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7989A -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7989A
CN105617989A CN201610027314.XA CN201610027314A CN105617989A CN 105617989 A CN105617989 A CN 105617989A CN 201610027314 A CN201610027314 A CN 201610027314A CN 105617989 A CN105617989 A CN 105617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gas
temperature
charcoal
useless char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73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7989B (zh
Inventor
李昊谦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De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De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De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273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7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7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7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7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7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16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of sorbents or filter aids comprising free carbon, e.g. activated 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5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using a particular desorbing compound or mixture
    • B01J20/3458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using a particular desorbing compound or mixture in the gas phase
    • B01J20/3466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using a particular desorbing compound or mixture in the gas phase with st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83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by thermal 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J20/3441 - B01J20/3475,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91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by pressure 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废炭进行预处理得到粉炭、颗粒炭,产生的气体进行焚烧处理;将粉炭置入隧道窑进行再生处理后得到复活料;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对废炭进行预处理后,针对粉炭及颗粒炭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复活料,使得废旧活性炭能够进行再生以重复利用,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炭回收再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由带有多孔网络的碳骨架组成。就是这些小孔吸附有机污染物。所有的活性炭的小孔粒径范围很大——微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不同的活性炭因其孔隙尺寸分布而区别很大,这取决于获得活性的方法和原材料的不同。由于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地去除色度、臭味,可去除水或空气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和某些无机物,包含某些有毒的重金属。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有:活性炭的特性;被吸附物的特性和浓度;废水的PH值;悬浮固体含量等特性;接触系统及运行方式等。例如,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氯代烃、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还能吸附苯醚、正硝基氯苯、萘、乙烯、二甲苯酚、苯酚、DDT、艾氏剂、烷基苯磺酸及许多酯类和芳烃化合物。
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的无定形碳,也有排列规整的晶体碳。活性炭中除碳元素外,还包含两类掺和物:一类是化学结合的元素,主要是氧和氢,这些元素是由于未完全炭化而残留在炭中,或者在活化过程中,外来的非碳元素与活性炭表面化学结合;另一类掺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无机部分;灰分在活性炭中易造成二次污染。
活性炭的主要原料几乎可以是所有富含碳的有机材料,如煤、木材、果壳、椰壳、核桃壳、杏壳、枣壳等。这些含碳材料在活化炉中,在高温和一定压力下通过热解作用被转换成活性炭。在此活化过程中,巨大的表面积和复杂的孔隙结构逐渐形成,而所谓的吸附过程正是在这些孔隙中和表面上进行的,活性炭中孔隙的大小对吸附质有选择吸附的作用,这是由于大分子不能进入比它孔隙小的活性炭孔径内的缘故
例如,从严格的理论上讲,活性炭所具有的对悬浮物的截留能力来自活性炭所提供的表面积。流速低时,机组的过滤能力主要地来自活性炭的筛除作用,而流速快时,过滤能力来自活性炭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在过滤过程中活性炭所提供的颗粒表面积越大,对水中悬浮物的附着力越强。
由于活性炭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因此,大量的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和食品等行业,以及污水处理相关领域;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合被更换后,使用单位均将其废弃、掩埋或烧掉,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再污染,因此,如何对废旧活性炭进行再生,避免焚烧浪费,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废炭进行预处理得到粉炭、颗粒炭,产生的气体进行焚烧处理;将粉炭置入隧道窑进行再生处理后得到复活料;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
优选的,得到复活料之后,还包括步骤:将复活料卸料后包装。
优选的,进行再生处理时,还将混合烟气冷凝,然后将剩余气体进行焚烧处理。
优选的,进行再生处理时,还采用焚烧处理及蒸汽造孔处理时所产生的水蒸汽。
优选的,采用天然气进行焚烧处理、再生处理、以及为再生处理供能。
优选的,预处理所产生的气体在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
优选的,焚烧处理所产生的废气净化后排放。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还包括压滤脱水步骤:采用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40%。
优选的,所述压滤脱水步骤得到的废水进行污水处理后排放。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对废炭进行预处理后,针对粉炭及颗粒炭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复活料,使得废旧活性炭能够进行再生以重复利用,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其它方案,还将恢复活性和有害物质裂解同时进行,避免了活性炭再生时有害挥发份二次焚烧处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废炭进行预处理得到粉炭、颗粒炭,产生的气体进行焚烧处理;将粉炭置入隧道窑进行再生处理后得到复活料;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例如,再生处理后得到复活料后,还自然冷却,例如,在外界空气冷却环境中自然冷却。例如,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后,还密封冷却,例如,在回转环境中密封冷却;又如,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后,还在密封式断氧回转装置中冷却至室温。
又如,所述预处理包括脱水步骤,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40%。又如,所述再生处理之前或所述再生处理中,还包括步骤:将粉炭中的水分烘干至10%以下;同样的,所述蒸汽造孔处理之前或所述蒸汽造孔处理中,还包括步骤:将颗粒炭中的水分烘干至10%以下;又如,所述预处理包括烘干步骤:将废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至10%以下。这样,可以为后续活化提供原料,做好准备,并脱出部分低温下分解的有害物质,例如以气体形式排放至焚烧炉。优选的,烘干步骤中产生的气体,排放至所述回转焚烧炉。
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涉及的干馏裂解及活化反应原理为:
其中,所述再生处理包括在若干温度区段进行反应,每一所述温度区段具有一定预设温度;同样的,所述蒸汽造孔处理包括在若干温度区段进行反应,每一所述温度区段具有一定预设温度。例如,各所述温度区段的温度在300至1000摄氏度之间。例如,所述再生处理和/或所述蒸汽造孔处理,包括300~700℃温度区段及700~900℃温度区段,在300~700℃温度区段中,将干原料加热,使其中的中温挥发含碳物质热分解、非碳物质和杂质挥发,去除固定碳和基本孔隙结构内的吸附杂质,生成CO2,为活性还原做好准备;在700~900℃温度区段中,将活化介质CO2和水蒸汽以一定的流速通过去杂后的活性炭,侵蚀活性炭表面,经过高温反应,进一步去除微孔内的杂质和残余物,使活性炭孔径疏通,扩大、发展,还原或再次形成孔隙发达的微晶结构的活性炭,简称复活或再生,使得废活性炭恢复活性吸附值。
优选的,预处理所产生的气体在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例如,预处理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在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优选的,焚烧处理所产生的废气净化后排放。例如,焚烧处理所产生的废气通过处理水池净化后排放。又如,预处理所产生的具有恶臭等异味的气体,输入到回转焚烧炉中,焚烧处理后经过急冷设备,例如急冷塔或急冷气体净化站等,得到的废水经污水处理后排出,例如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成为无害水,排出到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废气经废气处理后排出,例如在废气处理后达标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样,可以确保本发明相关工艺及产品于环境无害,特别适用于城市降低雾霾的大背景需求。
通常的,废活性炭根据国家规定为废弃危险化学品,其储存和运输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执行。例如,废活性炭进厂时均采用塑胶密闭袋装,由专用车辆运输进厂,通过可移动式输送带卸入密闭式标准原料库内。例如,所述预处理的原料是采用塑胶密闭袋装的废活性炭。例如,废活性炭在原料库的原料预处理功能区由人工开袋后对废活性炭进行人工筛选,去除里面的杂质如铁屑、石块、塑料等。操作人员按照危险化学品处理规范规定,配有专用工作服与防毒口罩,与外部环境隔离,保证人身健康。粉状炭去杂后装填入窑罐车送至隧道窑入口备用,颗粒炭装入填料车的料仓内备用。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又如,所述预处理包括步骤:拆封后人工筛选,以去除塑胶密闭袋装的废活性炭中的外包装及可见杂质等。又如,所述预处理包括步骤:拆封后机械筛选,所述机械筛选包括磁吸及过筛。优选的,所述预处理还包括压滤脱水步骤:采用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40%;例如,采用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35%~38%。又如,采用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30%。优选的,所述压滤脱水步骤得到的废水进行污水处理后排放。例如,在去除杂质之前,执行所述压滤脱水步骤;例如,采用双板进行压滤脱水,上面是压板,下面是滤板。又如,采用板框进行压滤脱水,上面是压板,下面是滤框。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采用塑胶密闭袋装的废活性炭放置于待处理区;S102、机械臂从待处理区中自动逐袋夹取袋装的废活性炭,移送至传送区;S103、机械剪对被夹取的废活性炭进行自动剪袋;S104、机械臂在传送区上方振动后转向弃置区并弃置废袋于弃置区中,继续夹取下一袋装的废活性炭,例如,机械臂在传送区上方振动一定振动时间后转向弃置区并弃置废袋于弃置区中,又如,所述一定振动时间为3~10秒,优选的,机械臂在传送区上方振动后根据剩余重量感应确定废活性炭已经掉落完成则转向弃置区并弃置废袋于弃置区中;S105、在传送区中先传输进入磁吸段进行磁性吸附以去除其中的铁屑,然后传输进入第一过筛段进行粉炭过筛,再传输进入静态工作台段进行人工挑选以去除其中的石块、塑料等,再传输进入第二过筛段进一步进行粉炭过筛,并弃去铁屑、石块、塑料等杂质,然后推送到压滤区;例如,第一过筛段进行粉炭过筛时,采用振动过筛法进行粉炭过筛,优选的,采用共振过筛法实现。又如,静态工作台段包括工作台及隔离玻璃,隔离玻璃设置有孔洞及翻沿,翻沿用于固定套住橡胶手套的开口,橡胶手套穿设孔洞,用于由人工伸入双手穿过孔洞进入工作台上方以挑选去除其中的石块、塑料等,优选的,静态工作台段设置机械手,在静态工作台段进行人工挑选采用人工操作机械手实现;S106、在压滤区通过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40%;例如,采用板框过滤机以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40%;例如,S105之后,将除去杂质之后的废活性炭进行水分测试,高于40%时,在压滤区通过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40%。例如,在废活性炭原料库内,通过板框式压滤机,将含水量超过60%的废活性炭的水分脱除到40%以下。脱出来的水分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至达标后排放,脱水后的废活性炭送入装料车间。S108、将得到的粉炭整理以准备置入隧道窑,将剩余的颗粒炭整理以准备置入回转焚烧炉。例如,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分别置入隧道窑及回转焚烧炉。又如,在S106及S108之间,还包括步骤:S107、低温烘干;例如,在100或者90摄氏度以下,将废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至10%以下。
优选的,得到复活料之后,还包括步骤:将复活料卸料后包装,例如,将复活料卸料后包装成为再生产品,又如,将产品包装后进入成品库。这样,可以从成品库直接获取成品。又如,得到复活料之后,对相异的复活料进行分类处理,例如,将粉炭置入隧道窑进行再生处理后得到复活料,然后将复活料卸料后包装为再生粉炭;又如,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然后将复活料卸料后包装为再生颗粒炭。
优选的,进行再生处理时,还将混合烟气冷凝,然后将剩余气体进行焚烧处理。例如,通过冷凝器将混合烟气冷凝,实现气水分离,然后将剩余气体输送至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又如,同时采用一个燃气源为再生处理及焚烧处理供能或提供燃气;又如,通过同一个天然气站为再生处理及焚烧处理提供燃气,包括天然气或煤气。优选的,采用天然气或煤气进行焚烧处理、再生处理、以及为再生处理供能。
优选的,进行再生处理时,还采用焚烧处理及蒸汽造孔处理时所产生的水蒸汽。例如,在焚烧处理及蒸汽造孔处理时产生的水蒸汽,作为水蒸汽源输入以进行再生处理。又如,还通过所述天然气站为再生处理提供水蒸汽。
例如,将粉炭(即粉状炭)置入隧道窑进行再生处理得到复活料,包括以下步骤:
S201、将粉炭装填入窑罐车的窑罐内,窑罐在窑车上按顺序排列,每个窑罐高1米,相邻窑罐内有2~5毫米间隙,以便于热空气和高温气体穿行。
S202、窑罐车进入隧道窑,在隧道干燥段经过引风机引来的后段100~300℃热空气逐渐加热干燥,例如在30米的隧道干燥段经过引风机引来的后段100~300℃热空气逐渐加热干燥,去除多余水分,及低温可挥发的有机物气体,气体和水蒸汽的混合烟气经过冷凝段或冷凝器降温脱除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水分,剩余气体被吸入至颗粒炭进行蒸汽造孔处理的外热式回转焚烧炉的焚烧室(即高温腔)以1000~1300℃度高温焚烧。例如,气体和水蒸汽的混合烟气从引风端被引出到冷凝器。
S203、干燥后的粉炭随窑车继续前行至区间温度为300~700℃的隧道预热段,例如干燥后的粉炭随窑车继续前行至15米的区间温度为300-700℃的预热段,将中高温挥发有机物质随气体带出,排出的混合烟气经过隧道干燥段,与隧道干燥段排出的混合烟气一起混合,然后进入颗粒炭进行蒸汽造孔处理的外热式回转焚烧炉的焚烧室高温焚烧处理。例如,隧道干燥段与隧道预热段总长度为45米,采用粉炭停留时间长短、以及后段高温烟气流量及温度控制,达到干燥与预热的预定效果,例如达到的效果为上述的将废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至10%以下,以及将干原料加热,使其中的中温挥发含碳物质热分解、非碳物质和杂质挥发,去除固定碳和基本孔隙结构内的吸附杂质,生成CO2,为活性还原做好准备。优选的,隧道干燥段与隧道预热段间有中闸门,防止隧道干燥段水气进入隧道预热段影响预热效果。
S204、粉炭经过隧道预热段后,随窑车的移动进入活化再生段(即复活段),例如,随窑车的移动进入60米的活化再生段,此段根据物料的来源及成份,对废炭停留时间和窑车前进速度进行控制,以完成最终再生后的产品质量控制。活化再生段的温度为700~950℃,可以达到1000℃,但为了节能,通常到950℃即可。活化再生段配有天然气喷嘴,为节能,其中的30米段还配有蒸汽喷嘴,将颗粒炭再生的回转焚烧炉后的余热产生的蒸汽和煤气发生炉煤气产生的余热蒸汽喷入活化再生段重新造孔,同时用蒸汽将炭孔里面的剩质有机物质替换出来,完成恢复活性的作用。
S205、完成复活后的粉炭随窑车进入到产品冷却段降温。例如,完成复活后的粉炭随窑车进入到隧道窑后40米的产品冷却段降温。活化再生段与产品冷却段装有后闸门,利用后闸门将高温的活化再生段与产品冷却段分开,以达到冷却效果,同时活化再生段的后闸门前有两排引风管,将活化再生段后部的高温烟气引入前段的隧道干燥段,为隧道干燥段提供干燥热能。其中,降温采用自然冷却,产品冷却段的前段加100~150℃蒸汽降温,还能起到补充活化的作用,产品冷却段的后段利用40米的距离控制复活后产品的停留时间,例如,产品冷却段的前段利用水蒸汽降温,产品冷却段的中后段利用自然空气温度降温。又如,窑车驶出隧道窑后,还保留15米的外界空气自然冷却段,直至行驶至卸料区。最后在窑罐车的窑罐内得到复活后的复活料。
例如,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包括以下步骤:
S301、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的反应腔;例如,预处理得到的颗粒炭运送到外热式回转焚烧炉的反应腔的废炭输入段,又如,预处理得到的颗粒炭运送到外热式回转焚烧炉的反应腔的废炭输入段入口位置,采用斗式提升机提升进入废炭输入段内部。例如,回转焚烧炉设计为具有反应腔(即回转窑)结构,即为外热式回转窑,废炭装料车间的颗粒炭经过填料车运送到外热式回转窑进料口(即废炭输入段),经过斗提机进入回转窑的反应段。例如,回转窑的反应段长15米,根据物料从窑头至窑尾温度变化,被分成焚烧干燥段、焚烧预热段与再生复活段。焚烧干燥段与焚烧预热段作用与粉炭的再生处理一致,废炭输入段(炉头)引出的烟气经过冷凝去除水分后进入回转窑下的焚烧室焚烧处理。
S302、颗粒炭经过回转窑内的焚烧预热段后,随回转窑的转动进入到再生复活段,再生复活段温度为800~959℃,又如,再生复活段温度为800~950℃;产品输出段还设置有蒸汽输入端,例如炉尾配有蒸汽管伸入炉内,对进入到此段的颗粒炭物料进行蒸汽造孔,完成复活。例如,颗粒炭物料经过再生复活段后,通过卸料区进入产品输出段(即炉尾)安装的密封式断氧回转装置冷却,然后进入后处理包装车间。最后得到复活后的复活料。
这样,通过利用活性炭自身物理吸附的特点,将回收回来的废活性炭(即废炭),通过脱水、预热烘干、高温活化等工艺技术,将其吸附的有机物或有害物质转化成气体,处理后送焚烧车间焚烧,排出的尾气净化达标后排放,在此过程中使废活性炭恢复活性吸附值,成为新的再生产品,达到了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的。
例如,如图2所示,物料流向为:废炭回收入库储存,经预处理得到粉炭及颗粒炭;粉炭经隧道窑再生处理后,产品包装后进入成品库;颗粒炭经外热式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后,产品包装后进入成品库。有害气体流向为:预处理产生的气体,例如恶臭等异味,输入至外热式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并且,再生处理的混合烟气,经冷凝器进行气水分离,剩余气体输入至外热式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处理所产生的废气经急冷气体净化站冷却,进行废气处理,处理后达标排放。余热流向为:急冷气体净化站的热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外热式回转焚烧炉所产生的水蒸汽,以及天然气站供热的水蒸汽,输送至隧道窑再生处理使用。燃气流向,例如热煤气流向和/或天然气流向为:天然气站为外热式回转焚烧炉及隧道窑供能。
例如,一种所述废炭回收再生系统,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实现。例如,所述废炭回收再生系统包括隧道窑;所述隧道窑顺序设置前闸门、隧道干燥段、隧道预热段、活化再生段及产品冷却段;所述活化再生段设置若干蒸汽输入端及若干燃气加热端,且所述隧道干燥段设置引风端,形成从所述活化再生段至所述隧道干燥段的气流降温通道。例如,所述活化再生段设置第一蒸汽输入端及第二蒸汽输入端,第一燃气加热端及第二燃气加热端。例如,所述隧道窑还设置连接所述产品冷却段的隧道出料段,即,所述隧道窑顺序设置前闸门、隧道干燥段、隧道预热段、活化再生段、产品冷却段及隧道出料段。这样,通过隧道窑方式实现对废旧活性炭进行再生,尤其适用于粉炭(即粉状炭),能够很好地将粉炭复活再生,重复利用。
其中,所述前闸门用于在待处理产品进入隧道窑之后封闭隧道窑的入口。为了便于运输移动,优选的,所述隧道窑中设置有窑罐车,其具有若干顺序排列的窑罐。例如,待处理产品设置于窑罐车的窑罐中,通过前闸门进入隧道窑内部。优选的,相邻所述窑罐之间存在通风间隙。例如,所述通风间隙为2~5毫米。例如,待处理产品设置于窑罐车中,前闸门设置感应器,感应窑罐车驶近时自动开启前闸门,在窑罐车进入后自动关闭前闸门。这样,可以避免隧道窑的热量流失,有效封闭隧道窑的入口。
其中,所述隧道干燥段用于加热干燥,去除待处理产品中的多余水分,及低温可挥发的有机物气体,气体和水蒸汽的混合烟气从引风端被引出,经过冷凝段或冷凝器降温脱除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水分,剩余气体被吸入至颗粒炭进行蒸汽造孔处理的外热式回转焚烧炉的焚烧室(即高温腔)以1000-1300℃度高温焚烧。例如,气体和水蒸汽的混合烟气从引风端被引出到冷凝器。例如,在引风端的作用下,隧道预热段的气体和水蒸汽的混合烟气被引入到隧道干燥段,使得隧道干燥段的温度形成一个由低至高的梯级,靠近隧道预热段的位置温度较高,例如,隧道干燥段的温度为40~300℃;例如,隧道干燥段设置第一控温组件,用于控制隧道预热段的混合烟气的通量,使得隧道干燥段的温度为40~300℃。优选的,所述隧道干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隧道预热段的长度。例如,隧道干燥段的长度为30米,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引风端相连的冷凝器。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相连的污水处理设备。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相连的回转焚烧炉。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回转焚烧炉相连的热交换器。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的急冷设备。
其中,隧道预热段用于预热处理,将待处理产品中的中高温挥发有机物质随气体带出,排出的混合烟气经过隧道干燥段,与隧道干燥段排出的混合烟气一起混合,从引风端被引出。例如,隧道预热段的长度为15米,又如,隧道干燥段与隧道预热段总长度为45米,采用待处理产品停留时间长短、以及后段高温烟气流量及温度控制,达到干燥与预热的预定效果,例如达到的效果为将废活性炭中的水分烘干至10%以下,以及将干原料加热,使其中的中温挥发含碳物质热分解、非碳物质和杂质挥发,去除固定碳和基本孔隙结构内的吸附杂质,生成CO2,为活性还原做好准备。又如,所述隧道干燥段与所述隧道预热段之间还设置有中闸门,用于防止隧道干燥段水气进入隧道预热段影响预热效果。同样的,在引风端的作用下,活化再生段的气体和水蒸汽的混合烟气被引入到隧道预热段,使得隧道预热段的温度形成一个由低至高的梯级,靠近活化再生的位置温度较高,例如,隧道预热段的温度为300~700℃;又如,隧道预热段的温度为350~650℃;例如,隧道预热段设置第二控温组件,用于控制活化再生段的混合烟气的通量,使得隧道预热段的温度为300~700℃。优选的,所述隧道预热段设置至少一所述蒸汽输入端,用于输入水蒸汽。优选的,所述隧道预热段的所述蒸汽输入端靠近所述活化再生段设置。
其中,所述活化再生段用于高温反应去除微孔内的杂质和残余物,使活性炭孔径疏通,扩大、发展,还原或再次形成孔隙发达的微晶结构的活性炭;优选的,所述活化再生段的长度大于所述隧道干燥段的长度。优选的,所述活化再生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隧道干燥段的长度及所述隧道预热段的长度。又如,所述活化再生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隧道干燥段的长度及所述隧道预热段的长度之和。例如,活化再生段的长度为60米;又如,所述燃气加热端用于加入煤气或天然气进行燃烧加热。例如,活化再生段的温度为700~950℃;可以达到1000℃,但为了节能,通常到950℃即可。又如,活化再生段的温度为650~950℃;又如,活化再生段的温度为550~950℃;例如,活化再生段设置第三控温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燃气加热端的工作,使得活化再生段温度为550~950℃。
优选的,所述活化再生段与所述产品冷却段之间还设置后闸门。优选的,所述后闸门设置于所述产品冷却段。这样,利用闸门将高温的活化再生段与产品冷却段分开,以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活化再生段设置若干温度区段,每一所述温度区段具有一定预设温度;例如,所述活化再生段具有中间高两边低的温度分布区域。优选的,所述活化再生段的具有最高温度的温度区段位于所述活化再生段的中部。所述活化再生段顺序设置四个温度区段,包括第一温度区段、第二温度区段、第三温度区段与第四温度区段,第一温度区段靠近所述隧道预热段,其预设温度为650~750℃,第二温度区段的预设温度为750~950℃,第三温度区段的预设温度为950~750℃,第四温度区段靠近所述产品冷却段,其预设温度为750~550℃,这样,形成了中间高两边低的温度分布区域,例如,第二温度区段与第三温度区段分别设置有燃气加热端;优选的,各所述燃气加热端设置于第二温度区段靠近第三温度区段的位置、以及第三温度区段靠近第二温度区段的位置,从而在形成第二温度区段与第三温度区段中形成一个温度峰值。优选的,所述活化再生段的具有最高温度的温度区段位于所述活化再生段的中部且偏向所述产品冷却段。这样,有利于合理调控隧道窑的降温区域及升温区域,能够很好地将粉炭复活再生,重复利用。
例如,废炭经过闸门后进入长度为25米的隧道干燥段,隧道干燥段设置两个引风端,例如,引风端包括抽风机及其抽风口;隧道干燥段设置三个温度区段,在引风端的作用下,作为热烟气从活化再生段经隧道预热段进入隧道干燥段,并从引风端排出,形成降温区域,隧道干燥段的三个温度区段的预设温度分别为40℃、40~120℃、120~300℃。长度为15米的隧道预热段邻接隧道干燥段,其设置两个温度区段,同样在引风端的作用下,形成降温区域,隧道预热段的两个温度区段的预设温度分别为350℃、350~650℃;隧道预热段在其靠近活化再生段的第二个温度区段设置一个蒸汽输入端。长度为40米的活化再生段邻接隧道预热段,其设置四个温度区段,预设温度分别为650~750℃、750~950℃、950~750℃、750~550℃,在其靠近隧道预热段的第一个温度区段设置一个蒸汽输入端,在其第二个温度区段及第三温度区段分别设置一个燃气加热端,例如燃气加热端为煤气加热端,采用煤气进行加热,其第四个温度区段邻接总长度为40米的产品冷却段和隧道出料段,例如,产品冷却段的长度为25米,隧道出料段的长度为15米;产品冷却段邻近活化再生段的位置处还设置一个蒸汽输入端。并且,引风端还连接冷凝器,冷凝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得到的中水利用余热闪蒸输出蒸汽到各蒸汽输入端,污水处理站的固体废物外运;冷凝器还连接回转焚烧炉,冷凝器的废气输入到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以避免二次污染;回转焚烧炉还连接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器进行余热闪蒸,以供能实现污水处理站处理所得到中水的余热闪蒸输出蒸汽,整体往复利用效果较高。热交换器还连接急冷设备,将热气体急冷后进行废气处理,例如通过双碱脱硫后排放。例如,热交换器为空气换热器。
又如,所述废炭回收再生系统还包括回转焚烧炉;所述回转焚烧炉设置有炉体及贯通所述炉体的反应腔;所述炉体内部设置隔热墙,其将所述炉体分隔成相连通的高温腔及加热腔;所述高温腔设置混合气体输入端及若干燃气加热端;所述加热腔设置排放烟道;所述反应腔包括顺序设置的废炭输入段、反应段及产品输出段,其中,所述废炭输入段及所述产品输出段均位于所述炉体外部,所述反应段位于所述加热腔中。例如,所述高温腔设置两个燃气加热端,包括第一燃气加热端及第二燃气加热端。例如,所述产品输出段处还设置有蒸汽输入端,例如,通过蒸汽输入端输入余热闪蒸蒸汽。优选的,所述回转焚烧炉为外热式回转焚烧炉,例如,所述炉体绕所述反应腔旋转。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产品输出段连接的密封式断氧回转装置,用于在待处理产品经过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后,置于所述密封式断氧回转装置中冷却至室温,以增强废炭再生效果。
例如,所述反应段的长度为15米。优选的,所述反应段顺序设置焚烧干燥段、焚烧预热段与再生复活段。其中,所述焚烧干燥段与所述废炭输入段连接。和/或,所述再生复活段与所述产品输出段连接。例如,焚烧干燥段的温度为100~200℃,又如,焚烧预热段的温度为200~250℃;例如,再生复活段的温度为800~959℃,又如,再生复活段温度为800~950℃。
优选的,设置一对所述燃气加热端。例如,一对所述燃气加热端并排设置。优选的,所述混合气体输入端与一对所述燃气加热端并排设置。通过燃气加热端加入天然气或煤气,在高温腔中燃烧加热,以使所述高温腔中的温度达到1000~1300℃。优选的,所述高温腔中还设置温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混合气体输入端与所述燃气加热端的通量,使得高温腔中的温度为1000~1300℃。
优选的,所述废炭输入段还设置回转废气排出端。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回转废气排出端相连的冷凝器。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冷凝器相连的污水处理设备。这样,废炭输入段引出的烟气经过冷凝去除水份后进入回转窑下的焚烧室焚烧处理,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排放烟道相连的热交换器。例如,所述热交换器为空气换热器。优选的,所述空气换热器还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输入端。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的急冷设备。例如,所述急冷设备为急冷塔。这样,可以实现排放烟道的热能再利用。
优选的,所述废炭输入段还连接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即斗提机,是利用均匀固接于无端牵引构件上的一系列料斗,竖向提升物料的连续输送机械。例如,所述斗式提升机包括环链式提升机;又如,所述斗式提升机包括板链式提升机;又如,所述斗式提升机包括皮带式提升机。例如,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的反应腔;例如,预处理得到的颗粒炭运送到外热式回转焚烧炉的反应腔的废炭输入段,又如,预处理得到的颗粒炭运送到外热式回转焚烧炉的反应腔的废炭输入段入口位置,采用斗式提升机提升进入废炭输入段内部。
又如,所述废炭回收再生系统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回转焚烧炉、所述隧道窑的预处理设备,用于将待处理的废炭进行预处理,将粉炭置入隧道窑,并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所述预处理设备设置脱水装置及烘干装置。又如,所述预处理设备设置有待处理区、机械臂、机械剪、传送区、弃置区及压滤区;优选的,机械臂设置振动结构与重量感应单元。优选的,传送区设置磁吸结构、第一过筛结构、静态工作台、第二过筛结构;又如,脱水装置设置有板框式压滤机。优选的,压滤区或烘干装置还设置水分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待处理废炭的水分。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废炭回收再生方法,针对粉状废活性炭和颗粒状废活性炭两种不同外观物料,能够实现自动化再生工艺,其高温、热转化等自动化控制装置对废旧活性炭再生无害化处理,比传统工艺更环保、更有效,将恢复活性和有害物质裂解同时进行,避免了活性炭再生时有害挥发份二次焚烧处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废炭进行预处理得到粉炭、颗粒炭,产生的气体进行焚烧处理;
将粉炭置入隧道窑进行再生处理后得到复活料;
将颗粒炭置入回转焚烧炉进行蒸汽造孔处理得到复活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复活料之后,还包括步骤:将复活料卸料后包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再生处理时,还将混合烟气冷凝,然后将剩余气体进行焚烧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再生处理时,还采用焚烧处理及蒸汽造孔处理时所产生的水蒸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天然气进行焚烧处理、再生处理、以及为再生处理供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所产生的气体在回转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焚烧处理所产生的废气净化后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去除杂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还包括压滤脱水步骤:采用压滤方式将废炭的水分脱除到低于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废炭回收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脱水步骤得到的废水进行污水处理后排放。
CN201610027314.XA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Active CN105617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7314.XA CN105617989B (zh)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7314.XA CN105617989B (zh)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7989A true CN105617989A (zh) 2016-06-01
CN105617989B CN105617989B (zh) 2019-03-05

Family

ID=56033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7314.XA Active CN105617989B (zh) 2016-01-17 2016-01-17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798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8623A (zh) * 2016-12-16 2017-05-03 陕西中医药大学 煅法制备枣核活性炭
CN108455605A (zh) * 2018-01-25 2018-08-28 江苏齐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活性炭活化再生处理工艺
CN115254079A (zh) * 2022-08-25 2022-11-01 宁夏新龙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效感应雾化控制回收活性炭水分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6405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上海正海活性炭有限公司 利用废热制造活性炭及饱和活性炭的再生装置与再生方法
CN200998665Y (zh) * 2007-01-22 2008-01-02 长春黄金研究院 燃气式颗粒活性炭再生回转窑
CN104307500A (zh) * 2014-10-10 2015-01-28 程振国 一种颗粒活性炭再生转窑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6405A (zh) * 2005-11-14 2007-05-23 上海正海活性炭有限公司 利用废热制造活性炭及饱和活性炭的再生装置与再生方法
CN200998665Y (zh) * 2007-01-22 2008-01-02 长春黄金研究院 燃气式颗粒活性炭再生回转窑
CN104307500A (zh) * 2014-10-10 2015-01-28 程振国 一种颗粒活性炭再生转窑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佚名: ""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石家庄颐顺活性炭有限公司年回收处理10000吨废活性炭再生利用加工项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2F826820101JLV3.HTML》 *
林冠烽等: ""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8623A (zh) * 2016-12-16 2017-05-03 陕西中医药大学 煅法制备枣核活性炭
CN108455605A (zh) * 2018-01-25 2018-08-28 江苏齐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活性炭活化再生处理工艺
CN115254079A (zh) * 2022-08-25 2022-11-01 宁夏新龙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效感应雾化控制回收活性炭水分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7989B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6705B (zh) 一种废炭再生系统
CN102218446B (zh) 污染土的热脱附方法
CN110560019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废活性炭再生方法
CN106563428A (zh) 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及应用该再生装置的吸附装置
CN106439842B (zh) 一种含汞污染物中汞的脱除装置及方法
CN106987275A (zh) 工业废弃物的高温等离子体气化熔融处理系统及方法
KR101129331B1 (ko) 음식물쓰레기 비료화 시스템
CN105417539A (zh)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系统
CN108080391A (zh) 废物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617989A (zh) 一种废炭回收再生方法
CN109519928A (zh) 采用自蔓延热解法处理含有机物化工废盐的方法及系统
KR101272123B1 (ko) 유기성 폐기물 자원화 설비시스템
CN103978006B (zh) 一种高效低耗低污染的铬渣热解处理方法
JPH11223476A (ja) 有機物の炭化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13319113A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热脱附装置及工艺
CN205367741U (zh) 一种具有回转焚烧炉的废炭回收再生系统
KR101179523B1 (ko) 하수 슬러지를 이용한 활성화 물질의 제조장치
US20210031170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chlorine adsorption material for use in waste inci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lorine adsorption material
CN209116353U (zh) 有机物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系统
CN107029690A (zh) 一种高效率的催化氧化法进行预处理的粉末活性炭再生炉
CN107812771A (zh) 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系统
CN217251456U (zh) 一种原位氧化危废处置系统
CA2888353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terial 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CN201625658U (zh) 带新型尾气处理装置的有机废弃物裂解碳化系统
CN209098489U (zh) 污泥冷却传送结构及污泥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Haoqian

Inventor after: Wang Qianqian

Inventor before: Li Haoqi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3

Address after: Group 4, xiaoliujiatun, Baojia village, Qiangang Township, Nong'an County,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g Jing

Address before: 055250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Julu County Yan Tuan Zhen Xing Road No. 14

Patentee before: HEBEI DE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