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2558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2558A
CN105592558A CN201610082193.9A CN201610082193A CN105592558A CN 105592558 A CN105592558 A CN 105592558A CN 201610082193 A CN201610082193 A CN 201610082193A CN 105592558 A CN105592558 A CN 105592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atch command
subframe
code
transmission
disp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21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2558B (zh
Inventor
朱亚军
李明菊
张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821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2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2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5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7166 priority patent/WO2017133232A1/zh
Priority to US16/075,668 priority patent/US1078578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2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及传输系统,应用于终端的方法包括: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本发明通过在终端接收到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之后,获得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跨子帧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LTE通信实现中,不考虑半持续调度的情况下,对于下行传输,一个调度指令能调度其所在子帧上的数据块,也就是说,终端在接收到下行调度指令之后,响应该调度指令,对其所在子帧上的数据块基于调度指令上的指示,实现下行数据块的接收。对于上行传输,一个调度指令也只能一个上行子帧上的数据块传输,终端在接收到上行调度指令之后,响应该调度指令,在相应的上行子帧上基于调度指令上的指示,进行上行数据块的发送。
现有技术中,终端只能通过调度指令相应的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无法调度其他子帧进行数据传输,由此无法实现跨子帧的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调度区别于调度指针所在子帧的其他子帧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
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
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包括:
从所述调度指令中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位置识别码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固定。
上述方法,优选的,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包括:
将所述调度指令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加扰处理,得到加扰序列码作为所述位置识别码。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集合以联合编码的形式被接收;
相应的,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包括:
对联合编码的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所述调度指令;
获得每个所述调度指令对应的位置识别码。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确定传输子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
识别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
子帧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上述终端,优选的,所述识别码获得单元包括:
第一获得子单元,用于从所述调度指令中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位置识别码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固定。
上述终端,优选的,所述识别码获得单元包括:
第二获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调度指令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加扰处理,得到加扰序列码作为所述位置识别码。
上述终端,优选的,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集合以联合编码的形式被接收;
相应的,所述识别码获得单元包括:
指令解码子单元,用于对联合编码的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所述调度指令;
码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每个所述调度指令对应的位置识别码。
上述终端,优选的,还包括:
规则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之前,接收基站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生成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
所述基站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并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再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上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生成的调度指令为多个,所述基站对多个所述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指令集合,并将所述指令集合发送给所述终端,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之后,获得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其中,所述方法可以适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如在下行传输中对数据进行接收的终端或在上行传输中对数据进行发送的终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
其中,所述调度指令可以为单个指令,进而能够调度一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调度指令也可以为多个指令所组成的指令集合,进而能够调度多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指令为基站生成并发送,由此,所述终端能够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
步骤102:获得所述调度指令携带的位置识别码。
其中,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所表征的信息码,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
步骤103: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
其中,所述调度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包括:位置识别码所能够表征的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的信息规则,由此,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之后,基于这一调度位置识别规则,识别出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进而再利用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的位置及这个位置对应关系,确定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为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进行协议商定的识别规则,也就是说,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是所述基站预先发送给所述终端的,由此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能够基于一致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104: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或进行数据发送,例如,在下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在上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发送。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之后,获得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指令为单个指令时,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本实施例中,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该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确定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另外,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时,这些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集合以联合编码的形式被终端接收,也就是说,所述基站将这些多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之后,得到一个指令集合,进而将联合编码的形式的指令集合发送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接收到的指令集合的多个调度指令中,每个所述调度指令都会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进而本发明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含有多个调度指令的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联合编码的这些调度指令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利用这些多个调度指令,实现多个传输子帧的跨子帧调度,进行多子帧的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具体的,参考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其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基站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其中,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也就是说,在所述终端一方,本实施例预先接收基站通过RRC、MACCE或物理层等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步骤202:接收基站下发的指令集合,所述指令集合包括多个调度指令,所述多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形式存在,且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传输子帧。
具体的,所述步骤202中,所述终端接收到联合编码形式存在的指令集合之后,需要对所述联合编码的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才能得到每个所述调度指令。
步骤203:获得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携带的位置识别码。
步骤204:依据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携带的位置识别码、相应的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所对应的传输子帧。
其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包括:每个位置识别码所能够表征的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的信息规则,由此,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之后,基于这一规则,识别出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进而再利用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的位置及相应的位置对应关系,确定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
步骤205:通过确定的多个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利用多个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或进行数据发送,例如,在下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多个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在上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多个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发送。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包含多个调度指令的指令集合之后,对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由此获得每个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预先从基站接收到的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多子帧的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所表征的信息码,以下对所述位置识别码的存在形式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识别码是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至少是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固定,相应的,本实施例在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时,是直接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上直接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
具体的,所述位置识别码在所述调度指令中的位置是固定的,且该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固定,要么在起始位置上,要么在结束位置上,由此,在终端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能够直接在该位置上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进而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进而实现跨子帧调度的数据传输。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含有能够表征所述位置识别码如何获得的信息,诸如所述位置识别码在调度指令中的位置信息,如在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等,以及比特位长度等信息,如: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以及位置识别码的比特位长度等;或者,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结束、以及位置识别码的比特位长度等。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能够基于这些信息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从而通过确定的传输子帧来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与所述调度指令最大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量相关。例如,所述调度指令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个数是8个,那么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是3,即所述位置识别码中有3个比特。而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值能够用以表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如,以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为基准,该子帧、该子帧之后的下一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七个子帧,等等。
如下表1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的示例所示,所述调度指令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的数目为5,那么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是3个比特(5不超过8个,但大于4),如表1所示:
表1,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格中的被调度子帧的位置表示只是其中一个示例,基于同样的道理,上述被调度的子帧位置可以是其他的子帧位置。
例如,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1所示以及一个调度指令之后,对该调度指令上的固定位置上,如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如码010,由此,根据表1,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位置信息码为100时,根据表1,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四个可用的子帧为该调度指令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而在终端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以及多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形式所组成的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如调度指令a1和a2,再在每个调度指令上的固定位置上,如起始位置或固定位置上获得的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如在调度指令a1的起始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010,在调度指令a2的起始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011,根据表1,确定调度指令a1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a1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并确定调度指令a2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a2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这两个传输子帧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识别码是对所述调度指令经过CRC加扰的加扰结果进行加扰的正交序列码。也就是说,终端所接收到的基站所发送的调度指令为:初始的调度指令经过一次CRC加扰之后,利用正交序列码对该CRC加扰结果再进行一次加扰所得到的调度指令,而该正交序列码能够保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含有能够表征所述位置识别码如何获得的信息,如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的处理,进而得到该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由此,在终端一方,本实施例在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基于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进而知道该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即为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从而通过确定的传输子帧来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正交序列码组成一个正交序列组,该正交序列组中正交序列码的个数与所述调度指令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目相关,比如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的个数为5个,那么该正交序列组中至少有8个正交序列码,如下表2中所示,每个所述正交序列码表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如以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为基准,该子帧、该子帧之后的下一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七个子帧,等等。
表2,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格中的被调度子帧的位置表示只是其中一个示例,基于同样的道理,上述被调度的子帧位置可以是其他的子帧位置。
例如,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2所示以及一个调度指令之后,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该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即为位置识别码,如正交序列2,由此,根据表2,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位置信息码为正交序列4,由此,根据表2,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而在终端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以及多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形式所组成的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如调度指令b1、b2及b3,再对每个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每个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如调度指令b1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2、调度指令b2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3、调度指令b3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4,根据表2,确定调度指令b1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1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确定调度指令b2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2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确定调度指令b3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3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这三个传输子帧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可以适用于数据传输的基站,如在下行传输中指示所述终端对数据进行接收的基站;或在上行传输中指示所述终端对数据进行发送的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调度指令的步骤,以及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终端的步骤。
其中,在生成调度指令的步骤中,具体的,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也就是说,所述调度指令可以为单个,进而能够调度一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调度指令也可以为多个指令所组成的指令集合,进而能够调度多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而在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终端的步骤中,所述调度指令中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所表征的信息码,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所述终端获得所述调度指令中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再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在具体实现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能够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的信息规则,由此,在所述基站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所述终端之后,所述终端在得到所述位置识别码之后,基于这一调度位置识别规则,识别出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进而再利用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的位置及这个位置对应关系,确定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为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协议商定的识别规则,也就是说,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是所述基站预先发送给终端的,由此基站与终端之间能够基于一致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指令为单个指令时,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本实施例中,基站将生成的调度指令发送到终端,所述终端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终端获得该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确定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另外,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时,这些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一个以联合编码的形式由基站发送给终端,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进而终端在接收到这些多个调度指令之后,首先对该联合编码这些调度指令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利用这些多个调度指令,实现多个传输子帧的跨子帧调度,进行多子帧的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具体的,参考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其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其中,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也就是说,在所述基站一方,本实施例预先通过RRC、MACCE或物理层等通道下发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到所述终端一方。
步骤302:生成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多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的形式组成指令集合,且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传输子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初始的多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指令集合,而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传输子帧。
步骤303:将包含多个调度指令的指令集合发送到终端。
其中,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所表征的信息码,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在获得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依据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相应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再通过每个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传输子帧不同。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基站在每个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进而将这些多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指令集合,再将指令集合发送到终端中,由终端在获得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由此获得每个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预先从基站接收到的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多子帧的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所表征的信息码。
具体的,所述位置识别码是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至少是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固定,且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与所述调度指令最大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量相关。如表1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的示例所示,所述调度指令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的数目为5,那么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是3个比特(5不超过8个,但大于4)。
例如,在基站一方,在一个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010,由此,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1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该调度指令上的相应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如码010,由此,根据表1,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在基站一方,在一个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100,由此,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1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该调度指令上的相应位置上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100,根据表1,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四个可用的子帧为该调度指令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再如,在基站一方,在调度指令a1的起始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010,在调度指令a2的起始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011,基站将这两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指令集合发送给终端,在终端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以及这两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形式所组成的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调度指令a1和a2,再在每个调度指令上的相应位置上获得的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如在调度指令a1的起始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010,在调度指令a2的起始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011,根据表1,确定调度指令a1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a1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并确定调度指令a2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a2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这两个传输子帧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识别码是对所述调度指令经过CRC加扰的加扰结果进行加扰的正交序列码。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设置多个正交序列码组成一个正交序列组,该正交序列组中正交序列码的个数与所述调度指令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目相关,比如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的个数为5个,那么该正交序列组中至少有8个正交序列码,如表2中所示,每个所述正交序列码表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如以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为基准,该子帧、该子帧之后的下一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七个子帧,等等。
例如,在基站一方,对初始的调度指令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2进行加扰操作,并将加扰后的调度指令发送给终端,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2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该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2,即为位置识别码,由此,根据表2,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基站一方,对初始的调度指令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4进行加扰操作,并将加扰后的调度指令发送给终端,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2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该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4,即为位置识别码,由此,根据表2,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再如,在基站一方,对初始的调度指令b1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2进行加扰操作,对初始的调度指令b2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3进行加扰操作,对初始的调度指令b3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4进行加扰操作,之后,将加扰后的调度指令b1、b2、b3进行联合编码,得到指令集合,将该指令集合发送给终端,所述终端在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码规则以及这个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调度指令b1、b2及b3,再根据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对每个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每个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如调度指令b1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2、调度指令b2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3、调度指令b3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4,根据表2,确定调度指令b1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1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确定调度指令b2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2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确定调度指令b3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3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这三个传输子帧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参考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终端可以为数据传输的终端,如在下行传输中对数据进行接收的终端或在上行传输中对数据进行发送的终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指令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
其中,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也就是说,所述调度指令可以为单个指令,进而能够调度一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调度指令也可以为多个指令所组成的指令集合,进而能够调度多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指令为基站生成并发送,由此,所述终端能够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
识别码获得单元402,用于获得所述调度指令携带的位置识别码。
其中,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所表征的信息码,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
子帧确定单元403,用于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
其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包括:位置识别码所能够表征的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的信息规则,由此,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之后,基于这一调度位置识别规则,识别出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进而再利用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的位置及这个位置对应关系,确定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为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进行协议商定的识别规则,也就是说,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是所述基站预先发送给所述终端的,由此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之间能够基于一致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单元404,用于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或进行数据发送,例如,在下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在上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发送。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终端,通过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之后,获得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指令为单个指令时,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本实施例中,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该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确定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另外,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时,这些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集合以联合编码的形式被终端接收,也就是说,所述基站将这些多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之后,得到一个指令集合,进而将联合编码的形式的指令集合发送给终端。其中,所述终端接收到的指令集合的多个调度指令中,每个所述调度指令都会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进而本发明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含有多个调度指令的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联合编码的这些调度指令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利用这些多个调度指令,实现多个传输子帧的跨子帧调度,进行多子帧的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具体的,参考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终端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规则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基站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其中,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也就是说,在所述终端一方,本实施例预先接收基站通过RRC、MACCE或物理层等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指令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指令集合,所述指令集合包括多个调度指令,所述多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形式存在,且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传输子帧。
具体的,所述指令接收单元502在所述终端接收到联合编码形式存在的指令集合之后,需要对所述联合编码的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才能得到每个所述调度指令。
识别码获得单元503,用于获得所述调度指令携带的位置识别码。
子帧确定单元504,用于依据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携带的位置识别码、相应的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所对应的传输子帧。
其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包括:每个位置识别码所能够表征的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的信息规则,由此,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之后,基于这一规则,识别出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进而再利用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的位置及相应的位置对应关系,确定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
数据传输单元505,用于通过确定的多个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利用多个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或进行数据发送,例如,在下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多个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接收;在上行传输中,所述终端利用多个所述传输子帧进行数据发送。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终端,通过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包含多个调度指令的指令集合之后,对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由此获得每个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预先从基站接收到的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多子帧的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所表征的信息码,以下对所述位置识别码的存在形式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识别码是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至少是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固定,相应的,本实施例在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时,是直接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上直接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
具体的,所述位置识别码在所述调度指令中的位置是固定的,且该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固定,要么在起始位置上,要么在结束位置上,由此,在终端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能够直接在该位置上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进而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进而实现跨子帧调度的数据传输。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含有能够表征所述位置识别码如何获得的信息,诸如所述位置识别码在调度指令中的位置信息,如在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等,以及比特位长度等信息,如: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以及位置识别码的比特位长度等;或者,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结束、以及位置识别码的比特位长度等。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能够基于这些信息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从而通过确定的传输子帧来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与所述调度指令最大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量相关。例如,所述调度指令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个数是8个,那么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是3,即所述位置识别码中有3个比特。而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值能够用以表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如,以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为基准,该子帧、该子帧之后的下一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七个子帧,等等。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识别码是对所述调度指令经过CRC加扰的加扰结果进行加扰的正交序列码。也就是说,终端所接收到的基站所发送的调度指令为:初始的调度指令经过一次CRC加扰之后,利用正交序列码对该CRC加扰结果再进行一次加扰所得到的调度指令,而该正交序列码能够保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现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含有能够表征所述位置识别码如何获得的信息,如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的处理,进而得到该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由此,在终端一方,本实施例在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基于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进而知道该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即为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从而通过确定的传输子帧来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正交序列码组成一个正交序列组,该正交序列组中正交序列码的个数与所述调度指令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目相关,比如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的个数为5个,那么该正交序列组中至少有8个正交序列码,如表2中所示,每个所述正交序列码表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如以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为基准,该子帧、该子帧之后的下一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七个子帧,等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权重,所述基站为用于数据传输的基站,如在下行传输中指示所述终端对数据进行接收的基站;或在上行传输中指示所述终端对数据进行发送的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可以用于
生成调度指令,并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终端。
其中,所述基站所生成的调度指令中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也就是说,所述调度指令可以为单个,进而能够调度一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调度指令也可以为多个指令所组成的指令集合,进而能够调度多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而所述调度指令中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所表征的信息码,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所述终端获得所述调度指令中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再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在具体实现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能够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的信息规则,由此,在所述基站讲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所述终端之后,所述终端在得到所述位置识别码之后,基于这一调度位置识别规则,识别出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进而再利用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的位置及这个位置对应关系,确定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为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协议商定的识别规则,也就是说,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是所述基站预先发送给终端的,由此基站与终端之间能够基于一致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调度指令为单个指令时,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本实施例中,基站将生成的调度指令发送到终端,所述终端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终端获得该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确定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另外,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时,这些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一个以联合编码的形式由基站发送给终端,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进而终端在接收到这些多个调度指令之后,首先对该联合编码这些调度指令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利用这些多个调度指令,实现多个传输子帧的跨子帧调度,进行多子帧的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发明目的。
具体的,参考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基站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规则发送单元601,用于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向终端发送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
其中,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也就是说,在所述基站一方,本实施例预先通过RRC、MACCE或物理层等通道下发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到所述终端一方。
指令生成单元602,用于生成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多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的形式组成指令集合,且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传输子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指令生成单元802对初始的多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指令集合,而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每个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传输子帧。
指令发送单元603,用于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终端。
其中,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所表征的信息码,由此,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在获得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依据每个所述位置识别码、相应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再通过每个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传输子帧不同。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基站,通过基站在每个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进而将这些多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指令集合,再将指令集合发送到终端中,由终端在获得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由此获得每个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预先从基站接收到的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多子帧的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所表征的信息码。
具体的,所述位置识别码是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至少是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固定,
,所述位置识别码中的比特位长度与所述调度指令最大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量相关。如表1中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的示例所示,所述调度指令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的数目为5,那么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是3个比特(5不超过8个,但大于4)。
例如,在基站一方,在一个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010,由此,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1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该调度指令上的相应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如码010,由此,根据表1,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在基站一方,在一个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100,由此,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1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该调度指令上的相应位置上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100,根据表1,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四个可用的子帧为该调度指令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再如,在基站一方,在调度指令a1的起始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010,在调度指令a2的起始位置上添加位置识别码011,基站将这两个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指令集合发送给终端,在终端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以及这两个调度指令以联合编码形式所组成的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调度指令a1和a2,再在每个调度指令上的相应位置上获得的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如在调度指令a1的起始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010,在调度指令a2的起始位置上获得3个比特位的位置识别码:011,根据表1,确定调度指令a1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a1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并确定调度指令a2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a2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这两个传输子帧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识别码是对所述调度指令经过CRC加扰的加扰结果进行加扰的正交序列码。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设置多个正交序列码组成一个正交序列组,该正交序列组中正交序列码的个数与所述调度指令所能够调度的子帧的数目相关,比如最大可以调度的子帧的个数为5个,那么该正交序列组中至少有8个正交序列码,如表2中所示,每个所述正交序列码表征传输子帧与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如以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为基准,该子帧、该子帧之后的下一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子帧、。。。、该子帧之后的第七个子帧,等等。
例如,在基站一方,对初始的调度指令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2进行加扰操作,并将加扰后的调度指令发送给终端,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2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该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2,即为位置识别码,由此,根据表2,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在基站一方,对初始的调度指令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4进行加扰操作,并将加扰后的调度指令发送给终端,在终端一方,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如表2所示以及这个调度指令之后,对所述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该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4,即为位置识别码,由此,根据表2,确定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再如,在基站一方,对初始的调度指令b1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2进行加扰操作,对初始的调度指令b2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3进行加扰操作,对初始的调度指令b3进行CRC加扰的结果以正交序列码4进行加扰操作,之后,将加扰后的调度指令b1、b2、b3进行联合编码,得到指令集合,将该指令集合发送给终端,所述终端在接收到调度位置识别码规则以及这个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指令集合进行解码,进而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调度指令b1、b2及b3,再根据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对每个调度指令进行相应处理操作,以得到每个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码,如调度指令b1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2、调度指令b2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3、调度指令b3在生成时所使用的正交序列4,根据表2,确定调度指令b1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1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确定调度指令b2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二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2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确定调度指令b3所在的子帧之后的第三个可用的子帧为调度指令b3所需要使用的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这三个传输子帧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
参考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传输系统可以包括有:基站701和终端702,其中:
所述基站701生成调度指令。
其中,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对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也就是说,所述调度指令可以为单个,进而能够调度一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所述调度指令也可以为多个指令所组成的指令集合,进而能够调度多个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位置识别码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中直接包含的信息码,如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上的信息码即为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位置识别码也可以为所述调度指令所表征的信息码,如在调度指令被基站生成过程中,基站对所述调度指令经过CRC加扰的加扰结果进行加扰的正交序列码。
所述基站701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所述终端702。
所述终端702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并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再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调度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能够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的信息规则,由此,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所述位置识别码之后,基于这一规则,识别出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表征的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与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进而再利用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的位置及这个位置对应关系,确定需要找到的传输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为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协议商定的识别规则,由此基站与终端之间能够基于一致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基站预先通过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信令将该调度位置识别规则发送到终端上,由终端进行接收。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传输系统,通过基站向终端下发调度指令,在终端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调度指令所携带的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位置识别码、调度指令所在子帧及传输子帧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找到传输子帧,由此再通过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实现跨子帧的数据传输,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详述。
在上述传输系统中,所述基站701所生成的调度指令可以为单个,该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701将生成的调度指令发送到所述终端702,所述终端702接收到调度指令之后,终端获得该位置识别码,进而基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来确定传输子帧,进而通过该传输子帧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另外,所述基站701生成的调度指令可以为多个,相应的,所述基站701是通过对多个所述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进而得到指令集合,进而将所述指令集合发送到所述终端702,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由此,所述终端702在接收到包含这些调度指令的指令集合之后,首先对该联合编码这些调度指令进行解码,得到每个独立的调度指令,利用这些多个调度指令,实现多个传输子帧的跨子帧调度,进行多子帧的数据传输,包括上行传输中的数据发送或者下行传输中的数据接收,实现本实施例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
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
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是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至少是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是对所述调度指令经过循环冗余校验CRC加扰的加扰结果进行加扰的正交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集合以联合编码的形式被接收;
相应的,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包括:
对联合编码的指令集合进行解码,得到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获得每个所述调度指令对应的位置识别码。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传输子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
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下发的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
识别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
子帧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是位于所述调度指令的起始位置或结束位置的信息域,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至少是一个比特位,且所述位置识别码的长度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识别码是对所述调度指令经过循环冗余校验CRC加扰的加扰结果进行加扰的正交序列码。
9.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指令为多个,多个调度指令作为一个指令集合以联合编码的形式被接收;
相应的,所述识别码获得单元,具体用于对联合编码的指令集合进行解码,每个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得到每个所述调度指令,获得每个所述调度指令对应的位置识别码。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规则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子帧确定单元确定传输子帧之前,接收基站通过目标信令通道下发的所述调度位置识别规则,所述目标信令通道为RRC、MACCE或物理层的通道。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生成调度指令,所述调度指令携带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用于调度一个或多个传输子帧;
所述基站将所述调度指令发送到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调度指令之后,获得所述位置识别码,并依据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调度位置识别规则,确定传输子帧,所述调度识别规则中包括所述位置识别码、所述调度指令所在的子帧、以及所述传输子帧的对应关系,再通过所述传输子帧传输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生成的调度指令为多个,所述基站对多个所述调度指令进行联合编码,得到指令集合,并将所述指令集合发送给所述终端,每个所述调度指令中携带一个位置识别码。
CN201610082193.9A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05592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2193.9A CN105592558B (zh)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PCT/CN2016/097166 WO2017133232A1 (zh) 2016-02-05 2016-08-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US16/075,668 US10785781B2 (en) 2016-02-05 2016-08-2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2193.9A CN105592558B (zh)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558A true CN105592558A (zh) 2016-05-18
CN105592558B CN105592558B (zh) 2018-01-09

Family

ID=5593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2193.9A Active CN105592558B (zh) 2016-02-05 2016-02-0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5781B2 (zh)
CN (1) CN105592558B (zh)
WO (1) WO201713323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232A1 (zh) * 2016-02-05 2017-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7223362A (zh) * 2017-04-28 2017-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66810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子帧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19091378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8399B2 (en) * 2016-03-11 2021-03-23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49709A1 (en) * 2013-08-13 2015-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ack/nack for 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4412689A (zh) * 2012-06-29 2015-03-11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期间的跨子帧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04540230A (zh) * 2015-01-30 2015-04-22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4995855A (zh) * 2013-01-17 2015-10-21 英特尔Ip公司 长期演进无线网络中的时分双工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模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1849A1 (en) 2006-01-03 2007-07-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chedul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CN101499895B (zh) * 2008-02-01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的上行调度方法
CN101242668B (zh) 2008-03-18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上行资源指示信令所对应的上行子帧的方法
CN101277529A (zh) * 2008-03-26 2008-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上行资源指示信令所对应的上行子帧的方法
CN102752862B (zh) 2011-04-20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下行数据业务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KR102467048B1 (ko) * 2015-04-09 2022-11-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히든 노드 문제와 사용자 단말들의 채널 점유를 고려한 상향 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5592558B (zh) * 2016-02-05 2018-01-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2689A (zh) * 2012-06-29 2015-03-11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期间的跨子帧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CN104995855A (zh) * 2013-01-17 2015-10-21 英特尔Ip公司 长期演进无线网络中的时分双工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模式
US20150049709A1 (en) * 2013-08-13 2015-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ack/nack for 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4540230A (zh) * 2015-01-30 2015-04-22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232A1 (zh) * 2016-02-05 2017-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WO2017166810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子帧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US11611982B2 (en) 2016-03-31 2023-03-21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7223362A (zh) * 2017-04-28 2017-09-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091378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090720A1 (zh) * 2017-11-10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200120687A1 (en) 2017-11-10 2020-04-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1122584B2 (en) 2017-11-10 2021-09-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US11800508B2 (en) 2017-11-10 2023-10-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da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558B (zh) 2018-01-09
US20190053257A1 (en) 2019-02-14
US10785781B2 (en) 2020-09-22
WO2017133232A1 (zh) 2017-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255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KR102255949B1 (ko) Harq의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ue, 기지국과 시스템
CN106411475B (zh) 一种反馈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393486B (zh) Pusch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897373B (zh) 一种在下行控制信道传送传输块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197542A1 (e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pecific scrambling
CN107872290B (zh) 一种标识ue的方法、网络侧设备、ue及系统
CN110876204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数据调度方法
CN106714320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47318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47208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4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23201547A1 (zh) Tci状态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07527A (zh) 一种承载标识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1546837B2 (en) Method of indicating system information type,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5992379A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终端
CN107005977B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US94970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for grants and assignments in a PDCCH
CN113517958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125035B (zh) Dci误检测筛查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46419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2026463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N102957494A (zh) 一种盲检校验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0708144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220312536A1 (en) Transmit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