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7596B -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7596B
CN105627596B CN201610018129.4A CN201610018129A CN105627596B CN 105627596 B CN105627596 B CN 105627596B CN 201610018129 A CN201610018129 A CN 201610018129A CN 105627596 B CN105627596 B CN 105627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mperature
storage heater
wat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81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7596A (zh
Inventor
李艳
解红
赵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0181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7596B/zh
Priority to CN201710540468.3A priority patent/CN107367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7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7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7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75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4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responsive to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1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 F24S10/4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in absorbing elements surrounded by transparent enclosures, e.g. evacuated solar col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1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 F24S10/90Solar heat collectors using working fluids using internal thermosiphonic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80/00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mponent parts of solar heat coll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24S10/00-F24S70/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蓄热器,蓄热器管路上设置蓄热器管路阀门和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旁通管路上设置旁通管路阀门和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根据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水箱内的温度以及旁通管路的温度来自动控制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的关闭。本发明通过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水箱内的温度以及旁通管路的温度来控制多个阀门,从而实现蓄热智能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备量不断减少、日益紧缺,造成价格的不断上涨,同时常规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这些都大大限制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而寻求新的能源,特别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已成为现在人们研究的热点。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而且资源量巨大,地球表面每年收的太阳辐射能总量为1×10 18 kW·h,为世界年耗总能量的一万多倍。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太阳能的利用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一项,我国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早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其中太阳能的利用尤其占据着突出地位。然而由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上的能量密度小(每平方米约一千瓦),而且又是不连续的,这给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为了广泛利 用太阳能,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在经济上必须能同常规能源相竞争。
目前太阳能蓄热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虽然现有技术也对太阳能的智能控制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太阳能蓄热的智能控制研究不是很多,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从而太阳能利用过程中的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从而解决前面出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蓄热器,所述集热器包括集热管和水箱,所述集热管包括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放热端设置在水箱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蓄热器管路上,所述水箱与蓄热器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水箱中的水,加热后的水通过水箱出口管进入蓄热器,将热量储存在蓄热器的蓄热材料中;所述蓄热器管路上设置蓄热器管路阀门和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控制进入蓄热器中的水的流量和检测进入蓄热器中的水的温度,所述系统还设置蓄热器管路并联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旁通管路阀门和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控制旁通管路上水的流量和检测旁通管路水的温度,所述蓄热器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热材料的温度;所述水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水温,水箱出口管上设置出口管阀门;所述的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和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以及蓄热器中的温度传感器、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的中央控制器根据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水箱内的温度以及旁通管路的温度来自动控制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的关闭。
作为优选,如果中央控制器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低于蓄热器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自动关闭蓄热器管路阀门和出口管阀门,打开旁通管路阀门;水箱中的水继续通过太阳能加热,当水箱中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数值时,出口管阀门打开,水通过旁通管路流过,如果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度数,则旁通管路阀门关闭,蓄热器管路阀门打开,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作为优选,如果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5摄氏度,则旁通管路阀门关闭,蓄热器管路阀门打开,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口管阀门设置在水箱出口管上靠近水箱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箱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平均值来控制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的开闭。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最低值来控制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的开闭。
作为优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靠近水箱入口管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管包括扁平管和肋片,所述扁平管包括互相平行的管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平行的管壁的端部,所述侧壁和所述平行的管壁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集热管放热端包括肋片,所述肋片设置在管壁之间,所述肋片包括倾斜于管壁的倾斜部分,所述的倾斜部分与平行的管壁连接,所述倾斜部分将流体通道彼此隔开形成多个小通道,相邻的倾斜部分在管壁上连接,所述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三角形;在倾斜部分上设置连通孔,从而使相邻的小通道彼此连通;连通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作为优选,连通孔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B,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满足如下公式:
Sin(B)=a+b*sin(A/2) -c* sin(A/2)2
其中a,b,c是参数,其中0.559< a <0.565,1.645<b<1.753,1.778<c<1.883;
60°<A<160°;35°<B<9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通过检测的蓄热温度,通过控制阀门的开闭,从而保证智能化蓄热,保证了热量充分利用。
2)本发明通过监控热利用装置的进水温度和蓄热材料的温度,从而通过控制流量保证热利用装置的水温恒定。
3)本发明研究了新的集热器结构,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扁平集热管的结构尺寸,从而使得保证换热阻力的情况下,使得换热效果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太阳能集热器系统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太阳能集热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集热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集热管内肋片设置通孔位置处的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设置通孔结构倾斜部分平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设置通孔结构倾斜部分平面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三角形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集热管吸热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优选的集热管吸热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改进示意图;
图11是蓄热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集热管,2流体通道,3管壁,4倾斜部分,5顶点,6连通孔,7肋片,8水箱,9吸热端,10放热端,11底板,12吸热膜,13玻璃板,14隔热层,15内肋片,16蓄热器,17水箱出口管,18水箱入口管,19出口管温度传感器,20出口管阀门,21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22旁通管路阀门,23入口管阀门,24蓄热器管路阀门,25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26中央控制器,27蓄热器入口管,28蓄热材料,29热利用管路阀门,30热利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如图1-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蓄热器16,所述集热器包括集热管1和水箱8,所述集热管1包括吸热端9和放热端10,所述放热端10设置在水箱8中。吸热端9吸收太阳能,通过放热端10将热量传递给水箱中的水。所述水箱8与蓄热器16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管1吸收太阳能,加热水箱8中的水,加热后的水通过水箱出口管17进入蓄热器16,在蓄热器16中进行换热,将热量储存在蓄热器16的蓄热材料中,在蓄热器16中流出的水在水箱入口管18进入水箱8中进行加热。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还包括透明玻璃板13、隔热层14、吸热膜12。吸热膜12设置在集热管1吸热端9的上面(即面向太阳的一面),透明玻璃板13覆盖在集热管的吸热端9的正面,吸热端9与透明玻璃板16之间留有隔热层17,作为优选,隔热层为真空层。作为优选透明玻璃板16采用钢化玻璃、隔热层为真空层;作为优选,吸热膜12通过溅射的方式设置在热管1吸热端9的正面。
底板11设置在集热管1下部,所述底板为保温材料。
作为优选,隔热层17的厚度为18mm~25mm;作为优选为20 mm。
如图3所示,在放热端10,所述集热管包括扁平管1和肋片7,所述扁平管1包括互相平行的管壁3和侧壁12,所述侧壁12连接平行的管壁2的端部,所述侧壁12和所述平行的管壁3之间形成流体通道2,所述肋片7设置在管壁3之间,所述肋片7包括倾斜于管壁的倾斜部分4,所述的倾斜部分4与平行的管壁3连接,所述倾斜部分4将流体通道2彼此隔开形成多个小通道10,相邻的倾斜部分4在管壁上连接,所述相邻的倾斜部分4以及管壁3之间构成三角形;在倾斜部分4上设置连通孔6,从而使相邻的小通道10彼此连通。
通过设置连通孔6,保证相邻的小通道10之间的连通,从而使得压力大的小通道内的流体可以向邻近的压力小的小通道内流动,解决扁平管换热的情况下的内部压力不均匀以及局部压力过大的问题,从而促进了流体在换热通道内的充分流动,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集热管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沿着扁平管横截面的管壁3的中间(即图3横截面示意图中管壁3的中间位置)向两侧侧壁12方向,不同倾斜部分4上的所述的通孔6面积不断的变小。其中,位于扁平管1的中间位置,即图2横截面示意图中管壁3的中间位置,通孔6的面积最大。主要原因是通过实验发现,因为流体分配不均匀,中间压力最大,从中间向两侧压力逐渐减小。因此通孔面积的分配,使得中部的流体尽可能向两边流动,减少中部的流动阻力,同时为了避免开孔面积过大造成换热面积的减少,使得开孔面积根据压力来进行变化,在降低阻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沿着扁平管横截面的中间向侧壁12方向,不同倾斜部分4上的所述的通孔6面积不断的变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如此设置,也是符合流动压力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降低流动阻力的同时,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连通孔6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点到顶角的方向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同。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方向为流体流动方向。通过实验发现,将顶角方向设置为与流动方向保持一致,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同时降低流动阻力。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提高10%左右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9%左右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以后简称第二等腰三角形。通过设置成为等腰三角形,可以保证流体流动均匀,提高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倾斜部分顶点5为平面,所述相邻的两个倾斜部分4的顶点5相连,所述顶点5与管壁3相连。因为设置定点5为平面,因此使得倾斜部分4与管壁接触面积大,从而使得管壁和倾斜部分更充分更好的接触。使得安装更加容易,避免滑动。
作为优选,相邻的倾斜部分4以及管壁之间构成三角形中,倾斜部分4相对的内表面的连接点形成三角形的顶点,所述三角形的顶点位于管壁上。
如图7所示,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B,如图5,6所示,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同一个倾斜部分4设置多排三角形通孔6。如图6所示,多排通孔6为错列结构。
在实验中发现,通孔的面积不能过大,过大的话会导致换热面积的损失,降低换热效率,过小的话,造成局部压力分配依然不均匀,同理,相邻管壁3的距离不能过大,过大会导致换热效率的降低,过小会导致流动阻力过大。根据实验发现,第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第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一定规律的变化,例如第二等腰三角形顶角变大,从而导致换热通道的小通道面积增加,相应的流动阻力变小,因此此时第二等腰三角形的流通面积就要变小,这样可以减少通孔6的面积,同时保证流动阻力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率。因此第一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顶角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第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B,第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满足如下公式:
Sin(B)=a+b*sin(A/2) -c* sin(A/2)2
其中a,b,c是参数,其中0.559< a <0.565,1.645<b<1.753,1.778<c<1.883;
60°<A<160°;35°<B<90°。
作为优选,a=0.5631,b=1.6948,c=1.8432;
80°<A<120°;50°<B<60°;
通过上述的公式,可以确定第一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顶角之间的最佳关系,在此关系下能够保证在满足流动阻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H=7-18mm。进一步作为优选,10<H<11mm。
作为优选,第一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度为h,满足如下公式:
0.28<d*(h/H)<0.36;其中d是参数,0.7<d<2.0;
H是以相邻管壁相对的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 1.0<d<1.4。
作为优选,随着顶角为A的增加,所述的d变小。
作为优选,随着H的增加,所述的d变小。
管壁的宽度为W,优选为7.4>W/H>4.6,进一步优选,6.8>W/H>5.6。
通过上述的优化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集热管的换热性能,同时降低流动阻力。
对于倾斜部分形成的顶角A不同的情况,例如沿着管壁的中部向两侧的侧壁方向,所述的相邻的倾斜部分形成的夹角A越来越小的情况,前面的公式中的A采取倾斜部分相邻的两个顶角的平均值来计算。
本发明是通过多个不同尺寸的集热管的上千次数值模拟以及试验数据,在满足工业要求承压情况下(10MPa以下),在实现最大换热量的情况下,总结出的最佳的扁平管管壁的尺寸优化关系。
作为优选,所述的同一排的相邻的等腰三角形通孔的底边都在一条线上,同一排相邻的通孔距离为S1,所述2.9×h<S1<3.3×h,其中S1是以相邻两个等腰三角形通孔的底边的中点的距离。优选为3.2×h =S1。
作为优选,相邻排的通孔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互相平行,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中点的距离为L,相邻排的距离S2为3.8*L<S2<4.8*L。优选为S2=4.4*L
相邻排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不同时,采取两条底边的加权平均数来计算。
作为优选,同一排的等腰三角形的夹角和底边完全相同。即形状完全相同,为相等形。
对于前面的公式,对于前后排尺寸不同的通孔,也依然适用。
作为优选,肋片的壁厚为0.5-0.9mm;作为优选,0.6-0.7mm。
对于没有提到的具体尺寸参数,按照正常的换热器进行设计。
所述肋片7只设置在放热端10。
作为优选,如图8,9所示,在集热管1的吸热端9内壁上设置内肋片15。
作为优选,所述内肋片15为直板状,内肋片15的延伸方向沿着流体蒸发的的流动方向,即沿着吸热端9向放热端方向,或者说沿着集热管吸热端9的轴向移动。通过如此设置,使得内肋片之间形成的流体空间与流体的流动方向保持一致,从而减少流动阻力,同时还增加强化吸热。
作为优选,沿着吸热端9向放热端方向,内肋片15高度不断的增加,高度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增加内肋片15高度,从而增加内肋片15的换热面积。实验发现,通过如此设置,与翅片高度完全相同相比,可以提高大约7%的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如图7所示,沿着集热管1吸热端10横截面的中间向两侧,所述内肋片15的高度不断减少。其中,位于集热管1吸热端10的中间位置,内肋片15的高度最高。
因为通过试验发现,集热管吸热端在中部吸热最多,从中部向两侧,吸热逐渐变小,因此通过设置集热管的内肋片15高度变化,这样使得集热管吸热端的吸热面积在中部最大,在两侧最小,使得中部吸热能力最大,这样符合集热管吸热端热量的吸热规律,使得整体上集热管吸热端吸热均匀,避免集热管吸热端局部温度过热,造成散热效果过差,造成集热管吸热端寿命的缩短。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中部流动阻力变大,更多的流体向吸热端两侧分配,使得了流体分配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从中间向两侧,所述内肋片15的高度减少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通过上述设置,也是符合集热管吸热端的吸热规律,进一步提高集热管吸热端的吸热效率,保证集热管吸热端的整体吸热均匀,温度均匀,增加集热管的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集热管是重力热管。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管路上设置阀门24和温度传感器25,分别用于控制进入蓄热器16中的水的流量和检测进入蓄热器16中的水的温度,同理,所述太阳能蓄热系统还设置蓄热器管路并联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阀门22和温度传感器21,分别用于控制旁通管路上水的流量和检测水的温度。所述蓄热器16中设置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优选为相变材料。优选的,所述蓄热器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热材料的温度。所述的阀门22、24和温度传感器21、25以及蓄热器中的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26进行数据连接。
水箱8内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8内的温度,水箱8出口管17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9,用于检测水箱出口管17上的水温,水箱出口管17上设置出口管阀门20,所述的水箱8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17、出口管阀门20与中央控制器26数据连接。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太阳能蓄热系统的智能化检测和控制,本发明通过下面多个实施例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实施例一
作为一个改进,中央控制器26根据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和进入蓄热器的水温来自动控制阀门22、24的开闭。
优选,正常运行过程中阀门24打开,阀门22关闭。
如果蓄热材料的温度高于进入蓄热器的水温,则中央控制器26自动控制阀门24关闭,同时阀门21打开。保证水不进入蓄热器,因为如果此时水进入蓄热器16,不仅没有起到蓄热的效果,反而将蓄热材料中的热量传递给水,从而降低了蓄热效果。因此通过此种措施可以节省能源。
如果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21检测的水温高于蓄热材料的温度,中央控制器自动控制阀门24打开,阀门22关闭,保证水能够进入蓄热器16,起到蓄热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热器管路进水管上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24,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24来测量蓄热器管路进水管上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24测量的水的温度的平均值来控制阀门22、24的开闭。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25测量的水的温度的最低值来控制阀门22、24的开闭。通过采取最低值,能够数据的进一步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蓄热器入口管靠近蓄热器16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旁通管路管路和蓄热器管路的连接点靠近蓄热器入口。这样避免在蓄热器管路上存储太多的上一次关闭阀门24时存下的冷水。
2.实施例二
作为一个改进,所述的中央控制器26根据检测的蓄热器16入口管的温度、水箱8内的温度以及旁通管路的温度来自动控制阀门20、22、25的关闭。
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低于蓄热器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26自动关闭阀门24和阀门20,打开阀门22。打开阀门22能够保证位于阀门20和24之间的水能够通过旁通管路循环到水箱中再进行加热,同时排空阀门22、24之间的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水。水箱8中的水继续通过太阳能加热,当水箱8中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数值时,优选超过10摄氏度以上,阀门20、24打开,阀门22关闭,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得蓄热器蓄热实现智能化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门20设置在水箱出口管上靠近水箱的位置。这样使得出口管路17上基本上不会存储冷水,保证蓄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箱8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平均值来控制阀门20、22、24的开闭。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最低值来控制阀门20、22、24的开闭。通过采取最低值,能够保证水箱8内的所有位置的水的温度都能够达到可以利用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8内靠近水箱入口管18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8内靠近水箱出口管17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旁通管路管路和蓄热器管路的连接点靠近蓄热器入口。这样避免在蓄热器管路上存储太多的上一次关闭阀门24时存下的冷水。
3.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改进。
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低于蓄热器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26自动关闭阀门24和阀门20,打开阀门22。打开阀门22能够保证位于阀门20和24之间的水能够通过旁通管路循环到水箱中再进行加热。水箱8中的水继续通过太阳能加热,当水箱8中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数值时,优选超过10摄氏度以上,阀门20打开,水通过旁通管路流过,如果旁通管路传感器21检测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一定度数,例如超过5摄氏度,则旁通管路阀门22关闭,蓄热器管路24打开,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通过上述措施,通过旁通管路来检测水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了蓄热的效果,提高了蓄热的智能控制。
其余的没有描述的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二相同,就不在进一步描述。
4.实施例四
作为一个改进,太阳能蓄热系统可以智能计算热损失。如图1所示,所述水箱8内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水箱8内的水温,所述温度传感器25可以测量进入蓄热器中的水温,通过水温和流量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系统运输过程中的热损失,即(水箱8内的水温-进入蓄热器的水温)×质量流量×水的比热。
所述出口管路17上设置流量计,蓄热器管路上设置流量计,所述两个流量计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通过两个流量计测量的平均数值来计算热损失。
优选,通过蓄热器管路上设置流量计测量的流量来计算热损失。
如果检测的热损失过大,则中央控制器自动发出提醒。此时需要检测流体管路是否存在问题。
5.实施例五
所述蓄热器16中通入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蓄热材料28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管与热利用装置30通过管路相连。所述热利用装置30与蓄热器1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阀门29,所述阀门29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26根据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来自动控制阀门29的开度。
如果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高于上限值,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29增加开度,以保证更多的流体流入蓄热器中参与换热,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如果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低于一定数值,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29降低开度,以保证更少的流体流入蓄热器中参与换热,保证加热流体温度。
当检测的如果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低于下限值,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29关闭,此时说明蓄热材料的蓄热已经完全被用完。
通过上述智能化控制能够实行蓄热利用的智能化。
对于蓄热器中其他特征,与前面记载的相同,就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6.实施例六
所述热利用装置30的入口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检测进入热利用装置内水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26数据连接。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进入热利用装置中的水温高于上限数据,则中央控制器26控制阀门29的开度增加,从而增加进入蓄热器16内的流体流量。通过增加换热的流体量的降低进入热利用装置的水的温度。相反,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进入热利用装置中的水温低于下限数据,则中央控制器26控制阀门29的开度降低,从而减少进入蓄热器16内的流体流量。通过减少换热的流体量的提高进入热利用装置的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利用装置的入口管上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平均值来控制阀门29的开度。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最低值来控制阀门29的开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热利用装置的入口管上内靠近热利用装置的位置。
通过上述措施,能够而保证进入热利用装置的水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能够达到可以利用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热利用装置是散热器。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蓄热器,所述集热器包括集热管和水箱,所述集热管包括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放热端设置在水箱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蓄热器管路上,所述水箱与蓄热器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水箱中的水,加热后的水通过水箱出口管进入蓄热器,将热量储存在蓄热器的蓄热材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管路上设置蓄热器管路阀门和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控制进入蓄热器中的水的流量和检测进入蓄热器中的水的温度,所述系统还设置蓄热器管路并联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旁通管路阀门和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控制旁通管路上水的流量和检测旁通管路水的温度,所述蓄热器中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热材料的温度;所述水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水温,水箱出口管上设置出口管阀门;所述的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和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以及蓄热器中的温度传感器、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的中央控制器根据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水箱内的温度以及旁通管路的温度来自动控制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的关闭;
如果中央控制器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低于蓄热器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自动关闭蓄热器管路阀门和出口管阀门,打开旁通管路阀门;水箱中的水继续通过太阳能加热,当水箱中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数值时,出口管阀门打开,水通过旁通管路流过,如果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度数,则旁通管路阀门关闭,蓄热器管路阀门打开,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旁通管路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5摄氏度,则旁通管路阀门关闭,蓄热器管路阀门打开,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管阀门设置在水箱出口管上靠近水箱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水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平均值来控制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的开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最低值来控制蓄热器管路阀门、旁通管路阀门、出口管阀门的开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靠近水箱入口管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包括扁平管和肋片,所述扁平管包括互相平行的管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平行的管壁的端部,所述侧壁和所述平行的管壁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集热管放热端包括肋片,所述肋片设置在管壁之间,所述肋片包括倾斜于管壁的倾斜部分,所述的倾斜部分与平行的管壁连接,所述倾斜部分将流体通道彼此隔开形成多个小通道,相邻的倾斜部分在管壁上连接,所述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三角形;在倾斜部分上设置连通孔,从而使相邻的小通道彼此连通;连通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孔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B,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满足如下公式:
Sin(B)=a+b*sin(A/2) -c* sin(A/2)2
其中a,b,c是参数,其中0.559< a <0.565,1.645<b<1.753,1.778<c<1.883;
60°<A<160°;35°<B<90°。
CN201610018129.4A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27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8129.4A CN105627596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201710540468.3A CN107367078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利用旁路管路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8129.4A CN105627596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0468.3A Division CN107367078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利用旁路管路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7596A CN105627596A (zh) 2016-06-01
CN105627596B true CN105627596B (zh) 2017-08-25

Family

ID=560427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04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67078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利用旁路管路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20161001812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27596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04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67078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利用旁路管路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3670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8943B (en) * 2017-01-23 2019-01-16 Todd Muxworthy Anthony Waste-liquid heat recovery
CN109915907B (zh) * 2018-04-27 2020-08-11 浙江子午线质量标准化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太阳能集热器
CN111854184A (zh) * 2018-04-27 2020-10-30 青岛宝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损失计算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10748913B (zh) * 2018-07-24 2021-04-06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蓄热空气温度通信控制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10748912B (zh) * 2018-07-24 2021-03-05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烟温通信控制阀门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10398076B (zh) * 2018-08-03 2020-08-28 伟迈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集热器出水温度智能控制阀门开度的太阳能系统
CN110285592B (zh) * 2018-08-03 2020-08-28 安徽太极计算机有限公司 智能控制阀门开度的太阳能系统
CN114893908B (zh) * 2019-08-13 2023-06-23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双温协同智控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CN112393416B (zh) * 2019-08-13 2022-05-17 青岛科技大学 根据热水管温度自控的热水锅炉系统
CN112484341B (zh) * 2020-06-01 2022-01-28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一种根据水泵功率自动控制阀门的地源热泵系统
CN112696845B (zh) * 2020-06-01 2022-04-15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一种根据室内温度蓄热的地源热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8896A (ja) * 1987-10-12 1989-04-17 Nippon Denso Co Ltd 熱交換器
JP3729136B2 (ja) * 2002-02-01 2005-1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排気熱交換装置
CN1485593A (zh) * 2002-09-29 2004-03-31 王智慧 一体化高密度相变蓄能用电供热技术及装置
CN101226006A (zh) * 2008-01-25 2008-07-23 东南大学 热管式聚焦蓄能型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
CN201322463Y (zh) * 2008-08-15 2009-10-07 上海锦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热水器
CN201652881U (zh) * 2010-03-15 2010-11-24 昆明顶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智热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7078A (zh) 2017-11-21
CN107367078B (zh) 2019-02-22
CN105627596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837B (zh) 一种智能控制水温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105627596B (zh) 一种基于多温度数据智能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105444435B (zh) 一种根据蓄热材料温度智能流量控制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105627602B (zh) 一种智能控制水温的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05546851B (zh) 一种智能调节阀门开闭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105202775B (zh) 远程智能监控的蓄热辅助加热的太阳能系统
CN105387637B (zh) 一种内翅片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
CN105865051B (zh) 检测泄漏的太阳能集热器
CN105674585B (zh) 压力均衡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
CN105546850B (zh) 一种根据进口温度智能流量控制的太阳能蓄热利用系统
CN111707010A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均温管的设计方法
CN105157256A (zh) 远程智能控制流量分配的太阳能系统
CN105627597B (zh) 一种智能计算热损失的太阳能蓄热系统
CN105444440B (zh) 一种多参数智能控制太阳能系统水温的方法
CN105571165B (zh) 一种内肋片高度轴向变化太阳能热水器
CN105650906B (zh) 菱形集热管的太阳能集热器
CN105485942B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105509347B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05466046B (zh) 一种智能控制水位高度的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05546848B (zh) 一种内肋片高度竞相变化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
CN105466039B (zh) 一种根据水箱水温智能调节阀门开度的太阳能系统
CN105444441B (zh) 一种保持水箱输出温度恒定的智能控制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04075462B (zh) 一种智能控制并联多管路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104034062B (zh) 一种智能控制太阳能散热器系统
CN104034055B (zh) 一种智能控制辅助加热设备旁通的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