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0796A -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0796A
CN105610796A CN201510960044.3A CN201510960044A CN105610796A CN 105610796 A CN105610796 A CN 105610796A CN 201510960044 A CN201510960044 A CN 201510960044A CN 105610796 A CN105610796 A CN 105610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code
e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600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继平
朱德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600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0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0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0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1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providing single-sign-on or fe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6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the source of the receiv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8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emulation, e.g. Tel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从一第二终端获得设备识别码,并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云端服务器;以及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传输到所述第二终端。

Description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一些多人使用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健身设备等,都需要有用户属性,针对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功能和服务。也就是说,智能设备需要获取用户身份识别信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提供对应的功能和服务。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程序的大规模使用,记录和沉淀了大量的用户身份信息,为智能设备的运用提供了便利。然而,现有的智能设备,很多通过读卡器等识别用户身份,这种技术方案具有以下多个缺陷:1)需要为用户制卡,不但增加了使用成本,随身携带不方便,而且容易遗失;2)卡片丢失后,不但补卡成本高,而且为设备使用带来安全隐患;3)随着智能设备的增加,用户随身携带的卡片数量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接收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账号信息并验证所述账号,如果账号通过验证,则将所述账号在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接收一第二终端发送的转移请求,并返回对应的授权口令,使得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授权口令生成设备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获得所述设备识别码;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上传的所述设备识别码,若是,则验证所述设备识别码;以及当所述设备识别码通过验证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转移请求返回所述账号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账号信息,并确认所述账号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所述账号在一第一终端登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第二终端发送的转移请求,并返回对应的授权口令,使得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授权口令生成设备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获取所述设备识别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上传的所述设备识别码,若是,则验证所述设备识别码;以及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识别码通过验证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转移请求返回所述账号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系统,包括: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身份识别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到一服务器并完成登录;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从一第二终端上获得设备识别码;以及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通过所述设备识别码从所述服务器获得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在再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用户输入生成身份识别信息;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到一服务器;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从一第二终端上获得设备识别码;以及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通过所述设备识别码从所述服务器获得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在再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从一第二终端获得设备识别码,并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云端服务器;以及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传输到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中,当用户在第一终端实现身份识别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获取第二终端的设备识别码。服务器根据用户登录时的身份识别信息以及从第二终端获取的设备识别码,基于第二终端的转移请求,将用户在第一终端登录时的身份识别信息转移到所述第二终端。由此,方便用户在第二终端上实现身份识别,既能够降低使用成本,还可以保证账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所述功能模块图同时显示所述系统与服务器及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更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并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到一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用于与位于通信距离范围内的一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是可移动终端,譬如为手机,所述第一终端上安装有一应用模块,以供用户输入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具体来说,所述应用模块譬如是健身专用APP、微信、QQ等,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的形式,譬如在手机登录某一网站,此处不一一列举。所述第二终端是可进行联网的健身设备,例如智能跑步机、踏步机、健身自行车等等,所述健身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例如wifi)与一服务器通讯。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可以是用户的登录信息,例如账户和密码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仅仅为用户的账户信息,无需密码。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近距离通信技术是二维码扫描模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红外、其他光学设备扫描识别码、NFC和wifi模块其中之一者。
步骤S102,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具体来说,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账号信息并验证所述账号,如果账号通过验证,则将所述账号在所述第一终端上登录所述应用模块。
步骤S103,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从所述第二终端获得一设备识别码,并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已登录的应用模块中的近距离通信模块,获取所述第二终端中的设备识别码。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识别码的生成包括步骤:
步骤S103a,第二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转移请求;
步骤S103b,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转移请求后,返回对应的授权口令;
步骤S103c,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授权口令生成所述设备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获得所述识别码。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识别码是所述第二终端本地生成的识别码。更具体来说,所述识别码是二维码,所述二维码显示在所述第二终端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识别码还可以是其他格式的数据,例如一维码、三维码、数据包等等。
还可以理解的是,生成所述设备识别码的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在第二终端上输入网址等方式请求获得识别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后,所述服务器执行步骤S104: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上传的所述设备识别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5,将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服务器预先保存的验证标识进行比较;否则执行步骤S106,提示未接收到设备识别码。
步骤S107,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所述设备识别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执行步骤S108,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转移请求,返回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供用户在第二终端完成身份识别。如果不存在所述设备识别码,则执行步骤S109,提示设备识别码错误,并提醒用户重新获取设备识别码。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此时,所述服务器可根据转移请求,当确认存在所述设备识别码后,从所述设备识别码中获取身份识别信息,并将获取的身份识别信息转移到所述第二终端。
此外,所述返回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步骤还可以是:用所述第一终端登录时候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替换所述设备识别码信息,并返回替换后的身份识别信息。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系统100。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100安装在一第一终端200(例如手机)中。所述系统100包括生成模块101、发送模块102、获取模块103以及上传模块104。所述第一终端200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201。
所述生成模块101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身份识别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102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到一服务器300并完成登录。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用户输入账号作为登录指令,所述发送模块102将登录指令发送至服务器300,所述服务器300验证所述登录指令包含的账号是否与预存的账号相匹配,若匹配,则将所述账号登录所述第一终端200。
所述获取模块103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从一第二终端400上获得设备识别码。本实施例中,所述近距离通信技术是二维码扫描模块。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201可以是蓝牙、红外、其他光学设备扫描识别码、NFC和wifi模块其中之一者。
所述上传模块104用于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300,使得所述第二终端400能够通过所述设备识别码从所述服务器300获得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300,其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01、第二接收模块302、判断模块303以及传输模块304。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一第一终端200发送的账号信息(即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并确认所述账号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所述账号在所述第一终端200登录。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302用于接收一第二终端400发送的转移请求,并返回对应的授权口令,使得所述第二终端400根据所述授权口令生成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终端200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201获取所述识别码。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终端200通过已登录的应用模块中的近距离通信模块201,获取所述第二终端400中的设备识别码。其中,所述设备识别码是所述第二终端400本地生成的识别码。
所述判断模块303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200上传的所述设备识别码,若是,则验证所述设备识别码。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303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在服务器300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如果存在所述设备识别码,则判断存在所述设备识别码,否则判断无法识别标识码。此外,所述设备识别码中包含一标志位,所述判断模块303根据所述标志位,确认是否与预存的数据相匹配,如果是,则判断接收到的所述设备识别码通过验证,否则返回验证失败信息。
所述传输模块304用于当所述设备识别码通过验证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400的所述转移请求,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并根据所述传输路径返回所述账号信息(身份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400。
下面将结合图示,对本发明进行总结说明。
用户通过第一终端200(例如手机中的某个应用模块)输入对应的身份识别信息(例如,账号),并当服务器300完成账户验证后,成功登录所述第一终端200。
当用户需要在第二终端400(例如跑步机)上实现身份识别时,通过所述第二终端400向服务器300发送一转移请求,譬如,用户直接在第二终端400的特定页面中点击链接。
所述服务器300根据接收到的转移请求返回授权口令给第二终端400,使得第二终端400能够生成代表本机的设备识别码(例如是二维码),并在页面上显示。
用户通过已登录的第一终端200获取(例如通过扫描)所述设备识别码,所述第一终端200同时生成一设备识别码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300。其中,所述设备识别码信息与所述用户登录时产生的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300确认所述设备识别码已经上传之后,将第一终端200发送的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服务器300预先保存的验证标识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所述设备识别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所述第二终端400发送的所述转移请求,返回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400。如果不存在所述设备识别码,则提示设备识别码错误,并提醒用户重新获取设备识别码。
本发明中,当用户在第一终端200实现身份识别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获取第二终端400的设备识别码。服务器300根据用户登录时的身份识别信息以及从第二终端400获取的设备识别码,基于第二终端400的转移请求,将用户登录时的身份识别信息转移到所述第二终端400。由此,方便用户在第二终端400上实现身份识别,既能够降低使用成本,还可以保证账号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并验证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如果身份识别信息通过验证,则根据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在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
接收一第二终端发送的转移请求,并返回对应的授权口令,使得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授权口令获取设备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获得所述设备识别码;
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上传的所述设备识别码,若是,则验证所述设备识别码;以及
当所述设备识别码通过验证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转移请求返回所述账号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设备识别码的步骤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设备识别码与预先保存的验证标识,如果相符,则返回所述账号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是移动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是健身设备,所述健身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所述转移请求,所述设备识别码是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授权口令生成的识别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是蓝牙、红外、光学设备扫描识别码、NFC和wifi模块其中之一者。
5.一种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第一终端发送的账号信息,并确认所述账号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将所述账号在一第一终端登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一第二终端发送的转移请求,并返回对应的授权口令,使得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授权口令生成设备识别码,以供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获取所述设备识别码;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终端上传的所述设备识别码,若是,则验证所述设备识别码;以及
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设备识别码通过验证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转移请求返回所述账号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6.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生成身份识别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到一服务器并完成登录;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从一第二终端上获得设备识别码;以及
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通过所述设备识别码从所述服务器获得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7.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用户输入生成身份识别信息;
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到一服务器;
通过近距离通信技术从一第二终端上获得设备识别码;以及
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能够通过所述设备识别码从所述服务器获得所述身份识别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识别码的产生包括步骤:
第二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转移请求;
服务器返回授权口令;以及
第二终端根据所述授权口令,本地生成所述设备识别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服务器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
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与预先保存的验证标识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所述设备识别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一转移请求,返回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至所述第二终端。
10.一种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终端根据用户的输入生成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
云端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身份识别信息;
第一终端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模块,从一第二终端获得设备识别码,并将所述设备识别码上传到所述云端服务器;以及
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传输到所述第二终端。
CN201510960044.3A 2015-12-17 2015-12-17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Pending CN105610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0044.3A CN105610796A (zh) 2015-12-17 2015-12-17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0044.3A CN105610796A (zh) 2015-12-17 2015-12-17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0796A true CN105610796A (zh) 2016-05-25

Family

ID=5599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60044.3A Pending CN105610796A (zh) 2015-12-17 2015-12-17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07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7633A (zh) * 2018-05-31 2018-10-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卡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14881A1 (zh) * 2017-07-19 2019-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906268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app应用的鉴权方法、绑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617437A (zh) * 2019-06-24 2020-09-04 集美大学 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3917A (zh) * 2012-12-26 2013-04-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针对智能家电进行授权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761484A (zh) * 2014-01-08 2014-04-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转移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88264A (zh) * 2014-04-08 2014-06-25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后台数据交换的手机间数据转移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4410649A (zh) * 2014-12-23 2015-03-11 合一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标识码的跨屏同步登录方法
CN104484114A (zh) * 2014-11-24 2015-04-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方法、移动终端及数据转移系统
KR20150129480A (ko) * 2014-05-12 2015-11-20 주식회사 한국인터넷기술원 사용자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3917A (zh) * 2012-12-26 2013-04-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针对智能家电进行授权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761484A (zh) * 2014-01-08 2014-04-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转移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88264A (zh) * 2014-04-08 2014-06-25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后台数据交换的手机间数据转移方法、终端及系统
KR20150129480A (ko) * 2014-05-12 2015-11-20 주식회사 한국인터넷기술원 사용자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CN104484114A (zh) * 2014-11-24 2015-04-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转移方法、移动终端及数据转移系统
CN104410649A (zh) * 2014-12-23 2015-03-11 合一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标识码的跨屏同步登录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4881A1 (zh) * 2017-07-19 2019-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906268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app应用的鉴权方法、绑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9600734A (zh) * 2017-09-30 2019-04-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app应用的鉴权方法、绑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8717633A (zh) * 2018-05-31 2018-10-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卡数据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7437A (zh) * 2019-06-24 2020-09-04 集美大学 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装置
CN111672059A (zh) * 2019-06-24 2020-09-18 集美大学 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服务器
CN111617437B (zh) * 2019-06-24 2021-10-08 集美大学 一种基于心肺耐力的运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31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identity information using a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
US937311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18004189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multi-terminal mapping to a virtual sim card
CN106850392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消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469081B (zh) 智能卡片操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474574A (zh) 使用设备标识符进行认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04348802A (zh) 快速注册方法、装置、系统及手机、注册服务器
CN105227430A (zh)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社交物联网实现方法
CN105610796A (zh) 转移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3108326A (zh) 一种建立会话关系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1010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identity information using a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
CN102130909A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4767714A (zh) 一种关联用户资源信息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EP319074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erifying user behaviour in mobile scenario
CN104348875A (zh) 用于群发数据的方法、云端服务器和系统
CN105681258A (zh) 基于第三方服务器的会话方法和会话装置
CN105306577A (zh) 基于app的手持设备间的资料共享系统及方法
KR102652762B1 (ko) 페이지를 통해 연동하는 뱅킹앱을 이용한 간편 가입 방법
KR101748615B1 (ko) 접속 정보 확인에 기초한 모바일 간편 결제 보조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0768925B (zh) 一种验证码短信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6779711A (zh) 基于eID的安全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03108316A (zh) 空中写卡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93506B (zh) 一种支持移动交易业务流程运行的设备和方法
CN105335637A (zh) 认证方法、认证装置、认证系统
CN103108317A (zh) 一种安全写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