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1562A -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1562A
CN105591562A CN201610118348.XA CN201610118348A CN105591562A CN 105591562 A CN105591562 A CN 105591562A CN 201610118348 A CN201610118348 A CN 201610118348A CN 105591562 A CN105591562 A CN 105591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hium pontis
gate
phase
controlled switch
switch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183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1562B (zh
Inventor
刘育权
姜齐荣
熊文
谢小荣
王珂
魏应冬
尚慧玉
于心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183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1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1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1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 H02J3/183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 H02J3/184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wherein at least one reactive element is actively controlled by a bridge converter, e.g. active filters
    • H02J3/185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with stepless control wherein at least one reactive element is actively controlled by a bridge converter, e.g. active filters wherein such bridge converter is a multilevel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包括三个相单元;每个相单元包括上桥臂、下桥臂、上电抗器和下电抗器;上桥臂的正极端为相单元的直流出线正极端,上桥臂的负极端与上电抗器的一端相连,上电抗器的另一端与下电抗器的一端相连,并作为相单元的交流出线端,下电抗器的另一端与下桥臂的正极端相连,下桥臂负极端为相单元的直流出线负极端;第一相单元及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及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及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上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在具备直流故障闭锁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在故障期间为电网提供无功支撑,且其成本相对较低。

Description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及电力输配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柔性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多采用直流电缆,直流故障发生的概率较小,但线路造价较高;而如果采用架空线,可大幅节省线路成本,但却容易出现直流短路故障问题。其中,直流侧双极性短路故障是最为严重的直流故障。当换流站发生直流双极性短路故障时,换流站应具备直流短路电流的闭锁能力,使故障电流能够快速清零;同时应能够为所连接的交流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支撑,以实现直流故障的穿越。然而,对于采用半桥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当直流侧双极性短路故障发生后,由于反并联二极管的存在,交流电源会经反并联二极管与直流故障点形成三相短路回路,同时子模块电容会迅速放电,将导致装置直流短路电流严重过流,造成器件损坏;即便将所有可控开关器件闭锁,仍然无法限制短路电流和保存电容能量,因而需要断开交流断路器来配合清除直流电流,故障电流清零较慢,且不利于保存电容能量并进行重启动。
为解决上述问题,已有文献在半桥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多电平变流器,这些变流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用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新型子模块代替半桥子模块,从而构成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新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这类子模块可以为全桥子模块、箝位双子模块或箝位单子模块;第二大类是混合式多电平变流器,该类变流器将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结构与两电平变流器结构混合起来,变流器中既采用全桥子模块,又采用级联IGBT,这类变流器包括桥臂交替导通变流器。与第一大类变流器相比,第二大类变流器需要解决复杂的IGBT串联均压问题,且直流侧滤波器较大。而第一大类变流器其主要问题在于目前所提出的新型子模块所需IGBT数量较多,成本和损耗较半桥式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增加较多;此外,在第一大类变流器中,只有基于全桥子模块或全桥子模块与半桥子模块混合的变流器能够在直流故障期间为交流电网提供无功支撑,但是全桥子模块的器件数目和损耗均较大,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具备故障期间为电网提供无功支撑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包括三个相单元,分别为:第一相单元、第二相单元、第三相单元;每个所述相单元包括上桥臂、下桥臂、上电抗器和下电抗器;所述上桥臂的正极端为所述相单元的直流出线正极端,所述上桥臂的负极端与所述上电抗器的一端相连,所述上电抗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电抗器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相单元的交流出线端,所述下电抗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桥臂的正极端相连,所述下桥臂负极端为所述相单元的直流出线负极端;所述第一相单元及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直流出线正极端相互连接,形成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侧正极;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直流出线负极端相互连接,形成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侧负极;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交流出线端分别作为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交流侧的第一相端、第二相端及第三相端。
由于所述第一相单元及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因此,上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在具备直流故障闭锁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在故障期间为电网提供无功支撑,且其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第一相单元、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和下桥臂的结构图;
图3为图1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和下桥臂的结构图;
图4为图2的箝位单子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图2或/及图3的半桥子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图6为图3的全桥子模块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包括三个相单元,分别为:第一相单元、第二相单元、第三相单元;每个所述相单元包括上桥臂、下桥臂、上电抗器和下电抗器;所述上桥臂的正极端为所述相单元的直流出线正极端,所述上桥臂的负极端与所述上电抗器的一端相连,所述上电抗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电抗器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相单元的交流出线端,所述下电抗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桥臂的正极端相连,所述下桥臂负极端为所述相单元的直流出线负极端;所述第一相单元及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直流出线正极端相互连接,形成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侧正极DC+;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直流出线负极端相互连接,形成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侧负极DC-;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交流出线端分别作为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交流侧的第一相端Ac、第二相端Bc及第三相端Cc。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相单元、第二相单元及第三相单元分别为A相单元、B相单元及C相单元。交流侧的第一相端Ac、第二相端Bc及第三相端Cc分别为交流侧A相端、交流侧B相端、交流侧C相端。
工作时,直流侧正极DC+连接外部直流电路的正极;直流侧负极DC-连接外部直流电路的负极。交流侧的第一相端Ac、第二相端Bc及第三相端Cc分别连接外部交流电网的第一相端Ag、第二相端Bg及第三相端Cg。
当直流侧发生短路故障时,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工作于直流故障模式。此时,即在直流故障运行条件下,根据交流侧第一相端Ac、第二相端电流Bc的方向,各桥臂(包括上桥臂和下桥臂)有4种工作模态。在本实施例中,规定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流出的方向为正方向。
工作模态1:当第一相端Ac电流为正,且第二相端Bc电流为正时,第一相单元的上桥臂中的所有子模块(包括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闭锁,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所有子模块(包括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闭锁,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所有子模块(包括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闭锁;第一相单元的下桥臂、第二相单元的下桥臂、第三相单元的下桥臂构成星接静止同步无功补偿装置,为外部交流电网提供无功支撑,并根据电流闭环控制环节、调制环节以及排序均压环节确定第一相单元的下桥臂、第二相单元的下桥臂、第三相单元的下桥臂中各个子模块(包括半桥子模块、箝位单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工作模态2:当第一相端Ac电流为负,且第二相端Bc电流为负时,第一相单元的下桥臂中的所有子模块闭锁,第二相单元的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第三相单元的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第一相单元的上桥臂、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构成星接静止同步无功补偿装置,为外部交流电网提供无功支撑,并根据电流闭环控制环节、调制环节以及排序均压环节确定第一相单元的上桥臂、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中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工作模态3:当第一相端电流Ac为负,且第二相端Bc电流为正时,第一相单元的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第一相单元的上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第一相端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第一相单元的上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第二相单元的下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下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第二相端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第二相单元的下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下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工作模态4:当第一相端Ac电流为正,且第二相端Bc电流为负时,第一相单元的上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第二相单元的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第一相单元的下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下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第一相端Ac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第一相单元的下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下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第二相端Bc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第二相单元的上桥臂和第三相单元的上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由于所述第一相单元及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因此,上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在具备直流故障闭锁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在故障期间为电网提供无功支撑,且其成本相对较低。
进一步地,在第一相单元和第二相单元的每个桥臂(包括上桥臂及下桥臂)的箝位单子模块数N需满足N≥Ulm/(2Uc),其中Ulm为交流电网线电压峰值,Uc为每个子模块(包括半桥子模块、全桥子模块及箝位单子模块)的额定电压;在第三相单元的每个桥臂(包括上桥臂及下桥臂)的全桥子模块数M需满足M≥Ulm/(2Uc)。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箝位单子模块或全桥子模块的个数越多,则在故障期间电容电压的波动幅度越小,但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整体的成本也越高。
为保证电容电压波动幅度较小的同时成本较低,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相单元及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中的所述半桥子模块与所述箝位单子模块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中的所述半桥子模块与所述全桥子模块的数量相同。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箝位单子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器C04、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第一续流二极管D14、第二续流二极管D24、第三续流二极管D34和箝位二极管D44;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4、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4、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D34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4、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4、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D34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箝位二极管D44的阴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C04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的集电极相连,并作为所述箝位单子模块的正极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的发射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C04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箝位二极管D44的阳极相连,并作为所述箝位单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的栅极均与控制电路(图未示)连接。
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控制各个可控开关期间的栅极的电平的高低,从而控制各个可控开关器件的导通或关断。
箝位单子模块的投入状态包括:闭锁状态、正投入状态、负投入状态及旁路状态,其投入状态与箝位单子模块内部的可控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对应关系如下:
当箝位单子模块处于闭锁状态时,箝位单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均通过控制电路控制为关断状态。
当箝位单子模块处于正投入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箝位单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控制为导通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控制为关断状态,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控制为导通状态。
当箝位单子模块处于旁路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箝位单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控制为关断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控制为导通状态,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控制为导通状态。
当箝位单子模块处于负投入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箝位单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4控制为关断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4控制为导通状态,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4控制为关断状态。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桥子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器C05、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第一续流二极管D15及第二续流二极管D25;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5、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5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5、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5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直流电容器C05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的集电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正极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直流电容器C05的负极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半桥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的栅极均与控制电路(图未示)连接。
所述的半桥子模块的投入状态有三种,即闭锁状态、正投入状态以及旁路状态,其投入状态与半桥子模块内部的可控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对应关系如下:
当半桥子模块处于闭锁状态时,半桥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均通过控制电路控制为关断状态。
当半桥子模块处于正投入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半桥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控制为导通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控制为关断状态。
当半桥子模块处于旁路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半桥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5控制为关断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5控制为导通状态。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全桥子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器C06、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第四可控开关器T46、第一续流二极管D16、第二续流二极管D26、第三续流二极管D36及第四续流二极管D46;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器T46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6、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6、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D36、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D46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器T46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D16、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D26、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D36、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D46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D46的集电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C06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的集电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全桥子模块的正极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D36的发射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C06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D46的发射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全桥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器T46的栅极均与控制电路(图未示)连接。
所述的全桥子模块的投入状态有四种,即闭锁状态、正投入状态、旁路状态以及负投入状态,其投入状态与全桥子模块内部的可控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对应关系如下:
当全桥子模块处于闭锁状态时,全桥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第四可控开关器件T46均通过控制电路控制为关断状态。
当全桥子模块处于正投入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全桥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和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控制为导通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和第四可控开关器件T46控制为关断状态。
当全桥子模块处于旁路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全桥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和第四可控开关器件T46控制为关断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和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控制为导通状态。
当全桥子模块处于负投入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全桥子模块的第一可控开关器件T16和第三可控开关器件T36控制为关断状态,第二可控开关器件T26和第四可控开关器件T46控制为导通状态。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相单元,分别为:第一相单元、第二相单元、第三相单元;每个所述相单元包括上桥臂、下桥臂、上电抗器和下电抗器;所述上桥臂的正极端为所述相单元的直流出线正极端,所述上桥臂的负极端与所述上电抗器的一端相连,所述上电抗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电抗器的一端相连,并作为所述相单元的交流出线端,所述下电抗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桥臂的正极端相连,所述下桥臂负极端为所述相单元的直流出线负极端;所述第一相单元及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箝位单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均由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混合串联而成;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直流出线正极端相互连接,形成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侧正极;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直流出线负极端相互连接,形成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侧负极;三个所述相单元的所述交流出线端分别作为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交流侧的第一相端、第二相端及第三相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单元和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每个桥臂中的所述箝位单子模块数N需满足N≥Ulm/(2Uc),其中Ulm为交流电网线电压峰值,Uc为每个子模块的额定电压;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每个桥臂中的所述全桥子模块数M需满足M≥Ulm/(2U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单元及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及所述下桥臂中的所述半桥子模块与所述箝位单子模块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每个桥臂中的所述半桥子模块与所述全桥子模块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箝位单子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器、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三续流二极管和箝位二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阴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相连,并作为所述箝位单子模块的正极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箝位二极管的阳极相连,并作为所述箝位单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的栅极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桥子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器、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第一续流二极管及第二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直流电容器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半桥子模块的正极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直流电容器的负极端相连,并作为所述半桥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栅极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桥子模块包括直流电容器、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第四可控开关器、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三续流二极管及第四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器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器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集电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全桥子模块的正极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发射极及所述直流电容器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并作为所述全桥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器的栅极均与控制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在直流故障运行条件下,当所述第一相端电流为正,且所述第二相端电流为正时,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构成星接静止同步无功补偿装置,为外部交流电网提供无功支撑,并根据电流闭环控制环节、调制环节以及排序均压环节确定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中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在直流故障运行条件下,当所述第一相端电流为负,且所述第二相端电流为负时,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构成星接静止同步无功补偿装置,为外部交流电网提供无功支撑,并根据电流闭环控制环节、调制环节以及排序均压环节确定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中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在直流故障运行条件下,当所述第一相端电流为负,且所述第二相端电流为正时,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相端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相端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在直流故障运行条件下,当所述第一相端电流为正,且所述第二相端电流为负时,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所有子模块闭锁;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相端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所述第一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下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构成交流通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相端电流以及调制环节、排序均压环节确定所述第二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和所述第三相单元的所述上桥臂各个子模块的投入状态。
CN201610118348.XA 2016-03-02 2016-03-02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Active CN105591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8348.XA CN105591562B (zh) 2016-03-02 2016-03-02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18348.XA CN105591562B (zh) 2016-03-02 2016-03-02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562A true CN105591562A (zh) 2016-05-18
CN105591562B CN105591562B (zh) 2018-07-20

Family

ID=5593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18348.XA Active CN105591562B (zh) 2016-03-02 2016-03-02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156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824A (zh) * 2016-05-26 2016-10-2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mmc拓扑
CN106230283A (zh) * 2016-09-30 2016-12-14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单向传输场合的送端多电平变流器
CN106374768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混合式多电平变流器
WO2020048338A1 (zh) * 2018-09-06 2020-03-1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式变流装置、组合型换流器以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0569A (zh) * 2014-09-29 2015-01-21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混合型mmc的hvdc直流侧短路故障穿越和恢复方法
US20150124506A1 (en) * 2013-11-07 2015-05-07 Ashish Sahoo Modular converter with multilevel submodules
JP2015162999A (ja) * 2014-02-28 2015-09-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901524A (zh) * 2015-05-26 2015-09-09 清华大学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双极短路故障穿越方法
US20160020628A1 (en) * 2014-07-17 2016-01-21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f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24506A1 (en) * 2013-11-07 2015-05-07 Ashish Sahoo Modular converter with multilevel submodules
JP2015162999A (ja) * 2014-02-28 2015-09-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60020628A1 (en) * 2014-07-17 2016-01-21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for hybrid energy storage
CN104300569A (zh) * 2014-09-29 2015-01-21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混合型mmc的hvdc直流侧短路故障穿越和恢复方法
CN104901524A (zh) * 2015-05-26 2015-09-09 清华大学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直流双极短路故障穿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824A (zh) * 2016-05-26 2016-10-26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具备直流故障清除能力的mmc拓扑
CN106230283A (zh) * 2016-09-30 2016-12-14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单向传输场合的送端多电平变流器
CN106374768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混合式多电平变流器
CN106374768B (zh) * 2016-09-30 2019-04-19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混合式多电平变流器
WO2020048338A1 (zh) * 2018-09-06 2020-03-1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式变流装置、组合型换流器以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562B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1571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ybrid direct-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5191108B (zh) 变换器
EP2781013B1 (en) A power electronic module
US9716425B2 (en) Multilevel converter with hybrid full-bridge cells
US8779730B2 (en) Capacitor discharge in a cell based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US10637371B2 (en) Interface arrangement between an alternating current power system and a direct current power system with control of converter valve for fault protection
CA2869628C (en)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US9461555B2 (en) HVDC series current source converter
US20160141962A1 (en) Converter
CN106253725B (zh) 适于单向潮流的单侧桥臂阻断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CN105591562A (zh)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CN104601017B (zh) 一种可穿越直流短路故障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CN108023494B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子模块结构
RU257820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для нелинейной, изменяющейся во времени нагрузки
CN106160545B (zh) 一种桥臂混合式双极性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US20140177292A1 (en) Multilevel valve for 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 transmission
EP2849330A1 (en) Modular Power Converter and module thereof
CN106452104A (zh) 单极电流交错连接三电平子模块
CN105450045B (zh) 一种基于对角桥式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CN105186550A (zh) 一种改进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拓扑
CN108306318B (zh)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对称储能系统
CN103762583B (zh) 串联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WO2013044940A1 (en) A vsc-hvdc terminal without a full transformer and with a series capacitor
CN106505899B (zh) 中点箝位三电平单极电流模块
CN106230283A (zh) 用于功率单向传输场合的送端多电平变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4

Address after: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20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Tianhe South Road, No. two, No. 2,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