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7264A -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7264A
CN105607264A CN201610183593.9A CN201610183593A CN105607264A CN 105607264 A CN105607264 A CN 105607264A CN 201610183593 A CN201610183593 A CN 201610183593A CN 105607264 A CN105607264 A CN 105607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play
display unit
processing unit
display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35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7264B (zh
Inventor
周晓煜
纪诚
魏治宇
颜毅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835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7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7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4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using radio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nformation/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所述显示方法,包括: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其中,所述显示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根据所述显示模式,控制内容的显示,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装置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一电子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穿戴式电子设备通常可以与诸如智能手机的终端设备进行相互连接。穿戴式电子设备与诸如智能手机的终端设备配置有适于各种内容显示的多种类型的显示装置。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能够根据使用场景和待显示的内容,为用户选择匹配的显示装置,从而提供方便和自然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包括: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其中,所述显示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根据所述显示模式,控制内容的显示,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装置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则确定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并且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如果通过所述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第一通信连接,所述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如果通过所述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第一通信连接,所述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通知,并且响应于所述连接通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通知指示存在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并且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处理装置,用于基于预定条件,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并且根据所述显示模式,控制内容的显示,其中,所述显示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装置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确定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并且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所述显示处理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请求,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经由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所述显示处理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请求,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经由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通知,并且响应于所述连接通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通知指示存在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并且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本体装置;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通信装置和第一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固定装置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组件,用于输出与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以及第一光路转换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并对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使得位于特定位置的观看者感知到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其中感知的所述虚像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的显示尺寸;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显示组件,用于输出与第二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以及第二光路转换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显示组件的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并对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虚像,使得位于特定位置的观看者感知到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虚像,其中感知的所述虚像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组件的显示尺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能够根据使用场景和待显示的内容,为用户选择匹配的显示装置,从而提供方便和自然的用户体验。
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流程图。
图8A和图8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示意图。
图9A到9D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0A到10D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的原理图。
图11A到11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
图15A和15B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五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六示例的流程图。
图19A和19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
图20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透视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七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公开中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诸如智能手机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诸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穿戴式电子设备。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不必定配置有显示装置,只要其能够确定自身的显示模式,并且控制相应的显示装置执行显示。进一步地,需要理解的是,用于执行显示的显示装置可以配置在电子设备10上,可替代地,其也可以配置在能够与所述电子设备10数据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上。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处理装置101和通信装置102。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包括其他装置,诸如输入/输出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等。
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用于基于预定条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10所处的显示模式,并且根据所述显示模式,控制内容的显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10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还可以是诸如图形处理单元(GPU)的专用处理单元。
所述电子设备10的显示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的显示处理装置101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未图示)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如上所述,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可以是配置在所述电子设备10上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配置在与所述电子设备10数据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上。
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配置在所述电子设备10上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通过所述电子设备10的内部总线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配置在与所述电子设备10数据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上,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通过通信装置102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所述通信装置102例如可以通过Wi-Fi、蓝牙、红外、蜂窝通信等无线通信方式或者通过直接线缆连接的有线通信方式实现数据连通。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1中,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具体地,所述显示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根据与其数据连通的显示装置的情况,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都可以用于执行待显示的内容的显示时,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时,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都具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突破显示装置本身大小的影响。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都具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例如是配置在智能电话或智能手表上的LOE显示装置,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例如是配置在智能眼镜上的LOE显示装置。由于在智能电话或智能手表的情况下,用户需要抬手将设备置于眼前来观看内容的显示,而在智能眼镜的情况下,用户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观看内容的显示。因此,能够实现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观看内容的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比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具有更高的显示优先级。
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根据所述显示模式,控制内容的显示。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装置101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在参照图1和图2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中,所述电子设备10的显示处理装置101能够根据与其存在数据连通的显示装置的情况,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从而选择当前可用的、具有更高显示优先级的显示装置以执行显示。
图3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示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301中,所述电子设备10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一显示装置执行内容的显示。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302。
在步骤S302中,判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是否与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
如果在步骤S302中获得否定结果,即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没有与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则处理返回步骤S301,所述电子设备10继续保持在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一显示装置执行内容的显示。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302中获得肯定结果,即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与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则处理进到步骤S303。
在步骤S303,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确定从第二显示模式切换到第一显示模式。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通过无线投屏方式(例如,Miracast)将要通过LOE显示装置显示的内容投射到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可替代地,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通过数据连通将要显示的内容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所处的第二电子设备,并且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所处的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接收的内容数据,生成要显示的内容并且控制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显示。
图4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二示例将进一步描述如何建立数据连通以及基于新建立的数据连通执行显示模式的切换。
在步骤S401中,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一显示装置执行内容的显示。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402。
在步骤S402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请求可以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请求可以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在步骤S403中,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是否允许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连接请求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符,验证所述标识符是否是匹配允许访问列表中的授权标识符。
如果在步骤S403中获得否定结果,即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非授权的电子设备,或者此时无需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例如,第二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优先级低于当前执行显示的显示装置),则不允许建立连接。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401,继续保持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一显示装置执行内容的显示。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403中获得肯定结果,即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授权的电子设备,并且配置有更高显示优先级的第二显示装置,则允许建立连接。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404。
在步骤S404中,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405。
在步骤S405,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确定从第二显示模式切换到第一显示模式。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406。
在步骤S406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如上参照图3所述,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可以采用无线投屏方式或内容数据直接发送方式,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图5A和图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第一电子设备51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一显示装置501执行内容的显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501为具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装置。在图5A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51描绘为具有LOE显示装置的智能电话。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51也可以是具有LOE显示装置的智能手表等。
进一步地,如图5B所示,第一电子设备51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第一电子设备51与第二电子设备52之间存在的第一通信连接503。所述第二电子设备52包括第二显示装置502。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52描绘为具有LOE显示装置的智能眼镜。所述第二显示装置502比所述第一显示装置501具有更高的显示优先级。此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51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501停止内容的显示,由所述第二电子设备52的所述第二显示装置502执行内容的显示。
以上参照图3到图5B描述的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涉及两个电子设备,以下将参照图6到图8B进一步描述涉及三个电子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
图6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三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三示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601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执行内容的显示。与上述参照图3到图5B描述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不同。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三示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本身并不配置有LOE显示装置,而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要显示的内容提供到配置有LOE显示装置(即,第一显示装置)的第二电子设备。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602。
在步骤S602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请求可以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符。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请求可以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在步骤S603中,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是否允许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连接请求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符,验证所述标识符是否是匹配允许访问列表中的授权标识符。
如果在步骤S603中获得否定结果,即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非授权的电子设备,或者此时无需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例如,第三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优先级低于当前执行显示的显示装置),则不允许建立连接。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601,继续保持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执行内容的显示。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603中获得肯定结果,即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为授权的电子设备,并且配置有更高显示优先级的第二显示装置,则允许建立连接。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604。
在步骤S604中,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605。
在步骤S605,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确定从第二显示模式切换到第一显示模式。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606。
在步骤S606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控制使得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如上参照图3所述,所述显示处理装置101可以采用无线投屏方式或内容数据直接发送方式,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图7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四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四示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701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二显示模式下,由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装置执行内容的显示。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702。
不同于参照图6描述的接收来自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在步骤S702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通知。所述通知指示存在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并且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在步骤S703中,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是否允许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连接请求中所述第三电子设备的标识符,验证所述标识符是否是匹配允许访问列表中的授权标识符。
此后,步骤S704到步骤S706分别与参照图6描述的步骤S604到步骤S606相同,在此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图8A和图8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8A所示,第一电子设备81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通过第一电子设备81和第二电子设备82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804,使得第二电子设备82的第一显示装置802执行内容的显示。在图8A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1描绘为没有配置LOE显示装置的智能电话,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2描绘为配置LOE显示装置的智能手表。
如图8B所示,第一电子设备81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存在配置有第二显示装置803的第三电子设备83。在图8B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3描绘为配置LOE显示装置的智能眼镜。由于在智能手表的情况下,用户需要抬手将设备置于眼前来观看内容的显示,而在智能眼镜的情况下,用户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观看内容的显示。因此,能够实现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观看内容的所述第二显示装置803比所述第一显示装置802具有更高的显示优先级。在此图8B所示的第一显示模式下,第一电子设备81控制第二电子设备82停止内容的显示,并且由配置更高显示优先级的第二显示装置803的第三电子设备执行内容的显示。
图9A到9D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除了以上已经描述的显示装置901、通信装置902和第一显示装置903外,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进一步包括本体装置904和固定装置905。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通信装置902和第一显示装置903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固定装置中。固定装置905与所述本体装置904连接,所述固定装置905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90的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将详细描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诸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的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90的观看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用户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诸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90与用户的腕部或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9A到9D所示,所述固定装置905至少包括一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未图示)。在所述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905能作为一环状空间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柱状体外围。在所述非固定状态下,即用户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的状态,所述固定装置905不与用户接触,没有用于维持所述电子设备90与用户的腕部或者头部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图9A和9B分别图示所述固定装置905与所述本体装置904连接的两种固定状态。在如图9A所示的第一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905与所述本体装置904形成闭环的环状空间,其中所述固定装置905与所述本体装置904分别构成环状空间的一部分。在如图9B所示的第二固定状态下,所述固定装置905与所述本体装置904形成具有小开口的近似环状空间,其中所述固定装置905与所述本体装置904分别构成环状空间的一部分,并且该近似环状空间的小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柱状体的直径(即,第一预定条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装置904为智能手表的表盘部分,而所述固定装置905为智能手表的表带部分。由所述本体装置904和所述固定装置905形成的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作为所述柱状体的智能手表的用户的手腕周围,并且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的直径大于用户手腕的直径而小于用户拳头的直径(即,第二预定条件)。
此外,所述环状空间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当然也可以由所述固定装置905单独形成。如图9C和9D所示,所述本体装置904可以布置在所述固定装置905上(即,所述本体装置904以面接触的方式附接到所述固定装置905),以便仅有所述固定装置905自身形成用于外绕所述柱状体的所述环状空间(图9C)或所述近似环状空间(图9D)。所述固定装置905布置有诸如搭扣、摁扣、拉链等的固定机构(未示出)。
所述通信装置902可以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904和/或所述固定装置905上,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以执行数据通信。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90为由用户穿戴的智能手表,其通过所述通信装置902与作为终端设备的智能电话配对连接,以便在所述电子设备90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执行数据的通信。所述通信装置902例如可以通过Wi-Fi、蓝牙、红外、蜂窝通信等无线通信方式或者通过直接线缆连接的有线通信方式在智能手表和智能电话之间执行数据通信。具体地,在无线通信方式下,如果智能手表和智能电话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阈值距离(例如,50米或100米),则所述通信装置902可以基于蓝牙、红外、射频识别(RFID)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执行通信。而如果智能手表和智能电话之间的距离大于阈值距离,则所述通信装置902可以基于诸如蜂窝网络的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2G、3G、4G、5G等通信网络)执行通信;或者所述通信装置902可以基于诸如Wi-Fi的无线网络执行通信。进一步地,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下,所述通信装置902可以在处于通信距离内的通信双方(例如,智能手表和智能电话)之间建立配对关系,并且在建立了配对关系的通信双方之间执行通信。在长距离无线通信方式下,所述通信装置902例如可以配置有虚拟的身份ID或者实际的客户识别模块(SIM),并且通过通信网络接收指向特定虚拟的身份ID或者实际的客户识别模块(SIM)的指向性信息,从而在由所述指向性信息所指向的通信双方之间执行通信。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进一步配置有感测装置906。所述感测装置906可以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904和/或所述固定装置905上,用于感测所述电子设备90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测装置906可以通过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感测使用者是否正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
例如,所述感测装置906可以是光学传感器,其设置在面向上述环状或近似环状空间向内(指向用户)的方向。所述光学传感器可以感测发射的检测光是否由诸如人体皮肤的反射表面反射以及反射面与光发射器的距离。在检测光由近距离(例如,1mm)的诸如人体皮肤的反射表面反射的情况,所述感测装置906将生成指示使用者正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的感测结果。
例如,所述感测装置906可以是诸如温度传感器或者生物电传感器的生物传感器,其同样设置在指向用户的方向。通过感测体温、人体生物电等生物学特征,生成指示是否有使用者正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的感测结果。
此外,所述感测装置906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905上的感测触发子单元(未图示)。仅仅在所述感测触发子单元检测到所述本体装置904与所述固定装置905通过诸如搭扣、摁扣、拉链等固定机构进入固定状态时,才触发所述感测装置906执行上述光学、生物等特征量的感测。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90通过所述通信装置902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内容,并且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处理第一内容数据以生成所述第一图像。进一步地,当所述感测装置906的感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9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固定时(即,使用者正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为第三显示模式,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当所述感测单元的感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9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不固定时(即,使用者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为第四显示模式,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不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通过经由所述感测装置906的感测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9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在所述感测单元的感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9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不固定时(即,使用者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不执行第一图像的显示,从而在用户没有穿戴诸如智能手表的所述电子设备90时,停止在所述电子设备90执行从诸如智能电话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内容的显示。如此,避免了由于与用户分离的诸如智能手表的所述电子设备90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同时节约了所述电子设备90的不必要显示功耗。
以下,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装置903。如图9A到9D所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包括第一可视区域1041,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出射。所述电子设备90具有第一观察区域,在所述第一观察区域内的观看所述第一可视区域,能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完整显示内容。以下将参照图10A到10D以及图11A到11C具体描述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原理和实施方式。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可以是具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突破显示单元本身大小的影响。此外,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当然也可以是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
图10A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的原理图。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采用近眼光学显示系统作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如图10A所示,近眼光学显示系统中的微显示器单元201发出的与其所显示的图像对应的光线经由诸如透镜组的光路转换组件202接收并且进行相应的光路转换。结果,光路转换之后的光线进入观看者的瞳孔203,形成放大的虚像。
图10B到10D进一步示出基于如图10A所示的原理图的三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地,图10B图示的技术方案采用了折衍混合曲面设计,其中透镜组204对应于图10A中所示的光路转换组件202,从而减小了所需的镜片体积。图10C图示的技术方案采用了自由曲面设计,其中包括曲面1、曲面2和曲面3的自由曲面透镜组205对应于图10A中所示的光路转换组件202,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所需的镜片体积。图10D图示的技术方案则采用了平行平板设计,其中除了对应于图10A中所示的光路转换组件202的透镜组206外,还包括光波导片207。通过利用光波导片207,在减小所需的镜片厚度的情况下,对于形成放大的虚像的光线的出射方向(即,放大的虚像的显示方向)进行诸如平移的控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采用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不限于以上图10B到10D所示,而是还可以采用诸如投影式目镜设计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1A到11C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中的第一显示装置903采用以上参照图10A到10D描述的近眼光学显示系统。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包括显示组件301和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图11A到11C中的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到302C),所述显示组件301用于显示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用于接收从所述显示组件301发出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并对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
具体地,在图11A中,所述显示组件301可以为微显示器,而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由透镜组形成。该透镜组形成与所述显示组件301显示的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
在图11B中,所述显示组件301也可以为微显示器,而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B由在设备内进行多次反射的光学器件形成。在此情况下,与图11A所示的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相比,可以节约第一显示装置903所需的空间大小,从而便于更加小型化的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
在图11C中,所述显示组件301也同样可以为微显示器,而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C由在设备内在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下进行伸缩变焦的变焦透镜组形成。在此情况下,与图11A所示的所述第一光路转换组件302A相比,可以通过变焦动态地调整由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显示的放大虚像的大小,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如图11A到11C所示,由用户实际观察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图像内容显示的区域为以上参照图9A到9D描述的所述第一可视部分1041。对于从所述第一可视部分1041出射的第一图像,在所述第一观察区域内的观看所述第一可视区域,能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完整显示内容,其中,所述第一观察区域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的范围具有最小值,所述最小值为第一阈值。不管是采用如图11A到11C描述的具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还是采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的普通显示器,为了更好地保护隐私信息,都希望适当地控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的范围,以使得处于适当的所述第一观察区域的范围内的用户可能清晰完整地观看显示的第一图像,同时避免处于所述第一观察区域的范围外的人无法感知所述第一图像或者无法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完整内容。以下将参照图12到图15B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具体示例。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具有第一可视区域1041。对应于第一图像的光线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出射,所述电子设备100具有第一观察区域1042,在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内的观看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能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完整显示内容。
在如图12所示的观察状态下,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具有最小值,所述最小值为第一阈值。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为采用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时,用户的眼睛接近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进行观看。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阈值优选地与用户的眼部区域的尺寸匹配,例如为3cm2,并且此时所述第一距离L1优选地为诸如15mm-50mm。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小于第二阈值,以使得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时满足第一阈值,并且在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外的用户将无法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内容,或者至少无法感知所述第一图像的完整显示内容。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第二阈值取决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显示原理而不同。如稍后将要描述的,可以根据限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的需求,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各个组件,其中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第二阈值。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为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的情况下,配置所述第二阈值为诸如0.2平方英寸。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具有可视角度1043,所述可视角度1043为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出射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光线与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法线之间的最大立体角。
在如图13所示的观察状态下,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为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的普通显示器时,用户的眼睛距离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较远距离进行观看。在此情况下,所述第一阈值优选地与用户本人的观看空间区域的尺寸匹配,例如为40cm2,并且此时所述第一距离L1优选地为诸如10-15cm。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可视角度1043小于第四阈值,以使得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满足第一阈值。同样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第三阈值以及所述可视角度1043的第四阈值同样取决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显示原理而不同。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为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所述第三阈值设置为比所述第一阈值略小,例如所述第三阈值为30cm2,并且所述可视角度1043的第四阈值相应地设置为例如30°。如稍后将要描述的,可以根据限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的需求,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各个组件,其中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的第三阈值以及所述可视角度1043的第四阈值。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包括显示组件40和光路转换组件20,所述显示组件40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所述光路转换组件20用于将从所述显示组件40发出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
如图14所示,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的光线共同经过的最小平面为第一观察区域1042,其面积为所述第一阈值。所述最小平面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一距离L1。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放大虚像的光线共同经过的最小平面即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出瞳面,并且所述第一距离L1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出瞳距离。如上参照图12所述,作为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面积的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的出瞳面的面积与用户的眼部区域的尺寸匹配,例如为3cm2,并且此时所述第一距离L1优选地为诸如15mm-50mm。
图15A和15B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地,所述显示组件40包括显示单元12和分束单元13(如图15A所示)。可替代地,所述显示组件40包括发光单元11、显示单元12和分束单元13(如图15B所示)。
如图15A和15B所示,所述光路转换组件20进一步包括准直子组件21和波导子组件22。所述准直子组件21用于将来自所述显示组件40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准直为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并且导入所述波导子组件22。具体地,所述准直子组件21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之间的偏振分束部件203,来自所述显示组件40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初始经由所述偏振分束部件203反射向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然后经由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准直后经由所述偏振分束部件203作为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出射。所述波导子组件22将来自所述准直子组件21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导向所述特定位置,其中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用于形成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可以是根据需要设计的单个透镜或透镜组。调整配置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的透镜或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的大小调节。
此外,如图15A和15B所示,所述波导子组件22进一步包括多个反射部件204,通过设置所述多个反射部件204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控制来自所述准直子组件21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准直光线导向所述特定位置出射。为了控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可以控制所述多个反射部件204的数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多个反射部件204的数目小于预定的第五阈值时,使得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第一距离L1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具有最小值,即上述参照图6描述的第一阈值。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反射部件204的数目的第五阈值例如可以是5到8。此外,可以调整所述多个反射部件204的数目和角度,使得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小于第三阈值,所述可视角度1043小于第四阈值,以使得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在距离所述第一可视区域第一距离时满足第一阈值。
进一步地,可以调整构成显示组件的显示子组件12的显示区域(即,所述显示子组件12作为微显示芯片的可视区域)以及构成所述准直子组件21的所述第一准直部件201和第二准直部件202的透镜组的构成和各个透镜的光学参数,实现对于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2的范围的有效控制。
如上参照图12到图15B所示,为了实现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观察区域的范围的控制,采用减小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或者限制显示单元的可视角度,或者采用两者的组合。例如,图12示出了采用减小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的手段的第一示例。图13则示出了采用减小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和限制显示单元的可视角度两者的组合。图14到图15B则进一步示出了采用配置整个光学系统中的具体部件(即,所述波导子组件22中所述多个反射部件204的数目和角度),间接地实现减小显示单元的可视区域的效果,从而实现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观察区域的范围的控制。容易理解的是,作为整体的光学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显示单元中特定部件以及与其匹配的其他部件的设置,实现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观察区域的范围的控制。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01中,通信装置902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内容数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902与作为终端设备的智能电话配对连接,以便在所述电子设备90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执行数据的通信。所述通信装置902例如可以通过Wi-Fi、蓝牙、红外等无线通信方式或者通过直接线缆连接的有线通信方式在智能手表和智能电话之间执行数据通信,接收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内容数据。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002。
在步骤S1002中,显示处理装置901处理第一内容数据以生成第一图像。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003。
在步骤S1003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基于感测装置906的感测结果,判断电子设备与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是否固定。
如果在步骤S1003中获得肯定结果,即当所述感测装置906的感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9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固定时(即,使用者正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处理进到步骤S1004。
在步骤S1004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为第三显示模式,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在确定使用者正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的情况下,在所述电子设备90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中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1003中获得否定结果,即当所述感测装置906的感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9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不固定时(即,使用者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处理进到步骤S1005。
在步骤S1005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为第四显示模式,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不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在确定使用者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的情况下,不执行第一图像的显示,从而在用户没有穿戴诸如智能手表的所述电子设备90时,停止在所述电子设备90执行从诸如智能电话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内容的显示。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方法,通过判断所述电子设备90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执行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在所述电子设备9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不固定时(即,使用者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90),不执行第一图像的显示,从而在用户没有穿戴诸如智能手表的所述电子设备90时,停止在所述电子设备90执行从诸如智能电话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内容的显示,或者即使从诸如智能电话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内容,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也不对其执行显示。如此,避免了由于与用户分离的诸如智能手表的所述电子设备90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同时节约了所述电子设备90的不必要显示功耗。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相比,进一步配置有第二显示装置907。
具体地,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904和/或所述固定装置905上,用于输出第二图像,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为遵循不同显示原理的显示单元。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六示例的流程图。如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六示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201到S1203中,执行与以上参照图16描述的步骤S1001到S1003相同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1203中获得否定结果,则处理进到步骤S1208。
在步骤S1208中,类似于仅配置一个第一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情况,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为第四显示模式,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示第二显示装置907都不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在确定使用者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300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300的所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示第二显示装置907)不执行第一图像的显示。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1203获得肯定结果,则处理进到步骤S1204。在步骤S1204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读取第一内容数据的内容标识符,并且基于内容标识符确定显示模式。不同于仅配置一个第一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情况,在配置有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示第二显示装置907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300的情况下,如果感测结果表明所述电子设备300处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状态固定时(即,使用者正在穿戴所述电子设备300),则在步骤S1204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读取第一内容数据的内容标识符,基于内容标识符确定显示模式。也就是说,第一内容数据的内容标识符将指示所述第一内容数据适于由哪个显示单元执行显示。
如上参照图17所述,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为遵循不同显示原理的显示单元。例如,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可以是配置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尺寸和更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视频显示,突破显示单元本身大小的影响。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可以是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如此配置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由于不同的显示原理导致不同的显示特性,使得它们可能适于显示不同的内容。例如,配置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需要用户贴近显示单元观察,并且能够显示放大的图像,其具有更好的私密性,并且能够显示更多细节。而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普通显示器,用户可以比较方便的查看,但是其显示区域较小,并且可能被旁边的非用户看到相关内容。
在步骤S1205中,判断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是否是第三显示模式。
如果在步骤S1205中获得肯定结果,即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是第三显示模式,则处理进到步骤S1206。
在步骤S1206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在所述电子设备300正在由用户穿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图像是需要避免被非用户窥视到的私密图像,或者是需要执行放大显示以使用户获取更多信息的图像时,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是第三显示模式,由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执行显示。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1206中获得肯定结果,即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是第五显示模式,则处理进到步骤S1207。
在步骤S1207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指示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在所述电子设备300正在由用户穿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图像是普通的非私密图像,并且无需执行放大显示(例如,普通的通信信息),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是第五显示模式,由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执行显示。
除了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避免了由于与用户分离的诸如智能手表的所述电子设备90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同时节约了所述电子设备90的不必要显示功耗外,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方法,进一步根据待显示内容的内容标识符,确定待显示内容的显示模式。对于需要避免被非用户窥视到的私密图像,或者是需要执行放大显示以使用户获取更多信息的图像,由能够执行放大显示且具有更好私密性的配置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来执行显示,而对于无需执行放大显示的普通的非私密图像,由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普通显示单元显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图19A和19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观察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9A示意性地示出,由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显示原理的区别,在距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和所述第二可视区域1051相同距离L1时,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1和所述第二观察区域1051的范围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1的范围小于所述第二观察区域1051的范围。
图19B示意性地示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的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1和所述第二观察区域1051的截面形状示意图。如图19B所示,所述第一观察区域1041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其适配于用户利用作为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观看放大的第一图像的虚像时的观看习惯。所述第二观察区域105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椭圆或圆形,其适配于作为诸如智能手表的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外观形状。
图20是进一步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为诸如LCD或OLED这样由像素阵列构成的普通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包括第二可视区域1051,在所述第二可视区域105配置有像素阵列1062。为了整体上控制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的第二观察区域1052的范围,与所述像素阵列1062对应地配置光阑阵列1063。所述光阑阵列1063用于显示所述像素阵列1062的每个子像素的光发射角度,使得每个子像素仅能在有限的角度内发射显示光,从而实现对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的可视角度的限制,进而实现对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的第二观察区域1052的范围的控制。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透视图。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具有第一可视区域1041,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具有第二可视区域1051,所述第一可视区域1041与所述第二可视区域1051相邻的边缘为曲线。如从图21所见,为了在电子设备400中同时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需要满足为非常规形态和窄边框。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七示例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第七示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601到S1603中,执行与以上参照图16描述的步骤S1001到S1003相同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1603中获得否定结果,则处理进到步骤S1608。在步骤S1608中,与以上参照图18描述的步骤S1208相同,类似于仅配置一个第一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情况,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模式为第四显示模式,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示第二显示装置907都不执行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也就是说,在确定使用者没有穿戴所述电子设备400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400的所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和所示第二显示装置907)不执行第一图像的显示。
相反地,如果在步骤S1603获得肯定结果,则处理进到步骤S1604。在步骤S1604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读取第一内容数据的内容标识符,并且基于内容标识符确定显示模式。与以上参照图18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方法不同,在步骤S1604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基于内容标识符,进一步确定第一内容数据是否具有适于不同显示单元显示的子内容数据。也就是说,对于由第一内容数据获取的第一图像,可能其中的一部分子图像适于由第一显示装置903执行放大的虚像显示,而另一部分子图像适于由第二显示装置907执行一般的显示。
具体地,在步骤S1605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确定内容标识符指示第一内容数据中的第一子内容数据的显示模式为第三显示模式,第一内容数据中的第二子内容数据的显示模式为第五显示模式。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606。
在步骤S1606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处理第一子内容数据后生成第一子图像,指示所述第一显示装置903执行第一子图像的显示。此后,处理进到步骤S1607。
在步骤S1607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901处理第二子内容数据后生成第二子图像,指示所述第二显示装置907执行第二子图像的显示。
除了实现如上述第二、第三实施例所述,避免了由于与用户分离的诸如智能手表的所述电子设备90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同时节约了所述电子设备90的不必要显示功耗外,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方法,进一步根据待显示内容的内容标识符,确定待显示内容中各个子内容数据的显示模式。对于需要避免被非用户窥视到的私密子图像,或者是需要执行放大显示以使用户获取更多信息的子图像,由能够执行放大显示且具有更好私密性的配置有采用光导光学元件(LOE)的近眼光学系统的显示单元来执行显示,而对于无需执行放大显示的普通的非私密子图像,由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等普通显示单元显示,从而通过对于带显示内容的进一步划分,为用户提供改进的显示体验。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其能够根据使用场景和待显示的内容,为用户选择匹配的显示装置,从而提供方便和自然的用户体验。此外,其能够根据内容以及使用状态适应性地执行内容的显示,避免隐私内容的泄漏,从而进一步提升相关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方法,包括:
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其中,所述显示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
根据所述显示模式,控制内容的显示,其中,
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装置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则确定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并且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如果通过所述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
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第一通信连接,所述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如果通过所述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
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第一通信连接,所述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通知,并且响应于所述连接通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通知指示存在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并且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6.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处理装置,用于基于预定条件,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并且根据所述显示模式,控制内容的显示,其中,所述显示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
在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处理装置与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数据连通,而没有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控制使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下,如果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确定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并且控制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执行所述内容的显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信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
所述显示处理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请求,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
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经由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电子设备的连接请求,所述显示处理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请求,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则所述显示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数据连通,
其中所述连接请求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经由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连接通知,并且响应于所述连接通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通知指示存在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并且指示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装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
本体装置;
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显示处理装置、通信装置和第一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装置和/或固定装置中。
12.如权利要求6到11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组件,用于输出与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以及第一光路转换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并对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使得位于特定位置的观看者感知到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虚像,其中感知的所述虚像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显示组件的显示尺寸;
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显示组件,用于输出与第二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以及第二光路转换组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显示组件的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初始光线,并对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虚像,使得位于特定位置的观看者感知到与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虚像,其中感知的所述虚像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显示组件的显示尺寸。
CN201610183593.9A 2016-03-28 2016-03-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Active CN105607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3593.9A CN105607264B (zh) 2016-03-28 2016-03-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83593.9A CN105607264B (zh) 2016-03-28 2016-03-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7264A true CN105607264A (zh) 2016-05-25
CN105607264B CN105607264B (zh) 2018-08-31

Family

ID=5598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3593.9A Active CN105607264B (zh) 2016-03-28 2016-03-28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726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145A (zh) * 2016-06-29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085508A (zh) * 2017-03-27 2017-08-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399192A (zh) * 2019-06-28 2019-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585637B2 (en) 2017-03-27 2020-03-10 Lenovo (Beijing)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072A (zh) * 2011-03-06 2013-11-27 索尼公司 显示系统、显示设备、以及中继设备
WO2014078018A2 (en) * 2012-11-13 2014-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ying virtual object display properties
CN105045371A (zh) * 2015-08-31 2015-1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5190477A (zh) * 2013-03-21 2015-12-23 索尼公司 用于在增强现实环境中的用户交互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5182539A (zh) * 2015-09-25 2015-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072A (zh) * 2011-03-06 2013-11-27 索尼公司 显示系统、显示设备、以及中继设备
WO2014078018A2 (en) * 2012-11-13 2014-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ying virtual object display properties
CN105190477A (zh) * 2013-03-21 2015-12-23 索尼公司 用于在增强现实环境中的用户交互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5045371A (zh) * 2015-08-31 2015-1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5182539A (zh) * 2015-09-25 2015-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145A (zh) * 2016-06-29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085508A (zh) * 2017-03-27 2017-08-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585637B2 (en) 2017-03-27 2020-03-10 Lenovo (Beijing)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085508B (zh) * 2017-03-27 2020-03-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399192A (zh) * 2019-06-28 2019-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99192B (zh) * 2019-06-28 2021-03-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7264B (zh) 2018-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1525B (zh) 包括天线的电子设备
US2017035192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CN201903695U (zh) 无线物联网眼镜
TW202215107A (zh) 在近眼顯示器中驅動光源的方法
JP585397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US110747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79271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EP2921899A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109084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virtual reality (VR), augmented reality (AR), or mixed reality (MR)
JP6476643B2 (ja)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情報システム、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N105607264A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6415697A (zh) 显示装置、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以及操作该电子设备的方法
US9442292B1 (en) Directional array sensing module
CN104603675A (zh) 图像显示设备、图像显示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3941854A (zh) 眼镜型操作器件、眼镜型操作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1770073A (zh) 信息显示装置
US1150988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08900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911694A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及其移动终端
US94951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US98980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N10597909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显示屏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EP3032314A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464527B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5227828B (zh) 拍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