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5892B -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5892B
CN105605892B CN201610013649.6A CN201610013649A CN105605892B CN 105605892 B CN105605892 B CN 105605892B CN 201610013649 A CN201610013649 A CN 201610013649A CN 105605892 B CN105605892 B CN 105605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transmission surface
furnace body
blade
agi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36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5892A (zh
Inventor
王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136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5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5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5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5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5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1/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 F26B11/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stationary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with moving stirring devices
    • F26B11/1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stationary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with moving stirring devices the stirring device moving in a horizontal or slightly-inclined pla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04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electric heating
    • F26B23/06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electric heating resistance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包括传输装置、除水结构以及干燥装置,干燥装置包括炉体,用于给炉体内加入物料的给料装置,用于收集炉体内干燥后的物料的接料装置,通过第一进气口将外界热气体引入炉体内的给风装置,以及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和粉碎的搅拌装置。其中,搅拌装置包括第二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的空腔内,所述第二转轴具有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方向以及所述叶片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在对物料干燥时,热气体经第一进气口引入炉体空腔内,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上的搅拌组件在沿第二转轴的径向和轴向对物料进行不断的搅拌。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液混合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霉菌等,若不加后续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经常要对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处理,但经过此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通常在70%以上,还需对污泥进行进一步地干燥处理。
现有技术中对污泥干燥采用的干燥系统,其结构大多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058838Y中公开的干燥系统,包括炉体,与炉体的进料口连接的给料机,与炉体的出气口连接的喷淋塔。其中,炉体包括设置在炉体内的传动轴,设置在传动轴外壁上并径向延伸的若干空心桨叶,通过向传动轴中通入高温气体对空心桨叶和炉体外壁加热,使得炉体内形成高温环境。此干燥系统在对物料干燥过程中,物料处于炉体内壁、传动轴以及桨叶外壁形成的腔体内,在传动轴的转动下,桨叶沿传动轴转动的方向搅拌物料,使得物料在腔体内被翻动,并与桨叶外壁、传动轴外壁以及炉体内壁之间进行对流换热。
但是,上述干燥系统,物料始终被传动轴同一方向的桨叶搅拌,沿着同一方向进行翻滚,一方面会降低后期的传热效果,物料被搅拌间隔的时间比较长,不能充分地对物料搅拌;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湿度较大的物料来说,沿着同一方向翻滚会造成物料之间粘合,影响物料的松散度,不利于对流换热,导致换热效率低,干燥效果不好。
另外,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气体对炉体内的物料进行干燥时,往往需要在炉体的外部设置加热装置对气体进行加热,然后再将加热后的气体通入到炉体内部,这导致整个干燥系统结构复杂。
现有技术中其中类似固液混合料的干燥系统也存在类似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固液混合料(例如污泥)处理中干燥系统干燥效率低、干燥效果不好且结构复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干燥效率、提高干燥效果且结构简单的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包括
传输装置,具有两级传输面,第一级传输面位于第二级传输面的侧上方,第一级传输面和第二级传输面之间通过过渡装置连接,第一级传输面和第二级传输面之间的高度大于100cm,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固液混合的污泥从第一级传输面的首端运送至第一级传输面的尾端,并经过过渡装置导入到第二级传输面,并从第二级传输面的首端运送到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
除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一传输面上的出水孔,以及位于每一传输面上的能够相对传输面改变高度的压板,所述压板用于压榨所述污泥中的水分,位于第一级传输面上的压板在所述第一级传输面上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上的压板的水平投影长度;
干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并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的侧下方,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级传输面的污泥,并对所述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干燥装置包括
炉体,沿水平方向设置,具有空腔,供物料加入、取出的进料口、出料口,其进料口对应传输装置的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设置,接收来自于第二级传输面的污泥;
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的空腔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电时发热,所述第一转轴为导热材料制成;
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形成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搅拌轴的搅拌方向以及叶片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进料口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
搅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向着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外壁分布多个;
叶片,为多个,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
所述喷气口位于相邻所述搅拌轴之间,所述喷气口的中轴线与第二转轴的夹角小于所述搅拌轴与第二转轴的夹角;
所述喷气口的口径不大于1mm。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口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中轴线倾斜相交,形成大于90度小于150度的夹角。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叶片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锁紧件,用于将所述叶片锁定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所需位置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搅拌轴分布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周面上,所述第二转轴的每个圆周面上分布有至少一个搅拌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圆周面上的搅拌轴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轴至少为四个,四个所述搅拌轴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四个圆周面上,且四个所述搅拌轴分别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Z轴方向上的顶部外壁上、Y轴方向上的前部外壁上、Y轴方向上的后部外壁上以及Z轴方向上的底部外壁上。
所述叶片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所述叶片的靠近炉体内壁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炉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为0.5-10厘米。
相邻两个搅拌轴沿着第二转轴轴向上的轴向距离不大于500mm;搅拌轴与所述炉体内部的距离不小于1000mm。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传输装置将污泥从第一级运输面传输到第二级运输面上,在此过程中,设置在各个运输面上的压板对污泥进行压榨,压榨出污泥中的水分,水滴从出水孔排出,对污泥进行初步干燥,位于第一级传输面上的压板在所述第一级传输面上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上的压板的水平投影长度,使得除水后期可以充分利用压板的压榨作用,将后期含水量降低的污泥中的水分进一步压榨出来,初步干燥后的污泥进入到干燥装置中进行进一步干燥,该干燥装置包括炉体,炉体上具有进料口、出料口;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的空腔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电时发热,所述第一转轴为导热材料制成;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形成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方向以及所述叶片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进料口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搅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向着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外壁分布多个;叶片,为多个,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mm;所述喷气口位于相邻所述搅拌轴之间,所述喷气口的中轴线与水第二转轴的夹角小于所述搅拌轴与第二转轴的夹角。
此干燥装置,在对物料进行干燥时,物料经进料口加入炉体的空腔内,同时,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上的搅拌组件在沿第二转轴的径向和轴向对物料进行不断的搅拌,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轴外壁上的搅拌轴,搅拌轴向着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多个搅拌轴沿着第二转轴的轴向外壁分布;以及多个叶片,叶片倾斜设置在搅拌轴上。在第二转轴转动下,搅拌轴和叶片均随着第二转轴转动,多个搅拌轴和叶片同时在第二转轴的轴向和径向对物料进行搅拌,并且在搅拌过程中,叶片能够粉碎物料,并能够将物料抛向炉体的空腔内,使得物料不仅在炉体内翻滚,还能够在炉体空腔内运动,增大物料与空腔内热气流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并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方向以及所述叶片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不平行不重合,从而增加了搅拌的维度,避免只在一个方向上搅拌物料,使得物料粘合在一起,影响物料的松散程度;此外,搅拌组件在搅拌物料的同时,还能够将物料粉碎,形成颗粒更小的物料,进一步增大物料与热气体对流换热的面积,提高物料的干燥效率;带物料被干燥后,经出料口下落在接料装置上,并被输送走。并且,上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通气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喷气口不同时打开,从而使得炉体内的气体可以被进一步收集利用。另外,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进料口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也即,喷气口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气口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这使得从进料口进来的物料,能够为喷气口喷出的气体进行旋流翻转,提高搅拌和干燥效果。
另外,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的空腔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电时发热,所述第一转轴为导热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利用位于第一转轴内的电热丝为位于所述通气腔内的气体加热,从而使得加热和干燥集为一体,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转轴内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机构简单。
同时,所述喷气口位于相邻所述搅拌轴之间,使得喷气口喷出的气流可以对搅拌轴搅拌不到的物料进行翻滚,搅拌以及干燥,所述喷气口的中轴线与水第二转轴的夹角小于所述搅拌轴与第二转轴的夹角,从而使得所述喷气口始终起到辅助搅拌、干燥作用,进而不会影响到整体物料的运行方向,不影响出料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所述进料口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中轴线倾斜相交,形成大于90度小于150度的夹角。从而使得污泥能够顺利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干燥装置的炉体内。
3.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叶片可移动设置在搅拌轴上,搅拌组件还包括锁紧件,用于将叶片锁定在搅拌轴上的所需位置处。叶片在搅拌轴上移动,调整叶片与炉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以改变叶片对物料搅拌和粉碎效果,以及物料被叶片带动下,在炉体内运动状态,从而确定物料在炉体内的停留时间,满足不同物料的干燥需求。
4.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多个搅拌轴分布在第二转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周面上,第二转轴的每个圆周面上分布有至少一个搅拌轴。当第二转轴转动时,第二转轴带动多个圆周面上的搅拌轴及其上的叶片对物料进行搅拌和粉碎,位于第二转轴轴向方向上的物料都能够被相应位置处第二转轴的圆周面上的搅拌轴及叶片搅拌和粉碎,确保炉体内物料均能够被叶片搅拌和粉碎,并且搅拌和粉碎的效果更均匀,改善物料干燥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干燥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干燥系统中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提供的炉体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4是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提供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第一进气口;14-第一出气口;3-接料装置;4-给风装置;5-第二转轴;6-搅拌轴;7-叶片;8-锁紧件;9-除尘装置;91-第二进气口;92-第三出气口;10-第一管道;15-配风装置;16-第二管道;17-第一转轴;18-喷气口;19-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包括
传输装置,具有两级传输面,第一级传输面位于第二级传输面的侧上方,第一级传输面200和第二级传输面300之间通过过渡装置500连接,第一级传输面200和第二级传输面300之间的高度大于100cm,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固液混合的污泥从第一级传输面的首端运送至第一级传输面的尾端,并经过过渡装置500导入到第二级传输面,并从第二级传输面的首端运送到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
除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一传输面上的出水孔400,以及位于每一传输面上的能够相对传输面改变高度的压板100,所述压板用于压榨所述污泥中的水分,位于第一级传输面200上的压板100在所述第一级传输面200上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300上的压板100的水平投影长度;
干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并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的侧下方,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级传输面的污泥,并对所述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干燥装置包括
炉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具有空腔、供物料加入、取出的进料口11、出料口12,其进料口11对应干燥装置的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设置,接收来自于第二级传输面的污泥,如图1所示,
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1的空腔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电时发热,所述第一转轴为导热材料制成;
第二转轴5,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形成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搅拌轴6的搅拌方向以及所述叶片7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进料口11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
搅拌轴6,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5的外壁上,向着所述第二转轴5的径向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转轴5的轴向外壁分布多个;
叶片7,为多个,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轴6上,相邻所述叶片7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
所述喷气口位于相邻所述搅拌轴6之间,所述喷气口的中轴线与水第二转轴5的夹角小于所述搅拌轴6与第二转轴5的夹角;
所述喷气口的口径不大于1mm。
本发明提供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传输装置将污泥从第一级运输面传输到第二级运输面上,在此过程中,设置在各个运输面上的压板对污泥进行压榨,压榨出污泥中的水分,水滴从出水孔排出,对污泥进行初步干燥,位于第一级传输面上的压板在所述第一级传输面上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上的压板的水平投影长度,使得除水后期可以充分利用压板的压榨作用,将后期含水量降低的污泥中的水分进一步压榨出来,初步干燥后的污泥进入到干燥装置中进行进一步干燥,该干燥装置包括炉体,炉体上具有进料口、出料口;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的空腔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电时发热,所述第一转轴为导热材料制成;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形成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方向以及所述叶片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进料口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搅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向着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外壁分布多个;叶片,为多个,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mm;所述喷气口位于相邻所述搅拌轴之间,所述喷气口的中轴线与水第二转轴的夹角小于所述搅拌轴与第二转轴的夹角。
此干燥装置,在对物料进行干燥时,物料经进料口加入炉体的空腔内,同时,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上的搅拌组件在沿第二转轴的径向和轴向对物料进行不断的搅拌,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轴外壁上的搅拌轴,搅拌轴向着第二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多个搅拌轴沿着第二转轴的轴向外壁分布;以及多个叶片,叶片倾斜设置在搅拌轴上。在第二转轴转动下,搅拌轴和叶片均随着第二转轴转动,多个搅拌轴和叶片同时在第二转轴的轴向和径向对物料进行搅拌,并且在搅拌过程中,叶片能够粉碎物料,并能够将物料抛向炉体的空腔内,使得物料不仅在炉体内翻滚,还能够在炉体空腔内运动,增大物料与空腔内热气流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并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方向以及所述叶片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不平行不重合,从而增加了搅拌的维度,避免只在一个方向上搅拌物料,使得物料粘合在一起,影响物料的松散程度;此外,搅拌组件在搅拌物料的同时,还能够将物料粉碎,形成颗粒更小的物料,进一步增大物料与热气体对流换热的面积,提高物料的干燥效率;带物料被干燥后,经出料口下落在接料装置上,并被输送走。并且,上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通气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喷气口不同时打开,从而使得炉体内的气体可以被进一步收集利用。另外,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进料口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也即,喷气口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气口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这使得从进料口进来的物料,能够为喷气口喷出的气体进行旋流翻转,提高搅拌和干燥效果。
另外,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的空腔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电时发热,所述第一转轴为导热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利用位于第一转轴内的电热丝为位于所述通气腔内的气体加热,从而使得加热和干燥集为一体,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二转轴内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得机构简单。
同时,所述喷气口位于相邻所述搅拌轴之间,使得喷气口喷出的气流可以对搅拌轴搅拌不到的物料进行翻滚,搅拌以及干燥,所述喷气口的中轴线与水第二转轴的夹角小于所述搅拌轴与第二转轴的夹角,从而使得所述喷气口始终起到辅助搅拌、干燥作用,进而不会影响到整体物料的运行方向,不影响出料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板100的靠近其与相应运输面连接的位置处的出水孔的孔径大于远离两者连接处的出水孔的孔径,从而便于均匀排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口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5的中轴线倾斜相交,形成大于90度小于150度的夹角。从而使得污泥能够顺利通过进料口进入到干燥装置的炉体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叶片7倾斜设置在搅拌轴6外壁上的角度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例如,将叶片7倾斜1°、3°、5°、7°、10°、12°、15°、20°等等角度设置在搅拌轴6上,倾斜设置在搅拌轴6上的叶片7不仅有搅拌作用还有粉碎物料的作用。综合考虑物料的搅拌和粉碎作用,进一步优选地,将叶片7倾斜5°-10°设置在搅拌轴6上,叶片7在搅拌轴6上倾斜的角度一般不超过20°,否则会减弱叶片7对物料的搅拌效果。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叶片7可移动设置在搅拌轴6上,搅拌组件还包括锁紧件8,用于将叶片7锁定在搅拌轴6上的所需位置处。叶片7在搅拌轴6上移动,调整叶片7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以改变叶片7对物料搅拌和粉碎效果,以及物料被叶片7带动下,在炉体1内运动状态,从而确定物料在炉体1内的停留时间,满足不同物料的干燥需求。
例如,有些物料颗粒较小,在干燥过程中搅拌轴6和叶片7主要起到搅拌作用,可以将叶片7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调大,使得物料在被叶片7带动过程中,有更多的空间在炉体1内运动和翻滚,与炉体1空腔内的热气体换热。相反,若有些物料颗粒大,需要在搅拌的同时对物料进行粉碎,来加快干燥效率,减少物料在炉体1内的停留时间,就可以将叶片7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调小,加强叶片7的粉碎效果。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炉体1的半径为30-40厘米时,将叶片7的靠近炉体1内壁一侧的边缘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设置为0.5-10厘米范围,例如0.5厘米、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等等,以使得叶片7的边缘与炉体1内壁之间形成预留空间。更为优选的范围为4-5厘米,但是,实际还得根据物料本身的性能、干燥要求等参数来确定。
作为叶片7可移动设置在搅拌轴6上的优选实施方式,叶片7为板块,搅拌轴6沿轴线方向上开设滑槽,将叶片7直接插入滑槽内,待叶片7滑动到所需位置处,倾斜所需角度时,直接用锁紧件8将叶片7锁定在搅拌轴6上,例如螺母或销、插件。也即,叶片7倾斜安装在搅拌轴6的滑槽内。作为变形,叶片7还可以为具有中间通孔的板,搅拌轴6的外壁具有外螺纹,叶片7套设在搅拌轴6上,并用锁紧件8固定,例如螺母、销等。此外,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的滑动装置或升级装置,使叶片7在搅拌轴6上移动,进而被锁紧件8固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搅拌轴6分布在第二转轴5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周面上,第二转轴5的每个圆周面上分布有至少一个搅拌轴6。当第二转轴5转动时,第二转轴5带动多个圆周面上的搅拌轴6及其上的叶片7对物料进行搅拌和粉碎,位于第二转轴5轴向方向上的物料都能够被相应位置处第二转轴5的圆周面上的搅拌轴6及叶片7搅拌和粉碎,确保炉体1内物料均能够被叶片7搅拌和粉碎,并且搅拌和粉碎的效果更均匀,改善物料干燥的效果。
对于每个圆周面上设置搅拌轴6的个数而言,优选每个圆周面上设置搅拌轴6的个数为四个,四个搅拌轴6分别位于该圆周面的四等分点处,以使得位于同一位置处的物料,被相对应处的圆周面上的四个搅拌轴6以及搅拌轴6上的叶片7不停地搅拌和粉碎,搅拌间隔的时间更短,增大物料与热气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提高物料被干燥的效率。每个圆周面上的搅拌轴6个数除了四个,还可以为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等,最佳地,将若干个搅拌轴6均匀分布在该圆周面的等分点处。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搅拌轴6分布在第二转轴5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搅拌轴6的相邻的两个圆周面的间距优选为5-15厘米,例如5厘米、6厘米、7厘米、7.5厘米、8厘米、10厘米、12厘米、15厘米等等。最佳的间距为7.5-10厘米。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圆周面上的搅拌轴6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上。此时,处于相邻位置处的物料被在不同竖直面上的搅拌轴6、叶片7进行搅拌和粉碎,相邻物料被搅拌的方向不一致,相邻物料的运动轨迹也不一致,进一步使得物料在腔体内处于混合状态,不会粘结在一起,提高物料的松散程度,更容易与热气体进行对流换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搅拌轴6为四个,四个搅拌轴6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轴5的四个圆周面上,且四个搅拌轴6分别依次设置在第二转轴5的Z轴方向上的顶部外壁上、Y轴方向上的前部外壁上、Y轴方向上的后部外壁上以及Z轴方向上的底部外壁上。搅拌轴6采用此排布方式,在第二转轴5转动过程中,顶部外壁与底部外壁上的两个搅拌轴6对第二转轴5产生的力矩能够相互平衡,相邻的前部外壁与后部外壁上的两个搅拌轴6对第二转轴5产生的力矩相互平衡,使得第二转轴5、搅拌轴6以及叶片7运作的更平稳,避免了第二转轴5产生振动现象,提高干燥炉的使用寿命。
作为搅拌轴6个数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搅拌轴6的个数还可以为8个、12个、16个等等,也即搅拌轴6的数量为4n,其中n≥1,每四个搅拌轴6重复上述的排布方式设置在第二转轴5的外壁上。
作为搅拌轴6个数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搅拌轴6的个数还可以为5个、6个、7个、8个等等,多个搅拌轴6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轴5的不同圆周面上,且从第二转轴5的径向观察,多个搅拌轴6分布在第二转轴5的径向圆周上,最佳地是位于第二转轴5径向圆周的等分点处,例如搅拌轴6为六个,六个搅拌轴6分布在六个圆周面上,且从第二转轴5的径向观察,六个搅拌轴6刚好位于第二转轴5的圆周面的六等分点处,多方位地对物料进行搅拌和粉碎。
上述实施方式中,叶片7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梯形、扇形、桃心等等其他形状,其形状不作具体限定,此外,叶片7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平面,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弧度过渡的曲面,或者其他造型的表面都可以。
作为搅拌组件的变形实施方式,搅拌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轴5轴向外壁上的若干连接杆,以及围绕连接杆外壁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若干翼片,翼片在连接杆上的排布方式可以类似现有技术中风扇叶片的排布方式,翼片可以绕着连接杆的轴线方向旋转,进而来对物料进行搅拌和粉碎。此外,搅拌组件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搅拌和粉碎物料的其他搅拌装置或者粉碎装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给风装置4,给风装置4为热风炉,热风炉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16连接于第一进气口13,将热风炉的热气体输送至炉体1的空腔内,使热气体与物料进行直接的对流换热。作为变形,给风装置4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能够将热气体经第一进气口13输送至炉体1的空腔内的装置,例如,加热器将外界的空气加热形成所需温度的热风,之后通过风机将热风直接抽入炉体1的空腔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配风装置15,配风装置15的出气口连接于第二管道16,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第二管道16内,与第二管道16内的热气体混合。此时主要是防止给风装置4输送至炉体1空腔内的热气体温度过高,对炉体1、搅拌轴6及叶片7产生影响,通过在第二管道16内引入外界的冷空气来降低过高温度的热气体,形成所需温度的热气体。
作为优选,配风装置15可以包括风机,根据需求风机将外界的空气直接抽入第二管道16内;或者现有技术中只要能够将外界的空气输送至第二管道16内的装置或设备都可以。此外,最好在配风装置15中设置一个能够检测外界空气进入第二管道16内的体积含量的检测器,及时对进入第二管道16内的气体量进行测试,便于是否需要开启配风装置15.
作为更佳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除尘装置9,除尘装置9包括旋风筒,旋风筒具有第二进气口91、第二出气口以及第三出气口92。其中,第二进气口91连接于第一出气口14,第二出气口与外界连通,第三出气口92通过第一管道10与给风装置4的腔体连通,用于将除尘后的气体与给风装置4内的热气体进行混合,形成所需含水率的热气体。
具体而言,物料在炉体1内被干燥后,经第二进气口91,将炉体1内与物料换热后的气体引入旋风筒内;在风机的作用下,气体在旋风筒内做螺旋上升的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气体中含有的固体颗粒和液体被甩在旋风筒的内壁面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和液体沉积在旋风筒的底部;而甩掉固体颗粒、液体的一部分气体经第二出气口直接排向外界空气,另一部分气体则经第三出气口92被输送至给风装置4的腔体内,与给风装置4腔体内的热气体进行混合,使得除尘后的部分气体被循环利用,降低加热热气体所需要的热量。
此外,除尘后的气体中含水率一般在20%-30%,而给风装置4内热气体的含水率几乎为0%,将含水率为20%-30%的除尘气体引入给风装置4内,与干燥的热气体进行混合,以形成含水率为6%-15%的热气体,将此热气体引入炉体1内与物料换热的效率和效果,比将含水率为0%的干燥热气体引入炉体1内与物料换热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因为,热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水分,在相同环境下水的比热容大于空气的比热容,干燥相同量的物料时,水所需要的热量更小,从而降低干燥物料需要的热量,提高干燥效率,但是热气体中的含水率不宜过高,过高后换热效率反而会下降,于是,热气体的最佳含水率控制在6%-15%。
作为变形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给料装置2、接料装置3。其中,给料装置2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给料机,例如提升机,以及安装在进料口11上的料斗,当具有给料装置2时,所述第二级运输面的物料直接传输给给料装置2,提升机的下料口对着或者伸入到料斗内都可以。接料装置3优选为螺旋输送机,或者皮带输送机以及链条输送机,或者直接在出料口12下方设置一个出料仓。
作为炉体1上开设的进料口11、出料口12、第一进气口13以及第一出气口14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将进料口11开设在炉体1径向的侧壁上,出料口12开设在炉体1沿Z轴方向上的的底部外壁上,第一进气口13开设在靠近进料口11处的炉体1沿Z轴方向上的顶部外壁上,第一出气口14开设在炉体11沿Z轴方向上的顶部外壁上,且与出料口12的位置相对。
总之,在对物料干燥时,首先根据物料的性能,例如含水率、粒径大小、干燥程度等参数,来调整叶片7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叶片7在搅拌轴6上倾斜设置的角度,以及第二转轴5上相邻两个圆周面之间的间距;并根据加入物料的量、引入炉体1内的热气体的量,来计算出物料在炉体1内停留多少时间就可以达到所需要求的干燥程度,并可以通过多次的试验,得出每一种物料被干燥的最优参数,从而制备出相应参数的干燥炉及具有该干燥炉的干燥系统。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第一进气口,此时,只通过喷气口进气。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装置,具有两级传输面,第一级传输面位于第二级传输面的侧上方,第一级传输面(200)和第二级传输面(300)之间通过过渡装置(500)连接,第一级传输面(200)和第二级传输面(300)之间的高度大于100cm,所述传输装置能够将固液混合的污泥从第一级传输面的首端运送至第一级传输面的尾端,并经过过渡装置(500)导入到第二级传输面,并从第二级传输面的首端运送到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
除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一传输面上的出水孔(400),以及位于每一传输面上的能够相对传输面改变高度的压板(100),所述压板用于压榨所述污泥中的水分,位于第一级传输面(200)上的压板在所述第一级传输面(200)上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300)上的压板的水平投影长度;
干燥装置,设置在所述传输装置的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并位于所述第二级传输面的侧下方,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级传输面的污泥,并对所述污泥进行干燥处理;所述干燥装置包括
炉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具有空腔,供物料加入、取出的进料口(11)、出料口(12),其进料口(11)对应传输装置的第二级传输面的尾端设置,接收来自于第二级传输面的污泥;
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炉体(1)的空腔内,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电时发热,所述第一转轴为导热材料制成;
第二转轴(5),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形成通气腔,所述通气腔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搅拌轴(6)的搅拌方向以及叶片(7)的搅拌方向不重合不平行,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进料口(11)的中轴线形成30-50度夹角;
搅拌轴(6),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5)的外壁上,向着所述第二转轴(5)的径向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转轴(5)的轴向外壁分布多个;
叶片(7),为多个,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轴(6)上,相邻所述叶片(7)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
所述喷气口位于相邻所述搅拌轴(6)之间,所述喷气口的中轴线与第二转轴(5)的夹角小于所述搅拌轴(6)与第二转轴(5)的夹角;
所述喷气口的口径不大于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5)的中轴线倾斜相交,形成大于90度小于150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搅拌轴(6)分布在所述第二转轴(5)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周面上,所述第二转轴(5)的每个圆周面上分布有至少一个搅拌轴(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圆周面上的搅拌轴(6)位于不同的竖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6)至少为四个,四个所述搅拌轴(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5)的四个圆周面上,且四个所述搅拌轴(6)分别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5)的Z轴方向上的顶部外壁上、Y轴方向上的前部外壁上、Y轴方向上的后部外壁上以及Z轴方向上的底部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7)倾斜设置在所述搅拌轴(6)上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所述叶片(7)的靠近炉体(1)内壁一侧的边缘与所述炉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为0.5-1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搅拌轴(6)沿着第二转轴(5)轴向上的轴向距离不大于500mm;搅拌轴(6)与所述炉体内部的距离不小于1000mm。
CN201610013649.6A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Active CN105605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3649.6A CN105605892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3649.6A CN105605892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5892A CN105605892A (zh) 2016-05-25
CN105605892B true CN105605892B (zh) 2018-09-25

Family

ID=55986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3649.6A Active CN105605892B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589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120B2 (zh) * 1978-12-04 1987-06-24 Fuso Kensetsu Kogyo
CN2876651Y (zh) * 2006-02-20 2007-03-07 孙德华 螺旋搅拌式圆筒烘干机
CN200968766Y (zh) * 2006-10-30 2007-10-31 四川雷鸣生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高温循环烟气搅拌干燥机
CN102464441A (zh) * 2010-11-18 2012-05-23 江都苏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烟气干燥污泥的烘干装置
CN104422265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平桨式干燥机及平桨式干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120B2 (zh) * 1978-12-04 1987-06-24 Fuso Kensetsu Kogyo
CN2876651Y (zh) * 2006-02-20 2007-03-07 孙德华 螺旋搅拌式圆筒烘干机
CN200968766Y (zh) * 2006-10-30 2007-10-31 四川雷鸣生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高温循环烟气搅拌干燥机
CN102464441A (zh) * 2010-11-18 2012-05-23 江都苏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烟气干燥污泥的烘干装置
CN104422265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平桨式干燥机及平桨式干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5892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2881B (zh)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CN105605892B (zh) 一种高效率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CN105585237B (zh) 一种改进的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CN105439416B (zh) 污泥处理系统
CN105565641B (zh) 一种固液混合料处理系统
CN105668976B (zh) 一种固液混合料处理方法
CN105621850B (zh) 一种改进的污泥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