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6186B -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6186B
CN105636186B CN201410610719.7A CN201410610719A CN105636186B CN 105636186 B CN105636186 B CN 105636186B CN 201410610719 A CN201410610719 A CN 201410610719A CN 105636186 B CN105636186 B CN 105636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ower
propagation loss
itself
bench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07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6186A (zh
Inventor
徐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107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6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6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6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覆盖多个小区重叠区域的各小区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IoT)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最大化,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同频组网。但是,在同频组网下却面临着同频干扰问题,尤其是上行同频干扰的问题,例如:上行同频干扰引起的的基站侧IoT会导致网络覆盖距离的收缩,严重时甚至导致在规划覆盖范围内不能满足特定业务的要求,比如无法满足语音业务的要求等;
相邻小区中终端被调度资源和被调整发射功率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本小区上行同频干扰的不确定性,即IoT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要保证语音服务的高可靠性,就要避免不确定性,或将不确定性控制在某一个可容忍范围内或某一个门限一下。
现有技术中采用开环加闭环的方式来对终端上行功率进行调控,为了避免对相邻小区干扰的影响,引入了部分功率补偿的思想,使得小区边缘的终端的发射功率相对保守,而不是在其能力范围的功率最大化,以期降低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如此起到适当降低干扰的作用,方案如下:
其中,UE transmit power为UE的发送功率,P0为开环功控设置值,表示网络预期的期望接收功率(以PRB为单位),α为功率补偿因子,PL为路径损耗,ΔTF为MCS调整相关的功率调整量,f(ΔTPC)为累积的动态调整功率,M为分配的PRB数目,其中,在3GPP 36.213中的详细的标准定义如下:
PPUSCH(i)=min{PCMAX,10log10(MPUSCH(i))+PO_PUSCH(j)+α(j)·PL+ΔTF(i)+f(i)},
其中,PCMAX为终端最大发送功率,一般为23dBm,MPUSCH(i)为PUSCH的动态调整功率,PO_PUSCH(j)为上行数据占用的PRB数,PO_PUSCH(j)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Cell级的PO_NOMINAL_PUSCH(j)和终端级的PO_UE_PUSCH(j),但问题在于仅利用这种方法不能将上行IoT的不确定性问题控制在某一个门限一下,导致特定业务的覆盖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控制上行IoT的方法和装置,能考虑不同小区覆盖半径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预期接收功率限制,确保各小区的覆盖可靠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行IoT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覆盖多个小区重叠区域的各小区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
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包括:
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
将所述多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在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包括:
将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减去自身的传播损耗,得到所述传播损耗差值;
将所述传播损耗差值与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相加,得到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各小区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
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小区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包括:各小区将所述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减去自身的RSRP,得到自身的传播损耗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行IoT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及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多个小区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
所述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所在小区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将所述多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所在小区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所在小区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传播损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上行IoT的方法和装置,覆盖多个小区重叠区域的各小区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如此,能使各小区的功率控制不再是仅仅考虑本小区的最优化,导致系统中上行IoT的不确定性,而是考虑了各小区间的平衡,可以将各小区的各自IoT控制在希望范围内,从而提高特定业务的覆盖可靠率;同时考虑不同小区覆盖半径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预期接收功率限制,确保各小区的覆盖可靠率。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同频组网中所有小区覆盖半径相同时的覆盖情况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有小区覆盖半径不同时覆盖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上行IoT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小区覆盖情况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上行IoT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覆盖多个小区重叠区域的各小区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包括: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将所述多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包括: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例如,将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减去自身的传播损耗,得到所述传播损耗差值;将所述传播损耗差值与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相加,得到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各小区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例如,各小区将所述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减去自身的RSRP,得到自身的传播损耗值。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上行IoT的方法更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同频组网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图1为同频组网中所有小区覆盖半径相同时覆盖情况示意图,如图1所示,小区Cell 1和小区Cell 2以及小区Cell 3具有重叠覆盖区域L2,小区Cell 1和小区Cell 2具有重叠覆盖区域L1,小区Cell 1和小区Cell 3、小区Cell 2和小区Cell 3也存在重叠覆盖区域,这里,以区域L1为例,对同频干扰进行分析。
这里,假设网络中所有小区覆盖在半径相同、基站功率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对应的传播损耗也相同。
对于区域L1内归属于小区Cell 1的终端,即小区Cell 1和小区Cell 2的相邻区域或切换带上归属于的小区Cell 1的终端,虽然终端当前归属小区为小区Cell 1,但是,由于终端是基于RSRP的基站归属,所以终端发送给小区Cell 1基站的上行信号到小区Cell 2基站的传播损耗比到小区Cell 1基站的传播损耗相当或略高,如果小区Cell 1的基站调整终端发送信号到达小区Cell 1基站的接收功率不超过某个IoT门限PO_PUSCH(j),则该终端发送信号到达小区Cell 2基站的接收功率必然低于这一IoT门限PO_PUSCH(j)。
类似地,如果区域L1中的终端当前归属于小区Cell 2,则终端发送给小区Cell 2基站的上行信号到小区Cell 1基站的传播损耗比到小区Cell 2基站的传播损耗相当或略高,如果小区Cell 2的基站调整终端发送信道到达小区Cell 1基站的接收功率不超过某个IoT门限,由于小区半径相同,因此小区Cell 1和小区Cell 2的基站对各自所属终端可以采用相同的控制门限即可保证对各自邻区IoT的控制;
进一步地,对于同频组网中盖在半径相同、基站功率配置相同的所有小区,可以对各小区的各终端发送信号功率的按照统一门限进行限制,即各小区对所有终端采用相同的PO_PUSCH(j),即可实现对全网IoT的控制。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各小区的覆盖半径、传播损耗、基站功率配置并不相同,通过上述单一依赖本小区信息调整控制本小区终端发送功率的方法无法实现全网IoT控制。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有小区覆盖半径不同时覆盖情况示意图,图2中以不同的小区半径代表不同的传播损耗,较小的传播损耗对应于较小的小区半径,较小的覆盖范围要求。
如果归属于小区Cell 1的终端位于L1区域,即位于小区Cell 1和小区Cell 2的重叠覆盖或者切换带上,虽然终端当前归属小区为小区Cell 1,但终端发送到小区Cell 1的上行信号到小区Cell 2基站的传播损耗相比到小区Cell 1基站的传播损耗要低,如果小区Cell 1的基站调整终端发送信号到达小区Cell 1基站的接收功率不超过某个IoT门限PO_UE_PUSCH,cell(1,2)(j),那么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小区Cell 2基站的接收功率将超过IoT门限PO_UE_PUSCH,cell(1,2)(j)。
如果区域L1中属于小区Cell 1的终端采用与小区Cell 2的发送功率限制的话,可能会导致小区Cell 1的上行覆盖不足,由于小区Cell 2的覆盖要求低于小区Cell 1的覆盖要求,因此小区Cell 2会有更大的功率余量,所以区域L1中的终端归属于小区Cell 2时,可以采用与小区Cell 1不同的接收功率限制PO_UE_PUSCH,cell(2,1)(j)。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控制上行IoT的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覆盖多个小区重叠区域的各小区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包括:
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将所述多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在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所述阈值接收功率可以利用标准中已有的PO_PUSCH(j)来隐式指示,即网络侧默认以这个值作为最大接收功率阈值;也可以通过基站侧的额外参数来设置,即单独设置一个参数配置接口,用于配置接收功率阈值。
步骤302: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这里,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例如:将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减去自身的传播损耗,得到所述传播损耗差值;将所述传播损耗差值与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相加,得到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即,
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自身的传播损耗+基准接收功率。
以图2为例,小区Cell 2和小区Cell 1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的关系为:
PO_UE_PUSCH,cell(2,1)(j)-PO_UE_PUSCH,cell(1,2)(j)≈PL1-PL2;
其中,PL1,PL2分别为区域L1中终端的上行信号到小区Cell 1基站和小区Cell 2基站的传播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各小区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例如:各小区将所述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减去自身的RSRP,得到自身的传播损耗值;即,
传播损耗值=参考信号发射功率-RSRP
以图2为例,折算掉天线增益,传播损耗PL1或PL2=参考信号发送功率-RSRP。例如,图2中区域L1中当前归属于小区Cell 1的终端发送上行信号,检测到小区Cell 1的RSRP为-97dBm,小区Cell 2的RSRP为-95dBm,则,
设小区Cell 1基站的单载波发送功率为40W,则小区Cell 1的传播损耗约为15.2+97=112.2dB;
这里,基站单载波发送功率为40W,对应于46dBm,1200个子载波,平分到每个子载波上的功率为46-10×log1200=15.2dBm;
设小区Cell 2基站的功率5W,则小区Cell 2的传播损耗约为6.2+95=101.2dB;
这里,基站单载波发送功率为5W,对应于37dBm,1200个子载波,平分到每个子载波上的功率为37-10×log1200=6.2dBm。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出,PO_UE_PUSCH,cell(2,1)(j)需要设置为比PO_UE_PUSCH,cell(1,2)(j)高11dB,如果进行更精细的计算,可以考虑切换带平均功率,即考虑接收到切换带上2个小区的接收功率会略有差异,可以将2个小区的接收功率做个平均后进行计算,则PO_UE_PUSCH,cell(2,1)(j)需要设置为只需比PO_UE_PUSCH,cell(1,2)(j)高9dB。由此过程可以看出,小区的传播损耗与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的配置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相邻小区中不同小区的PO_UE_PUSCH,cell(j)设置的差异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主要考虑不同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配置差异。
这里,如果终端处于区域L2中,则需要同时考虑区域L2对应的三个小区的传播损耗差异,也就是说,将小区Cell 1、小区Cell 2、小区Cell 3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将三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例如,当确定小区Cell 1的传播损耗最大时,将小区Cell 1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并根据: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自身的传播损耗+基准接收功率;
确定小区Cell 2和小区Cell 3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同时,小区Cell 1将自身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综上所述,不同小区间的PO_UE_PUSCH,cell(j)的配置需要根据终端测量上报的对应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确定可能对自己上行干扰较大的小区,然后结合各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配置,将各小区的传播损耗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确定传播损耗最大小区的PO_UE_PUSCH,cell(j),然后按照前面的排序关系及其各自与第一个小区的传播损耗差值,分别确定各小区的PO_UE_PUSCH,cell(j)。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上行IoT的方法仅仅是以图2所示小区覆盖结构为例,但并不限定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以其他覆盖方式存在的小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仍然适用,以图4为例,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小区覆盖情况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上行IoT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图4所述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上行IoT的方法,增加各小区期望接收最大功率的限制,可以使各小区的功率控制不再是仅仅考虑本小区的最优化,导致系统中上行IoT的不确定性,而是考虑了各小区间的平衡,可以将各小区的各自IoT控制在希望范围内,从而提高特定业务的覆盖可靠率;同时考虑不同小区覆盖半径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预期接收功率限制,确保各小区的覆盖可靠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上行IoT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1、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2,其中,
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多个小区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
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1具体用于: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将所述多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这里,所述装置还包括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3,用于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
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所在小区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所述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2具体用于:所述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2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所在小区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所在小区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具体地,所述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52将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减去自身的传播损耗,得到所述传播损耗差值;将所述传播损耗差值与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相加,得到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即,
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自身的传播损耗+基准接收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传播损耗确定模块54,用于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
具体的,所述传播损耗确定模块52具体用于:所述传播损耗确定模块将各小区将所述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减去自身的RSRP,得到自身的传播损耗值;即,
传播损耗值=参考信号发射功率-RSRP
例如,图2中区域L1中当前归属于小区Cell 1的终端发送上行信号,检测到小区Cell 1的RSRP为-97dBm,小区Cell 2的RSRP为-95dBm,则,
设Cell 1基站的单载波发送功率为40W,则Cell 1小区的传播损耗约为15.2+97=112.2dB,
这里,基站单载波发送功率为40W,对应于46dBm,1200个子载波,平分到每个子载波上的功率为46-10×log1200=15.2dBm;
设小区Cell 2基站的功率5W,则Cell2小区的传播损耗约为6.2+95=101.2dB。
这里,基站单载波发送功率为5W,对应于37dBm,1200个子载波,平分到每个子载波上的功率为37-10×log1200=6.2dBm。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出,PO_UE_PUSCH,cell(2,1)(j)需要设置为比PO_UE_PUSCH,cell(1,2)(j)高11dB,如果进行更精细的计算,可以考虑切换带平均功率,即由于接收到切换带上2个小区的接收功率会略有差异,可以将2个小区的接收功率做个平均后进行计算,则PO_UE_PUSCH,cell(2,1)(j)需要设置为只需比PO_UE_PUSCH,cell(1,2)(j)高9dB。由此过程可以看出,小区的传播损耗与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的配置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相邻小区中不同小区中的PO_UE_PUSCH,cell(j)设置的差异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主要考虑不同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配置差异。
这里,如果终端处于区域L2中,则需要同时考虑区域L2对应的三个小区间的传播损耗差异;
综上所述,不同小区间的PO_UE_PUSCH,cell(j)的配置需要根据终端测量上报的对应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确定可能对自己上行干扰较大的小区,然后结合各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配置,将各个小区按照传播损耗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确定传播损耗最大小区的PO_UE_PUSCH,cell(j),然后按照前面的排序关系及其各自与第一个小区的传播损耗差值,分别确定各小区的PO_UE_PUSCH,cell(j)。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上行IoT装置,增加各小区期望接收最大功率的限制,可以使各小区的功率控制不再是仅仅考虑本小区的最优化,导致系统中上行IoT的不确定性,而是考虑了各小区间的平衡,可以将各小区的各自IoT控制在希望范围内,从而提高特定业务的覆盖可靠率;同时考虑不同小区覆盖半径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预期接收功率限制,确保各小区的覆盖可靠率。
图5中所示的控制上行IoT装置中的各处理模块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上行IoT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控制上行IoT装置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比如:可由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他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模块分别单独作为一个模块,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是实例中记载的控制上行IoT方法及装置只以上述实施例为例,但不仅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控制上行平均干扰抬升IoT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覆盖多个小区重叠区域的各小区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
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包括:
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
将所述多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小区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包括:
将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传播损耗减去自身的传播损耗,得到所述传播损耗差值;
将所述传播损耗差值与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相加,得到自身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各小区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小区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包括:各小区将所述参考信号发射功率减去自身的RSRP,得到自身的传播损耗值。
8.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IoT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及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多个小区重叠区域对应的基准接收功率;
所述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所在小区的传播损耗,确定自身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传播损耗的大小进行排序;将所述多个小区中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基准接收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阈值接收功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小区中各小区的阈值接收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期望接收功率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基准接收功率、以及自身所在小区的传播损耗与所述传播损耗最大的小区的
传播损耗的差值,确定自身所在小区的最大期望接收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传播损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参考信号发射功率以及各小区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所述各小区的传播损耗。
CN201410610719.7A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636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0719.7A CN105636186B (zh)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0719.7A CN105636186B (zh)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186A CN105636186A (zh) 2016-06-01
CN105636186B true CN105636186B (zh) 2019-07-19

Family

ID=5605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0719.7A Active CN105636186B (zh)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6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186B (zh) * 2014-11-03 2019-07-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437A (zh) * 2008-11-19 2010-06-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123489A (zh) * 2010-01-08 2011-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调整微基站上行功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81035A (zh) * 2011-05-06 2012-11-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基站、干扰控制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3024884A (zh) * 2011-09-27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36186A (zh) * 2014-11-03 2016-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4259B2 (en) * 2009-12-14 2013-10-08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437A (zh) * 2008-11-19 2010-06-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123489A (zh) * 2010-01-08 2011-07-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调整微基站上行功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81035A (zh) * 2011-05-06 2012-11-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基站、干扰控制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3024884A (zh) * 2011-09-27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号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36186A (zh) * 2014-11-03 2016-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6186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371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252671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520261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Kim et al. Energy-per-bit minimize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10440665B1 (en) Dynamic control of power-backoff based on worst-case IM3 analysis
US10420037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erver
WO2018202956A1 (en) Enabling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radio frame configuration in neighbor cells
WO2010096985A1 (zh) 干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EP3044895B1 (en) Uplink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based on amount of data to transmit
US11039398B2 (en) Uplink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nder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conditions
CN106793047B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US9351263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KR10159323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TWI729192B (zh) 用於減輕現用的頻譜內之干擾的系統及方法
Kim et al. Power headroom report-base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3GPP LTE-A HetNet
Hajisami et al. Cloud-CFFR: coordinated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in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 (C-RAN)
Wang et al. QoS-aware cooperative power control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in LTE femtocell networks
CN103856945B (zh) LTE‑Advanced中继系统的上行干扰协调方法
CN105636186B (zh) 一种控制上行干扰噪声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15549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控制系统
WO2018059009A1 (zh) 一种上行信号质量补偿方法及装置
Aota et al. A simple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worst user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11317421B2 (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16005218A (ja) 端末装置
US20140016588A1 (en) Apparatu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Component Carrier to a Cel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