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9292A - 复杂断层网络拓扑的全局网格建立无断层序列 - Google Patents

复杂断层网络拓扑的全局网格建立无断层序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9292A
CN105659292A CN201380080210.XA CN201380080210A CN105659292A CN 105659292 A CN105659292 A CN 105659292A CN 201380080210 A CN201380080210 A CN 201380080210A CN 105659292 A CN105659292 A CN 105659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mography
block
fault
length
data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2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徐
时根保
C·D·基恩
J·亚鲁斯
R·L·钱伯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dmark Graph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andmark Graph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mark Graphics Corp filed Critical Landmark Graph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59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0/00Geomodelling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在各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将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存储在存储装置上,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识别地理地层中的多个断层和所述地理地层中的所述多个断层任一侧上的多个断层块;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中所识别的断层相对侧上的每对断层块来说:使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来相对于所述多个断层中的某个断层确定相应的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以及基于所述断层多边形来计算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之间的匹配因子;选择一对断层块以基于所计算的匹配因子来合并;以及更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以指示所选择的一对断层块已合并。

Description

复杂断层网络拓扑的全局网格建立无断层序列
技术领域
本专利文件大体涉及无断层序列,并且更具体来说,但并不限于复杂断层网络拓扑的全局网格建立无断层序列。
背景
当存在裂缝,在地壳两侧的块(例如,断层块)已平行于裂缝(例如,断层面)相对于彼此移动时,发生地质断层。根据定义,将位于断层面上方的断层块视为上盘,并且将位于断层面下方的断层块定义为下盘。基于断层块的取向来将不同类型的断层分类。例如,当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移动时发生“正断层”,并且当地壳扩张时,可以发生“正断层”。替代地,当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上移动时发生“逆断层”,并且当地壳压缩时发生“逆断层”。复杂断层拓扑还可具有其中两个断层相互交叉的横断层。
附图简述
某些实施方案在附图的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附图中:
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方案的地理地层的地图视图。
图2A和2B是根据各示例实施方案的示例地质单元网格。
图3至5是根据各实施方案的断层拓扑。
图6说明了可用于确定用于在断层网络中无断层的断层块序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说明了根据示例实施方案的计算一对断层块的匹配因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示例实施方案的两个断层边界的图。
图9至10是根据示例实施方案的断层拓扑的图。
图11、12A和12B是根据示例实施方案的无断层后的断层网络的显像。
图13是呈计算机系统的示例形式的机器的框图,在该计算机系统内,可以执行导致该机器执行本文所述方法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的指令集。
详述
本主题的以下详细描述涉及附图中的主题,附图以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可在其中实施本发明的主题的具体方面和实施方案(也称为实施例)。充分详细地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的主题。本公开中对“一”、“一个”或“各种”实施方案的引用不必是对同一实施方案的引用,并且这样的引用考虑到多于一个实施方案。以下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并且不应视为具有限制意义。本发明主题的范围通过随附权利要求以及权利要求所授权的合法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来限定。
当存在裂缝,在地壳两侧的块(例如,断层块)已平行于裂缝(例如,断层面)相对于彼此移动时,发生地质断层。根据定义,将位于断层面上方的断层块视为上盘,并且将位于断层面下方的断层块定义为下盘。基于断层块的取向来将不同类型的断层分类。例如,当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下移动时发生“正断层”,并且当地壳扩张时,可以发生“正断层”。替代地,当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上移动时发生“逆断层”,并且当地壳压缩时发生“逆断层”。
在各实施例中,可以存储表示地理地层的三维(3D)模型。例如,该模型可以表示包括一个或多个断层和断层块的地理地层。该模型可由单元阵列或任何镶嵌组成,该单元阵列或镶嵌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与地理地层近似。例如,在Z(高度)方向上可存在一系列堆叠平面,这些堆叠平面在X-Y方向上各自包含单元网格。网格的每个单元均可具有[X,Y,Z]索引。图1表示所存储3D模型的视觉表示(例如,空白区域和断层块)。
除了坐标外,该模型的每个单元还可以具有与该单元相关的地理数据。例如,这些地理数据可以识别与单元相关的断层块和断层类型(例如,逆向、正向、横向等)。换言之,通过检索单元的所存储地理数据,应用程序或用户可以识别单元是哪个断层块的一部分和单元邻近哪种类型的断层。某些单元的地理数据可以指示该位置的网格为空并且与断层块不相关。
3D模型中的地理数据和单元可以通过各种数据结构来表示。例如,可以使用三维阵列,其中该阵列中的每个条目均存储表示单元的数据对象(即,该阵列中的[5,5,5]条目可以对应于该模型中的位置[5,5,5])。该数据对象可以包括识别上述地理数据的各种数据字段。因此,如果程序需要存取单元是哪个断层块的一部分,那么该程序可以存取存储在该阵列中、表示讨论中的单元的数据对象。也可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使用其它数据结构(例如,每个断层块均可具有其自身的数据对象,该数据对象将断层块的边界界定在3D模型内)。
另外,还可以存储识别地理地层的各种断层块的表或其它数据结构。这些断层块可以通过字母数字序列(例如,1、A1、ABC等)来识别。标识符可为单元与断层块相关时所使用的东西。关于断层块的数据还可识别相对于断层块的邻近断层。
类似地,可以存储识别地理地层中的各种断层的表或其它数据结构。这些断层可以通过字母数字序列(例如,1、A1、ABC等)来识别、识别邻近断层的断层块的数量并且识别断层在断层块单元之间的位置(例如,识别对于每个Z水平来说,断层各侧的单元)。数据结构和存取这些结构的程序可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例如,Java、C/C++等)来实施并且存储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例如,关系文件、非关系文件、平面文件等)或结构化文件(例如,XML等)中。
该3D模型可以包括超过一个代表性域。一个域可为几何域,该几何域在建模时,提供地理区域的近似视觉表示。另一个域可为单元索引域。该单元索引域可为其中可以对断层块建模的三维区域。如本文进一步所述,单元索引域可以发生变化,但几何域不会变化。例如,单元索引域的尺寸可以从[10,10,5]变为[12,10,5],同时几何域保持不变。
在各示例中,在基于地理地层创建3D模型后,逆断层区域中的单元在单元索引域中可以具有重复的X-Y坐标。例如,在图1中,说明了具有断层块102和104的逆断层的一组地质单元网格的地图视图100。如图所示,在其中这两个断层块相遇的点处,在X-Y坐标之间存在重叠。因此,相对于X-Y坐标可能存在重复的单元,其中两个断层块相遇(例如,区域106)。这可能在建立全局网格时出现问题。
在各示例中,“无断层”方法用于使地理地层恢复到无断层状态。在示例中,无断层过程仅发生在单元索引域而不发生在几何域中。换言之,单元几何形状在无断层之后可能不会发生变化,但网格索引被重新布置。在各示例中,断层块为用于无断层的基本单元。无断层操作使用一对断层块(断层每侧各一个)并且“移动”它们以使这两个块最佳对齐,由此使得断层落差最小化。例如,对齐过程可以更新与一对断层块相关的单元,这表示这两个块在箭头108和110方向上的移动。在对齐后,任何维度上的单元索引均单调地增加而不重复。可以基于所计算的冲突因子(例如,断层块各部分相对于另一断层块相距多远)来建立停止条件。
图2A和2B是根据各示例实施方案的示例地质单元网格(例如,单元索引)。图2A中的单元索引200和图2B中的单元索引210分别说明了无断层操作之前和之后的断层块202和204。已出于说明无断层操作的目的简化了这些断层块并且仅仅示出X轴和Z轴。如图所示,单元块206和208在断层之前具有重叠的X坐标,但在无断层之后不具有。在各示例中,重叠是指下盘顶层(例如,自下盘顶层上方的上盘存在单元)。因此,在示例中,即使在断层块204中存在与单元块206共享X坐标的单元块(例如,单元块212),这也可能不被视为重叠。另外,可以看出,网格210已在无断层后在X方向上拉伸到9个单元,而网格在Z方向上保持为3。
在各示例中,在一对断层块完成无断层后,使这两个块合并以变成单个无断层块。例如,在该模型的数据结构中识别为‘A’和‘B’的断层块的合并可以形成包含先前断层块‘A’和‘B’的几何数据的新的断层块“AB”,并且删除断层块‘A’和‘B’的先前数据结构。在组合起来的断层块中,内部数据与原始断层块中所包含的数据结构相同,但可以在无断层过程中在X-Y方向上移动。类似地,断层块‘A’和‘B’中的每个单元的地理数据可以更新以指示这些单元现在是断层块“AB”的一部分。此后,这些过程可以递归地重复以使断层网络中的所有断层块无断层,直到存在不具有断层落差的全局网格(例如,一个无断层块)。
在各示例中,断层网络的递归无断层包括确定用于在断层网络中无断层的断层块序列。在某些示例中,可以迭代通过断层以确定具有仅两个断层块的断层。可以在应用额外的选择规则之前使与所识别断层相关的断层块合并和无断层。例如,图3说明了具有断层块302至310和断层块312至322的更简单的断层网络300。在本公开中依据惯例,利用标记为被圆包围的字母的断层以及标记为被框包围的字母和数字的断层块来将断层网络用图形表示。
相对于断层网络300,“双块”规则可以用于使整个断层网络无断层而无需额外的规则来确定将选择哪对断层块来无断层。例如,可以按照以下次序来完成无断层序列:断层-A(B1,B6)、断层-B(B2,b1_b6)、断层-E(B3,B4)、断层-C(B5,b1_b6_b2)以及随后断层-D(b3_b4,b1_b6_b2_b5)。也可使用其它序列。例如,可使断层-E(B3,B4)在断层-A(B1,B6)之前无断层。
可以看出,可以在每次无断层后,对这些断层块重新标记。例如,断层块B1和B6变成断层块b1_b6。在某些示例中,可以更新识别断层块的数据结构以删除断层块B1和B6的条目并且输入新的断层块b1_b6。例如,可以更新断层块中以3D模型表示的单元的地理数据以识别新的断层块。
在某些示例中,在某些无断层步骤中,断层网络可能会具有其中所有断层均与超过两个块相关的情形。在联锁拓扑(例如,图4)或横断拓扑(例如,图5)中可能存在这种情形。在任一种情形中,都不可能随机选择一对块来执行无断层,这会形成几何失效,从而无法使用双块规则来成功地提供无断层解决方案。例如,如图4中的断层网络400所示,在仅具有两个断层块的断层402至408当中并不具有断层。类似地,虽然相对于图5的断层网络500中的某些断层具有仅两个断层块(例如,断层502),但断层504和506相互交叉并且不能使用双块规则来无断层。在这些情形下,如以下更详细论述,可以应用额外的规则以确定将无断层的下一对断层块。
在各示例中,用于使更为复杂的断层拓扑无断层的算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1)选择仅以两个断层块为边界的断层,并且随后使这个块对合并。
2)重复步骤1直到没有断层仅以两个块为边界。
3)If(nounprocessedblocks){
Alldone
}else{
Gostep4
}
4)全局性地使用匹配准则以选择一对块(该对具有最大匹配因子),并且随后使这对块合并。
5)转到步骤1。
图6是方法600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在根据以上算法扩张的断层网络中无断层的断层块序列。在操作602中,可以接收确定断层网络的无断层序列的请求。在某些示例中,该请求识别或包括表示断层网络的数据。例如,该数据可为几何地层的3D模型和描述了断层及其相关断层块的数据结构。
在某些示例中,在操作602中,确定在断层每一侧上是否存在具有仅两个断层块的断层。例如,可以检查断层网络中的断层表以确定每个断层旁边的断层块的数量。示例表可能看起来像这样:
断层标识符 断层块的数量 断层块标识符
A 4 B1,B2,B3,B4
B 2 B4,B5
C 3 B1,B7,B8
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使用其它数据结构。可以看出,断层B仅具有两个断层块(B1,B2)。因此,该方法可以流至操作606,在该操作中,两个断层块合并。在其中一个断层仅具有两个断层块的断层网络中,可以使用任何无断层次序(例如,随机、顺序)。在合并后,该表可以更新以体现两个块的合并并且可以表现为:
断层标识符 断层块的数量 断层块标识符
A 4 B1,B2,B3,b4_b5
C 3 B1,B7,B8
在各示例中,在合并后,可以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未处理断层块(612)。继续以上示例,仍然存在尚未合并的断层块,并且因此流程继续返回操作604,在该操作中,检查失效,因为不再存在具有仅两个断层块的断层。
在各示例中,可以针对断层网络中的所有断层计算断层(608)的每对断层块的匹配因子。匹配因子可以基于三个子因子:断层多边形的两侧之间的角度;沿断层多边形长度的断层块重叠的比例;以及绝对重叠的长度。以下更详细讨论了这些子因子。
图7说明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计算一对断层块的匹配因子的方法的流程图700。在某些示例中,确定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702)。可以将断层多边形视为两个断层块之间的区域,这两个断层块描画了两个断层块之间位于断层块之一的顶层上方的断层的轮廓。例如,如图8所示,将沿断层802延展的断层多边形的两侧大致描画为线804和806。也可将线804和806分别视为断层块808和810的断层边界。因此,线804可为断层多边形的断层块808部分并且线806可为断层多边形的断层块810部分。
在某些示例中,断层边界可为穿过3D模型的单元、最接近断层块的每个z层的断层的路径。例如,线806可以包括断层块810的邻近断层802的单元的线。类似地,线808可以包括断层块808的邻近断层另一侧的单元的线。在某些示例中,这些线可以遵循邻近断层802的最高(例如,最高Z值)单元。在各示例中,表示断层边界的数据结构可以包括跟踪断层边界的一系列[X,Y,Z]坐标。在各示例中,使[X,Y,Z]坐标根据平滑算法(例如,最小二乘法)平滑到曲线中。
图9说明了包括断层块902和904以及断层906的简化断层拓扑900的顶视图。断层多边形示为由断层块902和904各自的断层多边形部分908和912构成。在某些示例中,也可将断层多边形部分视为断层边界。相对于这对断层块确定断层多边形的两侧之间的角度(704)。为了确定断层多边形的两侧之间的角度,可以计算断层多边形(例如,断层块的断层边界)的两侧各自的直线。例如,返回参照图9,可以将最小二乘方拟合应用于断层多边形部分908以获得直线(例如,使用断层多边形部分的[X,Y]坐标作为输入点)。类似地,可以将最小二乘方拟合应用于断层多边形部分910以获得第二直线。随后,可以计算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例如,角度912)。可以将角度因子定义成以下用于匹配因子:
a=(cosβ)2
其中β为这两条最小二乘线之间的角度。
在各示例中,可以相对于一对断层块计算断层多边形两侧的重叠部分的比例(706)。在某些示例中,重叠部分意味着在沿断层的给定点的相对侧上,自这两个断层块之一存在某个单元。或者换句话说,可以沿断层块中的第一者的断层多边形部分在每个点[X,Y]坐标处进行检查,以确定X或Y方向上的邻近单元是否为另一断层块的单元。这可以例如通过迭代通过表示断层多边形的数据结构来进行,以确定第一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的该部分的[X,Y]单元。对于所确定单元中的每一者来说,单元周围的位置为(例如,[X+1,Y];[X-1,Y]、[X,Y+1]、[X,Y-1]),并且观察该位置属于哪个断层块。如果该单元为另一断层块,那么重叠的长度可增加1。测量重叠区域的另一实施方案可以包括计算沿断层面的重叠而不是断层多边形。在这种条件下,现在可以将公用重叠定义为由沿断层面的任何两个单元所共享的公用区域。
在各示例中,所确定的重叠的长度可以用于根据以下公式来确定重叠部分的比例:
len=重叠(FP1曲线,FP2曲线)
其中“len”为如上所述的重叠的长度并且FP1曲线、FP2曲线表示断层多边形的两个部分(线908和910)的长度。这些断层多边形部分的长度可以通过该部分中所包含的单元的数量来计算。
在各示例中,相对于这对断层块计算断层多边形两侧的重叠的长度的平方根(708)。例如,可以将重叠的长度的平方根定义为:
g l e n = l e n
其中len定义如上。
在各示例中,基于重叠的长度的角度、比例和平方根来产生匹配因子(710)。例如,可以将该匹配因子定义为:
因子=(a*ratio*glen)
其中a为角度因子,ratio为比例因子并且glen为长度因子。
使用余弦平方根的一个原因在于角度因子可能随着角度的增大而急剧下降。绝对长度的平方根形成长度因子,当重叠的长度变长时,该长度因子可能缓慢增大。根据某些示例,也可能使幂为4的余弦适用于计算a,并且随后在计算glen时,取平方根两次。
可以使用以上定义块匹配因子的定义,产生用于在复杂断层拓扑中无断层的断层块序列。
返回参照图6,可以在计算了断层的每对断层块的匹配因子后(608),选择具有最高匹配因子的断层块对(610)。这对断层块随后可以如上所述合并。在操作612中确定了不再具有未处理断层块(例如,无断层且未合并的块)后,该过程可以结束(614)。如通过检查图6可以看出,在操作606中的每次合并后,再次进行检查以确定操作604中是否存在具有仅两个断层块的断层。这可以进行,因为在使一对块合并后,可能存在先前具有超过两个断层块而现在不具有断层块的断层。
图10表示根据示例实施方案的断层网络1000,该断层网络可以使用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所产生的序列无断层。例如,断层网络1000可以按照以下序列无断层:
1.断层-F(B9,B0)
2.断层-H(B5,B4)
3.断层-E(B7,B2)
4.断层-B(B3,B10)
5.断层-N(B6,B1)
6.断层-G(b4_b5,B12)
7.断层-M(b9_b0,b4_b5_b12)[现在全都联锁]
8.断层-P(b2_b7,b9_b0_b4_b5_b12)
9.断层-C(b6_b1,B11)
10.断层-P(B13,b2_b7_b9_b0_b4_b5_b12)
11.断层-A(b6_b1_b11,b13_b2_b7_b9_b0_b4_b5_b12)
12.断层-D(b3_b10,B8)
13.断层-K(b3_b10_b8,b6_b1_b11_b13_b2_b7_b9_b0_b4_b5_b12)
14.完成:(b3_b10_b8_b6_b1_b11_b13_b2_b7_b9_b0_b4_b5_b12)
图11、12A和12B说明了无断层过程之后断层网络1000的各个视图。
在各示例中,可将以上相对于产生无断层序列和无断层302所讨论的操作作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上。在示例中,存储装置为非暂时性介质。可以在计算系统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这些指令。在示例中,在多个处理器间分配这些指令的执行。这些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诸如图形处理单元。可以使这些处理器位于同一计算系统中或分布在多个计算系统间。
在示例中,计算系统的存储装置可以存储本文所讨论的数据结构。也可以在多个存储装置间分配存储。在各示例中,将这些数据结构以数据库(例如,关系文件、非关系文件、平面文件等)、结构文件(例如,XML)或其它存储格式存储。
本文中将某些实施方案描述为包括逻辑或者或多个组件、模块或机构。模块可以构成软件模块(例如,(1)在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上实现的代码或(2)以传输信号实现的代码)或硬件实施模块。硬件实施模块为能够执行某些操作的有形单元并且可以按照一定方式配置或布置。在示例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例如,独立计算机系统、客户端计算机系统或服务器计算机系统)或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通过软件(例如,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部分)配置为硬件实施模块,该硬件实施模块操作来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某些操作。
在各实施方案中,硬件实施模块可以机械地或电子地实施。例如,硬件实施模块可以包括专用电路或逻辑,该专用电路或逻辑被永久地配置(例如,作为专用处理器,诸如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执行某些操作。硬件实施模块还可包括可编程逻辑或电路(例如,如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内所包含),该可编程逻辑或电路通过软件暂时性地配置以执行某些操作。应了解,在专用和永久配置的电路中或在暂时配置(例如,由软件配置)的电路中机械地实施硬件实施模块的决定可受成本和时间因素驱使。
图13是呈计算机系统1300的示例形式的机器的框图,在该计算机系统内,可以执行导致该机器执行本文所述方法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的指令集。在替代实施方案中,该机器作为独立装置操作或可连接(例如,联网)至其它机器。在联网部署中,该机器可以在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环境中作为服务器或客户端机器操作,或者在对等(或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作为对等机器操作。该机器可为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机顶盒(STB)、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web设备、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或者能够(以顺序方式或其它方式)执行规定了该机器所要采取的动作的指令的任何机器。另外,虽然仅说明了单个机器,但术语“机器”也可被理解为包括单独或联合地执行指令集(或多个指令集)以实现本文所讨论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机器的任何集合。
示例计算机系统1300包括处理器1302(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或两者)、主存储器1304和静态存储器1306,该静态存储器经由总线1308彼此通信。计算机系统1300可以进一步包括视频显示单元1310(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或阴极射线管(CRT))。计算机系统1300还包括字母数字输入装置1312(例如,键盘)、用户界面(UI)导航装置1314(例如,鼠标)、盘驱动单元1316、信号生成装置1318(例如,扬声器)和网络接口装置1320。
盘驱动单元1316包括上面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指令集的机器可读介质1322和体现了本文所述方法或功能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或由它们利用的数据结构(例如,软件)1324。指令1324在其由计算机系统1300执行期间还可能完全或至少部分驻留在主存储器1304内和/或处理器1302内,主存储器1304和处理器1302也构成机器可读介质。
虽然机器可读介质1322在示例实施方案中示为单个介质,但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单个介质或多个介质(例如,集中式或分布式数据库和/或相关缓存和服务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还应被理解为包括能够存储、编码或实行指令以供机器执行且造成机器执行本发明的方法论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或者能够存储或编码由这些指令使用或与其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任何有形介质。因此,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应被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存储器以及光学介质和磁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举例来说包括半导体存储器装置(例如,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速存储器装置);磁盘(诸如内部硬盘和可拆卸盘);磁光盘;以及CD-ROM盘和DVD-ROM盘。
指令1324还可以使用传输介质通过通信网络1326传输或接收。指令1324可以使用网络接口装置1320和多种熟知传送协议中的任何一种(例如,HTTP)传输。通信网络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因特网、移动电话网、普通老式电话(POTS)网和无线数据网(例如,WiFi和WiMax网络)。术语“传输介质”应被理解为包括能够存储、编码或实行指令以供机器执行的的任何无形介质,并且包括数字或模拟通信信号或其它促进此类软件通信的无形介质。
虽然已参照特定示例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很明显,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更宽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应将说明书和附图理解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通过说明而非限制的方式示出了其中可以实现本主题的特定实施方案。充分详细地描述了所示实施方案,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可以利用其它实施方案并从中导出其它实施方案,从而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作出结构和逻辑上的替换及改变。因此,该详细描述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各实施方案的范围仅通过随附权利要求以及权利要求所授权的全部等效范围来限定。
本发明主题的此类实施方案在本文可单独和/或统称为术语“发明”,这只是为了方便起见,而无意在实际上公开了不止一个发明或发明概念的情况下,主动将本申请的范围限于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概念。因此,虽然本文已经说明和描述了特定实施方案,但应当理解,任何打算实现相同目的的布置可代替所示特定实施方案。本公开意欲涵盖各实施方案的任何及全部的改编和变化。通过阅读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以上实施方案以及本文没有明确描述的其它实施方案的组合。

Claims (21)

1.一种方法,包括:
将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存储在存储装置上,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识别地理地层中的多个断层和所述地理地层中的所述多个断层任一侧上的多个断层块;
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中所识别的断层相对侧上的每对断层块来说:
使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来相对于所述多个断层中的某个断层确定相应的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以及
基于所述断层多边形来计算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之间的匹配因子;
选择一对断层块以基于所计算的匹配因子来合并;以及
更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以指示所选择的一对断层块已合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包括: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两个断层边界,一个断层边界用于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中的每一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断层多边形来计算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之间的匹配因子包括:
将角度因子乘以比例因子乘以长度因子,其中基于所述两个断层边界来计算所述角度因子、比例因子和长度因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角度因子基于:
计算所述断层边界中的每一者的直线;以及
确定所述直线之间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比例因子基于: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所述两个断层边界之间的重叠的长度;以及
将所述重叠的长度除以所述断层边界的两个长度中的较小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度因子基于: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所述两个断层边界之间的所述重叠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迭代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以识别具有仅两个断层块的断层;以及
更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以指示与识别成具有仅两个断层块的所述断层相关的所述断层块的合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计算匹配因子之前进行对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的所述更新以指示与识别成具有仅两个断层块的所述断层相关的所述断层块的合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更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以指示所选择的一对断层块已合并包括:
将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中与所述所选择的一对断层块相关的断层块条目更换为单个断层块条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具有存储于其上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配置成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将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存储在存储装置上,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识别地理地层中的多个断层和所述地理地层中的所述多个断层任一侧上的多个断层块;
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结构中所识别的断层相对侧上的每对断层块来说:
使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来相对于所述多个断层中的某个断层确定相应的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以及
基于所述断层多边形来计算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之间的匹配因子;
选择一对断层块以基于所计算的匹配因子来合并;以及
更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以指示所选择的所述一对断层块已合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其中确定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的操作包括: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两个断层边界,一个断层边界用于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中的每一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其中基于所述断层多边形来计算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之间的匹配因子的操作包括:
将角度因子乘以比例因子乘以长度因子,其中基于所述两个断层边界来计算所述角度因子、比例因子和长度因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其中所述角度因子基于:
计算所述断层边界中的每一者的直线;以及
确定所述直线之间的角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其中所述比例因子基于: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所述两个断层边界之间的重叠的长度;以及
将所述重叠的长度除以所述断层边界的两个长度中的较小者。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其中所述长度因子基于: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所述两个断层边界之间的所述重叠的长度。
16.一种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具有存储于其上的指令;并且
其中当所述指令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将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存储在存储装置上,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识别地理地层中的多个断层和所述地理地层中的所述多个断层任一侧上的多个断层块;
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中所识别的断层相对侧上的每对断层块来说:
使用至少一个处理器来相对于所述多个断层中的某个断层确定相应的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以及
基于所述断层多边形来计算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之间的匹配因子;
选择一对断层块以基于所计算的匹配因子来合并;以及
更新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以指示所选择的一对断层块已合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确定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的断层多边形的操作包括: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两个断层边界,一个断层边界用于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中的每一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基于所述断层多边形来计算所述相应的一对断层块之间的匹配因子的操作包括:
将角度因子乘以比例因子乘以长度因子,其中基于所述两个断层边界来计算所述角度因子、比例因子和长度因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角度因子基于:
计算所述断层边界中的每一者的直线;以及
确定所述直线之间的角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比例因子基于: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所述两个断层边界之间的重叠的长度;以及
将所述重叠的长度除以所述断层边界的两个长度中的较小者。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长度因子基于:
相对于所述断层确定所述两个断层边界之间的所述重叠的长度。
CN201380080210.XA 2013-11-26 2013-11-26 复杂断层网络拓扑的全局网格建立无断层序列 Pending CN1056592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3/071933 WO2015080699A1 (en) 2013-11-26 2013-11-26 Global grid building unfaulting sequence for complex fault-network topologi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292A true CN105659292A (zh) 2016-06-08

Family

ID=53199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210.XA Pending CN105659292A (zh) 2013-11-26 2013-11-26 复杂断层网络拓扑的全局网格建立无断层序列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5482B2 (zh)
CN (1) CN105659292A (zh)
AU (1) AU2013406198B2 (zh)
CA (1) CA2926400C (zh)
DE (1) DE112013007652T5 (zh)
GB (1) GB2534079B (zh)
MX (1) MX2016003912A (zh)
RU (1) RU2016114288A (zh)
WO (1) WO201508069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1924A (zh) * 2017-03-27 2017-07-14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AdaBoost算法的地震相干体图像断层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292714A (zh) * 2018-04-22 2021-01-29 地质探索系统公司 基于断层辐射的网格隔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406198B2 (en) 2013-11-26 2017-07-27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Global grid building unfaulting sequence for complex fault-network topologies
US11681838B2 (en) 2020-05-26 2023-06-20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CN112634450A (zh) * 2021-01-06 2021-04-0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角点网格一体化构建局部复杂断层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554A (zh) * 2007-03-30 2010-06-16 帕拉代姆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用于构建地层网格的划分算法
CN102385067A (zh) * 2011-08-03 2012-03-2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含逆断层等值线绘图方法
US20120215513A1 (en) * 2009-11-12 2012-08-23 Branets Larisa 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rvoi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N102893283A (zh) * 2010-05-21 2013-01-23 兰德马克绘图国际公司 用于水平井关联及地质导向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9464A1 (en) * 2001-06-06 2002-12-12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Automated system for modeling faulted multi-valued horizons
CN101809627A (zh) * 2007-06-01 2010-08-18 埃克森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平面中约束沃罗努网格的生成
FR2930350B1 (fr) * 2008-04-17 2011-07-15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Procede pour rechercher des hydrocarbures dans un bassin geologiquement complexe,au moyen d'une modelisation de bassin
US9536022B1 (en) * 2009-06-01 2017-01-03 Paradigm Scienc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eling faults in the subsurface
US8600708B1 (en) * 2009-06-01 2013-12-03 Paradigm Sciences Ltd.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building multiple equiprobable coherent geometrical models of the subsurface
FR2948215B1 (fr) * 2009-07-16 2011-06-24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e pour generer un maillage hexa-dominant d'un milieu souterrain faille
US8743115B1 (en) * 2009-10-23 2014-06-03 Paradigm Science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editing of seismic data in dual model
EP2317348B1 (en) * 2009-10-30 2014-05-21 Services Pétroliers Schlumberger Method for building a depositional space corresponding to a geological domain
US9759826B2 (en) * 2012-04-03 2017-09-12 Paradigm Scienc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mplicit model of geological horizons
AU2013406198B2 (en) 2013-11-26 2017-07-27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Global grid building unfaulting sequence for complex fault-network topologi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554A (zh) * 2007-03-30 2010-06-16 帕拉代姆地球物理有限公司 用于构建地层网格的划分算法
US20120215513A1 (en) * 2009-11-12 2012-08-23 Branets Larisa 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rvoi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N102893283A (zh) * 2010-05-21 2013-01-23 兰德马克绘图国际公司 用于水平井关联及地质导向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85067A (zh) * 2011-08-03 2012-03-2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含逆断层等值线绘图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1924A (zh) * 2017-03-27 2017-07-14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AdaBoost算法的地震相干体图像断层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951924B (zh) * 2017-03-27 2020-01-07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AdaBoost算法的地震相干体图像断层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292714A (zh) * 2018-04-22 2021-01-29 地质探索系统公司 基于断层辐射的网格隔分
CN112292714B (zh) * 2018-04-22 2024-04-16 地质探索系统公司 基于断层辐射的网格隔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6003912A (es) 2016-10-28
CA2926400C (en) 2019-06-25
DE112013007652T5 (de) 2016-08-11
GB2534079B (en) 2020-07-01
GB201605371D0 (en) 2016-05-11
AU2013406198A1 (en) 2016-04-14
RU2016114288A (ru) 2017-12-29
CA2926400A1 (en) 2015-06-04
AU2013406198B2 (en) 2017-07-27
US20160216403A1 (en) 2016-07-28
US10345482B2 (en) 2019-07-09
WO2015080699A1 (en) 2015-06-04
GB2534079A (en)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94935A1 (en) Techniques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designs having characteristic topologies for urban design projects
CN105556343B (zh) 用于将地质顶部自动相关的系统和方法
CN105659292A (zh) 复杂断层网络拓扑的全局网格建立无断层序列
Burdett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earthwork allocation, sequencing and routing
CN102057302A (zh) 二维地球物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
CN101563697A (zh) 地质模型层间合并的方法和设备
Poshda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ocess variability in construction
RU2685005C1 (ru) Способ и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кустовых площадок на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и
Dassi et al. Efficient geometric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Bijandi et al. Agricultural land partitioning model based on irrigation efficiency using a multi‐objectiv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AU2013399651B2 (en) Global grid building in reverse faulted areas by an optimized unfaulting method
US9645281B2 (en) Geostatistical procedure for simulation of the 3D geometry of a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 conditioned by well bore observations
Liu et al. An indirect approach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quadrilateral meshes with arbitrary line constraints
US10529144B2 (en) Local updating of 3D geocellular model
Shariatpour et al. Urban 3D Modeling as a Precursor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Digital Twin for Smart City Era: A Case Study of the Narmak Neighborhood of Tehran City, Iran
CA2960134A1 (en) Using representative elemental volume to determine subset volume in an area of interest earth model
NO2018127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nfaulting point clouds
Rabban et al. Visibility color map for a fixed or moving target in spatial databases
DE112013007207T5 (de) 2.5D - Stadien - Gitternetzerstellung
Yu et al. Semantically enhanced 3D building model reconstruction from terrestrial laser-scanning data
Khishvand et al. Developing an algorithm for reconstruction of blocky systems in discontinuous media: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Correa et al. Solving the Assignment of Customers to Trucks and Visit Days in a Periodic Routing Real-World Case
Cho et al. Tagging-the-triangle algorithm for partitioning features with inconsistent boundaries
Shangina Geometric Modeling of a Topographic Surface Based on a Fractal Coordinate System
Duque-Correa et al. Solving the Assignment of Customers to Trucks and Visit Days in a Periodic Routing Real-World Ca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