen for controlling corn head smu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978A CN105659978A (zh) 2016-06-15
CN105659978B true CN105659978B (zh) 2019-03-26

Family

ID=5630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9290.8A Active CN105659978B (zh) 2015-07-31 2016-01-25 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9978B (zh)
WO (1) WO20170201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10714A (zh) * 2023-02-14 2023-06-06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和新烟碱类化合物的种子处理组合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380A (zh) * 2001-07-25 2004-09-29 �ݶ�ũ�����ѧ�ɷݹ�˾ 用作杀真菌剂的n-吡唑基甲酰苯胺类化合物
CN101031204A (zh) * 2004-06-21 2007-09-05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真菌的保护剂
CN102469786A (zh) * 2009-07-07 2012-05-23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改善作物的幼苗生长和/或早出苗的方法
CN103907632A (zh) * 2010-06-30 2014-07-09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包含氟唑菌苯胺的协同活性成分结合物
CN104137836A (zh) * 2013-05-09 2014-11-1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61042A (zh) * 2013-05-18 2014-11-26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农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380A (zh) * 2001-07-25 2004-09-29 �ݶ�ũ�����ѧ�ɷݹ�˾ 用作杀真菌剂的n-吡唑基甲酰苯胺类化合物
CN101031204A (zh) * 2004-06-21 2007-09-05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用于防治植物致病真菌的保护剂
CN102469786A (zh) * 2009-07-07 2012-05-23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改善作物的幼苗生长和/或早出苗的方法
CN103907632A (zh) * 2010-06-30 2014-07-09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包含氟唑菌苯胺的协同活性成分结合物
CN104137836A (zh) * 2013-05-09 2014-11-1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61042A (zh) * 2013-05-18 2014-11-26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农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978A (zh) 2016-06-15
WO2017020180A1 (en)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5832B (zh)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在控制核盘菌属真菌中的应用
CN103619166B (zh) 用于单子叶植物中的病原体控制的包衣组合物
CN102599153A (zh) 增加玉米产量的方法
CN102669181B (zh) 一种含有克菌丹和硫酸铜钙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764342A (zh)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N102726410A (zh) 一种含氯虫苯甲酰胺和唑虫酰胺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988845A (zh) 一种杀菌混合物
CN10692270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329937B (zh) 一种杀菌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5475357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392715B (zh) 一种含有嘧菌环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WO2015135422A1 (zh) 一种保护植物免于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05659978B (zh) 氟唑菌苯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方法和用途
CN103348989A (zh) 一种杀真菌混合物
CN103348982A (zh) 一种杀真菌混合物
CN102972419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986694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6922695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719125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348991A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代森锰锌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03392720A (zh) 一种防治小麦斑枯病和褐锈病、大豆锈病的方法
CN103348990B (zh) 一种含有双炔酰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48995A (zh) 一种杀菌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6922704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922722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