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6322A -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6322A
CN105626322A CN201510969564.0A CN201510969564A CN105626322A CN 105626322 A CN105626322 A CN 105626322A CN 201510969564 A CN201510969564 A CN 201510969564A CN 105626322 A CN105626322 A CN 105626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centrifugal
exhaustor
adjustable plat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695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695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63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6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63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包括调节体、旋转轴、旋转体、拉伸体、离心体、滚珠、拉杆、弹簧、调节管,旋转轴与旋转体固结在一起,拉伸体、离心体均布置在旋转体内,滚珠镶嵌在拉伸体上,离心体的一侧壁通过滚珠与拉伸体相接触,离心体的另一侧壁通过第一弹簧与旋转体的内壁面相连接,拉伸体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与旋转体的内壁面相连接的内壁面相连接。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调节板上移,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高;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调节板下移,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低。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废气再循环系统的优化设计。

Description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世界石油制品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柴油车的经济性日渐突出,这使得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从事柴油机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排气再循环系统是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气缸。再循环排气由于具有惰性将会延缓燃烧过程,也就是说燃烧速度将会放慢从而导致燃烧室中的压力形成过程放慢,这就是氮氧化合物会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废气再循环率会使总的排气流量减少,因此废气排放中总的污染物输出量将会相对减少。在中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大的排气再循环率,以降低排温,减小污染;在高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小的排气再循环率,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63439.5,专利名称:电子式排气再循环气体控制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中高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再循环率的的变化是通过专门的控制结构来实现的,从而使控制系统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可以使排气再循环率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自我调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进气管、空滤、压气机、发动机、排气管、涡轮、催化包、旁通管、调节体、旋转轴、旋转体、拉伸体、离心体、滚珠、拉杆、调节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调节管,发动机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排气管相连通,空滤、压气机依次连接在进气管上,涡轮、催化包依次连接在排气管上,旁通管的一端与空滤、压气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旁通管的另一端与涡轮、催化包之间的排气管相连通,调节体布置在旁通管上,调节板布置在调节体内并与调节体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旋转轴与旋转体固结在一起,拉伸体、离心体均布置在旋转体内,滚珠镶嵌在拉伸体上,离心体的一侧壁通过滚珠与拉伸体相接触,离心体的另一侧壁通过第一弹簧与旋转体的内壁面相连接,拉伸体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与旋转体的内壁面相连接的内壁面相连接,拉杆的一端与拉伸体的下底面相连接,拉杆的另外一端穿过调节体的上壁面后与调节板的上端面相连接,旋转轴通过链条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拉伸体的纵截面为梯形,调节管的一端与涡轮前的排气管相连通,调节管的另一端与调节板上端的调节体内部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离心体、滚珠均为阵列式布置,旋转体内部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型,拉伸体的横截面为圆型,离心体、调节板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排气再循环率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连续可调,从而兼顾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管,2、空滤,3、压气机,4、发动机,5、排气管,6、涡轮,7、催化包,8、旁通管,9、调节体,10、旋转轴,11、旋转体,12、拉伸体,13、离心体,14、滚珠,15、拉杆,16、调节板,17、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19、调节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旁通管8、调节体9、旋转轴10、旋转体11、拉伸体12、离心体13、滚珠14、拉杆15、调节板16、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调节管19,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旁通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旁通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通,调节体9布置在旁通管8上,调节板16布置在调节体9内并与调节体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旋转轴10与旋转体11固结在一起,拉伸体12、离心体13均布置在旋转体11内,滚珠14镶嵌在拉伸体12上,离心体13的一侧壁通过滚珠14与拉伸体12相接触,离心体13的另一侧壁通过第一弹簧17与旋转体11的内壁面相连接,拉伸体12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18与旋转体11的内壁面相连接的内壁面相连接,拉杆15的一端与拉伸体12的下底面相连接,拉杆15的另外一端穿过调节体9的上壁面后与调节板16的上端面相连接,旋转轴10通过链条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拉伸体12的纵截面为梯形,调节管19的一端与涡轮6前的排气管5相连通,调节管19的另一端与调节板16上端的调节体9内部腔体相连通;离心体13、滚珠14均为阵列式布置,旋转体11内部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型,拉伸体12的横截面为圆型,离心体13、调节板16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旋转轴10通过链条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当发动机4转速较高时,旋转体11的旋转速度也较高,在离心力的左右下离心体13向外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17,拉伸体12在第二弹簧18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拉杆15带动调节板16向上移动,发动机4的排气再循环率较高。同理,当发动机4的转速较小时,在第一弹簧17的弹性力左右下离心体13向内移动,从而使拉杆15带动调节板16向下移动,发动机4的排气再循环率较低。在调节管19的作用下,调节板16的移动比较平滑。

Claims (2)

1.一种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催化包(7),发动机(4)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1)、排气管(5)相连通,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催化包(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管(8)、调节体(9)、旋转轴(10)、旋转体(11)、拉伸体(12)、离心体(13)、滚珠(14)、拉杆(15)、调节板(16)、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8)、调节管(19),旁通管(8)的一端与空滤(2)、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旁通管(8)的另一端与涡轮(6)、催化包(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通,调节体(9)布置在旁通管(8)上,调节板(16)布置在调节体(9)内并与调节体(9)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旋转轴(10)与旋转体(11)固结在一起,拉伸体(12)、离心体(13)均布置在旋转体(11)内,滚珠(14)镶嵌在拉伸体(12)上,离心体(13)的一侧壁通过滚珠(14)与拉伸体(12)相接触,离心体(13)的另一侧壁通过第一弹簧(17)与旋转体(11)的内壁面相连接,拉伸体(12)的顶部通过第二弹簧(18)与旋转体(11)的内壁面相连接的内壁面相连接,拉杆(15)的一端与拉伸体(12)的下底面相连接,拉杆(15)的另外一端穿过调节体(9)的上壁面后与调节板(16)的上端面相连接,旋转轴(10)通过链条与发动机曲轴相连接,拉伸体(12)的纵截面为梯形,调节管(19)的一端与涡轮(6)前的排气管(5)相连通,调节管(19)的另一端与调节板(16)上端的调节体(9)内部腔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离心体(13)、滚珠(14)均为阵列式布置,旋转体(11)内部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型,拉伸体(12)的横截面为圆型,离心体(13)、调节板(16)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CN201510969564.0A 2015-12-21 2015-12-21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Pending CN1056263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9564.0A CN105626322A (zh) 2015-12-21 2015-12-21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9564.0A CN105626322A (zh) 2015-12-21 2015-12-21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6322A true CN105626322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41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69564.0A Pending CN105626322A (zh) 2015-12-21 2015-12-21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632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524A (zh) * 2012-02-07 2012-07-04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排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4989508A (zh) * 2015-08-15 2015-10-21 安徽工程大学 增压发动机排气管容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020060A (zh) * 2015-07-17 2015-11-04 上海交通大学 节流型最高温度调节装置
CN105156202A (zh) * 2015-10-13 2015-12-16 上海栊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自身管路引进型受力回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524A (zh) * 2012-02-07 2012-07-04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排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5020060A (zh) * 2015-07-17 2015-11-04 上海交通大学 节流型最高温度调节装置
CN104989508A (zh) * 2015-08-15 2015-10-21 安徽工程大学 增压发动机排气管容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156202A (zh) * 2015-10-13 2015-12-16 上海栊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自身管路引进型受力回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1469B (zh) 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
CN102536524A (zh) 利用排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5422291A (zh) 板体型气体再循环控制装置
CN103291503B (zh) 旋转式排气流量调节系统
CN102562369A (zh) 利用进气压力控制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5020060A (zh) 节流型最高温度调节装置
CN105545537A (zh) 低压气体再循环调节系统
CN102536444A (zh) 带有弹性部件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2562281A (zh) 利用排气压力控制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5545538A (zh) 旋转带动式提升控制系统
CN102562370A (zh) 利用进气压力调节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2588152A (zh) 自调节式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2787949A (zh) 气压式进排气流通装置
CN105179116A (zh) 带有外循环系统的降温装置
CN202756124U (zh) 移动体上下移动装置
CN105626322A (zh) 控制执行一体化流量调节器
CN202832807U (zh) 回路反馈式机械调节系统
CN105781811A (zh) 旋转式管路流通面积调节装置
CN105179073A (zh) 废气引进型降温系统
CN105822464A (zh) 节流式低压循环装置调节系统
CN105840358A (zh) 低压气体循环转速调节系统
CN105736189A (zh) 一种离心式发动机排气控制系统
CN105840356A (zh) 气体流量与水流量同步控制机构
CN103195615A (zh) 压差式机械调节系统
CN202659354U (zh) 采用移动部件的机械式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