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7301A -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7301A
CN105657301A CN201610096691.9A CN201610096691A CN105657301A CN 105657301 A CN105657301 A CN 105657301A CN 201610096691 A CN201610096691 A CN 201610096691A CN 105657301 A CN105657301 A CN 105657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rightness
time
picture level
average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66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7301B (zh
Inventor
徐京
黄泰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966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7301B/zh
Priority to US15/025,344 priority patent/US1001996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75570 priority patent/WO20171436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7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7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7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7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7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71Adjustment of the gradation level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gradation scale, e.g. by redistribution or clipp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10Special adaptations of display systems for operation with variable images
    • G09G2320/103Detection of image changes, e.g. determination of an index representative of the image cha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第二亮度为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使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不给人眼带来不适的感觉,提升面板观看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
虽然OLED面板优点突出,但也存在缺点,例如:OLED面板的器件功耗高,容易老化。针对这一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法之一是:运用平均图像电平(AveragePictureLevel,简称APL)算法,判断画面是否长时间静态显示同一张图像,若是,则进入节能模式,逐渐将亮度降低,直到达到预设值。当切换至其他画面时,跳出节能模式,亮度恢复至正常状态。
上述方法虽然通过降低画面亮度的方式减小了功耗,但是当画面从节能模式跳出时,亮度突然增大,尤其是切换至高亮图像。如此,对人眼造成冲击,带来不适,严重时可能对人眼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能够不给人眼带来不适的感觉,提升面板观看的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所述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所述第二亮度为所述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使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在所述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所述正常亮度。
其中,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
其中,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抛物线函数关系。
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使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在所述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所述正常亮度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时间t,确定亮度恢复的多个时间节点i,其中,0<i≤t;根据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根据所述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确定每个时间节点的亮度调节系数γi;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根据所述亮度调节系数γi,在对应的时间节点i进行亮度调节,直至达到所述正常亮度。
其中,γi=(n+mi)/m,n是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m是所述第二图像在正常亮度下的平均图像电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所述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所述第二亮度为所述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切换恢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使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在所述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所述正常亮度。
其中,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
其中,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抛物线函数关系。
其中,所述切换恢复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t,确定亮度恢复的多个时间节点i,其中,0<i≤t;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确定每个时间节点的亮度调节系数γi;切换调节单元,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根据所述亮度调节系数γi,在对应的时间节点i进行亮度调节,直至达到所述正常亮度。
其中,γi=(n+mi)/m,n是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m是所述第二图像在正常亮度下的平均图像电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第二亮度为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使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由于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不给人眼带来不适的感觉,提升面板观看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现在技术中图像1切换至图像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中图像1切换至图像2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抛物线函数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时亮度调节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
平均图像电平(AveragePictureLevel,简称APL),代表一幅图像的明亮程度。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也即是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明亮程度的差别。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通常亮度比较低,从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后开始的一段时间,第二图像不在节能模式,它的亮度是正常状态下(即非节能模式下)的亮度,因此,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通常是比较大的。
步骤S102: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第二亮度为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
第一时间是指从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恢复至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所需要的时间。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预先设定,该关系可以根据用户人眼舒服的方式,按照经验数据确定;也可以按照预先确定的梯度方式来确定;或者按照人眼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用的关系来进行确定。总之,从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恢复至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所需要的时间,是个时间段,也即是说,亮度是在第一时间内逐渐恢复的,并不是从第一亮度直接上升为第二亮度。
步骤S103: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使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
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使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由于是逐渐恢复亮度的,因此不会给人眼带来不适的感觉。
参见图2和图3,图2是现在技术中图像1切换至图像2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方法一实施方式中图像1切换至图像2的示意图。当图像进入节能模式后,其亮度变化是:静态图像持续显示一段时间后(即0-X1时间段),进入节能模式,亮度开始线性降低(介于X1-X2时间段),亮度达到规定值后(X2之后),不再变化。当图像1从节能模式中切换至图像2时,参见图2,现有技术中,亮度直接恢复到当前图像2的正常亮度(X3);参见图3,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图像2的亮度是缓慢提升,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正常亮度(X3-X4)。
本发明实施方式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第二亮度为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使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由于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不给人眼带来不适的感觉,提升面板观看的舒适度。
其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参见图4,APL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当斜率固定时,当前后两张图像的APL差值小时,则亮度恢复的时间短;当前后两张图像的APL差值大时,则亮度恢复的时间长。
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前一时间段采用第一斜率的线性函数关系,后一时间段采用第二斜率的线性函数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在兼顾人眼舒适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斜率的线性函数关系。从节能状态的亮度恢复至正常亮度,斜率大的线性函数关系比斜率小的线性函数关系所需要的时间短些。
其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抛物线函数关系。参见图5,从X3开始,按照抛物线函数关系逐渐提升亮度的。相较于线性的变化关系,当APL差值小时,能够更快地恢复亮度。
参见图6,步骤S103可以包括:子步骤S1031、子步骤S1032、子步骤S1033以及子步骤S1034。
子步骤S1031:根据第一时间t,确定亮度恢复的多个时间节点i,其中,0<i≤t。
子步骤S1032:根据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
子步骤S1033:根据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确定每个时间节点的亮度调节系数γi
每个时间节点的亮度调节系数,是根据处于节能模式下的第一图像的亮度、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以及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来确定的。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确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γi=(n+mi)/m,n是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m是第二图像在正常亮度下的平均图像电平。
子步骤S1034: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根据亮度调节系数γi,在对应的时间节点i进行亮度调节,直至达到正常亮度。
例如:参见图7,以线性函数关系为例,假设节能模式下图像1的APL值为n,对应的颜色分量为(R、G、B),图像2正常亮度下的APL值为m。将第一时间分成4个时间节点t1、t2、t3、t4,其对应的APL差值分别为m1、m2、m3、m4
在0时刻(即切换至图像2),对应的颜色分量为(R0、G0、B0),对图像2的数据进行处理:
R 0 = R * n m
G 0 = G * n m
B 0 = B * n m
在时间节点t1,对应的颜色分量为(R1、G1、B1),对图像2的数据进行处理:
R 1 = R * ( n + m 1 ) m
G 1 = G * ( n + m 1 ) m
B 1 = B * ( n + m 1 ) m
在时间节点t2,对应的颜色分量为(R2、G2、B2),对图像2的数据进行处理:
R 2 = R * ( n + m 2 ) m
G 2 = G * ( n + m 2 ) m
B 2 = B * ( n + m 2 ) m
在时间节点t3,对应的颜色分量为(R3、G3、B3),对图像2的数据进行处理:
R 3 = R * ( n + m 3 ) m
G 3 = G * ( n + m 3 ) m
B 3 = B * ( n + m 3 ) m
在时间节点t4,对应的颜色分量为(R4、G4、B4),对图像2的数据进行处理:
R 4 = R * ( n + m 4 ) m
G 4 = G * ( n + m 4 ) m
B 4 = B * ( n + m 4 ) m
由于n+m4等于m,在时间节点t4,正常显示图像2。通过上述方式,即可实现亮度的缓慢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节点的设置不限于上述提及的4个;上述对亮度的调节是通过对数位数据的处理来实现的,但不限于此方法,也可以通过对伽马电压等方式来实现。
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显示图像的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方法部分,在此不再赘叙。
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01、第二确定模块102以及切换恢复模块103。
第一确定模块101用于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
第二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第二亮度为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
切换恢复模块103用于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使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亮度,第二亮度为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使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由于第二图像的亮度在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正常亮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不给人眼带来不适的感觉,提升面板观看的舒适度。
其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
其中,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抛物线函数关系。
其中,请参见图9,切换恢复模块103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031、计算单元1032、第二确定单元1033以及切换调节单元1034。
第一确定单元1031用于根据第一时间t,确定亮度恢复的多个时间节点i,其中,0<i≤t。
计算单元1032用于根据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
第二确定单元1033用于根据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确定每个时间节点的亮度调节系数γi
切换调节单元1034用于将第一图像切换至第二图像,且根据亮度调节系数γi,在对应的时间节点i进行亮度调节,直至达到正常亮度。
其中,γi=(n+mi)/m,n是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m是第二图像在正常亮度下的平均图像电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
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所述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所述第二亮度为所述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
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使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在所述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所述正常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抛物线函数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使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在所述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所述正常亮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t,确定亮度恢复的多个时间节点i,其中,0<i≤t;
根据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
根据所述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确定每个时间节点的亮度调节系数γi
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根据所述亮度调节系数γi,在对应的时间节点i进行亮度调节,直至达到所述正常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γi=(n+mi)/m,n是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m是所述第二图像在正常亮度下的平均图像电平。
6.一种显示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处于节能模式的第一图像需要切换至第二图像时,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之间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是指从第一亮度恢复至第二亮度所需要的时间,所述第一亮度为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所述第二亮度为所述第二图像的正常亮度;
切换恢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使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在所述第一时间内逐步恢复至所述正常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抛物线函数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恢复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t,确定亮度恢复的多个时间节点i,其中,0<i≤t;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平均图像电平差值与第一时间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个时间节点的平均图像电平差值mi,确定每个时间节点的亮度调节系数γi
切换调节单元,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切换至所述第二图像,且根据所述亮度调节系数γi,在对应的时间节点i进行亮度调节,直至达到所述正常亮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γi=(n+mi)/m,n是处于节能模式的所述第一图像的平均图像电平,m是所述第二图像在正常亮度下的平均图像电平。
CN201610096691.9A 2016-02-22 2016-02-22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657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6691.9A CN105657301B (zh) 2016-02-22 2016-02-22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US15/025,344 US10019966B2 (en) 2016-02-22 2016-03-04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 and apparatus thereof
PCT/CN2016/075570 WO2017143629A1 (zh) 2016-02-22 2016-03-04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96691.9A CN105657301B (zh) 2016-02-22 2016-02-22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7301A true CN105657301A (zh) 2016-06-08
CN105657301B CN105657301B (zh) 2019-06-11

Family

ID=56488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96691.9A Active CN105657301B (zh) 2016-02-22 2016-02-22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9966B2 (zh)
CN (1) CN105657301B (zh)
WO (1) WO201714362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8932A (zh) * 2016-08-18 2016-12-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显示图像的方法
CN107491161A (zh) * 2017-09-25 2017-12-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07633808A (zh) * 2017-09-30 2018-01-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亮度调节方法及亮度调节装置
US10417966B2 (en) 2017-09-30 2019-09-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rightness regulation method of a display panel and brightness regulation device
CN110277061A (zh) * 2019-06-21 2019-09-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调整面板亮度的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11477169A (zh) * 2020-04-02 2020-07-31 广东晟合技术有限公司 在oled面板上显示模式切换的亮度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0056B (zh) * 2017-09-27 2020-03-1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10026293A (ko) * 2019-08-29 2021-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148A (zh) * 2007-08-03 2009-02-04 深圳艾科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曝光调节的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1625835A (zh) * 2008-07-08 2010-01-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对比度提升方法
US20110074737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Brightness of an Optical Touch Panel
CN103077684A (zh) * 2013-01-23 2013-05-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和显示屏
CN104240678A (zh) * 2013-06-17 2014-12-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CN105070251A (zh) * 2015-07-22 2015-11-18 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608C (zh) * 2001-04-25 2007-03-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象显示装置及图象显示方法
KR100472359B1 (ko) 2001-11-28 2005-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평균 휘도 레벨 설정방법
JP2009086133A (ja) 2007-09-28 2009-04-23 Sharp Corp 映像表示装置
CN101751874B (zh) 2008-11-28 2013-03-06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智能动态背光控制方法
CN102439653B (zh) * 2009-05-22 2014-04-02 夏普株式会社 亮度控制装置、使用其的显示装置、亮度控制方法
CN101777310B (zh) * 2010-03-05 2012-03-2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148A (zh) * 2007-08-03 2009-02-04 深圳艾科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曝光调节的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1625835A (zh) * 2008-07-08 2010-01-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对比度提升方法
US20110074737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Brightness of an Optical Touch Panel
CN103077684A (zh) * 2013-01-23 2013-05-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和显示屏
CN104240678A (zh) * 2013-06-17 2014-12-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调整屏幕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CN105070251A (zh) * 2015-07-22 2015-11-18 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8932A (zh) * 2016-08-18 2016-12-1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显示图像的方法
CN107491161A (zh) * 2017-09-25 2017-12-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07491161B (zh) * 2017-09-25 2020-04-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07633808A (zh) * 2017-09-30 2018-01-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亮度调节方法及亮度调节装置
US10417966B2 (en) 2017-09-30 2019-09-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rightness regulation method of a display panel and brightness regulation device
CN110277061A (zh) * 2019-06-21 2019-09-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调整面板亮度的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11477169A (zh) * 2020-04-02 2020-07-31 广东晟合技术有限公司 在oled面板上显示模式切换的亮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90100A1 (en) 2018-03-29
WO2017143629A1 (zh) 2017-08-31
US10019966B2 (en) 2018-07-10
CN105657301B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7301A (zh) 显示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32732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brightness adjustment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CN107134272B (zh) 一种屏幕显示的控制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处理设备
US20210082373A1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panel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panel
US71197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power management of a flat panel display
TW201232516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30100150A1 (en) Apparatus,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Blank Frame Insertion
CN104882089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933986B (zh) 显示驱动装置和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20170199563A1 (en)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KR20150049045A (ko) 휴대단말에서 화면 밝기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201443675A (zh) 作業系統常駐顯示模組參數選擇系統
CN103258520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3325355A (zh) 一种基于图像内容动态调节背光亮度的方法
CN108476306A (zh) 一种图像显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83949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monitoring health of eyes of us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US2016009896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4112433B (zh) 一种图像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13130607B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53313B (zh) Oled屏幕残影减少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67742B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GB2526418A (en) Power-advantaged image data control
US91421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display device
CN110426848B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CN104867477B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