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1188B -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1188B
CN105651188B CN201610005523.4A CN201610005523A CN105651188B CN 105651188 B CN105651188 B CN 105651188B CN 201610005523 A CN201610005523 A CN 201610005523A CN 105651188 B CN105651188 B CN 105651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ested
light beam
thickness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55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1188A (zh
Inventor
胡安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55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1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1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1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1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11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 G01B11/06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e.g. of sheet material of co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可以提高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准确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比较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根据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该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可应用于胶层厚度均一性的检测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在LCD中设置IC芯片的电极区涂覆保护胶层,例如,涂覆UV(ultraviolet,紫外线)胶形成UV胶层,以防止电极区设置的电极直接暴露在外遭到腐蚀。
通常,为保证涂覆的保护胶层厚度较为均匀,操作人员可采用目视检查的方法,通过人眼估计保护胶层的厚度,进而调整UV胶涂覆设备涂覆UV胶的厚度,使保护胶层厚度趋于一致。
然而,这种目视检查的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依靠人眼估计得到的保护胶层的厚度往往误差较大,很难检测出UV胶的涂覆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准确率,并简化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操作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比较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为该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根据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该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地,根据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包括: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大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大值,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该预设厚度;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小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该预设厚度;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在该预设亮度值范围内,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等于该预设厚度。
进一步地,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该待检测区域。
进一步地,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于光源之间的移动坐标,包括:使用固定挡板将包含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根据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计算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地,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包括:若该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一基准范围内,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该预设厚度;若该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二基准范围内,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该预设厚度,该第一基准范围的最大值小于该第二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该待检测区域。
进一步地,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于光源之间的移动坐标,包括:使用固定挡板将包含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根据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均相连的亮度检测模块和伺服电机,与该伺服电机均相连的操作平台和光源,其中,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该伺服电机,用于根据该控制模块获取的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基板所在的该操作平台与该光源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该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比较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为该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根据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地,该亮度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大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大值,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该预设厚度;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小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该预设厚度;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在该预设亮度值范围内,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等于该预设厚度。
进一步地,该伺服电机,具体用于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该待检测区域。
进一步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该操作平台上的固定挡块,其中,该固定挡块,用于将包含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该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进一步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手动调节旋钮,该手动调节旋钮,用于手动调整该待检测区域所在的操作平台与该光源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均相连的亮度检测模块和伺服电机,与该伺服电机均相连的操作平台和光源,其中,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该伺服电机,用于根据该控制模块获取的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基板所在的该操作平台与该光源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该亮度检测模块,用于计算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该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地,该亮度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若该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一基准范围内,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该预设厚度;若该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二基准范围内,则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该预设厚度,该第一基准范围的最大值小于该第二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该伺服电机,具体用于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该待检测区域。
进一步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该操作平台上的固定挡块,其中,该固定挡块,用于将包含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该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进一步地,该检测装置还包括手动调节旋钮,该手动调节旋钮,用于手动调整该待检测区域所在的操作平台与该光源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首先,检测装置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进而,检测装置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这样,通过比较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为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从而可根据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出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可基于光束通过胶层后亮度的变化,分析出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可检测出胶层各处厚度的均一性,代替了原有的通过人工目视检查胶层均一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准确率,并简化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操作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源、待检测区域与光学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可应用在制造LCD时对胶层厚度的检测场景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胶层,可以是在制造显示面板过程中涂覆的任何胶层,例如UV胶、3M胶或者tuffy胶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的原理为:由于光束通过不同厚度的胶层后,透过的光束的亮度值发生变化,进而根据光束通过胶层后亮度值的变化,分析出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胶层内的胶体,例如UV胶,对接收到的光束具有反射作用,因此,当胶层的厚度较厚时,胶层内的胶体对接收到的光束产生的反射作用较为强烈,导致胶层的透过率较低,即透过胶层的光束的亮度值较低;反之,当胶层的厚度较薄时,胶层内的胶体对接收到的光束产生的反射作用较为薄弱,导致胶层的透过率较高,即透过胶层的光束的亮度值较高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检测装置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
102、检测装置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103、检测装置比较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为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
104、检测装置根据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在步骤101中,检测装置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例如,显示面板中涂覆有UV胶层的电极区为所述待检测区域。
如图2所示,可以将该待检测区域所在的基板放置于检测装置的操作平台上,为了使用该检测装置检测胶层的厚度,需要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光源的相对位置,以使得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能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内的胶层,因此,需要获取调整该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具体的,可以使用固定挡板将该待检测区域所在的基板进行固定,这样,基板与操作平台的相对位置便可以固定;进而,该待检测区域与光源的距离也可以确定,那么,该距离分别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便可以作为该移动坐标的具体取值。
以图2中操作平台的左下角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举例,若固定挡板将该基板的右上角固定在坐标为(10,5)的位置,此时,便可以确定基板上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例如,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为5,该距离在x轴的投影为0,在y轴的投影为5,那么,若想让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能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内的胶层,当光源的位置固定时,调整该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为(0,-5),当该待检测区域的位置固定时,调整该光源的移动坐标为(0,5)。
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向检测装置输入该移动坐标值,例如,向图2中控制模块的输入面板中输入该移动坐标值,以使得检测装置获取到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在步骤102中,检测装置根据步骤101中确定的移动坐标,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的相对位置,使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可以驱动伺服电机移动操作平台,带动基板上的待检测区域移动至与光源对应的位置,或者,还可以驱动伺服电机移动光源,使光源移动至与待检测区域对应的位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待检测区域。
也就是说,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可以垂直照射至待检测区域的胶层上,
这样一来,如图3所示,当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凹凸不平时,垂直照射至待检测区域的胶层的第一光束,相比于斜射至待检测区域的胶层的第一光束,不会受到旁边凹陷或凸起的胶层的干扰,得到的第二光束的亮度值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第一光束照射到的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
另外,还可以将亮度检测模块设置在第二光束的传输光路上,即第一光束通过胶层后形成的第二光束可以直接照射至亮度检测模块,被亮度检测模块接收,从而保证通过胶层的第二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最小,当然,亮度检测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此时,可以在第二光束的传输路径上设置高反射片,从而改变第二光束的传输方向,使第二光束照射至亮度检测模块。
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如图2中检测装置上设置的手动调节旋钮,手动的调节待检测区域与光源的相对位置,使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光束通过不同厚度的胶层后,透过的光束的亮度值发生变化的原理,检测装置的亮度检测模块接收到该第二光束后,测量第二光束的亮度值,进而,在步骤103中,检测装置比较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
其中,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为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
也就是说,在执行步骤101-104之前,可以通过上述检测装置,将与上述相同的第一光束照射至均匀涂覆有预设厚度的胶层的基板上,透过第三光束,并使用亮度检测模块检测该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并将该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作为该预设亮度值范围。
这样,在步骤104中,检测装置根据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此时,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大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大值,则可以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上述预设厚度;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小于该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小值,则可以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上述预设厚度;若该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在该预设亮度值范围内,则可以确定该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等于上述预设厚度。
另外,该预设厚度还可以为与该待检测区域相邻的区域内胶层的厚度。
例如,检测装置可以先检测第一光束通过待检测区域1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为亮度值1,进而检测该第一光束通过待检测区域2(待检测区域1与待检测区域2相邻)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为亮度值2,那么,如果亮度值2大于亮度值1,则说明待检测区域2内胶层的厚度小于待检测区域1内胶层的厚度,如果亮度值2小于亮度值1,则说明待检测区域2内胶层的厚度大于待检测区域1内胶层的厚度,如果亮度值2等于亮度值1,则说明待检测区域2内胶层的厚度等于待检测区域1内胶层的厚度。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首先,检测装置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进而,检测装置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这样,通过比较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为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从而可根据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出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可基于光束通过胶层后亮度的变化,分析出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可检测出胶层各处厚度的均一性,代替了原有的通过人工目视检查胶层均一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准确率,并简化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操作工艺。
另外,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201、检测装置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
202、检测装置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203、检测装置计算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
204、检测装置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该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步骤201-202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102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步骤203中,检测装置计算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
其中,第一光束的亮度值可以是在步骤203之前,通过亮度检测模块检测得到的,例如,可以将与上述相同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未涂覆有胶层的基板上,透射该第一光束,并使用亮度检测模块检测该第一光束的亮度值。
那么,在步骤203中,检测装置计算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亮度差值为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
进而,在步骤204中,检测装置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该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是预先存储在检测装置中的,用于指示当亮度差值为不同取值时,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若步骤203得到的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一基准范围内,则确定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该预设厚度;若步骤203得到的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二基准范围内,则确定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该预设厚度。
其中,该第一基准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基准范围的最小值,且第二基准范围的最大值小于该步骤203中得到的亮度差值,即第一基准范围<第二基准范围<亮度差值。
这样一来,检测装置便可以确定与该预设厚度相比,该待检测区域内的胶层厚度是否凹陷或凸起,进而检测出整个胶层的平坦度。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首先,检测装置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进而,检测装置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这样,通过计算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该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可基于光束通过胶层后亮度的变化,分析出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可检测出胶层各处厚度的均一性,代替了原有的通过人工目视检查胶层均一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准确率,并简化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操作工艺。
进一步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即上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可以用于实施上述图1所示的本发明各实施例实现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图1-图4所示的本发明各实施例。
具体的,如图5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1、与所述控制模块11相连的亮度检测模块14和伺服电机15、与所述伺服电机15相连的操作平台12和光源13,其中,
以上述步骤101-104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为例,所述控制模块11,用于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所述伺服电机15,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获取的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基板所在的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光源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所述亮度检测模块14,用于比较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为所述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根据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所述亮度检测模块14,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大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在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预设厚度。
以上述步骤201-204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为例,所述控制模块11,用于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所述伺服电机15,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获取的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基板所在的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光源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所述亮度检测模块14,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所述亮度检测模块14,具体用于:若所述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一基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二基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所述第一基准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15,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所述待检测区域。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操作平台12上的固定挡块16,其中,
所述固定挡块16,用于将包含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
所述控制模块1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与所述光源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确定所述移动坐标。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12上的手动调节旋钮17,
所述手动调节旋钮17,用于手动调整所述待检测区域所在的操作平台12与所述光源13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13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至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首先,检测装置获取调整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相对位置的移动坐标,该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进而,检测装置根据该移动坐标,调整该待检测区域与该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该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该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这样,通过比较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该预设亮度值范围为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从而可根据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出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可基于光束通过胶层后亮度的变化,分析出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可检测出胶层各处厚度的均一性,代替了原有的通过人工目视检查胶层均一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准确率,并简化检测胶层厚度均一性的操作工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固定挡板将包含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
根据所述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待检测区域与所述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比较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为所述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所述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包括:
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大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在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预设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所述待检测区域。
3.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固定挡板将包含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
根据所述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待检测区域与所述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计算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
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所述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包括:
若所述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一基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二基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所述第一基准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待检测区域与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所述待检测区域。
5.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均相连的亮度检测模块和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均相连的操作平台和光源,以及位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固定挡块,其中,
所述固定挡块,用于将包含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区域与所述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所述伺服电机,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获取的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基板所在的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光源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预设亮度值范围,得到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为所述第一光束照射至预设厚度的胶层后形成的第三光束的亮度值范围;根据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之间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所述亮度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大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在所述预设亮度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预设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电机,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所述待检测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手动调节旋钮,
所述手动调节旋钮,用于手动调整所述待检测区域所在的操作平台与所述光源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8.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均相连的亮度检测模块和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均相连的操作平台和光源,以及位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固定挡块,其中,
所述固定挡块,用于将包含待检测区域的基板固定在操作平台上,所述待检测区域的基板上涂覆有胶层;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检测区域与所述光源之间分别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距离,确定调整待检测区域的移动坐标;
所述伺服电机,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获取的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基板所在的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光源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所述亮度检测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光束的亮度值与所述第一光束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值;根据预设的亮度差值与预设厚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与预设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中,所述亮度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一基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预设厚度;若所述亮度差值在预设的第二基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区域内胶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预设厚度,所述第一基准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电机,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坐标,调整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垂直照射在所述待检测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手动调节旋钮,
所述手动调节旋钮,用于手动调整所述待检测区域所在的操作平台与所述光源的相对位置,使所述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照射至所述待检测区域的胶层后形成第二光束。
CN201610005523.4A 2016-01-05 2016-01-05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1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5523.4A CN105651188B (zh) 2016-01-05 2016-01-05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5523.4A CN105651188B (zh) 2016-01-05 2016-01-05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1188A CN105651188A (zh) 2016-06-08
CN105651188B true CN105651188B (zh) 2019-04-05

Family

ID=5649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552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1188B (zh) 2016-01-05 2016-01-05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11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9065B (zh) * 2017-04-19 2020-01-17 常州市盛士达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检测汽车空调管接头涂布胶水厚度的方法
CN111412853A (zh) * 2020-04-30 2020-07-14 青岛歌尔微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胶体填充度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及应用
CN114608458B (zh) * 2022-03-02 2023-11-03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装片胶厚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5016182B (zh) * 2022-06-06 2023-05-02 郴州恒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脚产品的封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5122A (ja) * 2000-03-08 2001-09-21 Sony Corp ポリマー電解質層の厚さ計測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674729A (zh) * 2004-03-03 2005-09-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测定沉积膜厚度的方法及装置和形成材料层的方法及装置
CN202661046U (zh) * 2012-05-28 2013-01-09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测量tem样品厚度的装置
CN103003664A (zh) * 2010-07-09 2013-03-27 K-空间协会公司 应用于透明基底的薄膜的实时温度、光学带隙、膜厚度和表面粗糙度测量
CN103175478A (zh) * 2013-03-08 2013-06-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薄膜测厚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6713B (zh) * 2010-08-19 2012-06-20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利用光透射颜色比对的筋厚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5122A (ja) * 2000-03-08 2001-09-21 Sony Corp ポリマー電解質層の厚さ計測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674729A (zh) * 2004-03-03 2005-09-2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测定沉积膜厚度的方法及装置和形成材料层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03664A (zh) * 2010-07-09 2013-03-27 K-空间协会公司 应用于透明基底的薄膜的实时温度、光学带隙、膜厚度和表面粗糙度测量
CN202661046U (zh) * 2012-05-28 2013-01-09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测量tem样品厚度的装置
CN103175478A (zh) * 2013-03-08 2013-06-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薄膜测厚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1188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1188B (zh) 一种胶层厚度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948278B2 (en) Calibrating a magnetic sensor
JP2006105976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生産プロセスにおける異物検査方法
KR101863950B1 (ko) 디스플레이 계측 방법 및 장치
CN106716256B (zh) 照射系统
WO2018153008A1 (zh) 激光定位装置及激光定位方法
CN106556377A (zh) 水平度测试装置和方法
US981832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ransparency effect of transparent display substrate using a reference object with two kinds of regions of different colors
WO2016031451A1 (ja) 電界強度算出プログラム、電界強度算出装置及び電界強度算出方法
CN107218895A (zh) 一种光学膜厚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JP2014092489A (ja)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TW555962B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ion
US10082417B2 (en) Calibration methods for a viscous fluid dispensing system
CN106289060A (zh) 一种测量平面led荧光粉涂层体积的系统及方法
CN106679592B (zh) 一种角度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6840604B (zh) 一种激光器角度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10864649B (zh) 一种确定补偿值以及确定光学模组平面度的方法
CN106198397A (zh) 一种光电检测装置、方法和光刻胶涂覆设备
CN106813895A (zh) 棱镜透过率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09596640A (zh) 异物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728713A (zh)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10517968B (zh) 一种翘曲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0987583B1 (ko) 전광 효과를 이용한 빔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US104371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exposure gap
US7933008B2 (en) Positioning a first surface in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relative to a second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