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8582A -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8582A
CN105608582A CN201410598551.2A CN201410598551A CN105608582A CN 105608582 A CN105608582 A CN 105608582A CN 201410598551 A CN201410598551 A CN 201410598551A CN 105608582 A CN105608582 A CN 105608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mobile phone
commodity
content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85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良衡
杨凯
宋卓
任怀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CHEN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G ANTICOUNTERFEIT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Techsun Anti 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CHEN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G ANTICOUNTERFE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CHEN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G ANTICOUNTERFE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CHEN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985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85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8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85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手机发送低频信号,对涂覆在印刷品、薄膜或其他各类包装材料上的含有防伪识别材料的油墨、树脂或涂料进行检测;(2)收集其反馈的特征感应信号;(3)将所收集的特征感应信号进行标识和特征分析,并与手机发送的低频信号共同构建数据库;(4)最终用户通过手机对商品进行鉴别时,商品反馈特征信号及手机发送信号与数据库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说明商品为正品。本发明为每种使用该防伪材料的客户提供了相对的唯一身份特征,易于实现,不但适合于大众识别,也十分适合于工商、打假等监管部门用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以及生产厂商对商品的流通溯源管理。

Description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假冒伪造犯罪日益成为继吸贩毒、走私、环境污染之外的又一全球公害。据权威部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假冒伪造活动产生的经济总值达到2500亿美元。不仅名优企业产品特别受到制假分子的青睐,而且假冒犯罪活动愈渐渗透到国家经济与政治安全等特殊领域(如货币、有价证券、身份证件等),社会危害力极大,因而各国政府都将打击假冒犯罪列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防伪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为通过肉眼或简单的方法即可识别的如激光全息、视角变色、水印、各类印刷防伪等,这种防伪技术直观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和便于推广,是一种大众化的,消费者可能独自识别真伪的防伪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现场的快速性和直观性;但目前这类防伪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造成其仿制难度较低、技术壁垒不高、易于仿制,因此其防伪力度和防伪性能不足。另一种为需要借助专用鉴别工具才能识别的如紫外荧光、红外荧光、定向回归反射等,其相对于第一类防伪技术仿制难度更高,防伪性能更好;但其需要借助专用的识别工具,还更多的依赖于消费者本身技能之外的因素作出判断,如厂家、专家、技术监督部门等;另外近年来如电话电码、条码、二维码等数据防伪技术更为普及其只需消费者通过手机进行查验即可鉴别真伪,但其缺乏隐蔽性,易于仿制和复制,防伪力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手机发送低频信号,对涂覆在印刷品、薄膜或其他各类包装材料上的含有防伪识别材料的油墨、树脂或涂料进行检测;
(2)收集其反馈的特征感应信号;
(3)将所收集的特征感应信号进行标识和特征分析,并与手机发送的低频信号共同构建数据库;
(4)最终用户通过手机对商品进行鉴别时,商品反馈特征信号及手机发送信号与数据库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说明商品为正品。
所述的防伪识别材料,为粘结剂与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和金属合金的混合物,以所述防伪识别材料的总重量计,粘合剂的含量为35~90%,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和金属合金的重量含量为10~65%;
优选的,粘合剂的含量为15~35%,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和金属合金的重量含量为65~85%;
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铁氧化物、锌氧化物、铝氧化物或钴氧化物等中的一种以上,如四氧化三铁、氧化钴、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或氧化锌,所述的金属络合物选自柠檬酸稀土络合物、富马酸稀土络合物、镧系金属酞菁络合物或羟酸稀土络合物等,所述稀土为铷、铈、镧、或钐等;优选的为铷或铈;
所述金属合金选自铁镍合金、铁硅合金、铁钴合金、铝钴合金、铝镍合金或铝镍钴合金等;
所述铁镍合金中,铁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40~85%,优选45~50%;
所述铁钴合金中,钴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30~60%,优选30~35%;
所述铝镍钴合金中,铝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25%,优选15~20%,镍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35%,优选20~25%;
所述粘结剂优选丙烯酸粘结剂、环氧粘结剂、聚氨酯粘结剂、酚醛树脂粘结剂或EVA粘结剂等;
所述防伪识别材料,可通过材料配方的调整,调节其特征信号的频率及强度;
所述防伪识别材料对频率为0<~455KHz的低频信号有反馈,反馈的特征信号处于低频波段,频率为50~350KHz。
所述防伪识别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按照所需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金属合金按配比称取原料,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将混合粉末加入配料桶中进行充分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再将搅拌好的粉料与粘结剂混合后放入球磨或三辊研磨机中进行球磨或研磨处理,再将磨好的浆料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后,80~120℃,15~35分钟红外烘干,获得具有所需防伪识别材料。
所述含有防伪识别材料的油墨、树脂或涂料中,所述防伪识别材料的的重量含量为油墨、涂料或胶黏剂的固含量的2%~40%;
本发明是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可通过材料对手机发出的低频信号产生共振感应的特性,经过对该感应信号的特征分析进行真伪鉴别。该项技术具有易于识别、简单易用、防伪力度高、隐蔽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商品的防伪保真。
本发明采用对低频信号具有共振感应特性的材料作为特征材料,将其与油墨、涂料、树脂等混合后,通过印刷、涂布、挤出等工艺手段应用于标签、薄膜或其他各类包装材料之上,再配合相应的手机识别检测,对材料的共振感应信号进行特征分析,最终形成完整的防伪鉴别功能。
所述特征材料可通过材料配方的调整及在油墨、树脂、涂料等混合后固含量占比的调整来调节其特征信号的频率及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材料独特,配方复杂,通过调整特征材料的配方及配比,其对相同频段的低频信号所产生的感应信号不同、强度不同,经手机上的软件解析后可得到不同的匹配数据,可应用于不同的商品之上进行防伪,这就为每种使用该防伪材料的客户提供了相对的唯一身份特征。同时该方法易于实现,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包装方式之上,并可与其他防伪技术相结合共同构筑多重有效的防伪体系。此外,本发明所述防伪方法只需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就可对商品进行防伪鉴别,方便易用,易于识别,成本也相对低廉,适合与快消品等大规模应用。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防伪方法不但适合于大众识别,通过对反馈特征信号的加密处理,也十分适合于工商、打假等监管部门用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以及生产厂商对商品的流通溯源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
金属氧化物:氧化钴45%
金属络合物:铷酞菁络合物5%
金属合金:铁镍合金20%,其中铁含量为45%
丙烯酸粘结剂:30%
将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及金属合金,研磨成粉末状,将混合后的粉末加入配料桶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60分钟,使之充分混合,再将搅拌好的粉料与丙烯酸粘结剂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8小时,再将磨好的浆料通过200目滤网进行过滤后,100摄氏度,30分钟红外烘干,获得所述的防伪识别材料,利用频率区间为400KHz的低频信号发射器发射低频信号对材料进行检测,利用示波器和频谱仪检测反馈信号并进行标记,该防伪识别材料在255KHz频率波段有特征反馈信号。
再将所制备的防伪识别材料与丝印油墨混合,防伪识别材料的重量用量为油墨固含量的20%,将所制得的油墨通过丝印的方式印刷在包装材料表面,即可得到具有防伪特征的包装材料。使用具有专用识别软件的智能手机即可识别。
将所收集的特征感应信号进行标识和特征分析,并与手机发送的低频信号共同构建数据库;
最终用户通过手机对商品进行鉴别时,商品反馈特征信号及手机发送信号与数据库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说明商品为正品。
实施例2
配方:
金属氧化物:三氧化二铝15%
金属络合物:铷酞菁络合物10%
金属合金:铁镍合金45%,其中铁含量为50%
丙烯酸粘结剂:20%
将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及金属合金,研磨成粉末状,将混合后的粉末加入配料桶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30分钟,使之充分混合,再将搅拌好的粉料与丙烯酸粘结剂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5小时,再将磨好的浆料通过400目滤网进行过滤后,80摄氏度,35分钟红外烘干,获得所述的防伪识别材料,利用频率区间为350KHz的低频信号发射器发射低频信号对材料进行检测,利用示波器和频谱仪检测反馈信号并进行标记,该防伪识别材料在200KHz频率波段有特征反馈信号。
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配方:
金属氧化物:四氧化三铁25%
金属络合物:柠檬酸铈络合物5%
金属合金:铝钴镍合金35%,其中铝含量为15%、镍含量为25%
聚氨酯粘结剂:35%
将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及金属合金,研磨成粉末状,将混合后的粉末加入配料桶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30分钟,使之充分混合,再将搅拌好的粉料与丙烯酸粘结剂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5小时,再将磨好的浆料通过400目滤网进行过滤后,120摄氏度,15分钟红外烘干,获得所述的防伪识别材料,利用频率区间为200KHz的低频信号发射器发射低频信号对材料进行检测,利用示波器和频谱仪检测反馈信号并进行标记,该防伪识别材料在135KHz频率波段有特征反馈信号。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配方:
金属氧化物:三氧化二铁45%
金属络合物:铷酞菁络合物10%
金属合金:铁钴合金30%,其中钴含量为30%
EVA粘结剂:15%
将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及金属合金,研磨成粉末状,将混合后的粉末加入配料桶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60分钟,使之充分混合,再将搅拌好的粉料与丙烯酸粘结剂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球磨5小时,再将磨好的浆料通过300目滤网进行过滤后,100摄氏度,30分钟红外烘干,获得所述的防伪识别材料,利用频率区间为400KHz的低频信号发射器发射低频信号对材料进行检测,利用示波器和频谱仪检测反馈信号并进行标记,该防伪识别材料在275KHz频率波段有特征反馈信号。其他同实施例1。

Claims (8)

1.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手机发送低频信号,对涂覆在印刷品、薄膜或其他各类包装材料上的含有防伪识别材料的油墨、树脂或涂料进行检测;
(2)收集其反馈的特征感应信号;
(3)将所收集的特征感应信号进行标识和特征分析,并与手机发送的低频信号共同构建数据库;
(4)最终用户通过手机对商品进行鉴别时,商品反馈特征信号及手机发送信号与数据库数据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说明商品为正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伪识别材料,为粘结剂与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和金属合金的混合物,以所述防伪识别材料的总重量计,粘合剂的含量为35~90%,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和金属合金的重量含量为10~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合剂的含量为15~35%,金属氧化物、金属络合物和金属合金的重量含量为65~8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选自铁氧化物、锌氧化物、铝氧化物或钴氧化物等中的一种以上,如四氧化三铁、氧化钴、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或氧化锌,所述的金属络合物选自柠檬酸稀土络合物、富马酸稀土络合物、镧系金属酞菁络合物或羟酸稀土络合物等,所述稀土为铷、铈、镧或钐;
所述金属合金选自铁镍合金、铁硅合金、铁钴合金、铝钴合金、铝镍合金或铝镍钴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镍合金中,铁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40~85%.
所述铁钴合金中,钴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30~60%;
所述铝镍钴合金中,铝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25%,镍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丙烯酸粘结剂、环氧粘结剂、聚氨酯粘结剂、酚醛树脂粘结剂或EVA粘结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识别材料对频率为0<~455KHz的低频信号有反馈,反馈的特征信号处于低频波段,频率为50~350KHz。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防伪识别材料的油墨、树脂或涂料中,所述防伪识别材料的的重量含量为油墨、涂料或胶黏剂的固含量的2%~40%。
CN201410598551.2A 2014-10-30 2014-10-30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Pending CN105608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8551.2A CN105608582A (zh) 2014-10-30 2014-10-30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8551.2A CN105608582A (zh) 2014-10-30 2014-10-30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8582A true CN105608582A (zh) 2016-05-25

Family

ID=55988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8551.2A Pending CN105608582A (zh) 2014-10-30 2014-10-30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858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7691A (zh) * 2017-12-29 2018-06-22 靖州鑫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色料的智能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2796A (zh) * 2017-05-22 2019-12-1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使用传感器数据和分布式数据进行自适应调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295A (en) * 1973-10-18 1976-05-11 Roberta B. Kuhns Data bearing card having an aesthetic, magnetizable, colorless, transparent coating thereon
CN102277035A (zh) * 2011-08-05 2011-12-14 深圳力合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防伪油墨
CN102306271A (zh) * 2011-08-05 2012-01-04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基于磁共振防伪材料的识别系统
CN202163118U (zh) * 2011-08-05 2012-03-14 深圳力合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防伪标识转印涂层结构
CN102436569A (zh) * 2011-08-05 2012-05-02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磁共振防伪信号的识别设备和识别方法、防伪信号识别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295A (en) * 1973-10-18 1976-05-11 Roberta B. Kuhns Data bearing card having an aesthetic, magnetizable, colorless, transparent coating thereon
CN102277035A (zh) * 2011-08-05 2011-12-14 深圳力合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防伪油墨
CN102306271A (zh) * 2011-08-05 2012-01-04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基于磁共振防伪材料的识别系统
CN202163118U (zh) * 2011-08-05 2012-03-14 深圳力合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磁共振防伪标识转印涂层结构
CN102436569A (zh) * 2011-08-05 2012-05-02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磁共振防伪信号的识别设备和识别方法、防伪信号识别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2796A (zh) * 2017-05-22 2019-12-1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使用传感器数据和分布式数据进行自适应调整
CN110582796B (zh) * 2017-05-22 2023-05-1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使用传感器数据和分布式数据进行自适应调整
CN108197691A (zh) * 2017-12-29 2018-06-22 靖州鑫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色料的智能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7555B (zh) 具有防伪功能的微结构金属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5265B (zh) 对不同波段红外光的吸收/反射具有明显反差的防伪油墨
CN105448185B (zh) 一种商品包装印刷碳素隐形码的防伪方法
CN104710877B (zh) 一种防伪油墨
US20090045617A1 (en) Near infrared ink security feature
CN102936437B (zh) 具有红外特征的金属效果油墨
CN101244679A (zh) 利用同色异谱磁性配对油墨实现防伪的方法
KR20170068536A (ko) 인증 시스템
CN1760894A (zh) 一种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
CN105608582A (zh) 利用材料低频共振感应特性的防伪方法
CN103093265A (zh) 一种票据或商品的防伪方法
CN104995623A (zh) 用于标记物品的方法和系统、以此方式标记的物品、以及用于验证所标记的物品的方法和系统
CN109726788A (zh) 同色异谱隐藏的明暗双码二维码
CN108364055B (zh) 一种多维光谱条形码用油墨
JP2013061696A (ja) 真贋判定装置、真贋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4808373U (zh) 防伪溯源标签
CN106157055B (zh) 防伪溯源标识及其识别方法
US2023006242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on against counterfeiting
CN105623385A (zh) 防伪识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77035A (zh) 磁共振防伪油墨
CN101838486A (zh) 近红外吸收防伪油墨
Przyswa Protecting your wine
CN108040152A (zh) 一种识别特定防伪暗记信息的移动通讯设备及防伪查询方法
CN103955728B (zh) 具有防伪功能的智能条码
CN103042850B (zh) 一种防伪文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