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2416B -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2416B
CN105592416B CN201510821968.5A CN201510821968A CN105592416B CN 105592416 B CN105592416 B CN 105592416B CN 201510821968 A CN201510821968 A CN 201510821968A CN 105592416 B CN105592416 B CN 105592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area
warning
alert
acquisi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19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2416A (zh
Inventor
袁永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Ansaijie Outlets Commerc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ce Easy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ce Easy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ce Easy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219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2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2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2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24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提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由此通过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使得所设置的警戒区域与实际地理位置更为匹配。最终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在移动终端上所设置的警戒区域精确性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围栏的警戒功能通常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功能,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与预先设定的警戒区域进行对比,进而对移动终端的位置进行状态判定。其中,预先设定的警戒区域存储在移动终端中,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设置。但是,传统的在移动终端上所设置的警戒区域形状过于简单,从而使得所设置的警戒区域无法对一些不规则区域进行高效划分,导致警戒区域的精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在移动终端上所设置的警戒区域形状过于简单,导致所设置的警戒区域的精确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的一种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提取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若是,则在相应的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补充N个采集点;
其中,N等于所述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若否,则不进行采集点补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取值为小于或等于20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获取警戒区域选择速度;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其中,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所述采集速度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地图比例为预设比例,并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地图屏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图形区域为圆形区域、菱形区域和多边形区域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第二预设距离为半径,构建圆形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警戒区域为电子围栏区域。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警戒区域确定系统,其包括信号接收模块、采集点获取模块和警戒区域构建模块;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
所述采集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所述警戒区域构建模块,用于提取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采集点补充模块;
所述采集点补充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所述第一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点补充模块包括判断单元和补充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补充单元,用于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在相应的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补充N个采集点;
其中,N等于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补充单元,还用于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则不进行采集点补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点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二获取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获取警戒区域选择速度;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其中,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所述采集速度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比例控制模块和屏幕固定模块;
所述比例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地图比例为预设比例;
所述屏幕固定模块,用于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地图屏幕。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任一种警戒区域确定系统。
上述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有益效果:
其通过根据接收到的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并将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从而使得移动终端中预设的警戒区域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其避免了在移动终端中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过于简单的现象,从而使得警戒区域更加贴合各种不规则的地理区域。由此有效提高了警戒区域的精确性。最终解决了传统的在移动终端上所设置的警戒区域精确性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构建的警戒区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警戒区域为在移动终端上预先设置的作为防护作用的边界线围成的区域。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警戒区域可为电子围栏区域。
移动终端则指的是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其可为手机、笔记本或平板电脑。
警戒区域选择信号,则指的是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警戒区域的设置时,用户通过手指或其他操作设备(如手机触屏笔)按在移动终端显示屏幕上进行地图取点操作。其具体操作可为直接在显示屏幕上进行滑动,以滑动轨迹作为警戒区域选择信号;也可以为在显示屏幕上逐个点击,以各点击点作为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则指的是滑动轨迹上的轨迹点或逐个点击的点击点。
其中,参见图1,作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其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其中,在进行警戒区域的设置时,首先需要进行警戒区域的选择。那么,在选择警戒区域时,用户根据移动终端显示的地图信息,通过手指或其他操作设备(如手机触屏笔)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进行滑动,其滑动轨迹即为输入的警戒区域选择信号。也就是说,当进行警戒区域选择时,首先接收用户通过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的滑动轨迹作为警戒区域选择信号。
进而再执行步骤S200,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由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对应的警戒区域选择轨迹包含有多个轨迹点,因此需要对轨迹点进行选择。通过采集一定数量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作为后续警戒区域设置的基点。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当以在显示屏幕上进行滑动所生成的滑动轨迹作为警戒区域选择信号时,采集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具体可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S210,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获取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即,获取用户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滑动的速度。
进而再通过执行步骤S220,根据警戒区域选择速度,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其中,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采集速度一一对应。
也就是说,获取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后,再根据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采集速度的对应关系,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一定数量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从而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其中,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即滑动速度)与采集速度的对应关系可参见表1:
表1
手指滑动速度 采集速度
0.5厘米/秒 8个/每秒
1厘米/秒 4个/每秒
1.5厘米/秒 3个/每秒
大于1.5里面/秒 2个/每秒
应当说明的是,手指滑动速度即为警戒区域选择速度。并且,手指滑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的速度越慢,其滑动轨迹上采集点的密集程度也就越高。即警戒区域选择速度越慢,其对应的采集速度相应越快,从而以采集到更多的警戒区域采集点,最终达到相对精确的将警戒区域选择轨迹记录下来,使得得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更能符合警戒区域选择轨迹。
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的保证获取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与实际地理位置的匹配度,即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对应的轨迹线与实际地理位置更加符合,作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在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区域之后,进行预设图形区域的构建之前,其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30,根据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参见图2,具体的:
首先通过步骤S231,判断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若是,表明该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较大,如以此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的连接线作为该段的警戒区域选择轨迹,有可能使得设置的警戒区域与实际地理位置偏差较大。因此,执行步骤S232,在这两个相邻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补充N个采集点。其中,N等于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并且,由于N为整数,因此如果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第一预设距离的结果为小数,则只取结果中整数部分作为N的取值,小数部分直接舍掉即可。如果判断出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表明该两个相邻的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较近,不需要进行采集点的补充。因此执行步骤S233,不进行采集点的补充。
其通过在获取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进行采集点的补充,使得警戒区域采集点集与实际地理位置更为匹配,这也就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警戒区域确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距离的取值可通过实际情况自由设置。通常其取值应小于或等于20米,优选为20米。即通过采集点补充,使得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均在20米内,保证了获取的轨迹线的准确性,也就最终保证了警戒区域设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待获取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后,再通过执行步骤S300,提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由此,所设置的警戒区域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图形区域,而是所有的预设图形区域所形成的集合,其形状可为多种,具有一定的不规则性。从而使得最终得到的警戒区域与实际地理位置更为匹配。由此当基于更加匹配的警戒区域进行监控时,其监控结果也就更加精确。这也就有效提高了警戒区域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当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时,其预设图形区域可为圆形区域、菱形区域和多边形区域中的至少一种。
如,以圆形区域为预设图形区域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则可通过一下步骤来实现:
步骤S310,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第二预设距离为半径构建圆形区域。从而将所有的圆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在移动终端的定位精度前提下,其最终获取的警戒区域形状即为所有圆形区域叠加在一起形成的类似于矩形长线的区域。其具体可参见图3。由此所形成的警戒区域的边界线可为各种不规则曲线,即警戒线为不规则的曲线。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预设距离应当大于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的一半,以保证所构建的每相邻两个圆形区域部分重叠。
如,当第一预设距离为20米时,第二预设距离可为25米。
并且,还需要说明的是,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时,优选的,所构建的每相邻两个预设图形区域部分重叠。以避免存在相邻两个预设图形区域之间存在空隙,而使得警戒区域出现漏洞。最终保证了警戒区域的完整性。同时还实现了警戒线与警戒区域同时设置的目的,提高了警戒区域设置的操作效率。
当根据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到相应的警戒区域后,当基于上述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进行监测时,其可通过实时监测移动终端位置是否触发警戒区域的边界线,并在监测到移动终端位置触发所述警戒区域的边界线时,发出报警信号。实现警戒监测的目的。其通过基于上述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进行监测,有效提高了警戒区域监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通过采集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多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进而将构建的所有预设图形区域的集合设置为警戒区域,使得最终所设置的警戒区域于实际地理位置更加匹配。由此,在进行移动终端地理位置的判断时更加准确。有效提高了警戒区域确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其还实现了警戒区域与警戒线的同时设置,节省了警戒区域选择与设置的时间,提高了警戒区域选择的效率,进而最终也提高了基于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进行移动终端地理位置的判断时的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的,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上述任一种警戒区域确定方法中的警戒区域的设置均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所显示的地图信息进行的。因此,为了保证所获取的警戒区域的准确性,其应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01,控制移动终端中的地图比例为预设比例,并固定移动终端的当前地图屏幕。即,在选择警戒区域时,需要固定当前地图屏幕,同时控制地图比例尺为预设比例。具体的,可通过在地图上加一层透明图层,从而使得当前地图无法移动、放大或缩小。以便于在显示屏幕上任意进行取点。保证了警戒区域设置的正常顺利进行。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地图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即预设比例的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的,其取值可设置为1:50。
相应的,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警戒区域确定系统。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本发明提供的警戒区域确定方法的原理相同或相似,因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4,作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的一具体实施例,其包括信号接收模块110、采集点获取模块120和警戒区域构建模块130。
其中,信号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点获取模块120,用于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警戒区域构建模块130,用于提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其中,优选的,在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预设图形区域部分重叠。
进一步的,参见图5,作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其还包括采集点补充模块150。采集点补充模块150,用于根据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第一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
具体的,采集点补充模块150进行采集点补充时,采集点补充模块150包括判断单元151和补充单元152。其中,判断单元151,用于判断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补充单元152,用于判断单元151判断出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在相应的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补充N个采集点。其中,N等于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第一预设距离。补充单元152,还用于判断单元151判断出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则不进行采集点补充。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的又一具体实施例,其采集点获取模块12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21和第二获取单元122。第一获取单元121,用于根据警戒区域选择信号,获取警戒区域选择速度。第二获取单元122,用于根据警戒区域选择速度,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其中,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采集速度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还包括比例控制模块160和屏幕固定模块170。比例控制模块160,用于控制移动终端中的地图比例为预设比例。屏幕固定模块170,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的当前地图屏幕。
另外,当采用本发明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所设置的警戒区域进行监测时,参见图5,其只需在其内部增加配置一监测控制模块,由监测控制模块140实时监测移动终端位置是否触发警戒区域的边界线,并在监测到移动终端位置触发警戒区域的边界线时,发出报警信号。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形成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取值为小于或等于20米;
提取所述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若是,则在相应的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补充N个采集点;
其中,N等于所述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若否,则不进行采集点补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获取警戒区域选择速度;
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其中,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所述采集速度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移动终端中的地图比例为预设比例,并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地图屏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图形区域为圆形区域、菱形区域和多边形区域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第二预设距离为半径,构建圆形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戒区域为电子围栏区域。
8.一种警戒区域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模块、采集点获取模块、采集点补充模块和警戒区域构建模块;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警戒区域选择信号;
所述采集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采集与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相应的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所述采集点补充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与第一预设距离的大小关系,对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进行采集点补充,形成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取值为小于或等于20米;
所述警戒区域构建模块,用于提取所述新的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的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并分别以每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为中心构建预设图形区域,获取所有预设图形区域形成的集合作为警戒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点补充模块包括判断单元和补充单元;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补充单元,用于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在相应的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补充N个采集点;
其中,N等于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补充单元,还用于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中每相邻两个警戒区域采集点之间的实际间隔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则不进行采集点补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点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二获取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信号,获取警戒区域选择速度;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按照相应的采集速度采集所述警戒区域采集点,获取警戒区域采集点集合;
其中,所述警戒区域选择速度与所述采集速度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例控制模块和屏幕固定模块;
所述比例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移动终端中的地图比例为预设比例;
所述屏幕固定模块,用于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地图屏幕。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警戒区域确定系统。
CN201510821968.5A 2015-11-24 2015-11-24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92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1968.5A CN105592416B (zh) 2015-11-24 2015-11-24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1968.5A CN105592416B (zh) 2015-11-24 2015-11-24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416A CN105592416A (zh) 2016-05-18
CN105592416B true CN105592416B (zh) 2020-07-10

Family

ID=55931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196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92416B (zh) 2015-11-24 2015-11-24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2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5385A (zh) * 2017-12-29 2018-06-22 杭州后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地理特征的危险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1580096B (zh) * 2019-02-18 2022-09-3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区绘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2661B1 (en) * 1998-06-17 2002-05-21 Triden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ituational awareness using multiple map displays employing peripheral range bands
CN102279406A (zh) * 2011-04-12 2011-12-14 广州星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Gps定位轨迹的围栏识别方法
CN103424759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ps定位识别方法
CN104835323A (zh) * 2015-05-19 2015-08-12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电子围栏的多目标公交客流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2661B1 (en) * 1998-06-17 2002-05-21 Triden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ituational awareness using multiple map displays employing peripheral range bands
CN102279406A (zh) * 2011-04-12 2011-12-14 广州星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Gps定位轨迹的围栏识别方法
CN103424759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ps定位识别方法
CN104835323A (zh) * 2015-05-19 2015-08-12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电子围栏的多目标公交客流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2416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8839B (z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target location
US10977328B2 (en)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based on geofencing search results
US9432944B1 (en) Determining whether a mobile device user is substantially stationary within a geo-fence
CA306413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mmending information
US10445485B2 (en) Lock screen output controll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EP3096113B1 (en) Sensor information u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6550322B (zh) 一种信息推送的方法及装置
KR20170097888A (ko) 복수의 디바이스들로부터 수집된 데이터 통합 및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전자 장치
KR20180017606A (ko) 차량의 주차 위치 정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9509017B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用户留存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EP3493130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omputer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228511B (zh) 电子装置以及用于在电子装置中产生图像文件的方法
WO2018068447A1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619027B (zh) 一种房源信息的推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0095128A (zh) 获取缺失道路情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334968A1 (e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nd networked system for managing dynamic geo-fencing for a personal compliance-monitoring device
CN112182813B (zh) 配电网线路路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70031591A1 (en) Screen controll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5592416B (zh) 警戒区域确定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KR101706474B1 (ko) 스마트폰 이용행태 수집 가공 시스템
CN108875901B (zh) 神经网络训练方法以及通用物体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25758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ing events utilizing video playback on a mobile device
US20180027064A1 (en) Program and statistical processing system
CN113361386B (zh) 虚拟场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99178B (zh) 路口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3

Address after: Room 112, block a, Chuangye building, No. 8,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ong Industrial Park, Haidong City, Qingha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hai ansaijie outlets Commerc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No. 207-11, building two, 26 Yongan Road, Beij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CE EASY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