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5422A -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5422A
CN105635422A CN201410624143.XA CN201410624143A CN105635422A CN 105635422 A CN105635422 A CN 105635422A CN 201410624143 A CN201410624143 A CN 201410624143A CN 105635422 A CN105635422 A CN 105635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intelligent terminal
identity
user
chi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241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阳
李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241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54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3834 priority patent/WO20160704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5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5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方法包括: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所述用户身份包括:儿童身份和成人身份;所述状态包括: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和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无需用户的人为执行状态切换操作,即可实现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自动进行状态的切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终端存在风险的缺陷,能够确保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儿童使用智能终端的安全。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和手机操作系统的持续简化,手机的使用人群不断地扩大。以往只有成年人才能够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如利用手机拨打电话、收发短信、处理邮件、上网和玩游戏等。而如今,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越来越友好、简单,未成年人甚至儿童都能够通过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同时随着针对儿童开发的应用程序程序不断增加,手机使用群体不断地向低龄化的儿童群体扩大。
目前,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如儿童都没有自己的手机,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父母的手机。这些手机上的内容基本都是父母根据自身喜好排布设置的,有些内容不适合儿童。同时儿童虽然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手机操作,但其可能分辨不出手机的一些操作是否合理,如随意拨打电话、查收邮件、删除或修改通讯录,卸载重要软件和信息或者安装有风险的应用程序程序等。另外手机中的无线射频模块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对儿童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儿童使用手机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避免上述风险,父母一般都是限制小孩使用手机,或者在自己的监管下让小孩使用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儿童在无人监管下使用手机存在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所述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
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
所述用户身份包括:儿童身份和成人身份;所述状态包括: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和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为常规状态;
所述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为在常规状态的基础上根据预设策略,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定用户身份具体包括:
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触摸按压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
根据所述电量值和/或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
优选地,所述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具体包括:
判断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用户身份;
若否,则将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切换为适合当前用户身份的状态;
若是,则保持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变。
优选地,所述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状态切换指令,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对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进行切换。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身份确认模块,用于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
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
所述用户身份包括:儿童身份和成人身份;所述状态包括: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和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为常规状态;
所述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为在常规状态的基础上根据预设策略,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身份确认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触摸按压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
身份确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量值和/或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
优选地,所述状态控制模块包括:
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用户身份;
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适合当前用户身份,将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切换为适合当前用户身份的状态;
状态保持单元,用于当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适合当前用户身份,保持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变。
优选地,所述的智能终端还包括:
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在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之后,接收用户输入的状态切换指令,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对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进行切换。
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通过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的方式,无需用户的人为执行状态切换操作,即可实现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自动进行状态的切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终端存在风险的缺陷,能够确保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儿童使用智能终端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20的具体细化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身份确认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状态控制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身份包括:儿童身份和成人身份。本步骤S10中根据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具体包括: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根据所述电量值和/或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即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可以根据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根据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确认用户的身份。
本实施例中触摸屏为电容屏,由于人体接触电容屏时,根据人体重量的不同,智能终端吸收的电量不同,同时儿童与成人的身体体重差异大,因此可以根据用户触摸按压触摸屏时智能终端吸收的电量判断用户的身份。同时由于人体接触电容屏时,用户的体型大小不同,人体与电容屏接触的皮肤面积不同,同时儿童与成人的体型大小差异大,因此可以根据用户触摸按压触摸屏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判断用户的身份。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预先根据经验模型建立有电量值、用户体重、用户身份一一对应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皮肤面积、用户体型大小、用户身份一一对应的第二映射关系。智能终端根据用户进行触摸按压操作时吸收的电量值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能够确认用户身份。同时根据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也能够确认用户身份。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电量值确认用户身份,可以根据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用户身份确认的准确率,可以根据电量值和皮肤面积对用户身份进行确认共同结果确认用户身份,即只有当通过电量值确认的用户身份和通过皮肤面积确认的用户身份一致,才认为用户身份确认成功,否则重新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确认用户的身份,直至二者确认的用户身份一致。
另外,考虑到用户执行触摸按压操作的随意性,为确保用户身份确认的准确率,本实施例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连续多次的触摸按压操作,然后根据感应的用户连续多次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例如根据用户连续5次触摸按压操作时智能终端吸收的电量,和/或用户连续5次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
步骤S20、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状态包括: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和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其中,所述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为常规状态。所述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为在常规状态的基础上根据预设策略,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可以由用户(成人身份,如儿童的父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修改。
其中,上述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包括:通讯录应用程序、邮箱应用程序。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通讯录应用程序、邮箱应用程序隐藏,能够避免儿童使用智能终端过程中打开通讯录执行一些误操作,如误删联系人、误修改联系人信息、误拨号,删除或回复短信,以及打开邮箱收发邮件。所述不适于儿童的文件信息包括:照片、短信、账户信息、备忘录信息。所述无线射频功能包括:蓝牙功能、WiFi功能、NFC功能、3G功能、GSM功能、LTE功能。本实施例中将无线射频功能关闭能够使儿童在使用智能终端时避免无线射频模块产生的电磁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同时将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能够在儿童使用智能终端时实现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参见图2,图2为图1中步骤S20的具体细化步骤流程图。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S21判断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用户身份;若否,则转入步骤S22;若是,则转入步骤S23。
步骤S22、将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切换为适合当前用户身份的状态。
本实施例,若智能终端当前处于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即处于常规状态,而当前用户身份为儿童身份,此时智能终端则根据用户的儿童身份以及预设策略,将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隐藏,将适于儿童的内容以及应用程序推送至主页面、和/或关闭无线射频功能。即使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另外,为了确保在触摸屏唤醒后至感应到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之前接收到的短信、邮件、电话不丢失,所述智能终端在关闭无线射频功能之前根据预设策略,将触摸屏唤醒后至感应到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之前接收到短信、邮件、电话转移至关联智能终端。
本实施例,若智能终端当前处于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而当前用户身份为成人身份,此时智能终端则根据用户的成人身份,将智能终端当前状态还原至适合用户成人身份的常规状态。
步骤S23、保持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变。
上述提供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无需用户的人为执行状态切换操作,即可实现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自动进行状态的切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终端存在风险的缺陷,能够确保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儿童使用智能终端的安全。
本发明提出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之后还包括如下处理:接收用户输入的状态切换指令,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对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进行切换。即触摸屏唤醒后智能终端根据确认的用户身份处于相应的状态过程中,当用户身份发生了改变,需要在触摸屏锁屏之前切换状态,此时需要用户输入状态切换指令,智能终端根据用户输入的状态指令便可在触摸屏锁屏之前实现状态切换。所述状态切换包括由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切换至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以及由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切换至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本实施例如此设置在急需进行状态切换时无需等待触摸屏锁屏→触摸屏唤醒→根据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进行确认用户身份→进行状态切换的过程,能够快速实现状态切换,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100包括:身份确认模块110、状态控制模块120。所述身份确认模块110,用于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所述状态控制模块120,用于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所述用户身份包括:儿童身份和成人身份;所述状态包括: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和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为常规状态。所述适合儿童身份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可以由用户(成人身份,如儿童的父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修改。
其中,上述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包括:通讯录应用程序、邮箱应用程序。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通讯录应用程序、邮箱应用程序隐藏,能够避免儿童使用智能终端过程中打开通讯录执行一些误操作,如误删联系人、误修改联系人信息、误拨号,删除或回复短信,以及打开邮箱收发邮件。所述不适于儿童的文件信息包括:照片、短信、账户信息、备忘录信息。所述无线射频功能包括:蓝牙功能、WiFi功能、NFC功能、3G功能、GSM功能、LTE功能。本实施例中将无线射频功能关闭能够使儿童在使用智能终端时避免无线射频模块产生的电磁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同时将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能够在儿童使用智能终端时实现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参见图4,图4为图3中的身份确认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所述身份确认模块110包括:获取单元111、身份确认单元112。所述获取单元111,用于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触摸按压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所述身份确认单元112,用于根据所述电量值和/或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即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可以根据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根据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确认用户的身份。
本实施例中触摸屏为电容屏,由于人体接触电容屏时,根据人体重量的不同,智能终端吸收的电量不同,同时儿童与成人的身体体重差异大,因此可以根据用户触摸按压触摸屏时智能终端吸收的电量判断用户的身份。同时由于人体接触电容屏时,用户的体型大小不同,人体与电容屏接触的皮肤面积不同,同时儿童与成人的体型大小差异大,因此可以根据用户触摸按压触摸屏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判断用户的身份。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预先根据经验模型建立有电量值、用户体重、用户身份一一对应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皮肤面积、用户体型大小、用户身份一一对应的第二映射关系。智能终端根据用户进行触摸按压操作时吸收的电量值和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能够确认用户身份。同时根据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也能够确认用户身份。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电量值确认用户身份,可以根据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用户身份确认的准确率,可以根据电量值和皮肤面积对用户身份进行确认共同结果确认用户身份,即只有当通过电量值确认的用户身份和通过皮肤面积确认的用户身份一致,才认为用户身份确认成功,否则重新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确认用户的身份,直至二者确认的用户身份一致。
另外,考虑到用户执行触摸按压操作的随意性,为确保用户身份确认的准确率,本实施例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连续多次的触摸按压操作,然后根据感应的用户连续多次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例如根据用户连续5次触摸按压操作时智能终端吸收的电量,和/或用户连续5次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
参见图5,图5为图3中的状态控制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所述状态控制模块120包括:状态判断单元121、状态切换单元122、状态保持单元123。所述状态判断单元121,用于判断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用户身份。所述状态切换单元122,用于当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适合当前用户身份,将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切换为适合当前用户身份的状态。所述状态保持单元123,用于当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适合当前用户身份,保持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变。
本实施例,若智能终端当前处于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即处于常规状态,而当前用户身份为儿童身份,此时所述状态切换单元122则根据用户的儿童身份以及预设策略,将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隐藏,将适于儿童的内容以及应用程序推送至主页面、和/或关闭无线射频功能。即所述状态切换单元122使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另外,为了确保在触摸屏唤醒后至感应到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之前接收到的短信、邮件、电话不丢失,所述智能终端在关闭无线射频功能之前根据预设策略,将触摸屏唤醒后至感应到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之前接收到短信、邮件、电话转移至关联智能终端。
本实施例,若智能终端当前处于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而当前用户身份为成人身份,此时智能终端则根据用户的成人身份,将智能终端当前状态还原至适合用户成人身份的常规状态。
上述提供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无需用户的人为执行状态切换操作,即可实现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自动进行状态的切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终端存在风险的缺陷,能够确保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儿童使用智能终端的安全。
本发明另提出智能终端的另一实施例。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智能终端100还包括:状态切换模块130。所述状态切换模块130,用于在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之后,接收用户输入的状态切换指令,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对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进行切换。即触摸屏唤醒后智能终端根据确认的用户身份处于相应的状态过程中,当用户身份发生了改变,需要在触摸屏锁屏之前切换状态,此时需要用户输入状态切换指令,所述状态切换模块130根据用户输入的状态指令便可在触摸屏锁屏之前实现状态切换。所述状态切换包括由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切换至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以及由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切换至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本实施例如此设置在急需进行状态切换时无需等待触摸屏锁屏→触摸屏唤醒→根据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进行确认用户身份→进行状态切换的过程,能够快速实现状态切换,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
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
所述用户身份包括:儿童身份和成人身份;所述状态包括: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和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为常规状态;
所述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为在常规状态的基础上根据预设策略,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定用户身份具体包括:
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触摸按压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
根据所述电量值和/或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具体包括:
判断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用户身份;
若否,则将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切换为适合当前用户身份的状态;
若是,则保持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变。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状态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状态切换指令,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对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进行切换。
6.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身份确认模块,用于在触摸屏唤醒后感应来自触摸屏区域的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根据感应的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确认用户身份;
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中;
所述用户身份包括:儿童身份和成人身份;所述状态包括: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和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合成人身份的状态为常规状态;
所述适合儿童身份的状态为在常规状态的基础上根据预设策略,相应的不适于儿童的应用程序和文件信息处于隐藏状态、适于儿童的内容和应用程序处于主页面、和/或无线射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确认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所吸收的电量值,和/或获取感应所述用户触摸按压操作时用户触摸按压与触摸屏接触的皮肤面积;
身份确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量值和/或所述皮肤面积确认用户身份。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控制模块包括:
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用户身份;
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适合当前用户身份,将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切换为适合当前用户身份的状态;
状态保持单元,用于当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适合当前用户身份,保持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不变。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在控制智能终端处于适合所述用户身份的状态之后,接收用户输入的状态切换指令,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对智能终端当前所处状态进行切换。
CN201410624143.XA 2014-11-07 2014-11-07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Pending CN1056354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4143.XA CN105635422A (zh) 2014-11-07 2014-11-07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PCT/CN2014/093834 WO2016070482A1 (zh) 2014-11-07 2014-12-15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4143.XA CN105635422A (zh) 2014-11-07 2014-11-07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5422A true CN105635422A (zh) 2016-06-01

Family

ID=5590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24143.XA Pending CN105635422A (zh) 2014-11-07 2014-11-07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5422A (zh)
WO (1) WO201607048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3795A (zh) * 2017-02-28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显示界面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393532A (zh) * 2017-07-26 2017-11-24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人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8833676A (zh) * 2018-05-18 2018-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91711A (zh) * 2018-10-31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91580A (zh) * 2016-07-29 2019-05-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3d打印机接口封锁
CN112611100A (zh) * 2020-12-18 2021-04-06 快住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可集中管理空调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226A (zh) * 2007-10-15 2009-04-22 南京国触科技有限公司 触划式语音输入方法及触划式即时语音输入装置
CN104054043A (zh) * 2012-01-17 2014-09-17 微软公司 可更换皮肤的触摸设备抓握模式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226A (zh) * 2007-10-15 2009-04-22 南京国触科技有限公司 触划式语音输入方法及触划式即时语音输入装置
CN104054043A (zh) * 2012-01-17 2014-09-17 微软公司 可更换皮肤的触摸设备抓握模式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1580A (zh) * 2016-07-29 2019-05-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3d打印机接口封锁
CN109791580B (zh) * 2016-07-29 2023-12-1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3d打印机接口封锁
CN106843795A (zh) * 2017-02-28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显示界面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393532A (zh) * 2017-07-26 2017-11-24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人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8833676A (zh) * 2018-05-18 2018-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91711A (zh) * 2018-10-31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11100A (zh) * 2020-12-18 2021-04-06 快住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可集中管理空调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70482A1 (zh)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5422A (zh) 智能终端及其状态控制的方法
RU2618932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цесса разблокировки для терминала
CN108108649B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3167151A (zh) 一种手机装入口袋自动锁屏系统及方法
CN105278655A (zh) 指纹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882520B2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制御方法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WO2017096976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切换wifi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7123B (zh) 移动终端和用于移动终端的休眠处理方法
CN107480489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2868814A (zh) 一种手机屏幕解锁方法及手机
KR102338394B1 (ko) 통신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3092480B (zh) 一种快速返回列表首页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51754B (zh) 一种小区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4735233A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80166044A1 (en) Wearable terminal for displaying screen optimized for various situations
CN104732265A (zh) 一种蓝牙智能卡芯片、蓝牙智能卡及其蓝牙连接激活方法
CN104464647A (zh)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终端
CN109937583A (zh) 数据共享的方法与终端
CN103124314A (zh) 一种开关屏幕的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44764A (zh) 指纹传感器功能的验证方法及终端
CN106465269A (zh) 用于向网络指示用户设备功率节省模式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77486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71683A (zh) 语音控制方法、系统及手持设备
CN105490992B (zh) 一种二维码的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36735A (zh) 预设提醒任务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