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5462B -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5462B
CN105635462B CN201511024777.2A CN201511024777A CN105635462B CN 105635462 B CN105635462 B CN 105635462B CN 201511024777 A CN201511024777 A CN 201511024777A CN 105635462 B CN105635462 B CN 105635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acceleration
value
acceleration
call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47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5462A (zh
Inventor
郑灿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247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5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5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5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5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5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检测到通话终端有来电信号后,识别所述通话终端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若所述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则接通电话。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话终端在有来电时能识别用户的动作,自动接通电话,简化了接听方式,既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又能为双目或双手不方便的用户提供服务,因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话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通话终端(如手机、可通话的平板等)中,当有来电时,需要用户手动点击屏幕上的接听选项或者在屏幕上的相应区域进行滑动才能接通电话,这样的操作方式比较繁琐,普通人单手难以操作,特别是在目前通话终端的屏幕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单手操作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在某些特殊场合需要用户集中精神,不能为接听电话而分神,例如用户正在开车的情景,此时若用户双手操作接通电话,将分散注意力,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的后果。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接通电话的方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存在着多种不足之处,另外,对于一些双目或者双手不方便的用户而言,现有的接通电话的方式完全不能满足其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能在通话终端有来电时识别用户的动作,自动接通电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通话终端有来电信号后,识别所述通话终端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
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若所述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则接通电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包括:
来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通话终端是否有来电信号;
接近状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通话终端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
运动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接通模块,用于在所述接近状态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所述条件判断模块判定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时,接通电话。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话终端在有来电时能根据接近传感器的状态及自身的运动状况识别用户的动作,自动接通电话,简化了接听方式,既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又能为双目或双手不方便的用户提供服务,因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通话终端内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根据第二加速度信息来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根据第二加速度信息来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条件判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条件判断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通话终端可包括:手机、可通话的平板等,上述通话终端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通话终端。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下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通话终端来执行,例如。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在检测到通话终端有来电信号后,识别所述通话终端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
具体的,可以在通话终端中设置一个服务GestureMonitor,该服务GestureMonitor在后台监听通话终端的来电状态,当该服务GestureMonitor检测到当通话终端有来电信号时,启动通话终端的接近传感器。目前接近传感器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手机,目前大部分手机都配置有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和多个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的红外光经物体反射后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因此通过查看红外接收器的红外强度值变化趋势就可以判断物体是否正在接近。接近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与通话终端的距离,并根据物体与通话终端的距离返回远离和接近这两个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接近传感器识别通话终端是否靠近用户的耳朵。
步骤S200,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通过分析传统技术中接通电话的方式可以发现,用户接听电话时总共需要执行两个动作:一个动作是手动接通电话(例如手动点击接听选项或者滑动屏幕接通电话),另一个动作是拿起通话终端靠近耳朵。因此,仅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来识别接听动作是不够的,这样很容易引起误报,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对通话终端的运动情况进行判断,具体为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该预设条件的运动,其中,所述预设条件是根据用户接听电话的实际动作来设置的,例如判断通话终端是否被拿起,以及被拿起的高度是否超过一定值。
步骤S300,若所述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则接通电话。
如果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通话终端发生的运动满足预设条件,则表明通话终端已被用户拿起且靠近耳朵,用户准备接听电话了,此时通话终端立即生成控制指令,自动接通电话。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通话终端在有来电时能识别用户的动作,自动接通电话,简化了接听方式,既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又能为双目或双手不方便的用户提供服务,因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可以按以下方法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步骤S210,接收通话终端中加速度传感器上报的第一加速度信息;
步骤S220,根据预设过滤参数对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进行过滤处理,获得第二加速度信息;
步骤S230,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识别通话终端的运动。加速度传感器按一定的频率上报第一加速度信息,通话终端不断接收加速度传感器上报的第一加速度信息,然后根据预设过滤参数alpha对第一加速度信息进行过滤处理,以滤除加速度传感器的波动。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按照以下方式对第一加速度信息作过滤处理:
gravite=alpha*gravite+(1-alpha)*a
其中,a为加速度传感器上报的第一加速度信息;alpha为过滤参数,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设置,例如可将alpha设置为0.8;gravite为通话终端中存储的第二加速度信息。
经过滤处理后得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可以反映通话终端的运动情况,因此,只要找出通话终端发生不同运动时对应的第二加速信息的变化,就能够根据第二加速度信息的变化来识别通话终端的运动。比如,通过大量实验检测通话终端从被拿起到放在耳边的过程中第二加速度信息的变化,然后设置第二加速度信息的判断条件,就可以依据获取的第二加速度信息来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加速度传感器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信息包括经过滤处理后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值、Y轴加速度值以及Z轴加速度值。其中,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和重量轻特点,可以测量空间加速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性质,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图3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三个轴(X、Y、Z轴)在通话终端中的方向示意图。
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第二加速度信息来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的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判断当前时刻的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402;
步骤S402,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
步骤S403,判断在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中,是否满足以下三个条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404;
步骤S404,判定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具体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包括经过滤处理后的X轴加速度值gravite[0]、Y轴加速度值gravite[1]以及Z轴加速度值gravite[2],过滤处理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过滤方式一致,具体如下:
gravite[0]=alpha*gravite[0]+(1-alpha)*vx
gravite[1]=alpha*gravite[1]+(1-alpha)*vy
gravite[2]=alpha*gravite[2]+(1-alpha)*vz
其中,第一加速度信息包括X轴加速度信息、Y轴加速度信息、Z轴加速度信息,vx、vy、vz分别代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上报的X轴加速度信息、Y轴加速度信息、Z轴加速度信息;alpha为过滤参数,此处为0.8。
然后判断当前时刻的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主要考虑到用户在接听电话时主要以竖持通话终端为主,经过大量的实验,该第一阈值可选用4.5,即判断gravite[1]是否大于4.5。通话终端中可设置一个计数器mPickCountY,如果gravite[1]>4.5,则mPickCountY+1,mPickCountY可以反映Y轴加速度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判断结果,另外通过mPickCountY可记录通话终端被拿起后大致呈竖直状态所维持的时间。若mPickCountY大于0,表明gravite[1]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S402,即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预设时间可设置为150毫秒,通话终端可创建一个线程等待150毫秒,该等待时间内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会继续上报第一加速度信息。150毫秒之后再次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即X轴加速度值gravite[0]、Y轴加速度值gravite[1]以及Z轴加速度值gravite[2],然后执行步骤S403进行判断,当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且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时,判定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即通话终端已被拿起至耳边。
根据大量的统计实验表明,第二阈值可取-6,第三阈值可取1,第四阈值可取5,即当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以下三个条件满足时,通话终端将自动接通电话:
gravite[0]>-6
gravite[1]>1
gravite[2]<5
在上述的判断方法中,过分依赖于Y轴加速度值,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漏报,而且在识别精度上还有上升的空间,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更加准确地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判断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如图5所示,该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获取当前时刻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X轴加速度变化值,所述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Z轴加速度变化值;
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表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X轴加速度值的变化情况,X轴加速度变化值是指当前时刻的X轴加速度值与上一时刻X轴加速度值的差值,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可以用数组motionX来表示,motionX中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X轴加速度变化值,其中预设个数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刷新频率有关,例如可设置为80个,即motionX中包括最近的80个X轴加速度变化值。同理,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表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Z轴加速度值的变化情况,Z轴加速度变化值是指当前时刻的Z轴加速度值与上一时刻Z轴加速度值的差值,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同样可以用数组motionZ来表示,motionZ中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Z轴加速度变化值,若预设个数为80,则motionZ中包括最近的80个Z轴加速度变化值。
步骤S502,判断当前时刻的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是否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遍历数组motionX,判断当前时刻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是否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经过大量的统计实验,该第五阈值可选为2.5,即判断数组motionX中是否有元素大于2.5。通话终端中可设置一个计数器outOfZX,当motionX中有元素大于2.5时,计数器outOfZX自动加1,因此outOfZX可以反映motionX中的元素与第五阈值的大小判断结果,另外通过outOfZX也可记录通话终端被拿起的时间。若outOfZX大于0,表明motionX中至少有一个有元素大于2.5。
判断当前时刻的Y轴加速度值gravite[1]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的过程可参照上文的描述,该第一阈值可选用4.5,即判断gravite[1]是否大于4.5。通话终端中可设置一个计数器mPickCountY,如果gravite[1]>4.5,则mPickCountY+1,mPickCountY可以反映Y轴加速度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判断结果,另外通过mPickCountY可记录通话终端被拿起后大致呈竖直状态所维持的时间。若mPickCountY大于0,表明gravite[1]大于第一阈值,
步骤S503,若当前时刻的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至少一个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以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
如果mPickCountY>0或者outOfZX>0,则表明当前时刻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至少一个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通话终端可创建一个线程等待预设时间,例如150毫秒,该预设时间内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会继续上报第一加速度信息。150毫秒之后再次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即X轴加速度值gravite[0]、Y轴加速度值gravite[1]以及Z轴加速度值gravite[2])、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motionX以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motionZ。
步骤S504,计算已更新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一绝对值,以及已更新的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Z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二绝对值;
计算数组motionX、motionZ中各个元素之和,分别记为sumMotionX、sumMotionZ,sumMotionX表示已更新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sumMotionZ表示已更新的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Z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sumMotionX的绝对值即第一绝对值,sumMotionZ的绝对值即第二绝对值。
步骤S505,判断所述第一绝对值是否大于第六阈值,或者第二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七阈值;
判断sumMotionX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六阈值,或者sumMotionZ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七阈值,以验证通话终端的运动量是否足够,是否被拿起。根据大量统计实验表明,若该处的第六阈值可设为13,第七阈值可设为12,若sumMotionX的绝对值大于13,或者sumMotionZ的绝对值大于12,表明通话终端的运动量条件已经达到,通话终端有被拿起的动作,但此时还不能直接判定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对接听动作做进一步验证,以提高识别精度。
步骤S506,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项条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506;
步骤S507,判定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通过步骤S505的判断之后,表明通话终端的运动量以满足预设条件,接着判断此时的第二加速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即判断更新之后的X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此处可设为-6)、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此处可设为1)、Z轴加速度值是否小于第四阈值(此处可设为5),若三者均满足,判定通话终端发生的运动满足预设条件,若此时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则表明通话终端已经被拿起且靠近耳部,此时用户已准备接听电话,故通话终端立即生成控制指令,自动接通电话。若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远离,则初始化各项数据,并且重新记录。
根据上述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通话终端根据接近传感器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精确地识别用户的动作,有效降低误识别率,保证在有来电时通话终端能自动接通电话,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接听电话的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本发明的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包括:
来电检测模块1,用于检测通话终端是否有来电信号;
接近状态识别模块2,用于识别所述通话终端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
运动判断模块3,用于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接通模块4,用于在所述接近状态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所述条件判断模块判定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时,接通电话。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运动判断模块30包括:
加速度信息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通话终端中加速度传感器上报的第一加速度信息;
过滤处理模块32,用于根据预设过滤参数对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进行过滤处理,获得第二加速度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包括经过滤处理后的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值、Y轴加速度值以及Z轴加速度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条件判断模块33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331,用于判断当前时刻的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第一获取模块332,用于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333,用于判断在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中,是否满足以下三项条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
第一判定模块334,用于在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中,若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条件判断模块33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当前时刻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X轴加速度变化值,所述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Z轴加速度变化值;
第三判断模块302,用于判断当前时刻的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是否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第三获取模块303,用于在当前时刻的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至少一个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以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304,用于计算已更新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一绝对值,以及已更新的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Z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二绝对值;
第四判断模块305,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绝对值是否大于第六阈值,或者第二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七阈值;
第五判断模块306,用于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项条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
第二判定模块307,用于在所述第一绝对值大于第六阈值,或者第二绝对值大于第七阈值时,且以下三项条件均满足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判定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上述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通话终端有来电信号后,识别所述通话终端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
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若所述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则接通电话;
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通话终端中加速度传感器上报的第一加速度信息;
根据预设过滤参数对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进行过滤处理,获得第二加速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的过程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X轴加速度变化值,所述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Z轴加速度变化值;
若当前时刻的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至少一个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以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
计算已更新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一绝对值,以及已更新的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Z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二绝对值;
若所述第一绝对值大于第六阈值,或者第二绝对值大于第七阈值,则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项条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
若是,则判定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包括经过滤处理后的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值、Y轴加速度值以及Z轴加速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的过程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的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
若在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中,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4.一种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来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通话终端是否有来电信号;
接近状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通话终端中接近传感器的状态;
运动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接通模块,用于在所述接近状态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接近传感器的状态为接近,且所述条件判断模块判定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时,接通电话;
所述运动判断模块包括:
加速度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通话终端中加速度传感器上报的第一加速度信息;
过滤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过滤参数对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进行过滤处理,获得第二加速度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判断所述通话终端是否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所述条件判断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X轴加速度变化值,所述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包括最近预设个数的Z轴加速度变化值;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的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是否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当前时刻的所述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至少一个X轴加速度变化值大于第五阈值,或当前时刻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以及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已更新的X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X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一绝对值,以及已更新的Z轴加速度变化信息中所有Z轴加速度变化值之和的第二绝对值;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绝对值是否大于第六阈值,或者第二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七阈值;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以下三项条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
第二判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绝对值大于第六阈值,或者第二绝对值大于第七阈值时,以下三项条件均满足: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判定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包括经过滤处理后的所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轴加速度值、Y轴加速度值以及Z轴加速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接通电话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的Y轴加速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之后获取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中,是否满足以下三项条件: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
第一判定模块,用于在已更新的第二加速度信息中,若X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二阈值,Y轴加速度值大于第三阈值,Z轴加速度值小于第四阈值,则判定所述通话终端发生满足预设条件的运动。
CN201511024777.2A 2015-12-29 2015-12-29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5635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4777.2A CN105635462B (zh) 2015-12-29 2015-12-29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24777.2A CN105635462B (zh) 2015-12-29 2015-12-29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5462A CN105635462A (zh) 2016-06-01
CN105635462B true CN105635462B (zh) 2019-02-05

Family

ID=5604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4777.2A Active CN105635462B (zh) 2015-12-29 2015-12-29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54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419659U (zh) 2018-07-17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8838A (zh) * 2015-05-25 2015-09-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的来电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5021189A (zh) * 2014-04-25 2015-11-04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综合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校准移动设备姿态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3789A (zh) * 2011-02-09 2013-11-20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图像显示方法和程序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1189A (zh) * 2014-04-25 2015-11-04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综合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校准移动设备姿态的方法
CN104898838A (zh) * 2015-05-25 2015-09-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的来电响应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5462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5762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70144B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自适应感应阈值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08345819B (zh) 一种发送报警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72242B (zh) 一种改进的蓝牙智能云音箱语音交互端点检测方法
CN105739868B (zh) 一种识别终端被误触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3701A (zh) 一种接听电话的方法及电话接听装置
CN106486127A (zh) 一种语音识别参数自动调整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012026B (zh) 一种保护视力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019260A (zh) 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距离传感器防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51296A (zh) 一种消息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6453970A (zh) 语音接收质量检测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643967A (zh) 一种自动语音唤醒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8073915A (zh) 磕头计数系统及方法
CN109993044A (zh) 电信诈骗识别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69107A1 (zh)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05635462B (zh) 自动接通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8388335B (zh)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333661A (zh) 手机设备及其基于醉酒检测的限定通讯方法
CN103024181A (zh) 一种手机来电时快速静音的方法
CN107704173B (zh) 一种应用程序显示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020447A (zh) 触摸式电子设备的接近传感器参数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06648205B (zh) 休眠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766028B (zh) 一种红外触摸屏触控分管系统和方法
CN114723292A (zh) 食堂运营方法及装置
CN110834328B (zh) 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