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9652A -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9652A
CN105599652A CN201510695603.2A CN201510695603A CN105599652A CN 105599652 A CN105599652 A CN 105599652A CN 201510695603 A CN201510695603 A CN 201510695603A CN 105599652 A CN105599652 A CN 105599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layer
thermoregulating
thermoregul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5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9652B (zh
Inventor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wen Automotive Systems (china) Co Ltd
Gentherm Automotive Systems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wen Automotive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wen Automotive System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wen Automotive System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956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965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3359 priority patent/WO2016074569A1/zh
Priority to KR1020177016339A priority patent/KR20170086573A/ko
Publication of CN105599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9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9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96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7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 systems
    • B60N2/5692Refrigerat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的调温系统,包括空气流通回路,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包括:空气分配层,用于使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流通的主动力装置;和用于对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其中,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的经所述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气流至少包括流入所述空气分配层内的第一部分和经由空气流通回路内部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的第二部分,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的气流经所述调温装置再次调温后在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部继续流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调温系统的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以及包括这种座椅座垫和/或座椅靠背的乘客支撑装置。乘客支撑装置可以是座椅或床。

Description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的调温系统以及包括此调温系统的乘客支撑装置。特别地,该调温系统包括闭环或半闭环式的空气流通回路。该乘客支撑装置可用于交通运输车辆例如机动车或飞机中,具体地,该乘客支撑装置可以是座椅或床。
背景技术
为了对乘客支撑装置例如车辆座椅的表面进行调温,在炎热的夏天或在寒冷的冬天为乘客提供凉爽或温暖的环境,在座椅的座垫和/或背靠垫中通常配置有调温系统。
通常,车辆座椅的调温系统为开放式,即抽吸装置将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抽入调温系统内,对抽入的空气气流进行加热或冷却,进而加热或冷却座椅的座垫和/或背靠垫,之后,将空气排出到周围环境中。
然而,在这种调温形式中,由于调温系统使用的是周围环境中吸入的空气,所以每次循环中加热/冷却空气耗能较大,座椅变热/变冷的速度较慢,而且,噪音大,给乘客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希望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缺点的调温系统来为乘客支撑装置供热或供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闭环或半闭环式调温系统的乘客支撑装置,在调温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调温系统内的循环气流不与外界大气发生气体交换或者只进行非常微量的气体交换,能够更快速地对座椅周围的空间进行供暖或供凉。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的调温系统,包括空气流通回路,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包括:空气分配层,用于使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流通的主动力装置;和用于对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其中,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的经所述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气流至少包括流入所述空气分配层内的第一部分和经由空气流通回路内部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的第二部分,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的气流经所述调温装置再次调温后在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部继续流动。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空气气流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流入所述空气分配层后不再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出口流出后被直接返回到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入口。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空气气流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的经所述调温装置调温的整个空气气流,所述第二部分是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整个空气气流流经所述空气分配层后至少部分或全部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空气分配层在靠近位于所述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一侧上形成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微小通气孔。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从所述空气分配层通向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出气管道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孔。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调温装置被置于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出气口处,所述调温系统内的空气气流经所述调温装置调温之后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调温装置为设置于所述空气流通回路中的半导体制冷片。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调温系统还包括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通风路径,所述通风路径包括位于所述空气分配层的背离所述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一侧上并且与环境空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还包括附加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主动力装置和所述附加动力装置是相同结构或不同结构的两个单独的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主动力装置和所述附加动力装置为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调温装置包括作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替代或附加的另一加热元件。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另一加热元件设置于构成空气分配层的间隔材料下方的通风层内或沿着所述通风层设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通风层是袋的形式。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另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地由织物材料制成或至少部分地由印刷箔制成。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空气分配层的朝向位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一侧的表面作为直接接触乘客的垫层或附接到直接接触乘客的垫层。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纵向方向上的相反两端,或者位于同一纵向端。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空气分配层只包括第一空气分配层。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空气分配层包括第一空气分配层和第二空气分配层,所述第一部分流入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和第二空气分配层内,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和第二空气分配层流出后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串联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进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气流流进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然后从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气流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气流部分地或全部流入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并联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同时流进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和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和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都直接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根据一个可行实施例,来自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一出气管道和来自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二出气管道分别单独直接通向所述主动力装置,或者来自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一出气管道和来自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二出气管道合并为直接通向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单一总出气管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只有一个空气分配层的上述调温系统的座椅座垫。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只有一个空气分配层的上述调温系统的座椅靠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这种座椅座垫和这种座椅靠背之一或两者的乘客支撑装置。
在所述乘客支撑装置包括该座椅座垫和该座椅靠背两者的情况下,所述座椅座垫的附加动力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附加动力装置被配置为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
在所述乘客支撑装置包括该座椅座垫和该座椅靠背两者的情况下,所述座椅座垫的主动力装置和附加动力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主动力装置和附加动力装置被配置为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乘客支撑装置,其包括只有一个空气分配层的上述调温系统的座椅靠背和包括开放式调温系统的座椅座垫,所述开放式调温系统包括空气分配层和向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供应环境空气的动力装置,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通向外部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两个空气分配层的上述调温系统的乘客支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支撑装置可以是座椅,也可以是床。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支撑装置采用闭环或半闭环式的空气流通回路,能够更快速地对乘客支撑装置周围的空间进行供暖或供凉,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供暖或供凉效果,即供暖时获得的温度更高,供凉时获得的温度更低。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优势等在下面参考附图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
图1a示出了包括分别为座椅的座垫和背靠垫进行调温的两套调温系统的座椅示意图,其中调温系统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造;
图1b示出了包括同时为座椅的座垫和背靠垫进行调温的调温系统的座椅示意图,其中调温系统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造;
图1c示出了包括同时为座椅的座垫和背靠垫进行调温的调温系统的座椅示意图,其中调温系统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构造;
图2示出了只包括一个空气分配层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造的调温系统的透视图;
图2a为图2的调温系统的空气分配层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的调温系统的另一透视图,其中空气分配层和空气管路被移除;
图3示出了包括两个空气分配层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造的调温系统的透视图,其中,该两个空气分配层被串联连接在调温系统中;
图3a为图3的调温系统的另一透视图,其中空气分配层和空气管路被移除;
图4示出了包括两个空气分配层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构造的调温系统的透视图,其中,该两个空气分配层被并联连接在调温系统中;
图4a为图4的调温系统的另一透视图,其中空气分配层和空气管路被移除
图5a示出了在图1a-4a所示的调温系统中使用的空气分配层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纵向方向上相反的两端;
图5b和5c示出了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纵向方向上同一端的空气分配层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
图6-8分别示出了采用图5b和5c的空气分配层的、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构造的调温系统,在其它方面,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支撑装置可用于,但不仅限于,交通运输车辆例如机动车或飞机中,具体可被配置为车辆/飞机的座椅和床。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支撑装置的调温系统采用闭环或半闭环式设计的空气流通回路,即在该流通回路内流通的空气气流不与外界发生空气交换,或者只有非常微量的空气交换,但不会实质上影响本调温系统对乘客支撑装置周围空间加热或冷却的速度和效果。
本文中,将以座椅为例描述根据优选实施例构造的调温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调温系统总体上包括:空气分配层,其可以是与乘客直接接触的床垫、座垫或背靠垫,通常由泡沫材料或类似材料制成;为调温系统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也成为“主动力装置”),其通常被配置为风扇、风机或者类似装置;对调温系统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其可被配置为任何能够加热和/或冷却气流的装置,例如各种加热器或冷却器,或者如图示所示地,可被配置为既能够加热气流也能够冷却气流的半导体制冷片。在本发明中,“调温”意思是升高或降低调温系统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气流的温度,即加热和/或冷却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存在于调温系统的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通过调温装置加热/冷却,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流出动力装置的出气口,经由进气管道和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进入空气分配层,为座椅的乘客供暖/供凉,从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流出,经过出气管道返回动力装置的进气口,再被调温装置加热/冷却,之后重复上述循环。
图1a-1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座椅用调温系统的示意图。
在图1a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座椅(由虚线示出)被配置有两个独立的调温系统100,其中一个配置于座椅的座垫中,另一个配置于座椅的背靠垫中。这两个独立的调温系统100具有基本上完全相同的结构,都包括各自的空气分配层、动力装置、调温装置以及连接管道等。
在图1b和图1c示出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座椅(由虚线示出)被配置有单一调温系统200和3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调温系统100不同,调温系统200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空气分配层;调温系统300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空气分配层。各空气分配层限定出位于纵向方向上的相反两端L1和L2以及位于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端W1和W2。
下面参考图2-4a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调温系统。
首先,参考图2,2a和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调温系统100。
调温系统100包括具有进气口12和出气口14的空气分配层10;包括具有进气口22和出气口24的动力装置20(也成为“主动力装置20”),用于为调温系统100内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包括位于动力装置20出气口24处的调温装置30(图中示意为点划线盒状体),用于加热/冷却在调温系统100中流通的空气气流。
调温系统100还包括使空气分配层10的进气口12和动力装置20的出气口24连通从而使被调温装置30加热/冷却的空气通向空气分配层10的进气管道40、以及使空气分配层10的出气口14和动力装置20的进气口22连通从而使流出空气分配层10的空气返回到动力装置20的出气管道50。图2和2b中的水平箭头表示空气气流从动力装置20的出气口24流出。
由此,空气分配层10、出气管道50、动力装置20、进气管道40、空气分配层10构成根据本发明的调温系统100的空气流通回路。
图2a示出了包括进气口12和出气口14的空气分配层10;图2b示出了移除了空气分配层10、进气管道40和出气管道50之后的调温系统100。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空气分配层10与其它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例如,进气管道40和出气管道50。然而,根据实际空间需要、操作方便性等方面的考虑,调温系统100可不包括空气连通管路,例如空气分配层10与动力装置20之间的连通可以采用直接对接的方式,或借助于诸如接头等的其它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同样,其它空气连通导管也可以省略。
根据本发明,调温系统100的空气分配层10可以是由泡沫材料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床垫、座椅座垫或座椅背靠垫。例如,空气分配层10可以总体上呈袋状结构。
在图示实施例中,空气分配层10在靠近乘客的一侧上可形成有多个微小通气孔16(图2a)。这些微小通气孔16的设置使得在空气流通回路中流通的空气微量流出,更快速地加热或冷却座椅一侧附近的空间,使乘坐在座椅的人员更迅速地感受到凉爽或温暖,并且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在微量空气流出该回路的同时,可能会有微量的外界空气被吸入调温系统100的回路。但此非常微量的空气交换并不能显著影响调温系统100的供暖/供凉速度或效果。这种由带有微小通气孔的空气分配层构成的调温系统100为半闭环式调温系统,半闭环式调温系统中的空气流通回路为半闭合式空气流通回路。
在未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半闭环式的调温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出气管道50上的用于与外界进行微量气体交换的通气孔。
然而,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空气分配层10上设置微小通气孔16不是必须的。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空气分配层10可以是除进气口12和出气口14之外完全密封的,此外调温系统中的整个空气流通回路是对外封闭的,不与外界进行任何气体交换,为闭合式空气流通回路。此时,调温系统100为闭环式调温系统。
根据本发明,调温系统100的动力装置20可以配置为任何能够使空气在路内流通的装置,例如风扇、风机等。
根据本发明,调温系统100的调温装置30可以是任何能够加热/冷却调温系统100内的空气的装置,例如,在图示实施例中,为半导体制冷片60。
在冬季需要加热调温系统100内的空气气流、以为座椅的乘客供暖的情况下,半导体制冷片60通电时上侧61放热,为暖侧,下侧63吸热,为冷侧;在夏季需要冷却调温系统100内的空气气流、以为座椅的乘客提供凉爽的情况下,半导体制冷片60通电时上侧61吸热,为冷侧,下侧63放热,为热侧。
在选择半导体制冷片60作为调温系统100的调温装置30的情况下,还需要对半导体制冷片60自身进行通风冷却。
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调温系统100还包括用于半导体制冷片60的通风回路。
用于半导体制冷片60的通风回路包括设置于座椅的背离乘客一侧上的进气口62和出气口64。外界空气被经由进气口62吹入座椅内(在图2和2b中由向上方向的箭头表示)、经过半导体制冷片60并且对其进行冷却后、经由出气口64离开座椅回到环境大气中(在图2和2b中由向下方向的箭头表示)。
可选地,用于半导体制冷片60的通风回路也可以包括单独的动力装置,例如风机或风扇(图1-4a中未示出)。
根据本发明,调温系统100的进气管道40和出气管道50可以是本领域内已知的塑料软管例如PU管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结构。
上面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调温系统100只包括一个空气分配层10,该空气分配层10可以是座椅的座垫或背靠垫。由上述可知,调温系统100的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不与外界大气进行交换或者只进行非常微量的交换。这种结构能够更加快速地加热/冷却座椅座垫,更快速地为乘客提供温暖或凉爽,同时获得更好的供暖或供凉效果。
然而,利用只包括一个空气分配层10的调温系统100,要获得对座椅的座垫和背靠垫两者进行加热/冷却的目的,需要配置两套调温系统100,如图1a所示。包括两个空气分配层10、两个动力装置20、两个调温装置30以及相应的管道,在有限的座椅空间内布置这些部件是非常困难的,同时结构复杂、成本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调温系统200和300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下面分别参考图3和3a以及图4和4a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调温系统200与调温系统100的不同于在于,调温系统200包括串联连接的两个空气分配层10a和10b,它们分别被配置为座椅的背靠垫和座垫。相应地,空气分配层10a和10b分别包括进气口12a和12b和出气口14a和14b。
调温系统200的空气流通回路由空气分配层10a、连接空气分配层10a的出气口14a和空气分配层10b的进气口12b的中间管道70、空气分配层10b、连接空气分配层10b的出气口14b和动力装置20的进气口22的出气管道50、动力装置20、连接动力装置20的出气口24和空气分配层10a的进气口12a的进气管道40构成。
在此空气流通回路内,经调温的空气气流从动力装置20的出气口24流出,经由进气管道40和空气分配层10a的进气口12a进入空气分配层10a,经由空气分配层10a的出气口14a、中间管道70和空气分配层10b的进气口12b进入空气分配层10b,经由空气分配层10b的出气口14b和出气管道50从动力装置20的进气口22返回动力装置20。
图4和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调温系统300。第三实施例的调温系统300和第二实施例的调温系统200相同,都采用两个空气分配层,其中一个空气分配层10a用于座椅背靠垫,另一个空气分配层10b用于座椅座垫。同样,这两个空气分配层10a和10b共用一个动力装置20和一个调温装置30。
第三实施例的调温系统300和第二实施例的调温系统200不同的是两个空气分配层10a和10b是并联的连接方式。
具体地,在调温系统300的空气流通回路内,经调温的空气气流同时从动力装置20的第一出气口24a和第二出气口24b以第一气流分支和第二气流分支的并联形式流出动力装置20,并且同时回到动力装置20。从第一出气口24a流出的第一气流分支经由连通第一出气口24a和空气分配层10a的进气口12a的进气管道40a进入空气分配层10a,经由连通空气分配层10a的出气口14a和动力装置20的进气口的第一出气管道50a返回动力装置20;从第二出气口24b流出的第二气流分支经由连通第二出气口24b和空气分配层10b的进气口12b的进气管道40b进入空气分配层10b,经由连通空气分配层10b的出气口14b和动力装置20的进气口的第二出气管道50b返回动力装置20。
可选地,动力装置20可形成有用于第一出气管道50a和第二出气管道50b的两个单独的进气口,使第一气流分支和第二气流分支并行且独立地返回动力装置20。另外可选地,动力装置20也可以只形成有单一进气口22,第一出气管道50a和第二出气管道50b在连通至动力装置20的单一进气口22之前先汇合成一个出气管道,使得第一气流分支和第二气流分支先汇合为总气流,之后返回动力装置20的单一进气口22。
袋状的空气分配层10内可以设置有任何适当形式的空气分配结构,例如,形成网格状空气流通通道、弯曲的蜿蜒曲折状空气流通通道、分层式空气流通通道等,来获得空气气流在座椅椅垫或背靠垫内的不同流动路径,增强乘客的舒适度,得到最佳的加热/冷却效果。
在图1a-4a所示的实施例中,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位于相应空气分配层纵向方向上的相反两端L1或L2。图5a示出了这种空气分配层的一个例子。
在图5a中,示例性空气分配层为袋状形式,其朝向乘客的上表面92可以直接作为接触乘客的垫层,可选地,可被附接到接触乘客的另一垫层,例如皮革;形成袋状空气分配层的其它表面材料94;位于进气口12(或12a或12b)处的进口接头95和位于出气口14(或14a或14b)处的出口接头97;以及位于袋状空气分配层内的间隔材料96。在图5a中,间隔材料96可以是能够将气体从位于其一个纵向端的进气口引导至位于其另一个纵向端的出气口(如图5a中的箭头所示)的任何适当形式的间隔材料。优选地,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也可以位于相应空气分配层的同一纵向端。图5b和图5c示出了这种空气分配层的一个例子。
与图5a所示的不同,图5b和图5c中示出的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位于空气分配层的同一纵向端L1或L2。在该纵向端,进气口、如进口接头95可位于空气分配层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两个出气口、如出口接头97可分别位于空气分配层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此相对应地,空气分配层还包括位于间隔材料96中的两个引导件91,以将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与进气口位于同一纵向端的两个出气口处,如图5b和5c中的箭头所示。
图6-8示出的调温系统400、500和600分别对应于图1a-1c的调温系统100,200和300。除调温系统的参考标记不同之外,与图1a-4a中的元件结构或功能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
与图1a-1c的调温系统100,200和300不同,图6-8示出的调温系统400、500和600采用的是图5b和5c中示出的出气口和进气口位于同一纵向端的空气分配层结构。具体如图6-8所详细示出的,在调温系统400、500和600中,空气分配层结构10a和10b的进气口12a和12b与出气口14a和14b位于相应空气分配层结构在纵向方向上的同一端L1或L2处。图5b为在空气分配的出口14(出口接头97)处垂直于纵向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与图1a-1c的调温系统100,200和300不同,在图6-8示出的调温系统400、500和600中,还示出了用于半导体制冷片60的通风回路的单独的动力装置65,用于半导体制冷片60的通风回路的动力装置也称为附加动力装置,附加动力装置65与主动力装置20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结构,比如可都配置为风机或风扇。
在图1a,图2-2b和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座椅的座垫和靠背分别配置一个调温系统100和400,用于座椅的座垫和靠背的调温系统分别包括一个调温装置30以及用于调温装置30的通风系统的动力装置65。在一个可替代实施例中,用于座椅的座垫和靠背的调温系统分别包括各自的调温装置30、例如半导体制冷片60,但共用一个双出气口风机用于实现座垫调温装置30和靠背调温装置30两者的通风。在另一个可替代实施例中,在为座椅的座垫和靠背配置的两个调温系统中,用于为调温系统内的空气流通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20以及用于调温装置30的通风系统的动力装置65共用一个至少具有两个进气口和四个出气口的公共动力装置,即座椅座垫调温系统和座椅靠背调温系统共用单一动力装置,比如共用一个风机。
在附图1a-8中示出的调温系统的六个实施例中,调温装置30为半导体制冷片60。作为半导体制冷片60的附加加热元件,或替代半导体制冷片60,可在间隔材料96下方设置一平坦的通风层,沿着通风层或在通风层内设置一平坦加热元件。通风层可以是袋体的形式。平坦加热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由织物制成或至少部分地有印刷箔制成。
由于在图5b和5c中示出的空气分配层具有两个出气口,所以在图7和8中分别设有将两个出气管道50,50a和50b汇合为一个出气管道50,50a和50b的接头80。但被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不是必须。
在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调温系统包括空气分配层,经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气流流经空气分配层之后返回动力分配装置,之后调温装置再次对气流进行加热/冷却,如此在空气流通回路内循环,达到对座椅周围的空间供暖或供凉的目的。此过程不需要调温系统内的空气气流与外界大气发生空气交换或者只发生非常微量的空气交换,能够更快速地达到供暖或供凉的目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调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从动力装置流出的经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气流全部流入空气分配层内,再部分或全部返回到动力装置。然而,发明人还设想,在一些应用中,从动力装置出口流出的经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气流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返回动力装置的入口,而流入空气分配层的空气气流可以部分地返回动力装置,或者全部不返回动力装置。据此构造的调温系统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座椅座垫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调温系统;座椅靠背也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调温系统。
根据本申请,乘客支撑装置可包括上述座椅座垫和上述座椅靠背之一或两者。在乘客支撑装置包括上述座椅座垫和上述座椅靠背两者的情况下,所述座椅座垫的附加动力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附加动力装置可被配置为至少具有两个出气口的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或者所述座椅座垫的主动力装置和附加动力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主动力装置和附加动力装置可被配置为至少具有两个进气口和四个出气口的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乘客支撑装置还可配置为包括上述座椅座垫以及包含开放式调温系统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的开放式调温系统包括空气分配层和向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供应环境空气的动力装置,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通向外部环境。
虽然已经就调温系统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上述描述不意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只由下述权利要求限定。本发明意于涵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结构、形式、特征和其它细节所进行的所有修改或变化。

Claims (30)

1.一种用于乘客支撑装置的调温系统,包括空气流通回路,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包括:
空气分配层,
用于使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流通的主动力装置;和
用于对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进行调温的调温装置,
其中,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的经所述调温装置调温的空气气流至少包括流入所述空气分配层内的第一部分和经由空气流通回路内部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的第二部分,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的气流经所述调温装置再次调温后在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部继续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空气气流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流入所述空气分配层后不再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出口流出后被直接返回到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空气气流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的经所述调温装置调温的整个空气气流,所述第二部分是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整个空气气流流经所述空气分配层后至少部分或全部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分配层在靠近位于所述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一侧上形成有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微小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从所述空气分配层通向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出气管道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空气流通回路内的空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调温装置被置于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出气口处,所述调温系统内的空气气流经所述调温装置调温之后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调温装置为设置于所述空气流通回路中的半导体制冷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调温系统还包括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通风路径,所述通风路径包括位于所述空气分配层的背离所述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一侧上并且与环境空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还包括附加动力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主动力装置和所述附加动力装置是相同结构或不同结构的两个单独的动力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主动力装置和所述附加动力装置为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调温装置包括作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替代或附加的另一加热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另一加热元件设置于构成空气分配层的间隔材料下方的通风层内或沿着所述通风层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通风层是袋的形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另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地由织物材料制成或至少部分地由印刷箔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分配层的朝向位于乘客支撑装置上的乘客的一侧的表面作为直接接触乘客的垫层或附接到直接接触乘客的垫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纵向方向上的相反两端,或者位于同一纵向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分配层只包括第一空气分配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空气分配层包括第一空气分配层和第二空气分配层,所述第一部分流入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和第二空气分配层内,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和第二空气分配层流出后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串联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进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气流流进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然后从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气流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气流部分地或全部流入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并联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从所述主动力装置流出同时流进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和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从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和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流出的空气都直接返回所述主动力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调温系统,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一出气管道和来自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二出气管道分别单独直接通向所述主动力装置,或者来自所述第一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一出气管道和来自所述第二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的第二出气管道合并为直接通向所述主动力装置的单一总出气管道。
24.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的座椅座垫。
25.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的座椅靠背。
26.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座垫和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靠背之一或两者的乘客支撑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乘客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乘客支撑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座垫和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靠背两者,所述座椅座垫的附加动力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附加动力装置被配置为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乘客支撑装置,其中,所述乘客支撑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座垫和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靠背两者,所述座椅座垫的主动力装置和附加动力装置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主动力装置和附加动力装置被配置为单一的公共动力装置。
29.一种乘客支撑装置,包括:
座椅座垫,所述座椅座垫包括开放式调温系统,所述开放式调温系统包括空气分配层和向空气分配层的进气口供应环境空气的动力装置,空气分配层的出气口通向外部环境;和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靠背。
30.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和19-23中任一所述的调温系统的乘客支撑装置。
CN201510695603.2A 2014-11-14 2015-10-23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99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5603.2A CN105599652B (zh) 2014-11-14 2015-10-23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PCT/CN2015/093359 WO2016074569A1 (zh) 2014-11-14 2015-10-30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KR1020177016339A KR20170086573A (ko) 2014-11-14 2015-10-30 승객 지지 장치 및 그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8563 2014-11-14
CN2014106485631 2014-11-14
CN201510695603.2A CN105599652B (zh) 2014-11-14 2015-10-23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9652A true CN105599652A (zh) 2016-05-25
CN105599652B CN105599652B (zh) 2018-05-22

Family

ID=55953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56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99652B (zh) 2014-11-14 2015-10-23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70086573A (zh)
CN (1) CN105599652B (zh)
WO (1) WO20160745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8527A (zh) * 2016-04-28 2018-10-23 捷温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4253B2 (en) * 2018-01-22 2021-08-31 Padmini Vna Mechatronics Pvt. Ltd. Flexible heat exchanger for thermal control of seating surfac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69956B1 (es) * 2011-09-23 2012-09-12 Asociación De Investigación De La Industria (Aitex) Sistema de climatización para asientos.
JP2013203352A (ja) * 2012-03-29 2013-10-07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冷却装置
WO2014103219A1 (ja) * 2012-12-26 2014-07-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空調装置
CN103921706A (zh) * 2014-04-28 2014-07-16 十堰赤霄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Lng汽车坐椅系统
WO201414555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Vehicle seat with thermal comfort system
CN204236294U (zh) * 2014-11-14 2015-04-01 捷温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20690B1 (en) * 2006-02-21 2009-04-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obile seat system
CN1915707A (zh) * 2006-08-26 2007-02-21 张立安 汽车座椅用椅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69956B1 (es) * 2011-09-23 2012-09-12 Asociación De Investigación De La Industria (Aitex) Sistema de climatización para asientos.
JP2013203352A (ja) * 2012-03-29 2013-10-07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冷却装置
WO2014103219A1 (ja) * 2012-12-26 2014-07-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空調装置
WO201414555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Vehicle seat with thermal comfort system
CN103921706A (zh) * 2014-04-28 2014-07-16 十堰赤霄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Lng汽车坐椅系统
CN204236294U (zh) * 2014-11-14 2015-04-01 捷温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8527A (zh) * 2016-04-28 2018-10-23 捷温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US11919428B2 (en) 2016-04-28 2024-03-05 Gentherm Automotive Systems (China) Ltd. Occupant supporting device and its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74569A1 (zh) 2016-05-19
CN105599652B (zh) 2018-05-22
KR20170086573A (ko) 201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6836B2 (en) Vehicle seat
US10252650B2 (en) Vehicle seat with thermal comfort system
WO2017185284A1 (zh)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US9975394B2 (en) Airflow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seat
CN204236294U (zh)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US10647232B2 (en) Climate control assembly
KR102011686B1 (ko) 시트용 공기 조절 장치
US10232748B2 (en) Vehicle seat
US10358061B2 (en) Vehicle seat
US20210276463A1 (en) Vehicle zonal microclimate system
CZ296176B6 (cs) Zarízení ke klimatizaci motorových vozidel
JP2007126047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07506526A (ja) 通気シート
US20160347217A1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eat
CN106515526A (zh) 具有加热器的座椅
WO2016021225A1 (ja) 通気性シートおよびシートの空調システム
CN104507750A (zh) 交通工具用供暖装置以及带供暖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JP201119507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599652A (zh) 乘客支撑装置及其调温系统
KR20190077646A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냉온풍 시트
KR101684140B1 (ko) 쿠션형 냉난방장치
KR101605892B1 (ko) 냉난방시트
CN106551549A (zh) 一种空调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