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9186A - 对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9186A
CN105659186A CN201480055873.0A CN201480055873A CN105659186A CN 105659186 A CN105659186 A CN 105659186A CN 201480055873 A CN201480055873 A CN 201480055873A CN 105659186 A CN105659186 A CN 105659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unit
front casing
casing part
mancarried device
dock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58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托什·达尔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rnol Thermometric Co Ltd
Amphenol Thermometr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mphrnol Thermome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rnol Thermome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rnol Thermome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59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热验证器中使用的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该对接系统包括壳体组件、锁定子系统和保持部件。该锁定子系统设置在该壳体组件上以用于在安置于该壳体组件内时锁定和解锁该便携式装置。该保持部件将该壳体组件耦接至输入输出模块。

Description

对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对接系统,并且更具体来说涉及用于在热验证器中使用的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验证器系统是独立热验证系统,该独立热验证系统通过减少设置时间、最小化传感器处置和以容易定制的报告格式呈现关键性研究数据来简化整个验证过程。通常,对接系统由中央处理单元(或输入输出模块)、电力供应和数据存储装置组成,上述各者并入具有带有用于输入的按钮的整合式屏幕的主单一主体中。有时,还可使用兼具输入以及显示(输出)功能的触摸屏幕面板。对接站的后侧通常具有若干输入/输出坞(dock)以连接至各种传感器、计算机和周边设备。
然而,这种类型的系统由于整合式屏幕/硬件组合而缺乏灵活性。灵活性约束可理解为关于显示器尺寸和形状的灵活性。此外,在屏幕观察角度上存在限制,因为该观察角度受限于屏幕相对于对接站的固定的位置。有时,当除整合式屏幕之外还需要单独的计算装置时,这除了占据更多空间之外还大大地降低了装置的便携性。
平板计算机可试图克服这些限制,因为平板计算机通常是可使用可拆卸或桌面键盘和鼠标的微板状装置。使平板电脑独特的是它们使触摸(手/尖笔)和语音输入能力与当前技术状态的膝上型计算机能力整合在一起。然而,这种平板计算机在与热验证器的输入输出模块一起使用时仍需要与I/O模块分开的对接空间。
因此,需要设计的将与输入输出模块一起使用的用于如平板计算机的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是用于热验证器系统中。该对接系统允许平板计算机(如便携式装置)与热验证器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块一起使用。
该对接系统包括壳体组件、锁定子系统和保持部件。锁定子系统设置在壳体组件上用于当被安置于壳体组件内时锁定和解锁便携式装置。保持部件将壳体组件耦接至输入输出模块。
保持部件使用摩擦铰链,该摩擦铰链安设在壳体组件与保持部件之间。这使得在平板计算机容纳于壳体组件内时平板计算机有多个观察定向。用户可将平板计算机手动调整至该用户的舒适的观察角度。
壳体组件部分地安置于输入输出模块内,并且平板计算机通过导板和一个或多个榫导件进一步由壳体组件接收。这通过防止将平板计算机不正确地接合至壳体组件连接器而呈现出本发明中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锁定子系统包括开关构件和致动杆,该致动杆具有卡扣以用于锁定平板计算机,其中开关构件的致动将便携式装置从致动杆解锁。本发明阻止平板计算机从壳体组件的不需要的移除,这通过形成壳体组件的整体部分的锁定子系统来达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对接系统包括前外壳部分,该前外壳部分由前壁、侧壁和后壁形成。前壁朝向后壁向下并向后倾斜地延伸以形成U形结构。此外,后盖设置在前外壳部分的后侧上。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组装对接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锁定子系统紧固将锁定子系统紧固至前外壳部分;将后盖固定至所述前外壳部分;将加强部件安装至所述前外壳部分;以及将至少一个摩擦铰链固定在加强部件与至少一个保持部件之间,其中保持部件的另一末端安设至输入输出模块。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用于固定便携式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便携式装置滑入壳体组件中;在所述壳体组件中引导便携式装置;以及将便携式装置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中。
本发明通过允许用户与平板计算机交互提供了主要的优点,该平板计算机可容易地安设至输入输出模块和从输入输出模块移除。这还在可携带性和紧凑性方面提供益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在参考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时将变得更好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符号贯穿图式表示相同部分,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输入输出模块和壳体组件的对接系统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图1中的输入输出模块的前等角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前等角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后等角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仰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4的第一截面76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4的第二截面78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图3中的没有后盖的前外壳部分的后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图1中的具有保持弹簧的壳体组件的后等角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装壳体组件的示例性方法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固便携式装置的示例性方法中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以下详细论述的,在本发明中,提供了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对接系统包括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将部分安置于输入输出模块内并且可在多个观察角度之间机械操作。至少一个保持部件用于将所述壳体组件耦接至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壳体组件适合于将便携式装置接收在该壳体组件内。此外,锁定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以用于将所述便携式装置锁定至所述壳体组件。在此为平板计算机的便携式装置具有位于平板计算机中间的多个接触点,以便于将平板计算机对准至壳体组件。
图1是对接系统10的正视图的示意图。对接系统10包括输入输出模块12、壳体组件14和便携式装置16。下文的便携式装置将被称为平板计算机。在特定实施方式中,输入输出模块适应多个传感器输入,并且可接受热电偶、电压或电流输入的任何组合,如湿度和压力换能器。此外,输入输出模块适于处理和监控各种输入。壳体组件14紧固至输入输出模块12,以使得壳体组件14部分安置于输入输出模块12内。此外,平板计算机16安置于壳体组件14内,并且可与壳体组件14一起机械操作以用于多个观察角度。
图2是具有图1中的壳体组件14的输入输出模块12的前等角视图。在所例示的实例中,如图1中参考的输入输出模块12固持壳体组件14。输入输出模块在输入输出模块16的顶表面22上设有至少两个把手18。壳体组件14部分安置于输入输出模块12中,其中壳体组件14的前表面20延伸超过输入输出模块12的顶表面22。壳体组件后侧24延伸至大大地超过前表面20的顶边缘,以向图1中的平板计算机16提供背部支撑。锁定子系统26设置在壳体组件14上以用于锁定和解锁平板计算机16。在特定实施方式中,锁定子系统26安置于壳体组件14的一个最侧面上。
图3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14的前等角视图。壳体组件14包括前外壳部分28,并且图3是图4中所示的壳体组件后盖30的前等角视图。前外壳部分28是由前壁20(在图2中也被称为前表面)、一个或多个侧壁32和后壁24(在图2中也被称为后侧)形成。前外壳部分28被制做成U形结构以将台式计算机16容纳在该前外壳部分内。在所例示的实例中,壳体组件由塑料制成。前壁20被切割成U形结构。侧壁32设有凹部34以将锁定子系统26安置在该凹部内。作为用于平板计算机16的背部支撑的后壁24在后壁24的中间部分中设有导板36。导板36在平板计算机16插入前外壳部分28中时引导该平板计算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板36是具有多个滑块和一个视透孔的板状结构,以用于允许对平板计算机16的锁定。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导板36可以如本领域中已知的许多方式加以改变。导板36可整合至后壁24或可作为单独的部分存在。此外,导板36可由塑料或金属制成,取决于各种要求。导板36的数量取决于平板计算机16的设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壁20、侧壁32和后壁24整合为一整件以形成前外壳部分28。壳体组件14通过两个保持部件38耦接至输入输出模块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间接地紧固至前外壳部分28的基部。当从侧面观察时,一个或多个保持部件38是L形结构。保持部件38优选地旋拧至输入输出模块12,由此壳体组件部分地刚性保持在输入输出模块内。保持部件38设有多个视透构造以用于通过本领域中的各种已知手段来进行紧固。
如图4中所示,后盖30安置于前外壳部分28的后侧上。锁定子系统26的一部分在前外壳部分的后侧上延伸,所述前外壳部分因防盗和美学原因而由后盖30覆盖并且通过任何已知手段紧固。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后盖30的结构可取决于要求来以许多方式加以改变。
图5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的仰视图。图5例示在壳体组件的两个不同位置处所取的两个不同截面。第一截面76进一步例示于图6中,第二截面78进一步例示于图7中。
图6是在图5中标记的第一截面76的剖视图。图6例示图2中涉及的锁定子系统26。锁定子系统26包括开关构件42和致动杆44,该致动杆具有卡扣46(图7中所示)以用于锁定便携式装置16,其中开关构件42的致动将便携式16装置从致动杆44解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关构件42是推式按钮。开关构件42使用滚动元件48和销钉50与致动杆44连接。当将推式按钮42向下推动时,该推式按钮被引导抵靠侧壁32。推式按钮42设有用于侧壁32上的两个对应肋部的两个平行凹部,以用于适当导向。此外,当按压推式按钮42时,推式按钮42的下末端52将向下的力施加于滚动元件48上,由此将运动传递至致动杆44。继而,致动杆44从它的从它的原始位置向远处移动,由此解锁平板计算机16。换句话说,致动杆44将推式按钮42的移动转化以用于锁定和解锁平板计算机16。
参考图7,致动杆44是反向L形结构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连杆,该致动杆在前外壳部分28的后壁24的后侧上延伸。卡扣46设置在致动杆44的中间部分中,该卡扣锁定平板计算机16。在锁定状态下,卡扣46从存在于后壁24和导板36中的视透孔突出。在解锁状态下,卡扣46在致动杆44移开时从后壁24和导板36中的视透孔移出,并且进而允许平板计算机16容易地从壳体组件14出来。
如图7中所见,前壁20向下并向后倾斜地延伸,从而形成大体L形结构。前壁20与后壁24一起形成U形结构,该U形结构有助于将平板计算机16固持在该U形结构内。用于定位平板计算机16的一个或多个榫导件40是前壁20基部上的果仁状突出部,并且设置在连接器56的两侧上。
前外壳部分28基部设有切口以适应连接器56和安放于所述连接器56的任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榫导件40。连接器56是电子地连接平板计算机16的弹簧连接器。榫导件40精确地定位于连接器56的任一侧上以将平板计算机16精确地定位至弹簧连接器56。
摩擦铰链58安设在加强部件54与一个或多个保持部件38之间。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摩擦铰链58是具有平滑零间隙操作的位置控制恒定扭矩类型铰链。所述摩擦铰链也是在最小空间中提供高扭矩的空间高效型设计。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摩擦铰链58可以不需要调整。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摩擦铰链58由锌合金和钢制成。摩擦铰链58可在径向荷载上承受约1000N最大静荷载并且在轴向载荷上承受约1200N最大静荷载。摩擦铰链58被选择在静扭矩规格的±20%范围内至少有约20,000转的性能。
在操作上,摩擦铰链58允许平板计算机16的多个观察定向,从而使平板计算机16较容易进行作业。平板计算机16的观察定向可从约0度至约70度变化。应理解,观察角度范围可取决于摩擦铰链的选择和设计要求而变化。
在结构上,摩擦铰链58包括具有公用轴的两个臂部。一个臂部通过加强部件54安设至前外壳部分28的基部,并且另一臂部安设至保持部件38。
图8示出图3中移除后盖30的前外壳部分28的后侧。如以上所述,致动杆44从前外壳部分28的一个末端水平延伸至另一末端。加强部件54设置在前外壳部分28的基部上以得到额外的刚性。加强部件54由片材金属制成。应理解,加强部件54取决于设计约束条件而在尺寸和形状方面可变化。
参考图9,图2中的锁定子系统26的图6中的致动杆44借助于保持弹簧60保持在该致动杆的原始位置中。保持弹簧60安设在致动杆44的两个末端上,并且安设在前外壳部分28的后侧与致动杆44之间。在解锁状态期间,当致动杆移开时,保持弹簧60与致动杆一起伸展。在致动杆44移开后,保持弹簧60回缩至该保持弹簧的初始状态,进而将致动杆44拉回该致动杆的原始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保持弹簧60是具有钩型末端的拉伸弹簧,并且保持弹簧60包括约6.5mm的外径、约0.8mm的线径、约16.0mm的自由长度、约19.0mm的安装长度(在安装时将具有一些预张力)、约22.0mm的延伸长度、约0.50kgs的最小荷载、约4.0kgs的最大荷载、约0.20kg/mm的弹簧比率。在一个特定实施方式中,保持弹簧6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图10是图1中的壳体组件14的分解视图。壳体组件14包括前外壳部分28(图2)、导板36(图3)、一个或多个保持部件38(图3)、开关构件42(图6)、加强部件54(图7)、摩擦铰链58(图7)、保持弹簧60(图9)、致动杆44(图6)和后盖30(图4)。
图11表示组装对接系统10的壳体组件14的示例性方法中的步骤,该方法包括将锁定子系统26紧固至前外壳部分28(在步骤62中)。在锁定子系统固定至前外壳部分后,在步骤64中,将后盖30固定于前外壳部分28的后侧上。在步骤66中,将加强部件54可拆卸地固定至前外壳部分28的所述基部。在步骤68中,将一个或多个摩擦铰链58安设在加强部件54与一个或多个保持部件38之间。然后,将整个壳体组件安设至输入输出模块12。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锁定子系统26的紧固包括通过至少一个保持部件38来紧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后盖30通过螺钉作为固定构件紧固至前外壳部分28。
图12表示在图1中将便携式装置16紧固至图1中之壳体组件14的示例性方法中的步骤。在第一步骤70中,便携式装置16滑入壳体组件14中。一旦便携式装置16部分地处于壳体组件14内,则在步骤72中,该便携式装置相对于导板36进一步被引导。当便携式装置16到达壳体组件14底部时,在步骤74中,便携式装置16定位于壳体组件14中,并且一个或多个榫导件40处于前外壳部分28的基部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前外壳部分28的后壁24上的导板36在壳体组件14中引导便携式装置16。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便携式装置16通过设置在前壁20的底部后末端上的至少两个榫导件40定位于壳体组件14中。
用于以上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的各种实施方式因此提供了用以提供模型化、紧凑和便携式对接系统的方式,该对接系统允许多个观察方向,从而在用户处置和人体工程学方面有帮助。
当然,应理解,以上所述所有这类目标或优点未必可根据任何特定实施方式达成,。因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所述的系统和技术可通过达成或最优化本文中教导的一个优点或一组优点而不必达成本文中教导或建议的其他目标或优点的方式来实现或实施。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来自不同实施方式的各种特征的可交换性。类似地,所描述的各种特征以及每一特征的其他已知等效物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混合和匹配,以构建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其他系统和技术。
尽管本文中仅例示并描述本发明的某些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应理解,随附权利要求书旨在涵盖落入本发明的真正精神内的所有这类修改和变化。

Claims (25)

1.一种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所述对接系统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部分地安置于输入输出模块内,并且可在多个观察角度之间操作;
至少一个保持部件,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件用于将所述壳体组件耦接至所述输入输出模块;以及
锁定子系统,所述锁定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以用于将所述便携式装置锁定至所述壳体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可在范围为约0度至约70度之间的观察角度下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前外壳部分,所述前外壳部分由前壁、侧壁和后壁以及后盖形成,所述后盖安置于所述前外壳部分的后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前外壳部分前壁朝向所述后壁向下并向后倾斜地延伸,从而形成U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前外壳部分被整合为一整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锁定子系统包括开关构件和致动杆,所述致动杆具有卡扣以用于锁定所述便携式装置,由此开关构件的致动将所述便携式装置从所述致动杆解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致动杆在其一个末端上设有滚动杆和销钉以用于从所述开关构件传递运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开关构件包括在所述前外壳部分上被引导的按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后壁设有导板。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前外壳部分基部设有切口以容纳连接器和安放于所述连接器的任一侧上的至少两个榫导件。
11.一种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对接系统,所述对接系统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便携式装置,并且可在多个观察角度之间操作;以及
锁定子系统,所述锁定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以用于将所述便携式装置锁定至所述壳体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组件部分地安置于输入输出模块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组件设有至少一个保持部件以用于将所述壳体组件耦接至所述输入输出模块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接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可在范围为约0度至约70度之间的观察角度下操作。。
15.一种用于紧固便携式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便携式装置滑入壳体组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前外壳部分,所述前外壳部分由前壁、侧壁和后壁形成;以及
后盖,所述后盖安置于所述前外壳部分的所述后侧上;
在所述壳体组件中引导所述便携式装置;以及
将所述便携式装置定位于所述壳体组件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导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在导板上进行引导,所述导板设置于所述前外壳部分的所述后壁上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定位于至少两个榫导件上,所述至少两个榫导件设置于所述前壁的底部后末端上。
18.一种组装对接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锁定子系统紧固至前外壳部分;
将后盖紧固至所述前外壳部分;
将加强部件安装至所述前外壳部分;以及
将至少一个摩擦铰链固定在所述加强部件与至少一个保持部件之间,其中所述保持部件的另一末端安设至输入输出模块。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紧固锁定子系统包括:通过至少一个保持部件进行紧固。
20.一种用于对接系统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前外壳部分,所述前外壳部分由前壁、侧壁和后壁形成,其中所述前外壳部分前壁朝向所述后壁向下并向后倾斜地延伸,从而形成U形结构;以及
后盖,所述后盖安置于所述前外壳部分的所述后侧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组件部分地安置于输入输出模块内,并且可在多个观察角度之间操作。
22.一种用于便携式装置的锁定子系统,所述锁定子系统包括:
开关构件;以及
致动杆,所述致动杆具有卡扣以用于锁定所述便携式装置;
其中所述开关构件的致动将所述便携式装置从所述致动杆解锁。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定子系统,其中所述致动杆设有卡扣以用于锁定所述便携式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定子系统,其中所述致动杆在其一个末端上设有滚动元件和销钉以用于从所述开关构件传递运动。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锁定子系统,其中所述开关构件是按压按钮。
CN201480055873.0A 2013-12-16 2014-11-07 对接系统 Pending CN1056591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5840CH2013 IN2013CH05840A (zh) 2013-12-16 2013-12-16
IN5840/CHE/2013 2013-12-16
PCT/US2014/064470 WO2015094508A1 (en) 2013-12-16 2014-11-07 Docking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186A true CN105659186A (zh) 2016-06-08

Family

ID=5200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5873.0A Pending CN105659186A (zh) 2013-12-16 2014-11-07 对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D776119S1 (zh)
EP (1) EP3084550B1 (zh)
CN (1) CN105659186A (zh)
CA (1) CA2929175A1 (zh)
IN (1) IN2013CH05840A (zh)
WO (1) WO2015094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N2013CH05840A (zh) 2013-12-16 2015-06-19 Gen Electric
US10372161B2 (en) 2013-12-16 2019-08-06 Amphenol Thermometrics, Inc. Docking system
EP3271797A4 (en) * 2015-03-17 2018-12-05 Amphenol Thermometrics, Inc. Docking system
USD820266S1 (en) * 2016-04-18 2018-06-1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Connecting device
USD821404S1 (en) * 2016-12-29 2018-06-26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Dock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1595122S (zh) * 2017-07-07 2019-01-15
USD860209S1 (en) * 2018-03-23 2019-09-17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er dock for a backpack
USD860210S1 (en) * 2018-03-23 2019-09-17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er Dock
TWD200036S (zh) * 2019-03-19 2019-10-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掃描器
USD896815S1 (en) * 2019-05-21 2020-09-22 Shenzhen Xfanic Technology Co., Ltd. Docking station video sharer
USD972127S1 (en) * 2019-12-24 2022-12-06 Sensile Medical Ag Drug delivery device with docking station
USD971434S1 (en) 2019-12-24 2022-11-29 Sensile Medical Ag Reservoir for drug delivery device
USD988306S1 (en) * 2022-09-06 2023-06-06 Guangzhou Issyzone Technology Co., Limited GPS holder
USD988308S1 (en) * 2022-09-14 2023-06-06 Guangzhou Issyzone Technology Co., Limited GPS hold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7833A1 (en) * 2009-11-17 2011-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ck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device
CN102480146A (zh) * 2010-11-30 2012-05-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对接系统
US20120299547A1 (en) * 2011-05-26 2012-11-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arg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58065A1 (en) * 2011-09-01 2013-03-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ocking station for television receiver, stan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368704S (en) * 1994-10-25 1996-04-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Unit for extending the functions of an electronic computer
USD400869S (en) * 1997-10-28 1998-11-10 TronText, Inc. Portable computer
US6856506B2 (en) 2002-06-19 2005-02-15 Motion Computing Tablet computing device with three-dimensional docking support
US6862171B1 (en) * 2003-08-19 2005-03-01 Acer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liding unit
US20050190533A1 (en) 2004-02-26 2005-09-01 Scott Hultzman Friction hinge assembly and display tilt device
USD584731S1 (en) * 2007-01-31 2009-01-13 Socket Mobile, Inc.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724837B2 (en) * 2007-03-09 2014-05-13 Apple Inc. Personal media device docking station having an acoustic interface
USD618233S1 (en) * 2009-06-09 2010-06-22 Pfu Limited Computer terminal
USD631044S1 (en) * 2010-07-08 2011-01-18 Hannspree, Inc. Display
US8369082B2 (en) 2010-08-04 2013-02-05 Savant Systems, Llc In-wall dock for a tablet computer
USD673567S1 (en) 2011-07-08 2013-01-01 Chao-Chi Yang Docking station for a tablet computer
US8760311B2 (en) 2011-07-21 2014-06-24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Docking cradle including a releasable latching mechanism for engaging a handheld device therein
IN2013CH05840A (zh) 2013-12-16 2015-06-19 Gen Electric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7833A1 (en) * 2009-11-17 2011-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ck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device
CN102480146A (zh) * 2010-11-30 2012-05-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对接系统
US20120299547A1 (en) * 2011-05-26 2012-11-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arg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58065A1 (en) * 2011-09-01 2013-03-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ocking station for television receiver, stan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4550B1 (en) 2020-06-24
USD776119S1 (en) 2017-01-10
IN2013CH05840A (zh) 2015-06-19
CA2929175A1 (en) 2015-06-25
EP3084550A1 (en) 2016-10-26
WO2015094508A1 (en)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9186A (zh) 对接系统
CN103119349B (zh) 用于平板计算机的壁内坞
US913791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radle
US9650810B2 (en) Docking apparatus
CN107977051B (zh) 把手锁附装置以及具有把手锁附装置的电子系统
US8670233B2 (en) Handl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handle module
US20170102735A1 (en) Modular docking station
CN103809686A (zh) 电子装置
CN102343884A (zh)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US201202522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leasing apparatus thereof
CN111034377B (zh) 用于外围模块的安装组件
US9298271B2 (en) Moun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2034630B (zh) 开关装置及使用该开关装置的主机
US10372161B2 (en) Docking system
TWI51993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擴充平台
US2009000894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301845B2 (en) Electronic system with locking function by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JP2017116988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拡張装置
US9164537B2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having a selectively engageable mount assembly
WO2016018222A1 (en) Connecting a peripheral device
US200801344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1716707U (zh) 触控板固定装置及具有该触控板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3901973B (zh) 适配卡扩充模块
US8576571B2 (en) Power bank assembly
US20110113834A1 (en)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