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5504A -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 Google Patents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5504A
CN105625504A CN201511011724.7A CN201511011724A CN105625504A CN 105625504 A CN105625504 A CN 105625504A CN 201511011724 A CN201511011724 A CN 201511011724A CN 105625504 A CN105625504 A CN 105625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lery
catchments
water
kariz
groundwater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117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5504B (zh
Inventor
邓铭江
裴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Bureau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5110117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5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5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5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5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5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6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underground
    • E03B3/08Obtaining and confining water by means of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E03B11/1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of underground ta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6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underground
    • E03B3/08Obtaining and confining water by means of wells
    • E03B3/10Obtaining and confining water by means of wells by means of pit wells
    • E03B3/11Obtaining and confining water by means of wells by means of pit w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tubes, e.g. perforated, extending horizontally, or upwardly inclined, exterior to the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3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with artificial enrichment, e.g. by adding water from a pond or a river
    • E03B3/34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with artificial enrichment, e.g. by adding water from a pond or a river of underground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6Aquifer recharge

Abstract

<b>本发明涉及坎儿井式地下水库技术领域,是一种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包括集水廊道、辐射集水管、竖井、输水管路和输水干渠;集水廊道设置在干旱区中河流或小河流的泉水溢出带前缘的砂砾石含水层内并沿</b><b>等水位线布置,集水廊道的两侧侧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排的辐射集水管,同排相邻两根辐射集水管的间距为1米至2米,同时,在集水廊道上设置有至少两口与集水廊道垂直连通的竖井。本发明能将现有技术中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大增大一倍左右,同时,可将输水和集水建筑物合二为一,减少了输水工程的投资,并有利于地下水库出水流量的精准调节和现代顶管等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b>

Description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坎儿井式地下水库技术领域,是一种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维持干旱区生态和发展国民经济所不可替代的资源,由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天然来水年内来水过度集中、年际丰枯变化差异悬殊,需要水库对水资源进行丰蓄欠补,于是水库便成为保障城镇生活、工业、农业供水的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当前干旱区地表水库是调蓄水资源最常用的技术方案,多年来,地表水库对确保国民经济供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大坝的建设技术的日臻完善,也使地表水库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水利工程,然而干旱区许多的河流河床中存在着深厚覆盖层、河流泥沙多、地形条件差等不适宜建设地表水库,若在此类河流上采用地表水库,投资往往十分巨大,如:新疆乌恰县康苏水库,河流覆盖层70余米,所建水库有效调节库容240万立方米,投资便高达3.7亿元,调蓄单方水造价154元/立方米,与此同时,地表水库所固有的水资源无效蒸发渗漏损失、泥砂淤积和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干旱区的人们,为此人们便寻找采用地下水库的技术方案来调蓄河流的水资源,地下水库工程结构简单投资小,没有溃坝灾害,使用寿命长,调度、管理简单,库容泥砂淤积问题不突出,不占土地,不需移民,可有效减少表面蒸发量,同时,它不会触发库岸边坡的滑坡崩塌,也不破坏洄游鱼类的生态环境,这使地下水库成为干旱区水资源调蓄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干旱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具有悠久历史,坎儿井便是典型的代表,始于西汉时期的吐鲁番地区坎儿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一直是当地的农业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对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坎儿井由人工开挖的竖井、具有一定纵坡的暗渠、地面输水的明渠等几部分组成,坎儿井的主体深埋地下,叫做“暗渠”,可以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两部分,前部分为集水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起截引地下水的作用,后部分为输水段,在地下水位以上,起到在地下的输水作用,由于暗渠的坡度小于地面坡度,也小于地下水面坡度,所以可以把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然而,坎儿井毕竟是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它有以下不足之处,现有的坎儿井规模小、水量不能控制,造成了它的灌溉面积小和灌溉季节流量不能增加,非灌溉季节不能关闭水量的缺点,这使得宝贵的水资源得不到适时适量的利用,同时,坎儿井由于没有水量回补系统,仅靠天然补给,当天然补给源发生变化,容易引起它的出水量减少甚至干涸,但是坎儿井的自流引水和不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原理至今仍启迪着人们。
干旱区内陆河流中小河流按地貌单元沿河流纵向可分为山区、山前冲洪积扇、冲洪积平原、绿洲与沙漠过渡带和沙漠,在山前冲洪积扇区下缘与冲洪积细土平原区交接处的泉水溢出带是干旱区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点,它将河流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即山前冲洪积扇凹陷带储水构造单元和细土平原区水文地质单元,山前凹陷储水构造单元主要承接河流入渗的地表水,并逐步增多形成向下游运动的地下潜流,因此也被称为地下水的径流形成区,本单元的地下水运动至末端的溢出带处,一部分溢出地面,再次形成地表水,另一部分仍以潜水的形式继续流入细土平原区水文地质单元,成为该单元侧向地下水主要补给源,河流的厚覆盖层越厚,地下水径流量越大,泉水溢出量亦越多,近年来,人们利用干旱区河流的这种水文地质特点,通过汲取坎儿井的取水精华,在新疆温宿县台兰河上建成了首座坎儿井式地下水库,该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集水廊道横向布置在溢出带附近,并在集水廊道上游布置了地下水回补工程,下游布置了输水工程,形成了类似地表水库功能的地下水库,工程十分成功,年供水量1200万立方米,水库有效库容350万立方米,投资仅4300多万元,调蓄单方水造价12.3元/立方米。
上述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能力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与一般的透水墙式集水廊道相比集水能力成倍增长,克服了坎儿井集水规模小缺点,使坎儿井式地下水库成为现代供水工程,然而在工程实践中也发现了它的集水工程的明显缺陷,如:在水文地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主要取决于集水廊道长度和集水廊道的有效水位降深,集水廊道越长、有效水位降深越大,该类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和出水流量则越大,由于现有的集水廊道是由竖井和普通辐射井集成的,受施工工艺的限制,它们不能在集水廊道上布置的过密,辐射井附近的水位虽然较低,但沿集水廊道有效水位降深却大打折扣,如:台兰河上建成了首座坎儿井式地下水库,沿500米的集水廊道上共布置有四眼辐射井,尽管辐射井中的水位降深达12.1米,但沿500米的集水廊道平均水位降深仅为7.8米,较大的限制了地下水库的有效调节库容,与时同时,这种集水廊道的取水和输水工程不能有机地相互结合,造成工程造价较高,也不利于现代顶管等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的有效水位降相比辐附井附近的水位降大打折扣以及取水和输水工程不能有机地相互结合和不利于现代顶管等技术的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包括集水廊道、辐射集水管、竖井、输水管路和输水干渠;集水廊道设置在干旱区中河流或小河流的泉水溢出带前缘的砂砾石含水层内并沿等水位线布置,集水廊道的两侧侧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排的辐射集水管,辐射集水管位于砂砾石含水层内,辐射集水管的出水端位于集水廊道内,同排相邻两根辐射集水管的间距为1米至2米,同时,在集水廊道上设置有至少两口与集水廊道垂直连通的竖井,输水管路的走向与地形坡度走向相一致并且其一端与集水廊道相连通,输水管路出地面后接当地现有的输出干渠。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集水廊道、与输水管路交汇处的竖井内设置有能够调节集水廊道出水流量的调节闸阀;或/和,靠近集水廊道的辐射集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
上述集水廊道的具体地处位置为地下水位为3米至5米、渗透系数为20米/天至50米/天、含水层厚度大于50米的地层,并且集水廊道处于地下水位之下。
上述辐射集水管位于砂砾石含水层内的长度大于20米;或/和,辐射集水管为管壁上均布有小孔的圆型钢结构的花管;或/和,辐射集水管的直径为10厘米至20厘米。
上述集水廊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和,集水廊道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上述在集水廊道的上游设置地下水回补系统,地下水回补系统包括引渗渠、渗坑和呈辐射状的渗渠,引渗渠的一端与河流的引水枢纽连通,渗坑与呈辐射状的渗渠相连通,呈辐射状的渗渠位于集水廊道上方的地表面上。
上述输水管路的纵向坡度小于地面纵向坡度小于地面纵向坡度,并垂直于地面等高线布置。
本发明能将现有技术中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大增大一倍左右,同时,可将输水和集水建筑物合二为一,减少了输水工程的投资,并有利于地下水库出水流量的精准调节和现代顶管等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原理说明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集水廊道,2为泉水溢出带,3为辐射集水管,4为竖井,5为输水管路,6为输出干渠,7为调节闸阀,8为控制阀,9为引渗渠,10为渗坑,11为渗渠,12为引水枢纽,13为河流,14为等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2、3所示,该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包括集水廊道1、辐射集水管3、竖井4、输水管路5和输水干渠6;集水廊道1设置在干旱区中河流或小河流的泉水溢出带2前缘的砂砾石含水层内并沿等水位线14布置,集水廊道1的两侧侧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排的辐射集水管3,辐射集水管3位于砂砾石含水层内,辐射集水管3的出水端位于集水廊道1内,同排相邻两根辐射集水管3的间距为1米至2米,同时,在集水廊道1上设置有至少两口与集水廊道1垂直连通的竖井4,输水管路5的走向与地形坡度走向相一致并且其一端与集水廊道1相连通,输水管路5出地面后接当地现有的输出干渠6。
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布置在干旱区中、小河流上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除水文地质条件外,其调蓄能力取决于集水廊道1长度和集水廊道1的有效水位降深,集水廊道1越长、有效水位降深越大,该类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和出水流量则越大。与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竖井和辐射井式集水廊道相比,本发明由于将辐射集水管3均匀密集的布置在集水廊道1两侧的侧壁上,集水廊道1的有效水位降深比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竖井和辐射井式集水廊道大40%左右,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地下水库有效库容,从而进一步减少工程的建设成本;并且,本发明的集水廊道1与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相比,它将部分输水和集水建筑物合二为一,集水廊道1管道中既能设置辐射集水管3,又可承担输水的任务,它将减少输水工程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工程的建设成本;同时,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采用竖井和辐射井,受其限制,施工中仅适宜采用大开挖的方式铺设输水管路,土方开挖量大、施工工期长、影响范围大,本发明的集水廊道1十分适宜现代顶管技术的应用,施工中可采用顶管技术先行地下输水管路5和集水廊道1的施工,再进行辐射集水管3的施工,工期短,并可以分期实施。
本发明中集水廊道1具体的位置可以通过相应的水文地质勘探和计算所确定,其长度需按水库的库容要求通过具体的水文地质计算确定;本发明的集水廊道1沿程按施工和工程管理的要求宜设置竖井4,通过设置竖井4将集水廊道1分成段,便于工程的分期建设和扩建。
为了使施工排水便捷,工程建设中宜由下游向上游进行,即先施工输水管路5,然后施工集水廊道1,当集水廊道1埋置深度较大时,为了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好采用顶管法进行集水廊道1的施工,辐射集水管3应在集水廊道1施工完毕后进行施工,宜采用现有辐射井的施工技术,即采用顶冲法施工。
本发明所涉及的输水工程主要由输水管路5和输水干渠6组成,输水管路5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流态为明流,出地面后接当地的输出干渠6,当下游有节水灌溉需要时,也可以在输水管路5的出口处另接压力管,并通过地形的自然压差,使本地下水库直接向下游的自压滴灌区供水。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根据实际需要,在集水廊道1、与输水管路5交汇处的竖井4内设置有能够调节集水廊道出水流量的调节闸阀7,通过调节闸阀7的不同开度使地下水库的出库水量由0到最大之间变动,调节闸阀7用于精准的控制调节集水廊道1的出水流量;或/和,靠近集水廊道1的辐射集水管3的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8,通过开、关各辐射集水管3出口的控制阀8对供水量进行精准的调节,从而可以在运行中人为控制集水廊道1各段的采水量,进而优化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并且通过关闭各辐射集水管3出口的控制阀8也方便集水廊道1的检修。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实际需要,集水廊道1的具体地处位置为地下水位为3米至5米、渗透系数为20米/天至50米/天、含水层厚度大于50米的地层,并且集水廊道1处于地下水位之下。例如,调蓄库容200万立方米至50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库集水廊道1一般长度选为300米至600米,集水廊道1埋置深度最好在地下水位12米以下,其具体深度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实际需要,辐射集水管3位于砂砾石含水层内的长度大于20米,具体深度可以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或/和,辐射集水管3为管壁上均布有小孔的圆型钢结构的花管,地层中的潜水可以由花管上的小孔很方便的进入辐射集水管3中,然后再流入集水廊道1中;或/和,辐射集水管3的直径为10厘米至20厘米。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实际需要,集水廊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集水廊道1既能设置辐射集水管3,又可承担输水的任务,它将减少输水工程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工程的建设成本;或/和,集水廊道1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1、2所示,在集水廊道1的上游设置地下水回补系统,地下水回补系统包括引渗渠9、渗坑10和呈辐射状的渗渠11,引渗渠9的一端与河流13的引水枢纽12连通,渗坑10与呈辐射状的渗渠11相连通,呈辐射状的渗渠11位于集水廊道1上方的地表面上。引渗渠9的水源来自河流13的引水枢纽3,承接夏季的洪水和冬闲水,渗坑10的作用除快速入渗水量外,还可沉淀洪水期水中的细颗粒泥沙,以便于夏季的洪水通过渗渠11快速入渗。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根据实际需要,输水管路5的纵向坡度小于地面纵向坡度,使得输水管路5便于将集水廊道1中的水自流引出地面,并垂直于地面等高线布置便于输水管路5最快的将集水廊道1中的水自流引出地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按照本发明所建筑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有效库容大:
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布置在干旱区中、小河流上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除水文地质条件外,其调蓄能力取决于集水廊道1长度和集水廊道1的有效水位降深,集水廊道1越长、有效水位降深越大,该类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和出水流量则越大。与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竖井和辐射井式集水廊道相比,本发明由于将辐射集水管3均匀密集的布置在集水廊道1两侧的侧壁上,集水廊道1的有效水位降深比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竖井和辐射井式集水廊道大40%左右,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地下水库有效库容,从而进一步减少工程的建设成本。
(2)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得到了有效减少:
本发明的集水廊道1,与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相比,它将部分输水和集水建筑物合二为一,集水廊道1管道中既能设置辐射集水管,又可承担输水的任务,它将减少输水工程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工程的建设成本。
(3)有利于地下水库的出水流量的精准调节:
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一大特点,就是能按供水对象的需求,适时适量的输出水量,本发明所述的集水廊道1,除可利用集水廊道1与输水管路5交叉处布置有调节闸阀7对供水量进行精准的控制调节外,还可以通过开、关各辐射集水管3出口的控制阀8对供水量进行精准的调节,从而可以在运行中人为控制集水廊道各段的采水量,进而优化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并且通过关闭各辐射集水管3出口的控制阀8也方便集水廊道1的检修。
(4)有利于现代顶管等技术的应用:
现有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采用竖井和辐射井,受其限制,施工中仅适宜采用大开挖的方式铺设输水管路5,土方开挖量大、施工工期长、影响范围大,本发明的集水廊道1十分适宜现代顶管技术的应用,施工中可采用顶管技术先行地下输水管路5和集水廊道1的施工,再进行辐射集水管3的施工,工期短,并可以分期实施。
现结合原理说明示意图附图4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径流小、洪水大、纵坡陡、泥沙多、河流13出山口后具有泉水溢出带2是许多干旱区河流共有的特点,这种共性是其水文地质条件所产生的,河流13出山口后,多为较厚的第四系砂砾石层,河水流过这段河床时,入渗强烈,形成了河床表层为河流,其下为潜流,河水的宽度一般仅数十米最多数百米,但潜流宽度往往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河水的入渗使河流水量减少,潜流的水量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第四系砂砾石层沿下游方向越来越细,潜流的阻力越来越大,一部分潜流便在泉水溢出带处再次溢出地面,成为泉水。
泉水溢出带2是干旱区中、小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上游为山前冲洪积扇凹陷带储水构造单元,下游为细土平原区水文地质单元,由于本发明的集水廊道一般布置在泉水溢出带附近,因此也可用集水廊道的轴线1-1 作为其标志点,轴线1-1 若设上游断面潜流量为Q 1 ,下游断面潜流量为Q 2 ,泉水溢出流量为Q 3 ,显然Q 1 =Q 2 +Q 3 ,含水层厚度较大时,可设含水层底坡与水力坡度一致,在没有地下水回补工程时,按照达西公式Q 1 =K 1 Ai 1 (A为过水横断面积)、Q 2 =K 2 Ai 2 (A为过水横断面积),这时Q 3 为原始状态下的泉水溢出量,由此可说明泉水溢出是由于含水层渗透系数突变(K 2 <K 1 )而造成的。当有地下水回补工程时,在本地下水库供水期,集水廊道地下水位逐步由正常值降至集水廊道水位降深S,上游断面来水量为Q 1 =K 1 Ai 1 ,这时Q 3 =0,下游断面下泄水量为Q ' 2 =K 1 Ai ' 2 ,供水期末由于i ' 2 ≈0,Q ' 2 ≈0,显然上游断面来水量Q 1 通过集水廊道供向用水户;当用水户不需水时(相当于地表水库蓄水期),集水廊道地下水位逐步恢复到正常值,这时上游断面的水力坡度为i ' 1 ,来水量为Q ' 1 =K 1 Ai ' 1 ,下游断面的水力坡度为i 2 ,下泄水量为Q 2 =K 1 Ai 2 ,泉水溢出量Q 3 ' =Q ' 1 -Q 2 ,这时相当于地表水库蓄水完毕、供水初期的工况。
上述分析说明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只要保持回补工程的总补水量与集水廊道的供水量之间的一致,就不会破坏现有的山前冲洪积扇凹陷带储水构造单元和细土平原区水文地质单元之间的地下水平衡,只是集水廊道所形成的开采漏斗周而复始的变化;其二,开采漏斗相当于地表水库的调节库容,其容积可分为上游和下游两部分,其单位宽度的量值为i ' 1 、i 2 、i ' 2 和i 1 所包围的面积V,V≈u(1/2SL 1 +1/2SL 2 ),u为重力给水度一般砂砾石为0.15~0.25,L 1 和L 2 分别为开采漏斗的上、下游长度,由于L 1 和L 2 与集水廊道降深S呈正比关系,故V≈CS 2 (C为一常数),因此,本坎儿井地下水库的库容与集水廊道水位降深S十分密切,集水廊道水位降深S增加会使地下水库的库容大幅增长。
由上述分析本发明所涉及的集水廊道与现有的竖井、辐射井式集水廊道相比,集水廊道水位降深S增加十分显著,如:若将新疆温宿县台兰河上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集水廊道由辐附井改为本发明所述的集水廊道时,集水廊道的平均有效水位降深S将由7.8米增加到达11.2米,地下水库的库容将增加2.05陪,由350万立方米增加到720万立方米,因此,采用本发明的集水廊道使用在坎儿井式地下水库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能与现有技术中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相比较,本发明能将现有技术中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有效库容大增大一倍左右,同时,可将输水和集水建筑物合二为一,减少了输水工程的投资,并有利于地下水库出水流量的精准调节和现代顶管等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廊道、辐射集水管、竖井、输水管路和输水干渠;集水廊道设置在干旱区中河流或小河流的泉水溢出带前缘的砂砾石含水层内并沿等水位线布置,集水廊道的两侧侧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排的辐射集水管,辐射集水管位于砂砾石含水层内,辐射集水管的出水端位于集水廊道内,同排相邻两根辐射集水管的间距为1米至2米,同时,在集水廊道上设置有至少两口与集水廊道垂直连通的竖井,输水管路的走向与地形坡度走向相一致并且其一端与集水廊道相连通,输水管路出地面后接当地现有的输出干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在集水廊道、与输水管路交汇处的竖井内设置有能够调节集水廊道出水流量的调节闸阀;或/和,靠近集水廊道的辐射集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集水廊道的具体地处位置为地下水位为3米至5米、渗透系数为20米/天至50米/天、含水层厚度大于50米的地层,并且集水廊道处于地下水位之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辐射集水管位于砂砾石含水层内的长度大于20米;或/和,辐射集水管为管壁上均布有小孔的圆型钢结构的花管;或/和,辐射集水管的直径为10厘米至2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辐射集水管位于砂砾石含水层内的长度大于20米;或/和,辐射集水管为管壁上均布有小孔的圆型钢结构的花管;或/和,辐射集水管的直径为10厘米至20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集水廊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和,集水廊道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集水廊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和,集水廊道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集水廊道的上游设置地下水回补系统,地下水回补系统包括引渗渠、渗坑和呈辐射状的渗渠,引渗渠的一端与河流的引水枢纽连通,渗坑与呈辐射状的渗渠相连通,呈辐射状的渗渠位于集水廊道上方的地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或7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集水廊道的上游设置地下水回补系统,地下水回补系统包括引渗渠、渗坑和呈辐射状的渗渠,引渗渠的一端与河流的引水枢纽连通,渗坑与呈辐射状的渗渠相连通,呈辐射状的渗渠位于集水廊道上方的地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要求所述的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其特征在于输水管路的纵向坡度小于地面纵向坡度小于地面纵向坡度,并垂直于地面等高线布置。
CN201511011724.7A 2015-12-30 2015-12-30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Active CN105625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1724.7A CN105625504B (zh) 2015-12-30 2015-12-30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1724.7A CN105625504B (zh) 2015-12-30 2015-12-30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5504A true CN105625504A (zh) 2016-06-01
CN105625504B CN105625504B (zh) 2019-04-19

Family

ID=56040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11724.7A Active CN105625504B (zh) 2015-12-30 2015-12-30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550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6379A (zh) * 2017-09-26 2017-12-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沙化河岸防风固沙林带的灌溉方法和系统
CN109505287A (zh) * 2019-01-11 2019-03-22 吉林大学 一种适于华北山区坎儿井式地下集水输水蓄水廊道
WO2020147237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横穿泉水渗透区域地层的地下空间修建方法
RU2730673C1 (ru) * 2019-06-03 2020-08-2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ё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атериаль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имени генерала армии А.В. Хруле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пособ подъёма подрусловых вод временных водотоков в горных районах зоны аридного климата
CN112391993A (zh) * 2020-10-14 2021-02-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寒旱区水资源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 建筑在中小河流山区河段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
CN113073706A (zh) * 2021-04-08 2021-07-06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截潜流取水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313367A (zh) * 2021-05-19 2021-08-27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泉水持续喷涌的泉域水资源调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4331A (ja) * 1994-11-18 1996-06-04 Ohbayashi Corp 集水装置の施工方法、その支持枠体及び集水装置
CN1948639A (zh) * 2006-08-15 2007-04-18 裴建生 一种自流式地下水库的取水廊道
CN201713386U (zh) * 2010-06-03 2011-01-19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辐射井循环净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4331A (ja) * 1994-11-18 1996-06-04 Ohbayashi Corp 集水装置の施工方法、その支持枠体及び集水装置
CN1948639A (zh) * 2006-08-15 2007-04-18 裴建生 一种自流式地下水库的取水廊道
CN201713386U (zh) * 2010-06-03 2011-01-19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辐射井循环净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买尔旦·买买提等: "辐射管技术在坎儿井水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数值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
邓铭江: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水科学进展》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6379A (zh) * 2017-09-26 2017-12-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沙化河岸防风固沙林带的灌溉方法和系统
CN109505287A (zh) * 2019-01-11 2019-03-22 吉林大学 一种适于华北山区坎儿井式地下集水输水蓄水廊道
CN109505287B (zh) * 2019-01-11 2024-03-12 吉林大学 一种适于华北山区坎儿井式地下集水输水蓄水廊道
WO2020147237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横穿泉水渗透区域地层的地下空间修建方法
RU2730673C1 (ru) * 2019-06-03 2020-08-2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ё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материаль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имени генерала армии А.В. Хруле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пособ подъёма подрусловых вод временных водотоков в горных районах зоны аридного климата
CN112391993A (zh) * 2020-10-14 2021-02-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寒旱区水资源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 建筑在中小河流山区河段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
CN112391993B (zh) * 2020-10-14 2022-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寒旱区水资源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 建筑在中小河流山区河段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
CN113073706A (zh) * 2021-04-08 2021-07-06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截潜流取水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313367A (zh) * 2021-05-19 2021-08-27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泉水持续喷涌的泉域水资源调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5504B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5504A (zh) 干旱区坎儿井式地下水库集水廊道
CN100469980C (zh) 一种自流式地下水库的取水廊道
CN100570069C (zh) 多沙宽河段渠槽滩库开发治理方法
CN106383923A (zh) 一种山区河道生态径流的计算及应用方法
CN105839582A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控缓流截污循环模块系统
CN103866774A (zh) 用于护坡与崩岗排水固土的沟管网防护体
CN105696647A (zh) 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库技术
CN106368187B (zh) 城市分布式地下水库群
CN203755322U (zh) 用于护坡与崩岗排水固土的沟管网防护体
CN106202911B (zh) 一种河道生态流量地下水补给需水计算方法
CN202718027U (zh) 一种储水回灌透水砖组合装置
CN109537520B (zh) 一种建设项目防排洪设小水库留空库容削峰调洪系统及方法
Wu et al.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the seawater intrusion in the eastern coastal of Laizhou Bay, China
CN104145673B (zh) 基于排涝与保水的集成式绿化带系统及排涝与保水方法
CN100485130C (zh) 地上梯级水库及其建造方法
CN110777880A (zh) 一种利用岩溶洼地蓄水的方法
CN102870651A (zh) 地下蓄水渗灌系统
CN201082961Y (zh) 地上梯级水库
CN204849894U (zh) 市政雨水蓄水系统
CN105040629A (zh) 一种西线调水的替代调水方法
CN205369185U (zh) 一种布置在隧洞中的前池
CN208691953U (zh) 一种新型膜调控地下滴灌导渗装置
CN206157689U (zh) 城市分布式地下水库群
CN108086264B (zh) 集约式洪灌渠道
CN112391993B (zh) 建筑在中小河流山区河段的坎儿井式地下水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