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1802B -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1802B
CN105631802B CN201410606066.5A CN201410606066A CN105631802B CN 105631802 B CN105631802 B CN 105631802B CN 201410606066 A CN201410606066 A CN 201410606066A CN 105631802 B CN105631802 B CN 105631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point
class location
chromatic component
valu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06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1802A (zh
Inventor
谭世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xin (zhuha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xin (zhuha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xin (zhuha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060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31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31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1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1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1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图像格式由YUV420转换成YUV444后,会产生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降低图像质量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需要插入的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根据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确定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根据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确定第三类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根据色度分量的方向梯度值来确定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从而使得转换后的图像不会出现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转换后图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中,数字图像的图像格式有很多种,例如:RGB(Red、Green、Blue,红、绿、蓝)888、RGB565、YUV(Luminance、Chrominance,亮度、色度)420、YUV444等。其中,在Video(视频)和Camera(摄影机)领域中,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应用非常广泛。通常,视频文件在经过解码后,会生成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数据流,然后将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转换为YUV444格式的数字图像,接着将YUV444格式的数字图像转为RGB格式的数字图像,最后将RGB格式的数字图像进行显示。
如图1a所示,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由Y、U、V三个分量组成,并且色度分量U(或V)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数量都为亮度分量Y的二分之一。如图1b所示,在进行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在转换成YUV444格式的数字图像时,亮度分量Y保持不变,色度分量U(或V)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数量扩大两倍。
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在转换成YUV444格式的数字图像时,亮度分量Y保持不变,色度分量U(或V)通常采用直接拷贝的方式,即1*1的U(或V)直接拷贝为2*2的,如图1c所示,色度分量U(或V)的4个色度分量点M、N、O和P,每个色度分量点直接拷贝3次得到新的色度分量U(或V)。或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实现对色度分量U(或V)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数量扩大两倍。
然而,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图像格式转换以后生成的YUV444格式的数字图像,其色度(U和V)分量的边缘会造成模糊,当将YUV444格式的数字图像转换为RGB格式的数字图像后进行数字图像显示时,色彩丰富的数字图像的边缘区会出现色彩扩散。若将数字图像进行多倍放大后再显示时,这种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会更加明显,降低了数字图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数字图像格式由YUV420格式转换成YUV444格式后,数字图像会产生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降低了数字图像的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包括:
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以及确定在转换后图像中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的位置;
针对一个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矩形区域是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且全部顶点都是第一类位置点的矩形区域;
针对一个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针对一个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了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后,便于计算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一梯度值;
确定所述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二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梯度值和所述第二梯度值确定第一权重;
根据所述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权重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左对角线和右对角线方向上的梯度值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实现了边缘导向的方向插值,能够保留色度分量的边缘特性,从而使得转换后的图像不会出现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转换后图像的质量。
较佳地,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一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1=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二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2=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一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1表示第一梯度值(左对角线方向),d2表示第二梯度值(右对角线方向),i、j分别表示第二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1表示第一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较佳地,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三梯度值;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四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三梯度值和所述第四梯度值确定第二权重;
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二权重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梯度值及与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实现了边缘导向的方向插值,能够保留色度分量的边缘特性,从而使得转换后的图像不会出现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转换后图像的质量。
较佳地,若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三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3=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四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4=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二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3表示第三梯度值(水平方向),d4表示第四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三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2表示第二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较佳地,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五梯度值;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六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五梯度值和所述第六梯度值确定第三权重;
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梯度值及与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实现了边缘导向的方向插值,能够保留色度分量的边缘特性,从而使得转换后的图像不会出现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转换后图像的质量。
较佳地,较佳地,若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五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5=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六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6=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三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5表示第五梯度值(水平方向),d6表示第六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四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3表示第三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装置,包括: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以及确定在转换后图像中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的位置;
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用于针对一个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矩形区域是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且全部顶点都是第一类位置点的矩形区域;
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用于针对一个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用于针对一个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较佳地,所述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一梯度值;确定所述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二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一梯度值和所述第二梯度值确定第一权重;根据所述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权重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一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1=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二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2=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一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1表示第一梯度值(左对角线方向),d2表示第二梯度值(右对角线方向),i、j分别表示第二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1表示第一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较佳地,所述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三梯度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四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三梯度值和所述第四梯度值确定第二权重;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二权重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三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3=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四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4=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二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3表示第三梯度值(水平方向),d4表示第四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三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2表示第二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较佳地,所述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五梯度值;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六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五梯度值和所述第六梯度值确定第三权重;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五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5=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六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6=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三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5表示第五梯度值(水平方向),d6表示第六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四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3表示第三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了原始图像的第一类位置点、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的图像中的位置后,根据左对角线方向和右对角线方向上的梯度值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根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梯度值及与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根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梯度值及与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实现了边缘导向的方向插值,能够保留色度分量的边缘特性,从而使得转换后的图像不会出现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转换后图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背景技术中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示意图;
图1b为背景技术中YUV420格式的数字图像转换成YUV444格式的数字图像的示意图;
图1c为背景技术中采用直接拷贝的方式实现色度分量(U或V)插值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色度分量(U或V)插值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色度分量(U或V)插值后的新色度分量位置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图2c中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U或V)位置示意图;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图2c中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U或V)位置示意图;
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六图2c中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U或V)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七图像格式转换的装置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确定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以及确定在转换后图像中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的位置;针对一个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矩形区域是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且全部顶点都是第一类位置点的矩形区域;针对一个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针对一个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图像格式转换时,根据色度分量上的方向梯度值确定如何进行插值操作,并通过插值将色度分量的宽和高扩大两倍,避免了转换后的图像出现边缘模糊、色彩扩散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转换后图像的质量。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色度分量可以是:U(色度)分量、V(色度)分量。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适用U分量,也适用V分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以及确定在转换后图像中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的位置;
步骤201、针对一个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矩形区域是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且全部顶点都是第一类位置点的矩形区域;
步骤202、针对一个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步骤203、针对一个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如图2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将宽W等于4,高H等于4的原始色度分量通过插值操作将其宽和高扩大两倍的示意图,如图2c所示为插值后的新的色度分量,其中,新的色度分量宽W变为8,高H变为8,且此时的色度分量有8行8列个色度分量点。在图2c中,点的坐标是从第0行第0列开始计数的,黑色实心圆点表示第一类位置点,所有的第一类位置点处于新的色度分量的偶数行、偶数列;白色空心方块表示第二类位置点,所有第二类位置点处于新的色度分量的奇数行、奇数列;白色空心圆点表示第三类位置点,所有的第三类位置点处于新的色度分量的偶数行、奇数列;灰色实心圆点表示第四类位置点,所有的第四类位置点奇数行、偶数列。
例如:使用图2c中第0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6行第6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0行第6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6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3行第3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又例如:使用图2c中第2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4行第4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2行第4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4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3行第3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又例如:使用图2c中第1行第3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7行第3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4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4行第6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4行第3列的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又例如:使用图2c中第3行第3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5行第3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4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4行第4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4行第3列的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又例如:使用图2c中第0行第4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6行第4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3行第1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3行第7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3行第4列的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又例如:使用图2c中第2行第4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4行第4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3行第3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3行第5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3行第4列的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下面介绍下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较佳地确定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的方式:
较佳地,步骤201中,根据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根据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上的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本发明实施例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指的是:如在图2c中,与第二类位置点(1,1)相邻的点为第一类位置点(0,0)、第三类位置点(0,1)、第一类位置点(0,2)、第四类位置点(1,0)、第四类位置点(1,2)、第一类位置点(2,0)、第三类位置点(2,1)和第一类位置点(2,2)。
较佳地,根据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上的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一梯度值;
确定所述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二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梯度值和所述第二梯度值确定第一权重;
根据所述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权重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本发明实施例,左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即矩形区域)的左上顶点和右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二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右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即矩形区域)的右上顶点和左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二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
如图2d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拥有2行2列个色度分量点的色度分量,图中点的坐标是从第0行第0列开始计数的,其中图2d中的第0行至第2行、第0列至第2列的色度分量点一一对应于图2c中的第0行至第2行、第0列至第2列的色度分量点。
例如:首先使用图2d中第0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2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出第一梯度值,然后使用图2d中第0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2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出第二梯度值,接着根据第一梯度值和第二梯度值计算出第一权重,最后使用第0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第2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和第0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第2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一权重计算第1行第1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一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1=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公式一;
所述第二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2=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公式二;
所述第一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公式四;
其中,d1表示第一梯度值(左对角线方向),d2表示第二梯度值(右对角线方向),i、j分别表示第二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1表示第一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本发明实施例采取直接拷贝的方式得到转换后图像的边缘点,例如在图2c中,图像的边缘点指的是:图像中第0行、第7行、第0列和第7列上所有的点。
例如:计算图2c中坐标为(1,1)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时,可知第二类位置点(1,1)中的i=1、j=1、n=1、c=1、m=2,将i=1、j=1、n=1、c=1代入公式一得到第一梯度值为:
d1=1+|Chrome(1+2*1-1,1+2*1-1)-Chrome(1-2*1+1,1-2*1+1)|;
将i=1、j=1、n=1、c=1代入公式二得到第二梯度值为:
d2=1+|Chrome(1+2*1-1,1-2*1+1)-Chrome(1-2*1+1,1+2*1-1)|;
将第一梯度值d1、第二梯度值d2和m=2代入公式三得到第一权重w1
将i=1、j=1、n=1和第一权重w1代入公式四得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为: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经过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该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也可以根据经过第三类位置点的左对角线方向和右对角线方向上的与该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本发明实施例,左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即矩形区域)的左上顶点和右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三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右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即矩形区域)的右上顶点和左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三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
一种较佳地确定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的方式:
较佳地,步骤202中,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本发明实施例与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指的是:如在图2c中,与第三类位置点(2,1)相邻的点为第四类位置点(1,0)、第二类位置点(1,1)、第四类位置点(1,2)、第一类位置点(2,0)、第一类位置点(2,2)、第四类位置点(3,0)、第二类位置点(3,1)和第四类位置点(3,2)。
较佳地,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三梯度值;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四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三梯度值和所述第四梯度值确定第二权重;
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二权重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如图2e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拥有2行2列个色度分量点的色度分量,图中点的坐标是从第0行第0列开始计数的,其中图2e中的第0行至第2行、第0列至第2列的色度分量点一一对应于图2c中的第1行至第3行、第0列至第2列的色度分量点。
例如:首先使用图2e中第0行第1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2行第1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出第三梯度值,然后使用图2e中第1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1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出第四梯度值,接着根据第三梯度值和第四梯度值计算出第二权重,最后使用第0行第1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第2行第1列的第二类位置点和第1行第0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第1行第2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二权重计算第1行第1列的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三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3=c+|Chrome(i,j+2n-1)-Chrome(i,j-2n+1)|……公式五;
所述第四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4=c+|Chrome(i+2n-1,j)-Chrome(i-2n+1,j)|……公式六;
所述第二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公式八;
其中,d3表示第三梯度值(水平方向),d4表示第四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三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2表示第二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本发明实施例采取直接拷贝的方式得到转换后图像的边缘点,例如在图2c中,图像的边缘点指的是:图像中第0行、第7行、第0列和第7列上所有的点。
例如:计算图2c中坐标为(2,1)的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时,可知第二类位置点(2,1)中的i=2、j=1、n=1、c=1、m=2,将i=2、j=1、n=1、c=1代入公式五得到第三梯度值为:
d3=1+|Chrome(2,1+2*1-1)-Chrome(2,1-2*1+1)|;
将i=2、j=1、n=1、c=1代入公式六得到第四梯度值为:
d4=1+|Chrome(2+2*1-1,1)-Chrome(2-2*1+1,1)|;
将第三梯度值d3、第四梯度值d4和m=2代入公式七得到第二权重w2
将i=2、j=1、n=1和第二权重w2代入公式八得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为: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经过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该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也可以根据经过第四类位置点的左对角线方向和右对角线方向上的与该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本发明实施例,左对角线指的是:与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即矩形区域)的左上顶点和右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四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右对角线指的是:与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即矩形区域)的右上顶点和左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四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
一种较佳地确定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的方式:
较佳地,步骤203中,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本发明实施例与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指的是:如在图2c中,与第四类位置点(1,2)相邻的点为第三类位置点(0,1)、第一类位置点(0,2)、第三类位置点(0,3)、第二类位置点(1,1)、第二类位置点(1,3)、第三类位置点(2,1)、第一类位置点(2,2)和第三类位置点(2,3)。
较佳地,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五梯度值;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六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五梯度值和所述第六梯度值确定第三权重;
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如图2f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拥有2行2列个色度分量点的色度分量,图中点的坐标是从第0行第0列开始计数的,其中图2f中的第0行至第2行、第0列至第2列的色度分量点一一对应于图2c中的第0行至第2行、第1列至第3列的色度分量点。
例如:首先使用图2f中第0行第1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2行第1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出第四梯度值,然后使用图2f中第1行第0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第1行第2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计算出第五梯度值,接着根据第三梯度值和第四梯度值计算出第三权重,最后使用第0行第1列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第2行第1列的第一类位置点和第1行第0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第1行第2列的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第三权重计算第1行第1列的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五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5=c+|Chrome(i,j+2n-1)-Chrome(i,j-2n+1)|……公式九;
所述第六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6=c+|Chrome(i+2n-1,j)-Chrome(i-2n+1,j)|……公式十;
所述第三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公式十二;
其中,d5表示第五梯度值(水平方向),d6表示第六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四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3表示第三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本发明实施例采取直接拷贝的方式得到转换后图像的边缘点,例如在图2c中,图像的边缘点指的是:图像中第0行、第7行、第0列和第7列上所有的点。
例如:计算图2c中坐标为(1,2)的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时,可知第二类位置点(1,2)中的i=1、j=2、n=1、c=1、m=2,将i=1、j=2、n=1、c=1代入公式九得到第五梯度值为:
d5=1+|Chrome(1,2+2*1-1)-Chrome(1,2-2*1+1)|;
将i=1、j=2、n=1、c=1代入公式十得到第六梯度值为:
d6=1+|Chrome(1+2*1-1,2)-Chrome(1-2*1+1,2)|;
将第五梯度值d5、第六梯度值d6和m=2代入公式十一得到第三权重w3
将i=1、j=2、n=1和第三权重w3代入公式十二得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图像格式转换的装置,由于图3的图像格式转换的装置对应的方法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七图像格式转换的装置包括:
位置确定单元300,用于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以及确定在转换后图像中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的位置;
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1,用于针对一个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矩形区域是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且全部顶点都是第一类位置点的矩形区域;
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2,用于针对一个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3,用于针对一个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较佳地,所述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1,具体用于:
根据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的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上的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所述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1,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一梯度值;确定所述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二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一梯度值和所述第二梯度值确定第一权重;根据所述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权重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一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1=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二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2=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一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1表示第一梯度值(左对角线方向),d2表示第二梯度值(右对角线方向),i、j分别表示第二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1表示第一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较佳地,所述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2,具体用于:
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较佳地,所述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2,具体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三梯度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四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三梯度值和所述第四梯度值确定第二权重;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二权重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三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3=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四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4=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二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3表示第三梯度值(水平方向),d4表示第四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三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2表示第二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较佳地,所述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3,具体用于:
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较佳地,所述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303,具体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五梯度值;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六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五梯度值和所述第六梯度值确定第三权重;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较佳地,若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五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5=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六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6=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三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5表示第五梯度值(水平方向),d6表示第六梯度值(竖直方向),i、j分别表示第四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3表示第三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以及确定在转换后图像中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的位置;
针对一个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矩形区域是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且全部顶点都是第一类位置点的矩形区域;
针对一个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针对一个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一梯度值;
确定所述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二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梯度值和所述第二梯度值确定第一权重;
根据所述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权重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其中,所述左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的左上顶点和右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二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所述右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的右上顶点和左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二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一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1=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二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2=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一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1表示第一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梯度值为左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d2表示第二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二梯度值为右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i、j分别表示第二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1表示第一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三梯度值;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四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三梯度值和所述第四梯度值确定第二权重;
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二权重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三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3=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四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4=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二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3表示第三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三梯度值为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d4表示第四梯度值,其中所述第四梯度值为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第二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i、j分别表示第三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2表示第二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具体包括: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五梯度值;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六梯度值;
根据所述第五梯度值和所述第六梯度值确定第三权重;
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五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5=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六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6=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三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5表示第五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五梯度值为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第二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d6表示第六梯度值,其中所述第六梯度值为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i、j分别表示第四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3表示第三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8.一种数据图像格式转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在转换后图像中的位置,并且将所述原始图像中每个点的色度分量作为转换后图像中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以及确定在转换后图像中需要进行插值计算的第二类位置点、第三类位置点和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的位置;
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用于针对一个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矩形区域的全部对角线上的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矩形区域是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中心且全部顶点都是第一类位置点的矩形区域;
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用于针对一个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用于针对一个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根据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点的色度分量值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其中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水平方向上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且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类位置点相邻的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一梯度值;确定所述四个第一类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中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第二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一梯度值和所述第二梯度值确定第一权重;根据所述左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右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一权重确定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其中,所述左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的左上顶点和右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二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所述右对角线指的是与第二类位置点相邻的点所围成的区域的右上顶点和左下顶点相连所形成的对角线,其中,第二类位置点为该区域的中心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一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1=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二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2=c+|Chrome(i+2n-1,j-2n+1)-Chrome(i-2n+1,j+2n-1)|;
所述第一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二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1表示第一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一梯度值为左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d2表示第二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二梯度值为右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i、j分别表示第二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1表示第一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三梯度值;确定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四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三梯度值和所述第四梯度值确定第二权重;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二权重确定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三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三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3=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四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4=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二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三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3表示第三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三梯度值为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d4表示第四梯度值,其中所述第四梯度值为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第二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i、j分别表示第三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2表示第二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色度分量值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五梯度值;确定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第六梯度值;根据所述第五梯度值和所述第六梯度值确定第三权重;根据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水平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和所述经过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垂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相邻的两个点的色度分量值,以及所述第三权重确定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四类位置点为非边缘点,则所述第五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5=c+|Chrome(i,j+2n-1)-Chrome(i,j-2n+1)|;
所述第六梯度值满足下列公式:
d6=c+|Chrome(i+2n-1,j)-Chrome(i-2n+1,j)|;
所述第三权重满足下列公式:
所述第四类位置点的色度分量值满足下列公式:
其中,d5表示第五梯度值,其中所述第五梯度值为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第二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d6表示第六梯度值,其中所述第六梯度值为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第一类位置点之间的梯度值,i、j分别表示第四类位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Chrome(x,y)表示转换后图像在(x,y)位置上的色度分量值,w3表示第三权重,T为设定的阈值,且T>1,m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n为预设值且为正整数,c为预先设定的大于0的常量。
CN201410606066.5A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631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6066.5A CN105631802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06066.5A CN105631802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1802A CN105631802A (zh) 2016-06-01
CN105631802B true CN105631802B (zh) 2018-11-30

Family

ID=56046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6066.5A Active CN105631802B (zh) 2014-10-30 2014-10-30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31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2406A (zh) * 2017-04-21 2017-09-15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246478A (zh) * 2018-11-20 2019-01-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格式转换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066A (zh) * 2008-02-03 2009-08-05 深圳艾科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 图像采样格式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59960A (zh) * 2013-04-22 2013-08-21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的插值方法及装置、图像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5554487A (zh) * 2014-10-30 2016-05-04 炬芯(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74791B1 (ko) * 2000-11-22 2003-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의 영역 구분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066A (zh) * 2008-02-03 2009-08-05 深圳艾科创新微电子有限公司 图像采样格式转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3259960A (zh) * 2013-04-22 2013-08-21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的插值方法及装置、图像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5554487A (zh) * 2014-10-30 2016-05-04 炬芯(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1802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13989B2 (ja)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仮想現実感生成システム
JP596239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EP2525561B1 (en) Data-generating device, data-generating method, data-generat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631918B2 (ja)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
CN108022223B (zh) 一种基于对数映射函数分块处理融合的色调映射方法
TWI588757B (zh) 邊緣偵測系統及方法
CN105763768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631802B (zh)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US7050066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US6744440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KR100858086B1 (ko) 렌더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5554487B (zh) 一种数字图像格式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KR100986607B1 (ko) 영상 보간 방법 및 그 방법이 기록된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JP2007140593A (ja) 内接矩形検出装置および内接矩形検出プログラム
JP201704527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1635796A (zh) 影像處理裝置與方法
KR102470242B1 (ko) 영상 처리 장치,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12237002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3556545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电路
JP2014147047A (ja)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US9008463B2 (en) Image expansio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polation processing on input image data, and image expansion method thereof
WO2016187769A1 (zh) 在视频中实现多层蒸汽特效的方法和装置
JP533725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4631878B2 (ja)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仮想現実感生成システム
KR102005526B1 (ko) 증강 현실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85 High-tech Zone,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CTION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5 High-tech Zone,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CTIONS (ZHUHAI)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