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0687A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0687A
CN105610687A CN201510964343.4A CN201510964343A CN105610687A CN 105610687 A CN105610687 A CN 105610687A CN 201510964343 A CN201510964343 A CN 201510964343A CN 105610687 A CN105610687 A CN 105610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user
identity
prope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643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0687B (zh
Inventor
李大江
陈晓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Daxiao Hechuang E-Comme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Daxiao Hechuang E-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Daxiao Hechuang E-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Daxiao Hechuang E-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643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0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0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0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0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0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在第一终端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且对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判断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如果否,则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如果是,则服务器保持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并按照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因此,第一终端发送了第一数据后,可以通过用户属性查看第二终端是否成功响应。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公开一种数据处理的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处理系统通常都包含服务器和与服务器对应的一个终端或多个终端,服务器对所有的终端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在一种场景下,当前一个终端对后一个终端发送包含有自己信息的数据后,后一个终端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做出响应,并根据相应的操作也能生成包含有自己信息的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后一个终端之所以能够做出响应,生成包含有自己信息的数据是在前一个终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因此,前一个终端为后一个终端提供了支持,但是,在现有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虽然服务器能够检测到后一个终端做出了的响应,但是并没有对前一个终端给予信息反馈,这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前一个终端无法验证自己发送给后一个终端的数据是否得到了后一个终端的响应。
由此可见,如何验证前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是否被后一个终端所响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用于提高购物分享的积极性以及提高购物方式的多样性。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终端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所述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当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如果是,则所述服务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并按照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三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且对所述第二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且对所述第二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三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四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且对所述第三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三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优选地,在所述第四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且对所述第三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四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包含有所述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四终端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第四终端发送所述第四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五终端接收到所述第四数据,且对所述第四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四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五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所述第四终端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优选地,对用户属性进行调整包括增加用户属性的累计值。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其中,所述身份数据包含有当前用户的账号;
接收当前用户的分享请求;
根据当前用户的分享请求和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数据。
一种数据处理的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在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所述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然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
服务器,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如果是,则所述服务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并按照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分析操作生成第一数据。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并对第一数据做出了响应时,服务器判断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如果不包含,则对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如果包含,则按照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用户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由此可见,第一终端发送了第一数据后,可以通过用户属性查看第二终端是否成功响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
S10:在第一终端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S11: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数据。
S12: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且对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判断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S13:如果否,则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S14:如果是,则所述服务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并按照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终端,并没有特殊的规定。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场景下,两个终端均可以为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另外,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源物品信息可以直接来自于服务器的推送也可以间接来源于服务器的推送。预定的规则可以包含有对用户属性调整的幅度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是对于一个终端来说,当其第一次作为第二终端时对应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
本实施例通过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描述上述步骤,例如,上述步骤的一个应用场景为基于社交网络的购物平台。为了方便描述,后续的第一终端的用户称为第一用户,第二终端的用户称为第二用户,第三终端的用户称为第三用户,以此类推。
对于步骤S10来说,第一终端接收到的源数据可以直接来源于购物平台包含的服务器,可以理解的是源数据中包含有物品的属性,例如,名称、价格、规格等。并且一个物品的物品数据是这个物品的唯一身份数据,如果两个物品不同,则两个物品的物品数据也不同,但是同样的物品,可以对应若干个物品数据,之所以一个物品有若干个物品数据是因为物品数据中包含有物品的来源信息。
当第一用户通过第一终端接收到源数据后,根据自己的购买意愿将该物品购买时,则表明对源数据生成了响应数据,那么第一终端就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可以理解的是,虽然第一数据和源数据对应的物品实体是相同的,但是两个物品数据并不相同,如果源数据直接来源于服务器,那么源数据的来源信息的标志为服务器,而第一数据的来源信息的标志为第一用户。换句话说,服务器可以通过分析第一数据判断出对应的物品信息和物品来源信息。
当第一终端生成第一数据后,可以将第一数据发送出去。例如,可以发送到社交网络中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好友。该步骤的目的是要更多的终端设备获取到这一分享操作。例如,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在微信朋友圈是好友,当第一终端将第一数据发送出去后,第二终端就能接收到。如果第二用户通过这一物品数据购买了对应的物品,即对第一数据生成了响应数据。第二终端将第二响应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判断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第二用户的身份数据。这一过程是在追溯第一物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包含了哪些终端对应的用户的身份数据。例如,对于物品A来说,数据的传输过程是,由第一终端发起,第二终端通过第一终端发起,第一终端又从第二终端的基础上再次发起,那么对于第一终端来说,第二终端并没有给这次的数据传输过程做出贡献,因此,如果第一数据未包含有第二用户的身份数据,则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如果是,则不需要对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用户的账户中金额增加或者积分增加。
如果将上述方法应用在基于社交网络的购物平台上,则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获取相应的分享收益,使得第一终端的用户的分享积极性有所提高。最后,由于是基于社交网络,而社交网络中很大一部分是熟人或朋友,这样也降低了购物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社交网络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是基于微信入口的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或者是基于QQ入口的QQ朋友圈、QQ好友;或者其它任何形式的社交网络。另外,还可以是特定的APP,本发明不再赘述。
在上述过程中,是第一终端到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的过程。如果第二终端接收到源数据的话,那么此时的第二终端就成为第一终端,之前的第一终端就成为第二终端了。例如,在一次购买过程中,如果甲终端为第一终端,乙终端为第二终端的话,甲终端直接从服务器购买了物品A,即生成了响应数据,然后根据分享操作生成了第一数据,即包含有物品A的链接,按照上述步骤,乙终端通过包含有A的链接购买到物品A,实现了甲终端到乙终端的数据传输。同样的,对于购买物品B来说,甲终端为第二终端,乙终端为第一终端,乙终端直接从服务器购买了物品B,即生成了响应数据,然后根据分享操作生成了第一数据,即包含有物品B的链接,按照上述步骤,甲通过包含有B的连接购买到的物品B,实现了乙终端到甲终端的数据传输。
由此可见,在具体实施中,任何终端都有可能成为第一终端,也有可能成为第二终端。如果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数据传输中,出现了源数据的属性发生变化,例如,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源数据的属性为铅笔,另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源数据的属性为电脑,则相当于执行两次上述的步骤。因此,步骤S10-步骤S12适用于任何两个终端,也适用于任何源数据。
上述过程中,只描述了两个终端之间的过程,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以下给出包含多个上述过程的例子。例如,在购买物品A过程中,涉及到甲终端、乙终端、丙终端、丁终端。并且数据传输过程中,甲终端到乙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甲终端为第一终端,乙终端为第二终端;乙终端到丙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乙终端为第一终端,丙终端为第二终端;丙终端到丁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丙终端为第一终端,丁终端为第二终端;如果传输过程中有返回,也就是说当出现丁终端到丙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时,由于丁终端的数据来源于丙终端,此时,丁终端为第一终端,丙终端为第二终端。因此,丙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来自丁终端),且对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就能判断出丙终端的第一数据是包含有丙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的,因此,需要执行步骤S14。具体的是,按照丙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进行调整。
丙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也会分为多种,例如,只给其一个直接对应的终端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也可以是给其两个直接对应的终端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以此类推。以下用两种情况来描述。
1)当丙终端作为第二终端,且接收到来自乙终端的第一数据时,服务器只对乙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了调整的情况:
如果服务器只对乙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的话,则当丙终端为第二终端,丁终端为第一终端时,就需要按照丙终端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即对乙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2)当丙终端作为第二终端,且接收到来自乙终端的第一数据时,服务器不仅对乙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了调整还对甲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了调整的情况;
如果服务器不仅对乙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了调整还对甲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了调整,则当丙终端为第二终端,丁终端为第一终端时,就需要按照丙终端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即对乙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且对甲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方法,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能够互动,并且当第二终端根据第一数据生成了响应数据,且第一物品信息不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时,能够对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其中,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其中,身份数据包含有当前用户的账号;
接收当前用户的分享请求;
根据当前用户的分享请求和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
上述过程是对第一终端生成第一数据的一个具体描述。首先第一终端需要获取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其中,身份数据包含有当前用户的账号。当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发出了分享请求时,第一终端就接收到用户的分享请求,然后根据当前用户的分享请求和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
实施例二
其中,在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且对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包括:
第二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数据。
在实施例一中,在第一终端接收到源数据后,对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则第二终端才可以接收到,但是第二终端只是对第一数据生成了响应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还可以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二数据,由于第二终端是通过第一数据才可以生成第二数据,因此,第二数据不仅包括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还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还以实施例一中的甲终端和乙终端购买物品A的例子描述的话,则本实施例中就是乙终端在购买了物品A之后生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用户身份信息的购物链接,并发送至对应的社交网络中。
实施例三
其中,在第二终端发送第二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三终端接收到第二数据,且对第二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判断第二数据是否包含有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在实施例二中,只描述了对于同一个源数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第三终端。此时,第三终端与第二终端的关系相当于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关系,因此,第二终端对于第一终端的所有步骤均适用于第三终端对于第二终端的步骤,这里不再赘述,唯一区别就是对于用户属性的调整。
由于第三终端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因此在对用户属性进行调整时,需要对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实施例四
其中,在第三终端接收到第二数据,且对第二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还包括:
第三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三数据;其中,第三数据包含有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第三终端发送第三数据。
在实施例三中,第三终端只是对第二数据生成了响应数据,并没有生成第三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还可以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三数据,由于第三终端是通过第二数据才可以生成第三数据,因此,第三数据不仅包括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还包括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还以实施例二中的甲终端和乙终端购买物品A的例子描述的话,则本实施例中就是丙终端在购买了物品A之后生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用户身份信息的购物链接,并发送至对应的社交网络中。甲终端和乙终端来言,甲终端就是第一终端,乙终端就是第二终端;乙终端和丙终端而言,乙终端就是第一终端,丙终端就是第二终端。
实施例五
其中,在第三终端发送第三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四终端接收到第三数据,且对第三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判断第三数据是否包含有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在实施例四中,只描述了对于同一个源数据,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第四终端。此时,第四终端与第三终端的关系相当于第三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关系,也相当于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关系,因此,第二终端对于第一终端的所有步骤均适用于第四终端对于第三终端的步骤,这里不再赘述,唯一区别就是对于用户属性的调整。
由于第四终端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因此在对用户属性进行调整时,需要对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实施例六
其中,在第四终端接收到第三数据,且对第三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还包括:
第四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四数据;其中,第四数据包含有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第四终端发送第四数据。
在实施例五中,第四终端只是对第三数据生成了响应数据,并没有生成第四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第四终端还可以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四数据,由于第四终端是通过第三数据才可以生成第四数据,因此,第三数据不仅包括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还包括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还以实施例二中的甲终端和乙终端购买物品A的例子描述的话,则本实施例中就是丁终端在购买了物品A之后生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用户身份信息的购物链接,并发送至对应的社交网络中。
甲终端和乙终端来言,甲终端就是第一终端,乙终端就是第二终端;乙终端和丙终端而言,乙终端就是第一终端,丙终端就是第二终端;丙终端和丁终端来言,丙终端就是第一终端,丁终端就是第二终端。
实施例七
其中,在第四终端发送第四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五终端接收到第四数据,且对第四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判断第四数据是否包含有第五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四终端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在实施例六中,只描述了对于同一个源数据,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第五终端。此时,第五终端与第四终端的关系相当于第四终端和第三终端的关系,也相当于第三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关系,也相当于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的关系,因此,第二终端对于第一终端的所有步骤均适用于第四终端对于第三终端的步骤,这里不再赘述,唯一区别就是对于用户属性的调整。
由于第五终端接收到的第四数据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因此在对用户属性进行调整时,需要对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第四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不对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只是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并不代表在所有实施例中,均不能对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其中,对用户属性进行调整包括增加用户属性的累计值。
在具体实施中,用户属性可以是某一个累计值,例如可以是10,当对用户属性调整时,就增加用户属性的累计值。总之对用户属性的进行调整是为了给相应的终端一个反馈数据,以告知相应的终端已经接收到了其相应的操作。
如果按照上述实施例描述的购物时,用户属性的累计值为100积分,那进行调整之后可以为200积分;或者是用户属性的累计值为100元,那么进行调整之后可以为200元。这里的对用户属性的调整就是为了奖励用户,以提高用户分析的积极性。
实施例八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的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10,用于在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然后发送第一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包含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第二终端11,用于接收第一数据,且对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
服务器12,用于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数据,且对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判断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如果是,则所述服务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并按照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
由于实施例八是实施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对应的系统部分的实施例,因此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本实施例暂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等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终端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所述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当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如果是,则所述服务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并按照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三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且对所述第二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且对所述第二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三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四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且对所述第三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三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且对所述第三数据生成响应数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四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包含有所述第四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和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所述第四终端发送所述第四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终端发送所述第四数据之后还包括:
当第五终端接收到所述第四数据,且对所述第四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四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五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和所述第四终端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用户属性进行调整包括增加用户属性的累计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其中,所述身份数据包含有当前用户的账号;
接收当前用户的分享请求;
根据当前用户的分享请求和当前用户的身份数据生成所述第一数据。
10.一种数据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在接收到源数据,并对所述源数据生成响应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分享操作生成第一数据;然后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含有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
服务器,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且对所述第一数据生成响应数据时,判断所述第一数据是否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身份数据;
如果否,则所述服务器按照预定规则将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进行调整;
如果是,则所述服务器保持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用户属性,并按照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原始的用户属性调整方法调整对应的用户的用户属性。
CN201510964343.4A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610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4343.4A CN105610687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4343.4A CN105610687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0687A true CN105610687A (zh) 2016-05-25
CN105610687B CN105610687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99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64343.4A Active CN105610687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06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761A (zh) * 2020-12-29 2021-01-29 中天众达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大脑系统中的管理数据发送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184A (zh) * 2009-06-04 2010-12-08 维鹏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多个具有关联的终端发布信息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360480A (zh) * 2011-10-06 2012-02-22 吴东辉 一种链接网上支付及记录链接的方法和系统
KR101276295B1 (ko) * 2011-04-20 2013-07-15 최현호 코디 정보 기반 온라인 쇼핑몰 상품 중개 시스템
CN103401923A (zh) * 2013-07-31 2013-11-20 张先锋 广告和买卖评价智能推送的智能终端机
CN103581222A (zh) * 2012-07-24 2014-02-12 王方淇 基于本地无线网络的文件传播方法及系统
CN104700290A (zh) * 2008-07-14 2015-06-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从用户活动共享数据库产生内容馈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00275A (zh) * 2015-08-31 2015-11-25 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级关系的app分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0290A (zh) * 2008-07-14 2015-06-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从用户活动共享数据库产生内容馈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08184A (zh) * 2009-06-04 2010-12-08 维鹏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多个具有关联的终端发布信息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1276295B1 (ko) * 2011-04-20 2013-07-15 최현호 코디 정보 기반 온라인 쇼핑몰 상품 중개 시스템
CN102360480A (zh) * 2011-10-06 2012-02-22 吴东辉 一种链接网上支付及记录链接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81222A (zh) * 2012-07-24 2014-02-12 王方淇 基于本地无线网络的文件传播方法及系统
CN103401923A (zh) * 2013-07-31 2013-11-20 张先锋 广告和买卖评价智能推送的智能终端机
CN105100275A (zh) * 2015-08-31 2015-11-25 苏州天平先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级关系的app分享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761A (zh) * 2020-12-29 2021-01-29 中天众达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大脑系统中的管理数据发送方法
CN112291761B (zh) * 2020-12-29 2021-04-13 中天众达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大脑系统中的管理数据发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0687B (zh) 2019-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4868B (zh) 区块链节点代理对账方法和区块对账代理节点
US7526547B2 (en) Intelligent network charging edge
US20210056524A1 (en) Wifi sharing system with mesh network functionality
CN109639636A (zh) 业务数据转发、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743947B (zh)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3259736A (zh)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9359948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合同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98500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合同签署与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7635219A (zh) 业务套餐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6408096A (zh) 一种在线售票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在线售票系统
CN109587642A (zh) 一种计费方法及设备
CN110264172A (zh)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19123B (zh) 一种增值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行业应用鉴权中心
CN106304030A (zh) 一种基于虚拟身份信息的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96864B (zh) 虚拟号码请求和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270582B (zh) 流量资源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610687A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10896353B (zh) 一种通信资源共享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67605B (zh) 隐私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4123635B (zh) 一种对处理对象进行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8848061B (zh) 一种用户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351345A (zh) 用于业务请求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67240A1 (zh) 主副卡业务订购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6936602A (zh)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网络计费方法及装置
CN113487322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