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4763A -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4763A
CN105634763A CN201410588672.9A CN201410588672A CN105634763A CN 105634763 A CN105634763 A CN 105634763A CN 201410588672 A CN201410588672 A CN 201410588672A CN 105634763 A CN105634763 A CN 105634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access
convergence
network elemen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86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4763B (zh
Inventor
穆弘伟
田宏伟
佟国宏
黄河
李彬
纪涌
李欣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886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4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4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4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方法为,根据传输网络的组网特性,在本地预先建立多种抽象模型;根据用户输入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确定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基于该抽象模型标识,生成相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将生成的各个拓扑结构图形进行整合,生成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进行呈现。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本地预先建立多种抽象模型,基于传输网络中每一个网元和网络的自身属性,以及上述抽象模型生成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无须人工对网元间的物理连接图进行调整生成拓扑结构图形,从而有效提高了网络管理和故障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对于传输网络的拓扑管理是传输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需通过拓扑管理掌握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覆盖情况、网络容量规模、电路流向等信息,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此外,其他类型的网络管理模块也需要根据上述拓扑管理的结果进行数据或者图形呈现。
目前,由传输设备厂家提供的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中,传输网络中网元的布局均以一个网元为单位随机排列。传输网络中各个网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规律可循,如同属于一个“环路”的两个网元之间可能相距很远,且上述同属于同一个“环路”的两个网元之间还可能间插了很多属于其他“环路”的网元。
现有传输网络EMS(NetworkElementManagementSystem;网元管理系统)用户界面不能主动根据传输网络中的包含多个网元的“环路”或者包含多个网元的“链路”,生成相应的拓扑结构图形进行展示。如果用户需要查看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则需要通过手动调整EMS用户界面中网元的位置,人工绘制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方式。例如,参阅图1所示为,华为T2000传输网络对应的GUI呈现图形,该传输网络中包含49个网元,若需要绘制该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需要对上述传输网络中的每一个网元的位置逐一进行手动调整,即需要进行49次手动调整,才能绘制完成上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当传输网络较为庞大,包含成千上万个网元时,人工绘制拓扑结构图形,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数量众多的网元也使得绘制得到的拓扑结构图形网元之间关系较为混乱。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忽略网元及网络的自身属性,仅呈现出简单的网元间的物理连接图,而不是网络拓扑结构图,使得用户界面混乱、网元及连线互相交叉、重叠,需要用户频繁手动调整网元位置才能获取网络拓扑结构信息,降低了网络管理和故障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直接呈现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问题,从而提高网络管理效率和故障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包括网元分组信息、每一个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
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
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
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
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呈现所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包括网元分组信息、每一个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所有分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网元路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
生成单元,用于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
呈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呈现所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传输网络的组网特性,在本地预先建立多种抽象模型;根据用户输入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确定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基于该抽象模型标识,生成相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将生成的各个拓扑结构图形进行整合,生成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进行呈现。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本地预先建立多种抽象模型,基于传输网络中每一个网元和网络的自身属性,以及上述抽象模型生成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无须人工对网元间的物理连接图进行调整生成拓扑结构图形,从而有效提高了网络管理效率和故障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GUI呈现的传输网络图形;
图2为现有技术中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地建立的拓扑结构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建立示意图;
图6a、图6b和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生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建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呈现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过程中,存在呈现效率低,呈现错误率高,以及故障定位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传输网络的组网特性,在本地预先建立多种抽象模型;根据用户输入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确定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基于该抽象模型标识,生成相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将生成的各个拓扑结构图形进行整合,生成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进行呈现。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本地预先建立多种抽象模型,基于传输网络中每一个网元和网络的自身属性,以及上述抽象模型生成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无须人工对网元间的物理连接图进行调整生成拓扑结构图形,从而有效提高了网络管理效率和故障处理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呈现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详细流程为:
步骤300: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装置可以为一个拥有用户操作界面的终端,通过该用户操作界面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该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装置也可以为一个不包含用户操作界面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对应一个服务器客户端,用户通过在服务器客户端的操作界面中输入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由该服务器客户端将上述网元路径属性信息传输至服务器。
可选的,上述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包括网元分组信息、每一个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其中,网元分组信息用于表征传输网络中属于同一个分组的网元标识,例如,传输网络包含网元A、网元B、网元C和网元D,网元A和网元D属于同一个分组1,而网元B和网元C属于同一个分组2;每一个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用于表征一个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一个分组中包含网元A、网元B、网元C和网元D,网元A和网元C处于相邻位置,网元C和网元B处于相邻位置,网元B和网元D处于相邻位置,则该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依次为网元A、网元C、网元B、网元D;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不同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该连接关系能够确定网元所属层级属性,如网元A为汇聚层网元,网元B与网元A相连接,且网元B为接入层网元;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用于表征该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形状,如分组1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分组2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链型拓扑结构。
步骤310:根据上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网元分组信息,获取传输网络中包含的各个网元分别对应的分组标识。其中,一个网元可以仅对应一个分组,还可以对应多个分组;例如,分组1包含网元A、网元B和网元C,分组2包含网元A和网元D,由此可见,网元A既属于分组1也属于分组2。
步骤320:根据上述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阅图4所示,在本地建立五种抽象模型,分别为汇聚环模型、单汇聚接入模型、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和接入链模型,每一个抽象模型对应一种拓扑结构图形。
可选的,确定任意一分组对应于上述哪一种抽象模型的方法,包括:
第一种情况:当根据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汇聚层,且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汇聚环模型;例如,网元A1、网元A2和网元A3属于同一个分组1,该网元A1、网元A2和网元A3均为汇聚层网元,且分组1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则分组1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汇聚环模型,参阅图4所示的模型1;
第二种情况:当根据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并确定该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仅存在一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时,且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单汇聚接入模型;例如,网元B1、网元B2和网元A3属于同一个分组2,该网元B1、网元B2和网元A3均属于接入层,且分组2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网元A既为接入层网元又为汇聚层网元,则表明该分组2与汇聚层之间仅存在一个相同的网元,分组2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单汇聚接入模型,参阅图4所示的模型2;
第三种情况:当根据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确定该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存在两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时,确定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其中,针对上述任意一分组具体对应于哪一种类型的双汇聚接入模型,具体为,若上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若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半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上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例如,网元A1、网元C1、网元A2、网元C2属于同一个分组3,该网元A1、网元C1、网元A2、网元C2均属于接入层,且网元A1和网元A2既为接入层网元又为汇聚层网元,由于网元A1、网元C1、网元A2、网元C2组成的分组3为环形拓扑结构,因此,分组3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参阅图4所示的模型3;又如,网元A2、网元C3、网元A3属于同一个分组4,该网元A2、网元C3、网元A3均属于接入层,且网元A2和网元A3既为接入层网元又为汇聚层网元,由于网元A2、网元C3、网元A3组成的分组4半为环形拓扑结构,因此,分组4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参阅图4所示的模型4;
第四种情况:当根据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链型拓扑结构时,确定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接入链模型;例如,网元A3、网元D1和网元D2属于同一个分组5,该网元A3、网元D1和网元D2均属于接入层,且分组5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形为链型结构,则分组5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接入链模型,参阅图4所示的模型5。在上述接入链模型对应的分组中包含一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此外,该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可以均不是汇聚层网元,此时,该接入链模型将作为接入层中一个网元下挂的链路,如图4中网元E1、网元E2和网元B1组成的分组6。
进一步的,当传输网络包含的分组对应于除上述汇聚环模型之外的其他抽象模型时,与该分组连接的其他分组也可以为模型3对应的分组和模型4对应的分组,如图2中虚线框部分即为当前分组为双汇聚接入模型,而与该当前分组存在连接关系的其他分组为单汇聚接入模型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参阅模型3生成拓扑结构图形,同理,针对其他分组为模型4对应的分组的情况可以参阅模型4生成拓扑结构图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传输网络的组网特性,在本地建立抽象模型;根据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将对传输网络中的网元进行分组后生成的分组与上述抽象模型进行匹配,通过匹配结果进行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呈现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效率,降低了拓扑结构图形呈现错误率,并有效提高了故障定位效率。
步骤330:分别根据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传输网络中不同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之后,即根据抽象模型标识对应的抽象模型,生成抽象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针对任意一分组,生成该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的过程包括:
第一种情况:当确定上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汇聚环模型时,根据预设的汇聚椭圆长半轴长度和汇聚椭圆短半轴长度,生成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汇聚椭圆;根据上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该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上述网元数量,确定在该汇聚椭圆上每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该汇聚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将上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按照网元排列顺序,在上述汇聚椭圆上确定每一个网元的位置;其中,上述汇聚椭圆上每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或者不等。
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中,生成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的建立过程参阅图5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装置的用户操作界面中任意一点作为原点,根据预设的汇聚椭圆长半轴长度a和汇聚椭圆短半轴长度b,在上述坐标系中生成一个椭圆,生成的椭圆即为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汇聚椭圆。其中,上述生成的椭圆中的任意一点(x,y)满足如下公式:
x 2 a 2 + y 2 b 2 = 1
其中,x为任意一点的横坐标;y为任意一点的纵坐标;a为椭圆的长半轴长度;b为椭圆的短半轴长度。
第二种情况:当确定上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单汇聚接入模型时,根据预设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以及预设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生成该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根据上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上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网元数量,确定在单汇聚接入椭圆上每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将上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按照网元排列顺序,在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确定每一个网元的位置;其中,单汇聚接入椭圆上每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或者不等。
进一步的,当存在至少两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均为单汇聚接入层,且该至少两个分组中包含的汇聚层网元为同一个汇聚层网元时,调整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保持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不变,生成上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其中,生成的所有分组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为相切的椭圆,且相切点为汇聚层网元所在的位置;例如,参阅图4所示,线条1对应的分组和线条2对应的分组均为单汇聚接入椭圆,线条1和线条2的区别仅为椭圆长半轴长度和椭圆短半轴长度不同。或者,调整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保持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不变,生成上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例如,参阅图4所示,线条1和线条3对应的分组均为单汇聚接入椭圆,线条1和线条3的区别仅为椭圆对应的夹角不同。
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中,生成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的过程参阅图6a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将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装置的用户操作界面中任意一点作为原点,根据预设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a和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b,在上述坐标系中生成一个椭圆,该生成的椭圆长半轴长度与横轴的夹角为0°(以下称该椭圆为基础椭圆),将该基础椭圆作为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单汇聚接入椭圆)。进一步的,由于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可以对应于各种角度,因此,为了使生成的拓扑结构图形可以以原点为中心点进行旋转,将上述基础椭圆旋转δ角度。
可选的,假设上述基础椭圆中的任意一点A(基准点),该基准点A的位置信息为(x0,y0),点A与原点组成的直线与横轴的夹角为α,则将上述基础椭圆旋转δ角度后,旋转后的基础椭圆上的点A的坐标满足如下公式:
x=ccos(α+δ)
y=x0cosδ+y0sinδ
其中,c为原点至旋转后基础椭圆上点A的距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获取:
c = x 0 cos α
其中,x为点A的横坐标;y为点A的纵坐标。
因此,上述点A的横坐标x=x0cosδ-y0sinδ。
为了保证得到的拓扑结构图形较为美观,不同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不产生线条重叠问题,进一步的,确定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汇聚椭圆与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的交点,使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的长半轴与汇聚椭圆上上述交点处的切线相垂直,即参阅图6b所示,汇聚椭圆长半轴与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之间的夹角满足如下公式:
δ = tan - 1 - b ′ 2 x 0 a ′ 2 y 0 ± 90
其中,a’为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b’为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
由于任意一网元均拥有自身的尺寸,因此,可选的,参阅图6c所示,设网元为圆形,且该网关的半径为R,则上述旋转后的基础椭圆上点A的坐标满足如下公式:
x=x0cosδ-y0sinδ+Rcosδ
y=x0cosδ+y0sinδ+Rcos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每一个网元自身的尺寸获取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上每一个点的坐标,能够有效提高生成的拓扑结构模型的准确性。
第三种情况:当确定上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时,将该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两个汇聚层网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双汇聚接入椭圆的长轴长度;并将上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两个汇聚层网元之间的连线与汇聚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作为双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根据预设的双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上述双汇聚接入椭圆的长轴长度,上述双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生成上述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双汇聚接入椭圆;根据上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上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网元数量,确定在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该双汇聚接入椭圆上每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将上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按照网元排列顺序,在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确定每一个网元的位置;其中,在双汇聚接入椭圆上每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或者不等。
在上述第三种情况中,生成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的过程参阅图7所示,针对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汇聚环模型对应的分组与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分组共同拥有的两个网元,从该共同拥有的两个网元中选取任意一网元,将该任意一网元对应于拓扑结构图形中的点作为原点,将上述共同拥有的两个网元分别对应于拓扑结构图形中的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长轴,生成一个椭圆,将该生成的椭圆作为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针对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建立如上所述的直角坐标系,将上述共同拥有网元分别对应于拓扑结构图形中的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长轴,生成半个椭圆,将该生成的半个椭圆作为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
进一步的,上述生成的双汇聚接入椭圆以上述共同拥有的两个网元中的任意一网元为原点,则另一个网元的坐标为(x1,y1),则上述生成的双汇聚接入椭圆中,任意一点B的坐标满足如下公式:
x=x0cosδ'-y0sinδ'
y=x0cosδ’+y0sinδ’
其中,δ’为双汇聚接入椭圆的长半轴与汇聚椭圆的长半轴之间的夹角;x0为与上述生成的双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零旋转角度椭圆上点B的横坐标,即该零旋转角度椭圆为其长轴与汇聚椭圆长半轴夹角为0°的椭圆;y0为与上述生成的双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零旋转角度椭圆上点B的纵坐标,且上述x0和y0满足如下公式:
( x 0 - x 0 2 + y 0 2 2 ) 2 ( x 0 2 + y 0 2 2 ) 2 + y 2 b ′ ′ 2 = 1
其中,b”为双汇聚接入椭圆的短半轴长度。
进一步的,调整上述参数b”可绘制多个模型4中相切的双汇聚接入椭圆图形,呈现多个双汇聚接入椭圆。
第四种情况:当确定上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接入链模型,根据预设的接入链长度,生成该接入链模型对应的接入链;根据上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该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上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接入链上每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上述接入链上每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将上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按照网元排列顺序,在上述接入链上确定每一个网元的位置。
为了保证生成的接入链模型对应的接入链不与拓扑结构图形中的其他线条存在重叠与交叉问题,可选的,参阅图4所示,在汇聚椭圆与最外侧单汇聚接入椭圆或者最外侧双汇聚接入椭圆之间的夹角中任意选择一夹角,将该选择的夹角作为接入链对应的夹角,绘制接入链。
步骤340:根据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呈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上述拓扑结构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确定的位置关系,将上述各种拓扑结构图形进行组合,生成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并进行呈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呈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80,第一确定单元81,第二确定单元82,生成单元83,以及呈现单元84,其中:
接收单元8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包括网元分组信息、每一个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
第一确定单元81,用于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
第二确定单元82,用于根据网元路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
生成单元83,用于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
呈现单元84,用于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呈现所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
可选的,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82,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汇聚层,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汇聚环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83,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汇聚椭圆长半轴长度和汇聚椭圆短半轴长度,生成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汇聚椭圆;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一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82,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仅存在一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单汇聚接入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83根据预设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和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生成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82,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存在两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83,具体用于:将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两个汇聚层网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长轴,根据预设的双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以及所述长轴与汇聚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生成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双汇聚接入椭圆;其中,将所述长轴与汇聚椭圆之间的夹角作为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一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所述双汇聚接入模型包括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和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所述第二确定单元82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具体包括:若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若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半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
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82,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链型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接入链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83,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接入链长度,生成所述接入链模型对应的接入链;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接入链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接入链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接入链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所述生成单元83,还用于:当存在至少两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均为单汇聚接入层,且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包含的汇聚层网元为同一个汇聚层网元时,调整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保持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不变,生成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其中,生成的所有分组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为相切的椭圆,且相切点为所述汇聚层网元所在的位置;或者,调整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保持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不变,生成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
综上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根据上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根据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分别根据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根据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呈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在本地预先建立多种抽象模型,基于传输网络中每一个网元和网络的自身属性,以及上述抽象模型生成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无须人工对网元间的物理连接图进行调整生成拓扑结构图形,从而有效提高了呈现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效率,以及提高了网络管理效率和故障处理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包括网元分组信息、每一个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
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
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
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
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呈现所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具体包括:
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汇聚层,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汇聚环模型;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包括:
根据预设的汇聚椭圆长半轴长度和汇聚椭圆短半轴长度,生成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汇聚椭圆;
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
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一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具体包括:
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仅存在一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单汇聚接入模型;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包括:
根据预设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和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生成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
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
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具体包括:
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存在两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包括:
将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两个汇聚层网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长轴,根据预设的双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以及所述长轴与汇聚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生成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双汇聚接入椭圆;其中,将所述长轴与汇聚椭圆之间的夹角作为双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
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
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一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汇聚接入模型包括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和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
所述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具体包括:
若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
若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半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具体包括:
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链型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接入链模型;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包括:
根据预设的接入链长度,生成所述接入链模型对应的接入链;
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
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接入链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
根据在所述接入链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接入链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至少两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均为单汇聚接入层,且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包含的汇聚层网元为同一个汇聚层网元时,进一步包括:
调整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保持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不变,生成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其中,生成的所有分组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为相切的椭圆,且相切点为所述汇聚层网元所在的位置;或者,
调整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保持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不变,生成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
8.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传输网络的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网元路径属性信息包括网元分组信息、每一个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所有分组中的所有分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网元路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包含的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
生成单元,用于分别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以及相应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生成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
呈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一个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图形以及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呈现所述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汇聚层,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汇聚环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汇聚椭圆长半轴长度和汇聚椭圆短半轴长度,生成汇聚环模型对应的汇聚椭圆;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一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汇聚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仅存在一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单汇聚接入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根据预设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和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生成单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单汇聚接入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中存在两个网元为汇聚层网元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两个汇聚层网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长轴,根据预设的双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以及所述长轴与汇聚椭圆的长轴之间的夹角,生成双汇聚接入模型对应的双汇聚接入椭圆;其中,将所述长轴与汇聚椭圆之间的夹角作为双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一分组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双汇聚接入椭圆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汇聚接入模型包括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和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双汇聚接入模型,具体包括:
若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一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若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半环形拓扑结构,则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第二类型双汇聚接入模型。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根据所述不同分组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网络中存在任意一分组属于接入层,且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拓扑结构类型为链型拓扑结构时,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为接入链模型;则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接入链长度,生成所述接入链模型对应的接入链;根据所述网元分组信息,确定所述任意一分组包含的网元数量;根据所述网元数量,确定在所述接入链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根据在所述接入链上相邻两个网元之间的距离,所述任意一分组中包含的所有网元排列顺序,在所述接入链上生成所有的网元。
14.如权利要求8-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
当存在至少两个分组对应的抽象模型标识均为单汇聚接入层,且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包含的汇聚层网元为同一个汇聚层网元时,调整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保持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不变,生成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其中,生成的所有分组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为相切的椭圆,且相切点为所述汇聚层网元所在的位置;或者,调整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夹角,保持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长半轴长度和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短半轴长度不变,生成所述至少两个分组中除所述已生成的单汇聚接入椭圆对应的分组外的其他每一个分组分别对应的单汇聚接入椭圆。
CN201410588672.9A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634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8672.9A CN105634763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8672.9A CN105634763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4763A true CN105634763A (zh) 2016-06-01
CN105634763B CN105634763B (zh) 2019-02-26

Family

ID=5604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8672.9A Active CN105634763B (zh) 2014-10-28 2014-10-28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47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97338A1 (en) * 2018-12-27 2021-09-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572624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353A (zh) * 2008-11-03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布局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34147A (zh) * 2013-11-28 2014-03-12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管理方法及设备
EP2738565A1 (en) * 2012-12-03 2014-06-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nalyzing a network topology
CN104065496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9353A (zh) * 2008-11-03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布局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738565A1 (en) * 2012-12-03 2014-06-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nalyzing a network topology
CN104065496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3634147A (zh) * 2013-11-28 2014-03-12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管理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97338A1 (en) * 2018-12-27 2021-09-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869738A4 (en) * 2018-12-27 2022-01-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TOPOLOGY AND SYSTEM
US11929905B2 (en) * 2018-12-27 2024-03-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572624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ran的传输接入层规划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4763B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9353B (zh) 网络拓扑布局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58134B (zh) 一种网络拓扑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842520A (zh) 网络拓扑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44205B (zh) 一种配网自动化主站gis单线图模自动核对更新的方法
CN102546251A (zh) 基于混合探测技术的网络拓扑发现和自动布局方法及系统
CN110415349A (zh) 三维管道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4422010B (zh) 一种基于网络虚拟化的卫星通信仿真平台的协议测试方法
CN110011952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服务集群及客户端
CN110401489A (zh) 一种光纤信号产生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42345A (zh) 一种自动生成ied网络图的方法
CN10856369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5634763A (zh) 一种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图形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CN105592443B (zh) 基于空中下载技术的终端名称显示更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377499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路由设备和终端
CN112953768B (zh) 三层网络变更方案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8616966A (zh) 空调系统的无线组网方法和装置
CN105407500B (zh)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卫星信号质量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4750468A (zh) 一种服务端拓扑数据转换方法和转换装置
CN103441931B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412999A (zh) 一种概率成型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8566429A (zh) 一种云端文件分享方法和装置
CN110278597A (zh)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CN106330477A (zh) 一种以太网业务配置方法、装置及网管
CN104731051A (zh) 一种实现传感器点位对象化的方法
CN104598678A (zh) 输电网逻辑地理图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