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解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添加了锁定功能,使得只有输入正确的解锁密码时,才能够解锁相应的用户界面。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用户不得不在其他人的注视下完成解锁操作,导致解锁密码被他人轻易获得,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界面解锁技术,可以提升解锁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包括:
获取与当前被触发的解锁界面对应的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
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防护密码或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
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或根据接收到的分别与所述防护密码和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第二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户界面解锁的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与当前被触发的解锁界面对应的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
解锁单元,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防护密码或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或根据接收到的分别与所述防护密码和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第二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护密码和长效密码,使得即便该防护密码被窥视,也会由于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切换,使得防护密码无法被独立应用于屏幕解锁,从而有助于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7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户界面解锁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当解锁界面被触发时,获取预设的应用于该界面的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解锁界面都存在对应的应用程序,该解锁界面用于限制用户访问该应用程序内的数据或信息的权限,比如桌面加载程序(对应于手机锁屏界面)或终端内安装的如“支付宝”等任意APP(Application,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长效密码是指长期生效、随时可以应用于界面解锁的密码,相当于相关技术中普通的解锁密码,用户在任意状态下输入该长效密码时,均可以直接解除界面锁定状态。而防护密码是指用于对长效密码进行“防护”的密码,通过对防护密码的使用,避免长效密码被窥视而影响终端使用的安全性。
步骤104,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防护密码或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当用户输入该防护密码时,可以直接解除界面锁定状态,则用户可以在复杂场景下使用防护密码,避免长效密码被窥视;当然,如果用户输入长效密码,也能够直接解除界面锁定状态。
步骤106,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或根据接收到的分别与所述防护密码和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第二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时,用户无法直接采用该防护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从而即便别人窥视到用户输入的防护密码,也无法查看终端数据,有助于提升终端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密码可以在独立使用状态和非独立使用状态之间交替生效;或者,用户可以设置防护密码在每种使用状态下的连续生效次数,以适用于在每个场景下需要多次解锁终端界面的情况;或者,终端可以自动对所处环境进行检测和判定,从而基于环境变化来自动调节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护密码,且防护密码可以在独立使用状态和非独立使用状态之间变化,使得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可以应用于容易被窥视的场景下;同时,即便防护密码被窥视,当防护密码切换为非独立使用状态时,也可以避免防护密码直接生效,从而确保终端数据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用户界面解锁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在终端上分别设置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
在本实施例中,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作为一组界面锁定密码,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用户指定的界面,比如终端锁屏界面或“支付宝”锁屏界面等;其中,终端内可以同时设置一组或多组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举例而言,比如在为终端锁屏界面进行密码设置时,用户可以首先切换至图3所示的“密码锁定”界面,对密码相关的选项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终端内默认可以设置“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当用户需要启用防护密码时,则通过滑动防护密码后方的“滑块”图标,即可切换至图4所示的“设置防护密码”界面。
如图4所示,用户可以通过界面下方的键盘进行输入操作,从而完成对防护密码的设置。同时,界面上显示出“盾牌”标识,以提示用户对该图形与防护密码之间进行关联记忆,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出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比如图5(a)所示,当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可以在终端锁屏界面上显示出同样的“盾牌”标识,否则不显示或显示其他标识。
步骤204,解锁界面被触发。
在本实施例中,以终端锁屏界面为例,可以在检测到终端上的“电源键”、“音量键”、“主页键”等各种物理按键被按下而触发,也可以在检测到光线变化、空间位置变化等参数符合预设参数时而触发,具体表现为终端屏幕由不显示状态(即“黑屏”)切换为显示状态。以终端内的APP为例,可以在检测到相应的程序图标被按下时,触发相应的解锁界面。
步骤206,解锁界面接收到用户输入密码。
步骤208,确定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204之后,步骤206与步骤208属于并行处理步骤,并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顺序。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对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确定,下面以其中几种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1)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当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若所述用户输入密码与所述防护密码相匹配,则解除界面锁定状态时,还将所述防护密码标记为非独立使用状态;当所述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时,若所述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所述第二用户输入密码分别匹配于所述防护密码和所述长效密码,则解除界面锁定状态时,还将所述防护密码标记为独立使用状态。换言之,可以使得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在独立使用状态与非独立使用状态之间交替变化。比如在某次触发解锁界面后,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记录为表1所示的情况。
组别 |
防护密码 |
使用状态 |
1 |
1362 |
1 |
2 |
0724 |
0 |
… |
… |
… |
表1
假定终端采用如表1所示的方式记录各个解锁界面对应的防护密码。比如终端锁屏界面对应于“组别1”,而“支付宝”锁屏界面对应于“组别2”等;同时,当使用状态为“1”时,表明相应的防护密码为独立使用状态,当使用状态为“0”时,表明相应的防护密码为非独立使用状态。
那么,假设当前触发终端锁屏界面时,由于使用状态为“1”,即防护密码“1362”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则用户输入该防护密码时,即可直接对终端锁屏界面进行解锁操作;在终端锁屏界面解锁的同时,表1将切换为表2所示的状况,即防护密码“1362”切换为非独立使用状态。其中,如果用户通过长效密码对终端锁屏界面进行了解锁操作,那么相应的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将不会改变。
表2
2)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为防护密码的每种使用状态设置对应的有效次数。比如在某次触发解锁界面后,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记录为表3所示的情况。
组别 |
防护密码 |
使用状态 |
累计次数 |
最大独立次数 |
最大非独立次数 |
1 |
1362 |
1 |
5 |
10 |
3 |
2 |
0724 |
0 |
2 |
5 |
3 |
… |
… |
… |
… |
… |
… |
表3
如表3所示,假定终端锁屏界面对应于“组别1”,而“支付宝”锁屏界面对应于“组别2”等;其中,当使用状态为“1”时,表明相应的防护密码为独立使用状态,当使用状态为“0”时,表明相应的防护密码为非独立使用状态。
同时,终端内设置有最大独立次数,用于:当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若用户输入密码匹配于防护密码而使得终端锁屏界面被解锁,则对防护密码的累计次数进行递增,若递增后的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则将防护密码标记为非独立使用状态。比如表3中,当用户本次触发终端锁屏界面时,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下,且对应的累计次数为5,即用户已经直接通过防护密码完成了5次界面解锁操作;同时,若用户本次仍然通过防护密码直接解锁终端锁屏界面,则累计次数更新为6,且由于该累计次数仍然小于最大独立次数(相当于“第一预设次数”),因而防护密码将仍然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具体如表4所示。
终端内还设置有最大非独立次数,用于:当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时,若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第二用户输入密码分别匹配于防护密码和长效密码,而使得终端锁屏界面被解锁,则对相应的累计次数进行递增,若递增后的累计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防护密码标记为独立使用状态。比如表3中,当用户本次触发“支付宝”界面时,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下,且对应的累计次数为2,即用户已经通过防护密码与长效密码的配合完成了2次界面解锁操作;同时,若用户本次仍然通过防护密码与长效密码的配合解锁“支付宝”界面,则累计次数更新为3,且由于该累计次数满足“大于或等于”最大非独立次数(相当于第二预设次数),因而防护密码将变化为独立使用状态,具体如表4所示。
组别 |
防护密码 |
使用状态 |
累计次数 |
最大独立次数 |
最大非独立次数 |
1 |
1362 |
1 |
6 |
10 |
3 |
2 |
0724 |
1 |
0 |
5 |
3 |
… |
… |
… |
… |
… |
… |
表4
3)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终端可以采集当前环境状态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环境状态参数,以及预定义的环境状态参数与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防护密码当前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或非独立使用状态。
举例而言,环境状态参数可以为时间,比如在上下班路上的期间,将防护密码设置为独立使用状态,以避免周围乘客窥视到长效密码,而在其他时间则将防护密码设置为非独立使用状态,确保其他人无法仅通过防护密码就实现界面解锁操作。
或者,环境状态参数还可以为地理位置,比如可以在终端上设置“公司”、“家庭”等地理位置,则终端通过对比当前所处位置,使得仅在已设置的上述位置将防护密码设置为非独立使用状态,而在其他地理位置则设置为独立使用状态。或者,终端可以通过对实时地理位置的获取,使得实时地理位置发生移动(或移动距离/速度达到预设数值)时,表面用户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需要将防护密码设置为独立使用状态,而当实时地理位置不移动(或移动距离/速度小于预设数值)时,将防护密码设置为非独立使用状态。
或者,环境状态参数还可以为环境噪音强度,则当环境噪音强度较大时,说明用户处于嘈杂的公共环境中,需要将防护密码设置为独立使用状态,对长效密码进行防护,而当环境噪音强度较小时,则将防护密码设置为非独立使用状态。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环境状态参数的设置和检测,实现对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的智能切换,本申请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步骤210,判断用户输入密码是否与长效密码相匹配,若匹配则解锁成功,否则转入步骤212。
步骤212,判断用户输入密码是否与防护密码相匹配,若不匹配则解锁失败,否则需要结合防护密码当前所处的使用状态,确定后续流程。
比如当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则用户输入密码与防护密码相匹配时,直接对解锁界面解除锁定状态;当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时,转入步骤214。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10和步骤212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也可以先执行步骤212,若不匹配则执行步骤210,否则结合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来确定后续流程。
同时,当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和/或非独立使用状态时,可以确定相应的状态提示信息,并根据状态提示信息执行提示操作。提示操作的执行方式有很多,只要能够在提示操作与密码之间建立唯一对应关系,均可应用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
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图5(a)所示的“盾牌”标识进行提示,则解锁界面上存在该“盾牌”标识时,说明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否则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
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图5(b)所示的“密码显示框”进行区分:当“密码显示框”显示为图5(b)所示的“○○○○”(此处“○”的个数对应于密码位数,即当前实施例中的密码为4位)时,表明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当“密码显示框”显示为其他形式时,比如图5(a)所示的“----”(此时不应当存在“盾牌”标识),表明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
当然,“盾牌”标识和“密码显示框”均属于视觉标识信息,即通过视觉差异进行识别和区分的标识信息;类似的,还可以采用如图片、动态图片、背景颜色、数字按钮或其中字符的颜色、密码显示框颜色等,实现不同密码之间的有效区分。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提示操作,实现对不同密码之间的区分。比如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当提示信息为多媒体文件时,即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等,则可以通过播放该多媒体文件,使得从听觉或听觉与视觉方面对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进行标识;具体地,可以通过在终端解锁界面上设置图6所示的播放按钮,则通过点击该按钮来播放相应的多媒体文件。再比如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当提示信息为振动控制信息时,则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实现不同方式的振动效果(比如振动强度、振动时间等)来区分使用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此处并不限制提示操作的具体形式,只要能够用于区分多种使用状态的技术手段,显然均可以应用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
步骤214,接收用户重新输入的另一用户输入密码。
步骤216,若该另一用户输入密码与长效密码相匹配,则解锁成功,否则解锁失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图4-图6中以“数字密码”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制密码的具体类型,比如还可以采用“九宫格”(如图7所示,包含3×3=9个触点)类型、“十六宫格”类型(包含4×4=16个触点,与“九宫格”类似,图中未示出)等图形解锁方式,并通过如“盾牌”标识等区分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8,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用户界面解锁的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9,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用户界面解锁的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和解锁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当解锁界面被触发时,获取预设的应用于该界面的长效密码和防护密码;
解锁单元,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防护密码或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若所述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则根据接收到的与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用户输入密码,或根据接收到的分别与所述防护密码和所述长效密码相匹配的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第二用户输入密码,解除界面锁定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标记单元,当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若所述用户输入密码与所述防护密码相匹配,则解除界面锁定状态时,还将所述防护密码标记为非独立使用状态;
当所述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时,若所述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所述第二用户输入密码分别匹配于所述防护密码和所述长效密码,则解除界面锁定状态时,还将所述防护密码标记为独立使用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标记单元,当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时,若所述用户输入密码与所述防护密码相匹配,则解除界面锁定状态时还累计锁定解除次数,其中若所述防护密码最近被标记为独立使用状态后的锁定解除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则将所述防护密码标记为非独立使用状态;
和/或,当所述防护密码处于非独立使用状态时,若所述第一用户输入密码和所述第二用户输入密码分别匹配于所述防护密码和所述长效密码,则解除界面锁定状态时还累计锁定解除次数,其中若所述防护密码最近被标记为非独立使用状态后的锁定解除次数达到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所述防护密码标记为独立使用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环境状态参数;
确定单元,根据所述当前环境状态参数,以及预定义的环境状态参数与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防护密码当前处于独立使用状态或非独立使用状态。
可选的,所述环境状态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间、地理位置、环境噪音强度。
可选的,还包括:
提示单元,当所述防护密码处于独立使用状态和/或非独立使用状态时,确定相应的状态提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状态提示信息执行提示操作。
可选的,所述状态提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视觉标识信息、多媒体文件、振动控制信息。
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护密码和长效密码,使得即便该防护密码被窥视,也会由于防护密码的使用状态切换,使得防护密码无法被独立应用于屏幕解锁,从而有助于提升安全性。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