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3449A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33449A CN105633449A CN201510455244.3A CN201510455244A CN105633449A CN 105633449 A CN105633449 A CN 105633449A CN 201510455244 A CN201510455244 A CN 201510455244A CN 105633449 A CN105633449 A CN 1056334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unit
- battery
- insertion section
- main body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在一个方面,该电池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及包括第一和第二插入部的壳,该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分别插入到该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中。该壳还包括电路容纳部,形成在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之间并容纳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构造为控制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充电和放电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描述的技术总体而言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因特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被广泛使用。电子装置大体包括在不同位置使用且没有连接到电力网的一可再充电电池或大量可再充电电池。
发明内容
一个发明的方面是对于弯曲或扭曲以及由此产生的任意损坏和功能损失具有提高的抵抗性的可再充电电池。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形成为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及壳,包括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以及电路容纳部,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分别插入到该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中,该电路容纳部形成在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之间并容纳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控制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
第一和第二插入部每个包括:阻挡部,限定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装配位置;以及边框部,从阻挡部延伸,包围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并形成容纳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开口。
边框部可以完全包围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的外侧。
边框部可以具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一致的形状。
边框部可以包括:一对长侧部,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长侧部;一对短侧部,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短侧部;以及拐角部,覆盖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长侧部与短侧部之间的拐角部。
边框部可以无接缝地形成。
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每个可以包括单元主体和从单元主体伸出的电极接片。
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可以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伸出。
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可以通过在阻挡部周围绕过而延伸到电路容纳部。
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可以插入到容纳在电路容纳部中的保护电路中的连接孔中。
电路容纳部可以包括:主体,从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一体地延伸;以及盖,联接到主体以与主体一起形成容纳空间。
电路容纳部的主体可以从第一和第二插入部的边框部一体地延伸,使得主体从边框部的一对短侧部以及形成在该短侧部之间的长侧部一体地延伸。
电路容纳部的主体的一个主表面可以被暴露,盖可以联接到该暴露的主表面。
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及盖可以使用单个标签片来覆盖。
这些普通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利用系统、方法、计算机程序或者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的组合来实现。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及壳,包括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以及电路容纳部,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分别插入该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中,该电路容纳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之间并且容纳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构造为控制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充电和放电操作。
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插入部的每个包括:阻挡部,限定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装配位置;和边框部,从阻挡部延伸,包围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并形成容纳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开口。在上述电池中,边框部基本包围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的全部外侧。在上述电池中,边框部具有与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一致的形状。在上述电池中,边框部包括:一对长侧部,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长侧部;一对短侧部,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短侧部;和拐角部,覆盖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长侧部和短侧部之间的拐角部。在上述电池中,边框部无接缝地形成。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每个包括单元主体和从单元主体向外延伸的电极接片。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通过在阻挡部周围绕过而延伸到电路容纳部。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插入到保护电路中的连接孔中。在上述电池中,电路容纳部包括:从第一和第二插入部一体延伸的主体;和盖,联接到主体以与主体一起形成容纳空间。在上述电池中,电路容纳部的主体从第一和第二插入部的边框部一体地延伸,使得主体从边框部的一对短侧部以及形成在该短侧部之间的长侧部一体地延伸。在上述电池中,电路容纳部的主体的一个主表面被暴露,其中盖联接到该暴露的主表面。上述电池还包括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及壳的单个标签片。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及具有形成在其相反侧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的壳,至少部分的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开口中,其中壳在第一和第二开口之间容纳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构造为控制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充电和放电操作。
在上述电池中,阻挡部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开口的每个中,其中阻挡部构造为阻挡相应的电池单元被进一步插入壳中。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开口分别完全地包围部分的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每个包括单元主体和从单元主体向外延伸的电极接片。在上述电池中,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电池中,保护电路具有连接孔,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极接片分别插入保护电路的连接孔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壳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沿图2的线III-III获得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电池单元和壳的装配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示范实施方式,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篇涉及相同的元件。在这点上,本示范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不应理解为限于这里给出的描述。因此,示范实施方式仅在下文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从而解释当前描述的各方面。在此公开中,术语“基本上”包括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一些应用下全部、几乎全部或达到任意显著程度的含义。此外,“形成在...上”也可以意味着“形成在...上方”。术语“连接”包括电连接。
参考图1-3,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形成为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可再充电电池也包括壳100,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被插入以装配在壳100中,并且控制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充电及放电操作的保护电路155被容纳在壳100中。
壳100包括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分别插入该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中。壳100也包括容纳保护电路155的电路容纳部150。
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可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形状。在本公开中,电池单元C指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之一或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两者。
电池单元C可包括单元主体10和从单元主体10伸出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在本公开中,第一电池单元C1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以及第二电池单元C2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可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延伸。
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可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极性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在此,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可以形成在单元主体10的相同表面上,例如,在单元主体10的在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装配方向上的前表面上。同样,第一电池单元C1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以及第二电池单元C2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可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延伸。
例如,第一电池单元C1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以及第二电池单元C2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彼此面对。替代地,如图1所示,第一电池单元C1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面对第二电池单元C2的第二电极接片12和第一电极接片11。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C1和C2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11和12可以形成为以交替的方式彼此面对。例如,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C1和C2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接片11和12的布置可根据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C1和C2的连接方式(即,它们被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而改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单元主体10具有基本矩形截面,该矩形截面具有长侧部CL和短侧部CS。例如,单元主体10包括一对平行的长侧部CL、一对平行的短侧部CS、和在该长侧部CL与短侧部CS之间以将长侧部CL连接到短侧部CS的圆角部CC。
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被插入壳100中。为此,壳100可包括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插入该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中以被装配。参考图2,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每个包括阻挡部104和边框部105,该阻挡部104限定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装配位置,该边框部105在相反于装配方向的方向上从阻挡部104延伸并且形成开口OP以容纳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
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可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以容纳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的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在本公开中,插入部101可以指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之一或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两者。
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通过经由形成在壳100的相反位置处的不同开口OP被插入壳100中而被装配。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可以在它们彼此面对的方向上被装配。开口OP容纳电池单元C的前端,开口OP可以由包围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边框部105限定。通过开口OP装配的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外侧面对边框部105的内侧。
边框部105可基本包围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整个外侧。即,边框部105包围电池单元C在装配方向上的前端使得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整个外侧被包围。边框部105可具有与电池单元C的前端一致的形状。
边框部105可以形成为基本包围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整个外侧并且可以无接缝地形成。即,边框部105可沿着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外侧无接缝地延伸。边框部105无接缝地延伸指的是边框部105不由彼此接触的单独的构件或者彼此连接的单独的构件形成,边框部105可以形成为单个主体。
参考图3,边框部105包括覆盖电池单元C的长侧部CL的一对长侧部1051、覆盖电池单元C的短侧部CS的一对短侧部1052、和覆盖电池单元C的长侧部CL与短侧部CS之间的拐角部CC的拐角部1053。
边框部105可从限定电池单元C的装配位置的阻挡部104向外地延伸。即,边框部105可从阻挡部104朝向电池单元C延伸并且覆盖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外侧。
阻挡部104可在装配方向上邻接电池单元C的前端以控制电池单元C的位置,由此限定装配位置。即,阻挡部104允许电池单元C在装配方向上进入到电池单元C的装配位置而阻挡其更进一步进入,以限定电池单元C的装配位置。
阻挡部104可限定电池单元C的进入被允许达到的边界位置(boundaryposition)并且限定插入部101的边界。即,插入部101和电路容纳部150可以关于阻挡部104彼此区别开。
一起参考图1和2,间隙g形成在阻挡部104下面,电池单元C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可在该阻挡部104周围绕过。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可经由在阻挡部104下面的间隙g在阻挡部104周围绕过并且延伸到电路容纳部150,并且可以在电路容纳部150中连接到保护电路155。例如,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插入到形成在保护电路155中的连接孔1551中。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形成用于电池单元C的充电和放电电流的路径,充电和放电电流可通过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流到保护电路155。
容纳保护电路155的电路容纳部150形成在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之间。电路容纳部150可包括主体151和联接到主体151以与主体151形成容纳空间的盖152。
参考图2,电路容纳部150的主体151从形成在主体151的两侧的第一插入部110和第二插入部120一体地延伸。例如,主体151从第一和第二插入部110和120的边框部105一体地延伸。此外,主体151可从边框部105的成对短侧部1052以及在该短侧部1052之间的长侧部1051一体地延伸。主体151可包括从边框部105的一个长侧部1051一体延伸的下表面。
电路容纳部150的主体151的主表面(例如,上表面和下表面)之一可以被暴露(在本实施例中,该主表面是上表面),该主体151的主表面基本平行于电池单元C的主表面。电池单元C的主表面是指电池单元C的具有电池单元C的最大面积的表面,该电池单元C具有基本六面体形状。例如,电池单元C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其主表面。此外,电路容纳部150的主体151可具有其中其上表面被暴露的形状,盖152可以在主体151的暴露的上表面之上联接到主体151。
保护电路155可以容纳在电路容纳部150中、在由主体151的上表面限定的开口中。此外,一旦盖152联接到主体151并且覆盖主体151的暴露的上表面,电路容纳部150可以基本被完全装配。
主体151可以经由钩联接而联接到电路容纳部150的盖152。例如,电路容纳部150的主体151和盖152之一包括钩1521,另一个包括联接孔1511,钩1521联接到联接孔1511。然而,描述的技术不限于此,可以应用本领域公知的其他不同的联接方法。
盖152可以联接到电路容纳部150的主体151以形成容纳保护电路155的容纳空间。
电路容纳部1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可以凹进以相对于插入部10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在基本垂直方向上形成台阶。
电路容纳部150可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间以容纳保护电路155和剩余空间。在容纳保护电路155之后剩余的剩余空间是死区,其增大可再充电电池的总体积而基本无助于可再充电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操作。
电路容纳部1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可以凹进,以减小电路容纳部150的死区和可再充电电池的总体积。例如,电路容纳部150的上表面,即,盖152的上表面,或电路容纳部150的下表面,即,主体151的下表面,被凹进。
如果由于设定装置(未示出)的特性使得可再充电电池的安装空间包括台阶,电路容纳部150的台阶结构不仅有助于减小可再充电电池的总体积而且有助于可再充电电池的紧凑安装。
可再充电电池可以用作便携式计算机(未示出)的电源。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安装在便携式计算机的触摸垫(未示出)下面,便携式计算机可在与触摸垫相应的部分中具有比它的其他部分相对小的厚度。此外,具有与触摸垫的台阶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容易地安装在便携式计算机中而不与触摸垫物理干涉并且不需要改变便携式计算机的设计。
例如,当电路容纳部1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凹进时,台阶形成在电路容纳部150和插入部101之间,可再充电电池的台阶形状与设定装置(未示出)的台阶一致以防止与设定装置物理干涉但是提供精确装配,由此有效地防止在设定装置内部可再充电电池的移动或震动。
保护电路155容纳在电路容纳部150中。保护电路155电连接到电池单元C。电池单元C的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可延伸到电路容纳部150以连接到保护电路155。例如,当一起参考图1和图2时,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经由在阻挡部104下面的间隙g延伸到电路容纳部150中并且连接到电路容纳部150中的保护电路155。
例如,第一电极接片11和第二电极接片12插入其中的连接孔1551可以形成在保护电路155(电路板)中。即,保护电路155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用于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不同连接孔1551可以形成在保护电路155的两侧中。
保护电路155可控制在保护电路155的两侧上连接到其的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充电和放电操作。例如,保护电路155可收集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状态信息,诸如电压、电流或温度,以监视电池单元C(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状态。然后,保护电路155可基于监视结果来控制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的充电和放电操作。
保护电路155可以将在保护电路155两侧上连接到其的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电连接在一起。例如,保护电路155串联或并联连接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此外,根据可再充电电池所需的电输出特性,第一电池单元C1和第二电池单元C2串联或并联连接。
图4是示出电池单元C和壳100被装配的状态的透视图。参考图4,标签片180可以贴附在电池单元C和电池单元C被插入其中的壳100上。例如,标签片180被贴附以一起覆盖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C1和C2两者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C1和C2被插入其中的壳100。
根据实施方式,标签片180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外部形状。即,标签片180贴附到其的电池单元C和壳100可以安装在设定装置(未示出)中作为成品而没有任何额外的外壳。即,根据实施方式,电池单元C的一部分被插入壳100中,电池单元C的剩余部分可以不容纳在除标签片180之外的另一外壳中而是暴露于环境。此外,图4中,单元盖15安装在电池单元C的暴露表面上。
根据至少一个公开的实施方式,使用了被装配使得电池单元C的一部分被插入其中的壳100。壳100包括包围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外侧的插入部101。在此,插入部101可通过包围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外侧来提高可再充电电池对于弯曲或扭曲的抵抗。
根据比较例,电池单元C和保护电路155可以被容纳在在它们彼此面对的方向上装配的上壳和下壳(未示出)中。在如上所述的壳结构中,上壳和下壳(未示出)形成为覆盖电池单元C以及保护电路15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个表面,因此对于可再充电电池的弯曲或扭曲的抵抗会是弱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100包括包围电池单元C的前端的基本整个外侧的插入部101以包围电池单元C的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两个表面的整个外侧。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提高可再充电电池对于弯曲或扭曲的抵抗。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弯曲或扭曲导致的对可再充电电池的损坏。
根据至少一个公开的实施方式,由于包括了包围电池单元的整个端部分的壳结构,所以提高了可再充电电池对于弯曲或扭曲的抵抗。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弯曲或扭曲导致的对可再充电电池的损坏。
应当理解,其中描述的示范实施方式应当仅以描述的意思理解,而不为限制的目的。对于每个示范实施方式内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该典型地被认为是可用于其他示范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相似的特征或方面。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发明的技术,然而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不同变化。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11月26日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16662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Claims (12)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及
壳,包括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以及电路容纳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中,所述电路容纳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插入部之间并容纳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构造为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充电操作和放电操作,
其中所述保护电路的主表面以及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主表面面对相同的上下方向,
其中所述电路容纳部包括:
主体,从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插入部一体地延伸;以及
盖,联接到所述主体以与所述主体一起形成容纳空间,以及
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单个标签片,所述单个标签片覆盖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以及所述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每个包括:
阻挡部,限定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装配位置;以及
边框部,从所述阻挡部延伸,包围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并形成容纳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边框部基本包围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的全部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边框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前端一致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边框部包括:
一对长侧部,覆盖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长侧部;
一对短侧部,覆盖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短侧部;以及
拐角部,覆盖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所述长侧部与所述短侧部之间的拐角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边框部无接缝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每个包括单元主体和从所述单元主体向外延伸的电极接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极接片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极接片通过在所述阻挡部周围绕过而延伸到所述电路容纳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极接片插入所述保护电路中的连接孔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电路容纳部的所述主体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插入部的所述边框部一体地延伸,使得所述主体从所述边框部的一对短侧部以及形成在该短侧部之间的长侧部一体地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电路容纳部的所述主体的一个主表面被暴露,其中所述盖联接到该暴露的主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166622 | 2014-11-26 | ||
KR1020140166622A KR101520393B1 (ko) | 2014-11-26 | 2014-11-26 | 이차전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33449A true CN105633449A (zh) | 2016-06-01 |
CN105633449B CN105633449B (zh) | 2019-08-13 |
Family
ID=5328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55244.3A Active CN105633449B (zh) | 2014-11-26 | 2015-07-29 | 可再充电电池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46195B1 (zh) |
EP (1) | EP3026728B1 (zh) |
KR (1) | KR101520393B1 (zh) |
CN (1) | CN10563344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4803A (zh) * | 2018-09-10 | 2021-01-08 | 株式会社Lg化学 | Icb组件、包括icb组件的电池模块和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 |
CN112236896A (zh) * | 2018-09-10 | 2021-01-15 | 株式会社Lg化学 | Icb组件、包括其的电池模块及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09630B1 (ko) * | 2018-09-10 | 2021-10-05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Icb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13348589B (zh) | 2019-10-29 | 2023-05-23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块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781031U (zh) * | 2010-04-29 | 2011-03-30 |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 |
US20140057137A1 (en) * | 2012-08-21 | 2014-02-27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CN103682503A (zh) * | 2012-09-06 | 2014-03-2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包 |
CN103972600A (zh) * | 2013-02-05 | 2014-08-0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CN103972439A (zh) * | 2013-02-05 | 2014-08-0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03251B1 (en) * | 2000-01-31 | 2002-06-11 | Moltech Power Systems, Inc | Battery pack with multiple secure modules |
KR20050069075A (ko) | 2003-12-30 | 2005-07-0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자동차의 리튬 전지팩 |
KR101384919B1 (ko) | 2007-09-12 | 2014-04-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전지 |
KR101293943B1 (ko) * | 2009-12-22 | 2013-08-0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강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
US9065085B2 (en) | 2011-04-19 | 2015-06-23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US9716258B2 (en) | 2011-04-26 | 2017-07-25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101274923B1 (ko) | 2011-08-16 | 2013-06-1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TWM432151U (en) * | 2011-08-24 | 2012-06-21 | Dynapack Internat Technology Corp | Energy supply device |
KR101301274B1 (ko) | 2011-10-18 | 2013-08-28 | 주식회사 한림포스텍 | 이차 전지 |
EP2747170B1 (en) | 2012-12-21 | 2017-09-27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102016754B1 (ko) * | 2013-02-05 | 2019-10-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KR102018693B1 (ko) | 2013-02-06 | 2019-09-0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팩 |
-
2014
- 2014-11-26 KR KR1020140166622A patent/KR10152039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
- 2015-02-19 US US14/626,808 patent/US9246195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5-27 EP EP15169493.2A patent/EP3026728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7-29 CN CN201510455244.3A patent/CN1056334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781031U (zh) * | 2010-04-29 | 2011-03-30 |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 |
US20140057137A1 (en) * | 2012-08-21 | 2014-02-27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CN103682503A (zh) * | 2012-09-06 | 2014-03-2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包 |
CN103972600A (zh) * | 2013-02-05 | 2014-08-0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CN103972439A (zh) * | 2013-02-05 | 2014-08-06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4803A (zh) * | 2018-09-10 | 2021-01-08 | 株式会社Lg化学 | Icb组件、包括icb组件的电池模块和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 |
CN112236896A (zh) * | 2018-09-10 | 2021-01-15 | 株式会社Lg化学 | Icb组件、包括其的电池模块及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 |
CN112204803B (zh) * | 2018-09-10 | 2024-03-22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Icb组件、包括icb组件的电池模块和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 |
US11996584B2 (en) | 2018-09-10 | 2024-05-28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ICB assembly,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CN112236896B (zh) * | 2018-09-10 | 2024-08-20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Icb组件、包括其的电池模块及制造电池模块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33449B (zh) | 2019-08-13 |
EP3026728B1 (en) | 2017-07-05 |
EP3026728A1 (en) | 2016-06-01 |
KR101520393B1 (ko) | 2015-05-14 |
US9246195B1 (en) | 2016-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26731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KR20160019248A (ko) |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 |
KR101234242B1 (ko) | 배터리 팩 | |
CN105633449A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EP3001483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connector with non-projecting structure | |
TW201947811A (zh) | 電池單元、電池模組及汽車 | |
KR20150071562A (ko) | 배터리 팩 | |
KR20140142649A (ko) | 배터리 팩 | |
CN104953153B (zh) | 电池组 | |
CN109983598B (zh) | 电池组 | |
CN106033822A (zh) | 电池包 | |
KR20140021468A (ko) | 배터리 팩 | |
KR20150122518A (ko) | 베터리 팩 | |
US20140370356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 |
CN113273166A (zh) | 包括从印刷电路板侧部连接的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和包括该电池的电子装置 | |
EP3324458A1 (en) | Battery cell assembly | |
CN105101697A (zh) | 充电式电子装置保护壳 | |
CN105474121B (zh) | 平板电脑 | |
CN103579548B (zh) | 电池组 | |
JP6631869B2 (ja) | 蓄電装置 | |
KR102395481B1 (ko) | 이차 전지 | |
US20140050968A1 (en) | Battery pack | |
JP6355557B2 (ja) | 携帯型充電式電源装置 | |
KR101800814B1 (ko) | Usb 충전단자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
KR101678529B1 (ko) | 접속 부재를 지지하기 위한 돌출부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