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6235A -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6235A
CN105636235A CN201410638694.1A CN201410638694A CN105636235A CN 105636235 A CN105636235 A CN 105636235A CN 201410638694 A CN201410638694 A CN 201410638694A CN 105636235 A CN105636235 A CN 105636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rea
region
threshold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86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6235B (zh
Inventor
颜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386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6235B/zh
Priority to EP15857518.3A priority patent/EP318700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75270 priority patent/WO2016070554A1/en
Priority to US15/525,267 priority patent/US10383029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63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6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方法包括: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基于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所述M个第二区域为基于M个第二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小区内除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在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中继用户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采用本发明,节省了选取中继用户终端的计算量以及信道带宽,且处理时延小,能够快速建立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蜂窝通信与蜂窝控制的设备到设备(D2D,DeviceToDevice)通信混合的网络中引入中继选择,将空闲用户终端作为中继协助完成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的蜂窝通信,可以增强用户终端的分集效应,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用户终端中继通信也是未来5G通信中D2D的关键研究点;
为了追求全局最优,相关技术中往往遍历小区中所有空闲用户终端,计算出相应的选择准则,最终选择出最优中继用户终端,运算量很大,导致系统延时较大,无法快速建立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的通信;
并且相关技术往往基于用户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相应的选择策略准则的计算,由于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需要进行大量的反馈信息,如果所有空闲用户的状态信息都反馈到基站,将占用较多的信道带宽,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相关技术对于降低建立中继通信的资源消耗,提升建立中继通信连接的效率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能够降低建立中继通信连接的资源消耗,提升建立中继通信连接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阈值表征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M、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M个第二区域为基于M个第二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小区内除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中继用户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N个所述第一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基于所述N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N个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确定的N个第一距离,在所述基站的小区内以所述基站的位置为基准确定所述N个第一区域。
优选地,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M个第二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基于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对应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确定的M个第二距离,以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为基准确定M个第二区域。
优选地,所述基于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二区域的重叠区域标识为所述第三区域;
基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标识所述第三区域的优先级。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定中继用户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T个第三区域的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取目标第三区域;
在所选取的目标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链路容量满足预设条件的用户终端为所述中继用户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阈值表征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M、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M个第二区域为基于M个第二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小区内除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连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中继用户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N个所述第一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N个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确定的N个第一距离,在所述基站的小区内以所述基站的位置为基准确定所述N个第一区域。
优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M个第二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对应的第二距离;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M个第二距离,以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为基准确定M个第二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第一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二区域的重叠区域标识为所述第三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标识所述第三区域的优先级。
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T个第三区域的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取目标第三区域;
第二选取模块,用于在所选取的目标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链路容量满足预设条件的用户终端为所述中继用户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由于第三区域为基于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得到,属于基站小区中的部分区域,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遍历小区中所有用户终端以选择出最优中继用户终端导致运算量、以及延时大的问题;并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为基于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得到,从而无需获取所有用户终端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以选取中继中户终端,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所有空闲用户终端的状态信息都反馈到基站,占用较多的信道带宽,造成信道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所选的区域(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是基于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因此在第三区域所选择的中继用户终端是按照全局方式选择出的最优中继用户终端的概率最高,保证了中继通信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三区域的示意图;
图5a~图5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中,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阈值表征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第一通信连接为基站与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步骤102中,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M、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M个第二区域为基于M个第二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基站的小区内除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在步骤103中,在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通过中继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并基于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确定的第三区域中选择用户终端,作为目标用户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中继用户终端,无需遍历小区中所有空闲用户终端,也无需使空闲用户的状态信息都反馈到基站,相较于相关技术,节省了计算量以及信道带宽,且处理时延小,能够快速建立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中继通信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能够使基站高效率在小区中搜索中继用户终端,以与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减少搜索的复杂度和时延,节省计算量以及信道带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N个第一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一阈值表征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基站与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步骤202,基于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以及N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N个第一距离。
第一距离为基站与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
步骤203,基于N个第一距离,在基站的小区内以基站的位置为基准确定N个第一区域。
步骤204,基于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M个第二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基站的小区内除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205,基于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对应的第二距离。
步骤206,基于M个第二距离,以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为基准确定M个第二区域。
需要指出的是,步骤201至步骤203中确定第一区域的处理,以及步骤204至步骤206中确定第二区域的处理,均为基站在确定与目标用户终端采用中继通信模式时所进行的处理,执行顺序不分先后。
步骤207,将所述N个第一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二区域的重叠区域标识为所述第三区域。
步骤208,基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标识所述第三区域的优先级。
对于第一通信连接,由于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越大,所实现的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就越小;优选地,第一阈值对应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中断概率,当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越小时,第一阈值越大,所对应确定的第一区域越大,也即可搜索用户终端以至少满足第一阈值对应的通信可靠性的区域(对应第一区域)越大;
对于第二通信连接,由于小区中的候选中继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越大,所实现的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就越小;优选地,第二阈值对应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中断概率,当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越小时,第二阈值越大,所对应确定的第二区域越大,也即可搜索用户终端以至少满足第二阈值对应的通信可靠性的区域(对应第二区域)越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采用以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结合的方式对步骤207所得到的第三区域的集合进行分级,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越小,则第三区域的优先级越高,表征在该第三区域内搜索用户终端作为中继中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连接的可靠性越高;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在第三区域中搜索用户终端作为中继用户终端,以与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通过将第三区域分级处理,并按照优先级搜索中继用户终端,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遍历小区中所有用户终端以选择出最优中继用户终端导致运算量、以及延时大的问题;并且,无需获取所有用户终端的瞬时信道状态信息以选取中继中户终端,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所有空闲用户终端的状态信息都反馈到基站,占用较多的信道带宽,造成信道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由于所选的区域(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是基于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因此在第三区域所选择的中继用户终端是按照全局方式选择出的最优中继用户终端的概率最高,保证了中继通信连接的可靠性。
步骤209,根据优先级在第三区域中选取中继中户终端,通过中继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中间建立中继通信连接。
在优先级最高的第三区域中选取链路通信容量最大的;如果优先级最高的第三区域为空,则可在优先级次高的第三区域选取链路容量最大的用户终端(如链路容量最大的空闲用户终端)作为中继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目标用户终端和中继用户终端进行频率和时隙分配,将分配结果通过下行控制信道通知目标用户终端和相应的中继用户终端;基站使用分配的频率和时隙与中继用户终端通信,中继中户终端使用分配的频率与实现与目标用户终端通信,从而实现了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的中继通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301,基站根据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判断是否需要建立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中继通信连接;如果需要,则执行步骤302;否则,返回步骤301。
实际应用中,步骤301可以周期性执行,以确保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保证通信效果;当蜂窝系统的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下降时,基站可以启动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中继通信模式,下面对基站启动中继模式的处理进行说明:当基站按照最大发射功率与目标用户终端进行通信时,如果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的通信链路质量指标下降(如指标下降的只超过预设值,或指标下降至预设值以下),此时相邻小区(与基站小区相邻的小区)没有资源可以分配给目标用户终端进行小区切换,或者相邻小区的通信链路质量指标低于预设阈值,基站可以启动中继通信模式;假设基站A与用户终端a进行正常通信,用户终端a会实时的向基站A发送测量报告以及相邻小区的测量报告,当满足公式(1)所示的条件时,可以启动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的中继通信模式:
其中RSRPA为参考信号接收信号功率,γ为预设的门限值,γ的值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置,i∈相邻小区集。
为了避免检索小区中所有空闲用户终端造成的计算量、以及处理时延过大的问题,可以将小于划分为多级搜索区域(对应多个第三区域),由于在基站端可以获得每个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采用基站定位技术),基于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多级搜索区域,并在确定搜索区域内搜索用户终端作为中继用户终端,后续步骤以搜索空闲用户终端作为中继用户终端进行说明。
步骤302,基于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N个第一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小区覆盖区域空闲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Γ的关系与以下因素相关:1)基站发射功率;2)空闲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参见公式(2):
Γ = c 0 | h | 2 P 0 d 1 - α N 0 - - - ( 2 )
其中,h为快衰信道增益,P0为基站的发射功率,d1为空闲用户终端与基站的距离,α为空间传输路损因子,c0为路径损失常数因子,N0高斯白噪声功率和干扰功率之和;公式(3)表示Γ0与第一通信连接(通信连接基站与用户终端的通信连接)的中断概率β(对应第一阈值)的关系;
P{Γ>Γ0}=β(3)
Γ0为临界接收信噪比;从统计意义上|h|2=1,当设定N个不同的β值,根据公式(3)便能反推出N个不同的Γ0值(对应门限接收信噪比)。
步骤303,基于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以及N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N个第一距离。
步骤304,基于N个第一距离,在基站的小区内以基站的位置为基准确定N个第一区域。
在步骤303和步骤304中,通过公式(2)确定N个d1(对应第一距离),从而确定出N个以基站为中心的同心圆区域(对应第一区域),表示为Ω0、Ω1、Ω2……ΩN,同心圆区域与不同的β值对应(正相关),即中断概率越小,第一区域的范围越小。
步骤305,基于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对应的第二距离。
步骤306,基于M个第二距离,以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为基准确定M个第二区域。
步骤302至步骤305为步骤301判断为是的处理,执行顺序不分先后,下面对步骤305和步骤306进行说明:
根据M个目标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门限值(对应第二阈值),以目标用户终端为中心划定出不同的接收信噪比门限值对应的同心圆区域(对应第二区域),表示为Ψ0、Ψ1……ΨM,(其中P0设定为中继用户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Γ = c 0 | h | 2 P 0 d 2 - α N 0 - - - ( 4 )
公式(4)中,h为快衰信道增益,P0为中继用户终端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d2为空闲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的距离,α为空间传输路损因子,c0为路径损失常数因子,N0高斯白噪声功率和干扰功率之和;Γ0根据第二通信连接(目标用户终端与中继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中断的概率β的统计意义如公式(5)所示:
P{Γ>Γ0}=β(5)
其中,Γ为目标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通过设定M(大于1的整数)个不同的β值(对应第二阈值),可以确定M个不同的目标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门限值Γ0,根据公式(4)可以反推M个不同的d2即目标用户终端与中继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对应第二距离),从而确定M个以目标用户终端为中心的同心圆区域(对应第二区域),记为Ψ0、Ψ1……ΨM
步骤307,将所述N个第一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二区域的重叠区域标识为所述第三区域,并基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标识所述第三区域的优先级。
基站确定的上述区域和目标用户确定的上述区域的交叠区域,如公式(6)所示:
&Delta; i = &cup; j , k ( &Omega; j &cap; &Psi; k ) j + k = i , j < i , k < i - - - ( 6 )
根据公式(6),不同的第三区域可以表示为:
Δ0=Ω0∩Ψ0Δ1=(Ω1∩Ψ0)∪(Ω0∩Ψ12=(Ω1∩Ψ1)∪(Ω0∩Ψ2)∪(Ω2∩Ψ0)
结合公式(6),第三区域的一个示例如图4所示,从而确定了用于中继用户终端选择的区域的优先级排序为{Δ0,Δ1,Δ2,…}。
步骤308,在第三区域中选取使链路吞吐量最大的用户终端作为中继用户终端。
依次在第三区域{Δ0,Δ1,Δ2,…}选择中继用户终端,可以在每个第三区域利用部分最优化的策略进选取,直至确定出符合要求的中继用户终端。
确定中继用户终端时,按照优先级顺序,首先在优先级最高的第三区域中的空闲用户终端,计算在满足中继链路质量、蜂窝链路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使整个链路(包括中继链路和蜂窝链路,对应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的吞吐量最大的用户终端作为中继用户终端;
以在第三区域Δi中选取用户终端作为中继用户终端为例,如果将空闲用户终端k接入作为中继用户终端,则中继用户终端k的接收信噪比如公式(7)所示:
&Gamma; k , A = c 0 | h k , A | 2 P k , 0 d k , A - &alpha; N k , 0 - - - ( 7 )
蜂窝链路的容量(也即吞吐量)如公式(8)所示:
Ck,A=Blog(1+Γk,A)(8)
目标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如公式(9)所示:
&Gamma; k , a = c 0 | h k , a | 2 P k , 0 d k , a - &alpha; N k , 0 - - - ( 9 )
中继链路的容量如公式(10)所示:
Ck,a=Blog(1+Γk,a)(10)
空闲用户终端k的链路容量为蜂窝链路容量和中继链路容量的最小值,如公式(11)所示:
Ck=min(Ck,A,Ck,a)(11)
对于第三区域Δi中的每个空闲用户终端进行上述处理,从而在第三区域Δi找出链路容量最大的空闲用户终端作为中继中户终端,如公式(12)所示:
{ k max } = max k ( C k ) - - - ( 12 )
若Δi为空集,或者在Δi中无法选择出合适的中继用户,则在Δi+1区域中选择中继用户终端。
步骤309,通过中继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建立中继通信连接。
建立通信连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基站对目标用户终端和中继用户终端进行频率和时隙分配,将分配结果通过下行控制信道通知目标用户终端和相应的中继用户终端;基站使用分配的频率和时隙与中继用户终端通信,中继中户终端使用分配的频率与实现与目标用户终端通信,从而实现了基站与目标用户终端的中继通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基站,如图5a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51,用于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阈值表征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52,用于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M、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M个第二区域为基于M个第二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小区内除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连接单元53,用于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中继用户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如图5b所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51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51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N个所述第一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二确定模块512,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噪比,以及所述N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N个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513,用于基于所述确定的N个第一距离,在所述基站的小区内以所述基站的位置为基准确定所述N个第一区域。
如图5c所示,基于图5a,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54,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M个第二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四确定单元55,用于基于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对应的第二距离;
第五确定单元56,用于基于所确定的M个第二距离,以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为基准确定M个第二区域。
如图5d所示,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2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521,用于将所述N个第一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二区域的重叠区域标识为所述第三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522,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标识所述第三区域的优先级。
如图5e所示,所述连接单元53包括:
第一选取模块531,用于根据所述T个第三区域的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取目标第三区域;
第二选取模块532,用于在所选取的目标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链路容量满足预设条件的用户终端为所述中继用户终端。
实际应用中,第一确定单元51、第二确定单元52、第三确定单元54、第四确定单元55和第五确定单元56可由基站中的处理器或逻辑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连接单元53可由基站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阈值表征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M、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M个第二区域为基于M个第二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小区内除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中继用户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N个所述第一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基于所述N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N个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确定的N个第一距离,在所述基站的小区内以所述基站的位置为基准确定所述N个第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M个第二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基于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对应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确定的M个第二距离,以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为基准确定M个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二区域的重叠区域标识为所述第三区域;
基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标识所述第三区域的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定中继用户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T个第三区域的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取目标第三区域;
在所选取的目标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链路容量满足预设条件的用户终端为所述中继用户终端。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N个第一阈值确定N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阈值表征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第一区域,以及M个第二区域,确定T个第三区域,M、T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M个第二区域为基于M个第二阈值确定,所述第二阈值表征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为目标用户终端与所述基站的小区内除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外的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连接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中继用户终端,通过所述中继用户终端与所述目标用户终端建立中继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N个所述第一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N个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基站小区内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确定的N个第一距离,在所述基站的小区内以所述基站的位置为基准确定所述N个第一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的可靠性,确定M个第二阈值对应的门限接收信噪比;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确定所述M个门限接收信噪比对应的第二距离;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M个第二距离,以所述目标用户终端的位置为基准确定M个第二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第一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一区域、与所述M个第二区域中任意一个第二区域的重叠区域标识为所述第三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标识所述第三区域的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
第一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T个第三区域的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取目标第三区域;
第二选取模块,用于在所选取的目标第三区域内的用户终端中选取链路容量满足预设条件的用户终端为所述中继用户终端。
CN201410638694.1A 2014-11-07 2014-11-07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05636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8694.1A CN105636235B (zh) 2014-11-07 2014-11-07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EP15857518.3A EP3187005B1 (en) 2014-11-07 2015-03-27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PCT/CN2015/075270 WO2016070554A1 (en) 2014-11-07 2015-03-27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15/525,267 US10383029B2 (en) 2014-11-07 2015-03-27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8694.1A CN105636235B (zh) 2014-11-07 2014-11-07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235A true CN105636235A (zh) 2016-06-01
CN105636235B CN105636235B (zh) 2019-03-19

Family

ID=55908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8694.1A Active CN105636235B (zh) 2014-11-07 2014-11-07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3029B2 (zh)
EP (1) EP3187005B1 (zh)
CN (1) CN105636235B (zh)
WO (1) WO201607055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1174A (zh) * 2016-09-29 2019-04-26 杜塞尔多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的侧行链路辅助切换
CN110602666A (zh) * 2019-07-08 2019-12-20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36290A (zh) * 2019-08-21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终端中继门限的方法、控制中继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4625A (zh) 2014-12-12 2016-07-06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6212A (zh) * 2011-04-08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协作调度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2577586A (zh) * 2009-07-17 2012-07-11 法国电信 适用于移动网络协同通讯的动态中继的选择
CN10317957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3327558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通信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03607750A (zh) * 2013-11-25 2014-02-26 南京邮电大学 下一代蜂窝系统中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223017B1 (hu) * 1997-03-03 2004-03-01 Salbu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prietary) Limited Cellás,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s rendszer és eljárás ilyen rendszerben lévő állomások közötti adatátvitelre
RU2382524C2 (ru) * 2004-06-10 2010-02-2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вязи
US20060209758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Gemtek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aming in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EP2620026B1 (en) 2010-09-21 2020-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laying in mixed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131234A1 (en) 2012-03-05 2013-09-12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relaying traffic in d2d communications
US9900931B2 (en) * 2013-05-02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relay selection
CN104105158B (zh) 2014-07-08 2018-01-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586A (zh) * 2009-07-17 2012-07-11 法国电信 适用于移动网络协同通讯的动态中继的选择
CN102186212A (zh) * 2011-04-08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协作调度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317957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3327558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通信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03607750A (zh) * 2013-11-25 2014-02-26 南京邮电大学 下一代蜂窝系统中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1174A (zh) * 2016-09-29 2019-04-26 杜塞尔多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蜂窝网络中的侧行链路辅助切换
US11044645B2 (en) 2016-09-29 2021-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Sidelink-assisted handover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10602666A (zh) * 2019-07-08 2019-12-20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602666B (zh) * 2019-07-08 2022-09-23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36290A (zh) * 2019-08-21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终端中继门限的方法、控制中继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7005B1 (en) 2020-07-01
CN105636235B (zh) 2019-03-19
WO2016070554A1 (en) 2016-05-12
US20180184358A1 (en) 2018-06-28
EP3187005A1 (en) 2017-07-05
US10383029B2 (en) 2019-08-13
EP3187005A4 (en) 201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3150B2 (en) Cluster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2572713B (zh) 一种mbms接收和能力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US636009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neighbor list for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ector
CN102577171B (zh) 用于单点发送和接收以及协同多点发送和接收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239734B (zh) 无线电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无线电基站的传输功率的方法以及用于控制无线电基站的传输功率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4955061A (zh) 波束选择方法及基站
CN102377494B (zh) 频谱感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36235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3813462A (zh) 一种多射频拉远单元共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105137A (zh) 一种无线网络间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79582A (zh) 短距离端到端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移动终端
CN105453623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CN102378286A (zh) 集中式网络的频谱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和系统
CN11070865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基站
CN103636247A (zh) 异频邻区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测量方法及装置
KR101915108B1 (ko)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2833788A (zh)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34858B (zh)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2045808A (zh) 引导终端驻留的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EP241781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739989A (zh) 5g回传装置及其通信方法、网络拓扑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1686552B (zh) 一种物理资源块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0896A (zh) 基于认知数据库和频谱感知的频谱共享方法及装置
WO2024007720A1 (zh) 终端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121765A1 (en) Network based intelligent new radio carrier aggregation algorithm for odd bandwidth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